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将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 治污者将享税收优惠
我国将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 治污者将享税收优惠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组织人员到北京海淀区进行环境保护税相关工作调研,听取了北京市地税局、环保局、财政局、发改委关于环境保护费改税情况的汇报,并就推动环境保护税改革和相关征管工作进行了探讨,为下一步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提供了有益参考。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充分发挥税收在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
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多种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和引导作用。那么,我国当前税收政策在环保领域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未来又该如何强化呢?
层层加码对污染者课重税
北京的张师傅最近幸运地摇到了小客车购车指标,已经等了一年多的他本想买辆大排量的汽车,但去汽车专卖店了解完车船税政策后,他放弃了最初的念头,选择了一辆1.6升排量的普通轿车。“买了大排量汽车,多耗油不说,以后每年还要多交2000多元的车船税,不划算。”张师傅说,像北京市区的道路,平时上下班很拥挤,大排量车发挥不了作用,还是小排量车好,经济又环保。
为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减少废气排放,我国先后在2009年、2010年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
2012年实施的车船税法,又对占汽车总量72%左右的乘用车,确定了按排气量大小分7档税额征收车船税,最大排量乘用车的税额是最小排量的9倍。同时规定,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把不同排量的汽车间车船税差距拉得如此之大,反映出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人们购买小排量、低能耗车辆的努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白景明表示,消费税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向高档消费品和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征收,资源税将逐步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推动这两项税制改革,将有利于调节资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各项目标的实现。
“对某种产品征收消费税,必然会降低这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迫使相关产业作出积极调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通过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征收消费税,就会抬高相关产品价格,从而限制相关产业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就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三处处长梁伟介绍说,为了节约资源,减少大气污染,我国在2011年9月修改了《资源税暂行条例》,将
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今后,税务部门将加大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改革力度,实现税收与资源价格升降挂钩。
湖北省保康县磷矿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湖北省资源税改革试点单位,保康县地税局在2013年全国磷矿石行情低迷、全县磷矿石销售总量下降的情况下,累计征收磷矿资源税5735万元。2014年磷矿石行情升温后,1至3月已征收资源税1715万元,同比增长37.36%。局长刘文玉表示,磷矿资源税由从量定额征收到从价定率征收,使贫矿富矿间的税收负担趋于公平,使更多中低品位磷矿石得到开采和利用,实现了经济与税收的可持续增长。
让治污者享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真金白银,对企业进行环保改造是最好的支持。”谈起国家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税收优惠,上海环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夏社骏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企业投入到污水处理和烟气排放设备改造方面的资金将超过6000万元,但因为享受了资源综合利用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2012年至2013年减免增值税72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经营压力。
同样,在2013年,山东沂州水泥集团总公司享受到了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1873.76万元,公司立即决定用退税并追加部分资金上马了生料辊压机节能、回转窑烟气脱硝、除尘系统改造等节能减排工程,使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大大降低。
税务总局货物劳务税司增值税处副处长吴晓强介绍说,目前,国家对企业销售自产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生产的胶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劳务等,予以免征增值税或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大型水电企业销售自产电力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增值税超税负即征即退政策,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地处浙江省宁波市的国电宁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自2013年11月投产,4个月累计发电12043.34万千瓦时,相当于少燃烧14801.27吨标准煤。公司财务负责人崔宇琦表示,国税部门已按规定给公司办理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4261.03万元。
与此同时,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生产经营所得,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国税局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得很到位,去年企业获得减免税近500万元,其中减免企业所得税109万元,为公司后续改造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从事除硫除尘控烟雾排放的湖南博源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清说。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2年5年间,全国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约100亿元,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设备购置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约70亿元,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约50亿元。
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尽快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税,对推动‘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介绍说,环境保护税是主要针对污水、废气、噪音和废弃物等环境污染征收的税种,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税征收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美国多年来坚持环保税收政策,虽然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80%,空气质量得到很大改善。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十二五”规划提出,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做好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税务部门正在为环境保护税立法做积极准备。
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财税、环保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201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向国务院报送了环境保护税立法的请示,国务院法制办根据征求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了修改,下一步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对送审稿再次征求意见,修改后提请国务院审议,审议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靳东升表示,环境保护税的立法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分类试点推进,更好地发挥税收在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应有作用。
第二篇:劳动部:毕业生去基层养老保险将享优惠
劳动部:毕业生去基层养老保险将享优惠
昨天,国家劳动保障部专门发出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后的社会保障待遇做出优惠性规定。通知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其免征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要研究落实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在社会保险方面,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按当地政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在申报登记、缴费等方面提供方便,及时为他们建立个人账户。
[上传时间:2005-08-02 09:42:44]
[信息来源:《北京晨报》2005-08-01]
[信息作者:记者 雷嘉]
第三篇:税收优惠制度隐患多 我国减免税将大变革突出产业导向
税收优惠制度隐患多 我国减免税将大变革突出产业
导向
http://.cn 2004年07月25日15:15 中国广播网
原则上地方政府无权制定税收优惠“土政策”;但实际操作中,某些税种是所谓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地方擅自减免等于变相剥夺了中央收入;
目前实行“地区倾斜”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加剧了地区贫富差距,不利国家重点行业发展;
税收优惠制度改革将成未来税改重点,税收优惠将向突出产业导向方面发展。
中广网北京7月25消息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公布的《关于开展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活动的公告》意味着一场范围最广、涉及税种最多的减免税情况调查工作拉开了序幕。从本月开始,凡在2003年底前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纳税人都将收到来自税务机关的“减免税调查表”及填表说明。据悉,此次调查的对象是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各种减免税,调查工作将持续到9月底。“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反映了国税总局对减免税问题的重视程度。”中国税务咨询协会常务理事丁芸教授对此评价说。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恰好发生在国税总局清理检查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之后不久,税收制度改革正在重新成为关注焦点之时。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历次税制改革前夕,税务部门都会开展各种调研活动。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普查肯定会为未来的税改提供重要依据。
减免税调查清理“地方政策”
刚刚结束不久的针对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清查结果令人心惊:国税总局在全国2527个开发区共查出1000多家企业存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问题,接近全部被查企业的一半。检查中还发现了扩大税收优惠适用范围、提高优惠比例、延长优惠期限、违规减免税收等问题。违
规企业累计少缴税款达4.3亿元。税务机关同时还清理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地方违规涉税文件88份。据记者了解,税收优惠分为纳税前的减免优惠和纳税之后的税收返还(即先征后返)。税前优惠指企业缴纳税款时享受到的税率等减免;税后返还指税款入库之后,财政又进行“退库”,将税款返还给企业。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法制度,一方面,除中央政府有明确授权的减免之外,各级地方政府均无权制定“土政策”;另一方面,某些税种是所谓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地方如果擅自减免就等于变相剥夺了中央收入。然而据丁芸教授介绍,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越权制定了各种减免税“土政策”。此前针对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清查也正源于此。
税收优惠制度隐患多多
事实上,除了地方“土政策”的存在,即使是中央制定的某些减免政策也存在着“过时”的问题。仅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据有关专家介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地区倾斜为主,辅之以产业倾斜,交错使用降低税率、定期减免税和再投资退税等多种优惠手段的涉外税收优惠体系,对我国引进外资、促进沿海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国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逐渐形成,这一税收优惠体系的潜在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据丁芸教授分析,目前实行的针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上的差异已表现出导致地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简单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全面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等问题。
她分析说,当前,对外资企业征收所得税是在普通优惠的基础上,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14个港口城市老市区、三个经济三角区和一般五个层次,实施不同的优惠。这种多层次的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拉大了地区差距。另一方面,同地区倾斜相比,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业倾斜度却明显不够,除对农、林、牧、石油、天然气等少数行业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外,只笼统地鼓励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对投向国家重点发展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产业部门的外资却没有给予应有的税收优惠。
另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缺乏稳定性、透明度的问题,比如,政策条文零散、割裂;立法层次不高,部分优惠政策呈现行政化的趋势等,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清理已经势在必行。
税收杠杆将突出产业导向
有鉴于此,专家认为随着税改的进行,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制度做出重大变革。对此,丁芸教授指出,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未来的优惠政策有必要调整为,取消地区税收优惠,实行同等待遇;实行行业优惠政策,并使其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她分析说,由于特区、开发区沿海港口城市、三个经济三角区以及其他一些特定地区,在多年的政策导向下已获得较大发展,投资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即使不对其地区实行优惠,也能保证外国投资者有利可得。而在决定项目投资和选择投资地点时,外国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其次才是税收政策等软因素。至于是否存在税收优惠,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将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没有必要对其继续实行地区优惠,即使实行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也只需对中西部实行,以促进西部大开发,逐渐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贫富差距,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应由突出区域导向逐渐转为突出产业导向为主、区域发展导向为辅,以贯彻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既要考虑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又要考虑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一定的范围和时期内给予税收上的支持。然而业内对此也有颇多争议,有专家认为,即使是在成功实现吸引外资的今天,我国仍然需要对外资企业实行优惠的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原因在于,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涉外税收优惠作为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且,我国周边国家在对外开放中,也主要采取涉外税收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取消对外资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势必会使我国在争夺外资中处于不利地位。无论最终结论如何,此次减免税大调查无疑会对未来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篇:2004年:劳动立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004年:劳动立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作者:骆 潇
来源:《职业》2004年第01期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04年的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将有重大举措。
首先,《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技术工种职业资格条例》的立法步伐加快。劳动法学研究会会长郑东亮先生认为,在《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就业格局的变化,多种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对口头合同等方面有更详细的规定。为限制企业的随意裁员行为,还要从解除合同的程序上,对劳动者进行更有效的“解雇保护”。郑东亮会长还透露,《就业促进法》草案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起草中,预计在2004年上半年将完成起草工作。该法研究起草的重要任务是要实现促进就业政策的制度化,包括明确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对反就业歧视有更细化的规定。同时,劳动保障部相关部门表示,2004年劳动监察和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针对目前争议颇多的劳动仲裁制度,相关部门也正在考虑修改《仲裁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修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并加强对劳动争议仲裁员的专业培训。
如果这些立法计划能够在明年年内顺利实施,无疑对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郑东亮指出,根据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我国劳动保障立法步伐还应加快,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制环境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比较突出的难点有四个,即就业格局变化引起劳动关系多样化,出现了法律调整的真空;劳动监察力量太薄弱,制度建设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弊病较多,要改变这种状况,恐怕需要在制度上有根本的变化;地方立法不平衡,如何进行衔接和统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十周年,要利用这个机会加强普法宣传和研究工作。郑东亮会长强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劳动保障执法难。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方政府的短视,认为对企业的宽容就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够强烈;三是缺乏诚信的社会环境。所以,加快《劳动监察条例》的立法进程尤其关键。
链 接
2003年,除新《工伤保险条例》以及4部部颁规章《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工伤认定办法》《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出台外,共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13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3年1~10月份,有30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百人以上大规模群体性事件496起,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参与人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11.1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34.7%。而2003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5.3万件,涉及劳动者当事人48.6万人;其中集体劳动争议0.8万件,涉及26.7万人,结案率为87%。与上年同期相比,劳动争议案件上升了15%,涉及的劳动者人数增长18%,结案率下降了6%。
在劳动法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暨完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研讨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讲话中指出,根据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进程,至少以下问题需认真研究和总结:一是如何设计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框架;二是如何界定政府部门在就业促进中的职责;三是如何适应劳动关系新变化,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四是如何妥善处理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五是如何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六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此外,如何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如何加强劳动标准立法,劳动保障立法如何更好地借鉴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第五篇:我国将加快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将加快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摘自:宏观经济新华网贾立君2013-08-18 15:21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8日电 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确定,我国将加快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有近4.5万家,养老床位431.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2.24张;18个省份出台了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惠及约1600万老年人;22个省份出台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惠及约170万老年人;天津、黑龙江、上海等3个省份在一般养老服务补贴的基础上,建立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
此次会议深刻剖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时认为,目前我国养老业主要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养老床位缺口较大、服务供给不足,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专业性服务不足,社会参与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介绍,今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大力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养老机构许可和管理办法,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等工作任务。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带来了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