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的多样性,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它都将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表现出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快速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更加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关注和保护我们今天生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人口危机
内容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了如下解释: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的变异性,这些来源既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也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综合体。三者之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的多样性是关键,遗传的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应当首先保护生态系统,这样保护物种多样性才有可能,进而应当重点保护物种多样性,这样保护遗传多样性才有了前提。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作用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使用价值,还具有潜在的价值,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同样具有宝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任务。
(1)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人类的生存直接依赖于食物,而食物基本上来源于生物界。人类食用的粮食、油料、肉类、乳类、蔬菜、水果、饮料都来源于生物。目前人类仅利用20多种植物生产粮食,其实许多其他未被人类利用的植物也可以生产粮食,还有许多植物和动物经人类培育后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的新来源或新的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为人类食物多样性、营养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类营养多样性既可以提高人类食物的稳定性,还可以保证和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
(2)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生物界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植物提供的工业原料有粮食、棉花、油料、木材、橡胶、树脂等。动物提供的工业原料有肉类、毛皮、蚕丝、乳类等等。人类开发利用作为工业原料的生物物种类型还比较少,生物界中还有许多物种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工业原料。
(3)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生物是许多药物的来源,传统医学的中草药中绝大部分来自植物和动物。现代医学对动植物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据报道,发达国家约有40%的药
方中,至少有一种药物来源于生物。许多生物可以直接入药,有些生物可以作为药物的配料。虽然许多药物可以栽培、饲养或合成,但仍离不开野生生物的原型。即使是野生生物,不同的亚种或变异种,其药用有效成分的质量及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被发现可作药用。
(4)野生生物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业动植物品种资源,是人类长期定向培育的结果。但是这些品种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狭窄,会出现退化现象,需要更新。品种的更新必须在自然界中寻找野生祖型及近亲的遗传物质,作为新品种的培育基础。离开了生物多样性,新品种的培育必然会一筹莫展。
(5)生物多样性的科研价值。研究生物为人类服务的科学之一是仿生学,仿生学研究成果表明,生物的各种器官和功能,可以给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以莫大的启示。仿生学给航天航空、航海、电子、化工等许多工业部门带来新的技术。例如雷达、红外线追踪、声纳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创新,都得益于生物机制的启迪。最近,通过对萤火虫发光功能机理的研究,探索出了化学发光的原理,利用这一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可以没有火星也不发热的发光装束,用以满足具有特殊要求的光源需要。
(6)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既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又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促进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当生态系统丧失某些物种时,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瓦解。
(7)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许多生态系统都具有美学价值,森林、草原、湿地、高山、高原、荒漠都各具独特的魅力,形成各自不同的风光和景观,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动植物具有令人陶醉的美学欣赏价值。我国特有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等和特有植物中的银杏、水松、银松、金花茶、杜鹃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还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是描绘和反映生物界的丰富多彩和勃勃生机的。
(二)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五次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即物种大灭绝事件。第一次发生在大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期,大约50%动物物种灭绝;第二次发生在大约3.5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大约30%动物科灭绝;第三次发生在大约2.3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约40%的动物科灭绝,95%以上的海洋物种灭绝;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三叠纪末期,大约35%的动物灭绝,包括许多菊石,80%的爬行动物也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许多海洋物种灭绝了,而且统治地球两亿年的恐龙全部灭绝。
关于地球历史上五次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科学界有几种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是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三个学说,这三个学说的共同点在于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环境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而发生急剧恶化,生物因不适应而大量灭绝。研究表明,每次生物多样性危机造成物种大灭绝之后,随着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新的物种产生并逐步繁盛,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恢复和进化的时间持续上千万年,在地球历史上,生物多样性曾经出现三次高峰,分别是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最高峰是在新生代的最近的时期,即10000年以来的冰后期。
(三)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口激增、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活动已引起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空前速度的消失。据科学家估算,目前生态系统的破坏很严重,而物种多样性的衰失比自然界本身的速度快了大约1000~10000倍,已经不亚于地球历史上前五次生物多样性危害导致物种大灭绝的速度。
最近300年中,全世界大约减少了一半的森林面积。北美洲200年前150万Km2的大草原现在只剩下不到1%。近2000年来约有110种兽类、130多种鸟类已经灭绝,其中2/3是近200年灭绝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今后100年内,全球植被的30%~70%将会消失。除了灭绝的物种之外,还有许多生物的物种受到威胁。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同盟的保护监测中心研究表明,世界物种中大约10%受到威胁。温带哺乳动物中25%~40%的生存已受到威胁,鸟类的情况稍微好一些,爬行动物的情况更糟,温带海洋中的物种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热带哺乳动物的11%,鸟类的11%,爬行动物的5%也都受到生存威胁。物种受到威胁后首先是局部灭绝,局部灭绝后,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成岛状,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被隔绝,导致动物遗传狭窄,进而导致物种的最后灭绝。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1.建立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就是在被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原先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和森林公园。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的。
(2)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包括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两类。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其主要手段是建立植物园和树木园,我国目前已建立110多个植物园,还建立了一些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与繁育中心。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动物园,我国已建立动物园和大型公署的动物展区总数达数百个,我国还建立了以保护为目的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和基地26个,大熊猫、扬子鳄、朱鹮、丹顶鹤、东北虎等濒危动物开始繁育。我国还将原产我国但已在我国国内消失的麋鹿、野马、高鼻羚羊重新从国外引回我国,获得成功。
(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就是通过建立种库、精子库、基因库,对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和遗传物质进行保护。
(4)野外驯化。野外驯化就是对养殖繁育成功的濒危野生动物,逐步放归自然进行野化,例如麋鹿、东北虎、野马的放归野化工作已开始,并取得一定成效。
2.进行物种编目、濒危登记,确定保护优先序
(1)物种编目。在对生物界进行大规模系统的科学考察,采集大量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标本的基础上,对物种现有类群进行登记和评估,给予编目登记。概括起来就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类群加以鉴定并汇集成名录,这就是物种编目。1984年我国公布了《国家重点植物保护名录》,分三级共354种。1988年我国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两级共206种。
(2)确立物种濒危等级。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了全球的濒危物种的红皮书,将物种按受威胁程度列入不同濒危等级。1984年IUCN将用了近30年的物种濒危等级修改提出新的物种濒危等级及其确定标准:①灭绝(EX),②野生灭绝(EW),③极危(CR),④濒危(EN),⑤易危(VU),⑥低危(LR),⑦数据不足(DD),⑧未评估(NE)
(3)确定物种保护的优先序。根据需要和可能,为保护更多的物种多样性,为使这种保护更为有效,必须确定物种保护的优先序。《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将优先保护的物种,生态系统、优先重点项目都排出了优先序。如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中,森林生态系统共27个区域80个保护区;草原、荒漠生态系统24个保护区;湿地、水域生态系统29个保护区;海洋海岸生态系统23个保护区,共计156个保护区。中国优先保护物种名录中,列出了动物物种共457种,包括哺乳动物69种、鸟类287种、爬行动物14种、两栖类5种、鱼类28种、昆虫38种、海洋无脊椎类16种。植物物种共151种,其中蕨类植物6种、裸子植物17种、被子植物128种。驯化动物优先保护物种共19种。亟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残存地点共18个。
3.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系统
我国环保系统已建立了共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还建立了草原、干旱草原、热带雨林、湿地和海洋等类型的生态系统的6个定位监测站。中国科学院系统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9个,草地生态系统定位站6个,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站5个,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2个,海洋生态系统定位站2个。我国农业系统在全国建有480个农业环境保护科研监测站,我国海洋系统在全国沿海设立了大约60多个海洋监测站。
4.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中国政府为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署的支持下,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资助下,在世界银行科学顾问Lee Talbot博士等几名国外专家的配合下,1992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牵头,组织了农、林、海洋、建设、科委、计委、财政、公安、科学院等单位经过两年的工作,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长远的规划。
总之,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它的方式和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落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它不是哪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事,是我们每个地球人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二篇:生物多样性保护
XXXX大学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摘要: 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3.1 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
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好比说马达加斯加干燥落叶林内的许多物种完全不为人知,科学家对该林内许多地区也从未发起有系统的探险活动。
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有计划的保护要素举例如下:栖地还原、防止都市发展影响栖地、建立财产所有权、限制畜牧及农业活动侵略、减少火耕农业、立法制止采集或猎杀、限制杀虫剂使用、控制其他环境污染。此计划应向大众和私人机构宣布并实行保育计划,也应拨款确保执行。
3.2 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生物栖息于某地时,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举例如苏格兰的酸性沼泽、南非布许斐的瓦特堡生物圈、加州的海岸湿地、以及瑞典阿兰岛的史托拉阿瓦雷特。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各国参与情况
4.1中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将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
稳定在7万只左右。
4.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发展了精密详尽的计划,辨识出超过475000种原生物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分枝为大堡礁计划,该地的珊瑚礁其实比大多数地方更为健康;澳大利亚也有最高的废水处理率。
澳大利亚对危害[热带]国家的森林砍伐做出了能永续利用的柴薪生产量分析。生物目录加上伐木的估计、伐木的动态电脑模型、腐木和伐木的关系都被引用为安全伐木速率的数据。关于清除树丛对多样性和地下水层冲击的广泛研究也在进行,这些影响被用来分析图立宾湖的湿地。
4.3圣路西亚
圣路西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揭露了在苏福利尔地区大量游客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该计划特别承认人为利用和污水排放已经在1990年超出了敏感珊瑚礁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该计划也点出保存历史悠久的渔业;数个机关和当地渔民合作提出一个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管理计划,1992年在苏福利尔海洋管理区中实行。西印度大学大量参与该国计划;包含三种海龟、数种脆弱的鸟类、远洋鱼类和鲸类受到特别详细的关注。在栖地保育方面,生产力旺盛且受到关注的红树林沼泽已全数纳入该国保护。
4.4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计划是有关于曼尼亚拉淡水湖,该地在1950到1990年间被加速开发。曼尼亚拉生物圈保留区包含此湖跟接邻高价值树林。此区进行湿地的永续开发和简易农耕。该计划结合主要使用者来达成管理目标,有永续的湿地管理及陡坡地水资源的地下水和化学物质监控。
4.5英国
早于生物多样性会议前二十六年,美国就在1966年以濒危物种法案的方式保护受威胁的物种。该立法赋予偌大权能调查列出受关注的物种,并要求创立物种复原计划。因此虽然美国签署协议后并未批准,他仍然有最久的追踪纪录和最全面的物种保护计划。在约7000种名单内有近半数的物种已经拥有受到批准的计划。尽管数量看似比其他国家庞大,在全数纪录的物种当中不过是冰山一角。
4.6乌兹别克斯坦
在乌兹别克的计划中确定五种主要的栖地区:湿地、漠地、草原、河岸跟山地生态系。超过27000种物种已被编入条目中,其中特有鱼类或爬虫类占有颇高的比例。对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威胁则来自人口过剩和密集的农耕发展。内容主要涵盖咸海计划、努拉陶生物圈保留区以及西天山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1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形式和生命进程的多样性,包括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5.2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5.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盛基,龙春林.《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 赵魁义,陈毅峰,娄彦景,隋晓云,严云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 李景文,李俊清.《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4] 谭伟福,罗保庭.《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第三篇: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2012湘潭25.今年4月间,洞庭湖水域发现十多条江豚死亡,据调查现存江豚数量比大熊
猫还少,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一旦江豚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
A.经漫长的年代江豚会再进化出现B.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C.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D.渔业生产将受到极大损失
2012德州1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利用自然资源
C.“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D.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篇: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
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王艳
10级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二班
摘要: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导致全球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的环境意识迅速觉醒,绿色运动和绿色消费席卷全城。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之旅”,一经提出便得到迅速普及。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方面的知识。[1] 关键字:生态旅游概念、特征、基本形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态旅游的概念[2]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2、生态旅游的特征有哪些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所以,当今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3、生态旅游的基本形式[3]
(1)观赏性生态旅游 以自然风景观赏为主要内容。如对海滨、湖泊、高山、江河、沙漠、雪山、草原、冰川、森林、野生动植物园以及特殊的民族居位区等的观光旅游活动。1
(2)参与型生态旅游
让旅游者直接参与有组织的生态保育工作。如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去植树造林、自然生态考察和评估、清理环境、或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讨等。
(3)医疗保健型生态旅游
借助与特殊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给旅游者以休闲、疗养之功效。
(4)科学型生态旅游
以科研、科普及环境教育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满足旅游者对科学、环境知识探求与好奇的需要。如野外科学考察、对地貌、地质、古生物遗迹、植物、动物以及其他各种自然对象和自然现象的考察和认识。
(5)探险型生态旅游
组织经过筛选的旅游者,进入一些人类很少满足或污染涉足的特殊区域进行探险,如登山、森林猎奇、洞穴寻幽、沙漠探险等。
4.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4]-[9]
(1)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譬如,涉足到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就会惊讶地发现林子中会有千姿百态的植物、鸣鸟、飞蝶以及各种各样其他小动物和大型动物等等。它们形成一个大千世界,在这里达成生态平衡,互相关联着。如果我们拆散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难以恢复原状。因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2)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的责任和目标
对旅游目的地社区负责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责任性之一 ,它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增长负责、对社区的传统文化传承负责和对社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负责 ,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对旅游目的地负责的最佳实现途径。
(3)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在充分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其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要有严格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要符合“绿色 ”开发的总体目标要求,要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新理念,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范围和线路 ,优化设计组合旅游线路。
5.生态旅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9]
(1)正面影响
一是生态旅游本身是以保护生态为宗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必定要从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更好地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和规划。
二是生态旅游具有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任务,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才能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是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乡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森林中动植物资源的掠取就少了,并且增加了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经济动力。
四是生态旅游的经济收益显著,可以将部分收益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增加保护力度。
(2)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在理论上、主观设计上是科学的、值得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但客观上,在旅游开发者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在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已对旅游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旅游活动中反复的践踏和大量的垃圾,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使生态系统受到损害。大量游客的旅游活动会干扰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破坏种群结构;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旅游施设的兴建必定砍伐大量的树木,改变了植物覆盖率破坏了植被结构和动物及微生物的栖息地。所以说,生态旅游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仅仅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
6.生态旅游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9]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中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是绝对的,只要存在旅游活动,就必定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正面影响则依赖于人的意识和开发、管理旅游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
(1)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
根据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某地区的自然环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可以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避免开发经营后“人满为患”对生物资源造成破坏。
(2)减少生态旅游的消极影响
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实行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两重性,一是为人们提供游乐,是维护生态环境。前一种功能必须依托于后一种功能。生态旅游在总体规划时,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规划出特色突出、功能齐全、项目多彩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老练侍从的合作与配合。而熟练又有技巧的从业人员源于有效的技术培训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在岗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3)加强旅游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
重点对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的观赏植物进行生态习性、分布地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开展研究,逐种记载。可以对景区的主要植物种类引种驯化栽培实验,并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景区植物园。在景区内可以设立生物多样性研究站,对景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保护及利用旅游资源,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防护林科技》2007年第01期 作者:毛石禧
[2]百度知道;回答者xiangkun2011-4-26
[3]百度文库:防护林科技、2007年1月第一期
[4] 魏湘岳.生态旅游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5,(4)
[5] 张杰,张华.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旅游,1999.20,(2).[6] 沈琪,黄茶英,蒋跃平.杭州西溪和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植物多样性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4)
[7] 姚佳,许大为,蒙宽宏,鲁少波,王玉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
[8] 卞显红.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9]王献溥.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第五篇: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生物生存的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生命及其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破坏了它们的生存条件,也就剥夺了它们存在的权利。不仅阳光、空气、水域等构成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而且不同的生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彼此构成基本的相互依存条件,任何生物一旦脱离生物种群或群落便无法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资源却遭到了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据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的物种将有四分之一陷入灭绝的境地。生物链一旦断裂,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正同样遭受着严重破坏,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处于濒危状态。警钟已经响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刻不容缓。为此,红岩小学向全校同学发起如下倡议:
1、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给湿地带来的污染,比如:想方设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捞废弃物等,促进“地球之肾”的良性循环;
2、争当义工,带动周边。发动身边的亲友和同事积极投身生态和环保事业,积极进行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白色垃圾拾捡、垃圾广告清洗、义务服务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亲力亲为,深入宣传。积极参加文明生态游、生物科普考察、噪声监测、植树、护树等各种有益的生态保护活动,不定期到乡间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对我们这个星球的意义;
4、走进自然,保护自然。带领亲人和朋友,走进大自然,参加爱鸟护鸟活动,制止并劝阻猎杀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实施符合科学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
5、发挥优势,传播理念。关注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多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参与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
6、注重实践,积极引导。发挥队员的实践能力和示范引导作用,以身作则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承诺活动,唤起人们更多对环境和生命的关注,呼吁人们绿色消费,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倡导健康、平衡和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都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业中,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机会感受地球母亲的温暖!
同学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和谐发展,既是一项惠及子孙万代的宏伟大业,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