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头作文钓鱼岛
口语作文
题目自拟
话题:钓鱼岛
用词:不经之谈、怙恶不悛、狂犬吠日、鸠占鹊巢、罄竹难书、贻笑大方、昭然若揭
第二篇:口头作文
我的一个梦想-我的愿望
小时候,大人总爱问我:“小叶,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因此儿时的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梦想,梦想着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企业家、空姐。这些天真、美丽的梦想伴随着我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小学一年级那位慈祥可亲的启蒙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语文课时,几年来坚定不变的美丽梦想就在这一刻突然地、毫不犹豫地改变了,我的梦想变成了长大了要当一名人民教师,就像我的老师一样。教师站在讲台上对我们每个轻轻的微笑,老师那与众不同的形象,老师读课文时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如涓涓细水流进我的心田,那时的我对老师真是羡慕得要死。由此,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心中再次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教师,总是好想好想自己快快长大,长大就可以当老师了。就因为有这个梦想,那时的我总爱把几个小伙伴带到家中扮演老师上课的游戏,家里没有黑板我就用衣橱壁当作黑板,我总是抢着演老师,学着老师的模样给学生们讲1+1=2,讲《小马过河》,尽管小伙伴被我的样子逗笑得要命,可我心理还是直乐。转眼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如今我已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的梦想已实现了。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才发现做一名教师并不容易。当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素质,要肩负起培育21世纪人才的重任。但是,我相信我能负起这个重任。我会不断努力学习,工作,全心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尊敬的人
我最尊敬的人是小学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胡老师。胡老师身材中等,头上留着乌黑的长头发。红润的脸庞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同学们和蔼可亲,说话常带几分风趣幽默,讲课抑扬顿挫,引人入胜。我们都很喜欢听李老师讲课,也喜欢和她一起谈天,更喜欢听她讲故事。那时候,能够在这样多姿多彩的环境里学习、生活,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李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每次布置的作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同学们不认真学习,李老师却严肃对待,一事同人,毫不客气。记得有一次用新作业本写作业,因为我贪玩,马马虎虎完成作业又不检查,结果等李老师讲评时才发现自己的作业错别字特别多,居全班第一名,更糟的是连自己的姓名也写漏了一个字,变成了另外的名字。李老师在课堂上严肃地批评了我,课后还找我谈话,帮助我分析贪玩的利弊及学习的重要性,听着老师的教诲,我被她那真挚的语言和那颗炽热的心感动了,内心深深的忏悔,同时也非常感激李老师,从心底更喜欢她,尊敬她。从此以后,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至今,我还时时想起这件事。……
第三篇:口头作文
1、《自我介绍》
口头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口头作文的定义以及口头作文的训练功能。
2.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口头作文的一些技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口头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人间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了解并掌握口头作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出色的口才而成就了一番伟业: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着生花妙口免受人格的侮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仅靠一张嘴完璧归赵,渑池立功;杨利伟靠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口才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难怪有人说口才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武器。如何练就出色的口才呢?口头作文训练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口头作文的定义
是口头表述的有声文章,介于书面作文和即兴讲话之间,它首先是中心明确,有内容、有条理、有文彩的文章。
口头作文是借助声音和表情等手段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往往重视书面作文的训练,而忽视口头作文的练习,可如果我们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说到哪,能写出好文章吗?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因而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口头作文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口头作文的要求
①审准题目,明确主题;
②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③吐词清晰,语言流畅;
④仪态端庄,表情大方。
四、口头作文训练
(一)看图作文
多媒体展示第一幅漫画《砸缸手续批下来了》,和学生一起欣赏并进行指导。
1.观察画面上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请学生说说漫画的内容。
2.再请学生仔细观察,想像一下掉在瓦缸中的孩子会有何反映,高高举着石头的孩子会怎么想,拿着批条的那个人会有什么举动?
3.分析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合理化建议。
4.总结欣赏漫画的方法:
①要仔细观察漫画,弄清画面的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
②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使画面“动”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③判断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或者合理化建议。
5.多媒体展示图片(二),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并组内口头作文,然后指名到台前口头作文,师生点评。
(二)命题作文
1.命题式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一样,形式有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无论是怎样的命题形式,我们口头作文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作文的源头活水,只要
我们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何愁不能文思泉涌?
2.播放歌曲《父亲》:
①学生边听歌曲边看画面,听完后让学生说说画面中有哪些细节令自己感动。
②以“父亲”为话题,请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最令自己感动的细节,自己拟题,进行口头作文。老师可以作示范,如:《有爸爸陪伴的日子》、《爱在不言中》、《温馨的一刻》、《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等。
③学生准备3分钟,然后指名进行口头作文。
④师生点评。可从审题、材料、构思、中心、语言、表情等几个方面来点评。
3.请现场老师出题。
①学生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②指名口头作文。
③请出题老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
1.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同学们的收获就是我的快乐,我记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总结过练口才的六字“秘诀”:多读、多背、多讲。大家只要掌握了这六字“秘诀”,我相信你们人人会拥有伶俐的口齿,精彩的表达。
口头作文三步曲
[摘要]在“天涯若比邻”的今天,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的沟通、口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言辞匮乏,罗罗嗦嗦,主次不分。而有些人却文采翩翩,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分化呢?归根结底;就是两者平时词汇的积累,语言的应用的差异性的缘故。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即人们往往重视“学”的训练,而忽略了“说”的训练。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口头作文,使学生从“鹦鹉学舌“入手,以课本、课外书为拐棍,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完整构思,直接表达。这样,无论是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还是将来的工作生涯,都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口头作文出口成章复述表达能力词汇积累迁移
口头作文是习作的前奏,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作文始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具有良好演讲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要唱好三步曲;
一、加强学生对优秀范文的复述、迁移,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沿用的教材近几年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增、改。许多经典的课文不断呈现;当今学生手头上也有不少优秀的作文书、课外书,它们同课本一样有用处;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育部还推荐了很多名著名篇。它们都是很好的作文指导范例。”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写作文以前,总免不了会去翻一翻
作文参考书,看看课文、上上网、查查资料等,甚至会模仿、摘录其中的一部分章节来。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巩固练习,不失为是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措施一;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许多精彩的片段,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及大量佳词妙语。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复述、模仿、迁移。措施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至二篇你认为写得特别优秀的作文或课外看到的名著名篇的精彩片段,课中挤出几分钟的时间,抽查一到二个学生来复述,复述时要尽量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原文的一些细节描写。而后,请学生来谈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文章、片段?再拿原文对照,区别与复述的质量,营造一种复述好精彩片断的竞争机制,使大家都能信心百倍地你追我赶。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达到一个档次。迁移默化中,也积累了不少词汇,提高了写作的技巧。
二•处处做有心人,时时讲述身边事,不断深化生活的积累。
北宋大文豪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素材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的课余生活无边无际、丰富多彩。教师们常常能看到学生三个一 群、五个一伙地聚集在一起谈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如:影视剧里的人物特征,大小活动的成败缘由,家家户户的喜怒哀乐,从家庭碎事至国家大事、国际风云。几乎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说,无其不谈,而且是劲头十足,有时甚至连上课、吃饭的时间也会忘记。如果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能达到如此乐而忘蜀的境地,又何尝提不高作文水平呢?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爱说话的契机,设计一些说话课,让他们尽情地说、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练习时,请学生选择好他要讨论的热门话题,开始阶段,内容应丰富多彩,一则小笑话,小故事,一桩趣闻,几句小幽默皆可,不要求有严格的责备。这样学生口头作文的兴趣就会浓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练习要不拘一格,人人参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以后,再把说话的材料组织成有条理、有中心(或有鲜明看法)的事,这时可以以4-5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作文,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发言,比一比哪一组的学生口头作文演讲的水平高,哪一位学生发表的问题深刻、鲜明,而且,可以就一件事进行辩驳,提出不同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看间题、想问题的思想也越来越理智,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逐层次提高,编辑材料的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
三、即兴口头作文,训练、驾驭文字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十分佩服那些出口成章、口惹悬河的语言大师,另一方面又会面临别人抢白后而无言以对时的尴尬局面,可事后却又能聪明地反思道:“如此简单的话,我却偏偏答不上来。”这就是我们平时的词汇积累、应用的缺乏。如果从小加强即兴口头作文,充分挖掘想象,便有希望克服这种毛病。即兴口头作文的操作规程,可分如下几个环节;
1、抽题阶段
口头作文题大体分全命题、半命越和自命题几种,类型主要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和应用文等,题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的脉搏,应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兼顾到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选取的话题应有个梯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出题应尽避免“大、难、空”。如“诚信、足球、教育、减肥、电脑”等,学生审题时,脑袋空空,根本无处入手。
2、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学生选材、组材的必要环节,最关键的因素是要使学生打开说话的思路,拓展想象的空间,从而在脑子里形成说话的提纲。准备阶段可安排在5-10分钟时间内完成。
4、说话阶段
说话时要求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一个话越来说,(即:抓住一个中心)要求按照一定的顺 序,突出人物或事物特征,适当地应用语气、语调、情感,积极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美。
5、评议阶段
评议分自评和互评两种,首先应让其自己来评述,然后再由其它同学作出公正合理的评 价,评议可从遣词、造句、选材是否新颖、创意,内容是否具体、有真情实感,主题思想是否健康等角度入手。
6、总结阶段
教师权威性的总结,是口头作文的最后环节,教师中肯地提出建议,同时给予充分的鼓 励,以激发学生不断说好作文的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口头作文具有“愉快学习”、“情境教育”的优势。口头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营造热烈、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其他同学的“说话”,能贴近听者的心灵,引起共鸣,激起强烈作文的欲望,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笔者建议,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从小抓好口头作文,可不能不放之任之啊!
徐振维老师执教的口头作文课,给人突出的感觉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似乎一下子变得聪明起来了。徐老师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研究徐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可以领略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而且可以发现听说训练中的某些规律,认识徐老师口头作文课的特点。
徐老师上口头作文课最明显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拨动心弦,让学生开口
让学生开口是口头作文的起步。徐老师上示范课,面对的是不熟悉的学生,学生能不能开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万事开头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谁带头开口都需要勇气。徐老师深谙学生胆怯、紧张的心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耐心地有层次地启发引导,很快就打破了沉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1.两次铺垫,诱发说话欲望
为了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在起始阶段,教师安排了两次铺垫。先是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一次口头作文──《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讲述自我介绍的内容及相互评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口头作文“内容要具体”。然后以“徐老师给我们上《谈骨气》”为话题,启发学生讲感受,要求“每个人最少说一句”。看上去是降低了要求,实则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说话起点的坡度,使其易于开口。两次铺垫,犹如为学生架桥铺路,非常有效。
2.教学民主,打消说话顾虑
徐老师教态亲切,教风民主,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开口,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她不仅提出“说
一句”的最低要求,消除了学生畏难情绪,而且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准备口头作文的同学朝我看一眼。”努力做到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言,她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当一个学生经过启发说出徐老师来上课是“为了交流语文教学的经验”时,她给予认可:“很好嘛,并不难!”一男学生说:“徐老师给我们上了《谈骨气》一课,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徐老师立即鼓励:“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发言简直是个飞跃!”听着这亲切的鼓励,学生激动了,纷纷争着开口讲。徐老师用教学艺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有了“安全感”和“自由感”,因而说话欲望的“闸门”很快就打开了。
二、循循善诱,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经过两次铺垫,学生明确了训练重点“说话要有中心,语言连贯,口齿清楚”之后,徐老师给了两道作文题:①《我学„„》;②《我喜欢„„》。进而启发学生:“说你比较熟悉的事,选择自己作文的题目。”在选择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争相发言:我喜欢音乐;我喜欢踢足球;我喜欢蓝天„„我学游泳;我学洗衣服;我学做拔丝土豆„„很快就有10个学生发言。徐老师风趣地说:“选择两个题目的同学,男、女生好像是5比5吧!”而后板书了六个字:题目、材料、中心。指导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思考所用的材料,确定要表达的中心。经过短时间的准备,先后有5名学生上台口头作文:《我喜欢音乐》《我喜欢蓝天》《我喜欢秋天》《我喜欢集邮》《我喜欢家乡宁夏银川》,把这节口头作文课推向了高潮。
听了学生有事、有情、有理的口头作文,听课的教师为之振奋。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关键是教师出的题目诱发了他们的说话欲望。试想,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谁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呢?谁又能不学点什么呢?何况又经过选择题目的相互启发。有人称此举为“钻到学生心里命题”。从命题到口头作文的步步引导,不难看出徐老师“善教”的教学艺术。
三、巧用差异,把学生引入矛盾的漩涡
徐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各式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其实都是不同思维活动的反映,表现出个人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发现矛盾,把那些对立的、有差异的认识暴露出来,组织教学。作文课上,徐老师不时地利用矛盾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活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发现部分学生题目拟得过大,她马上提醒:题目的设计范围要小,说话的“开口”要小,才容易说得具体。“我学做菜”就不如“我学做拔丝土豆”。当举手发言的学生男生比女生少时,马上用激将法:“怎么,阴盛阳衰啊!”男学生举手的马上多起来。每一个学生讲完,徐老师总要引导补充和组织评论,使不同的思维成果互相撞击。她还不时地笑着暗示邻近的学生补充:“允许‘作弊’,还有谁要说悄悄话。”学生的评论过于简单,她立刻启发:“我觉得你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希望你们有自己的思想,不要简单地说‘好’、‘不好’,要说出理由。”当一名男生的口头作文《我喜欢集邮》博得全班的掌声时,徐老师立即挑起新的认知冲突:“哪位同学可以比他说得更好!”这句话使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后来一名女学生站在讲台上完成了激动人心的口头作文──《我喜欢家乡宁夏银川》。
善于制造矛盾、利用矛盾,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在徐老师执教的口头作文课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十分充分。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第四篇: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训练的方式与方法
口头作文相对书面作文而言,由于不受时间等因素的严格限制,训练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一)利用正课前时间训练。(这里的正课前时间,指的是正式学习或讲授课文内容前的时间。)每节语文正课前3至5分钟要求学生讲一个故事。讲故事的学生可按座位或按组轮流进行。如此长期坚持,就可以起到整体训练学生口头作文的作用。
(二)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如在学习九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版。以下举例版本相同。)上册第五单元时,可要求学生当堂讲一个或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故事(或情节)。如上《智取生辰纲》时,让学生讲《水浒传》中的故事;在上《杨修之死》时,让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上 《范进中举》时,让学生讲《儒林外史》中的故事;而在上《香菱学诗》,又让学生讲《红楼梦》中的故事。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能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可谓一石双鸟。
(三)结合课后练习训练。课后练习中往往设计了许多口头作文训练的题目,如果我们能结合这些题目,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没有负担的作文
----我的教育故事
提到教育孩子,相信每个家长都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我比较主张对孩子进行宽松教育,较大程度地维护我们为人父母的初衷,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在我意识中,更多的是解释为“共同成长”,是言传身教,是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训斥。
孩子步入小学校门后,需要完成一些“看图说话”、日记、书信等作业了,看着一幅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她却经常是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处下手,有比较强的畏难情绪,对此,我一度也很头疼。
一天,她有一项作业是用书上的词写写春天的景色。她盯着书本看,那么多词整齐地排列在那儿,但估计她的小脑袋是一下子被词儿们涨满了,不知道怎样才能串成句,写成文,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便引导她:我们可以先不要看书上这些词,先欣赏一下书上的画面,然后闭上眼睛,想像你就站在那棵桃树下,现在说说你身边的景色。于是,孩子就将春天的景色娓娓道来,书上的词也基本用上了。孩子说完后,我说,现在很好办了,只要把你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
孩子兴奋地拿起笔,可是刚写了几个字就卡壳了:妈妈,某某字怎么写呀?我说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可是拼音还要用力想,一来二去,她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好了,就写这么多吧,太难了!
我想多可惜呀,明明可以说得那么多,那么流畅,却只能写下来这么点儿,更重要的是,她可能会对语文失去兴趣,我灵机一动:要不,你说,我来写?孩子一听,立刻又振奋起来:好!
就这样,孩子开始了她的口头作文历程,我呢,义不容辞地当起了书记员。
不久,学校组织“迎奥运,我心中的石头城”征文活动,孩子先是说了一篇《石城可以更美丽》,从孩童的角度对南京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赵老师点评:要引导孩子向阳光面看。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快又出了一篇《美丽的外秦淮》,放在网上后,赵老师在班上放了一遍,孩子很受鼓舞,兴致勃发,于是,《》,《》,等一篇篇文章接连出生了!
记得最近有一篇看图说话,图上有两个小孩在给小树浇水,我跟孩子说:像这种情况,我们要先给人物起个人名,有了人名我们说起来比较容易。定下人物的名字,文章很快就出来了,最后一句是小华对小明说:“你看,你看!小鸟都飞过来了”,比较出彩。
在这种随时随地的、宽松愉快的情境中,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对事物观察得也愈加仔细,想像的翅膀也逐渐张开了。
这个做法也只是我的一点小小创意,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在交流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方法,培育好这棵名叫“孩子”的小树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