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物流行业发展
从《石家庄都市区城乡统筹规划》中了解到,石家庄市将推动内陆港综合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和窦妪物流园区三大综合性物流园区发展,提升区域物流组织能力。
按照相关规划,石家庄市将依托石家庄内陆港,在良村建设内陆港综合物流园区,重点推动保税物流等产业发展;依托空港资源优势,在空港新区建设空港物流园区;依托铁路枢纽及高速公路,在栾城建设窦妪物流园区。
同时,建设四大专业化物流基地。依托正定小商品城,在正定新区西北部建设正定商品城物流基地;在西柏坡高速支线和石太高速公路第三通道旁、鹿泉西北部,建设北方农产品物流基地;在老城区南部石环南路附近建设北方药博园物流基地;依托丘头循环化工园区,建设丘头化工物流基地。还将在鹿泉大河镇建设石家庄北部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在栾城冶河镇建设石家庄南部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3年-2015年)
战略构想颇具“大家风范”
按照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石家庄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是:建设一个园区,设立6个物流中心,搭建3个平台,构筑3大体系。
“一个园区”是指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6个物流中心”是指鹿泉商业物流中心、南高营医药物流中心、留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中储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回收与再生资源物流中心。“3个平台”是指信息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3大体系”是指市域配送体系、区域集运体系、国际中转体系。
国际物流园区和6个物流中心在定位上是综合和专业的关系。其中,国际物流园区要建设配送中心、仓储中心、运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信息网络中心、集装箱集散中心、物流包装和机械器具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6个物流中心是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整合,均具有一定规模,而且分属不同单位,独立法人运作。
开始运作时,争取他们入股共建国际物流园区,待该中心有了一定的影响和收益之后,再以资金、管理或技术收购这些企业的股份,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形成一个联合体,即石家庄物流航母,参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
石家庄市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依托石家庄的区位、交通和信息的综合优势,以区域国际物流作为发展定位,以国际物流作为发展目标,以配送物流作为支撑平台,坚持现代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展示和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建成集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设施于一体的仓储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信息网 络中心等大型物流中心区。
以集运为主、配送为辅,形成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形成以展带贸、展贸结合的市场交易体系和工贸一体的进出口加工体系。最终把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成为现
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面向21 世纪的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以医药、纺织、冶金、建材、家电、饲料及生活消费品为主的,服务于石家庄地区及河北省、辐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的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并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型物流中心。
规划还拟定了实施要点:通过物流系统要素整合,实现物流系统战略性功能重组;构筑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高时效性的区域物流体系和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物流体系;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全面运用于运输业及运输辅助系统,保持运输过程的透明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程物流服务,加强各类专业市场和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提高对周边区域的配送能力,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功能;依托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及物流政策三大平台,面向东南亚,联系京、津、鲁、豫的区域型物流中心;构筑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良好物流环境;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物流机制,大幅度提升石家庄物流产业的优势。
发展战略部署“三步走”
根据物流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按时间规划,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总体分三步走,按“滚雪球”式的发展道路,跨越三个台阶:市域型物流中心、区域型物流中心、国际型物流中心。三大服务体系通过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构成有机整体。市域型物流中心是以石家庄市为核心,以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运用市场机制,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对分布于各行业、各系统的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构建以石家庄地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物流服务体系。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及海关、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的改造和建设,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和一批 专业配送中心,初步形成支撑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试点和推广发展以优化供应链管理为方向的工业物流、流通加工物流及商业配送物流、改造传统物流组织等工作,使物流产业、物流关联产业、物流企业及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市场需求初具规模。
区域型物流中心是把原来建立的单体的物流实体连成配送网络,重点发展综合和社会化物流。在这个阶段,T PL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引导企业把自营物流剥离出来,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和共同配送。并且利用配送网络,为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信息、加工等全方位服务。为完成区域型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要求要初步建立起按生产、生活区域合理分布,不同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储、运、配、拣、加等功能合理配置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网络体系;初步建设完成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全国一流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多式联运体系,形成华北区贸易物资的集散分销中心和物流加工中心、重要的连锁商业 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基本实现各城区物流量的合理分担及均衡发展。在这一阶段,要实现河北省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整合优势。
而构建国际型物流中心,是为了彻底完成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形成综合物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合理的物流点、线、面网络体系。把石家庄的地区配送网络与
全国的大配送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和业务关系连接起来,与周边省份的太原、郑州、济南等物流中心结成战略同盟,加强省际经济交流,与周边地区的大中型生产型、销售型企业成为供应链联盟,构筑跨中国东部地区的物流航母。充分利用石家庄所处的华北地区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物流资源,把石家庄建成华北地区现代物流体系的中心,使石家庄市成为全国物流网络重要的结点城市,聚集众多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规范和物流服务功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
规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部《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是由以张明玉、王耀球、詹荷生、张文杰等一批国内著名的物流专家为主体的北方交通大学课题组完成的。规划全面阐述了石家庄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包括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详尽分析了石家庄发展现代物流的可行性,包括物流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发展状况、发展物流的优势条件,以及石家庄市 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的市场分析;规划还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投资和效益、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而全面的论证和勾画,其科学性、权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最为显著的特点。
《规划》对石家庄物流体系建设总的策略作了概括,即:政府推进、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发展、市场运作;全面启动、分步实施、先易后难、讲求实效、重点推进;政企联动、政策拉动、物商互动、内外齐动、良性滚动。
始终参与《规划》编写工作、在市政府负责物流日常工作的吴书科先生说,《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使之与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他说,石家庄发展现代物流的六大指导原则是:第一,政府规划,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第二,坚持循序渐进,按照供应链理论 系统推进的原则;第三,坚持整合、提升现有资源和投资新建相结合;第四,减少环境负担,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坚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道路规划相结合;第六,坚持现有产业基础和将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第二篇: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1-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然保持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投资前景乐观。
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物流的定义、分类及物流系统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物流行业的总体概况,然后具体介绍了航空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及其他物流细分市场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物流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行业物流发展分析、第三方物流分析、第四方物流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报告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及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物流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物流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三篇: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标题: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时间:2010-04-23 11:49:32
关键词:工艺、信息、技术
字号:中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一系列过程中,为保障产品品质而采用相关技术或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全过程,是以冷冻工艺、上海到重庆物流制冷和保温技术为基础的物流过程。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始于早期的进出口贸易,多用于跨国、跨地区的长远距离运输过程,应用领域有限,当时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也较为恶劣。时至今日,冷链物流已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行业,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发展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冷链物流在工业生产、民众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多。
一、发展冷链物流的政策环境发展冷链物流有利于减少农产品、食品等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食品等的安全性,y2yu3c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民众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近年来均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1)冷链物流产业规划政策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通过“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200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部、科技部发布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要重点发展速冻小包装、冷冻调理水产食品,大力发展冷却、分割和熟制品、扩大低温制品、功能性制品的生产;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鼓励企业建设包括预冷、分拣、包装、储运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2008年商务部制定《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内容有:加强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制订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立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等,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2)冷链物流产业扶持政策除了在大行业政策方面的规划外,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也积极在行政、财政、法律、行业标准方面对冷链物流行业给予支持。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颁布了“冷藏工国家职业标准”,为在食品冷冻、冷藏行业内从事冷藏商品的搬运、堆码、保管和对库房内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人员制定了职业标准;上海到昆明物流2009年全国物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2005年发布的《商务部、、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指出对试点企业建设的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可以实行加速折旧的办法进行财政支持;2006年商务部安排5亿资金,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用于扶持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建设和改造。
二、发展冷链物流的社会环境冷链物流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有效运行,而且还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习惯和质量,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后者的不断变化促使着前者的不断发展。1)食品质量和安全备受关注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和民众生活的主题一直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生活步入小康的民众才普遍开始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近年来连续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作为食品生产重要环节的冷链物流也频频出现在政策议题和民众话语中。2)鲜活食品成为消费新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蔬菜产量占全世界的49%,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427公斤;2007年我国水果产量超过1.8亿吨,人均水果占有量达到138公斤,十年间增长了3倍;2007年中国水产品产品达到4,747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20%,人均占有量达到44公斤。瓜果、蔬菜、水产品等鲜活食品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如何将这些新鲜的农产品从产地快速输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为冷链物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3)速冻食品和冷饮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以冻水饺、冻汤圆为代表的冷冻、速冻食品和以牛奶、乳制品为代表的冷饮产品正逐渐成为都市白领们的最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至2007年间,中国速冻食品工业总产值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达到197亿元,成为食品工业发展最快的子行业;而根据冷饮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全国冷饮生产总量达到200万吨,5年间年均增长28%。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相比,我国速冻食品和冷饮行业未来提升空间还很大。2007年我国冷饮人均消费量为2.3公斤,而澳大利亚为17公斤、瑞典为16公斤、日本为11公斤、荷兰为18公斤;2007年我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为9公斤,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60公斤和20公斤。
三、发展冷链物流的技术和设备环境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包括冷库建设技术、制冷设备、冷藏车和信息系统平台等,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冷库建设技术发展状况冷库按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土建冷库和装配式冷库。前者的主体和墙面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而后者的墙面采用隔热板材拼装而成。如果按冷库大小来分又可以分为大型冷库(容量10,000吨以上)、中型冷库(1,000吨-10,000吨)和小型冷库(1,000吨以下)。冷库建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冷桥问题以及降温后引起的汽桥问题,通过加入隔热夹芯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早期的冷库隔热板材主要采用软木、珍珠岩等天然材料,80年代后聚氨酯材料和聚苯乙烯材料得到迅速推广,目前仍然是冷库墙体的主流材料。国内专业建造冷库的厂家很多,冷库建设技术也很成熟。如开封空分集团制冷工程公司已经可以建造几万立方米的大型室外冷库,其他如大连制冷设备厂、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也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2)冷库制冷设备发展状况制冷设备是冷库的心脏。制冷设备的主体是制冷机,按制冷剂不同可以分为氨机和氟机。制冷机和冷凝器等设备组合在一起常称作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又分为水冷机组和风冷机组,上海到乌鲁木齐物流风冷机组具有简单、紧凑、易安装、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制冷机组类型。冷库制冷设备通常归类于空调/制冷设备制造行业。中国的空调/制冷设备行业在20世纪末开始迅速发展,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80亿增加到1080亿,产品产销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800多家,是2000年的4倍。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企业如大连冰山、烟台冰轮、深圳大冷王、上海开利等,企业多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一带。3)冷藏车行业发展状况冷藏车泛指运输易腐货物的专业汽车,是公路冷藏运输的主要工具,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和食品饮料的运输。根据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冷藏车3069辆,其中中型冷藏车和轻型冷藏车占总冷藏车数量的80%。国内专业生产冷藏车的厂家不多,只有20多家,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河南冰熊、山东中集和郑州红宇三家企业产量占据整个
市场的60%。4)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常见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国内仓储管理系统软件主流品牌多来自于国外,使用方多为跨国公司或国内少数先进企业;国产品牌则占据中低端市场,代表品牌如唯智、上海超算、今天国际等。上海到成都物流 上海到沈阳物流 GPS技术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2003年仅宇达电通一家,但是到2008年生产企业数量就达到300多家,2006到2008年间销量年均增长率超过50%,预计到2009年销售额接近100亿元,代表品牌有纽曼、中恒、新科和宇达电通等。RFID技术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利用RFID技术,可以将温度变化记录在RFID标签上,以此来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实时管理。目前国内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RFID产业链,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频RFID标签生产国之一,2008年整个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5.8亿元,代表品牌有易迈、优频科技、欧姆龙等。
第四篇:珲春市物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吉林宇别尔运输集团
关于珲春市物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我市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市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迅速增加,比2007年大幅增长,全市总比重有明显提高。
2.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加快了物流服务行业的发展,一批新型的中小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层次,多服务的物流群体。从2008年开始,物流总费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行业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近些年来,随着珲春开放开发脚步的逐渐加大,交通设施规模也迅速扩大,尤其是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形成了以长春为腹地,延吉为核心,珲春为窗口的发展局面,在此基础之上,珲春的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良好的设施条件。与此同时,以吉林宇别尔运输集团为首的物流园区也在逐步完善,仓储,配送设施等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但是,与其他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我市的物流业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这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首先,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物流园区占地面积狭小,发展空间不足,库房设施不够完善,物流配套设备陈旧,物流配套设施欠缺,仓储,加工,运输能力有限,尚未建立起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体系,物流技术装备有待加强等等诸多因素限制我市物流行业的发展。
附表1:(珲春宇别尔国际物流中心营运情况及存在问题)
其次,物流行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一些较小的物流企业尚未发展成规模,处于刚刚创业阶段,资金不足,技术实力落后,底子单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发展定位不够清晰。
再次,物流市场发展杂乱,无法形成规模。当前我市物流市场上大大小小各种私营配货站林立,且分布全市各个角落,大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各自为政,重复运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一体化,物流市场缺乏明确规范。
最后,从国际物流的形式来看,针对中朝,中俄关口的通关能力亟待提高。以中朝物流通关为例,日均通关车辆不足10台,效率低下,且通关后运输安全无法保障,通关手续繁琐,来回往返车辆往往事倍功半,给物流企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附表1(对俄,朝,运输存在的问题)
关于提高物流行业整体实力的几点建议:
1.政府应高度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大力扶植有潜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从政策上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搭建发展的平台,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建设一批高效,多样,专业的物流企业。
2.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依靠政策与地利位置优势引进一批大型企业,以企业项目带动物流行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以发展经济的手段拉动物流行业增长。
3.整顿物流行业市场,建设规模化物流工业园。规范物流市场运行,合并中小以及私人物流企业,集中建设规模化,高效化物流园区,整合重复资源,实现物流运输一体化,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建设,清晰定位。
4.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专项资金,升级港口通关能力,打通中朝,中俄,国际物流通道,整体改善通关各个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建设中朝,中俄,中日,的国际物流中心。
附表2(关于落实合作规划纲要的意见报告书)
第五篇:长春市物流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长春市物流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今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八条”和“国九条”,为落实好国家的重要部署,我们对长春市物流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感到:长春的物流产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果,长春的物流产业正处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长春的物流产业实现现代化还任重而道远。
一、长足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激发和经济发展带动的双轮驱使下,长春的物流业迅速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0785.9亿元和233.18亿元,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以上。2011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1、企业正在茁壮成长。物流企业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0多万。一些企业已从当初的“拉脚”的、“出租仓库”的个体户,成长为具有相当规模,相当实力的大企业。如:益和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十几年前还是个只有几个人、租用几十平方米房、搞简单经营的个体经营户,现在发展到具有运输、仓储配送等多种功能,固定资产1.5亿,员工3000多人,年经营额达5亿多的大公司。从整体上讲企业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全市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的A级企业已达21家,被政府授予“诚信企业”的已达48家,企业这个经济发展细胞的强壮成长,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培育了希望。
2、新业态正在破土萌发。一是配送中心从无到有。目前长春市已在家电、医药、食品等七类商品物流领域,建起20多个配送中心。这种新业态虽目前的规模还不大、水平还不高,但其优越性已开始展现出来,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高效率的满足了商家需求,也直接或间接的方便了消费者。比如亚泰医药配送中心,不仅保证在限定时间内将药品送至商店而且保证在承诺时间内送至用药人的手中。二是电子网络物流初露端倪。中国农科院下属的吉林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物流网络交易平台已开始运行。去年经营化肥300多吨,今年构筑的以信息平台为中枢,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及运储、配送企业为统一联合体的新型物流网络已见雏形。三是专业化物流从小到大。为满足一些特殊商品的物流需求,积极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物流。比如,为保证一些农畜产品和水产品在物流环节的保鲜和食品安全开辟了冷链物流。长春东北亚物流有限公司组建了具有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冷藏配送等多方位功能的冷链物流分公司,年经营额已达30多亿元。新型物流业态的萌生和发展,使物流业更好地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对物流的新需求,同时也使物流业向现代化的进步闪出了新亮点。
3、科技进步正在悄然启动。一是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已创办了吉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长春物流信息网、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物流网、刘传奇物流商务网等4个较大型的公用物流信息网站。8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将网上获悉信息作为开展业务的主要信息来源。90%的大型企业建立了集营销与管理于一体的自己的网站。对1/5左右的车辆运行实行了GPS卫星定位监管。二是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开始得到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使用。叉车、托盘、货架、自动转送、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已在企业中推广。长春锦程世航物流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托盘已通过有关方面鉴定,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专利。三是科学化管理向前迈进。已有20户企业被有关方面认定为标准化管理企业。一汽物流被国家选定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产业发展初始阶段,有70%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由车主、司机、装卸工进步而成的状况有很大改变。尊重知识、渴望人才的风气已开始形成,在一些大企业中大学生、研究生及具有专业职称的在管理层已占很大比例。物流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供不应求。物流企业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正在改变。
4、基础设施正在加强。目前长春已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49处,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45个,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110个。汽车、生产资料、农产品三大批发市场集群已初具规模,滚动发展的汽贸城、新光复路市场等20个区域性批发市场按投资计划逐步建成;在一汽、二道、宽城、经开、绿园等地建立有商品特色的大市场,进而造就的五大物流集中区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路里程已达2033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已达279.3公里。长春内陆口岸港与大连大窖湾直达集装箱班列开行,发运能力达5万标箱。长春机场已开通49条航线。
物流园区建设已初显格局。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大岭一汽物流园、二道现代国际物流园已初显规模。投资20亿占地41万平米的高新北区东北钢材物流园区,投资13亿占地30万平米的米沙子香江物流园区,投资32亿占地40万平米的吉林农安光彩商贸物流园区,今年已开工建设。在长春市十二五规划中又规划了净月绿色物流园区、邮政速递物流中心、兴隆综合保税区等22个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07.1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提高物流综合承载能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5、软环境正在改善。物流产业的地位显著提升,长春市成立了由一位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物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大会总结布署物流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度下发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推进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市政府下发的3号文件就是《关于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下发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各有关部门都比较重视,市地税局起草了有关落实意见,其中,将物流企业自开发票资格的限定由注册资金100万元降到了20万元。这些都为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导、支持作用。
二、面临的困扰
长春市物流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总的看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农业及三产中的商贸业等许多产业。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认为“中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个论断用于评价长春物流业也是大体适用的。长春市物流业的发展从宏观讲,存在6大矛盾:即社会化需求不足与专业化供给不足的矛盾;物流产业“做大”与物流费用“做小”的矛盾;经营业主繁杂与市场秩序失范的矛盾;各类基础设施自成体系与整体效率的矛盾;推行绿色物流与节约成本的矛盾;现代物流发展模式与现行体制政策的矛盾。
现实外在的突出表现为一高两低:物流成本高。201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7.85%,比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出9个多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全市要多支出物流费用303.21亿元,人均在物流方面的支出较发达国家高出3949.5元;物流水平低。物流业的主体、功能基本还停留在运输、仓储阶段,满足不了工、农、商业实现现代化生产经营对社会物流的新需求,特别是像物流环节携款逃跑、物损不予赔偿等不该发生的事情屡屡发生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的存在。造成了大企业想寻求快捷、高效、安全的第三方物流难,小企业用三方物流对安全担心的状况;物流装备水平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完全靠电子设备操纵的仓储配送库。没有一个像北京、上海、成都那样集国内外信息服务、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服务及优越的员工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的较高标准的物流园区,企业普遍认为在这方面比国内的发达地区最少也要落后10年,造成这样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内在的原因,主要来自企业素质不高的困扰。虽然企业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并涌出一些高素质的企业,但就总体而言素质不高仍然是基本现象。小、散、乱、差的问题突出。一是起点低。长春市目前挂物流企业牌子的企业达3000家,而有工商许可证的企业仅1400多家。二是规模小。3000多户所谓的物流企业中,如按国家认定为物流企业必须具有三种以上功能的标准界定,80%都不能真正称之为物流企业。全市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和个体运输户,总数达18000多个,平均每一主体拥有车辆还不到2辆。三是管理差。据测算,管理成本占物流总费用的比例,2009年为12.6%,2010年为12.4%。比美国的平均水平高8个多百分点。更有一些企业的粗放管理已达令人吃惊的程度,最少有1/3的企业不仅没有专职的财会人员,而且连帐都没有。四是观念旧。许多企业挂着物流企业的牌子,但并不懂什么是物流企业,更谈不上了解什么是现代物流。据有关方面估计,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到4年。企业素质不高造成了物流业发展的根基不牢。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原因,主要来自客观环境的困扰。社会环境不好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问题在长春也明显的反应出来。一是费用高。据测算,企业公路货运收入中的70%左右被石油公司和道路收费站拿走。二是税赋重。首先,重复征税;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收入形式多样,在税收过程中易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其次,税收比率较高;在人工费用和燃油费用都上涨的前提下,物流价格没有太大变化,这就使得物流成本提高。最后,自开发票落实较难。三是罚款多。出车先备好罚款已成为物流企业的“常识”。一汽物流公司的一位经理说,我们制定营运计划时,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是走一趟车盈利额是否超过罚款额。四是收费乱。某运输许可证发放部门要求企业必须交1700元加入他们指定的物流信息网,不见入网的证明,就不给批准登记和办年检手续。五是价格低。十几年前国家规定公路运输的价格是0.5元/吨/公里。现在在汽油大幅涨价、过路费和人工费等费用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平均市场价格降到为0.21-0.25元/吨/公里。六是政府抉持的力度不够。市政府在建物流网,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奖励等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但企业感觉与外国外地比力度还不够。比如物流园区建设,德国建物流园区,是各级政府出资为主,仅用贷款和企业投资为补充。我国一些城市建园区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出资、银行贷款、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自筹资金相结合。哈尔滨市投资几十亿建的物流园区很大部分投资也来自各级政府及交通等政府部门。法国一些地方政府对物流配送业采取了开始5年免税和给20个雇员每人2万法郎补贴的鼓励政策;郑州市每年由市财政局安排2个亿用于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在政府财力支持方面显得还不够。七是一些部门不够重视。国家2年前已将物流产业定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然而一些行政审批,行政管理部门并未将其做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对待。在登记和统计等方面将其归为运输类或笼统的归为三产中。
在内部与外部困扰的双重作用下,使物流企业运行步履艰难,发展乏力。集中反映为效益低。全国物流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平均在4.5%左右,长春大约在3-4%之间。总体看物流企业的利润和投资回报率,大大低于工业及三产中的许多行业。据记者对三台公路货运车的跟踪考察,在平安到达的情况下二台是微利,一台是亏本。吉林物资储运站,两年内硬件改造投入2000万元,在仓库、办公室全部出租的前提下,年收入200多万,扣除管理人员工资、货款利息及水电取暖费用等支出,年底盈利仅几十万,还清贷款需40-50年。由于物流企业盈利水平低,造成许多不利于物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一是工资低影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一汽国际物流普通员工的月工资为2000元左右,而同样在生产厂工作的普通员工,月薪在4000-5000左右,包括管理层在内从上到下工资收入相差在一倍以上。社会较普遍认为在一汽工作是捧了“金饭碗”,这一点在一汽物流公司并不体现,叉车司机等工种,出现了走人多,招工难的现象。二是回报低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当调查组在几个较大规模企业问到为什么不上现代化先进设备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资金少、货款难,而更重要的是投资回报率低,怕背上债务包袱。三是入行、留长的积极性不高。今年考取物流专业职称的报名人员由最高年份的2000多人降为400多人,几年来在我市考取专业职称,但外走和改行的占60%以上。
物流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应该说主要是大环境影响造成的,是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时期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外在体现,是发展与前进中难免遇到的问题,但也是绕不过回避不了的问题,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更应以更大的力气去认真地研究解决。
三、对发展的思索
思索长春物流业的发展,应充分看到已取得的成果,进而明确向新台阶迈进的基础和起点;应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更有效地逾越或清除前进中的障碍;同时更应清醒地认清形势,进而更清晰努力的方向。从宏观讲,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的大形势主要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物流业发展将面临新课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物流需求将出现新变化;新的开放战略和新的竞争环境,物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区域物流将形成新格局;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物流运作将出现新模式;日益紧张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物流发展方式必将实现新突破。这既给长春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在微观上,从长春物流业发展面临环境的实际出发,突出的是面临着“三大机遇一大挑战”。机遇之一,长春的物流业起点不高,还是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就意味着其有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空间;机遇之二,在十二五期间长春的经济仍将保持较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年递增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这就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较大的市场空间;机遇之三,国家已经出台若干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可望使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挑战也是严峻的,主要是随着哈尔滨、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及吉林、延边等周边城市物流业的崛起,在物流业将形成区域性新格局的形势下,搞的不好不仅可能会削弱长春做为东北腹地城市物流业的“节点”作用,而且长春物流业的市场有可能被部分挤占。
长春物流业的发展应是量与质的双重提高,而重心应在质的提高上,应是做大做强并举而核心应在做强上。提质做强就要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现代化为主旋律,促进产业升级,在实际工作中即注重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又应着眼于宏观力求取得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效果。综合考虑应重点在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1、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无数事例证明物流园区是融解物流企业小、散、乱、差的有效的载体,是引导和推进现代化的阵地。物流园区建设应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实现三个新进展。一是在科学规划上实现新进展。按照大、中、小三个档次的结构,远、中、近三个层次的布局,调整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在防止种类缺失的同时,也防止重复建设。二是在重点园区建设上实现新进展。从长春的产业特点及现实物流园区建设需求的实际出发,应突出三个重点:即一汽物流园区的扩展项目;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在建项目;零担物流园区的筹划项目。三是在物流园区升级进档次上实现新进展。要借鉴成都、上海、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地的经验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培育1-2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园区,即为实用也为示范。
2、在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方面实现新突破。组成物流业机体的细胞是企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物流企业都将是大、中、小并存,但发挥主导作用必将是大企业。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大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尤为重要。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应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注重现有大企业的发展。经多年的发展长春已涌现出一批如一汽物流公司、一汽国际物流公司、长久物流公司、亚奇物流公司等一批较大的企业。应引导、支持这些企业,更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注重现有物流要素的整合。本着市场机制运作、政府支持引导及企业自主的原则,逐步将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及现有的经营要素融入于大企业大集团之中。三是引进物流业大集团、大公司。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继续扩大开放。放眼于发达地区,也放眼于发达国家引进资力雄厚、管理先进、市场开发能力强、现代化水平高的大公司。借它山之石加速自己的跨越。
3、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方面实现新突破。物流企业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自身素质,企业素质也决定长春物流产业的未来。一要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既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舍得智力投资搞好员工的培训,舍得出高资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盟。二要增强改革创新的思维。社会的现代化决定了物流企业如固步自封拘泥传统,就必然越走道越窄。企业要注意洞察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略、经营方式、管理模式,提高应变能力,在改革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三要努力推进技术进步。建好网络工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总之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动力、活力、创新力,进而全面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4、在发育新业态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行“配送”模式,扩网点、上规模,争取尽快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网络物流,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扩大网络物流经营的额度。大力发展三方物流,使大成集团、欧亚集团等相当一部分生产和商贸企业的物流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同时努力探索四方物流的创建。
5、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坚持放开搞活不动摇这个大前提下,从物流业已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应将规范市场秩序提到相应日程。规范不是管死,而是对恶意竞争、不诚信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更有效地扼制。要继续通过开展评“诚信企业”、“A级企业”等活动宏扬先进、宏扬正气。同时也相应通过建立法律、法规、规章等措施,对不良行为进行管束。福建省通过省人大立法形式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条例》,对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发挥了很好作用。可以此为借鉴,通过人大立法,政府立规或协会立自律公约等形式,出台一些“规章”,使企业正当经营更有章可循,使惩处不良行为更能有法可依。
6、在破解难题上实现新突破。长春物畅其流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最后一公里工程”问题。因为长春是汽车、农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因此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基本来自外阜,家电、服装、家具、装修材料等几乎全部来自外地;水果、反季蔬菜等也80-90%从外阜购进。这些商品多是先到城市周边的仓储库或批发市场,然后再次物流入城。据统计每天要运进长春市的居民生活用品平均在80万吨左右,往返车辆3.9万以上台次,由于缺乏统一筹划和管理,造成入城车辆杂乱,三轮车、摩托车、人畜车占很大的比重,扰乱了市区交通,影响了城市交通面貌;造成了运力浪费,有的超市从批发市场运几十斤水果也要专雇一辆车,增大了物流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物价;造成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有的运输车甚至是拉完农药、运完垃圾就运食品,在运输环节造成食品的不卫生,危及居民的身体健康。借鉴北京、上海、沈阳等许多城市的经验,国富集团提出了创建“城市货的”的创意,即组建有保鲜措施,有现代化通讯措施的标准化箱式货车,并与之相配套,组建上联生产基地或城边批发市场,下联超市、大厂、大学及居民用户,中间配有信息中心、配送中心的一条龙物流体。可使“最后一公里”物流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对此希望政府及交通、交警、城管等部门能给予大力支持。
7、在营造体制和政策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物流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发展。”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布署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并相续出台了“国八条”、“国九条”,十分有针对性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要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要改进对物流企业管理;要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要以此为契机,在改善社会环境上有较大的作为。一是把国家文件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及税务、土地、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细则,并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防止光听雷声不见雨和雨过地皮干等现象发生。二是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市、县(区)政府财政列出支持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或贷款贴息,用于激励企业进步的奖励等。三是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需要、现代化需要,而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政府或社会组织牵头,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去解决,重点是组建或扩建三个平台。为解决许多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组建“物流融资平台”;为解决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扩建公用信息平台;为解决一些企业无安身之地的问题,发展“物流园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