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的优势_
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的优势_
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了执教教师 任务的艰巨。多年来,由谁来担任思品课效果更好?成为大家探讨的话题。专职品德课教师是最为理想的,有 条件的学校应当设专职品德课教师。但在师资较为紧张的学校,品德课大部分由其它科任教师兼职。我认为,由于班主任职能的特殊性,具有其他老师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由班主任老师兼任品德课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其原因如下: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特殊的位置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劳动。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在处理大量具 体业务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从其优越 的特殊身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从而使孩子们对班主任产生强烈的信任感。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 的特殊地位,所以,每当班主任布置一项工作时,学生回到家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滔滔不绝地描绘并认真 去做。每当班主任在场参与时,学生们表现得是那么爱劳动、爱护公物、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等等。班主任老 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和比拟的。班主任三个字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 是一种权威。这样以来,如果班主任老师把思想品德课基本知识和学生们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现身说法,应该表扬的大力称道,让学生们认同;应该批评的适度批评,让学生们引以为戒,那么思品课所产生的效果势 必不同。由于小学生最直接观察到的,最使他们信赖的榜样是班主任老师,其言语行为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力。此时,班主任若能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一个典范,一个楷模,则威力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比拟的。这就是班 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一。
二、班主任兼思品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品课的目的不光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两节课、一两天 时间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常不断的提醒、督促。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当属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跟学生生活在一 起,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班主任老师 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根据课堂的内容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得到具体的 落实,并转化成为行为习惯。这就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二。
三、班主任兼任思品课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班主任在校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在思品课教学中结合 本班的实际情况,有哪些与本课内容相似的事例,教学中用哪个典型事例,都心中有数,因此教学时很容易做 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班主任可以直接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可 以长期地观察学生行为,耐心细致地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工作决非单纯的思品老师一时之力所能完成。这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三。
四、班主任兼思品课有利于与家长的配合孩子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也是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加强理解、增进信任和情谊的桥梁。面对昔日娇惯,今天变得彬彬有礼,勤奋学习,有时还主动干些家务的孩子,做家长的在感受到孩子懂事的同时,更会对班 主任老师的工作产生敬佩、感激。因此家长极易和
班主任达成共识并及时相互反馈孩子的信息。班主任接触家 长的机会多,在家访或平时的交谈中可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 子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思品教育,再求得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的督促、监督功能,这对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大有裨益。这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四。
五、班主任兼任思品课有利于对学生品行的考核及鉴定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思想品德课要“着重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与之相应的行为表现可与考查遵守《小 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纳入操行评定。”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思品课笔答与平时行为分的办法对学生的思品情况进行考核。由于身为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一个全 面正确的了解,所以这种方法考核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思品课每周一节,着重于讲清道理,帮助学生提高道德 认识,指导行为,这只
第二篇: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的优势
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的优势
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了执教教师 任务的艰巨。多年来,由谁来担任思品课效果更好?成为大家探讨的话题。专职品德课教师是最为理想的,有 条件的学校应当设专职品德课教师。但在师资较为紧张的学校,品德课大部分由其它科任教师兼职。我认为,由于班主任职能的特殊性,具有其他老师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由班主任老师兼任品德课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其原因如下: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特殊的位置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劳动。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在处理大量具 体业务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从其优越 的特殊身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从而使孩子们对班主任产生强烈的信任感。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 的特殊地位,所以,每当班主任布置一项工作时,学生回到家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滔滔不绝地描绘并认真 去做。每当班主任在场参与时,学生们表现得是那么爱劳动、爱护公物、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等等。班主任老 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和比拟的。班主任三个字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 是一种权威。这样以来,如果班主任老师把思想品德课基本知识和学生们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现身说法,应该表扬的大力称道,让学生们认同;应该批评的适度批评,让学生们引以为戒,那么思品课所产生的效果势 必不同。由于小学生最直接观察到的,最使他们信赖的榜样是班主任老师,其言语行为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力。此时,班主任若能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一个典范,一个楷模,则威力是何力量都不可比拟的。这就是班 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一。
二、班主任兼思品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品课的目的不光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两节课、一两天 时间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常不断的提醒、督促。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当属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跟学生生活在一 起,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班主任老师 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根据课堂的内容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得到具体的 落实,并转化成为行为习惯。这就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二。
三、班主任兼任思品课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班主任在校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在思品课教学中结合 本班的实际情况,有哪些与本课内容相似的事例,教学中用哪个典型事例,都心中有数,因此教学时很容易做 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班主任可以直接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可 以长期地观察学生行为,耐心细致地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工作决非单纯的思品老师一时之力所能完成。这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三。
四、班主任兼思品课有利于与家长的配合孩子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也是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加强理解、增进信任和情谊的桥梁。面对昔日娇惯,今天变得彬彬有礼,勤奋学习,有时还主动干些家务的孩子,做家长的在感受到孩子懂事的同时,更会对班 主任老师的工作产生敬佩、感激。因此家长极易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并及时相互反馈孩子的信息。班主任接触家 长的机会多,在家访或平时的交谈中可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 子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思品教育,再求得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的督促、监督功能,这对孩子们良好品
德的形成 大有裨益。这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四。
五、班主任兼任思品课有利于对学生品行的考核及鉴定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思想品德课要“着重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与之相应的行为表现可与考查遵守《小 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纳入操行评定。”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思品课笔答与平时行为分的办法对学生的思品情况进行考核。由于身为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一个全 面正确的了解,所以这种方法考核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思品课每周一节,着重于讲清道理,帮助学生提高道德 认识,指导行为,这只能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一个前提,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主要取决于 班主任老师不时的说教、督促,从而使学生由“要我遵守”转变为“我要遵守”。思品课考试分数加平时行为 分的办法,使学生在重视知识积累的同时更注意到了自己平时的行为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从童年时代就开 始注意把知识、能力和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考核工作如果由班主任来完成,那将会全面、正确、客观、公正。这就是班主任兼任思品课的优势之五。
第三篇:发挥班主任优势教好思想品德课
发挥班主任优势教好思想品德课
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如何发挥工作上的优势,教好思品课,是一个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笔者认为,班主任要能比较有效地完成思品课的教学任务,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这是班主任担任思品课教学的最大优势所在。组织和培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思品课是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一门课程,与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可根据各个时期班级工作的需要,在考虑学校工作的基础上,自觉地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安排好思品课教学计划使之与班主任工作计划相吻合。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班级工作,与思品课教学相结合;
2、根据班级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与思品课教学相结合;
3、期末操行评定、评选三好学生等,与思品课学习情况,考查成绩相结合。总之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结合,既可以增强教育的合力,捕捉教育时机,避免教育力量的分散、重复、排斥,又可以提高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增强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二、与学生实际结合上好思品课,提高思品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一般地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了解掌握学生以下四方面情况:
1、学生对道德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和接受能力;
2、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与障碍;
3、学生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的具体情况,发展趋势;
4、学生对校内外有关道德现象所持的态度,学生实际的道德评价水平。实践表明,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这些情况,班主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作为班主任,无论进行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经常接触学生,熟悉学生,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感情。学生和知识、思想、行为,学生想什么、怎么想,做过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是了如指掌的,而这些又正是思品课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的需要。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担任思品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教学,是班主任教好思品课的又一个优势。
三、与其它学科教学结合小学班主任一般都要承担语文或数学的教学,许多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还要兼任常识技能科的教学。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一年级起,思想品德教育就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在这一重大的教改课题上,同时担任思品课教学的班主任应该,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来强化结合意识,探索结合途径,改进结合形式和方法。
四、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小学班主任大部分是中队辅导员,少先队教育与思品课教学在内容、目的上都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少先队活动的主题,也可以根据队活动的开展,充实、调整思品课的教学。这是班主任担任思品课教学应该发挥的又一个优势。班主任可结合思品课教学开展活动,也要以根据课后练习“学与做”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思品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相结合,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更自觉地促进某个道德观念或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找最佳结合点,在二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并注意讲究教育方法,保持各自的教育个性的完整,切忌牵强附会。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经验交流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说理为主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解,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给学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往往不太感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想品德课呢?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
1、补充新观点、新材料
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某些观点和材料有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思想品德课教学又要求与时俱进,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某些观点和材料,而应及时准确地补充经过实践证实的新的理论观点和典型材料。这样既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鲜感,又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同时又能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扮靓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丰富学习资源。如在上《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通过录像把学生表演的小品《考试之前》迁移到课堂上来,真实地再现了学生在考前的忙乱与不知所措的情景。学生们看到录像后,意识到考试焦虑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开办了“问题诊所”、“小组专题支招”,通过录像现身说法,介绍学习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整节课生动、感人,丰富的学习资源精彩纷呈,让学生耳目一新。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思想品德课内容由于理论性强,加之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多数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九年级的国情国策,学生尤感枯燥。其实,一个合格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是将学生从枯燥的思想品德课阴影中引导出来,培养其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让其走进充满乐趣的课堂。
1、关注时事
通过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培养其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如,有些教师常常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时事演讲,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节目,开阔他们的视野,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做到时政教育结合,要天天关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并把其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事说理
恰当地将课文中的理论知识与典型事例结合起来,最好是与身边大家比较熟悉的事例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讲述,能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讲了发生在河南省的“瘦肉精”事件,通过实例,学生深受启发,认识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去证明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3、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使课堂生动而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要广采百家语言之长,兼容并蓄,并注意语言的深刻、严谨、规范、精确、幽默和通俗。这样,既可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说明毒品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我形象地运用禁毒格言——“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同学们就在笑声中领悟到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三、让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1、结合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原因是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空洞、脱离实际、实用性差,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心态下,教师就应该将思想品德课中的观点、理论、原理等,与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人和事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能和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相印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观点时,列举了在玉树救人遇难的香港义工“阿福”的事例,学生听了非常感动,同时也意识到了“阿福”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出了不朽的社会物质、精神价值,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延伸了生命的价值。又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这一框时,首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安排自己的零花钱,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谁的安排比较合理,谁的安排不合理。通过学生身边一些鲜活的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