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爸爸去哪儿》热播社会传统导致父教缺失
《爸爸去哪儿》热播社会传统导致父教缺失
看到孩子哭闹就手足无措、不会给女儿扎头发、不会给孩子做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发火„„这些在《爸爸去哪儿》中发生在明星爸爸们身上的状况,在很多普通家庭中也非常常见,如果换了是妈妈,或许这类情况就会很少出现。
《爸爸去哪儿》关注度为何如此高?
如果你问“最近什么综艺节目最火?”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是“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互动节目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仔细分析就能发现,除了参与嘉宾是明星父子这一个原因以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节目戳中了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敏感的一根神经——父亲教育的严重缺失。
家庭教育中,父教为何会缺失?
男性教育为什么会缺失?爸爸去哪儿了?难道是爸爸们都不如妈妈们那样爱自己的孩子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参与研发神尔天才国学机的教育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我们的社会传统导致的。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女性的主要责任就是照顾孩子和做好家务事。这种角色分工,导致父亲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工作以及与外界的交往上,用于家庭与孩子身上的时间也就减少了很多,对孩子的关注以及教育自然也少了。
除了社会传统以外,父教的缺失还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在很多家庭中,都是母亲、奶奶、外婆这些女性在照顾孩子,而在学校方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大部分都是女教师。
但是神尔科技教育顾问李月娟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男性的角色差异也在不断减小,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将会越来越多。
第二篇:《爸爸去哪儿》热播专家:父教不可或缺
《爸爸去哪儿》热播专家:父教不可或缺
近期,湖南卫视的明星亲子户外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热议。“父亲在亲子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话题,也因为《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而迅速升温。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亲子教育的主力军是母亲。不过,神尔科技的早教专家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教不可或缺。
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军
近日,神尔科技就“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的角色”这一话题,对100名市民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超过五成以上(58%)的市民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主要是母亲,30%的人表示家庭教育责任是由“父母共同承担”的,只有12%的人选择了“家庭教育主要由父亲承担”。
在这次调查中,小学二年级学生思思向记者表示,“我的爸爸很少陪我玩,每天一回家就看电视,每次我和他说话,或者要他陪我玩,他就让我去找妈妈。”对此,思思的妈妈则表现得很理解丈夫,“他工作非常忙碌,早出晚归的,回到家了是应该好好休息、放松一下,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是我带的。而且现在的家庭带孩子的大多数都是妈妈。”
父教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调查中,很多受访者认为是由于父亲“工作太忙,没时间管教孩子”;也有人觉得是“受到‘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父亲要以事业为重,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还有人直指当前有些父亲“缺少责任感,不愿意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专家观点:父教不可或缺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孩子受到母亲的影响比较大,上了初中之后,母亲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父亲的影响力提高,儿童如果在这一时期缺少父教,后果非常严重。亲子教育导师、神尔科技教育顾问李锡林指出,父教缺失很有可能造成三种情况:一是因为性别榜样的缺失,男孩子可能会形成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等性格缺陷;二是可能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三是由于父亲关注和管教缺乏,女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成为“大叔控”。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教不可或缺。亲子教育导师、神尔科技教育顾问李锡林提醒,父亲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在责任感、上进心、担当意识等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三篇:《爸爸去哪儿》受热捧 8成受访者认为父教缺失
《爸爸去哪儿》受热捧 8成受访者认为父教缺失 2013年10月28日 11:
42来源:重庆晨报
分享到:
7人参与7条评论
近来,湖南卫视热播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也让“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话题升温。近日,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库源科技“调研吧”网站与重庆晨网,对2180名重庆市民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81%的受访市民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仅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
家庭教育主力军是妈妈
“我的爸爸,一回家就看电视,不和我们说话。每次我要去和他说话,他就让我去找妈妈。”这是沙坪坝区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媛媛一年前的作文《我的爸爸》中的片段。媛媛的妈妈孙女士告诉晨报记者,如果现在再让孩子写《我的爸爸》,那一定是“我根本看不到爸爸”。因为近来做生意的丈夫变得愈发忙碌,早出晚归,加班、应酬不断。对于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孙女士倒是习以为常,“现在的家长会基本上是妈妈会”,“男人嘛,当然以事业为重,我们都是妈妈带大的”。
本次调查中,超过四成受访市民(42%)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而选择“父亲”的人不到两成(17%)。另有39%的人表示教育责任由“父母均担”。
工作忙是父爱缺失主要原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儿童教育的。那个司机当时就看了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教育是他妈的事,你就管挣钱!”在孙云晓看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是当前父教缺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原因造成父教缺失?调查中,61%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父亲“加班应酬多,无暇顾及孩子”;44%的人将原因归咎为“回家晚或少,没时间参与互动”;39%的人觉得是“观念有问题,认为教育只是母亲的事”;37%的人直指当前不少父亲“缺乏责任感,不愿承担义务”。
少父爱,孩子会缺“钙”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意识到了父教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住江北区的王女士说,她读初中的儿子正处在叛逆期。奇怪的是,王女士发现,平日不多言不多语的丈夫说什么,儿子还愿意听一听。王女士与丈夫商定,无论有多忙,都让他经常参与儿子最喜欢的活动:网络游戏。“起初儿子有点意外,后来他俩经常一起打游戏、玩通关,还组队去和别人竞赛。现在父子俩无话不谈。儿子也变得亲和起来,甚至接受了父亲关于减少游戏时间的建议。”王女士说。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以母亲的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而上了初中以后,母亲的影响力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变大。如果高中阶段父教缺失,后果不言而喻。长期从事亲子关系研究的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指出,父教缺失可能造成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由于性别榜样的缺失,男孩子可能出现对性别角色把握不足的现象。二是可能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三是女孩长大可能成为“大叔控”。本次调查中,75%的受访市民承认,中国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
注意确保“父爱时间”
哪类父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民调中,哥们型父亲最受青睐,51%的受访市民认为,哥们型父亲可以与孩子互帮互助,并尊重孩子个性,更有利于孩子成长;26%的人更推崇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的细腻型父亲;还有19%的人热捧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严厉型父亲。仅3%的人选择不管不问、任其发展的放手型父亲。调查受访者、中学教师冯珂发现,互尊互重的哥们型父亲确实更容易获得孩子的欢迎与信任。但是冯珂认为,父教的关键是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关怀,“每当有孩子说,自己的爸爸经常带他打球、旅游,周围的孩子都会十分羡慕。”
周小燕认为,父亲在责任感、上进心、担当意识等方面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示范。比如,父亲不仅要对家庭,还要对社会责任有担当意识,无论他职位高低、工作贵贱,都不能自暴自弃、诸多不满,在这种正能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阳光、更有幸福感。周小燕建议每个家庭都确保“父爱时间”,定期陪伴孩子,答应了孩子去公园、旅行等,要尽力履行承诺。
第四篇:《爸爸去哪儿》——折射父爱的缺失
朱茂勇
邮箱 zempetty@163.com
《爸爸去哪儿》——折射父爱的缺失
朱茂勇1
一档亲子互动类的节目为什么那么火,原因在于其勾起了人性中某些基本要素。就如同阿凡达电影,它不仅仅就靠其3D技术,关键就是在于其直指人性。技术不过只是外壳,没有灵魂的影片,是不会行销全球的。阿凡达电影所反映就是人类对于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对破坏自然的侵略势力的痛恨,是一种追求自由反对压迫的精神。那么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究竟反映了人性的哪些方面呢? 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满足人性的好奇心和窥探欲。第二,同情心,侧面烘托母亲抚养孩子的不易。第三,父子亲情,折射出当代社会父爱的缺失。
人都有一颗好奇心,也可以称作求知欲。探索未知,发现世界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当注意力转到明星世界,我们会将其称为八卦心理。我们会发现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变得非常空虚。于是茶余饭后,人们更喜爱听一些小道消息,内幕绯闻。而对于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面的明星,粉丝们更是喜爱看他们的任何事情。于是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恰恰是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好奇心理,观众可以看看明星的子女究竟什么模样,他们子女是什么性格,当然更会关注这些明星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明星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观众还能够窥探一些明星的小秘密,比如谁爱赖床,谁是吃货,更让观众了解到过去银幕上不曾知道的明星的另一面,尤其是对于每个明星的粉丝而言可真是大饱眼福了。
妈妈在家养育孩子,爸爸在外挣钱糊口,这样的情景是目前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爸爸在外工作的确辛苦,可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几乎就落在妈妈身上。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年幼和青春叛逆的年龄,这两个非常时期,母亲吃了不少苦,父亲有的时候甚至一点都不知道。比如孩子年幼帮孩子洗漱穿衣服,孩子身体不舒服怎样照顾,这些细致的活,一旦要是落在父亲手中,恐怕比工作上的事要难上好多倍。尤其在我们最为叛逆的时候,我们都还记得很多次由于自己的冲动说了一些伤害母亲的话,母亲也只能在独自无人的时候,一个人默默流泪。特别是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些甚至在外面成群打架,更是给母亲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儿子那么大了,母亲是打也不成骂也不成。节目中的明星爸1教科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一
联系电话:***
朱茂勇
邮箱 zempetty@163.com
爸在节目中又当爹又当妈,观众可以看到父亲带孩子时的窘态,欢乐之余,让我们想到小的时候母亲养育我们的不容易。
我们听到太多赞颂母爱的诗词歌曲,在已经习惯赞颂母爱的氛围下,我们渐渐失去了对父爱的关注。诚然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悉心照顾直到我们可以自理。可是父亲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可小视的。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父亲一般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沟通,许多孩子甚至可能一个星期和爸爸都见不了面。就拿我们熟悉的例子,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当年刚上学的时候爸爸送过他,后来由于成龙工作繁忙而无暇接送孩子了,直到有一天,成龙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突然发现孩子已经和他一样高了。他这才发现自己这么些年来和孩子的交流实在是太少了,心中不免有太多的自责。如果孩子只能过一个缺少父爱的童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现代社会孩子缺少父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他们这些孩子当中,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去打工了,由于孩子小有的还没有断乳,所以母亲会留在家中照顾。大多数父亲可能也只是家中有急事才会回家一趟,否则一年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为了养家糊口这些父亲也是没有办法。日积月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慢慢和父亲的距离拉远了,以至于过年回家,有些孩子一年没有看到父亲,看到父亲都不知道叫爸爸了。而当孩子过了断乳期,一般母亲会同父亲一起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让祖父母照顾。由于隔代人的照顾思维是有着很大不同,祖父母一般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溺爱性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捧在手心怕冻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心理,没有独立能力。有一份调查研究很有意思,这份调研是向孩子提问谁是他最尊敬的人。数据结果显示在美国和日本,绝大多数都是把父亲和母亲排在第一二位。要是在中国,父母亲的排名会在前面吗?
父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母亲在孩子的眼中是细腻而又勤劳的慈母形象。而父亲一般是扮演严肃理性而又不失关爱的的角色。父亲的成熟稳重,冷静分析的性格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档节目,那些已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应当会明白,教育孩子不只是一个人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的教育需要父母亲共同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