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规划(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6: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区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区规划》。

第一篇:工业区规划

工业区规划

献县工业园区的详细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理念。在整体布局上,依托城区优势资源,坚持工业园区与县城新区发展相结合,将工业园区与献县城市总体规划整体考虑,实现工业园区与县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将献县工业园区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核心区。通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献县工业园区逐渐形成了装备制造业、啤酒产业和建仪建材三大支柱产业。

第二篇:石化工业区规划

泉港整体发展规划

石化工业区规划:千亿石化产业集群

泉港石化工业区规划面积24.5平方公里,由仙境、南垦、洋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组成。其中,仙境片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以现有联合石化为中心,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相关中下游项目。南垦片区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布置“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项目、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和台湾石化专区等。洋屿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规划布局石化码头和仓储区,包括保税区。氯碱片区规划面积0.8平方公里,为氯碱工业及1.4-丁二醇等下游项目发展用地。目前,园区已开发面积7.76平方公里,2007年园区石化产值达190多亿元。其中,由中石化、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联合投资49.36亿美元建设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2009年3月份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600个亿,可带动形成1500亿元以上的石化产业集群,为海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至2020年,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将基本建成年产值2000多亿元,年炼油2400万吨,乙烯200万吨,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各超100万吨能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城市总体规划: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2007年底修编完成的《泉港石化港口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提出,泉港区的城市职能定位为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具体包括两方面,即国家级石化产业、物流基地,重要港口;石化产业配套服务城区、港口物流服务中心。根据规划,泉港石化港口新城的石化工业主要向北发展,一般制造业向西南发展,生活居住向东南方向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近8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为“集中三片”(即港口石化工业园区组团、普安开发区组团与城市生活组团)、“外围两点”(即涂岭综合组团与界山综合组团),构筑以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共中心、两个专业化产业服务中心为主体,形成不同职能、多层次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其中,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以岩山为主体建成城市之中的大面积中央绿化公园,并以此公园为中心向东北、向南、向西分别辐射出医疗体育、行政文化和商业金融三条发展轴线,形成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性公共中心。未来几年,泉港区将根据石化港口新城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城区“东进、南拓、靠海”进程,形成与石化基地相配套、港城联动的滨海新城。预计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将分别达47%、58%和71%,人口规模分别达20万、24万和30万人。

港口物流规划:湄洲湾南岸主枢纽港

泉港区是规划建设中的海西湄洲湾南岸主枢纽港,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港。辖区海岸线总长56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长9.8公里,可建10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岸线长5.5公里,是福建省较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泉港肖厝港区按主要功能划分为肖厝作业区、鲤鱼尾作业区。肖厝作业区主要承担集装箱及煤炭、铁矿石、粮食等散杂货物运输,规划岸线5429米,水深7—21米,可建泊位19个,规划年吞吐能力7470万吨。鲤鱼尾作业区主要承担原油、成品油、化学品运输,规划岸线5056米,水深6—18米,可建泊位17个,规划年吞吐能力8580万吨。泉港口岸园区较为完善,肖厝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口岸系统高效便捷运作。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有10万吨级1座、7万吨级1座、5万吨级2座、万吨级以上2座,2007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在建的有10万吨级2座、5万吨级3座,万吨级以上2座,另有鲤鱼尾作业区福讯、鸿基沥青5000吨级化工码头以及肖厝作业区5-10#码头泊位等正在加快前期工作。港区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通港铁路于去年顺利通车,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正在建设的福厦高速铁路、向莆铁路泉港连接支线使得港口货源腹地进一步拓展延伸。至2010年,泉港区港口吞吐量可超过5000万吨,将成为湄洲湾南岸主枢纽港、泉州亿吨大港的主体港区、海峡两岸重要的货物中转地。

生态园林规划: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生态绿地

为保障石化基地生态安全,优化人居环境,泉港区在石化基地城市中心区划出黄金地盘,规划建设17.1平方公里的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投资2个亿,分为防护林区、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森林公园、水域景观区、滨河景观带、农田景观区、城市入口绿化区、城市公园、特色植物园、泉五路景观大道,形成“一脉、两轴、四带、五区”规划结构。园林建成后将成为集防护、绿化、农业、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生态绿地。目前,《石化基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并组织建设。城市生态园林首期项目列入今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目前已投入资金422.5万元,完成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周边1270亩造林绿化任务。

第三篇:工业区规划指引(工业区规划相关指标)

第二章 工业区选址布局原则 2.1 一般布局原则 2.1.1 工业区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货物运输系统,如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2.1.2 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地质条件良好,尽可能不占良田,紧凑地安排各项用地,做到 经济合理。2.1.3 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电、通讯、废物处理和燃料供应设施。2.1.4 必须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并尽可能紧凑地安排近期建设用地。2.2 一类工业区布局原则 2.2.1 布置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基本无干扰和无污染的工业,如电子工业、工艺品工业等。2.2.2 一类工业用地可以集中组成工业区,也可以和居住用地混合布置,但应成组成团相对 独立。2.2.3 一类工业可集中布置于多层厂房之内。2.3 二类工业区布局原则 2.3.1 布置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等。2.3.2 二类工业用地应单独设置,不得和居住用地混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这间的距离,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标准。2.3.3 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才可向外排外。不得在城市上风向布置 有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在城市上游地区布置有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2.4 三类工业区布置原则 2.4.1 布置对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治金、化学工业等。2.4.2 三类工业应严格限制。如确需用要,应远离城市单独设置,并做好完全环境保护措施,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距离应符合卫生防护距离标准。2.5 高新技术园区布局原则 2.5.1 布置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2.5.2 高新技术园区应尽可能布置在大学或科研机构较密集的地区。2.5.3 高新技术园区应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及环境条件,应有大面积的绿地,高质量的通信设 施,高技术的技能培训设施和高质量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第三章 工业区用地标准 3.1 工业区用地规模 3.1.1 工业区的用地规模随着城市的性质、工业的内容、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建设条 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3.1.2 工业区用地规模应遵循最合理和最经济的原则,考虑企业的相互联系和成组布置要求,考虑区内企业及配套项目的劳动就业特点和生产工艺要求。考虑交通运输服务的保证程度,考虑企业的卫生防护要求和排放污染物质的集中程度。3.1.3 为使规划更具弹性,以适应多元化的需要,宜划出 10%的用地,作为预留用地。3.2 工业区用地构成 3.2.1 工业区各类用地的比例宜参照下表。用地 类别 厂房、仓库 管理、公共设施 生活设施 道路 公共绿地 用地 比例 30%~60% 5%~10% 5%~15% 10%~15% 20%~30% 注:本表适用于工业区用地布局和分区阶段。3.3 工业区基本地块面积 3.3.1 工业区基本地块由工业区道路(不含厂区内道路)分割而成。3.3.2 标准工业厂房的基本地块以矩形为宜。3.3.3 基本地块的面积宜参照下表。工业厂区基本地块占地规模 工业类型 基本地块面积(平方米)一类工业 1040-4000 二类工业 2500-10400 三类工业 45000-180000 3.4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3.4.1 一类、二类工业厂以多层为主,但不宜超过六层。3.4.2 各类标准厂房工业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工业区类型 建筑密度(%)容积率 一类工业区 30-40 1.2-1.6` 二类工业区 30-40 1.2-1.6 三类工业区 30-40 < = 1.2 高新技术园区 20-25---3.4.3 有特殊工艺要求的专业厂房工业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由工业区控制性详划及修建性 详规确定。3.5 工人与厂房建筑面积比率 工业类型 工人与厂房建筑面积的平均比率(平方米/人)一类工业 15-25 二类工业 20-30 三类工业 < = 50 第四章 工业区空间布局 4.1 工业区空间布局的形式 4.1.1 分片布置形式。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分片布置,从整体上有着明确的功能分区,适用于于二类和三类工业。4.1.2 混合布置形式。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混合布置,可组成多个相对完整的厂区,适 用于一类和二类工业。4.2 职工宿舍的布局 4.2.1 成片布置的职工住宅用地,其面积应计入居住用地,并符合居住区规范。4.2.2 厂区内布置的单身职工宿舍,其面积应计入工业用地。4.2.3 单身职工宿舍的面积应符合标准,即每个单身职工应保证居住面积不小于 4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 6.7平方米。4.2.1 三类工业用地内及相邻地区严禁布置居住用地。4.3 其它配套建筑的布局 4.3.1 工厂食堂宜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每个食堂的服务人数不宜超过 2000 人。4.3.2 工业用地内可布置少量的工厂管理建筑,包括出入口建筑(门

卫、收发室)、行政管理 建筑、生活服务建筑(门卫、收发室)、行政管理建筑、生活服务建筑(小商店、储蓄所、邮政代办点)、辅助生产建筑(实验室)等辅助设施。4.3.3 以混合形成布置的、面积超过 3 公顷的厂区,宜在生活区内布置运动场地。4.4 建筑间距

4.4.1 工业区内的宿舍建筑的与其南向建筑应保持 0.8H 以上间距,其余建筑应保持 0.7H 以 上间距。4.4.2 各类建筑物长边与长边的间距应不小于 10 米,长边与短边的间距应不小于 6 米,短边 与短边的间距应不小于 4 米。4.4.3 各类建筑物间距应符合有关消防规范要求。4.4.4 具体确定建筑物间距时,应在上述三个原则中,取最大的间距作为基本间距。

第五章 工业区交通组织 5.1 道路 5.1.1 工业区的主要通道。机动车道不小于 15 米(双向四车道),两侧人行道不小于 3.5 米,道路总宽度不小于 22 米。如两侧设有非机动车道,则道路总宽度不小于 32 米。5.1.2 工业区的次要通道。机动车道为 8 米,两侧人行道为 3.5 米,道路总宽度为 15 米。5.1.3 防火通道及服务通道宽度为 9 米。5.2 转弯半径 5.2.1 为满足拖车和货柜车等大型运输车辆的行驶,主要通道的转弯半径应不小于 30 米。5.2.2 次要通道的转变半径应不小于 20 米。5.2.3 厂区内参与运输的道路转变半径应不小于 15 米。5.3 纵坡 5.3.1 工业区内主要通道纵坡应控制在 5%以下。5%-8%坡度的道路,单段长度应不超过 104 米;8%以上坡道的道路,单段长度应不超过 50 米。5.4 停车场 5.4.1 工业区必须配建机动车停车场。5.4.2 标准厂房工业区停车位,按每 1040平方米配 0.8~1 个车位为标准配置。专业厂房工业 区可参照上述标准,由详细规划确定。5.4.3 每个工业区的停车场地中,应 50%用于货车的停车和装卸。停车位标准如下:(1)小 汽车和轻型货车:转向圆外直径 7.5 米,停车处 2.5 米 X5 米,最小净空 2.4 米,(2)货车: 转向圆外直径 11.5 米,停车处 3.5 米 X11 米,最小净空 4.1 米;(3)货柜车:转向圆外直径 11.6 米,停车处 3.5 米 X16 米,最小净空 4.5 米。5.4.4 建筑面积大于 1500平方米的厂房,应设一处装卸位,每增加 4000平方米,应增设一 处,装卸位长度应不小于 13 米,宽度应不小于 4 米,净空应不小于 4.2 米。第六章 工业区绿化组织 6.1 工业区游园 6.1.1 工业区绿地包括工业区游园和厂区附属绿地。6.1.2 工业区应设置成片集中游憩绿地,辟建工业区小游园,供职工工作之余休憩、娱乐并 美化环境。6.1.3 每个游园面积应大于 600平方米,服务半径小于 250 米。6.2 厂区附属绿地 6.2.1 厂区附属纱地面积占厂区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应符合下表: 工业类型 绿地率(%)一类工业 >=20 二类工业 >=25 三类工业 >=30 高新技术园区 >=40 6.2.2 厂区附属绿地应包括厂前区绿地、生产区绿地、厂区内部道路绿化和生活区绿地。厂 区绿化要因厂而异,要有构思立意,力求体现和衬托企业形象,建成花园式工厂。6.3 绿化种树 6.3.1 工业区内绿化树种应选择抗污染尘力强、无飞絮,具防火和美化功能的树种。6.3.2 产生有毒气体的工厂,可选择下列抗污染树种:高山榕、印度胶榕、大叶榕、细叶榕、菩提树、台湾相思、樟树、柠檬桉、麻棕、芒果、扁桃、人参果、鸡蛋花、夹竹桃、米兰、九里香、红背桂、油茶、散尾葵、鱼尾葵、鱼尾葵、蒲葵等。

第四篇:13-工业区规划设计要求

工业区规划设计要求

1、必须严格遵守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所提供的条件和规定。

2.平面和单体设计都必须符合设计程序及送审要求。总平面图要反映本项目、总体布局与四邻的空间关系。

3.合理使用土地、所有建筑物红线内布置。

4.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电力、电信、供水、供

气等按行业规范设计。并经固安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5.项目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应与建筑工程同步实施。

6.建设项目必须在总平面图中标明规划公示要求内容。

7.必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配建安全技防系统。

8.围墙外缘必须严格控制,不能超出道路红线。

9.围栏式样要求:基础高度300mm,栏杆(含墙垛)高度1800mm,总高度2.1米。

第五篇:公众参与在工业区规划环评中的实例分析

公众参与在工业区规划环评中的实例分析

摘要:指出了工业区规划环评是工业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园区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区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是促进规划项目落地速度、提高规划环评质量的重要保障。以淮北市段园镇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为分析对象,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基本流程、要点及意义。

关键词:公众参与;工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4903

1引言

规划工作的开展必然伴随着大量建设项目上马,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如今,众多的建设项目大体被分成了三类[1]:一类是如垃圾、污水处理等的“邻避设施(Not in my backyard)”;一类是如公园、公共绿地等的“邻好设施(Like in my backyard)”;一类是如马路、地铁站等的“应靠近但不能太靠近(Near not in)”。工业园区就是典型的“邻避设施”,即人们内心想远离此类设施,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又离不开它,因此,涉及此类项目的规划,就更需注重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3]。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制度化的工种参与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引入我国,并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过程:2003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公众参与的正式化和制度化,随着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及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到则-公众参与》的发布,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定位和地位[4,5]。

2公众参与的意义

包括工业区规划在内的所有规划项目都具有其特定的目标,而规划环评的“早期介入”以及“自我评价”原则就表明了所有规划都应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为立足点[6]。规划项目的落地难免涉及到资源与环境等公共资源的使用与分配,公众参与的规划环评,不仅能让公众在规划前期就清楚地认识规划带来的环境影响,同时,通过群策群力,将规划选址、产业布局、环境承载力分析、环保措与管理提案等工作开展地更加合情合理[1,5]。此外,通过合理、有序、合法、有效的公众参与工作,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对规划项目的认可和支持,为后续项目的快速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7]。

近年来,各地的环保集体性事件如厦门PX项目、大连PX项目、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等都表明[8,9],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开始逐渐追求环境质量,而互联网工具又让公众有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公众参与在规划环评中的地位也是日趋提高[1]。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力量大小、获取利益的能力大小,并不取决于它的人数多少,而是取决于它的组织程度[10]。包存宽等指出,理论上,不论是“多元主义”、“倡导性规划”,还是“交往理论”都表明,公众应该获得关于规划的客观、全面认识,这对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闫函等以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并指出,公众参与的参与能帮助规划部门和有关机构发现潜在问题,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7]。

可见,规划环评是公众、规划部门、环评单位以及相关职能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商过程。公众参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对公众而言,公众参与使得公众获得了客观而全面的环境信息,公众的知情权以及环境权益得到了保障;对规划部门而言,公众参与使得规划部门做的决策能够更加有针?π院涂蒲?性,避免了环境敏感问题;对环评单位而言,公众参与提高了环评报告本的质量,对环评单位在向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环境信息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相关职能部门而言,公众参与能够为后期项目迅速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段园镇工业集中区规划是落实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段园工业集中区的意见》(淮发〔2009〕7号文),依据 “推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向集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发展”的要求,在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进行的工业聚集区规划。段园镇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约17.8 km2,拟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现代物流服务业,配套发展商贸地产务业,规划按一期和二期分步实施,规划范围具体如下。

(1)一期规划范围:311国道两侧,符夹线以南、苏皖大堤以西、两姜河以北的区域,规划面积501.82 hm2。

(2)二期规划范围:东起规划苏皖大道,南至张庄路,西至袁庄矿专用线,北到国道311线,规划总用地12.8 km2。

3.2公众参与的方式

规划实施单位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于2013年12月18日至2013年12月31日(10个工作日)在杜集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了环评第一次公示,于2014年4月10日~2014年4月23日在杜集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了环评第二次公示。第一次公示介绍了规划内容概要,规划实施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等信息;第二次公示介绍了规划范围、规划主导产业、规划目标、环境影响及对策要点、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等。两次公示均留下评价单位和规划实施单位的有效联系方式,并征询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征询内容与问卷调查的征询内容一致。

同时,在第二次网络公示期间,评价单位在段园工业集中区内的政府机关、社区、村委会、文化站等人流集中地点张贴公告,公告内容与第二次网络公示基本一致。

3.3公众代表的选取

规划实施单位(段园镇政府)与评价单位在第二次网络公示期间共同在规划范围内开展公众问卷调查活动,分个人意见调查和企事业单位意见调查,调查范围与规划范围相一致。调查对象主要是规划所在地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自治组织和政府机关,以及受规划实施直接影响的居民、单位职工、学生等等,其性别、教育、年龄及职业组成如表1所示。

个人意见调查在各个自然村进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因规划实施而准备进行拆迁或有承包的农用地在规划征地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则预先定好调查对象。调查形式都是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询单位、企业的工作人员和居民对本规划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由调查对象书面填写。

评价单位联合规划实施单位于2014年4月中旬和7月上旬两次深入规划范围内的主要聚居区、机关单位、企业和学校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在走访过程中,共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253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48份,回收率98.0%。在所回收的有效填写的调查表中,230份是居民类调查表(包括因规划实施而需要搬迁的居民),其余18份是规划范围内的企业、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

3.4问卷调查的设计及统计结果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一共收回有效公众参与调查表248份,覆盖了规划所涉及的主要企事业单位和村庄。调查表分个人意见调查(230份)和企事业单位意见调查(18份)。调查表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

②被调查者的环境意识及对周围环境状况的看法;

③被调查者对本规划环境影?的看法;

④被调查者对本规划的基本态度、意见与建议。

对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认为可得出如下结论。

(1)居民调查结果显示,约25%的公众对本地环境质量满意,75%的公众对段园镇的环境质量不太满意或基本满意,大部分公众认为本地的大气、水体和噪声污染较严重,并认为段园工业集中区建设可能带来大气、水体和噪声污染的加重。大部分公众支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在集中区建设中首要关注的问题也是环境保护,其次才是经济效益。评价认为这说明了大部分公众已认识和关注到本地的环境问题,并认识到经济发展和这些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些环境问题可能因段园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进一步恶化有所担忧。

(2)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认为段园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个人收入,这说明大部分本地公众认可本规划的实施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助推作用。

(3)100%的受访居民均表示支持实施段园工业集中区规划,这说明段园工业集中区规划的民意基础很好,也说明公众期待本地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结合其他问题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公众实际是希望在坚守环境底线、保持现有环境质量不恶化的前提下实施段园工业集中区规划。

(4)企事业单位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单位对本地环境质量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所有受访单位均支持本规划的实施,并认为规划实施能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受访单位认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并认为既定的规划主导产业设置较为合理。

(5)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单位最关心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认为经济发展应当在环境允许的限度内,这实际上与居民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部分受访单位关注规划的合理性,大部分受访单位对是否实施集中供热持无所谓的态度。

4结语

绝大部分公众和企事业单位都能认识到该规划对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规划持积极支持态度,这为规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不容忽视的是,公众在支持该规划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本地环境问题的担忧,这应当引起规划实施单位和决策单位的重视,并通过在规划中贯彻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及“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政策方针,确保在段园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同时,本地环境质量能逐渐改善,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如此,才能赢得公众一如既往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包存宽.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源头化解社会矛盾[J].现代城市研究,2013(2):36~39.[2]吴晓芳.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科协论坛,2011(12):126~127.[3]覃广信.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14(3):150~151.[4]竺效.规划环评与公众参与进程[J].环境保护,2009(18):29~30.[5]李绅豪,龚晶晶,恽晓雪,等.基于利益相关方分析法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2):68~71.[6]李越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主要问题实例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5(5):10~13.[7]闫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实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3(5):41~43.[8]全爽,赵全升,邹卉.以PX项目为例谈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重要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99~201.[9]朱谦.城市规划环评中公众意见的表达途径――以厦门市海沧南部地区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座谈会为例[J].城市规划,2012(6):17~22.[10]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B方法?B政策[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下载工业区规划(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区规划(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