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隆初中103班卢丰海的“百名孝星”典型事迹
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卢丰海的“百名孝星”典型事迹
孝,让生命之花更灿烂
卢丰海,出生在偏远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家庭条件特别困难,为了生济,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使他长期成为了一名留守儿童。艰苦的环境使他变得懂事、孝顺和坚强起来。乐观向上的他以微笑面对困境,让生命绽放出一朵耀人的花朵。
卢丰海孝敬父母、长辈。每到双休日,他都会第一时间回到家,然后借大伯的手机给远在外面打工几年没回过家的父母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向父母报平安,不让父母担心,然后再给远在广东的奶奶打电话,问候奶奶,缓解奶奶的孤独。双休日,他还有一个必修课,那就是去看望爷爷。每次看望爷爷,他都会给爷爷捶捶背,给爷爷讲一些在学校的趣事,因此,他成了爷爷的“开心果”。除此之外,他还帮助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像喂猪、喂鸡、打扫房间等。秋天,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里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虽然很累,但他知道父母更累、驼背的爷爷更累,所以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的所做所为都被大家看在眼里,村里的大人都称赞他说:“这孩子,虽然年龄小,个头也不高,但既孝顺又懂事,学习成绩又好,真是个好孩子啊!”
卢丰海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经常帮助同学。无论在校内校外,每每遇到老师,他都会真诚的说一句“老师好”。表达自己
1对老师的尊敬,遇上同学也会主动打招呼。每次老师、同学们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也因此曾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他总是用行动来诠释尊敬老师、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他的所做所为正是应了“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话。
卢丰海深知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勤奋学习,取得好成绩,是用来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课上他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011年,他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步入了初中的校门。来到初中后,他一直勤奋好学并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保持年级前三名。在多次的考试中,他也曾多次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以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和乐于助人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特别是学习上,一直起带头作用。
卢丰海深知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为了不增加父母亲的负担,他在生活上非常的勤俭节约,从不与其他同学攀比,也很少吃零食。每次用钱,他都要精打细算,看到其他同学大手的用钱,他总是能忍住,把节约下来的钱拿去买学习用具或者是等到周末的时候买点肉回家给爷爷改善伙食。可是他自己在学校却只有两套衣服与一套校服轮换着穿。经常有人对他说:“你这小子真懂事!”他总是笑着回答说:“哪里哪里!”
贫困,想将他的命运之花凝固,孝,却让他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无比灿烂。
第二篇:孝星典型事迹
照顾痴呆老母 不悔贫寒一生
在渠江河畔的滨河路上,在马鞍山上的林荫小道里,我们时常会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搀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散步的身影,在夕阳下慢慢远去……
看着这温馨感人的一幕,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是一位得病十多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身着朴实的中年夫妇是她的儿媳,儿子是农业局职工阿斌,媳妇小兰为照顾老母已弃业多年。
1983年7月,阿斌从达县农校毕业分配到农业局工作。当时,母亲在镇搬运站当搬运工,父亲在外打零工,一家人收入还算富裕,住着搬运站的公房,过着平静的生活。很快,几年过去了,阿斌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优先获得了购买单位公房的权利,1987年花了几千元从单位买了一套六十多平米的住房。同年,娶了一位漂亮的媳妇,生了一个女儿,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1989年母亲曾经工作的搬运站(集体企业)解体,母亲的生活费断发,父亲得癌症不到半年就去世,父亲的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孝顺的儿子阿斌很快发现了母亲的变化,决定把老母接来一起住,尽尽自己的孝心。漂亮的媳妇没有工作,可爱的女儿也要用钱,一家人的支出全靠一个人几百元的工资收入,入不敷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阿斌一个人肩上,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妻子的冷落,母亲的沉默,年轻的阿斌凭着一腔热血,决定停薪留职下海经商。1990年3月,阿斌开始在商海打拼。几年来,他开过歌舞厅,搞过养殖业,但年轻的他缺少创业经验,在商海中屡战屡败,用尽积蓄,欠下了外债。阿斌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对巨额债务,他选择了卖房还债。不久,妻子不忍生活的清贫,丢下女儿离他而去。
1995年,阿斌回到单位上班,带着老母和女儿租房度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母变得沉默寡言,丢三落四,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家务活一点都干不了。阿斌除了上班,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和老母。他时常想到:老母用苦力把自己养大,日子再难过,我也不能抛下老母亲,我一定要给老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2000年4月份的一天傍晚,6点钟了,阿斌做好了晚饭却不见母亲回家吃饭。心想:这可能是母亲看热闹,忘了回家。6点半,7点还不见老母的身影,阿斌有些坐不住了,招呼女儿先吃,自己出去找找。阿斌先到了老母常去的遂洞口和附近的街道,一直不见老母的身影。心想:是不是老母已回家了呢?回到家里,只见女儿一个人坐在桌旁,一口饭也没吃,哭着要找奶奶回家一起吃。时间已8点半了,这可急坏了阿斌和女儿,爷俩骑着自行车满城找,找遍了渠城的大街小巷。直到晚上近十一点,爷俩在离家两公里多路的长青路找到老人家,可爱的女儿抱着奶奶大哭一场。阿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老母到大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知:母亲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从此,女儿变得更懂事了,老母却一天不如一天。孝顺的女儿有空时,常常帮奶奶洗脚、洗脸、梳头。老母却是以前偶儿犯的事,现在是经常在犯。如:才吃了饭,她却问怎么还不吃饭;给她洗脚,她却说才洗了脚用不着洗了(本来就没有洗);说外面天气炎热,穿一件薄衣就可以了,她却要争着穿个两三件,说怕感冒多穿两件好些。一日三餐,她找不到吃饭时间和份量,要定时定量。对个人卫生、日常用品使用,象个两三岁的小孩一样,没有人监督和协助,一个人单独完成成了难事。最让阿斌犯难的是母亲出门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中,隔三差五都能看到阿斌找母亲的身影,同事的小儿子看到了常说:“老蝌蚪又在找妈妈了”。母亲找不到回家的路时,被好心的朋友、同事遇到,送回家也成了常事。多年来,阿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忙里忙外,从不嫌脏不言累,从未向单位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好心人多次主动提出给阿斌再找个老婆,却都被阿斌婉言谢绝,说:如果再找一个的话,只能给别人带来负担,自己却没有给别人幸福的条件。看到老母的病情日益严重,生活已不能自理,再加上女儿又要上高中了,说什么也不能影响女儿的学业,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阿斌同意再娶一个妻子。2004年,经人介绍,阿斌娶了现在的妻子小兰。婚后夫妻俩商量好:阿斌继续上班,妻子辞退工作在家照顾老母。在邻居眼里:媳妇小兰善良、贤惠,很会照顾老人。认识的人都说老人的命好,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生活中夫妻俩互相谦让,阿斌为让妻子不至于累坏身体,常常在下班后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生活过得平静而温馨。给母亲穿衣、喂饭、洗脚、洗脸成了夫妻俩每天的必修课。晚上,夫妻俩照顾母亲吃完饭后,还常带母亲到滨河路、马鞍山转路,回到家里还得小孩般地哄着母亲直到睡去。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这里被阿斌夫妻俩用十多年时间给砌底否定了。阿斌常说:为了母亲,我无怨无悔!
一晃十年过去了,似乎一切都在改变,唯有没变的是阿斌那颗善良的孝心。阿斌一家依然租住着一套不足60平米的房子,领着每月二千多元的工资,带着痴呆的老母生活,不离不弃。夕阳下,夫妻俩搀扶着老母一步一步地前行着,他们的生活依然平静而幸福!
渠县茶果站(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