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管理及监测制度
环保管理及监测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利国、利民、利己。环保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而制订。
二、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是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实现公司、厂区居园绿化,维护周边群众利益,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保持公司年产值增值。
三、本制度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废水、尾气、粉尘、废渣的排放管理和化学品的贮存、运输、使用的管理。
四、环保管理制度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实现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公司环保主管代总经理行使环保职权,有权决定停车,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公司任何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第二章 环保规章制度
一、总经理职责
1、负责环保管理制度的批准
2、负责建立环保管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
3、提供充分的资源,包括人力配备
4、负责重大环保事故的处理
二、公司环保主管职责
1、对为保证环保工程的工艺手段和技术质量的质量负责
2、定期听取汇报,及时指导工作
3、组织审核环保制度和环保措施计划,并安排实施
4、负责重大环保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
5、定期组织环保及安全文明大检查工作
三、制造部部长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有关环保的法规、法令、指示和决定,负责实施公司的环保规章制度,保证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2、组织对员工的环保知识及操作技能教育,对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领导责任
3、组织并参加本单位各类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及时上报
4、加强环保组织领导,支持环保管理工作
四、制造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报有关环保管理的政策、法令、法规
2、在总经理和分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企业的文明生产、环保检查,总结经验,指导生产厂环保工作
3、参加新建、扩建及大修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4、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贯彻环保管理制度,检查各部门、单位和员工对环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5、在组织、指挥生产时,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如有发现违反环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应及时制止,避免事故的发生
6、负责重大环保事故的统计分析,参加事故调查分析,有权对违章人员和事故责任者处以经济处罚
五、部级环保主管职责
1、负责环保管理制度、环保计划、环保操作规程的监督实施
2、负责建立“三废处理台账”
3、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环保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定期向部门主管汇报环保工作情况,遇特殊情况及时向部门主管汇报
4、参与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污染的人和事进行调查分析,有权对责任者提出经济处罚
5、参加重大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善后处理
六、班组长环保职责
1、搞好本岗位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使其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对本班组因操作失误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及污染事故负直接责任
2、督促员工合理使用劳保用品,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具
3、负责贯彻、落实公司和厂部的环保管理制度和决定
第三章 环保管理网络
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环保工作,设立“企管部”为环保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公司的环保工作,综合部、经营部等职能部门协助环保部长做好本部门环保工作,对总经理负责。部长为本部环保第一责任人,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厂部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环保工作。各操作班组长为本班组环保责任人,对厂长负责。各操作工为环保实施人,对班组长负责。
组织机构:
一、环保管理委员会
主任:xx
副主任:xx
成员:xx
二、制造部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三、公司级环保主管:xx
四、厂级环保管理员:xx
五、班组级环保管理员:操作班各班班长
第四章 “三废”监测和处理措施
一、监测目的和任务 厂部环保管理小组
1、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粉尘、烟尘)、废渣,简称“三废”,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测和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积累检测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排放指标
A、废气:(烟尘、粉尘),烟尘200mg/m3,二氧化硫30mg/m3
B、废水:PH6-
9、COD≤90mg/L、BOD5≤20mg/L、氨氮≤10mg/L
二、“三废”处理措施
1、废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烟尘、粉尘等,采用先进的工艺手段进行收
集处理,同时在车间检测点进行定时检测,控制排放指标。
2、废水:氟化厂生产、检修所排放的废水统一收集至废水集中池,经石灰水中和、CaCl2反应后,排到沉淀池沉淀,通过取样化验合格后再排放。
3、粉尘:锅炉、烘干、转炉进料所产生的粉尘,通过工艺设施进行回收。
4、废渣:主要有石膏渣、煤渣;石膏渣、煤渣可作其它工业原料,公司将及时销售给需要的厂商。
三、取样方法、时间
1、废气:每天中午、晚上各取样一次,平均计算。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另行取样。
2、废水:在污水处理排放口末端,每天取样一次。
3、废渣:在废渣堆放处每个工作日取样一次,每日送综合样检测。
四、检测
1、取样点及取样时间必须保持合理性、准确性、代表性。
2、化验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和使用规定的仪器设备,对“三废”样品进行检验。
3、检测人员应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4、品管中心负责“三废”样品的检测,对所送样品的准确性负责。
第五章 环保事故的管理
一、事故的调查与报告
1、因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最先发现的人应及时报告本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及时告知公司环保责任,公司环保主管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如属重大污染事故,公司应在第一时间迅速报告上级政府部门。
2、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时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制造部,制造部协同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报告单和事故调查结果由制造部存档。重大污染事故由公司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并在10天内将调查结果报告上级机关。
3、应事故发生人员伤亡的,由制造部编制《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制造部对污染程度、范围进行统计并作评估,对人员伤害轻重进行分析、统计,汇总存档。
二、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
1、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污染事故,各职能部门无条件服从公司统一指挥,对现场实行戒严管制。如酸类、油类直接污染水体、土壤,有制造部及时取样送品管中心检测,若本公司不能检测,保存样品送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测,以确定污染程度,为事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2、各职能部门、单位对事故的原因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明确责任,确定整改措施。由制造部下发整改通知单,指定专人负责整改,验收合格后,填写整改措施报告,交制造部存档。
3、事故调查中的所有资料,包括现场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报告、会议记录等由制造部存档,一年后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4、事故发生后,部门或单位应组织本部门员工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剖析,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5、对事故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酌情处分,触犯刑律者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处罚措施
一、违规操作造成厂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每次罚款20元,当月(含30天)出现两次违规操作的,除按规定处罚外,下岗学习,合格后再上岗。
二、油类、酸类(含酸液体)泄漏或倾倒,外流水沟、过道、场地未及时处理造成污染,每次扣罚50元以上。
三、因管理不严造成硫酸、氢氟酸等危险品被偷出厂外,造成第三者伤害或环境污染,首先追究门卫责任,视情节轻重处于30元以上的处罚,并酌情予以赔付伤者医疗费或其它经济损失补偿费。
四、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分为以下几点:
1、因设备事故造成泄漏,经检查操作人员设备管理情况、设备巡查、检修记录后,分清责任酌情处理
2、指挥失误造成污染事故,追究指挥人员的责任,处100元以上罚款或调离岗位。
3、不服从指挥、违章作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视情节轻重,扣除当月工资并作辞退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一、各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部门单位的管理细则或补充规定。
二、本制度至公司批准之日起开始实施。
佛山市高明区xx有限公司
2012年1月1日
第二篇: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患者在院内死亡后,须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务部负责审核并加盖公章。
三、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并协助牡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四、公共卫生科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列因链、调查纪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死因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五、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六、将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七、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六、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七、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医务科、公共卫生科联合,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三、医院每半年要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四、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五、医院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四、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讨论会,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完善。
五、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六、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死因监测工作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一、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我院死因监测系统工作开展情况,依照国家死因监测点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医务部、公共卫生科联合,每月组织一次对死因监测上报工作的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三、检查、督导应有详细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科室负责人要在督导材料上签名。检查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定期进行通报。
四、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二、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凡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三、医院有专人负责院内的死因监测工作,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四、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五、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六、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二、对认为死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三、医务部负责医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盖章,对有疑问的死亡证明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四、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证明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纪录。
第三篇: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3、辖区内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临床医生根据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居委(村委)开具的居委(村委)证明、家属或知情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死者身份证或户口本和生前病历,对其死亡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
4、医院死因监测网报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 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5、对院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6、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7、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1、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2、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3、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5、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6、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7、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1、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2、医院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一次死亡监测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3、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医院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网报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1、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2、组织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3、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讨论会,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完善。
4、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5、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1、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2、对认为死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3、医务部负责医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盖章,对有疑问的死亡证明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病例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1、当班诊治医师为死亡病例报告责任人,不得因任何原因漏报、缓报、瞒报死亡病例。
2、各科室建立死亡病例登记本、自查登记本,各科室负责人每月自查一次,医务科每月自查一次,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每季度自查一次,自查情况要有记录。
3、对查出有漏报、缓报、瞒报死亡病例要责成有关人员立即进行补报。
4、对实习、进修和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死亡病例报告的岗位培训。
5、对死亡病例报告有突出成绩的人员予以奖励和表彰。
第四篇:教学质量监测制度[范文模版]
大名镇北关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为进一步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现结合北关小学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1、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使监控工作成为推动北关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措施。
2、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坚持把严肃认真,科学合理地考核与对教师进行督促指导结合起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提高。
3、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实施教师教育教学奖惩办法
1、从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活动、教科研活动及成果、学科检测成绩等几方面进行评比奖惩。
2、教师任教班级学科学生在大名镇质量检测中成绩达到全镇前十名以上,该学期教学绩效等级为良,达到全镇前五名,该学期教学绩效等级为优,3、教师任教学科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及教学绩效等级评定情况及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挂钩。
三、切实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
1、任课教师每次组织质量检测后,都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写出质量分析,并在检测结束后一周内上报学校教导处。质量分析要认真分析命题意图,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取得的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期中、期末检测结束后,学校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2、学校质量监控领导机构成员要经常性地检查教师的质量分析(每个学科每学期至少2次),了解教学质量状况,并在质量分析会上肯定和推广好经验好方法,同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都要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对各年级、各学科质量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四、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1、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管理。严格按照上课“382”规范和“四环教学法”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学校领导每周至少安排2节课时间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信息,把握教学动态,指导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抓实抓细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六有效”常规管理办法,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提高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自觉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把通过评价促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在开展评价时,应把自评、互评、学生评、学校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过程性,又重视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求通过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3、认真抓好学生学习管理。学生学习管理的难点在校外,学校要通过教学开放周、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进一步做好家访工作,协调家校力量,共同关注学生学习。
五、强化校本教研活动
1、强化以集体备课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分年级分学科实行“一课一研”,向课堂要质量。建立“一课一研”备课制度,定出时间、主题(内容)、主备人。
2、充分发挥教研组和优秀教师的作用。教研要从问题入手,把研训结合起来,提高教研成效。通过组织讲座、示范课、课题研究,开展帮带等活动为优秀教师展示教学水平提供条件,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3、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学校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总结、反思教学工作,大力倡导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后记,自觉寻找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和差距,学会在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在反思中借鉴他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坚持树立全面质量观
1、全体教师要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正确理解质量检测、监控的目的、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的自觉性。
2、加强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下大力气抓好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提问题习惯,与人讨论、交流习惯的培养,同时,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为学生可持续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五篇:传染病监测制度
传染病监测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了提高医生传染病病例的敏感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制定本制度。
一、传染病的报告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报告”的原则,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凡属法定传染病中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时限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报告。
1.发现传染病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无论患者是否为本地户藉,是否为本地常驻人员,均应报告。
2.首诊医生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接诊时,收治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人,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并填写报告卡,对乙类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3.按《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填写
三、防保科每月收集,检查核对传染病报告情况。
四、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实习人员须进行培训。
五、疫情报告人员和防保科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疫情保密,不得泄露疫情。
六、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报告各类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