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小主人翁 纷纷献良策——门头沟区交通状况调查
活动设计案例:
小小主人翁 纷纷献良策——门头沟区交通状况调查
门头沟区峪中分校 闫光霞
发现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不仅成了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必需品,也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由此引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区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我校以初二⑹班为实验班,围绕“门头沟区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学生自主选择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主题建议
利用两周的时间,学生按小组自主去发现我区存在的交通问题,共发现8个。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时间地域的限制,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经师生共同探讨,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象山区路滑、交通死角等不便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被否定):
1、双峪环岛的现状与改建
2、永定环岛交通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3、我区交通污染问题的研究 4、931车次混乱问题的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研究主题,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活动小组的成员。
活动策划
确定活动主题之后,就可以进行活动策划了。但策划时应考虑人员分工与活动时间、方法的可行性,尤其要注意 “安全第一”。比如:①不得单独行动,②不得晚上出动,③不得到偏远、偏僻地区等。在学校领导与班主任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保证校内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发放《家长通知书》知会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保证校外调查活动时间,协助安全教育。
具体如何策划,请参考以下建议:
策划建议
1、根据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填写《课题开题报告》,明确活动的具体目的、进程等。
2、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把实地勘测、问卷设计、调查采访、查阅资料、摄像拍照、课件(或模型)制作、撰写论文等落实到人,但同时要注意组员间的合作交流,协调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3、制订尽可能详细的活动计划、步骤,提前考虑可能需要的帮助(如介绍信等),并向学校、教师、家长打招呼,争取支持。
4、设想活动的预期效果和表达形式,以便及早搜集相关材料(包括图片、照片等),保存活动记录和测量数据等。
5、参考表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课题开题报告年 月 日
活动主题:
课题名称:
小组长: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涉及学科:
研究进程时间 研究途经方法任务与目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活动所需条件:(如需要教师提供的帮助、图书资料、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调查问卷……)
预期成果(论文、调查或实验报告、制作模型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访谈记录表
课题名称:
访问者:
访问时间:
被访问者:
工作单位:
职务:
专业或专长:
访谈地点:
访谈方式(面谈、书信、电话等)
访问主题:
访问过程:
问:
答:
问:
答:
行动建议三——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利用笔纸、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随时记录有关文字、数据、图片、照片、录音、录象等。做到资料详细、真实可信、有据可查。在资料整理汇总之后以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表格、照片、图片、模型等。
行动建议四——成果的汇报与交流
通过调查研究工作,同学们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查阅文献,同学们搜集到了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图片;通过讨论论证,同学们都有了自己满意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动脑用手,同学们做出了精致的模型、绘出了漂亮的图片,制出了精美的课件。就请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你们的劳动成果,尽情展示,让我们共同分享。
行动建议五——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小小主人翁 纷纷献良策)
我区的交通问题被发现了,解决方案也提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把这些好建议、好方案反映到有关部门,主人翁的姿态关心社会事务的管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区建设出谋划策。比如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向新闻媒体或人大代表反映等。
想到不如做到。就请各组选取一个你们认为最现实可行的、又能够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的方式,把你们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反映上去,充分行使我们的民主权利。
辅导提示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研究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或是他们能力能达到的范围,否则会因缺乏热情而使活动难以持续到最后,降低活动的质量。
二、教师从始至终要起到指导、调控作用。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活动能力毕竟有限,为了使学生高度重视和保持热情,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具体活动开展前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的介绍,并说明如何运用以及可在哪些问题上使用等;
2、学生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向学生了解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各组已做工作、目前进展情况、下一步打算等,并提出建议和要求,使调查工作更加深入、科学、严谨。
3、学生整理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资料。防止各组资料丰富有余,但杂乱不堪,没有中心与重点的情况出现。
4、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奇思怪想,让学生放开手脚,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做成模型、画成图片。教师承认所有的异想天开,保护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5、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引导学生组织汇报。
需要补充的话:
时隔两年,我区有关交通的建设、管理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有不少地方与学生当初的建议设想不谋而合,如;
1、在葡萄嘴山上、滨河广场安装照明路灯,方便夜间的车辆、行人和游人。
2、在各个交通辆较大的十字路口安排管理监督人员或在中小学附近人行横道处安装红绿灯或安排疏导人员(现基本是保安人员)。
3、加大、加宽马路两旁的绿化带,减少汽车噪音和尾气污染,美化环境。
4、从市区(石景山)刚进入我区的马路两旁,树起了宣传牌,介绍我区的主要风景区。
5、双峪环岛周围及附近的平房、荒地正在加紧改建利用,要么建成了高楼大厦,要么种上了花草树木。
6、931车辆大都进行了更新,而且有的车次确实已被取消,比如931专线等。
……
也许是学生的建议真的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那么这次活动自然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如果不是,那也说明学生看问题非常准确、实际,提出的设想也很具有预见性,学生看问题的眼光不可小觑。
具体研究案例1:
双峪环岛的现状与改建
一、发现主题
双峪环岛在门头沟的交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扼守石景山至我区的主要通道,是我区与市区往来的必经之路,因此也是我区最重要的对外门户。它直接连接着我区的新桥大街、双峪路、滨河路等主要路段,还处于108和109国道,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由于种种原因,它的存在不仅没有给外来人士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而且近年来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同学开始沉思、忧虑,初二⑹班7人组成研究小组,对双峪环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勘测,并重新进行了规划。以下记录了这一研究小组活动的过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方法。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希望能为门头沟怎样设计规划、合理利用双峪环岛提出一份好的建议,使我区在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为外地游客提供“免费导游”服务,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3、此项活动,希望能在联系当前实际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敢于思考,勇于创新,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三、活动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进程
时间
活动内容
任务与目标
第一阶段
4月下旬
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研究方式,明确分工,填写开题报告
从我们现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出发,选择主题,制定方案,体验自己做主的快乐
第二阶段
5月上旬
通过实地考察、拍照,采访普通群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员,找出环岛的问题所在,以及人们的希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走向社会、自主感受,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真正学会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第三阶段
5月中旬
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寻找可以借鉴的相关资料,整理并设计出最科学可行有价值的建设方案
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学会借鉴,研究出最合理的方案
第四阶段
5月下旬
根据同学的建议制作模型,写出论文、制作课件,汇报交流
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发挥特长,提高动手的能力,实现交流、分享的愿望
第五阶段
6月初
写出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四、活动过程
(一)填写开题报告
4月下旬,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填写简单的开题报告,说明研究的课题名称,小组成员,研究目的,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
(二)双峪环岛资料的全面收集
研究小组成员从5月初至5月底,先后十多次到双峪环岛和其东北角的滨河广场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采访,画下了双峪环岛平面示意图:
为求资料翔实可靠,本小组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搜集:比如使用录音笔采访普通群众,使用照相机拍摄实际场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人们对环岛现状的满意程度,拿着学校开的介绍信到门头沟区规划局进行采访等等。
其中这一小组的采访对象也比较广泛,有普通群众(包括游人、居民和清洁工)和我区规划局的有关工作人员。
以下是对某清洁工采访的《访谈记录表》:
课题名称:双峪环岛的现状与改建
访问者:董锟等
访问时间:5月3日上午
被访问者:环岛附近的清洁工
访谈地点:环岛附近
访谈方式:面谈
访问主题:对双峪环岛各方面情况的评价及满意程度
访问过程:
问:您认为双峪环岛的环境和保洁情况怎么样?
答:环境还不错。垃圾比以前少多了,但是夏天垃圾比较多。
问:环岛周围的交通状况怎么样?
答:一般还行,但车多时容易造成拥挤,而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经常起冲突。
问:环岛周围晚上的照明情况如何?
答:环岛的灯较亮,但附近的灯坏了也不见修。广场里边黑漆漆的,也不开灯,晚上没法去逛。
……
问:您知道环岛中间的标志是什么吗?有什么寓意?
答:不太清楚,看上去有点象松树。
记录者:唐丽颖
结论:群众对环岛的保洁、交通拥挤、晚间照明情况不够满意,环岛的标志不能发挥作用。
为了得到有关环岛的准确、科学的数据,学生还走访了我区规划局,下面是与有关工作人员的谈话记录:
课题名称:双峪环岛的现状与改建
访问者:刘力等
访问时间:5月18日
被访问者:我区规划局工作人员
访谈地点:规划局
访谈方式:面谈
访问主题:关于双峪环岛的具体情况
访问过程:
问:双峪环岛的直径、周长、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直径约25米,周长是78.5米,面积约490.63平方米。
问:环岛周围的马路宽多少米?
答:大约20米宽。
……
问:环岛中间的标志叫什么名字?有什么象征、寓意?
答:名字叫“崛起”。门头沟是北京西南部的绿化屏障,“崛起”象征了门头沟以绿化为主,建设绿化城区。“崛起”采用向上的“塔松式”,还代表门头沟绿化蓬勃向上的发展。
记录者:刘晓颖艳
通过一系列的采访和实地观测,学生发现的问题非常庞杂、琐碎而又具体,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归纳如下:
环岛本身的问题:
1、面积太小,作用不明显。把十字路口设计成环岛,主要目的是缓解交通、保障安全。但由于环岛的面积太小,致使司机转弯仍然较急,缓冲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旧很大。
2、分道不明确,缺少人行横道。由于环岛周围没有人行横道、立交桥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又没有明显的分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自行车、行人经常与机动车抢道,不少骑自行车的人在机动车道上随意穿越(照片为证)。
3、环岛中心的标志物设计欠佳。以“崛起”作为我区的标志(配以照片),寓意虽然不错,但设计过于抽象,广大群众根本看不懂它的含义,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环岛周围的问题:
1、建筑破旧,有碍观瞻。环岛西南角破旧低矮的小平房(照片为证)太不美观,容易给刚到门头沟的人士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认为我区是一个又脏又乱又穷的地方。
2、设施简陋,缺乏管理。表现在环岛附近没有设置垃圾桶,致使白色垃圾满天飞。而且由于缺少管理人员,滨河广场内某些健身器材遭到严重破坏(照片为证),夜间照明设施长期失修,无法使用,形同虚设。
3、植被太少,绿化不够。表现在滨河广场内本应是绿地的地方光秃秃的,露出了黄土,而环岛东南角更是一大片无人治理的荒地、垃圾堆,十分影响市容。
从学生总结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不仅敢于与人沟通交流,而且善于自己观察发现,以敏锐的眼睛、智慧的头脑学会了搜集、分析、运用资料的方法。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月中下旬,针对发现的问题,学生投入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寻找各种可以借鉴的资料,并多次又到环岛,力求根据它本身的状况,提出自己认为最科学可行、有价值的改进措施:
环岛本身:
1、拓宽路面,扩大面积。由于四周的非建筑面积都比较大,完全可以扩大环岛的面积,并进一步拓宽路面,真正达到缓解交通、保障安全的目的,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2、明确分道,架天桥或修地下通道。通过这些设置,可以解决行人、自行车横冲乱撞,或与机动车抢道的现象。另外,还可以在桥的护拦上或地下通道的墙壁上设置宣传栏,展示我区的地理风貌、旅游景点等。——一举两得!
3、重塑环岛中心标志物。此处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提议:“风筝”——象征我区发展蒸蒸日上、“中国结”——体现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特色、“科技树”——象征我区要发展科技,努力赶上世界的步伐……等等。最后还是统一决定把“风筝”作为环岛中心的标志,有以下两个寓意:⑴我区已举办过两届具有跨省区影响力的风筝节,“风筝”便有了令我区人民自豪的纪念意义;⑵“筝”取谐音,可以象征我区人民不甘落后,力“争”上游,我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不断前进。
环岛周围:
1、拆平房,建高楼。拆除环岛西南角破旧低矮的平房,建成高层公寓或大型超市或娱乐场所,让一进入门头沟的人能一下子感受到我区的繁荣与进步。
2、增添设施,加强管理。垃圾桶、夜间照明灯、健身器材等都应继续添置,并安排固定的管理和保洁人员,保护好现有各种设施、保持清洁卫生。与其等损坏了维修更新,不如在管理上适当投资。
3、加强绿化,改善植被。在环岛及其附近(尤其是东南角的荒地)应多植树种草,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绿化带。为了防止秋冬季节草褪土飞的现象,最好选择四季常绿的植物。在给我区环境带来美观的同时,也可以净化周围的空气,减少春季的尘土飞扬。
对照环岛的现状,学生提出的各种改进措施确实是从实际出发,科学而且可行,相信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很快会有一天,学生的设想都能变为现实。
(四)成果的汇报与交流
对于汇报与交流,小组成员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便于介绍双峪环岛及其周围的现存问题和环境风貌,小组成员拍摄了十来张照片,扫描后制成powerpoint幻灯片,并手绘了双峪环岛的平面图(见上)。
为了更好介绍自己的设计构想,让大家感受到改建后的环岛的魅力,5月下旬到6月初,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学生搜集或买来各种各样的材料、工具,全员动手,分工负责,制作了新的环岛模型。这是拍摄下来的俯视图:
(五)主人翁献良策
汇报交流后,此小组的研究成果得到全体同学的赞赏和认可,于是小组成员一起行动,一起商讨,把他们研究的成果写成文字材料,向我区规划局提交了建议书。信中说明了双峪环岛现存的问题,并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改善构想。他们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双峪环岛能以崭新的面貌、独特的设计迎接这次盛会,为家乡、为祖国增光添彩!
五、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或建议等
1、本次活动重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家乡的建设,并学会收集、筛选与整理资料。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2、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令人赞叹。比如,为了准确了解到双峪环岛极其周围的问题所在,学生实地考察了五、六趟。后来在重新规划环岛的设计时,包括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为了从实际出发,制定最可行的方案,学生又先后去了环岛七、八次进行考察。
3、此组的另一个活动亮点在于制作出了简单模型,花了他们近两周的课余时间。由于学生思想活跃,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想,因此他们总是边改边做,边做边改,力求完美的做法值得向其他同学推广。
4、围绕环岛极其周围的状况,学生搜集到的材料丰富而又具体,但同时琐碎而又庞杂,教师必须予以指导,让学生真正学会整理、利用、分析资料。
具体研究案例2:
我区931车次混乱问题的研究
一、发现主题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公交车是门头沟区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近几年,我区公共交通运输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增设了不少开往市区的路线,仅苹果园开往我区中心镇——门城镇的车就增加了七、八趟之多。按理说公交车越多人们的出行越是方便,但我区却出现了令人头疼的问题:931的相关车次路线错综复杂、车牌又极其相似,有时让不少乘客感到茫然无措。
面对这一现象,初二⑹班有6人选择了931车次混乱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下记录了此组活动的过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发现问题;学会与他人打交道,增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让学生开动脑筋,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方便自己、家人和周围人的出行,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三、活动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进程
时间
活动内容
任务与目标
第一阶段
4月下旬
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研究方式,明确分工
从现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出发,选择主题,制定方案,体验自己做主的快乐
第二阶段
5月上旬
进行采访,并亲自进行实地考察
走向社会,通过自主感受,发现车次混乱的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三阶段
5月中旬
讨论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所在,并针对相关问题研究出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真正学会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阶段
5月下旬
写出论文、制作图片、汇报交流
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实现交流、分享的愿望
第五阶段
6月初
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改善现有问题
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四、活动过程
(六)资料的全面收集
5月上旬至中旬,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材料:如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亲自进行实地考察等。
931路公共汽车是本区主要的公交车之一,也是我校很多师生上下学(班)必坐的交通工具。由于该路车有五条车牌相似的分支线:931、931支线、931区间、931专线、931支⑴等,导致我校师生坐错车的现象时有发生。本组六位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头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部分乘客和售票员。
以下是学生采访某位乘客的记录(采访时先录音,回去整理出文字):
访谈记录表
课题名称:931车次混乱问题的研究
访问者:张皛、姚远
访问时间:5月6日
被访问者:常坐931的乘客
访谈地点:车站
访谈方式:面谈
访问主题:乘坐931车次的情况,针对有关问题的建议
访问过程:
问:您知道“931”有几条路线吗?他们分别去哪?
答:好象有三条吧。去哪不太清楚。
问:您是否坐错过“931”车次?有几次?当时感受如何?
答:坐错过。大约3、4次。坐错车时感到很恼火,太麻烦了。有一次上班坐成了931支线,走到一半赶紧下车,匆匆忙忙去找931,结果上班迟到了,丢了奖金。(共采访7位乘客,仅1人从没错过。)
问:你希望汽车公司怎么办?
答:把不同的931线路刷上不同的颜色,但不要太花,使乘客可以迅速辨别。
记录者:张皛
结论(被访问者的建议):把不同的931线路刷上不同的颜色,使乘客可以迅速辨别。
注:为了了解931路公共汽车的管理部门如此设置路线与车牌的初衷,也为了拿到931各路公共汽车的具体路线图,学生专门两度走访了河滩汽车总站,但第一次采访因主要负责人不在,没获得任何材料。第二次去又遭到了拒绝,所以对管理部门的采访未果。因此其如此设计的目的不得而知,但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得到了931各车次的路线图。5月中旬,研究小组成员利用周末结对乘坐了每一路车次(平均每人至少乘坐了两个车次),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并详细记录各站名称和具体所经路段。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为了拿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学生在时间、精力、财物上都作出了一定的付出,务实的精神十分可嘉,值得所有的老师、学生敬佩、学习。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与人大胆交流,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社会交际能力也大大提高。
(七)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月中旬至下旬,在广泛深入实际,大量的观察、采访、记录后,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小组共同分析讨论,认为我区931车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车号相近,车型与车色几乎一样,区分度太小。这是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此处有学生拍摄的照片为证。)
2、车身上没有很显眼的途经各站的站名,售票员有时也忽视了在乘客上车时进行提醒。
3、931本线和区间都过于破旧,很象是应该报废的车。这使得行车速度十分缓慢,噪音也很大,乘客乘坐时很不舒服,而且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4、5个车次存在着路线设置混乱、重复的现象。此处有学生手绘的路线图为证。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学生经讨论提出了以下解决的方案:
1、改换车号。不能因为有一辆931,几乎所有的车次都围绕着这个数字命名,又是本线又是专线,又是区间又是支线的没完没了。可以把各次车的车号更改为931、932、933……等等。
2、改变车型或车色。每一路车次可以使用不同的车型,以加大各次车的区分度。考虑到我区的经济水平有限,即使使用同样的车型,也可以把5次车刷成不同的颜色。下面是学生手绘的5种不同颜色的车:
3、挂出详细的车牌。把每次车途经的各站名称挂在车门旁,让乘客上车时能迅速区分出是不是自己要去的方向。最好售票员在乘客上车前把路线和目的地说清楚一点,提醒一下乘客。
4、合并路线,减少雷同的车次。可以取消931专线和931支⑴,由改道后的本线予以照顾。下面是学生手绘的自己设计的新的路线图:
5、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能更新车辆,给乘客提供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乘车空间。
这一个小组的最大特色在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具体可行。他们虽然研究的问题小,参与的同学也不多,但可以看出学生确实为此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和智慧,确实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为我区的建设出谋划策。
(八)成果的汇报与交流
在汇报与交流时,力求突出各个研究小组的特色,展示他们的亮点。车次混乱研究小组在简单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目的、范围后,重点介绍了他们是如何通过一次次的坐车,获得详细的各站名称和具体所经路段的过程。在总结了他们发现的问题后,也重点展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尤其是手绘的精美图片。
为了使汇报达到最佳的效果,小组事先向教师汇报了两次,教师提出了精选组合相关资料的建议,所以汇报精练、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实现了他们分享与交流的愿望。
为了使学生的心血不至于白费,我又鼓励学生给我区的公交管理公司写建议书,把他们发现的问题以及针对相关问题提的解决对策告诉相关部门,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对于写建议书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受重视、被认可的感觉,把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落到了实处。
五、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或建议等
1、本次活动重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家乡的建设,并学会收集、筛选与整理资料。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2、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花钱乘坐了所有研究范围内的车次,并绘出了路线图,务实、认真的态度十分值得赞扬。
3、虽然学校为学生开具了介绍信,但有的机关仍对学生的采访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4、由于教师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对学生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采访问题的指导不是很深入。
具体研究案例3:
交通噪音污染
一、发现主题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进步,汽车不仅成了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必需品,也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汽车噪音污染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初二⑹班选择“门头沟区交通污染问题”的同学共有18人,研究过程中发现“交通污染”包括“噪音污染”和“尾气污染”,其中两个小组(共10人)决定研究“交通噪音污染”,并在研究过程中互通有无。以下以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为主,记录他们活动的全过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噪音污染的危害,为我区建设出谋划策,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进程
时间
活动内容
任务与目标
第一阶段
4月下旬
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研究方式,明确分工
从我们现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出发,选择主题,制定方案,体验自己做主的快乐
第二阶段
5月上旬
上网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鼓励走向社会、自主感受,发现问题,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
5月中旬
讨论整理资料,明确噪音污染的危害和我区目前污染的现状,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实践中真正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阶段
5月下旬
写出论文、制作课件、汇报交流
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实现交流、分享的愿望
测量地点:葡萄嘴转盘
测量内容:
车流量:36辆/分钟(其中满载重物的大卡车约占10%,照片为证)
最大噪音:90.86分贝
最小噪音:30.70分贝
平均噪音:50.63分贝
学生分析:这次调查,反映出葡萄嘴噪音的危害情况,由于处于转盘地区,汽车鸣笛现象尤其严重,我们录下了其中一辆汽车的鸣笛声,非常刺耳。由于公路与居民区距离很近,致使附近居民受噪音的危害很深。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研究问题还是比较科学、严谨、认真的,不仅获取资料的手段、方法先进多样,而且能通过查阅科学资料说明汽车噪音污染的危害,通过亲自实验获取具有说服力的我区交通噪音的相关数据。能够真正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增长知识。
(十)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月中旬至下旬,学生在广泛深入实际观察、测量的同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在归纳整理的同时,发现短缺材料,会及时进行搜集补充。小组共同分析讨论,认为我区噪音污染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公路与周围建筑群设计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公路与居民区距离太近,有的居民楼甚至距马路仅4-5米远(照片为证),且公路两侧绿地面积太少。
2、我区仍被使用的报废车太多。由于经济落后,该报废的车辆虽无法进入市区,但在我区仍为广大机关和群众使用,这些报废车包括大货车和小面的等(有多幅照片为证),而达到使用年限的汽车噪音往往都比较大。
3、交通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比如仍让那些达到使用年限、该报废的车辆畅通无阻,也没有强调我区的汽车应安装消声器,致使许多车辆噪音极大。
4、司机的环保意识太弱。表现在使用报废车,载物超重、随意鸣笛等。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结合物理课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噪音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污染源解决。可以开发新型汽车或新型汽油,因为现在汽车的噪音主要是因为发动机转动和汽油燃烧爆裂时产生的。我们可以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加装一个减震的设施,使噪音减少。还可以在汽车的排气管处改进原有的消声器,用吸音材料制作,减音效果会更好一些。
2、从传播途径减弱。可以研制出廉价的吸音材料铺公路,尤其在居民区附近和繁华区路段,让汽车的噪音通过轮胎被公路吸收。还应该加大我区公路两侧的绿化力度,让树木和绿地吸收、隔阻噪音。(据测试,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噪音可降低8-10分贝。)
3、除此之外,在我区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路政建设与规划,加大交通部门与环保部门的管理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司机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在讨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有关物理知识去考虑问题,并允许创新和奇思妙想。所以出现了许多不切实际但颇为新颖的想法,老师都予以鼓励。重要的不是真的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敢于去设想。
(十一)成果的汇报与交流
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是每个公民、每一位中学生的义务。学生在大量调查、搜集资料并设计解决方案后,肯定都希望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许,所以最后的成果汇报与交流必不可少。
此次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汇报与交流的方式,交通噪音污染小组结合本组成员的特长(张思维同学擅长制作flash课件),采用了声像具佳的flash课件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了使汇报达到最佳的效果,小组事先向教师汇报了两次,教师提出精选组合相关资料的建议,所以汇报精练、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真正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的目的。
五、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或建议等
1、本次活动重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会收集、筛选与整理资料,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家乡的建设。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2、由于活动的主题太多,全班又分为十来个小组,而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对学生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的指导不是很深入,所以调查问卷可能过于简单或缺乏有效性。在人力充裕的情况下,最好一个老师指导一个主题、两个小组,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
3、也是由于教师的指导工作不是很到位,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周全、严谨,没注意调查的对象应具有广泛性,以增强调查数据的说服力。
4、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能力有限,不能在有效防止噪音污染方面提出更有效、更实际、更具体的解决方案,所以有的只能是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