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观察记录一
小班观察记录一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分析:虽然案例中四名幼儿都不愿意整理玩具,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已经知道“拿玩具的人负责送玩具”这一规则,而拿玩具的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虽然还没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但幼儿都知道规则的存在,没有发生哄抢,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进了篮子里。
观察过程:“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话音刚落,益智区的几名小朋友纷纷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盒子里。然后都搬椅子走了,我看到玩具盒子还放在桌子上就问,“这一小组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收玩具?”这时,小a停下来说,“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两名幼儿跟着说,“也不是我拿的。”小b说,“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听到小b的话后,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盒子。
措施:1 在教育幼儿时描述事情本身。“孩子们,地上怎么还有这么多玩具宝宝没有回家呀,我们想想办法好吗”这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玩具上,引起他下一步的思考。如果换做是一种责备,那么孩子必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惩罚。给孩子指出正确的信息,“你看,玩具都掉落在地上,没有人送它们回家,它们一定很伤心吧”“如果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它们一定还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样的信息能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且都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使他不得不意识到,这样事情是我应该做的。说出感受。如:“老师看到地上乱糟糟的玩具很不太舒服。如果你能把它收拾整齐,我会特别高兴!“教师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收。从而产生共情。促使行为的改变。利用图示,环境和一些材料起到指示和指导的作用。代替教师唠叨督促,更能显出孩子的主动性。如开展社会领域主题活动“玩具找朋友”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选择一项任务,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愿望。适当的帮助与竞赛形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收拾玩具又快又整齐”
反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孩子拥有的玩具越来越多,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如何整理玩具。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导致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完全没有整理玩具的意识。入园后,需要老师及时提醒才能把玩具收好,回到家还是不会整理玩具。有的孩子甚至看着别人整理自己却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针对幼儿不懂得爱惜,保管和整理玩具,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放手让孩子去整理。同时要利用榜样的作用,运用丰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同时,我们在教育幼儿时,要深刻意识到,幼儿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动作熟练程度等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当我们宽容的接纳孩子的表现,耐心洞察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后面的交流沟通达成一致,做好铺垫。
第二篇:小班观察记录
小动物家的围墙
胜东社区辛兴幼儿园 张蕊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张芮宁、殷子轩、赵志泉、雷睿哲 观察实录:
(一)早饭后,张芮宁、赵志泉、殷子轩这3名小朋友进入了建构区。赵志泉将玩具柜上的“小猫房子”和积木搬了下来,说:“我要给小猫家铺一条路。”其他小朋友看着玩具柜上琳琅满目的玩具,不知道玩什么才好。我以游戏的口气加入他们:“听说,这两天大灰狼经常在周围溜达,小动物们的家都没有围墙,很危险啊。你们帮帮忙,赶快给小动物垒上围墙把。”三位小朋友一听,又着急、又开心,马上就动工了起来。
殷子轩小朋友很快在“小狗的家”周围垒起了方方正正的围墙,但积木的间隙太大了。我问:“你们看,小狗家的围墙结实吗?大灰狼能钻进来么?”聪明的张芮宁马上说:“不结实,你看,还有这么大一个洞呢,大灰狼肯定会钻进来的。”“那怎么样让大灰狼钻不进来呢?”张芮宁说:“把积木一块一块连起来就行了。”接下来,三个小朋友很快给“小猫的家”“小狗的家”“小鸡的家”都垒起了牢固的围墙,还在院子外面铺了弯弯曲曲的小路呢。
(二)午饭后,张芮宁和雷睿哲又进入了建构区,又继续给“小鸡的家”垒围墙了。雷睿哲在“小狗的家”门前摆放了一排彩色的积木,说:“像钢琴一样。”张芮宁见了,在“小鸡的家”周围都铺上了一层彩色的积木,说:“小鸡家的地比钢琴还漂亮呢。”原来,张芮宁是在给小鸡家的院子铺地砖呢。接下来,张芮宁又在“地砖”的周围竖着放起了一圈积木,做成了“高高的围墙”。最后,宁宁看着“小鸡家”高高的围墙,高兴地说:“这下大灰狼可进不来了!” 行为解读与分析:
小朋友喜欢拼搭彩色的积木。给小动物铺“直直的小路”和“弯弯的小路”是前期的活动主题,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积木紧密连接和手尾转向连接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口吻提出“大灰狼来了,小动物的家没有围墙”的话题,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孩子们尝试了新的建构方式——平铺和围合。
小朋友们不但帮助小动物们搭建了围墙,又在院子里铺设了“直直的”和“弯弯的”小路。由此可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喜欢重复的特点,喜欢不断重复搭建某一种建构方式。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张芮宁小朋友是一个比较认真,想象力丰富,并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但能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得启示,把“钢琴”变成“地砖”并且把围墙增高,使围墙边的“牢固”。观察反思: 在小班的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帮助的引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有的幼儿会长期满足于搭建某一种物品,有的幼儿会遇到不会搭建就放弃……而教师的适当介入能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使幼儿有情节、有目的的进行建构积木,能激发并保持幼儿的建构兴趣,积累幼儿的建构经验,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
第三篇:小班观察记录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幼儿:张菡 观察时间:随时 观察地点:教室
记录:
本学期在幼儿园安排下,我来到小班担任小班的教师,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各个都很活跃,喜欢和老师嬉戏玩耍,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但是在一次课堂中,我无意间发现张菡小朋友每次都很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但每次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不敢大声张嘴说话,有时候甚至是嘴巴在动,但是没有一点的声音,我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很严重过的问题,于是我找到他的妈妈了解情况,他妈妈告诉我,他在幼儿园就是很内心,为改变他这种状态于是我私底下经常和他聊天,尽管他有时候只张嘴说话但是没有声音,甚至有时候只是看着我没有给我任何回应,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课上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哪怕声音极小,课下经常同他交流哪怕他不给我回应,只要时间久了他肯定会有大声同我说话的时候,因为我相信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小演说家,有时候他只是缺乏锻炼的平台和别人的鼓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一次语言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时,张菡小朋友仍旧举起他的销小手,我也同往常一样叫起他来,这次的他居然大声的说了起来,虽然相比较其他小朋友声音可能还是略显微小,但是他却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他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让我听到了他说话的声音,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激动,就在那时我果断的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给与他一个大大的鼓励。我相信张菡小朋友以后肯定还给在我更多惊喜与感动,也将会慢慢的融入到班集体,变成一个性格开朗的小宝宝。
分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演说家,或许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许他一时半会无法进行表达与你交流,但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平台,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总有一天他们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动。
第四篇:小班观察记录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第五篇:小班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儿童姓名:Y
儿童准确年龄:四岁半
观察开始的时间: 2012年5月16日
AM 8:30 观察结束的时间: 2012年5月18日
PM 4:00 使用的方法:描述
儿童人数:1个
成人人数:1个
一、观察内容:
场景一:早上晨间活动,老师组织小班的孩子在户外玩过独木桥的游戏。老师将孩子分成两组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当所有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Y,她就一个人站在一旁只是看着小朋友玩也不参与。
场景二:早操之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教室里练习广播操动作,所有人都在老师安排下排好对了而Y还坐在位子上。当老师在教动作了Y也没跟着做老师也没说什么。这时我就叫Y跟着小朋友们一起Y就小小声问我:“排哪里啊?”之后早操,所有小朋友都拿好自己的圈圈排好队跟着老师出去了。而Y把圈圈还回去之后就一个人待在教室里不出去。我问她为什么不去的时候,她说:“我不喜欢。”
场景三:这天早上幼儿园有广播操比赛,老师和保教员带着几位不参加比赛的小朋友到了多功能厅(Y也在里面),让他们和我们待在一起,并给他们玩具玩。我坐在Y的旁边看着她玩。其他小朋友拼完玩具后都会很兴奋的给别人看而Y就很安静地玩。过一会,她跟我说:“玩具没有了。”我跟她说:“我这也没有啊,我们问问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给你一个?”之后我就带她去找一位跟她同班的小朋友,让她自己去问那个小朋友:“你能不能给我一个?”那个小朋友回答她:“我也没有了,我们可以一起玩。”说着就把自己其中一个玩具拼到了Y的玩具上面。
二、分析:
通过观察我发现,Y的性格内向、好静,有点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每次问她问题,她都是很小声的回答我。而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非常缺乏主动性、且不善交往。不管是在集体活动中还是在与同伴交往中,Y似乎都是被忽略的一类。面对这类孩子我想,我们应该给予关注,为他们提供机会主动去与他人交谈,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参与。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我也做出了一些措施:
1.在晨间活动中,当看到Y一个人站在一旁时我将Y 领到小朋友中间去,主动跟她说:“我来跟你一起比赛好不好?”在跟她玩过一轮之后,把她安排到队伍中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2.当别的小朋友都在跟着老师练习动作,而她不知道要排在哪儿的时候,我就安排她排在了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后面,鼓励她跟着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
3.当她手中玩具用完了向我求助时,我将她领到其他小朋友那鼓励她主动向其他孩子求助。而那个小朋友也很乐意与她分享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