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家湖畔论坛版主管理条例(草案)
黄家湖畔论坛版主管理条例
请记得 我们的斑竹权利是水友赋予的 不是上帝赐予的六字箴言开放 责任 分享(源自马云)
理性管理 友爱至上
一、目的为规范论坛管理,充分发挥版主的管理职能作用,确保黄家湖畔论坛持续、健康发展,特此条例。我们是为水民服务的,不是为水民带来烦恼的,我们的目标是让水友快乐而不是带来争吵和非议。
二、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黄家湖畔论坛所属各版块全体版主(含超版)。
三、管理细则
(一)管理权限
第 1 条根据等级不同,论坛授予版主一定权限,使其参与相应论坛站务管理。
第 2 条拥有登陆管理人员、管理所辖版块,以及普通论坛用户的权限。
(二)职责义务
第 1 条各版块版主须保证月在线时间(15小时),了解各版块的定位。
第 2 条积极维护版面的整洁,版主有权删除在本栏目中认为与论坛无关的帖子,有权把不属于本栏目的主题移到其他栏目,并将口水帖降低到最少(硬性要求:一个时间段内,杜绝存在零回复帖)。
第 3 条在维护栏目的同时,应力求使所负责的栏目更具有特色、更具有吸引力,即各栏目版主能成为各栏目的核心。
第 4 条把握好本版主题,积极发表原创帖子,鼓励、指导会员发表原创帖子,正确引导会员参与讨论,谦虚的对会员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第 5 条协调版内讨论气氛,调解版内纠纷。
第 6 条应虚心接受会员批评,接受会员监督。
第 7 条及时向管理层报告版内现状和问题,有权利和义务向管理层提出关于论坛建设及栏目建设的建议。
第 8 条注意论坛事务中有关管理事项的更新并积极配合、实施。关注本站热点话题,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 9 条对于论坛制度和管理层安排有异议的,在行为上服从的基础上,再就个人意见在版主议事或私下进行交流沟通,不得将矛盾公开扩大。
第 10 条宣传推广本站,努力提升本版人气。
(三)工作条例
第 1 条在论坛内部进行对会员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者,情节严重者,立即取消版主资格。第 2 条对外造成论坛内部版主不团结局面的一切其他行为,情节严重者,立即取消版主
资格。
第 3 条做出损害论坛声誉的重大事件,立即取消版主资格。
第 4 条泄露密码或未经管理组同意将ID借与他人使用,立即取消版主资格。
第 5 条版主的工作受到会员和管理组的监督,管理员有权在内部讨论后对版主进行直接罢免。
第 6 条版主长时间怠慢版务管理工作,并且没有请假的(若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不能上论坛必须请假),发现后立即取消版主资格。
第 7 条版主一个任期为一年,期满后需重新申请并得到管理组批准或由管理组直接委任方能连任。
第 8 条版主上任不足一个任期,中途无故辞职(实习,考研除外),不授予荣誉会员资格。第 9 条版主辞职时,若其为该版唯一版主,辞职前未配合管理层及时推荐接班人的,取消该版主卸任后所享一切特权。
第 10 条 版主对自己的主题帖除版务需要和论坛相关活动外需要进行操作的,需经过超级版主或者管理员进行操作,私自处理将予以处罚。
第 11 条 版主就论坛管理(含BUG举报及技术改造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须在“站内事务”或是“版主会议室”进行。
第 12 条 版主跨版操作-在该版主在线的情况下,其余各版块版主务必回避该板块所发生事件,如有牵扯多个板块的事件,经超版(含超版)以上管理人员,2人(含)以上通过,方可执行,扣分,禁言,删帖等职责,其他情况下,严禁各版主跨版执行扣分,禁言,删帖职责。(欢迎举报,举报有奖)
(四)投诉条例
版主在履行职责或进行其他论坛活动中,与论坛管理层、版主或普通会员发生纠纷或产生质疑时,须遵守以下规定:
第 1 条版主在论坛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版主、论坛管理人员发生意见分歧、纠纷或就对方管理产生质疑时,本着“版务公开”原则,在沟通不妥的情况下,可向管理员汇报,由管理组公开处理,或在“版主会议室”版块提交意见建议及投诉申请,不得利用版主身份在外相互攻击,以免破坏所辖版块及论坛管理队伍的团结。
第 2 条版主在进行版务处理时,与普通论坛会员发生纠纷,应主动与投诉人联系并协助管理组处理好投诉。
第 3 条版主在进行论坛活动中,遭受他人恶意诽谤及人身攻击等行为时,应及时通过合理有效方式向论坛管理层通报求援,不得擅自利用职权假公济私。
(五)版主删贴规则
第 1 条无内容,主题无意义的主题贴删除。
第 2 条相同贴子,只留一篇,其他删除,并对所有回复帖进行合并操作。
第 3 条跟贴的主题与原贴不相同,且无内容删除。
第 4 条张贴商业广告、成人交友信息及无意义链接删除。
第 5 条攻击国家领导人、攻击政府、宣扬FLG等以及内容淫秽等影响论坛安全的文字或图片链接。
第 6 条利用匿名进行恶意灌水或人身攻击的帖子直接删除。
(六)论坛实习版主及论坛元老的具体说明
第 1 条实习版主
(1)申请担任论坛版主的ID在通过管理组商议批准后获得实习版主资格,实习期为一个月。
(2)实习版主享有其所辖版块除删帖(仅转移至回收站)、审核帖子外的所有版主权限,届实习期满,接受管理员审批。该版老版主拥有一票否决通过的权利。
(3)实习版主有执行其版主权责的义务。
第2条论坛元老
(1)对部分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以及各版版主,论坛授予其论坛元老资格。
(2)论坛元老享有在私密论坛(版主会议室、回收站)浏览或发帖权限。
(3)论坛元老有遵守《黄家湖畔论坛删帖发帖规则》的义务,如有违反,作严厉处理。
四、附则
第 1 条本条例适用于黄家湖畔论坛所有版块。
第 2 条论坛管理组有权依照论坛的发展情况对条例作出相应调整。
第 3 条本条例自即日颁布日起正式生效施行。
第二篇:王芳班 主 任 家 访 案 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
塔河第一小学王芳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这样。
孙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一开学,我就去了他家进行家访。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接着,我立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
二、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慢慢就会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
家访过后一星期,孩子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来家长很怕见老师,现在主动和我联系。两个多月下来,孙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业不拖拉了,打闹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虽然他的理解能力还很差,成绩提高不太大,但是作业上错误少多了,我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班的差生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家访叙事二
塔河一小王芳
我们班有个董的同学,他很聪明,但很好动,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成不了,他宁可把时间用在劳动上(他很喜欢帮老师帮同学),也不肯花点时间做作业,成绩不理想。刚开始他总说英语作业忘了带,要在老师的再三追讨下才补交,即使老师再讨,他只有一句话:反正我不喜欢做,然后就不理老师了。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有一天,我给他叫到走廊,生气的对他说,既然连作业都不做了,那我也就彻底对你不抱希望了,以后我一定会做到我的眼里没有你,并且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把我的决定告知家长,又说明给她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他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他的行动。果然她变了,作业完成得很好,刻苦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会利用老师下班辅导的时候主动向老师请教,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我没有用“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30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第三篇:黄振辉:中小城市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空间与策略选择——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范文)
黄振辉:中小城市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空间与策略选
择——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作者:黄振辉 来源:《岭南学刊》责任编辑:于中海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6日
【内容提要】 通过对中山市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存在行动空间、专业空间与制度空间。中小城市在实施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时应采取“先个体介入,后组织介入;先专业化,后职业化,最后走向制度化”的策略。而策略选择的依据则是准确判定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边界。
【关 键 词】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介入空间/策略选择
社会工作必须要实现其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那么,中小城市社会工作者是否存在介入社会管理的空间?若存在介入空间,应采取何种策略?这些问题对做好社会工作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本文拟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的实证研究加以探讨。
本次调查开展时间是2008年3至4月份,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山市的社区工作者以及该市社会工作受助对象。除此之外,问卷样本还有少量来自于上海黄浦区和深圳南山区。具体来说,问卷调查对象来自于中山市东区、南区、石岐区、西区、东升镇、五桂山镇、港口镇、沙溪镇、大冲镇、横栏镇、开发区、南朗镇等17个镇(区)。此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共发放社会工作者调查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7.75%;发放社会工作受助对象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9%;问卷的总体有效回收率为78.29%。数据处理主要采用SPSS15.0统计处理软件,主要的处理方法为频率统计。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下:社会工作者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8.8%,女性占51.2%;受助对象男性占55.6%,女性占44.4%。从学历层次看,在社会工作者中,初中及以下的占13.1%,高中(含中专)占32.6%,大学专科占29.9%,大学本科以上的占24.4%;在社会工作受助对象中,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占95.7%。从样本的年龄结构看,50周岁以上的社会工作者占4.9%,40-50周岁的占17.0%,30-40周岁的占33.1%,20-30周岁的占44.3%,20周岁以下的占0.7%;50周岁以上的受助对象占44.2%,40-50周岁的占27.0%,30-40周岁的占15.0%,20-30周岁的占9.0%,20周岁以下的占4.7%。在受助对象的年龄结构中,40周岁以上的人数偏多,这与受助对象本身特性有关。从性别、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几个方面看,样本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这说明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满足本次实证研究的要求。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空间分析
学者夏学銮认为,社会工作有三维性质:实践、专业和制度。[1]依据此三维界定,本文认为社会工作应具有三重属性,即行动性、专业性和制度性。为此,进入实证层面要考察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是否存在行动空间?是否存在专业性空间?是否存在制度性空间?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的行动空间。社会工作者介入到社会管理之中大体上有两种思路,一是完全外部介入,即从外部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二是社区层面介入,即对社区工作者加以培训与改造。无论是采用第一种方式抑或第二种方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业已开展的社会工作和理论预期中的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否存在差距?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两个子问题:第一,当前亟待加强的社会工作有哪些(理想中的社会工作)?第二,你曾经从事过哪些社会工作(业已开展的社会工作)?
统计结果显示,在“当前亟待加强的社会工作有那些”提问中,访问对象响应率最高的五项分别是社会福利(66.9%)、社会秩序(42.4%)、青少年社会事务(41.8%)、社会救助(41.5%)以及老龄工作(36.7%)。而在“你从事过的社会工作”这一提问中,五项响应率最高的分别是社会福利(39.1%)、社会秩序(32.8%)、青少年社会事务(27.8%)、社会救助(37.4%)以及老龄工作(36.7%)。这五项之差分别为:27.81%、9.66%、13.99%、4.6%与13.99%。“理想中的社会工作”与“现实开展的社会工作”之间的差异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理想中的社会工作”和“现实中的社会工作”差异最大五项分别是社会福利(27.81%)、医疗康复(18.43%)、司法矫正与援助(14.45%)、青少年社会事务(13.99%)与职工权益维护(13.26%),差异绝对值最小的是“家庭生活服务”(0.31%)。社会工作的理想和现实中的确存在着空间,而改善的方式无疑是行动。即是说,社会工作者介入存在相当大的行动空间,无论是外部介入抑或内部改造皆是如此。
如果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可行切入点是社区,那么考察社会工作者在此前提下是否有行动空间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可以通过考察社区工作者“本职工作负荷”进行。根据本职工作负荷统计结果,39.0%的受访对象认为本职工作的负荷“非常重”,54.4%认为工作负荷“一般”,6.6%的受访对象认为本职工作负荷“非常轻”,认为工作负荷“一般”以下的占三分之二以上。这说明只要对社区工作岗位进行重新梳理,那么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社区层面切入。这也可以从“你认为上级的突击任务对你们常规工作有没有影响”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中得到进一步佐证,只有33.8%的受访对象认为上级的突击任务对常规工作影响“比较大”或者“非常大”。因此,无论从外部介入还是从内部切入,社会工作者都存在介入的行动空间。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的专业性空间。专业社会工作并非普通行动,而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行动,进一步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是否具有专业性
空间?本文认为界定专业性两个最重要的维度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点从这两个维度对是否存在专业性介入空间进行分析。
“做好社会工作关键是什么”,48.9%的受访者(响应率)认为做好社会工作的关键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这说明专业知识培训对于做好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从调查的结果看来,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时间较为缺乏。最近三年来,培训的累计时间1个月的占将近一半(48.8%),1-3个月的占24.8%,3个月以上的占26.4%,这说明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时间不足。从工作技能的获得渠道看,4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技能来自于自身经验的总结,只有21.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技能来自于培训。除此之外,分别有11.1%与31.0%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的技能来自于书本、报纸、电视、网络的自学或者同行间的交流。从这个统计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社区社会工作者工作技能的基本构成。无论是经验,抑或自学,抑或同行交流,都属于非正式学习。但这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却是目前社区工作者获得工作技能的主要方式。由此基本上可以断定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比较缺乏。显然,社区工作者更倾向于经验型而非专业型。这也可从社区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评价中得到进一步佐证。在“是否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困难”提问中,80.5%的受访对象认为“存在一些困难”。在“从事社会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的问答中,响应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经验不够”(58.8%),其次是“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56.0%)。这说明,受访者将经验与专业知识基本上摆在同一位置。只要将受访对象获得技能的主要渠道与这一题的统计结果综合分析就可以解释为何在受访者的心目中两者几乎是同等的位置。事实上,在受访者看来,经验是工作技能习得的主要方式,而专业知识未必能转化为专业技能。在他们看来,似乎经验比专业知识更为可靠。
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角度是,社会工作者专业性的介入是否为受助对象所接受?或者说受助对象是否存在专业服务的需求?根据调查,受助对象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体现在职业道德(81.3%),而认为专业修养最重要的仅有(12.1%)。在强调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介入同时,专业的价值取向与伦理规范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受助对象认同社会工作的心理依据。
以上分析表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介入空间非常广阔。但如果仅仅是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专业性介入可能是不充分的。因为在“专业技能还是地方性知识重要”的提问中,统计结果显示,认为“两者都非常重要”的占到了82%。因此,完全依靠外来的专业性介入注定不可能成功,统计结果似乎更支持从社区工作者中分离出专业社会工作者。总而言之,专业性介入存在相当大的介入空间,但在介入策略的选择上则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状况。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制度空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属于全能型社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社会开始转型,政府职能也逐渐转变,从经济发展型政府过渡到服务型政府。这意味着政府职能被重新梳理与界定。我国社区体制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为了填补市场改革与政治社会层面的单位制改革之后的基层社会的组织空白。即社区管理体制占据了市场机制和单位体制所没有覆盖到的空间。市场是一种以货币为调节中介的资源配置机制,其代表一种自由交易的契约精神;政府则利用公共权力对资源进行调节与配置,其代表了一种强制性力量;而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其所代表的乃是公民社会自治的力量。但市场
制度、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社会制度并不能覆盖和解决所有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具有心理障碍的弱势群体问题,单一的公民自治力量、市场力量抑或政府力量其解决问题的效果都不甚理想,也许更需要的是这三种力量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介入需要这三种制度相互融合的综合型制度。验证这样的问题需要细致的案例研究。在这里,我们只能从个体的层面考察受访者对社会工作综合型制度的心理认同。
在“应推广哪一种模式”提问中,32.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推广社会工作行政化,8.9%的认为应该推广民营化,25.1%的则认为应该推广社会工作社会化,31.3%的受访对象认为应该推广多种力量的综合。行政化、民营化和综合化这三个选项的响应率比较接近。从这里得到的启示是,行政化、民营化以及综合化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社会工作作为制度性嵌入,其可能既不是市场化,也不完全是行政化和民营化,而是这三者之间合作。简言之,在个体层面,作为一种综合性制度的社会工作获得了普遍的心理认同。
这种心理认同来自于受访对象对社会工作制度另两个属性的认识。一是非营利性,一是专业性。这可以从“民营化”选项的8.9%响应率中进行推断:大部分(91.1%)的受访对象认为社会工作制度首要属性是非营利性,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所认为的社会工作事实上乃是一种福利制度。对“社工组织性质”提问的统计结果进一步佐证了这个推断。只有3.4%的受访对象认为,社会工作组织属于企业,39.7%的受访对象认为社会工作组织的性质是社团,31.8%的受访对象认为是事业单位。另外,根据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意愿”这一问题的调查也可知道,受访对象认同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制度。86.8%的受访对象表示愿意去获得社会工作的执业资格。
无论是作为一种行动、专业还是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工作,其要介入社会管理必须首先具备合法性,因此介入空间的考察事实上是合法性空间的考察。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仅仅具备合法性是不充分的,还需要一系列支撑性条件,这包括财政支持、人力资源、科研实力和文化资源等。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策略选择
专业社会工作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处于中后期的珠三角地区的社会进步、社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实证研究发现,就目前中山市的社区社会工作的现状而言,具有如此重要社会功能的专业社会工作存在着广阔的介入空间。那么作为一个中小城市,中山市应选择何种策略将社会工作嵌入到社会管理之中?在宏观框架上,中小城市应该采取何种框架?归根结底,宏观框架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市场与社会这三者之间的边界问题。无论是上海模式、深圳模式抑或广州模式,其模式得以成为现实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政府力量比较强大,组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适宜采用政府主导;否则就应该采用市场主导或者社会主导。中小城市社会组织发育程度相对不成熟,如中山市经济发展特色以民营经济为主,公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06年中山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量为520个,社会团体的登记量为220个,民间组织登记总量为
740个。在这种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区域性社会推行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时,在宏观的框架选择上更应倾向于市场竞争。
就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具体条件而言,本文认为以下四个条件极为重要。一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理念基础。二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财政支持。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也极不成熟,因此在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初期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三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的人力资源。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性非常强的人员承担。因此,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需要特殊的人力资源。四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的科研支持。上海、广州与深圳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都得到来自于科研机构的支持。
根据这样的资源条件状况,类似中山市的中小城市应采取何种策略?本文认为应该将实际情况与社会工作的核心范畴结合起来。社会工作的核心范畴是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将这些核心范畴与中山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那么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应该采取“先个体介入,后组织介入;先专业化,后职业化,最后走向制度化”的介入途径(策略)。“先个体介入”是指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应首先是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即结合社区工作,在社区工作适当引入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对社区工作渗透到一定程度之后,专业社会工作的地位与职能瓜熟蒂落,专业社会工作组织自然而然会从社区工作组织中分离出来,这符合组织成长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先专业化,后职业化”是指在实行个体(社会工作者)介入中,要先注重专业化。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管理关键是理念与工作方法,按照这样的理路,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注重专业人员的引入,同时更关键的可能是社区工作组织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改造。采取“以专业化引导职业化”的策略选择,降低由于职业化强行介入给原来社区工作人员带来的抵触感,从而使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完成从专业化到职业化的过渡。值得强调的是,“先个体介入,后组织介入”与“先专业化,后职业化”之间应该同步响应,而非分先后次序。在完成组织介入与职业化之后,借鉴现有社会工作的制度资源,制度化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