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物研究及安全防护措施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物研究及安全防护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实际上已成为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监测部门必须提高其自身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努力避免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安全防护尤为重要,因此根据环境监测工作中安全事故的性.提出了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同时应从制度、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以确保监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能。
关键词:环境监测:安全事故;防护措施;环境实验室;污染物研究
前言:
迄今为止,我国拥有各类环境监测站约为4000余个,监测人员达7万多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环境监测体系,因此每个环境监测站尤其是地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都具备一定检测能力和拥有较大规模的实验室。根据规范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就是监测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一个长期未曾得到重视的问题是这些监测分析过程一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污染物。然而,安全事故却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有的事故所造成的影响还损害了国家的声誉。作为环境监测领域虽然鲜有安全事故见诸报道.可能也确是少有发生或影响极小,但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安全防护意识亟待提高、各类安全制度急需完善、安全隐患应尽力排除、安全事故防护及应急措施能有效运行。有关资料只强调实验室内的安全注意事项,但环境监测除了必须注意实验室内的安全外.在其他场所也须特别注意。
1.环境实验室监测中的安全事故
1.1按安全事故的性质分类
(I)物理性安全事故:如电器设备、高压高温高能装置、玻璃器具引起的安全事故;
(2)化学性安全事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防护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
(3)生物性安全事故:致病菌感染、致病微生物侵入体内、大型猛兽或有毒动物袭击造成的安全事故:
1.2按安全事故发生地分类
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监测现场的安全事故。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都有可能发生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安全事故,但防护重点各有侧重。下面把来自于实验室的污染物分类如下:
1.2.1 来自于样品的废物
环境监测站测定污染源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等样品,当测试结束后,多余的样品通常是直接倾倒排入下水道,这些样品废物直接进入环境必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2.2 检测过程带来的废物
这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最主要的污染来源。某些测定项目需要用标准样品绘制标准曲线或使用有机溶剂,在测定结束后,样品废液和标准样品的废液均会产生污染。
1.2.3 来自药品仓库的污染
环境监测站通常会购买一定数量的药品备用并存放于药品仓库中。许多药品尤其是有机试剂挥发出来的气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此外多数监测站尤其是三级监测站很多实验项目只是零星开展,这些项目虽然污染数少,却导致储备试剂过期、失效情况相对突出。
1.2.4 其他污染
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物通常要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委托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在存放时会产生废气;监测人员对自身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2.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特点
2.1环境污染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开艘标准化站建设还是计量认证考核,多从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各级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污染治理难而极少治理。
2.2污染种类繁多
环境监测实验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化学分析,通常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污染物。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的标气载气等;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如培养基)、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
2.3污染数量少,但累积排放量大
虽然各级监测站都具备一定项目的监测技术能力,但实践上各监测项目之l训的工作频率悬殊较大。很多非常规监测项目只是偶尔开展,由这些项目带来的实验室污染数量虽少,长期累积排放量依然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也带来丁管理上的难度。
2.4污染危害大
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若将其直接排入水中,则会腐蚀下水管道。含汞、铬、砷等重金属废液若倒人下水道。不但足一种浪费,而且流入水体后,可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绝大多数使用有机溶剂的分析项目如石油类、挥发酚和阴离子洗涤剂等最后都有有机溶剂污染问题。还有开展生物监测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
2.5污染治理少
尽管按化学实验室规范要求,实验室应分类配备多种残液缸,但实际操作时多数形同虚设,往往是往下水道一倒了之。而残液贮存后如何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些有毒的混合气体。因为量少且为短时排放,就直排到实验室内外的大气中去了;有些如生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手套等甚至被混到生活垃圾中处理。至于其它形式的污染大都没有得到认真考虑。
3.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明显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从事的环保事业格格不入,各级监测部门必须提高其自身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努力避免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这也是顺应国际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3.1强化监测实验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意识
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特点,决定了其污染的控制途径必然是以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指导,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的环境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从源头做起,从自身做起。各级环境监测部门更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想方设法减少实验室污染,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及办法,大力宣传监测实验室污染环境防治的意义和作用。
3.2建全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 各级环境监测站必须按照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制定各类环境监测实验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监测实验室环境行为,充分贯彻IS014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力争减小监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全面提升ji盔测实验室管理水平。并将环境监测的整体环境影响最小化。
3.3全面推行环境监测实验室清洁分析、清洁操作减少“废物”产生量
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应该从源头做起,从多方面着手,将实验室环境污染综合预防的策略应用于监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全面推行清洁分析和清洁操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实验室污染按性质大致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等三大类。
3.3.1物理性污染及防护措施
(1)环境监测实验时需使用大量的高温装置对产品进行预处理或分析组合使用。如大功率电炉、马氟炉、原子吸收仪、发射光谱仪等,如果操作不当。会发生灼伤事故.还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危险。
(2)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应在配备有防火设施.配备有通风装置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高温装置与实验台面、墙壁保留一定的距离;按照操作温度的不同.选用合适的容器材料和耐火材料.同时考虑所要求的操作气氛及接触的物质性质。
(3)高温实验时要做好人体防护:使用难吸水性材料作的干燥手套:需长时间注视高热物质或高温火焰时,要戴防护眼镜;处理高温流体时,还要注意保护皮肤。
(4)在现场监测众多有高温排气筒.监测时监测设备要放置在离高温装置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外接电源的电源线等防止接触高温装置:监测人员戴干燥的棉制手套,穿棉制工作服:需要站在高温装置上工作时,要采取隔热措施,尽量不要穿胶底鞋。需要观察监测现场高温燃烧状况时要戴防护眼镜。
3.3.2化学性污染及防护措施
(1)必须事先了解所使用危险物质的特性以及分析中间产物特性。危险物质通常贮藏在阴凉处.与火源、热源隔开,分类贮藏:毒物及剧毒物需贮存于专门的药品柜内。实行领用制度。双人管理:有毒物质标识明晰;使用剧毒物质时,须保证分析室通风正常:使用危险物质前,做好周密防护准备。对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准备好防护面具、防护衣及灭火器材.有中毒危
险的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防护用具。含有有毒物的废弃物不能随意倾倒.应该按相关要求加以无害化处置或集中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处置。禁止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区.危险物质丢失或被盗应及时报告。不在实验室饮食食物.不用实验室器具煮食物品。
(2)在应急监测时,监测人员不要盲目进入现场特别是核心区域.需在应急指挥部了解危险物质基本情况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穿戴好防护衣服、面具等有效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开展监测工作。
3.3.3生物性污染及防治措施
生物性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野外采样监测过程中的致病菌污染及致病微生物.主要是由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引起.如医疗废水、医疗废物。样品采集要戴防护手套、采样后及时清洗、消毒皮肤与相关用品.在有致病微生物疫区采集水样要采取防护措施.样品采集后马上用备好的清洁水洗手及采样器具。一般来说。避免到有野生大型猛兽生存的区域采样.确有必要必须完全了解野生猛兽的习性.在当地向导及有经验的猎人或其他保护人员的保护下.带有必备的防护设施后进人该区域。一般陌生地方也要防范被狗及毒蛇等动物咬伤.特别是夜间测试噪声时。要备好手电、棍棒、蛇药及其他药品。生物实验室内主要做好致病菌感染及致病微生物的侵入防护.实验室要按生物安全级别,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实验区.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严格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4结论
我国的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监测着力点由点源到面源监测转变;监测源由单一到多元转变,如从工业污染源监测转向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环境监测并重;监测时效由被动的事后监测到主动的连续在线监测转变;监测数据由浓度监测向浓度和总量相结合转变;监测手段由原始的手工操作向科学的自动监测转变,积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激光雷达等先进的技术于环境监测中,进一步提高监测的科学化程度。未来的环境监测还必须是与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相融合,做到监测一管理一保护于一体的新系统。
如果每个环境监测站都能重视自身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自身环境出现污染的状况,那才能成为既为环境保护服务又是名副其实的环保实验室。当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拥有不少各类化学分析实验室,它们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通过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并最终推广到全国的所有具有类似问题的实验室将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侠.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与管理措施.南北桥 2009(1):41-42
【2】胡玉.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江苏环境科技.2008,21(z1):23-27
【3】胡星明.环境监测研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6):73-85
【4】俞美香.常见实验室废液处理.环境导报.2002(3):17一18.
【5】 段秀琴.实验室里几种废弃物的危害及处理.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5(1):50—51.
【6】徐衍忘.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中国环境篮测.1996.12(6):46—50.
第二篇: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水平(BSL-2)实验室:
一、警示标识
1、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2、生物危害标识:标志底色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生物危险二级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化学品危险标识
根据实验室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状态,做以下标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品、腐蚀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护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配备初级物理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初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次级物理防护屏障(次级防护屏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都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和物理防护设备。
三、设施和设备
1、实验室设施(次级防护屏障)在建筑中,实验室与一般区域隔离。1.1 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级,防鼠、防虫、防盗。
建筑物内实验室安装有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门口处设有柜子,将个人服装与实验服分开放置。实验室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有明显标识。1.2 密闭性和内表面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洁、不积尘、不渗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台面易于清洁,防水,耐热、有机溶剂、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损害和腐蚀。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可关闭;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1.3 空调
每个实验室都安装有空调。1.4 照明适合于室内一切活动。
1.5 可靠的电力供应。冰箱配置有备用电源。
2、安全设备(初级防护屏障)2.1 防护服装 2.2 防护手套 2.3 生物安全柜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细菌分离、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体液的收取等,都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每12个月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面检测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注意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填写使用记录。2.4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是最为常用的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2.5 急救箱
实验室必须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包括:消毒剂、消毒药棉、一次性橡胶手套、无菌创伤敷料/纱布、胶布、绷带、镊子、剪刀等。2.6 消防器材
实验室应配置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2.7 洗眼装置
实验室工作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制定有相应程序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
1、实验室防护服
实验室应确保足够的防护服可供使用。防护服要及时消毒、清洗。当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极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塑料围裙或防液体的长罩服,如必要,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连体防护服穿戴时,注意先穿裤子,后穿上衣。实验完后,先脱上衣,后脱裤子,脱衣时抓住上衣衣边往上拉,从头部钻出。污染的防护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2、手套
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辐射污染,冷和热,产品污染,刺伤、擦伤和动物抓咬伤等。
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服、合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戴手套时,应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手要干燥;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更换手套。脱手套之前先用消毒液消毒手套,然后一手捏住另一手的手套掌部往外拉,使污染的部分包在里面。使用后的手套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3、鞋
实验用鞋应舒适,鞋底防滑。
4、口罩
选择合适的口罩,戴之前,应检查是否破损和清洁。穿戴时,须用手捏下鼻部,使其紧贴皮肤,以防漏气。
5、帽子
操作感染性材料时,必须佩带帽子。
6、眼镜
必要时,操作应戴防护眼镜。
第三篇:基层实验室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探讨
基层实验室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security occupation hazards basic laboratory protective measures
尚红光
1王爱珉2
(1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卫生防疫站
河北邯郸056201河北邯郸056201;2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河北邯郸 056201)
SHANG Hong-guang WANG Ai-min
[摘要]: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针对实验室工作环境内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者从
1、有毒化学因素,2、生物因素,3、物理因素
4、心理健康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其职业安全防护设施、个体安全防护、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培训及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提出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安全防护措施。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ccupation disease hazards classification directory”, ccupation disease common hazards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in the laboratory, 1, toxic chemical factors from the author, 2, biological factors, and analyzes 3, physic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4, and from its occupation safety and support facilities, safety protection, individual laboratory personnel safety training and to establish health files put forward security laboratory staff health protection measures.关键词:基层实验室 职业危害因素 安全防护措施
Keywords: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 disease basic laboratory
近年来,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不好的影响,2011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导致职业病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实验室都可能遇到。实验室人员受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实验室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有:
1、化学因素,2、生物因素,3、物理因素,4、心理健康因素等方面[1],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这些职业危害因素之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被严重损害。为提高实验人员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意识,保障其身心健康免受损害,就基层实验室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研究。1 基层实验室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有毒化学因素
基层实验室或多或少都要用到有毒化学试剂,尤其是化学实验室,经常接触有毒化学试剂:
金属与类金属:铅、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镉、钡及其化合物等;基层实验室有汞项目的样品检测,长期汞及其化合物的频繁接触,会引起体力减退、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容易在体内蓄积,发生慢性汞中毒。铅、锰和镉等金属的检测是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虽然由手工法改为仪器法,用到很少,但也不能忽视,它们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除,会对人的脑细胞和神经系统有损害,如果进入血液,结合血卟啉,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石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氯仿(三氯甲烷)、甲醛、苯、乙醚、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会产生有毒有刺激气味气体,这些气体会给实验环境造成污染和给实验人员造成危害[2],其侵入途径是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和皮肤吸收,对皮肤、呼吸道、眼结膜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接触高浓度可以导致中毒性脑病[3]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乃至昏迷,这属于有机溶剂共有的毒性作用。而每一种有机溶剂还可以存在其特殊的损害效应,包括神经系统的损害、脏器损害、致癌作用等,例如甲醛有致敏、诱变和致癌等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体异常[4]。
强酸强碱:具有强腐蚀性,会引起皮肤烧伤,呼吸道粘膜损伤等。在实验室,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混合物,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长期作用于人体产生毒性相加和慢性远期效应,这些效应不易被人注意而且难以鉴别[5]。1.2 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感染
职业环境中的生物性危害按照其致病微生物的不同、感染途径和感染来源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生物性危害如下:①因职业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导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病等;②因职业接触各种生物性致敏原而出现的过敏性疾病,例如桑毛虫皮炎等;③因职业接触各种生物性毒素而出现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等[6]。
感染途径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个感染链,实验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大小便、高致病性菌毒株等标本,被感染的风险很高。如①抽血时针刺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病如HIV、HBV、HCV等;②在常规的微生物操作过程中形成气溶胶弥漫在空气当中,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伤口感染,危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微生物本身感染力、致病力、毒力、存活力以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和实验室内的微小气流等条件。③喷溅物以及由于接触动物引起的感染。
1.3 物理性危害
烧伤、烫伤
实验室内一些常用设备,如:干燥箱、马弗炉、高压灭菌锅、电炉、水浴锅等,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被这些设备产生高温、蒸汽烧伤或烫伤。另外,强酸和强碱被稀释时产生大量的热,都易发生灼伤或烫伤。
辐射
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微波等产生辐射,主要对身体的影响:①神经系统: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如头痛、乏力、失眠、情绪不稳定等;②心血管系统: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③眼睛: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工作人员,可发现眼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浑浊,个别可发生职业性白内障。电离辐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会产生微量电离辐射。长期接电离受辐射会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并伴有消化系统障碍。严重可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
噪声
实验室内的一些常用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大型离心机、通风柜、干燥箱等在运行时会形成各种噪声,长期工作在有噪音的环境中,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造成紧张、烦恼;使听力下降,严重的可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1.4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危害。
实验室的检测人员长时间处于检测任务繁忙、劳动强度大、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等容易形成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引起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2
实验室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试验方法和化学试剂的选择:选用先进的试验方法和低毒的化学试剂,淘汰落后的试验方法和高毒的化学试剂,从源头降低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改善实验室的通风设施。实验室设置的通风设施是及时排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气体、悬浮颗粒和化学试剂存放时挥发的有害气体,减少检测人员暴露在危险空气下,并保障实验用易燃易爆气体在使用、储存时的安全[7]。.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存储管理严格根据GB 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9]及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专人管理,有系统地执行化学试剂出入库的登记管理制度。固体、液体试剂分门别类存放,严禁将能起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试剂存放于同一柜子。存放有机溶剂的柜子统一配备了排气通风系统。剧毒化学试剂单独设立存储间,并且存储于专用保险柜中,实行双人双锁、双入双发、使用过程由监督人员全程监督的管理制度。[10]
“三废”处理 由于化学实验性质的特殊,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和废气(俗称“三废”)。其中主要包括各种废弃的酸碱溶液、重金属、有毒有机液体等[12]。“三废”处理应该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三废”内部处理、移交记录[12]。杜绝由于随意排放造成意外事故及环境污染。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杜绝培训流于形式。制定实验室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计划,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培训内容要全面,培训形式可多样化:①集中授课形式,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的进行处罚。②现场培训,结合实际操作,并现场提问。③外出参加上级单位的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确认。
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加强实验室人员个人安全防护。
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对个人身体进行安全防护:①头面部防护:在可能发生固体或液体飞溅时,必须佩戴防护面罩,增强防护效果;眼部防护,佩戴防护眼镜(镜框应有遮盖),防止溶液溅入;长期噪音需要佩戴耳塞。②呼吸系统的防护:通过通风系统和呼吸防护装备(防护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可以控制可吸入性化学试剂的危险。化学试剂的标签和MSDS上有该物质的吸入危险性信息和通风要求。当存在潜在的吸入危险,或者化学试剂的标签或MSDS上有如下警告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使用该试剂:“在足够通风条件下使用”;“避免吸入蒸气”;“在通风橱内使用”;“提供局部通风”。实验室中,通风橱和呼吸防护装备是减少呼吸损害的最主要的手段。③手部防护: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或可能触碰危险化学试剂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实验室一般配备了帆布手套、防酸手套、PVC薄膜手套等。手套的选择取决于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操作的方便性。每次使用前都要检查手套的完整性。④皮肤和身体的防护: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工作服,实验服的作用是防止人身与污物、化学粉尘接触,并将化学物质的喷溅或洒出造成的危害最小化。即便某些实验中皮肤不会直接接触危险化学试剂,仍需穿上实验服以尽量减少皮肤在实验室内的暴露。并可以戴帽子来保护头发和头皮免受污染。⑤配备急救药箱,能对身体受到小的损伤进行简单处理,配备紧急喷淋和洗眼器等安全应急装置进行应急处理。2.2生物因素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14],和本省其他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完善防护措施。
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安全设备及个人防护装备又可分为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一级防护屏障是指操作者和被操作者之间的隔离[14], 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构成的防护屏障[15];二级防护屏障是指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13], 即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的防护屏障[15],有效降低了生物因素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的职业危害。
配备安全防护设备,按规范操作,定期检定和维护。
为达到生物安全的目的, 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安全装备。安全装备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实验室操作设备, 如生物安全柜等;另一部分是个体防护装备[ 16] 实验室最常用、最有效的防护设备是生物安全柜,可使感染性气溶胶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而不扩散,起到防护作用。但严格的标准化操作以及定期检定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个体防护装备完善配备和正确使用[ 17]。
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个体防护装备是保护实验室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涉及的防护部位包括:头面部、眼睛、耳(听力)、躯体、四肢、以及呼吸道,有防毒面具、面罩、帽子、眼镜(安全眼镜、护目镜)、口罩、听力保护器、防护衣(实验室服、隔离衣、连体衣、围群)、手提和鞋套等。正确使用防护装备不但要考虑选用的类型,还要考虑使用期限、清洁保养、佩戴尺寸和舒适程度等因素[ 18]。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法律责任意识。
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职业安全培训(目前基层疾控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晓率为 73. 85%[19],低于市、省疾控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
实验人员要经过良好的培训,具备熟练的安全操作技术,提高其对生物实验室感染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其责任心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可包括:生物安全操作、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及原则 如何处理实验中潜在的危险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心理素质等。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演练,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并有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疫苗。2.3 物理性因素危害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对工作时产生高温的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如带好隔热手套,使用坩埚钳,煮沸时加玻璃珠防止爆等,避免烧伤、烫伤。
对辐射的防护,应遵循屏蔽、缩短照射时间和保持防护距离,目前基层实验室对辐射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几乎没有,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有多大,目前尚无研究。
对产生噪声的仪器设备,可设立玻璃门窗进行隔音,无法进行隔音的实验人员可佩戴耳塞进行防护。对产生巨大噪音的陈旧设备进行淘汰更新。2.4 对心理健康危害的职业安全防护。
增加实验人员,调整劳动作息制度,工作之余组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外出旅游等缓解精神(心理)职业性紧张。设法改善长久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位,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防止身体疲劳,减少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
讨论
基层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不完善, 未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有的虽有培训计划但落实不到位,培训流于形式。导致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的职业危害因素缺乏了解,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不够,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缺少职业危害和相关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此要加强实验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安全防护的宣贯和培训。
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是实验室人员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离不开物质保障,管理层应定期开展职业安全防护自查,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危害漏洞,增加防护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4
[参考文献 ]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最新修订)》[Z] .2011.12.
[2]吴小卫.化学实验室的通风设计[J].制冷,2005,24(z10):94-96.
[3]邓淑敏;李蕾;刘芳;孟肃;赵奕楠;何志义 .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5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7(29):639-641.[4]曾义虎,王禹鑫. 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 485 -486.
[5]赵凤仙,赵永胜.理化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 口岸卫生控制,2010,15(2): 46 -47.
[6]何纳,赵根明,徐彪,生物危害因素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吴晓平,郭颖燕,尚新大. 关于对县级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通风系统的思考[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8): 2093 -20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GB 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版[R].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
[10]王研.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83-185/194.
[11]殷馨.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66-168.
[12]叶继.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方法及管理上的探讨[J].环境,2006(z1):86-8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24 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4]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G B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 B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6] 王鑫, 周安寿, 陈永青 1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J].卫生研究, 2007, 36(2): 2531.[17] 王庆梅.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装备[J].中国医学装备,2010, 7(2): 38.[18] 黄卫华.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现状调查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
2011,27(6)541-542.[19]顾华,朱炜,王芬,等.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知晓率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11): 3012 -3013.
作者简介:尚红光:(1976年11月出生),男,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管检验师,内审员,主要从事检验工作和质量体系管理工作。E-mail: shangyuxin6666@126.com 工作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卫生防疫站,联系电话:***
第四篇: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
安国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景苑家园项目部
安全防护措施
目 录
一、土方及基础施工安全防护.........................2
二、脚手架防护措施.................................4
三、洞口防护.......................................5
四、临边防护措施...................................6
五、模板工程.......................................7
六、大模板工程.....................................7
七、高处作业防护措施...............................8
1、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外脚手架、工具式脚手架时的高处作业防护......................................8
2、建筑物出入口防护.............................8
3、临近施工区域的防护...........................8
4、高处作业用凳及脚手板要求.....................9
5、高处作业严禁投掷物料。.......................9
八、机械、电气防护.................................9
(一)机械......................................9
(二)电气......................................9
九、外电架穿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10
十、坡道(斜道)..................................11
十一、个人防护....................................11
1、安全帽......................................11
2、安全带......................................12
3、安全网......................................12
4、其他........................................12
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更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例,特制定本《安全防护措施》。
一、土方及基础施工安全防护
1、开挖土方从上而下分层进行,操作间距不少于2.5m,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开挖坑(槽)、沟深度超过1.5m时,按土质和开挖深度依照规范进行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开挖深度超过2m的坑(槽)、沟边沿处,设置两道1.2m高牢固的栏杆(刷红白相间颜色每0.3m一道)并用密目安全网封挡,并悬挂危险标志,夜间应有弱电红色灯标志。禁止任何人在深坑(槽)、悬崖、陡坡下休息。基坑深度超过5m(含5m),必须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经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批,由企业安全部门监督实施。
3、在基础施工前及开槽、坑、沟土方前,建设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施工企业提供详细的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施工企业采取措施保护地下各类管线。
4、土方施工前应具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工程设计文件。
5、土方开挖前,为保证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必须制定土方开挖方案,并经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准施工。
6、土方或基础在雨季施工期间,基槽、基坑周边必须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
7、如在比较危险或行人过路处,开挖槽、坑、沟等,必须采取
安全防护措施
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坠落,并设置明显标识,夜间应设置红色标志灯,并悬挂于明显位置。
8、槽、坑、沟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应视建筑物和槽、坑、沟的深度、土质和季节采取加固,确保安全。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并报上级安全、技术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9、挖土方不得在石头的边坡下或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基底下进行,操作时设专人看护,注意上方土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撤离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放坡或加固)。
10、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方便工人上下,避免坠落。
11、土方基础工程中的降、排水施工,应加强用电管理,吊泵索具严禁使用金属材料。
12、降、排水工程的井口必须设置定型的金属围栏和警示标志。
13、基础(或管沟)施工前,必须根据季节施工的特点制定防坍塌预案(并进行培训)。
14、坑(槽)、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1m以外堆物,其高度不超过1.5m。
15、地方及基础施工时的降、排水(井点)工程的井口,必须设牢固防护盖板或围栏和警示标志。完工后,必须将井回填,夯实。
16、夜间施工,要备有足够照明,并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
安全防护措施
17、对机械开挖后的边坡(一般较陡)及时安排工人加以修整,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其他作业。
18、施工中,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妥当后再进行施工。
二、脚手架防护措施
1、钢管脚手架均采用外径48~51m,壁厚3~3.5m,无严重锈蚀、弯 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2、铜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均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不得使用钢丝或其他 材料绑扎。
3、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2m,小横杆 间距不大于1m。装修时脚手架立杆不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8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5m。
4、脚手架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超过4m,水平距离 不超过6m,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低于双股8号钢丝的强度,高层的架子不 使用柔性材料进行拉接,根据现状,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顶。
5、脚手架的操作面均满铺合格的脚手板,离墙面距离控制在200㎜以内,无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兜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设两道防护栏和一道挡脚板,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不低于1m。
6、保证脚手架整体结构不变形,凡高度在20m以上的脚手架,纵向设置剪刀撑,其宽度不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控制在45°~ 60°,高度在20m以下的,设置正反斜支撑。
7、特殊脚手架和高度在20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拟定设计方案。
8、结构用的里外承重脚手架使用荷载不起过2646N/㎡。装修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载不超过1960N/㎡。
9、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不少于3m。
10、各种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均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支搭和使用脚手架的负责人及技术、安全人员进行共同检查验收,履
安全防护措施
行交验手续。
11、特殊脚手架在支搭、拆装前,由技术部门编制安全施工方案,报上级技术领导审批后再行施工。
三、洞口防护
1、预留孔洞口:1.5m×1.5m以下的洞口,用坚实盖板盖实并有防止挪动、位移的措施。1.5m×1.5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两道防护栏杆,中间设水平安全网。
2、平面洞口:(例如:楼板、屋面、平台等上的洞口)洞口短边尺寸小于2.5㎝但大于2.5㎝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覆盖,防止挪动、移位。
3、边长在25㎝~50㎝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做盖板,盖住洞口。盖板必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4、边长为50㎝~150㎝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络,并在洞口上满铺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20㎝。
5、边长为150㎝×150㎝以上的孔洞,四周设两道防护栏,洞口下方设水平安全网,必要时加以密目网覆盖。
6、烟道、垃圾道等必须安装防护门式护栏,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人员、物体坠落。加设明显的标志。如有临时性拆移,须经施工负责人核准,工作完毕后必须恢复防护设施。
7、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必须设置固定式防护门或设置两道防护栏杆。
8、结构施工的伸缩缝、后浇带和预留洞口必须加固定盖板。
9、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洞口的,必须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员撤离前,必须将原防护设施复位。
10、电梯井口防护:电梯井口设高度在1.2m以上的金属防护门。(Φ12钢筋焊制,刷30㎝红白相间)呈半自动开启式。门口下方设不低于100㎜的挡板。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两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封闭严密。回转式楼梯间等处,每隔两层支一道水平安全网。在未得到上级主管技术、安全部门批准时,不得利用电梯井做垂直运输和垃圾通
安全防护措施
道。
11、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防护: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设置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作防护网。回转式楼梯间设置首层水平安全网、楼梯各处不准堆放各种物料。
12、阳台边防护:阳台栏板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在阳台临边设置两道防护栏,挂安全密目网封闭。
13、采光井口防护:采光井用安全网封严并用木板封盖。
14、楼梯口防护:踏步及休息平台随结构安装两道护身栏或立挂安全网。
15、出入口防护:护头棚长度为3~6m,两侧各宽出结构面1m,顶部满铺不小于50㎜厚的脚手板双层防护棚,两层间隔0.5m。
16、结构工程中,临边防护应有高度不低于1.2 m的护身栏杆,并用密目网遮挡。
17、管道间、管道竖井等必须安装防护门式护栏,高度不低于1.5m,并设红色警告灯。
18、位于车辆行使的道路旁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等,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19、墙面等处的竖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Φ12钢筋焊制,刷30㎝红白相间)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20、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21、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它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四、临边防护措施
1、垂直运输进料口:安装自动防护门。
2、楼梯踏步:利用正式栏杆代替临时栏杆。异型、非标踏步经批准采用两道钢质临时护身栏。
3、建筑物楼层临边四周、柱子边、井架与建筑物通道两侧、外脚手架边、框架结构梁边和施工作业层柱子边、斜道两侧、安全防护措施
卸料平台的外侧边,无维护结构的均设置两道高1.2m防护栏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未砌筑、安装维护结构时,必须设置两道护身栏,立挂安全网并设180㎜高的挡脚板。
4、沟、槽、坑:临边设立两道护身栏,其高度为1.2m。
5、屋顶:石棉瓦,三合板,刨花板棚顶处设禁止攀登标志。
6、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临边防护的,必须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员撤离前,必须将原防护设施复位。
五、模板工程
1、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计算、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等施工工序以及运输、存放的要求),经技术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2、模板及支撑系统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必须有临时固定措施,防止模板倾覆。
3、模板拆除应按区域逐块进行,并设警戒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六、大模板工程
1、存放:场地平整夯实,拧紧底脚螺丝,自稳角70°~80°,下部垫通长方木,相对存放。遇有大风时,实施与结构连接或多块连接,连接材料为刚性。长期存放的模板亦用刚性材料连接,并固定在建筑物上。
2、设施:大模板设置操作平台、上下梯道、防护栏杆、自稳架,大模板堆放时。
3、插放架:结构稳定,牢固。上下设梯子,铺600mm宽通道,7
安全防护措施
设两道护身栏。
4、无支脚的外墙板、内墙板及角模、插板均放置在用钢管搭设的插放架内。插放架的立杆埋入地下不少于500mm,插放架的高度为构件的2/3以上,下设扫地杆。构件下端垫木压在扫地杆上。插放架内靠放同一规格的板件,吊装时从两边向内取出,不准从中间抽吊。
5、吊运:吊运大模板、混凝土料斗、大灰斗等大件时,均使用卡环,不准用吊钩吊运。
七、高处作业防护措施
1、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外脚手架、工具式脚手架时的高处作业防护
凡高度在4m以上的,首层四周支固定3m宽的水平网,高层时支6rn宽的双层网,网底距下方物体表面不少于3m,高层不少于5m。高层每隔4层设一道3m宽的水平安全网。
水平安全网接处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l00㎜。外沿高于内沿不少于500㎜。
在无法搭设水平网的部位,逐层设立网全封闭。
支搭的水平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再行拆除。
2、建筑物出入口防护
建筑物的出入口搭设长度,多层结构防护棚的长度不小于3m,高层不小于6m,宽于出入口通道两侧各1m的双层防护棚,棚顶满铺不小于50㎜厚的脚手板,两层间距不少于500㎜,非出入口处及通道两侧用密目安全网严密封闭。
3、临近施工区域的防护
临近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均支搭防护棚,以保
安全防护措施
证人、物的安全,防护棚的标准符合基本规范。
4、高处作业用凳及脚手板要求
高处作业使用铁凳、木凳保证牢固平稳,人字梯间有拉接保险,两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大于2m,禁止两人上凳操作。脚手板材质合格,单块板宽不少于250㎜。
5、高处作业严禁投掷物料。
八、机械、电气防护
(一)机械
1、塔吊
塔吊基础符合规范标准,有验收报告单。四限位、两保险齐全有效。吊索具使用合格产品,达到报废标准及时更换。吊运大件时不得用吊钩,必须使用卡环。群塔作业时另遵相关规定。
2、搅拌机
设操作棚,离合器、制动器、保险链、防护罩、钢丝绳完好。检修、清理时断电,加保险链,并设专人监护。
3、卷扬机
设防雨、防砸棚,传动部分设防护置,操作者前端设隔离板或棚栏,冷拉场地设防护栏。
4、电焊机
设防雨、防砸笼,外壳完好,防护罩牢固,使用电源线、焊把线符合作业规范。
5、蛙式打夯机
手柄绝缘套无破损,电源线完好,装定向开关,两人操作。
6、筋机械、木工机械
传动部位设防护罩,电气开关符合机械操作规定。根据机械的使用规程,分别安装可靠的保险防护装置。
(二)电气
1、变电室(配电房)
安全防护措施
室外变压器设围栏,悬挂禁示牌,内设操作平台。室内空压设备隔离室设置高度不低于1.7m的遮栏。变电室内备有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
2、接零、接地
保护接零使用多股铜线,与设备或端字板连接牢固,接触良好,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保护零线截面积不小于相线的1/2。
3、防雷
高度在20m以上的架子及机具等高大设施均设防雷装置,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4、闸箱
箱体坚固、有门有锁、闸具与设备相匹配,符合图示及安全标准,接线无露铜露铝,设零端子板,一机一闸。
所有箱闸均按标准搭设防雨防砸棚,定负责人。
5.安全电压
(1)局部照明灯、行灯、标灯均不超过50V。
行灯电源不使用塑料软线。
行灯变压器金属外壳及二次线圈有接零接地。
(2)I类手持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动设备和潮湿场所的用电设备均有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灵敏可靠,专人定期检测。
九、外电架穿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
1、外电架穿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应使用剥皮杉木、落叶松等作为杆件,腐朽、折裂、枯节等折木杆和易导电材料不得使用。
2、外电架空线路安全防护脚手架应高于空线1.5m。
3、立杆应先挖杆坑,深度不小于500㎜,遇有土质松软,应设扫地杆。立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
4、纵向水平杆应搭设在立杆里侧,搭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搭设至四步时,必须搭设临时抛撑和临时剪刀撑。搭设纵向水平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1人接杆,放平,由大头至小头顺序绑扎。
5、剪刀撑杆子不得蹩绑,应贴在立杆上,剪刀撑下桩杆应选用粗壮较大杉槁,由下方人员找好角度再由上方人员依次绑扎。剪刀撑桩(封顶)椽子应大头朝上,顶着立杆绑在纵向水
安全防护措施
平杆上。
6、两杆连接,其有效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两杆搭接处绑扎不少于三道。杉槁大头必须绑在十字交叉点上。相领两杆的搭接点必须相互错开,水平及斜向接杆,小头应压在大头上边。
7、递杆(拔杆)上下,左右操作人员应协调配合,拔杆人员应注意不碰撞上方员和已绑好的杆子,下方递杆人员应在上方人员中接住杆子呼应后,方可松手。
8、遇到两根交叉必须绑扣,绑扎材料,可用扎绑绳。如使用铅丝严禁碰触外电架空线。铅丝扣不得过松、过紧,应使4根铅丝敷实均匀受力,拧扣以一扣半为宜,并将铅丝末端弯贴在杉槁外皮,不得翘。
十、坡道(斜道)
1、脚手架运料坡道宽度不得小于1.5m,坡度以1:6(高:长)为宜。人行坡道,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不得大于1:3.5。
2、立杆、纵向水平杆间距应与结构脚手架相适应,单独坡道的立杆、纵向水平杆间距不得超过1.5m。横向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1m,坡道宽度大于2m时,横向水平杆中间应加吊杆,并每隔1根立杆在吊杆下加绑托杆和八辽戗。
3、脚手板应铺严、铺牢。对头搭接时板端部分应用双横向水平杆。搭接板的板端应搭过横向水平杆200㎜,并用三角木填顺板头凸棱。斜坡坡道的脚手板应钉防滑条,防滑条厚度30㎜,间距不得大于30㎜。
4、之字坡道的转弯处应搭设平台,平台面积应根据施工需要,但宽度不得小于1.5m。平台应绑剪刀撑或八字戗。
5、坡道及平台必须绑两道护身栏杆和180㎜高度的挡脚板。
十一、个人防护
1、安全帽
(1)安全帽必须为市级质量检测站论定的合格产品(符合GB2811-1989规定),戴安全帽应按照规定要求使用,必须系好下颚带。
安全防护措施
(2)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安全帽,并系紧下颚带。
(3)定期检查安全帽,发现帽体开裂、下凹、裂缝和磨损时及时更换。
2、安全带
(1)使用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安全带(符合GB6095-1985规定)。
(2)高空2m以上(含2m)、临边作业有坠落可能时,工作人员必须按规范使用、佩带安全带。
3、安全网
(1)材料:必须使用经市级质量检测站检验合格的产品。(符合GB 5725-1997、GB 6909-1997规定)(2)支设:首层支3~6m宽水平安全网,高层建筑首层支6m宽,双层安全网;外口高于内口300~600mm,内口与结构锁牢、封严。
(3)网底距地面高度:首层3m宽安全网,网高不小于3m;6m宽安全网,网高不小于5m。
(4)支杆:间距不大于4m,杉槁小头有效直径不小于70mm,竹竿小头有效直径不小于80mm。
4、其他
(1)防面部伤害:电焊、气焊工作业时使用护目镜、面罩按国家标准(GB3609.1-83)选择使用。
(2)防触电:电气作业和操作手持电动工具人员戴橡胶手套或带胶底的绝缘鞋靴。
(3)防尘、防毒:从事粉尘较大、油漆作业的人员佩带自吸过滤式口罩。
(4)防灼伤:电焊、气焊工作业时使用防护手套,穿高帮鞋。
(5)防滑跌:施工现场禁止穿硬底、高跟、易滑、带钉类的鞋靴。
第五篇: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一、现场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1、进场的首要工作,熟悉现场外围的环境,其包括高低压线路,居民破旧房屋和其他危险地物,现场内的安全治理和防护工作,此项工作就绪后,由项目经理,技术主管,安全主管认真学习现场安全管理知识。
2、进场由工程部门联系劳务,人员落实后,进行安全培训,分为“三级”(项目、队、班组)之后由项目印试题统一考试,建立安全教育记录,未受教育者,安全人员有权拒绝其上岗。
二、土方工程安全防护:
1、开挖土方从上而下分层进行,大面积采用320型挖掘机和小钩机配合使用,其操作间距不小于2.5m,西部部位小钩机操作作业,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开挖坑(槽)、沟深度超过1.5m时,按土质和开挖深度依照规范进行放坡或加可靠支撑。
3、坑(槽)、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进场材料要远离基坑4m以外,其高度不超过1.5m,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并对护坡经常性自测和用水准仪测试,4、挖土方不得在石头的边坡下或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基底下进行,操作时设专人看护,注意上方土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撤离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放坡或加固)。
5、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方便工人上下,避免坠落。
6、开挖深度超过2m的坑(槽)、沟边沿处,设置两道1.2m高牢固的栏杆,刷红白漆并悬挂危险标志,夜间挂红色标志灯,禁止任何人在深坑(槽)、悬崖、陡坡下休息。
7、雨季施工时,要保持排水畅通,设专人看护边坡的稳定情况,大雨时停止开挖作业。
8、夜间作业,要备有足够照明,并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
9、对机械开挖后的边坡(一般较陡)及时安排工人加以修整,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其他作业。
10、施工中,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巡视,发现现问题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妥当后再进行施工。
三、洞口、临边、高处作业防护:
1、洞口防护:
(1)0.5*0.5M以下的洞口,预埋钢丝网并加固定盖板。
(2)0.5*0.5M-0.15*1.5M孔洞,采用预埋通长钢筋网片或加固定盖板。
1(3)1.5*1.5M以上的孔洞,四周设两道防护栏,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必要时加以密目网覆盖;采光井上面用木板铺满,并与建筑物固定。
2、电梯井防护:
电梯井口设高度在1.2M以上的金属防护门(或搭设井字架栏杆),门口下方设不低于100MM的挡板;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两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封闭严密,在未得到上级主管技术、安全部门批准时,不得利用电梯井做垂直运输和垃圾通道。
3、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防护: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设置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作防护网,回转式楼梯间设置首层水平安全网,楼梯各处不准堆放各种物料。
4、阳台边防护:
阳台栏板不能随层安装的,设置两道防护栏或挂安全网封闭。
5、临边防护:
建筑物楼层临边四周、柱子边、井架与建筑物通道两侧、外脚手架边、框架结构梁边和施工作业柱子边、斜道两侧、卸料台的外侧边,无维护结构的均设置一道高1.2M防护栏杆,并挂满安全网,部分临边加设挡脚板。
6、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1)高处作业用凳及脚手板要求:高处作业使用铁凳、木凳保证牢固,人字梯间有拉接保险,两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大于2M,禁止两人上凳操作,脚手板材质必须合格,单块板宽不小于250MM,作业中设专人监护。
(2)建筑物出入口防护:建筑物出入口搭设长3-6M的防护棚,棚顶满铺两层不小于50MM厚的脚手板,两层间距≥500㎜,非出入口处及通道两侧严密封闭。
(3)临近施工区域的防护:临近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均支搭防护棚,以保证人、物的安全,防护棚的搭设应符合JGJ-2011检查标准的要求。
四、脚手架安全防护:
1、钢管脚手架均采用外径48-51 mm,壁厚3.5 mm,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2、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均使用合格的钢扣件,不得使用钢丝或其它材料绑扎。
3、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5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m;装修时脚手架立杆不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8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5m。
4、脚手架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超过4 m,水平距离不超过6 m,拉接所 2 用的材料强度不低于双股8号钢丝的强度,高层的架子不使用柔性材料进行进行拉接,根据现状,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点。
5、脚手架的操作面均满铺合格的脚手板,离墙面距离控制在300 mm以内,无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架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设两道防护和一道挡脚板,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不低于1.2 m。
6、保证脚手架整体结构不变形,凡高度在20 m以上小于50米的高大脚手架,按规范或行业标准纵向设置剪力撑,其宽度不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控制在45度-60度,高度在20 m以下的,设置正反斜支撑。
7、特殊脚手架和高度在20 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拟定搭设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8、结构用的里外承重脚手架使用荷截不超过2646N/M2,装修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截不超过1960N/M2。
9、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水平和垂直距离不小于3m。
10、各种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均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支搭和使用脚手架的负责人及技术、安全人员进行共同检查验收,履行交验手续。
11、特殊脚手架在支搭、拆装前,由技术部门编制安全施工方案,报上级技术领导审批后方可施工。
五、机械安全防护:
1、塔吊:塔吊基础符合规范标准,有验收报告单,四限位、两保险齐全有效。吊索具使用合格产品,达到报废标准及时更换;吊运大件时不得用吊钩,必须使用卡环;吊钩除正确使用外,应有防止脱钩的保险装置,吊环在使用时,应使销轴和环底受力,吊运大模等大件时,必须使用卡环;群塔作业时另遵相关规定。
2、搅拌机:设操作棚,离合器、制动器、保险链、防护罩、钢丝绳完好,检修、清理时断电,加保险链,并设专人监护。
3、电焊机、氧气焊:在塔吊回转半径内设防雨、防砸棚,外壳完好,防护罩牢固。使用电源线、焊把线符合作业规范;焊机操作时要严格检查周围防护,在确保焊渣等不向有可燃物处飞溅时方可施焊;氧气施焊时氧气瓶不得曝晒,倒放,平时与汽油、氧气和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用焊时的距离不得小于10m。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浮桶式乙炔发生器。
4、蛙式打夯机:手柄绝缘套无破损,按纽开关灵敏,电源接线完好;操作时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胶鞋,操作手柄应采取绝缘措施,夯机用后应切断电源,严禁 3 在夯机运转时清除积土。
5、木工电锯:锯盘及传动部位应安装防护罩,并应设保险档、分料器。凡长度小于50㎝,厚度大于锯盘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电锯。
6、砂轮机:应使用单向开关。砂轮必须装设不小于180°的防护罩和牢固的工件托架。严禁使用不圆、有裂纹和磨损剩余部分厚度小于25mm的砂轮。
7、钢筋切断机:严禁超负荷切断钢筋,切长钢筋时,应有专人扶住,互相呼应,紧密配合;机械运转时,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短头和杂物,在钢筋摆动范围内和刀口附近,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
8、钢筋弯曲机:工作平台和弯曲机平台应保持水平;操作前应检查轴蕊,挡板、转盘有无损坏和裂纹,防护罩是否紧固牢靠;弯曲机长钢筋应有人扶住。
9、混凝土输送泵:搭设操作棚,泵送设备的各部螺栓应紧固,管道接头应紧固密封,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在正确位置;并设专人监护。混凝土振捣棒电机应放入具有绝缘的皮槽桶内,接线良好。
六、电气安全防护:
1、变电室(配电室):室外变压器设围栏,悬挂禁示牌,内设操作平台。室内空压设备隔离室设置高度不低于1.8 m的遮栏,室内备有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
2、接零、接地:保护接零使用多股铜线,与设备或端子板连接牢固,接触良好,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保护零线截面积不小于相线的二分之一。
3、防雷:高度在20米以上架子及机具等高大设施均设防雷装置,防雷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
4、闸箱:箱体坚固、有门有锁、闸具与设备相匹配,符合图示及安全标准,接线无裸露,设零端子板,一机一闸;所有箱闸均按标准搭设防雨防砸棚,定专人负责。
5、安全电压:
(1)局部照明灯、行灯、标灯均不超过36V;行灯电源不使用塑料软线;行灯变压器金属外壳及二次线圈有接零接地装置。
(2)Ⅰ类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动设备,用电设备均有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若在比较潮湿场所作业应采用24伏低压用电,灵敏可靠,专人定期检测。
七、个人防护措施:
1、安全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安全帽,并系紧下鄂带。
4(2)定期检查安全帽,发现帽体开裂、下凹、裂缝和磨损时及时更换。
2、安全带:
使用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安全带,高空(2米以上)临边作业人员按规范使用安全带。
3、其它:
(1)防面部伤害:电焊、气焊工作业时使用护目镜、面罩按国家标准选择使用。(2)防触电:电气作业和操作手持电动工具人员戴橡胶手套或带胶底的绝缘鞋靴。(3)防尘、防毒:从事粉尘较大、油漆作业人员佩带自吸过滤式口罩。(4)防灼伤:电焊气焊工作业时使用防护手套穿高帮鞋。(5)防滑跌:施工现场禁止穿硬底、高跟、易滑、带钉类的鞋靴。
天津武清区餐饮综合体现代服务业项目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清项目经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