“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

时间:2019-05-14 05:4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

第一篇:“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

“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

2011-01-05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汤一亮

标签: 物流产业 物流人才 物流公司 高技能人才 物流专业

专题导航

用工荒却就业难,就业难还跳槽忙,物流人真折腾!

“用工荒”、“就业难”早已吵得沸沸扬扬,两者不是新鲜的话题了。物流业也是难逃“用工荒”与“就业难”这对“鸳鸯火锅”,而明明“就业难”却又“跳槽忙”,所以年初,不论是物流老板,还是员工真是闹腾得慌,还好,随着经济的回暖,物流及运输行业销售收入或 [详细]摘要: 繁忙的“节日递送季”日前结束。据联邦快递的预计,此期间,全球网络运输超过2.23亿票货件,同比增长11%。在元旦期间,国内的物流行业也进入最繁忙的时期。

(2011年1月)繁忙的“节日递送季”日前结束。据联邦快递的预计,此期间,全球网络运输超过2.23亿票货件,同比增长11%。在元旦期间,国内的物流行业也进入最繁忙的时期,不过专家指出,作为国家未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业,我国的物流业在业务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急需高技能人才。

近日,由2010年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主办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成长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德利得物流总公司、汉瑞斯物流投资公司等知名物流公司的企业界人士和来自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学校的专家就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对话。大家普遍认为,作为国家未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急需高技能人才,校企均有责任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指出,物流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专业培养,更需要企业的工作历练。物流高技能人才的素质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需要有责任、能吃苦、心态正、适应性强的综合素养。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切实发挥企业、学校的各自优势,将学校的课程与企业的真实任务融为一体,将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连动起来。此外还要帮助学生主动设计在物流企业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把职业当作自己的作品一样去积极干预。

为了培养和发现更多的物流业高技能人才。2010年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日前举行,本次竞赛参赛人数众多,竞赛规模大。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评比出了专业组和学生组的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大赛组委会还对中级组、高级组、职工组3个组别5个赛项的获奖选手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了表彰,授予北京贸职业学院等十所院校为最受物流企业欢迎的十佳院校的荣誉称号。鉴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成绩,授予院长王茹芹教授“中国物流人才创新培养特殊贡献奖”。

业界人士指出,以后应继续举办这样的竞赛,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明晰院校与企业的人才供需对接点,增强参赛选手对物流专业技能的掌握熟练度,为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第二篇:高端拉动 引领发展 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高端拉动 引领发展 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2004年以来,辽阳市委、市政府以实施三年万名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高端拉动辽阳市人才培训工作。截止到2006年末,辽阳市三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1154人,完成计划的112%,其中,培养高级工8299人、技师2590人、高级技师265人。全市技能人才的总量、素质和结构都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把高技能人才培训作为战略工程来抓

在经济转型企业转制的过程中,辽阳的企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时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技能人才断档,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2004年,全市技术工人总量为10万人,其中,初、中、高级技工所占比例分别为65%、32%、3%,全市高技能人才仅有3000余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研究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行动举措时,把高技能人才培训列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提出实施“高技能人才三年培训工程”,即,从2004年至2006年,在辽阳市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培养万名高技能人才。为此,我市采取了四项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辽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体部署,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到劳动保障部门调研。市政府成立了辽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劳动保障、财政、教育、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

(二)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辽阳市把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纳入“十一五”规划,制定出台了《辽阳市2004-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辽阳市高技能人才三年培训工程实施方案》、《辽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工作要点》等,并将组建辽阳技师学院列入2006年政府工作之中。

(三)落实相关部门责任。辽阳市把高技能人才培训纳入考核各县(市)区政府的目标体系,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同时,从市到县(市)区普遍建立了由劳动保障、财政、教育、宣传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部门联动制度,共同研究制定对高技能人才在工资、奖励、津贴、保障、福利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使这一工作成为全社会的综合工程。

(四)加大财政投入。3年来,辽阳市财政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按人补贴培训经费750万元;为建设和改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举办全市性职业技能大赛3次,投入80万元;此外,各县(市)区财政对本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相继投入60余万元,总计全市各级财政3年投入24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二、创新体制,强化措施,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根据辽阳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我们采取了四项举措,形成辽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一)整合资源,打造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优化培训资源,辽阳市采取多种方式,对现有培训资源进行了整合。目前,辽阳市认定了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市技工学校等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专业覆盖机械、电子、化工化纤、信息技术、建筑、交通等近百个工种,布局合理、工种齐全。

(二)创新机制,丰富高技能人才培训形式。这方面,辽阳发挥了三个作用:一是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主导作用。3年来,辽阳市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多形式、多体制、多学制,组织培养高技能人才7500人,85%的人员获得了国家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发挥企业自主培训的作用。中铁十九局、辽阳石化公司等企业坚持以师带徒、岗位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提升职工技能,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三年来,全市各类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3000人。特别是辽阳石化公司,组织高级工以上人员,参加本等级的技能提高培训和复合技能培训2000余人,培养出11名公司级技能专家、26名厂级技术专家、9名高级技师,技师人数由重组前9人增加到119人。三是发挥社会团体补充培训的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民办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扩大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年来,培养高技能人才1200余人。

(三)组建技师学院,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龙头作用。辽阳市委、市政府合理配置辽阳市职业教育资源,在市技工学校基础上,将市二职专和交通职专的资源进行整合,组建辽阳技师学院,主要培养第二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技师学院组建后,每年可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人。

(四)开展竞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2004年以来,辽阳市先后开展了15次技术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开展了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比赛,还把农民工引入技能赛场。对获得比赛规定名次的选手,制定了辽阳有史以来最高的奖励标准,并在各大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切实发挥政府推进高技能人才的主导作用政策和服务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调动企业员工和社会劳动者学技能的积极性,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建立激励政策。辽阳市政府制定下发了《辽阳市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办法》和《关于评选首届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通知》,实施了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制度,在企业内部推行高技能人才津贴标准。2006

年,辽阳市评选出首届2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享受3年每月200元的人才津贴。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养老、福利等方面分别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实行政府津贴制度,高级工为每月50-100元,技师为每月100-200元,高级技师为每月200-

300元。目前,全市1.1万名高技能人才,有三分之一享受到了企业内部津贴。

(二)实行免费培训制度。辽阳把高技能人才培训纳入普惠制培训管理,对全年计划培养的2000名高技能人才学员,按培训工种不同,由财政部门按每人1000元到2000元的标准,实行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仅2006年,辽阳市就通过普惠制培训政策培养高技能人才2095名。同时,辽阳市政府对符合高技能人才申报条件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并轨人员、大中型国有企业职工、市属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职工,全部实行普惠制免费培训政策,结业后由辽阳市财政和市劳动保障部门按实际人数和标准核拨培训经费,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培训服务。在这方面,辽阳一是将高技能人才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培训机构与职业鉴定机构一体化办公,合格者在拿到结业证书的同时也拿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掌握高技能人才状况。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指导用人单位按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适时调整高技能人才的薪酬。三是在全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设立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实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鉴证、社会保险关系办理、代存档案等“一站式”服务。

辽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辽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第三篇:打造培育高技能人才平台 汇聚改革创新发展智慧力量

打造培育高技能人才平台 汇聚改革创新发展智慧力量

集团公司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纪实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工会积极研究探索推动企业发展和履行工会组织职责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将企业技能高、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大师和技能领军人才,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克难攻坚、转型发展的大潮当中。

一、凝聚共识、加强领导,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一)形成“三个共识”,确保创建工作高点起步。集团公司工会不仅高度重视培育、选树和表彰更多创新型的劳模先进人物,而且非常关注劳模的成长成才,积极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广阔舞台。一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弘扬劳模精神的有力载体。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激发劳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之中。二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抓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进一步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为广大职工学习劳模、创先争优提供平台,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三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全员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劳模工作室的创建,能够加快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革、发明创造、管理创新的步伐,引领广大职工小改小革创效益、岗位创优做贡献,以职工建功立业的卓越成效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在形成以上共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意见》,组织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了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济三煤矿、东滩煤矿等单位的先进经验,积极培育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目前,全公司已命名授牌12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36个不同工种、类型的矿处级工作室初具规模。其中,高兴亮工作室与潘兴波工作室,分别被授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强化“三个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一是组织保障。为促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集团公司成立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二是“实”,内容实、措施实;三是“亮”,“亮”出行业、企业特点、特色,要有新意;四是“沉”,沉到生产一线——到车间、到班组。各基层单位注重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部门配合、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措施保障。坚持把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各级工会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提质覆面,要求3000人以上的矿处单位以及具有相当经济当量的能化公司,至少要创建2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室,其他单位至少要创建1个工作室,使工作室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三是经费保障。集团公司工会对每个由集团公司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补助经费10万元,并根据工作室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结合日常检查评估结果,逐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工作室所在单位也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为工作室更好地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劳动模范高兴亮为组长的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吸纳了多名省、市级劳动模范及高技能人才,该矿党政不仅为工作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活动基地,还配备了专业仿真教学仪器及数百套电子设备,在集团公司每年投入10万元经费的基础上,该矿坚持每年投入资金8万元,为工作室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一)抓实“三个管理”,确保创建工作规范运作。一是强化规范管理。集团公司工会建立完善工作室考核制度,细化评价标准,明确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要求达到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帐详实、成效明显等8项标准;要求劳模工作室应明确专人牵头负责,有一名或几名在技术、业务、服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作为核心,每个工作室成员不低于6人,组成工作型团队。并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开展达标竞赛、技能竞赛、专题合理化建议、“六小”活动等。同时,要求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创新立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逐步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外出考察报告会制度、半年工作室推进会、总结会等,力求运作不断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学术研究讨论经常化。二是细化过程管理。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的课题、课题实施目标、课题实施的主要措施以及课题实施效益预测。要求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对立项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集团公司工会对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工作室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三是突出效果管理。注重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工作室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基层单位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职工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结合单位生产经营、科研创新的实际要求,每年确定一个以上的创新项目,并以单位与劳模工作室签约的形式进行明确和要求,所在单位工会定期对劳模工作室进行检查指导。通过对创新工作室考核评价,对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制度完善、创新成果显著的优秀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申报上级命名挂牌;对于取得的优秀创新成果,优先推荐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评比;对活动开展不力、不出创新成果、流于形式的不达标工作室予以通报,获得命名挂牌后连续2年未取得公司级及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将予以摘牌,形成正反双向激励机制。

(二)突出“三个结合”,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把创建工作与职业技能竞赛紧密结合。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和各项专业劳动竞赛,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组织开展的职工技能比武、重点工程劳模竞赛、群众性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表率作用,极大调动和发挥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二是把创建工作与搞好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坚持把创新工作室作为新时期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紧贴企业生产中的难点,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先后完成了煤矿液压综合实验台、电牵引采煤机弧形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等30多个革新项目,提高了机电设备科技含量和运行效率。三是把创建工作与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和创新创优素质上的辐射作用,深化“创争”活动,培育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随着培育体系日臻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集群效应得以彰显。济三煤矿张磊工作室以“活动常态化、课题丰富化、人员多元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立足矿选煤厂“5510”百人成才计划,在选煤厂选拔35岁以下五类工种和五类管理层面人员,每类人员选拔10人,共计100人,进行专业培养,力争通过两年时间,让这100人成为岗位工和管理人员的标杆,带动全厂其他同志立足岗位成才,有力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引领职工、提升技能,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培育职工成长进步的“孵化器”

(一)强化教育培训,促进技能提升。借助于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载体平台,广大劳模以传承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推行实施“师傅+徒弟”的传帮带模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样板培训”、“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名师担教员,现场变课堂,案例当教材。围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方面内容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交流,结合井下现场所遇到的“一通三防”和隐患处理方法以及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很多新职工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根据采煤一线职工业余时间少的实际,成立了流动课堂,利用矿井大检修时间及每月一次的班前时间到区队送视频、授技术、解疑惑,同时还定期组织技术比武等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提业务的积极性。鲍店煤矿开设王维福三机维修公开课,举办了区队自主安全技能培训班和班前“小课堂”,积极传授“设备故障六先六后排除操作法”、“通讯设备五步维修操作法”等11集视频课件,累计培训职工2900余人次。

(二)加强人才培养,传承技艺绝活。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把传承技艺绝活作为首要任务,将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创造出“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等培训方式,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工作室技能大师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指导教学,强化技术指导,实施“传帮带”,倡导“精一会二学三”,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

(三)发挥示范作用,引领青工成长。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行导师带徒制度,技术带头人与他们的徒弟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通过“师带徒”这一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针对徒弟素质现状指导参加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办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也增强了职工的创新能力。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已带出60多名高级技师和技师,有120多名职工成为单位技术骨干;134人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57人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济三煤矿张磊工作室累计培养了21名具有技艺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共有11名徒弟获得了高级工和技师资格证书。其中,刘士平被评为公司首届“十大杰出技工”,朱宁康、张震等人多次在公司和省煤炭系统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

四、攻坚克难、彰显价值,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智囊团”

(一)服务企业生产,发挥技术核心作用。工作室定期组织召开现场交流研讨会,主要针对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攻克难关,克服解决了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障碍,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鲍店煤矿王维福工作室立足矿井生产实际,开通了技术指导和设备故障报修热线921546,每次接到故障热线后,均在第一时间进行答复,或深入现场处置。有一次6312综放工作面940型采煤机电控部分出现故障,影响原煤生产。工作室接到报修热线后,迅速组织综采维修电工组成员下井处置,仅5分钟就处理了因采煤机振动,造成元件松脱、变频器参数紊乱的故障。工作室先后接听井下生产设备故障报修电话60余起,设备故障抢修率达100%,为矿井安全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团队整体合力。工作室在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破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济三煤矿张磊、边震工作室围绕技术创新、工艺革新、设备改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最大努力地为矿井创造效益,先后取得创新成果27项,申请国家专利11项,为矿井节约各类费用500余万元。鲍店煤矿王维福工作室注重发挥每名团队成员技术特长,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协作交流,王维福PCM200型破碎机锤头防松退操作法”、“秦佑洪ZFS6200液压支架操纵阀维修操作法”等6个实名操作法获公司表彰奖励,“煤炭实用小课堂”教学片在全国煤炭协会主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一等奖。

(三)积极科研攻关,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实现了系统优化、技术升级再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创新创效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力量突破制约矿井安全高效开采、非煤改造升级等关键技术,围绕强化预控、保障安全,认真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做到了自身不违章、身边无“三违”,现场无隐患。注重故障应急处理,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时,工作室成员及时带领学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并把所处理故障的原因、判断经过、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等内容向现场人员进行讲解,提高了现场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二是实现了节支降耗、降本挖潜再创新。工作室注重研发创造,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设备改造,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技改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完成“煤矿采掘设备液压试验台的升级改造”、“液压支架安全阀试验台的改造”、“综掘机液压驱动滚筒的设计及应用”、支架顶梁装车架等180多个革新项目。三是实现了扭亏增盈、转型发展再创新。广大劳模利用长期工作在生产建设一线的优势,结合兖矿集团生产经营评价工作,认真查找分析制约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和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落实减亏增盈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最大限度地保发展、保效益。通过劳模工作室研发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节支降耗成果明显,增强了企业内生发展动力。高兴亮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提高了采煤机有效运行时间,每年创效达4000多万元。王维福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和小改小革26项,累计创效3000多万元。潘兴波工作室破解安全技术难题23项,每年节支降耗500多万元。1—10月,在全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的严峻形势下,集团公司重点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前列,实现了亏盈大逆转。

“锤炼一批劳模,发展一支骨干,培育一批队伍,最大限度辐射劳模影响。”集团公司工会通过强力推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实现了从劳模“1人做贡献”到“1+1群做贡献”的提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加油站”;成为集团公司打造人才高地的一个成功举措。随着《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5年)》的逐步实施,这一人才的“聚宝盆”将给企业带来更多不可期的价值。(陈长法)

第四篇:2018国考申论热点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8国考申论热点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据统计,我国目前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而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是由于缺少文化、缺少一技之长造成的。与其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对于改变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习近平

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习近平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李克强

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 [当前形势]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化,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走进大学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随之也出现了多种问题,“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字眼也时常见诸报端,就业成为大多数人家庭和毕业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相比,一些高职类的毕业生却出现了脱销的现象,其就业率甚至超过本科,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充分显示出了职业教育在育人成才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家长和考生本人都不希望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很多人认为只有上高中,读大学才是人生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大学的普及化程度日益提高,大学教育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如果一味固守着传统的思想,那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浪费。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迫切性] 首先,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与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改革,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符合经济规律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一直呈现出粗放型的外延扩张方式,依靠大量物质投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消费内容的丰富,消费选择性增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都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做出相应变化。经济增长的内容发生变化,对经济增长机制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与居民收入直接相关,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直接挂钩,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规律。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随着现代媒体格局的重塑,互联网快速发展,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炉,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已不再是难题。现代灵活多样的文化传播途径要求教育,职业教育必须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

第三,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大量新兴行业的涌现,一系列新鲜出炉的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都无迹可寻,属于应季产品,根据适者生存定律,不适用于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的生命周期都是很短暂的,因此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已渐行渐近。传统职业教育显然滞后于现代生产方式的更替频率,而现代职业教育就是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应季产品。

第四,现代国际走势及国内形势的影响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同时具有中国特色。在通讯手段极为发达和通讯工具唾手可得的现代化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并且时刻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中。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以全国千余所职业院校提供职业教育服务,站在国际化的高度结合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是大势所趋。

[对策措施] 一是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香不香,看思想。要持续不断地宣传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地位,对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成才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思想前提,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要让职业教育亮起来。亮不亮,看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意识贯穿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中,让高质量的毕业生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和代言人。

三是要让职业教育忙起来。忙不忙,看市场。有市场就门庭若市,没市场就门可罗雀,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链需要,适应市场需求。

四是要让职业教育强起来。强不强,看成长。要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下功夫培育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为升格、不图虚名,实现职业院校在专业、管理、特色上的全面成长。

五是要让职业教育活起来。活不活,看政策。贯彻好《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省级统筹权和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大政策支持。

六是要让职业教育特起来。特不特,看工作。要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名优土特产品”,培养一批名师,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各方面特色发展,推进产学结合,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闪光品牌。

时政热点:建军节遭遇最美刷屏意味着什么

细心的网友发现,今年的建军节遭遇最美刷屏:有的刷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和庆祝大会的照片,有的在重温我军的光辉历史和昔日的军旅岁月,有的晒自己制作的着各个时期军装的靓照„„大家都在为人民军队自豪,为当代军人喝彩,为自己“穿上军装”过建军节兴奋,处处都洋溢着全民过建军节的喜庆气氛,这意味着国防教育更加地深入人心,建军节已逐渐成为全民欢庆的盛大节日。

然而,曾几何时,社会上也有少数人认为建军节是军队的节日、军人的节日,与自己无关,对建军节几乎没有感觉,这种理解是极其片面的。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90年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军队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与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所以说,“八一”建军节既是全军官兵的节日,也是全体人民的节日。

因此,每年“八一”来临,我国各地军民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庆祝建军节。今年的建军节遭遇最美刷屏,就是人民群众自发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信任之情,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之情。放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也都重视军队的节日。澳大利亚的军人节是全国公众假日,其隆重程度堪比国庆节;美国的退伍军人纪念日,所有公共建筑必须升挂美国国旗,向美国退伍军人表示敬意;每逢俄罗斯的“海军节”“胜利纪念日”等日子,街头满是欢欣鼓舞的人群,烈士墓前还有身披婚纱的青年男女。这些生动的庆祝活动告诉人们,军人的节日绝对不只是军人的节日,也应是进行全民国防教育的节日,变成加强军队建设、推进国防建设、强化国民国防意识的助推器。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今年的建军节遭遇最美刷屏并非偶然,不仅因为“沙场阅兵”庆祝建军节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豪感,而且人民子弟兵始终视人民利益高于天,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每当有大灾大害时,总是第一个冲到最危险、最困难、最艰苦地方,为人民敢于赴汤蹈火,涌现了一批批令人仰慕的英雄,成为人们前行的时代标杆。所以说,建军节的最美刷屏是对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为国捐躯革命先烈的抚慰。

军民团结如一下,试看天下谁能敌。愿建军节遭遇最美刷屏成为常态,浓厚尊重军人、崇军尚武的社会风尚,为强军兴军汇聚强大的正能量;愿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更为辉煌的篇章,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的光辉业绩!稿源:湖北日报网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讲解

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业人才发

展战略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如何在继承传统、发扬优势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物流人才战略,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得出了我国物流业应建立分类、分层的符合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和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物流人才培养与建设体制的结论。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人才;物流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8)10-0105-03

Abstract: The article researched that Chinese logistics industry how to establish systematic talent strategy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 and the advantages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The study shows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should establish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stitution-building, which should be classified, laye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dapt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logistics talents;logistics talent's strategy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如中远集团、中外运输、中储等股份制物流企业和宝供、京阳、快步易捷等民营物流企业。然而,与日益做大的“物流市场蛋糕”相比,我国物流业的人才培养与建设却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物流市场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物流业的国际化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因此,中国物流业如何在继承传统、发扬优势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物流人才战略就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我国物流业人才发展现状

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其市场意识、管理水平得到加强。尤其是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带领和推动下,中国物流业在物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物流业学科建设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召开了六次全国物流教学研讨会,举办了四次大规模的师资培训,组织制定了“十一五”国家级物流教材规划,开展了我国物流人才课题研究等。目前,全国已有4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20多所院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9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相关课程。物流类教材从无到有,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近10套教材,这为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启动中国物流人才工程,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沿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层面全面展开。从2003年11月开始,物流师行业培训认证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目前经联合会批准的培训中心175家,考试中心31家,受到了物流行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全国约17 000人获得了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资格证书。

通过这些活动和措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物流人才,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些活动和措施,并未从战略高度建立起一套适应经济全球与竞争国际化要求的物流业人才战略机制,主要体现在:缺乏战略规划,没有中国物流业人才培养与建设的规划蓝图;学校以传授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物流操作性人才的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没有建立一套互动机制;缺乏全面性,过于注重对物流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对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人才、物流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2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条件下对物流人才的新要求

2.1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条件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

2.1.1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中外物流企业同台激烈竞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国外物流企业早已看好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纷纷登陆中国,如快递业巨头UPS、FedEx、DHL和TNT,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这些国际物流企业或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运作经验、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和优秀的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尤其是高端物流客户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物流市场的摧城拔寨,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要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冲击,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不可避免。

2.1.2知识、资本、人才要素对物流企业发展的作用凸现

在“十一五”规划中的,首次列入了物流业的规划内容,物流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在21世纪知识成为经济的动力要素的情况下,物流业将逐步向信息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在物流技术层面上的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经营方式的拓展、内部管理的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资本运作的筹谋等方面的竞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全球化竞争的意识、资本运作的有效安排等知识、资本智力要素将决定21世纪物流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人才要素在物流企业的充分应用。

2.1.3从经验化的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发展

传统的经验化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条件下物流市场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科学化的规范管理方式成为21世纪物流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保证。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包括人、财、物和经营等方面,但中心是以人为本、抓好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通过培训、教育、使用、开发等途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

2.2对物流业人才的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条件下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2.2.1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这类人才能够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变化快、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动态的市场形势下准确地把握物流市场的特征,建立起一套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变革的企业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2.2具有国际眼光与意识,擅长资本运作,具备职业操守的职业经理人才

高级人才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引擎。开放的、一体化的物流市场要求职业经理人才的推陈出新,作为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条件下的物流职业经理人才,要恪守职业道德,具备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不仅关注国内市场,还要放眼国际市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够将企业的触角延伸到国际市场,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品牌规划。能够运用证券、股票等金融工具进行资本运作,敢于冒风险又能控制风险,为物流企业在国际国内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增添更多的竞争砝码。

2.2.3既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又深谙世贸规则和行业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这类人才能够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娴熟地掌控企业,又对世贸规则和物流行业规则有深入研究,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营企业,科学、艺术地经营企业,具备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与外资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竞争。21世纪的物流复合型人才是

下载“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节日递送季”结束 物流业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