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商自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其开发的楼盘进行前期物业管理(原文)
开发商自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其开发的楼盘进行前期物业管理,物管公司为开发商树立良好的售后服务口碑的同时,却成为开发商补贴物管开支的沉重负担。开发企业与物管年年讨价还价:“今年补不补?补多少合适?怎么测算?何时物管自负盈亏?”这样的博弈也往往导致前期物业服务有补贴时品质上去了,但成本也加大了,开发商受不了;补贴一取消,财务指标实在难看,员工大量流失,物业服务品质下降。
物管企业如何能够逐渐从对开发商的补贴依赖中走向独立、良性的发展?本文结合重庆龙湖集团物管和地产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龙湖物管曾经一度亏损,为了维持服务品质,龙湖地产公司每年要补贴数百万元。为实现龙湖品牌的持续发展和物管的尽快盈利,龙湖做了以下几件事。
理顺物管与地产的关系,明确“一体化”发展战略
龙湖发展初期,物管与地产的关系一直困扰着双方,为解决疑难,龙湖物管曾准备聘请一家著名的品牌企业担任顾问。在商谈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尚未发现业内有成功的典范,只有靠自己摸索。
龙湖地产与物管用了约4年的时间,透过各种咨询、学习,探讨、试验和总结,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干部素质,明确制订了“地产与物管一体化”战略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地产与物管之间观念一致、资源有效整合、流程前后贯穿,标准落实,双方能够相互支持,共创品牌。至今,这一战略和实施机制以及相应流程、手段仍在不断完善中。
其中,地产公司、物管公司高层的观念转变是关键,是需要跨越的第一个关口。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高管都认为,物管只是地产的“末端环节”、是“售后服务”,这种观念阻碍了他们对物管价值的新认知。他们认为,地产是地产、物管是物管,物管自己没有做好,怎么能说还有开发企业的原因?每年给物管补贴上百万,难道开发商还有错?!
这就在于物管自身发展战略不清晰,长期被动应付地产的项目,没能有效全程介入,后期一直忙于救火,成本高昂,间接引发员工待遇降低、高流动、培训差等不良状态。尤其,物管的人力资源无法支持地产的项目扩张:地产全国项目布局,物管公司居然不能从大本营向各地项目委派物管总经理,输出其管理模式,开发企业当然不满意……相互的影响,导致了恶性循环。
龙湖处理好了地产与物管的关系,明确了地产与物管的定位、战略,龙湖物管就跳出了“恶性循环”的圈子,三次获得“全国住宅用户满意度第一”。
有效的全程介入提升价值与品牌号召力
物管全程介入房地产开发极具价值。龙湖物管在2000年左右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全程介入,效果明显。物管从项目的硬件规划、建设上进行前期介入。可以为后期的服务、运作有效降低成本。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区大门少开一个口子,一年物管成本可以少几万!地产企业把物管当作“后端环节、售后服务”,导致物管只有被动地接受现实。殊不知,物管后期高昂的运行成本早在开发公司规划设计、施工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物管的前期介入,可以减少后期的工程瑕疵,减少整改及由此导致的纠纷、投诉,提高客户、业主的满意度,更是减少物管公司协调服务所消耗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龙湖曾经对早期的项目做过统计,如果没有良好的前期介入,在楼盘接管后1—2年内,物管公司要花费60%—80%的时间、精力协调处理房屋瑕疵整改相关事宜,才能达到客户满意。而有些建筑的硬伤,一旦造成,后期根本无法改变,业主即便勉强接受现实,也是心
不甘情不愿,将会成为业主、物管心中永久的一块疤。变成定时炸弹,一旦被其他的事件引发,完全有可能导致“与开发企业、物管新帐旧帐一起算”的后果,多年声誉毁于一旦。龙湖物管的全程介入,还在于通过全程的参与、全程的服务示范,提升客户对地产、物管企业的认同和满意度。同时也借助地产的营销平台,宣传、展示物管的服务水准,树立物管的品牌形象。龙湖物管的样板房服务有一个标准动作就是“调转鞋头”。客人脱鞋进入样板间参观,服务人员会在其不注意时将鞋子180度调转方向。这个微小的动作为营销加分不少!交房人住后,龙湖依然贯彻“地产与物管一体化”战略,“服务营销”依然是物业管理服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每一项看似普通的服务,都可以附加深究“营销”的内涵。在这个阶段,管理——服务的活动范围超越了物管公司内部以及常规物业服务内容,涵括了整个地产开发的全程,以客户的满意和忠诚为根本的目标(这个“客户”,不仅包含了业主,还包括了地产公司)。国内只有如万科等少数企业达到了这个阶段。
实施有效的全程介入,提高品牌号召力,需要达成三个关键:一是物管的专业程度是否足够高?能不能为地产公司、项目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方案,并获得地产相关部门干部的认同?二是地产公司各相关部门,能否配合物管的全程介入?知易行难,在“物管比地产矮一头”的普遍观念氛围中,地产(从上到下)是否愿意贯彻执行、落实物管的建议、意见?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许多的物管企业是有想法的,但是受困于地产的制约,根本无法推行落实!三是物管企业的自身能力,通过优异的服务品质突出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这就牵涉到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高低。
如果没有良好的前期介入,在楼盘接管后1—2年内,物管公司要花费60%—80%的时间、精力协调处理房屋瑕疵整改相关事宜,才能达到客户满意。
龙湖物管不单能够进行前期介入、营销阶段介入,还能制订出企业标准让开发各部门在各个环节遵守,更能够通过对项目质量的后评价,发挥物管监督、促进地产持续改善的作用,凸显物管的价值与权威。这是“龙湖地产与物管一体化战略”的具体实践,印证了“全程良性互动”规律的成效。
强化内部管理能力
前面的关系梳理、战略定位和全程介入,关键在于开发商,而此阶段的“内功”主要靠物管企业自己努力。龙湖物管的内涵式管理提升,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重视员工的素质、凝聚力、个人及团队合作的效率与成果,人均投入产出指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客户满意提升指标甚于单纯的规模、总人数指标增长。通过激发员工的热情、提升能力创造超一流的服务。
在提升管理的过程中,许多同行多年一直囿于物管行业的范畴内去改善,成效相当有限。龙湖在借鉴业内领导品牌的经验同时,跨业学习了许多优秀企业、组织的管理经验,加以整合运用,在专业上练就了独门绝技。
举一例:龙湖物管的成本管控。龙湖物管借鉴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通过定期详细剖析管理服务运行成本的结构以及产生根源,采取一切措施“无限”逼近合理经济成本„„运用这一工具对某小区保洁部经过简单分
析和优化调整,就将保洁人员精简了一半,而服务品质、标准不降反升。每月、每季、每个项目、每个部门都持续做下去,成效惊人。
修炼管理内功,这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龙湖的内涵式管理可以用“7个到”来归纳:
该想的要想到(思考能力、预见能力);想到的要说到(沟通能力);说到的要写到(文字化、书面化、制度化);写到的要做到(执行能力);做到的要记到(留
下记录);记到的要留到(持续积累、跟踪);留到的要用到(数据用于持续改善)。
强化企业造血机能
企业扩张,一要有钱,二要有人(尤其是干部和核心员工)。这就需要强化企业的造血机能。表现在财务方面:一是要以过硬的服务,提升“品牌溢价”;二是要通过服务与经营创新,提高综合收益。在人力资源方面:强化员工干部“梯队”建设,为企业扩张提供人力支持。
比别的企业服务更好,品牌更响亮,客户就愿意支付更高的服务费用,这就是“品牌溢价”。龙湖以其“三次蝉联全国住宅用户满意度第一”、“钻石管家”的品牌影响力,保持了制定区域最高物管收费标准的地位。
龙湖物业服务的一个电梯高层楼盘,物管费1.8元/平方米/月,而另一个不带电梯的花园洋房,物管费2.6元/平方米/月。单讲成本,电梯高层肯定更高。但洋房能够收2.6元而客户没有一家吵闹“太贵”,就靠的是“品牌溢价”。此外,服务创新为龙湖物管带来了巨大收益,仅仅一个“车保姆”的清洁服务,有车业主每月就要消费上百元,相比物管费的投入产出比,这个收益十分可观。一些地产企业用“减免、赠送物管费”来促销,“大方”的背后,却是物管的悲哀和后患:客户看低了物管的价值,当成附属赠品!也留给业主一个错误印象,认为物管费不用业主埋单!物管企业的形象、员工形象也自然矮地产一截。龙湖物管利用“品牌溢价赢利”市场竞争策略与“人才掐尖策略”相结合。企业有了钱,就有条件吸纳、培训更好的员工、干部,获得更好的发展后劲,就是人才辈出,代代有传承实现“梯队”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般企业,服务面积在200—300万平方米左右就会遇到发展瓶颈,项目服务品质不均衡,干部忙于救火,优秀员工匮乏、盈利下降„„因为,处于这一规模的企业必须要具备“可控复制”的能力,尤其是要建立一套管理干部、骨干员工的快速成长、培育模式。
龙湖物管也曾遭遇这个瓶颈,在借鉴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