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实录
钓鱼的启示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小男孩,11岁那年的夜晚,他和父亲去钓鱼,(板书:钓鱼)34年后他写下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板书:启示),学生齐读课题。
“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1.启迪;2.启发;3.脑中明白一些道理;
启示就是明白一些道理,从课文中找一句话,这句话出现“启示”这个词语,找找看是哪个句子?
“34年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一次钓鱼的经历,竟然让作者终生难忘,看来这肯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钓鱼。我们跟随作者回到那34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去看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作者当年钓鱼的这部分内容。你认为这次钓鱼不寻常在哪里?
1.我和父亲钓了一条很漂亮的大鲈鱼,但是父亲居然要把鲈鱼放回湖里区。
师:对啊,平时钓到了鱼都高高兴兴拎回家,这一次父亲居然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真是不可思议。(板书:放不放)
2.“过了好长时间,鱼钩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好长时间才钓到一条鱼。
师:辛辛苦苦钓来的鱼,父亲却让我放了,真是不寻常。
3.因为父亲都很喜欢这条鱼,不寻常在父亲为什么还要把这条鱼放回湖里去。
二、师:对呀,这次钓鱼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竟然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同学们,如果换做是你,钓到这样一条大鲈鱼,你愿不愿意放?是放还是不放?
学生回答“愿意、不愿意”。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放还是不放是要有理由的。请你们再默读钓鱼这部分的内容,把能作为你理由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默读、找理由、划句子,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交流。
1.不放。“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还有两个小时”因为还不到时间,如果现在就钓走的话会违反钓鱼场的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不愿意放。“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么大的鲈鱼钓到还让我放了,到嘴的肉让我吐出来,肯定不愿意。
学生出示课件“啊,好大的鱼!...这么大的鲈鱼”,学生反复去读。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①又激动又喜悦;②得意洋洋;③兴高采烈;④迫不及待;欣喜若狂;⑤兴奋;
3.放了。“父亲划着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现在钓走是违法的事情,干不得的。
4.师:父亲喜欢这条大鲈鱼么?从哪看出?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从得意和欣赏看出父亲也是很喜欢这条鱼的。所以我也是不愿意放这条鱼的。
教师出示课件“我和父亲得意洋洋...轻轻翕动着”,学生读句子,读出我和父亲的心情来。(一定要有“得意”的心情。)带着得意的面部表情去齐读。
5.放了。“父亲划着....还有两个小时”,因为胡主席说了,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反乱纪为耻。
6.愿意放。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但是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尽管没有人看到,人们是信任我们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父亲经历的风雨比我们多,懂得事情也比我们多,我们应该把这件事情放到记忆中,慢慢就理解父亲了。(教师评价:这个学生懂得做父母的良苦用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7.不愿意放。“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转向我”从“盯”可以看出父亲也是不愿意放掉鲈鱼的,所以我不愿意。(教师评价,抓住父亲的动作,理解父亲的内心,会读书。)
8.“过了好长时间...”废了好大的经历钓鱼,我不愿意放。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导,“一收一放、小心翼翼”,“啪啪”响亮一点)
三、师:其实你们的心情和这父子俩是一样的,父亲要放鱼,孩子不愿意,他们之间还有一段争辩呢,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请认为应该放的同学站起来。
(站着的读父亲,坐着的读母亲,老师读旁白。)
老师点拨读句子的语气:“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1.平和一点,从下面平静地说,说明父亲是在劝导他。说明父亲很和蔼。
2.坚定地语气,从后面我再次把祈求目光投向父亲,说明父亲开始就下了一个坚定地抉择。
3.教师引导“父亲的话能商量么?”(1)第八段,从9段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知道。(2)从“得”可以看出父亲的坚定,如果不坚定就可以说“孩子你能把鱼放到湖里去”(评价抓住关键的“得”字,理解父亲的坚定。)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这句话。“爸爸,为什么?”听到父亲让我放鱼,我急啊。学生反复读,齐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指导:争辩的口气、大声、差点哭出声,请学生反复去
读取理解。)(心情:可惜、惋惜、沮丧,气愤,不满)
带着心情再去读,老师没有旁白,学生直接争辩。
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你还会掉到别的鱼的”“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不行,现在是十点,还不到捕鱼的时间,就算再大你也要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你看这鲈鱼多漂亮,放掉多可惜”“再大也要把他放回湖里去。”
2.“爸爸,不是就差两个小时么,你不要那么死板么!”“这不是死板的问题,这是规矩,我们必须自觉地遵守”“爸爸,你看周围没有人,只要你不说,谁会知道我钓到鱼了啊!”“不行,越是没人看见,我们越要自觉遵守,要想人不知,就要己不为,你不懂这个道理么?”“爸爸,就这一次,下次我听你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3.“爸爸,你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没关系,这是在钓鱼,你不要那么严格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再小的事情,只要它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做。”
4.“爸爸,我是你的儿子,我求你了!”“求我也不行,你必须把它放回湖里去。”“你不爱我了么?”“错了,就是我爱你才让你这样做,你再不把他放回湖里我就打你屁股了。”
四、简短评价,这鱼是必须得放了。
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我放了鱼的这部分内容。(老师指导“依依不舍”读慢一点)我放鱼的心情----依依不舍,到手的鲈鱼就这样没有商量的放回湖里去,留给我的只有急求、气愤、沮丧、还有点一依依不舍,这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钓鱼。岁月匆匆,转眼间,34年过去,回想当年钓鱼的这件事情,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1.怀着感激的心情,感激父亲。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我感激父亲什么?感谢父亲给我的道德启示。
学生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在这里“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是是正确,非是错误。回顾34年前什么是“是”,什么事“非”。(把鱼放了是是,恋恋不舍不放鱼是非)是啊,就是简单的这样一件事情,我却是可惜、急切、沮丧、气愤,恋恋不舍,实践起来是不是很难啊?得感谢父亲,感谢父亲给我终身的道德启示。还感谢父母什么?
2.感谢父亲让我得到选择,得到选择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3.感谢父亲对我幼年的教导,严格的教导,长大后才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出示课件:“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诱惑人的‘鱼’”
鱼加上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作者可能遇到的是什么?
1.金钱;2.美女;3.礼物;4.权利;5.地位与名分,这些鱼该不该得,在父亲的教导下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提问:你们的生活中,你或者父母有没有这样是与非的抉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诱惑人的鱼,他有可能带给你好处、方便,如果你选择你选择了这些不该的的蝇头小刘,你却丧失了做人的道德,而道德是关系你一辈子成长的大事。课文读到这,还有谁不愿意放掉这条鱼,一点点不愿意也行....充分说明道德实践起来是很难的,也许你选择不想放了这条鱼,但是五年,十年,20年你是会放掉的。
回到“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给我留下...”同学们生活中的道德就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只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有利于你的一生。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幸福街小学齐玉霞
教学过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受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小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套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你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你缺了一样东西,正是你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你。”
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却知识吗?却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钓鱼的启示》这里去寻找答案。齐读课题
生齐读:钓鱼的启示
师:回顾昨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詹姆斯小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还没到吊鲈鱼的时间,爸爸叫他把鱼放掉,他不情愿的把鱼放了。他从这件事中受到了启发。师:归纳的非常完整。初读课文后,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生:当时四周都没有人,爸爸为什么不让他把鱼拿回家呢? 生:为什么他的脑中一片空白?
生:他放了这条鱼后,后悔没有?
生:为什么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而骄傲?他骄傲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后,产生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时,是一边读一边思考的,真能干!下面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想知道吗?我钓到大鲈鱼后,我和爸爸的态度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根据。
生:(默读,思考,勾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自学的情况。我钓到大鲈鱼后,我和爸爸的态度各是什么?
生:我不情愿放鱼。爸爸坚决让我放鱼。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不情愿放鱼?
生:“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从这里看出: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生:“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这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生:“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周围没有
人,就是拿回家也没有人知道的。
师:从哪儿 看出爸爸一定要我把鱼放掉?
生: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得”是一定、必须的意思。从这儿看出父亲非常的坚决。师:爸爸为什么要让我放掉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生:爸爸是要我从小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师: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师:詹姆斯后悔吗?
生:他不后悔。我是从“这件事在詹姆斯的记忆中永远是那样清晰,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而骄傲”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而骄傲?他骄傲的是什么? 生:他为自己有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爸爸而骄傲。他还为自己自觉遵守了规则而骄傲。
师:说得非常好!一起读读这段。
生读
师:“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
生:做人的道理。
师:他告诉给他的子孙后代的道理是什么?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您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生造句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师: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生写话
请两三位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写的话。
板书设计
钓鱼———————放鱼——————————启示自觉遵守规定
高兴不情愿
悲哀骄傲
紧张
激动
第三篇:《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钓鱼的启示》作了初步感知,很多同学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想再读一读课文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再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指名读)
师:(投影课文最后一段)“三十四年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在课文中,这“永久的回忆”和“ 终生的启示”分别指什么?
生:“永久的回忆”指的是“我”十一岁那年,和父亲钓到大鲈鱼,又放掉的事。
生:“终生的启示”指的是这件事中父亲给我的教育,让我明白的道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指向了那条鲈鱼。(板画:鱼)
师:看来这条鱼很有魅力呀!它魅力何在? 生:大(师板书:大)师:有何凭证?
生:“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我发现这个感叹号放的位置好像不对呀!生:这是在突出鱼的大
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大得很吗?(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师:这条鲈鱼就这一点魅力吗? 生:漂亮(师板书:漂亮)师:找出依据。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范读——生读)
师:面对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喜欢垂钓的“我”当然是希望把它——
生:留下
师: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生:大、漂亮
师:这是我们才刚找出的鲈鱼的魅力,算是理由。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师:不易——也可以理解为挺辛苦,是吗?(板书:辛苦)生:是
师:怎么不容易?
生:(读第二自然段写钓鱼过程的句子)
师:看来,为钓到这条鱼,我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还有什么留下的理由吗?
生:“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这是什么理由?
生:我如果把鱼留下,也没关系,因为没有别人知道的 师:能概括一些说说吗?
生:无外人知道(师板书:无外人知道)
师:好,我们一共找到了四点理由,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四点理由表述下来。
师:增加点难度——必须使用这样几个关联词:“……既……又……还……并且……”
生:我之所以想把鲈鱼留下来,是因为:这条鲈鱼既大又漂亮,还是我辛辛苦苦钓到的,并且当时也没有外人在场。
师:看来,这真是一条极有诱惑力的鱼呀!(板书:诱惑)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何以见得?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得意”“欣赏”都能看出父亲的喜爱之情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好”字可以看出父亲欣赏了很长时间,这自然是喜欢
师: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生读)除了欣赏的意味,我感觉这个“好”字还蕴含着其他意思,你们品出来了吗?
生:父亲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因为还有一个“盯”字 师:他在思索什么? 生:要不要把鱼放掉
师:他有什么可犹豫的,四大点充足的理由还不能让他拿定主意,也太优柔寡断了!
生:不是的,因为还没到捕捞的时间。父亲在考虑能否把鱼留下 师:噢,看来父亲也在经历着考验
生:对
师:好一会儿地盯着鲈鱼,也就是父亲深思熟虑地过程。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会以什么样的口吻来劝阻我?
生:(朗读)
师:我呢(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朗读)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
生:明白了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第十段
师:这一段可是全文的重点段,再认真地默读一遍吧 生:(默读)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我再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这句话里有条鱼很特别呀 生:第三个鱼,师:怎么特别 生:有双引号
师:是指这条鱼吗(指板书中画的“鱼”)
生:不是
师:却有相似之处,对吧 生:是
师: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让我心动、给我诱惑的会是什么呢 生:金钱、荣誉、名利、地位……
师:你知道“我”是怎样面对这些诱惑的吗? 生:“我”会拒绝
师:你们支持“我” 的选择吗 生:支持
师: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具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 师:是谁教会了“我”如何作出这样正确的选择的? 生:父亲
师:还记得父亲告诫“我”的话吗
生:(读)(投影:“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就给我永久回忆的钓鱼又放鱼这件事来讲,做什么最难? 生:把鱼放掉
师:对,放弃这条大鲈鱼(板书:放弃)
生:放弃确实不易,因为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大,而且放弃就意味着损失我们的个人私利。但是,一旦我们作出了放弃的选择,从而跨越了这道难关,我们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投影:“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金钱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师: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荣誉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地位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师: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正因为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4年后,当年那个沮丧的小男孩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
生:建筑设计师 师: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师:可见,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学会——(指板书)“放弃诱惑”!能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学会自律(板书:学会自律)你们说对吗?
师:让我们再把给作者和我们以深刻启示的第十段读一遍,来更深地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吧
生:(齐读第十段)
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
“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生:(读)
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第四篇:《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沮丧、诱惑、实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有的经历却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也会有不少收获。(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多拼读两遍。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4、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 4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不到规定可以捕捞的时间,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感到十分沮丧。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2、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并从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
(课文第1至第9自然段写“钓鱼”的内容;第10、11自然段写“启示”的内容。)
3、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过了好长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离允许捕捞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4、朗读“启示”部分,画出“我”得到的启示,并读一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阅读课文,整合课文内容。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钓鱼的启示》”,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朗读导入
1、指名朗读“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钓鱼”“启示”两部分内容。
/ 4
二、自读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1、默读课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预设:
违反规定钓到一条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既然儿子喜欢为什么父亲还要求儿子放回去?
规定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开放的时间无非是个人定的界限,为什么非要遵守呢?
既然能够钓鱼,在哪个时间钓到鱼有什么区别吗? 为什么说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是严格的教育?
2、看得出,同学们的问题是经过思考后提出的,有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学习课文。
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分析研究“父亲”的言行。
“父亲”在这件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了解“父亲”这个人物。在“我”正得意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父亲”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们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为什么看时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 预设:
父亲看时间,说明他对开放捕捞的时间很重视。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能是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父亲也舍不得把它放掉,他盯了好一会儿,也许是父亲也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放,还是拿走。
父亲最终作出了什么决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出示一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 4
(“得”字体现了父亲的不容争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的态度。)父亲明明看出“我”特别兴奋,为什么还一定要让“我”把鱼放回去,他是不是不爱“我”呢?
(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通人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至第9自然段,体会父亲对“我”教育的严格。
2、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分析研究“我”的言行。
(1)文中,“我”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出示填空,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我”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侥幸、乞求→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3、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
要懂得父亲当初对他的教育实在不容易,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他后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也是与父亲从小对他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四、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义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就如同课文中所讲的,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才是正确的。但要真的理解并能自觉做到很难,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2、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打算怎么办?(学生经过学习后,根据个人理解发言。)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钓鱼的启示》”,一起来闯关吧!
/ 4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一、激情开篇,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是不是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课?(学生点头)
师:你们在想些什么,能跟我说说吗?
生:老师,我有点紧张。
师:有我在,你还紧张?(笑)大家认识我吗?
生:(齐说)认识!您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姓佟。
师:那你们介绍一下自己,我想尽快了解咱们四年级(5)班的同学们。
生:我叫李宜修,今年10岁,爱好广泛,尤其是朗读。
师:哦,那今天这堂课一定给你个机会施展才能。
生: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集体,我们很活跃,今天在这里和佟老师一起上课,感到很兴奋。我们一定要把光明实小学生的风采好好展示一下,让老师们了解我们,了解光明实小。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书写课文标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谁想到黑板前写课文题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跟我合作,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举手的学生很多)这么多同学都想来?推荐一名同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在读书中出现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读书,谁能够告诉我,通过读书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老师我能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会写呢。
生:我不仅认识了生字,读熟了课文,我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明白,我在读书时画在了书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也真不少,咱们先来看生字,读准字音。
师: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说在读书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习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同学们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请大胆提出来,不要把问号留在大脑中,要把它抻直变成感叹号。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找出来。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陆续举手。)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播放幻灯片: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3、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放掉鲈鱼,他做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找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段落,也就是在写由钓鱼得到的启示这一部分,我建议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一段。
师:这段话反复几次提到了“钓鱼”,看来理解这一段还要结合前面描写钓鱼的那部分段落。我们把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联系在一块,解决了难题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
师:出示幻灯,“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大家比较一下,文中后一个“鱼”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生:说明不是真正的鱼。
师:虽然不是真正的鱼,但文中的“我”却说与那条鲈鱼是“相似的”咱们找一找,作者钓到的那条鱼有什么特点?和其它鱼有什么不同?
生:鱼很大。
生:是条鲈鱼。
生:还很漂亮,我从来没见过。
师:正是因为这样一条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力,让人心动啊。谁会用朗读去表达?
生:(读课文。)
师:那么后来文中的我说不止一次遇到与其相似的“鱼”,成年后让他心动的会是什么?(汽车,洋房,金钱,名声等一切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师:你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吗?具体怎么做的这些事?
生:好象都拒绝了。
生:最恰当的应该说是学会了放弃。
师: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吗?找出父亲的话来。
生:(读书。)
师:道理简单,实践很难。对于钓鱼这件事,什么简单,什么难?
生: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没到是不能捕捞鲈鱼的。
师:父亲在做什么,他会想什么呢?
(投影)父亲划着了一跟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只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谁能象父亲那样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训练。)
师: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
生:不是,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
师:给个理由。
生: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阵子,他肯定特别喜欢,要不他才不会看那么久。
生:
2、父亲很得意,也说明他喜欢这条鱼,而且他还是“欣赏”。
师:能读给大听吗?
生:(学生朗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让我放掉大鱼是多么的难啊!
师:课文哪里有体现?
生:我放鱼是慢慢从大鱼的嘴上取下钩子,多么的依依不舍啊。生:还有“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
然哭出了声”也能看出我是多么多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
师:你说得真好,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给大家读读行吗?(生读书)
师: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委屈,很伤心。我也想读。
师:你来试试啊。(又一生读)
师: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上来的,这是条我从没见过的、大的、漂亮的鲈鱼啊,所以会觉得放掉到手的鱼是一件很难的事。
师:34年前,当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放掉鱼是不情愿的,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不理解这么严格的教育是为什么。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哪些文字可以证明?
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我给大家读读,谁跟我配合一下?
师:邀请对手了,谁想和他一起读?
生:(分角色读)
师:34年后,他所做的一切是自觉的行为,正是由于“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他不但理解了父亲,还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
师: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日常小事得到锻炼,必将走向成功。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我要说:‘谢谢您,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正确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当年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让我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从小得到这样的锻炼,我怎么会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个34年前的夜晚您还记得吗?也许您早以忘记了,可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诚的谢谢您。
师:作者希望我们也勇敢地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六、扩展思维,小练笔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学生思考,动笔)
生:老师我想好了。我写的是:“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财富。”
师:这是谁的创作啊?
生:我自己写的。(自豪)
师:那把作者的名字也一块念上。
生:(又念一遍,加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中爆发出掌声。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还在争着读自己的名言。)
师:还想读?我们这节课要超时了,评委老师要扣我的分啊!(台下大笑)最后一次机会给你了。(把话筒递给学生)
师:同学们,咱们课下还可以交流,你们可以把写好的名言装订成一个小集子,做好之后给老师欣赏欣赏,好吗?(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