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

时间:2019-05-14 06: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

第一篇: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

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11年11月25日)

为贯彻落实县城乡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我乡小城镇建设进度,切实改善我乡乡村环境,促进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小城镇建设管理综治年”活动。为确保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解决乡村新民居建设、危房改造和困扰乡村环境建设中的违章建筑、乱搭乱建及卫生的三堆(垃圾堆、粪堆、柴草堆)问题,进一步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及环境质量问题,切实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二、建设整治范围及任务目标

1、新民居建设:以西台峪村新民居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列入明年的省新民居示范村,为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打好基础。把西台峪村建成新民居示范村,带动其他村加快建设进度。

2、危房改造:以建设周转房为重点,大力加强各村危旧房改造,改善五保、低保等农村困难户的居住问题。力争再进行300户危房改造,使改造总户数达到800户以上。

3、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整治: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实施,所有的村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乡政府驻地、县乡道及村主要交通干道沿线都属于综合整治的范围。坚决制止违章建房及乱搭乱建行为,严厉查处企业废料及垃圾乱倾乱倒现象。各村都要把主干道建成环境综合整治的示范街。确保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文明和谐。

三、工作安排

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共分为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是宣传发动阶段(11月25日——12月31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宣传我县我乡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广泛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

第二阶段是全面铺开阶段(2012年1月1日——9月30日)。各村在本阶段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列出时间进度表,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狠抓落实,掀起此项活动的高潮。

第三阶段是推进深化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进度,整体推进,按照“典型引路、逐步推进”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违章建筑及行动慢、治理不力的村召开现场调度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四阶段是总结推广阶段(11月1日——11月25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一段综合整治活动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健全建设、管理、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措施,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的建设与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开展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村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搞好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这项活动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把握辖区内治理范围和重点,着力抓好重点部位的建设管理与整治,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努力把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乡里成立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乡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平时的协调落实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建立起三项制度。一是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为强化协调工作,将活动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包保的党政成员,由领导分片包干,抓好督促落实。二是协调调度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集中研究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择机组织召开调度会和工作现场推进会,了解进度,通报情况,树立典型,鞭策后进。三是检查考核制度。将组织人员对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

(三)科学组织。乡村建设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群众性运动,要尽量扩大群众参与面。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统一思想、积极引导的基础上,组织群众主动参与,严禁强行推动,引发混乱。

(四)落实责任。各包片领导和村支部书记是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是直接责任人。明确各自的任务重点,层层分解任务,把任务落实到位,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五)严格奖惩。乡党委、政府专门拿出人力、物力和财力,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落实相关人员,全力抓好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此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能达标的村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从宏观角度挖掘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乡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项战略措施。

一、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小城镇的概念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建设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是多层次、多等级构成的概念[1]。而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1、石埠镇基本概况

石埠镇地处新建县县城的西南方向,距省会南昌约20公里,全

镇版图面积93.53平方公里。共辖石埠、华山、竹园、乌城、新潘、霞源等12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林场,共111个村民小组,6142户,30768人,拥有耕地33427亩(其中水田28776亩,旱地4650亩),山林3.01万亩,水面0.427万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油菜、瓜果蔬菜等。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432.4万元全年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户数1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62万元,增长18.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4.1%。

2、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石埠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引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石埠镇始终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将加快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合理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村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制定了“一规、一整、一扩、一提”的“四个一”工程,即充分考虑石埠未来发展的潜力,高标准的搞好集镇总体规划,做到五十年不落后。确立了“一核心、两片区、三轴线”发展战略(即以集镇建设为核心、以乡

镇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规划片、以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为发展轴线),把石埠建设成为昌西大门的“工业强镇、经济重镇、产业特镇、旅游名镇”的工作目标。(2)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始终做到认真落实规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步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是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的原则,以“三清三改”为工作重点,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完善了村庄保洁员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实施各村公路和过境320国道连接线建设,完善村级公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建设通 公路网,基本形成了以村级公路为主框架,集镇至各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圈。

三是城乡一体化电网。石埠镇目前已经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目前已建变电所多个,电力网络设施较为完善。(3)重建设强管理,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建设与管理并重,始终是石埠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石埠镇建立了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镇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城镇的长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石埠镇成立规范建房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负责,成立城管中队,落实人员责任,与各村签订了规范建房责任状,依法规范农民建房报批手续,使石埠镇农民建房秩序做到“合理规划、有序报批、依法建设”,有效遏制了以往“乱

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今年石埠镇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章建筑,同时按照县里安排于2013年8月份重新恢复村民建房审批,全县规范农民建房工作石埠镇成绩位于前列,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小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石埠镇现有行政村12个,从人口来看,集镇人口达1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市场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石埠镇大部分村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石埠镇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

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应对策略

综合上面提到的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处理: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近年来石埠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村一品的经济结构是石埠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石埠镇实际,要围绕“两个规划片”以及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三条发展轴线”,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

民。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

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P1。[2].加快城

设的做

考,http://wenku.baidu.com/view/759eaa0402020740be1e9bc7.html 2014-04-18。[3].蒋楠楠,论

设,http://wenku.baidu.com/view/bf20c8eaf8c75fbfc77db244.html 2014-04-18。

第三篇:建设新型小城镇 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新型小城镇 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3-05-14 14:11:52 来源:中国城镇建设网[第04期] 作者:王文跃 浏览:231次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道

张甸镇位于苏中黄桥老区,是一个有着近1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镇,近年来,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135”工程总体部署,围绕建设新型小城镇目标,加快集镇建设,做强经济实力,力推强村富民,狠抓民生实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致力打造“宜工、宜贸、宜居”的泰州市重点镇和中心集镇。

一、加快集镇建设,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

以姜堰撤市设区为契机,借助与泰州海陵、高港、医药高新“三区”集聚发展的区位优势,抢抓232省道、泰州南部干线、中部干线、姜高线等道路建设改造的机遇,全力加快集镇开发建设步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平台。着力完善集镇功能。坚持“全镇规划一盘棋”,综合考虑集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配套等,合理安排集中居住区、工业园区、商业街区,着力完善集镇功能,提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推进国家级生态镇、省级园林小城镇、省级卫生镇“三镇同创”,垃圾中转站、日处理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境工程建成并正常运转,新增绿地规划1850亩,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0%。切实加强项目开发。加大镇区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福源新村、迎宾御园等集镇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新落户的锦尚名苑项目占地20万㎡,一期工程投入2亿元,目前14幢8万㎡的小高层即将封顶,建成后将成为该镇首家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小区,可新增集镇常住人口1万人;千方百计解决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难题,重点在经营集镇上做文章,努力实施滚动开发,加大土地增减挂钩和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有力保障集镇及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不断积聚商贸人气。按照“四个集中”的要求,制定完善推进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到镇区集中居住;随着投资300万美元的锦尚综合商场、分别投资3000万元的超市和农贸市场等项目的入驻,集镇的商气、人气更加浓厚。坚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建立健全城管、保洁、绿化管护三支队伍,实现了由突击管护向长效管护的机制转变,提升了集镇管理的标准、效能和效果。

二、做强经济实力,提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

做强地方经济实力,既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2012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亿元,财政收入919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96万元,各项指标增幅均列全区前列。做大主导产业。围绕全区产业发展,立足本镇产业实际,详细制定了智能电网、热处理等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主导、特色产业。一方面,利用工业电炉企业较多的优势,编制1200亩热处理装备产业园规划,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钢结构、电器元件、塑料地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重点企业。围绕现有400多家企业的培大育强,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奖励力度,在管理、技术、品牌创新方面,对现场管理优、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国家、省、泰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等,都有相关的奖励政策;着力培育华丽公司、科世茂工程设备、恒力管业等重点企业梯队,全镇纳税销售过2000万元企业达到20多家,其中6000万元以上的6家,亿元以上的4家。做实特色项目。严格实行党政负责人挂联制度,及时化解各类发展难题,保证签约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投资1亿元的江苏嘉龙电力、7000万元的泰州鼎臣线缆、5000万元的恒立管业制造和1.2亿元的道康发电机组项目正有序推进;立足做大现有产业,严格招商选资制度,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财税贡献高的“三高项目”,2012年招引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个,2013年将继续把工作重心放在关联项目招引上,力争再招引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其中1亿元以上2个。

三、力推强村富民,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

把强村富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强村”,推进农业、就业、创业“三业富民”,促进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提升”,使广大群众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得到实惠、增强信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出台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意见,将村招引项目税收镇所得部分全部返还到村,将区级部门帮扶资金、村能人捐款、政府奖补资金集中到镇工业集中区建标准厂房,每10万元每年返还3万元到村,逐村梳理收入增长点,全面盘活村集体“三资”,确保35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力促农民增收致富。发挥“泰州市高效农业十佳乡镇”优势,加快农业高效化、规模化、产业化步伐,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种养大户,带动农民增收,重点培育茶树菇、肉鹅等种植、养殖基地,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创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六整治、六提升”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康居乡村;推进“五位一体”长效管理,保证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实现村庄环境长治久洁。

四、狠抓民生实事,凝聚城乡一体化发展合力

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着力抓好民生实事,改善群众生活,增进民生幸福,引导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确定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引长江水工程建设,全镇23000多户、400多家企业在全区率先饮用长江水;实施道桥畅通工程,改造农村危桥25座,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年内建成总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6000㎡的现代化文广中心,村文化室全部投入使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工业对农业、社会事业的反哺力度,镇级财力使用尽量向民生倾斜,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村级收入提升、群众收入增加与公共服务优质化同步推进;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城镇职工各大保险覆盖率达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围绕“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形象大提升”,在全镇开展“村民道德公约签约承诺”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在社会管理和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公约涉及家庭道德、增收致富等十多个方面,对遵守约定表现突出的,授予“道德模范家庭”、“十星文明户”、“十佳模范村民”等荣誉称号,在和谐文化的影响下,各类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第四篇: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为,国家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在城镇化发展格局中,小城镇是联结农村、迈向城市的支撑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整合自然及社会资源,促进产业转型、人口转移,实现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反复证明,单靠发展大中城市将使城市和农村的两级格局越拉越大,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而要泛泛地在农村搞城市化也是不现实的,这必然要求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既能缓冲大中城市的人口、就业、人居等各方面压力,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落脚点和归宿地,而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没有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将难以实现。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以往的发展模式,农业与工业联系不紧,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脱离。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使一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积聚到小城镇,促进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就近、就地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佳结合,形成企业建在小城镇、基地建在农村的新的产业格局,将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有市场、有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朝着农村工业化道路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在以往,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房价贵;道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拥堵;就业岗位紧张、就业难;农民工社会保障欠缺、生活条件差等等。而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就地安置。与此同时,小城镇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供可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衡量农村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生活条件、幸福指数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找到载体,使农村人口享有城市化发展成果。这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索

一直以来,六户镇作为全县北部中心,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后,全镇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从六户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实际着眼,对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行思索。

(一)要合理确定建设重点。

要按照大中城市、二级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四级网络格局,结合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人口规模、交通位置等要素,合理确定一批重点镇作为小城镇建设重点。以六户镇为例,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有着比较优势。一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比较而言,六户镇是突泉县除城关镇以外的最大集镇,人口规模相当于普通自然屯8至10倍。从人口结构来看,除农业人口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第三产业的外来人口,并且呈流入性增长趋势。二是具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六户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政府机关外,医院、学校、农村信用社、邮政、电信等事业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服务功能,拥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三是六户镇为突泉县北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必须品的集散地。六户镇个体工商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物资流通,为农畜产品提供销售中介服务,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四是六户镇已成为当地交通运输和对外联系的枢纽。六户镇位于县城和乌兰浩特的中间地带,并且距离适中,加之突宝公路、永巴公路在六户镇交汇,这一地缘优势使六户镇成为商贸物流的中转站。

(二)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找准发展定位对于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要发挥小城镇区别于大中城市的特有优势,建设既有乡村气息,又能提供城市功能的宜居型城镇。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同时,加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以优美的乡村风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创业者流连忘返,使游览者心情愉悦。结合六户镇发展实际,六户镇的发展定位是:力争通过五至十年时间的努力,把六户镇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物流业、服务业及人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中心城镇。指导思想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拉动、项目推动的原则,收缩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劳务转移输出,不断扩张城镇居民、转移富余农民、富裕在家农民、和谐一方人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体解释为:围绕“扩张城镇居民”,加强城镇基础建设,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围绕“转移富余农民”,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围绕“富裕在家农民”,做大农畜产品基地,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围绕“和谐一方人民”,抓好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

(三)要精心谋划整体布局。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中心镇自身的功能完善、市政设施的投入建设,而是要将镇村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通盘考虑。要坚持规划先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合理流动,通过市政建设提

高吸纳承载能力,通过社会事业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以六户镇为例:在全镇整体布局方面,六户镇将以政府所在地建设为支点,将镇区规划为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休闲区等几大区域,按照规划摆布产业,由产业发展来带动区域布局的形成,把镇区打造成为乡村工业、商贸、居住集聚点;以突宝、永巴公路为轴线,利用交通优势发展沿路经济,引进和发展商贸物流、粮食收储等产业,打造沿路交通经济带;以中心村屯为支撑,以养殖小区、设施农业小区、脱水蔬菜加工等中小企业为载体,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要完善镇区基本功能。

完善的镇区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的商贸流通就像一个城镇的名片,对于加快城镇化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分步骤、有侧重,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六户镇镇区将以现有东西两条商业街为框架,依托建成区改造,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生资日杂交易市场、食品蔬菜批发市场等几大专业市场,开辟南北两条联结通道,形成两纵两横、专业市场与街道门市相结合的网状商贸交易区域,把镇区中部、南部、西部打造成为精品商贸区;依托蛟流河水资源及镇区东南储备土地资源,引进中小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制造业龙头企业,把镇区东南部打造成为沿河加工业区;依托永巴、突宝公路,建设集货物仓储、车辆给养、能源配送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形商贸物流园,把突宝、永巴两条公路联结区域打造成为商贸物流区;依托六户北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绿化美化,并进行商贸住宅楼开发和标准农家院建设工程,把镇区北部沿山部分打造成为精品住宅区。

(五)要建立牢固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引擎”。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才能促进人口流动、企业兴旺、环境改善,才能不会让小城镇建设成为无源之水。六户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将以禽类养殖、设施农业、脱水蔬菜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红干椒、中草药、肉鸡肉羊、奶牛、生猪五大种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把龙头建在镇区,把基地建在农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同时,致力于收缩第一产业战线,减少和转移农民,做强做精第一产业。以镇区为支点,依托招商引资和现有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建筑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制造业,扩张第二产业规模。以吸呐人口、增加就业和优化环境为目标,繁荣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

三、几点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很多困难,有些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亟待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一)在政策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建国以后,国家的发展重点在城市,相关政策大幅度向城市倾斜。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方针,相关政策又极大幅度地向农村倾斜,致使小城镇建设处于政策辐射的“真空地带”。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从政策上扶持小城镇发展。

(二)在项目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目前,本地区发展项目以涉农项目居多,涉农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的项目居多。而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项目、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的社会事业项目缺乏,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项目倾斜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项目支撑。

(三)在资金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

从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来看,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而乡镇人民政府始终处于“保吃饭、保运转”的赤贫状态,并且运转资金的主要来源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在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乡镇政府只能靠压缩正常工作运转开支来实现,小城镇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建设举步维艰。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五篇:《建设小城镇,走活城乡发展一盘棋》

请听记者马建采写的述评:《建设小城镇,走活城乡发展一盘棋》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放在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地位上,突出了城镇化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本市从2005年开始,以华明镇作为农村城镇化的试点,以宅基地换房的方式建设示范小城镇,这一模式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更多的农民盼望能住进小城镇,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由此,本市加大小城镇建设,推出三批共“二十三镇六村”的农村示范镇建设,涉及268个行政村。

从已经建成并运行两年多的华明镇来看,推动农村城镇化就像是一把钥匙,解决了当前农村发展中诸多问题。

首先,用“宅基地换房”建设小城镇方式,是政府主导用较低的成本走活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招妙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周京奎博士认为,这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农村发展寻找出路和农民热盼提升生活质量的期待,两种愿望叠加在一起碰撞出的大智慧。

【录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试图推动这个农村城镇化建设,但城镇化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单靠乡镇农村自身力量还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

本市“宅基地换房”方式,创新了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解决小城镇建设巨大资金缺口,它的核心就是农民搬入小城镇,腾迁出宅基地。原村庄宅基地进行复耕,补偿所占用的土地,而节约下来的土地整合后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农民入住小城镇不仅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而且村民搬入的是带有土地证、房屋产权证的房屋,也就是所谓的“大产权”,这样可以自由上市交易,使农民家庭增加了一笔资产。东丽区区委书记张有会说:

【录音:原来三间平房、三间小房,不过四、五万块钱,置换以后,按人均三十平方米居住面积楼房,财产增值四十万到五十万元。】

其次,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发展遇到的一大门槛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但是却很难解决致富问题,同时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这些年来我们探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使土地实现了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但是终究没能发展起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而农村城镇化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华明镇党委书记张长河介绍说,搬入华明镇的共有12个村,这些村子腾迁后的宅基地将有426公顷的土地进行复耕。复耕的土地发展规模化蔬菜大棚,过去一亩地只有六、七百元的收益,现在一亩地收益达到了一万多元。

【录音:这个复耕啊,打破原有的传统耕种模式。因为过去的华明的土地比较贫瘠,可以说是广种薄收,经济效益不大。那么借这次示范镇的设立,我们把它复垦,采用农业设施,现在做了两千多亩地的设施农业,大概总的面积是搞一万亩的设施农业,这一万亩的设施农业的产出要超过过去我们的十万亩。】

三是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培育本地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把城镇经济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多年来,城市扩张、道路建设等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补偿金,脱离了农业生产,由于农民没有技术又不善经营,从而出现了“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现象。

而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规划先行。城镇经济的发展支撑、产业发展定位、如何保证农民收入获得稳步持续的增长成为首要研究的课题。像华明镇规划了7.3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华明工业园招商部主任王胜春介绍说。

【录音:目前已经引进了包括中国兵器仪器集团,四川海特等40余个项目。整个的7.33平方公里全部建成以后,预计我们产值能达到400亿元,我们能解决四到五万人在园区就业。】

四是农村城镇化可以扩大内需,引发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群体。当前我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不足。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数据上看,投资的贡献率达到94.8%,消费仅为51.9%,消费依然是国民经济的短板。

城镇化在培育消费需求,使农民变为市民,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华明镇很多村民都有两份工作,永和村村民王如海承包了100亩的水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和鲫鱼等,从春天到秋天搞水产养殖,秋天收获之后,进入冬闲期。过去,他就在家里没事干了,现在示范镇里的农业园、工业园、商业区都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冬闲时他就到华明农业示范园上班,岗位是种植管理员,月收入在两千元以上。

【录音:从这上班,连学学这技术,按月开,一月两千多块钱吧。】 华明镇党委书记张长河说,伴随着城镇化和非农化,村民总收入五年内将有显著变化。

【录音: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之内我们要达到现在的两倍,我们现在是12950元,到2014年呢,我们要达到两万六,是现在的两倍。】

农民收入的增加,能够推动华明镇内商贸、餐饮、旅游等消费,增加教育、医疗等投入。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按照目前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6%,城镇人口将超过九亿,城镇化带来的城市消费增量足以创造相当于2007年德国市场总规模的新市场。

可以说,本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小城镇的模式,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土地是农民沉睡的资本,通过“宅基地换房”盘活农村土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本化,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加速小城镇建设。目前,本市“二十三镇六村”同时推进小城镇建设,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宅基地换房”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城镇化又走活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盘棋。城镇化不仅使农民变成社区居民,还极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吸引大量投资投入工商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核心就是城镇化,它是激活一个点,辐射一大片。离开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只能是舍本求末。

农村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奇迹,它必将会创造出新的富足和繁荣,创造出一个人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城乡小城镇建设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模版]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中共望城县靖港镇委员会 望城县靖港镇人民政府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2010年......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摘要:当今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城乡差距的不断增大,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

    石城乡群众工作站建设情况(最终版)

    石城乡群众工作站建设情况 全县群众工作站暨三农工作站推进会议后,我乡立即着手建议乡群众工作站及各村群众工作室(三农工作站),现已按照要求全部到位。情况如下: 一、成立组织......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凸现。为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副产品......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