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兰兰《呼唤父亲》
呼唤父亲
八(3)班周兰兰
站在青山绿水间,我一声声呼唤:父亲,你在哪里?整整三年了,三年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泪水和着思念,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
父亲,你看见了吗?我那些顽皮的伙伴,此刻正拉着他们的父亲的手,无忧无虑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父亲,看见了吗?那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正欢乐地炫耀着她们的父亲对女儿的呵护,每当这时候我总是默默地走开,黯然泪下,在那一刻,父亲您看见我流出的泪了吗?父亲,我多想依偎在您宽阔的胸怀里,摇晃着您长满老茧的手,缠着您讲故事,撒撒娇。可是,这一切都已使飘逝的云烟。父亲,您还记得您离开的日子吗?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正张着热爱生命的笑脸,您却踏着的脚步走了,不论相邻怎样的呼唤,也不管我们母女怎样的难舍,您头也不回地走了。父亲,大家都说你去了外地,是吗?
父亲,您还记得那个除夕吗?您走的前一年的除夕,一家人围坐在您精心做好饭菜的圆桌旁,正准备吃年夜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您叫走了,直到初一凌晨,您才疲惫不堪地回来。我看见了您憔悴的样子,心理忽然痛了,这种痛我从来,但这种痛,痛在了我幼小的心里,第二天,我天一亮就把早饭煮好了,看见父亲还在睡梦中,没有忍心叫你。但我很想问昨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下。过了一会儿,您醒了,我最后还是开口问:“爸爸,昨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会那么匆忙地走了,而且还是今天才回来?”您被我问的话惊住了,您说:“有人问我明天去不去浙江,家里经济又紧张,现在过去是个好机会,不得不所以才会这么慌张决定,今天下午就要走了。”我说:“起码您也要把年关过了才走呀。”您却说,时间紧。我也没用再多问。虽然以往也有这样的情形,但这个除夕,留给家人的印象太深了,您这一去,渺无音信。
如今我们每年吃年夜饭,仍然保持着那时的情形,您还是坐在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先是妈妈为您斟上满满的一杯自酿的米酒,那是您最爱喝的。接着,我为您夹上香喷喷的鸭肉你,那是您最爱吃的。然后弟弟为您献上柔软的蛋丝,那同样是您最倾心的。
父亲,您知道吗?三年来我们都是这样“看”你吃的十分舒心,我们才开始动碗筷。
父亲啊!你快回来呀,给我们一个电话或是一封信来报平安呀,您听见女儿的呼唤了吗?
(指导教师:令狐绍洪)
第二篇:父亲周年祭6
父亲周年祭6 愈近中秋,思父之情愈切。父亲人生最后日子的情形历历在目。
2010年农历八月十五,亲爱的父亲走完他77年的人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原本团圆欢乐的日子成了父亲的祭日,也成了我们永远的心痛和思念!今天,兄妹三家相约再次祭拜父亲。我跪在父亲墓前,情不自禁眼泪夺眶而出,亲爱的爸爸,我们多么想念您呵!多么希望您九泉之下有灵,聆听亲人深情的呼唤,品尝您在生最爱吃的月饼水果,再享合家欢聚的天伦之乐,让儿女再尽孝顺之心。
2009年9月底,父亲因患左前脑转移瘤住进省人民医院,并施行伽马刀手术。我乘国庆假期陪护病中的父亲,父亲早就盼望观看六十周年国庆盛典,此时却是病中呻吟,我百感交集无以言表,心中默默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父亲尽快康复!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啊!这期间许多亲属朋友前来探望,令我很是感激。很快到了中秋节,中秋月圆人分两地难团圆,三兄妹及妻子陪母亲在家,两妹夫及儿子陪父亲在杭州,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父亲病情还算稳定,但恢复缓慢,体质弱,吃不下东西忧愁笼罩着家人心头。国庆假期将满,我欲暂别父亲回单位上班,父亲老泪盈眶,我也禁不住伤心哽咽。父亲请原谅,儿子也是身不由己只能忠孝兼顾呵,抽空再来陪护。母亲年老体弱却执意要陪父亲,我理解老来伴精神上互相依靠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妻子里外都要操心真够辛苦,还请假去杭陪父母。10月13日,父亲出院离杭,转住县医院脑外科继续治疗,情况逐步好转,全家人宽心了许多,一周后饮食、神志基本正常,10月24日父亲出院回家休养,祝愿父亲身体能更好恢复巩固。
11月底,父亲身体出现反复,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新长转移瘤,前脑大片水肿,再次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情况不好再住院,这样反复了多次。
2010年5月4日,父亲住进县人民医院后,就再没有回家。这期间,白天全靠老母陪护,晚饭由妻子和两妹轮流送餐,很是辛劳!经再三劝说,母亲同意夜里请护工陪护,省心了许多。逢周末,我尽量推掉其他应酬,到医院陪护父亲,让老母亲换换环境,在家歇歇力,也算是自己尽点孝心。这期间医务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众多亲朋好友邻居熟人多次前来探望慰问,深感医生辛劳高尚,朋友情义无价!父亲情况时常不好,心理脆弱,心情烦躁,不想吃东西,我知道他多想离开病房的“白色恐怖”,回到温馨的家,但是病魔不允许。每当想到父亲可能要在医院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悲伤油然而生!
9月初,母亲因长期劳累体质虚弱得了重感冒,第二天妻子也得感冒,高烧39摄氏度,经医院急诊挂针,两天后症状减轻。工作之余,我尽力分担,尽管忙碌辛苦却感受尽职的快乐和欣慰。父亲状况很差,常咳嗽呻吟,吃不下食物,下不了床,全家人心里焦急又很无奈,也只能抽时间多陪伴而已,同时说服母亲雇人昼夜陪父亲,否则会累垮母亲的。2010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个特殊的中秋节,一生刻骨铭心的日子。上午,亲戚朋友
乡亲几十人来病房探望,父亲呼吸困难且出现间断,血压下降至50mmHg,心跳加快到150次/分,医生告知生命垂危,进行多方抢救无效,十点零八分,父亲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离我们而去,母亲悲痛欲绝,我们泣不成声。在两天多时间里,前来吊唁慰问的领导朋友亲戚乡亲络绎不绝,情深义重,由衷感激。25日上午,公安局主持父亲遗体告别仪式,隆重而肃穆!悼词中对父亲一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真水勿香勤勉奉公一生平凡品洁传后人,大爱无言俭朴治家终身清廉德馨留尘世。这是我献给父亲的挽联,也是对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手捧父亲的骨灰盒,我步履蹒跚,心痛不已,头脑一片茫然,多么慈爱亲切的父亲转眼成了永久的回忆,我不愿相信这无法改变的事实,任悲伤的泪水不住地流淌。老家乡亲们以最隆重的传统礼仪迎接父亲魂归故里,众多亲朋好友为父亲送行,我的心始终被悲伤和感动交织着,默默地由衷感谢大家。青山埋忠骨,心中藏音容,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最使我放心不下的还是母亲,父母五十年同甘共苦,尤其是晚年朝夕相处相濡以沫,情深意笃。长时间病中陪护,即便心力交瘁,还心存希冀有精神支柱,最终留不住父亲,母亲的伤痛可想而知。那段时间里,她终日以泪洗面,而此时任何的安慰都无济于事,唯一能做的是尽我们所能照顾好母亲的晚年生活,以告慰父亲遂其遗愿。
亲爱的爸爸,两年来,家里一切安好,就是时常想念您。母亲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关爱下,过着健康平静的生活。爸爸,您安息吧!
第三篇:父亲周年祭1
父亲周年祭1 昨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九,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向领导请了一天假,丢下手头的工作,去了趟老家。
一周前,母亲、妹妹就开始忙碌起父亲周年祭的物品,提醒我和弟弟准时返家。是啊,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父亲去世已有一年。去年的现在,父亲在我们毫无思想准备之时突然离世,下葬之时又遇凄风苦雨,内心的痛更是彻达心肺,此情此景历历在目。这一年中,每每听到有人去世的消息,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前不久午夜梦回,梦中的父亲笑意吟吟,背着个双肩包,带着我们的外婆在快乐地旅行。记得父亲退休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着母亲外出旅游,但由于眼疾一直未能实现,也成了他此生的遗憾。若真是父亲在天有灵托梦于女儿,他如今的快乐对我们做儿女的也是一种安慰。
到达老家时,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的佛教音乐飘进我的耳膜,我知道,那是妹妹请的僧人们在做佛事,为父亲超度。走进家门,大厅里布置得象庙堂一般,七、八个僧人身披架裟,一脸的肃穆,或唱经、或打钟,录音机里播放的佛乐柔和、恬远而自然,“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置身于这样的氛围里,烦躁的心顿生宁静。屋外摆满了二十余只纸箱,各种纸折的元宝堆得象小山似的┅┅父亲一直说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他何曾想到在他离世一周年之际,家人会以这么一种方式纪念他。
在父亲周年祭的形式上,我和弟弟坚持文明祭典,一家人敬献花蓝一只,在父亲的墓地共燃清香一柱,红烛两支,元宝若干,鞠躬扣首,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无奈母亲坚持要搞传统的祭祠,要热热闹闹地为父亲进行周年祭,妹妹极力赞成母亲的做法,并不遗余力地出钱出力。我们只有遵命行事,一切便由了母亲,整个祭祠流程从早晨七时至傍晚五时才告结束,忙碌了整整一天。好在母亲的脸上始终流露着满意的神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一定会无数次的想像父亲收到家人送去的钱物时那快乐的神情。的确,在看到那些被称作八宝箱的纸盒、母亲亲手折叠的各种元宝在熊熊的火焰中化为灰烬,幻化成缕缕浓烟散向天空时,我竟也情不自禁地想像起父亲收到我们礼物的那一瞬间来了。
父亲,你真的能收到我们给你的礼物吗,愿你在天堂尽享快乐!
第四篇:兰兰过桥说课稿
兰兰过桥说课稿
兰兰过桥说课稿1
课文《兰兰过桥》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兰兰的爷爷是桥梁工程师。有一天,他开着小汽车带兰兰去玩。在路上,他们遇见一条波浪滚滚的大河。爷爷没有停车,一直向大河里开去。兰兰吓得闭上了眼睛。
“兰兰,下车看看大桥吧!”听见爷爷的喊声,兰兰才敢睁开眼睛。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爷爷告诉她,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
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
兰兰看了一会儿,跟爷爷坐上汽车,来到鲜花盛开的原野上。兰兰下了车,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又遇到了一条小河。
兰兰说:“我想去河对岸玩,可是怎么过去呢?”
“别急,我带着桥呢!”爷爷打开皮包,取出一包塑料管子,说:“这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打进空气就成了一座轻巧的桥。”
兰兰跟着爷爷走上塑料桥。这桥又平又稳。
过了桥,爷爷打开放气孔。哧──塑料桥跑完气变软了,又自动折叠起来。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教材简说】
几乎人人都见过桥,也走过桥。我们见到的桥都是江河湖海之上的,但兰兰跟着爷爷一起却看到了一座架在水底的桥──潜水桥。建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所有的水面上都架起桥,但兰兰却看见了爷爷随身携带的一座简易方便的桥──塑料桥。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兰、梁”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读báo。
认记字形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本课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新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以上下结构为主,可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较长,建议教学时大胆取舍,在全文基本读通的基础上,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部分。
1.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玻璃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有一定道理,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书,得出正确答案。比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可以这样引导:
(1)反问: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桥建在哪里。不过,你只说出了这座桥的位置,还没说出这座桥的名字。请你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2.这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本课介绍的两种桥特点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这些特点大都体现在课文生动具体的描述之中,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概括,只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再指导学生把这些语句读好就可以了。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未来的桥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河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座桥,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要求:(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设计好桥的式样。
这个活动可以结合《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进行教学。
兰兰过桥说课稿2
【说教材】
本说课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兰兰过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结构: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
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第五篇:兰兰过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教学方法:
阅读法、小组合作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教学碟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大家都见过桥吧?都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回答)
同学们见过的桥可真多啊!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组桥的图片,我们共同欣赏吧。
出示幻灯片(桥的图片)
今天有位叫兰兰的小朋友要向我们介绍的桥可与同学们说的不太一样,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2《兰兰过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
出示电脑教学碟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几座桥?
板书:潜水桥 塑料桥
(一)学习潜水桥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潜水桥,找出来读读。(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课文,出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其他同学把答案补充完整)
师生共同总结出1~4自然段描写的是潜水桥,板书:1~4
出示课件,潜水桥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潜水桥样子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潜水桥的特点?
板书:水里 玻璃 透明
兰兰在这样的桥中,你们看,兰兰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她的表情怎么样?(惊奇)兰兰为什么惊奇?请同学们用开心、惊奇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塑料桥
书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塑料桥,找出来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第七段和第九段。第七段要读的慢一些,沉稳些;第九段的哧——要读出放气的感觉,轻一些,音拉的长一些。
出示课件,塑料桥的图片。想一想,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书中是怎么描写的,用笔画出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塑料桥的特点。
板书:轻巧、方便
(三)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两座桥的图片。这两座神奇的桥是谁造出来的?爷爷真了不起,本领真大,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想不想有这样一位爷爷啊!我们来看看课文最后一段是怎样夸爷爷的,一起读读好吗?
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四、总结全文
对照着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全文。告诉学生,这两座神奇的桥虽然现在还不存在,但也许会在未来出现哦!
五、说话训练,拓展想象
如果未来你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设计出怎样的桥呢?
学生共同讨论。指名回答,要让学生把话说清楚。
六、做游戏
出示电脑教学碟片上的游戏环节,通过选字填空,提高学生的组词能力。由于是以游戏的形式识字的,学生们热情很高,记得特别快。
板书设计:
兰兰过桥
“神奇”
1~4
5~9
潜水桥
塑料桥
(水里 玻璃 透明)
(轻巧 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