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环境整治情况工作汇报
我们克尔台乡辖9个行政村,34个自然屯。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有3个村被确定为2***年环境整治工作达标村。年初以来,我们克尔台乡党委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乡村卫生环境有了新起色,乡容村貌有了新改观,为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确立了“打造清洁乡村,建设文明家园”的总体思路,同时提出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以3个达标村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从责任落实入手,建立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随着“畜牧立县”方针的提出,使全县乡村经济实现了快发展,农民收入得以显著提高,但是脏、乱、差等传统的生产生活陋习,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制约了乡村的和谐发展。县委提出环境整治活动以来,我们便把此项活动作为暖民心、赢民心之举,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一是纳入日程,加强领导。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三年规划,年度方案和考评细则,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召开了由机关干部、乡直单位领导、各村支部书记参加的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就宣传发动、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做出了具体部署,统一了思想。各支部均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入户宣传。对重点户进行包扶,促使其思想转变。有声宣传。为了使群众提高认识,烟屯村将环境整治活动的内容录制成磁带,指定专人每天早晚按时循环播放,扩大了宣传面,我们在全乡推广了烟屯村这一好作法。通过这一有效形式,全乡大部分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有形宣传。为了保证宣传的效果,我们还通过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制作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声势。目前,全乡共张贴、书写标语52条,印发环境整治宣传单5000余份。
三是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活动开展之初,我们便把环境整治工作确定为乡村“一把手”工程,采劝乡干部包村、村屯干部包户”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签定了责任状,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年初定标、季度检标、年未兑现,把此项活动直接与乡村干部工资奖惩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此外,党委书记抓全乡,农业乡长抓奶牛户和奶站,人大副主席抓机关及乡直单位,宣传委员抓示范屯、示范街,妇联、共青团、司法齐参与,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从而形成了乡主要领导抓面,村干部、部门领导抓块,业务中心抓线,人人有行动,齐抓共管的环境整治局面,为此项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从抓机制入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标准,统筹规划。我乡距县城较近,乡内又有齐杜路、双烟路两条柏油路通行,交通便利,这就决定了我乡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我们采取一村一策,因户制宜的办法,科学划分了柴草区42个、垃圾区47个、粪肥区44个,严格杜绝畜禽散放、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肥乱堆、污水乱泼五乱现象。
二是履行程序,修规定距。结合草原禁牧工作,全乡9个行政村均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的形式重新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增加了畜禽舍饲、柴草粪肥出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门前三包等内容。同时,对奖惩也进行了明确。由于《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且符合乡村实际,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约束力,对保障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建立队伍,日常保洁。我们投资3万元,为乡物业公司购置了车辆,雇佣了人员,常年负责政府大院,两栋住宅楼及中心村主要干路的卫生清扫,坚持日清扫,周清理。并在中心村新增设垃圾箱18个。各村屯均成立了专业清扫小分队。全乡卫生清扫组织达35个,队员达111人。同时,我们把突击性会战和长期活动相结合,把每月的18日确定为全乡“清理生活垃圾卫生日”,使环境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倾力建设魅力***
----安峰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2012年4月25日)
村庄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规范村容村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的主要措施。根据《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苏办发[2011]40号的内容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上***环境进行整治,现将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取得实效
***位于安峰镇区东南侧,全村原有5个自然村,有农户512户,总人口2082人。村民大多从事石子加工及运输业,经济基础较好。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522.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较去年增长15%。山东新村于2008年下半年启动,将5个自然村集中搬迁建设新村,规划新村占地面积约325亩,原村庄占地面积约735亩,可节约土地400余亩。新村先后新建3条1800米长主干道和21条5200米长村内水泥路;修建村内下水道9800米;配套村庄绿化6400平方米,修建村庄景观带2300平方米,修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新村广场一处;安装路灯48盏、修建无害化公厕一座、建筑物出新约52000平方米、新建秸秆气化站1座,新建日处理量达8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个等,投入整治资金370多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成立了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安排一名副镇长负责日常管理,镇建管
所、城管队、水务站、派出所等为成员单位。***也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两委班子为成员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统筹规划与协调指挥;我们还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将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与各责任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二)以舆论宣传为先导,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全民参与是关键。为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深入人心又形成合力,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动和引导:一是舆论引导。通过横幅、标语、宣传橱窗、宣传牌、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载体推动。通过开展评选“十星文明户”和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环境整治活动中,形成了人人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共识,为整治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定位,全方位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抓住镇区南扩的契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盘活低效非耕地,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以点带面,分层次来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化住宅楼936间,截止目前入住村民达310余户,入住率达90%以上。新村自来水、供电、宽带、有线电视等入户率达100%,太阳能利用和建筑有机协调,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农家书屋、停车场、全民健身休闲广场等配套建设工程现已全部完成,可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休闲的需要。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集中整治,美化村貌。结合三星级“康
居乡村”创建活动,我们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村庄环境整治方案,积极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组织专门人员,多次开展集中打扫卫生活动,对各种乱堆、乱放、乱搭建进行了整治。通组达户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全部绿化到位,所有主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有完善的雨污水排放体系,沟塘清淤约3700立方米,沟渠护坡400米,做到路面无积水,无露天焚烧秸秆,无污水塘、臭水沟,无露天粪池,无乱砍乱伐现象户外广告、招贴设置规范等现象,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以长效管理为抓手,落实责任,巩固成果。优美的环境是“三分建、七分管”,为此***成立了专职管理队伍,配备专门的环卫车辆,我们按照***的实际情况,对村内区域进行划分,三条主干道和广场周围等主要地方全部分包到人,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并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进行每日巡查,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环卫人员进行清理,并扣减相应的浮动资金。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有人管、有人干的局面。
三、下步工作打算
回顾总结***环境综合整治和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有关规定,继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上级各部门统一部署,我们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新山东”这一主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固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逐步实现了村庄环境卫生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不断深入宣传引导。要继续通过标语、广播、电视等途径,大力宣传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措施,努力营造“千家万户知环境、千军万马治环境”的浓厚氛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上街义务打扫卫生,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营造“人人讲文明、个个抓环境、处处展形象”的良好局面。
三是继续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以巩固整治成果为主攻方向,严格环境卫生规章制度。对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加强卫生管理及督查,突出建设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建设,杜绝乱搭乱建,规范新村秩序,做到村内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提高村民文明卫生素质,促进整治成果巩固。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新洲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5月19日)
一、基本情况
新洲区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长江中游北岸,介于东经114°30′—115°5′和北纬30°35′—30°2′之间,东邻团风,西接黄陂,南与青山、鄂州隔江相望,北与红安、麻城毗邻交错,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岗与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称“一江(长江)、两湖(武湖、涨渡湖)、两库(道观河水库、少潭河水库)、三河(举水河、倒水、沙河)、四岗(楼寨岗、叶顾岗、长岭岗、仓阳岗)”。1951年,新洲从黄冈析出建县;1983年,划归武汉市管辖;1998年,撤县设区。全区版图面积15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82%,水域占18%;总人口98.57万,辖9街3镇1农场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旅游区。区政府所在地邾城是武汉市的卫星城,阳逻开发区是市区共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是武汉市四大风景旅游区之一。
二、农村环境现状
长期以来,我区的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城乡环境保护差距较大,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普遍存在。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环境保护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活污染严重。当前在我区广大农村地区 “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还在逐步建立之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大多无序排放到环境中,形成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各类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激素等农用化学品施用强度大、频率高、流失快,对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 污染。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客观地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功不可没,但由于治理不到位,也确实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评率较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不高。
四是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污染问题突出。当前,我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很多秸秆被废弃在田间地头、道路与河沟两侧或在田间直接焚烧,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明显升高,加之浓烟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城乡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五是农村工业污染突出。早期乡镇工业企业随意而分散的布局,使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化工、电镀等污染企业分散在乡镇,甚至村庄里、居民集中区,虽然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加大,“三废”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排放总量仍然很大,治理水平仍然较低。
三、工作进展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这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切实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推动全市农村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新洲区成立了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各街镇场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分管负责人专门负责农村环保工作。区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把该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区政府在去年11月份正式启动了该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对各项具体指标作了分解,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各单位根据目标要求就各自的任务进行了布臵和安排,相继启动了专项整治工作:
(一)区发改委根据区人民政府区长办公会议的意见,已下达了 我区2011年区级政府投资计划(新发改[2011]20号)和11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分解意见。
(二)区财政局根据专项整治资金的规模和使用要求,对资金使用作了预算和分解,并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按要求完成了2010我区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三)区环保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全市3000万专项资金中争取960万,定点用于4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同时完成了全区范围内行政村(社区)的基本环境状况摸底调查和1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表水系水质以及空气环境质量的摸底。选定了206个村作为我区2010整治工作的试点村。按照上级要求,目前已完成了87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招标等相关工作,全面启动了污水治理工程,目前70%的村已基本完工,预计本月底可全面竣工。
(四)区水务局、区国土局、双柳街已启动了古龙(双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前期相关工作。
(五)区城管局拿出了2011街镇场区垃圾转运站建设计划,并根据要求对公路沿线村湾143个村市容环境进行督查,拟定了2010253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名单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六)区农业局、区能源办对全区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户用沼气及三格式无公害化厕所建设按照目标进度在稳步推进。
(七)区畜牧服务中心根据职能对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进行了目标分解。
(八)各街镇场区完成了各自行政村基本情况的摸底、上报及相关行政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工作。
四、主要做法
(一)抓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为有效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区环保局充分发挥设立在街镇的环保协管员的专业职能作用,分片负责专项整治工作。各街镇场区、各相关单位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等媒体或平台,在全区大造声势,大力营 造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时间要求以及工作动态、先进典型、成功做法,及时进行深入广泛地报道,及时交流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好的经验,让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
(二)抓长效,巩固整治成果
一是完善制度。各街镇场区对照区出台的《新洲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10]49号】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将任务分解到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督查考核。各街镇场区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的结果纳入到区委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督查重点将是污水集中处理、积存垃圾、暴露性垃圾、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制建立与落实情况。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落实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考核(与区级环保责任目标一并进行),对各街镇场区开展的污水治理、垃圾管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实施情况,按月点评和通报。
(二)抓措施,加强长效管理。各街镇场区和各相关部门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相关行政村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村环境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抓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我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阶段性任务,运用电视、广播、宣传栏等,采取举办专题节目、专题活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态保护知识水平,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广为人知。
(四)抓投入,争取多方支持。我区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专项资金,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100万用于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街(镇、场、区)加大对环境治理项目的投入力度。多方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流转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广泛吸纳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建设。
(五)抓保障,防止突发事件。各街镇场区和各相关部门根据农村环境管理的特点,制定了全区性和区域性农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预案,有效防止了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
五、几点请求
(一)请求市领导多来指导工作。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此项工作对很多相关部门来说都是刚刚接触,业务都不是很熟悉。另外,各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在工作过程中都有各自的重点,如土地、规划、交通、环保等部门分别承担着土地使用、道路建设、规划编制、农业面源污染监管职能等等,这些职能都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范围内的分支,部门协作推进机制不够完善,建设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为此,希望市领导多来新洲指导,为新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明方向,不走弯路。
(二)请求市政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项目资金上对新洲进一步倾斜。今年,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大气候下,新洲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状况下,仍然拿出1100万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9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个街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等)。由于新洲农村地区先天条件差,90%以上农村都没有污水收集管网,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需大量资金配套投入管网铺设,因此请求市政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项目资金上,对新洲作进一步倾斜。
(三)对几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汪集街下集村、龙王咀二队村),请求市政府和市局向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争取大项目,予以解决。汪集街下集村(生活污水)、龙王咀二队村(工业污水)由于污染严重,多年来农民投诉不断,多次上访。为切实解决以上两个村的污染问题,请求市政府和市局向国家和省环保部门争取项目,帮助解决下集村和二队村的污染问题。
第四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塘川镇宁互一级和宁互西路沿线 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整治宁互一级和宁互西路(以下简称“两条公路”)沿线村庄脏、乱、差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公路沿线各村实际,我镇采取三项措施,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镇制定了《塘川镇春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每个村社环境整治的重点和目标任务,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人大主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乡镇各副职领导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并由包片领导带队负责,分段管理,逐段整治,要求全镇机关干部全部上路整治,动员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广大群众自觉开展卫生清扫。
二、强化宣传引导,整治村容村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村民“爱家园、讲卫生、树新风”,塘川镇干部职工采用走村倡议、串巷宣传等形式,发动村民自觉对房前屋后卫生进行清洁,有效提高了村民爱环境、讲卫生的意识。同时,扎实开展以清理垃圾、淤泥、路障,改造厕、圈、棚,治理柴草乱垛、棚圈乱搭、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畜禽乱跑的“三清、三改、治六乱”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全面治理公路两侧及巷道内的柴草、厕所、棚圈、垃圾、火炕门洞、露天粪坑、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屋顶杂物、通信线路等,引导村民用“美、净、序、明、绿”的标准来建设家园、美化家园。
三、健全监督措施,完善长效机制。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按照“谁包片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不定期安排人员对村庄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巡查,积极配备保洁员和垃圾箱、垃圾车等简易环卫设施,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确保环境卫生有人管、有人抓,村庄垃圾得到及时、集中清理。同时,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各村的年终考核,对工作主动、整治效果好的村社进行加分奖励,对行动迟缓、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村社进行通报批评,保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截止目前,宁互一级公路两侧实施墙面粉饰的工程队已进驻各村,正在进行基础数据丈量,全镇共清理、填埋垃圾271处,搬移柴草405垛,拆除厕所、圈棚280个,拆除破旧房屋41间,栽水泥桩1100多个,砌水泥墩800多个,清理乱堆乱放1200余处,清理路边沟31公里。
第五篇:全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汇报
**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汇报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17日)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关于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着力健全机制、落实措施、立足长远,统筹发展,深入扎实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较大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并于3月10日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办,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通过上下联动,增强了工作合力,为全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在工作开展中,我县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做到“三个凡是”,凡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会议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凡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事项主要领导都亲自安排,凡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活动主要领导都亲自参与。今年以来,县委书记、县长李振兴同志多次带领县四家有关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各乡镇、村委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确保了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及时制定了《**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国道、省道、县乡主要道路、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新型社区“一眼净”的目标。县四家领导分包到具体村镇,对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整治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分工具体抓好落实;各乡镇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单位,均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抽出专人具体抓好落实;各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适时督导并编排下发督查通报,确保此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成效。县直部门联系帮扶,并制定具体帮扶办法,在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进行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投入,集中整治。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1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对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全县80%的行政村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其中:投资1500万元新修县乡水泥道路35公里;出动车辆3500多台次,铲车、钩机500台次,清运垃圾20多万吨,拆除乱搭乱盖遮阳棚及违章构筑物1850多个,清理臭水沟38000多米,墙体刷白150多万平方米;购
占道经营;统一拆除乱搭乱盖遮阳棚和广告牌;统一实行垃圾袋装,日产日清。同时,还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农村环境自治工作的稳定性、长效性。
二、存在问题
(一)建设资金仍显不足。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初步测算每村投入建设资金至少500万元以上。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二)村庄整治难度大。村庄分散、基础条件差、外出人口多,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加上整治建设的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致使整治难度加大。
(三)后续管理机制欠缺。近年来,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由于管理经费欠缺,导致个别村仍存在基础设施建后无人管理现象,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如公厕、道路、绿化、路灯等管理都不到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完善领导联系制度。深化1条线路1位县领导联系督导,1个村庄1个部门联系指导,1个重要节点1位乡镇班子联系的“三个一”工作联系制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
保护促保留等多种形式,努力推进历史文化村落的挖掘、保护、建设。在保护利用过程中,深入发掘深度挖掘葛天文化、三国文化、长寿文化、梨文化、酒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人居文化,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体现历史文化积淀的农村文化景象。展现区域历史文化村落的民族风情与自然资源优势,丰富村庄整治建设内容,推动富有特色文化内涵的“美丽**、整洁村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