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孙以川赴我区考察铜仁市(推荐)
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孙以川赴我区考察
发布日期:[2010-07-26 15:45:18] 点击次数:[]
7月20日至21日,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孙以川、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梁杰赴我区考察,就我区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投资环境进行了多方走访摸底。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熊德威,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陈达新,人大地工委副主任饶正海陪同考察并与之座谈。通过对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养殖、特种养殖的调查摸底,最后孙以川与行署达成了意向合作协议,将在我区建立4至10条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项目生产线。
工厂化现代农业是遵循农产品生长基本规律,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智能补光和补水技术,不同作物集约化生物培养基地、营养杯生产技术,有选择地使用当代科技成果,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设施(工厂)条件和市场需求,利用装备体系,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按照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长条件设计的安全农产品立体(多层)生产系统。
工厂化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它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基本特征,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循环生产,实现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具有循环、立体、节能、节地、节水、节时、环保的特点。生产的产品安全、营养、健康,大大规避了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工厂化现代农业设施及其组成的区域产业群和循环链适应于多种农副产品生产。工厂化现代农业设施可以高效生产植物类的芽菜、叶菜、牧草等;开展蔬菜、水稻等的育苗;小动物养殖如黄粉虫、泥
鳅、甲鱼、水蛭等。通过牧草、蔬菜和黄粉虫的生产可以带动畜牧业兔、鸡、鸭、鹅、牛、羊等的养殖,能够保证肉类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工厂化现代农业已经将田间生产转变为车间生产,生产过程经过科学、精确、系统的产业设计,模拟生物自然生长环境,控制生产过程,采用生物和微生物防治技术,不使用化肥、农药,保证农产品无污染,循环生产过程中多层次地利用小动物、微生物转化各个环节生产的有机废弃物形成新的农产品,废弃物排放接近“零”,这些措施保证了所有农产品的绿色、安全、营养。
工厂化现代农业设施中的生产充分利用空间优势,立体换平面,空间换时间,加上打破自然生长季界限,增加年内循环生产频次,使单位陆地面积的产出率逐倍增加,实现了节水节地,有效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北京顺义的工厂化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立体种养面积为实际占地面积的9.9倍,相当于增加耕地面积8.9倍。
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模式,正契合了我区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营养健康产业的理念和目标。
孙以川一行到铜仁后,先后深入我区大兴科技工业园区、铜仁市坝黄蔬菜基地、松桃自治县正大乡百合种植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野猪养殖场和火鸡养殖基地等实地考察。每到一处,孙以川都详细查看和了解了周围的环境与种植养殖的程序、产量等信息。实地查看回来,孙以川一行与我区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他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的特点与要求,并结合这套系统的特点肯定了在我区建立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项目生产线的可操作性。他说,铜仁的交通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养殖和特种养殖有了一定的发展,有发展营养健康产业的基础。在这里建立起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项目生产线,可将铜仁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种植养殖优势几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农业循环系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铜仁走出一条科学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孙以川强调指出,铜仁的土豆、红薯、花生营养价值丰富,为发展紫色产业提供了条件,等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项目
生产线建立起来后,这些土豆、红薯、花生就是提炼具有较高价值美容产品的原材料。
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模式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基本特征,这是农业生产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生产模式,主要以育苗为主,大大降低了各种农作物育苗的成本,提升了幼苗的质量。这种发展模式,也潜在地为我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能,因为育苗需要使用大量的粮种,这为我区农民大量贩卖粮种提供了可能。
据了解,建立一个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项目生产线所需资金是3000万元,需占8亩地。(胡丽平)
来源:铜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