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

时间:2019-05-14 06:2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

第一篇: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

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摘要:在分析环县55年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探讨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和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

关键词:环县;粮食生产;驱动因子;模拟预测

粮食不仅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而且对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靠政策、科技与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成绩[1]。但是,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基础不稳定、土壤质量下降[2]、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成本较高、抗灾能力弱、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本文以环县为例,深入探讨区域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区域概况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端,庆阳市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1130~2089m,属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土地面积92.5万hm2,其中可耕地20.5万hm2。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509.4mm,且时空分布不均,年均蒸发量1861.3mm,年均气温9.2℃,无霜期为137天,干燥度1.22~1.49,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类型有黄绵土、黑土、红胶土、红砂土、盐土、麻干土6个土类,全境90%以上面积为黄土覆盖,由于受外营力风积作用而成,土层深厚而均匀,土质疏松[3],以典型的旱作农业为主。本区辖23个乡镇,总人口34.52万,其中农业人口32.33万,占总人口的94%。2003年全县GDP为5.8亿

元,粮食总产量13.39万t,但受自然灾害影响波动大。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元,人均占有粮食413.01kg,社会经济的总体水平不高,农业发展仍十分落后,是甘肃省20个重点贫困县之一。

2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特征

据环县1949─2003年55年的统计资料[4-5],环县粮食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具体表现:一是粮食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县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3.21万t增加到2003年的13.39万t,年均增长率为6.11%,人均粮食由1949年的285.87kg增加到2003年的413.01kg,年均增长率为3.92%,增幅较小。这主要是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分母效应”造成的。二是粮食产量波动较大。1949─2003年,粮食总量和人均产量波动基本相同,大致经历了以下4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恢复上升阶段。粮食总产量1956年达5.36万t比1949年增加了2.15万t,年均增长率为11%,人均占有量与总量的趋势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处于3年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社会安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第二阶段(1957─1962),波动滑坡阶段。粮食产量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由1957年的4.8万t下降到1962年的3.97万t,年均下降率为4.1%,而人均粮食随着人口的增加,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这与当时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过程中急于求成、盲目生产和连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密不可分。

第三阶段(1963─1975),缓慢增长阶段。粮食产量由1963年的4.79万t增加到1975年的8.49万t,年均增长率为7.14%,人均粮食有所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大跃进”后期,人们总结经验,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使粮食产量增加,后来受“文革”影响,粮食增长幅度不大。第四阶段(1976─2003),陡升陡降阶段。表现为4个高峰4个低谷,变化幅度大。1975年、1980年、1982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6年、1998年、2003年粮食产量分别为7.18、2.74、7.59、3.74、9.60、5.95、12.8、8.36、13.39万t,总体趋势呈增长的变化过程。表明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投入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但本区受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粮食产量变化幅度仍然较大。3环县粮食生产的驱动因子分析 3.1 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1949─2003年《环县统计年鉴》和《甘肃省统计年鉴》的资料,部分数据取自《环县志》,或是基于二者计算的结果,应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原来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主要指标,达到既能满足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的信息,又能使是彼此之间相互独立。通过原始数据的提取和处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以及主成分载荷矩阵[6-7]等主要步骤进行相应的主因子分析。

3.2环县粮食生产的驱动因子分析

粮食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投入不足、种粮经济效益低、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很大影响[8]。为了能定量地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结合研究区粮食产量的特征和资料收集程度,选取1958─2003年系列资料作为基础数据,从中选取9个影响因子:X1—单产(kg/hm2)、X2—粮食播种面积(hm2)、X3—耕地面积(hm2)、X4—有效灌溉面积(hm2)、X5—农业机械总动力(kW)、X6—成灾作物面积(hm2)、X7—农业总产值(万元)、X8─粮食总产量(t)、X9─年末总人口,应用SPSS软件包对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及主成分载荷,见表1~3。

表1 粮食变化驱动力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Table1 Correlation matrix of driving force variables and grain productionX1 X2 X4 X5 X6 X7 X8 X9

X1 1.000 0.055 0.685 0.733 0.821 0.982 0.784

X21.000

X31.000

X4

X5

X6

X7

X8

X9

X3-0.587 0.265

-0.249-0.620 1.000

-0.018-0.834 0.750 1.0000.153 0.236

-0.696 0.586 0.863 0.179

-0.122-0.056-0.345 0.138 0.212 1.000

1.000

-0.530 0.630 0.725-0.119 0.833 1.000

0.874 0.751 1.000

-0.111-0.901 0.789 0.943 0.26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影响粮食产量的9个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粮食单产和总产之间,年末总人口和耕地面积之间,年末总人口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01和0.943。此外,农业总产值和粮食单产之间、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均>1,它们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144%,完全符合分析的要求(表2)。

因此,提取这3个主成分,得出主成分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载荷矩阵(表3)。由表3可以看出,环县年末总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及有效灌溉面积是第一主成分中的主要因子,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75、0.942、0.911、0.888、0.865、-0.838。而粮食播种面积与成灾面积也分别成为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中的关键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676。因此,影响环县粮食演化的驱动因子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和自然灾害3个方面。3.3环县粮食生产的驱动机制分析

3.3.1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从表2各主成分的组合形式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到62.1%,是主控因子。它可以控制其他主成分的变化。在空间上表明环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人口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强度。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是粮食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二者相辅相成。本区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水浇地大多高于河床,大面积靠提灌来完成,农业机械总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有效灌溉面积的大小,而有效灌溉面积是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2003年末,环县共打水窖21.94万眼,修建水平梯田6.24万hm2,建成骨干坝、淤地坝等水保设施87处,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灌溉条件明显改善,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0.469万hm2,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但在第一主成分中,农业总产值和粮食单产都与耕地面积存在负相关,说明本区耕地面积的无计划扩大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负作用,没有考虑水土平衡的开荒,将引起经济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作为一种持续的外界压力,对粮食产量的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历年来,本区粮食生产主要是为当地人口提供基本口粮,外销少,商品率低。50多年来,由于环县人口从1949年的11.23万人增加到2003年34.04万人,增加了3倍多,粮食单产和总产虽有所提高,但人均粮食仍变化不大。随着环县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长,人口对粮食生产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3.3.2农业科技进步因素的影响

第二主成分占16.53%的贡献率,在各因子中以粮食播种面积的相关系数最高,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空间上反映它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和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本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民大面积广种薄收,播种面积对总产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科技进步、农田水利建设的完善、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及采用优质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制度,使粮食单产和复种面积增加,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将会加大。为此,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必须对耕地资源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它是整个土地资源保护、建设与可持续利用的核心[9]。3.3.3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因子

从占11.51%贡献率的第三主成分看,成灾作物面积是第三主成分中对粮食生产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在空间上表明粮食生产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高低。本区自然灾害频繁,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成灾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忽视。从环县粮食生产状况来看,旱灾是各种

自然灾害中造成作物减产的最重要因子。例如2000年春季遇到的43年来未遇的特大旱灾,春季(3─5月)降水量11.4mm,较历年同期减少85%,造成农表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县2.4万hm2冬小麦就有86%绝收,春小麦、扁豆等春播作物有1.17万hm2基本没出苗。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环县引起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重视退耕还林还草,进行水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总之,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环县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的增长是引起粮食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自然条件的影响虽然较小,但不可忽视。

表2 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

Table2 Eigen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累积贡献率(%)1 2

3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Table3 Loading matrix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变量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第三主成分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0.888-3.58E-02-0.838 0.806 0.942 0.177 0.911 0.865 0.975

0.337 0.714 0.382-0.174-0.812E-02-0.657 0.153 0.450-0.153

-0.177 0.659-2.87E-02-0.256 7.436E-02 0.676 0.197-4.44E-02 3.192E-02

5.589 1.488 1.036

62.105 16.533 11.507

62.105 78.637 90.144结论

(1)自1949年以来,环县粮食总产量呈增长趋势,但人均粮食增加幅度不大。这主是是由于随着科技进步、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粮食总量有所增加,但新增的粮食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消耗。

(2)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9个因子最后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和自然灾害3大类因素。从单个因子分析来看,人口数量、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总产值、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通过粮食产量变化与预测数据分析可知,本区粮食生产总量增长幅度不大,人均占有量呈减少趋势。因此,本区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适当地控制人口数量,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杜青林.着力构建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中国农垦,2005(1):9-11.[2] Williams A , Xing B S , Venemanp.Effect of cultivation o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aggregate stability.Pedosphere , 2005 , 15(2): 255-262.[3] 胡雪峰,鹿化煜.黄土高原古土壤成土过程的特异性及发生学意义.土壤学报, 2004 , 41(5): 669-675

[4] 环县编辑委员会.环县志.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 , 1985 : 22-23 ,79-80 [5] 环县统计局.环县统计年鉴(1995─2003).甘肃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5─2003

[6] 卫海英,刘潇.SPSS10.0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2000 : 245-248 [7] 刘普幸 , 张红侠.甘肃张掖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土壤 ,2003 , 35(6):485-489 [8] 杨新 , 延军平.陕甘宁地区气候暧干化趋势分析.干旱区研究 , 2002 , 19(3):67-70 [9] 赵其国.土地资源 , 大地母亲.土壤 , 2004,36(4):337-339

第二篇:第十一节句子的动态变化.

第十一节 句子的动态变化

学习要点:了解句子在语言交际中的变化情况,包括:移位、省略、插说和追补等,并能够 运用动态的观念来分析实际语言中的具体句子形式。

句型介绍了句子的基本类型,这只是一种对句子静态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有一 种动态的观念,即把句子看做是一个永远处于变化过程中的语言交际单位。句子在具体使用 过程中往往发生某些变化,移位、省略、插说和追补等。

一、移位

在通常情况下,汉语的语序是固定的,主语在谓语的前面,述语在宾语的前面,修饰语在中 心语的前面,补语在述语的后面。有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或由于其他原因,也可以改变 这种语序,变成谓语在主语前面,宾语在述语前面等等。这种改变句子常规语序,但句法结 构不变,语义关系也基本不变的现象称为移位。

(一)口语移位的特点

移位现象在口语里很普遍。口语里的移位句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移位句中被移位的两个部分可以还原,还原以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来了吗,孩子们?——孩子们来了吗? ◎进来吧,你。——你进来吧。

第二,移位句的语义重心在前置部分上,后置部分不会成为强调的对象。后置部分只是带有 注释或补充的性质。如(1)语义 重心在“来了吗”。因此,语句的重音就在前置部分上,后 置部分轻读;书面上两部分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第三,句末语气词一定要附加在前置部分的后面,而不能在后移部分之后出现。

☆来了,孩子们吗? ☆进来,你吧。(二)口语移位的类型

口语移位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都可以移位,放 到主语的前面,构成移位句。这类移位现象多见于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都去了吗,你们? ◎演得多逼真啊,这个演员。◎后退五步,第三排。

在答话时,陈述句的主语和谓语也可以移位。“他们干什么去了?” “已经去上课了,他们。”

倒装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在口头表达上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表示。

原因:有时是因为说话者心急,就把句中最重要的谓语部分说出,然后再补出主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2因此有三种情形 : 第一,在主语省略句中,述语和宾语移位。

◎“你们打算怎么办?” “重新再来,打算。”

◎“你想买点什么?” “苹果,买点儿。

第二,在主谓句中,述语后移。

◎我考上大学,争取。(我争取考上大学)

◎他们去游泳,准备。()

第三,在主谓句中,宾语前置。

◎他很好强,我猜想。(我猜想他很好强)。

◎所有的事都办完了,他说。()

第一,状语后置,能后置的仅限于某些副词和某些介词短语充当的状语。

◎他退休了吧,大概。◎滚出来,给我。◎小张高一些,比我。

第二,中心语前置。

◎走了,他刚刚。◎辅导他,我昨天。原因:有时使后置的成分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为了调整句子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

◎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在田野、在工厂、在学校。◎他回来了,从大洋彼岸的美国。4“得”的述补短语里的述语和补语也能发生移位。

◎眼泪都流出来了,我气得。◎清楚极了,听得。5

◎我们吃饭,去饭馆。(我们去饭馆吃饭)◎他买学习用品,到超市。6义的动词构成的兼语短语常可出现兼语后的动词性 语词前置的情况。

◎去提水,叫他。

◎来接电话,请指导员。

(三)书面语里的移位

除了口语里常常出现移位现象,书面语里也可以发现这类移位现象,这往往是作者为了追求 更好的表达效果,突出某些词语而故意安排的。这种移位,后置或前置的部分一般是并列结 构,也不轻读。

◎他走上了领奖台,慢慢地,羞怯(qie4)地。

◎代表们都来了,从新疆,从西藏,从海南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

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句子成份的位置发生变化以后,句法结构关系也变了,语义也变了,这就不属于移位了。

◎伟大祖国(偏正)——祖国伟大(主谓)◎十年来,大大小小,他经历了几十次战役。(“大大小小”,状语)——十年来,他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大大小小,定语)◎淅淅沥沥的春雨又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是定语)——春雨又 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淅淅沥沥的”,是谓语,主语承前省略。)关于移位,定语的移位,历来有争议。

1、我们看看下面的句子是不是定语前置。思考一。(在意义上指向定语,但句法结构上确实主语(例1)、状语(例2、3、4)。因为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毕竟不是一回事)

2、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是不是定语后置。思考二。(不能随便说定语后置,因为所谓的定语,能还原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应看他在新的句法位置上是否充当了别的句子成分,特别是看他是否可作谓语,只有排除了作谓语的可能性,才能确定是定语后置。)有人认为下面是:◎我买了一台电脑,586的。

◎我们要反对机会主义倾向,“左”的和“右”的。

二、省略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为了达到简洁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常常省去一些成份,这就叫省略。

省略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言语交际中由上下文或语境条件制约而造成的;第二,所 省略的成份是确定无疑的,可以补回来的;第三,补出省略成份以后,句子的语义基本不变。

(一)省略与隐含、重合

省略的成份是可以肯定地补出来的,并且只能有一种补出方式。

◎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

省略要跟隐含、重合区别开来,因为后两者虽然在语义上可以体会出来,但是在实际语言中 无法补出来,或不必补出来。

◎他要求(他)参加。他要求(别人)放张三走(隐含了,但不必补出)

◎班长报名捐款。(班长报名班长捐款)(连动式)

◎班长带领大家捐款。(班长带领大家 ,班长和大家捐款)(连动式 +兼语式

◎(这个人很聪明)一点就通。(别人一点 ,他就通。)(紧缩式)(二)省略的类型

根据省略的语言环境,可以把省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和自述省。1困难。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故乡》)◎大家都在学太极拳,你为什么不学()呢? 2 下文中找到。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3的代词经常会省略。

◎他们几个呢?()还在北京。

有时,应答方也会承问话方省去一些对话内容。

◎你的志愿呢? 我不知道()。4发言时,常将“ 我”省去。◎一年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大进步。(总结)◎今天心情很激动。(日记)(二)省略的成份

按照省略的成份,又可以把省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比较复杂,常见 的是承前面分句的主语省。

◎老王是个庄稼人,()种地是一把好手。(承前一句主语省)◎他有一个儿子,()在北京读书。(承前一句宾语省)◎我的车子丢了,()只好走着。(承前一句定语省)◎凭他的能力,()准能竞选上。(承前面介词结构中的定语省)◎他们请你来了,()快去吧。(承前一分句中的兼语省)

2有主语省略那么 复杂。省略谓语一般是在答句或祈使句中。

◎谁来? 我()。3

◎我买了那本书,你买()了吗? 由“比”构成的介词宾语也可以部分省略。

◎上海的夏天比烟台(的夏天)热多了。

4见。

◎他的数学成绩很好,()语文也不错。◎他已经走了? 哦,他()走了。

(四)省略句与非主谓句

有人认为:一个句子,如果是省略句,肯定不是非主谓句;如果是非主谓句,肯定不是省略句。思考三。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

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省略句与非主谓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句子,省略是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动态语言现象,非主 谓句则属于句子的一种静态结构类型。两者关系是交叉的,即省略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 是非主谓句;反之,非主谓句可以省略句,也可以不是省略句。

◎他昨天去了水上公园,我也想去()。(省略句,主谓句)◎“今天谁去水上公园?” “我。”(省略句,非主谓句)◎我的手机呢?(非主谓句)

◎我的手机呢?(在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特指问:(NP名词性成分+呢),相当于问“NP在哪儿”)(它的结构是完整的,不必补上也无法确定补上什么。不是省略句)

◎我的手机呢?(你的手机质量好,我的手机()呢?省略了谓语“质量好不好”。是省略句)

三、插说和追补

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在句子中间临时插入一些成份,从句法结构上看,这些成份并不是 必须的,但是从语言表达上看,却有其特殊的作用。一般所谓的插入,实际上有两种:一是 插入语,一是插说。前者是一些固定的习惯用语,属于句子的特殊成份;后者是临时组合起 来的,属于句子的动态变化现象。(一)插说的特点和类型

在说话过程中,临时想起了什么而有意打断原来句子的结构,插入某些内容,对前文予以说 明、补充或改正,这就是插说。插说的形式标记,从口头来讲,主要是前后都有一定的语气 停顿,书面上表面为破折号、括号、逗号,其中破折号最为常见。

插说大体上有五种类型: 1

◎他——瑞丰——没想到冠(guan4)先生这么有眼光,有思想。◎小崔也知道自己得罪了两个——关先生和大赤包——照顾主儿。◎我们三人——母亲和我和我的女人——用劲种种手段,想骗他不哭。

◎东口是张家口,西口是归绥(SUI2),现在叫呼和浩特。

◎你够那罪,比如说强奸杀人罪,在怎么检讨,也不行,非杀不可。

3逻辑语义方面进行限制,包括条件、递进、选择、转折等。

◎他的思想,——假如他有思想——趣味,生活习惯与本领,完全属于前朝。

◎他可是得——无论爸爸是怎样的不要强——顾着两个弟弟。

◎他还好——这孩子!要娶四风。

◎日本人没开枪,咱们的学生也没 扔炸弹——阿弥陀佛!——得啦,这总算买金的遇上了卖金的!

◎他是在老婆——这么一个老婆!手里讨饭吃!

◎一年以后,队伍被日本人打垮了,——事实上是赶散了,轰得没地方猫,没地方藏。

◎他希望,不!他主张我和油田的一个什么人对换工作。

(三)追补的特点与类型

跟插入作用相近,但是在句子中的位置有所不同的是“追补”。即当话说出来以后,才发现 不够完整、不够准确,甚至有错误,说话人马上在话语之后追加补充,这就叫追补。追补主 要有三种类型:

◎他都会,什么都会。

◎你告诉了没有,下午去公园? 23

◎他见了一个人,一个好久不见了的朋友。◎我不相信这样的人,一百个不相信。◎这个听不听,外国的笑话。

◎他考上了,哦,不,我还不十分清楚。◎他去美国了,不,好象是英国。

第三篇:2015年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地价变化量

2015年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地价变化量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已知某宗地4个界址点坐标值如下表,则该宗地面积为平方米.【2007年考试真题】 A:350000 B:250000 C:200000 D:150000 E:土地

2、已知甲、乙两块土地,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生产投入均为300元,产量相同,但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运费分别是30元和45元,按平均利润率20%计,甲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是 元。A:396 B:450 C:330 D:390 E:35%~50%

3、在下列选项中,不能在发生时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008年考试真题】

A:办公经费和业务招待费 B:研究费用

C:对外销售产品时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

D:用于购买工程用物资的500万元银行存款 E:土地

4、韦伯认为,__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的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素。A.原料指数 B.集聚因素 C.分散因素 D.劳工成本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房地产成交价格制度。A:评估 B:确认 C:审核 D:申报

E:时间因素

6、按照__划分,可将土地规划分为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A.时限不同 B.规划性质

C.规划任务大小 D.规划范围大小

7、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宗地地价,在选择比较交易案例时,该案例发生的区域与待估宗地所处区域__。A.只要在同一个城市即可 B.需在同一供需圈内 C.要相邻

D.需在同一级行政区内

8、下列属于行政法的是__。A.《行政处罚法》

B.《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行政许可法》 D.《行政复议法》 E.《行政诉讼法》

9、下列关于临时用地,表述不正确的是__。

A.在城市规划区的临时用地应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B.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9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C.临时用地必须办理报批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D.临时用地合同由临时用地的使用者与所有者签订

10、根据原则,投保人因保险标的遭受损失而获得经济补偿.【2006年考试真题】 A:赔偿 B:保险利益 C:代位追偿 D:最大诚信 E:土地

11、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同,可将规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A.规划时限 B.规划范围 C.规划性质 D.规划等级

12、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计价。A:评估确认价值 B:市场价值 C:净值

D:重值完全价值 E:土地

13、某房地产开发商取得一宗商业用地法定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权,预计2年完成开发建设,经调查测算,项目建成后的商场房地年净收益可达到400万元,综合还原率为7%,则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为__万元。A.5333 B.5277 C.4804 D.4754

14、《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规定,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__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A.3 B.5 C.7 D.10

15、国家在__情况下可以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A.土地低效利用 B.未交纳土地使用税

C.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D.划拨土地用于出租、抵押

16、地价评估中,利息率应参照同期确定。A:银行存款利率 B:银行贷款利率 C:国债利率 D:投资报酬率 E:时间因素

17、估价的基本事项不包括__。A.估价目的 B.估价对象 C.估价时点 D.估价原则

18、在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评价中,动态投资回收期一定大于.【2009年考试真题】

A:基准回收期 B:静态投资回收期 C:项目开发期 D:项目建设期 E:土地

1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并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以有期徒刑,该刑期是__。A.三年以上六年以下 B.两年以上五年以下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D.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20、在我国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仍然存在地租,是由于。

A: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不同主体及其垄断以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B: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地租

C: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 D: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E:时间因素

21、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不包括__。A.土地登记通告 B.地籍调查 C.注册登记

D.核发或更改土地证书

2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2002年考试真题】 A:银行冻结的存款 B:涉及诉讼的财产 C:租借设备 D:库存设备 E:土地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招标方法的是__招标。A.公开 B.邀请 C.竞争 D.协议

24、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采用。A:成本法 B:市价法

C:市价与成本孰低法 D:净价法 E:土地

25、某建筑物占地面积3亩,容积率为4,自然耐用年限70年,经济耐用年限60年,已使用15年,残值率为5%,重置价格为2000元/㎡,则该建筑物现值为万元。A:1220 B:1274 C:1525 D:1593 E:时间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影响土地估价的因素有。

A:自然、社会、经济和行政因素 B:区域因素

C:宗地自身的地价影响因素 D:宗地的开发程度 E:人们的心理

2、票据是以一种载有一定__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A.付款证券 B.付款日期 C.付款地点 D.付款金额 E.票据有效期

3、依据有关规定,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使用划拨土地的,包括等。【2008年考试真题】 A:国家机关办公用地 B:高新技术产业用地 C: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D:国家重点扶持的水利设施用地 E:经济适用住房用地

4、“雅典宪章”中规定的城市四大活动,包括居住、__、游憩和交通。A.绿化 B.生活 C.工作 D.建筑

5、工程造价比较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应主要分析的内容有__。A.主要实物工程量 B.平面布置构造形式 C.设备工(器)具费 D.主要材料消耗费

E.工程建筑的完工日期

6、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确定竞得人后,拍卖人与竞得人应当场签订。A:中标通知书 B:成交确认书

C:建设用地批准书

D: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E:35%~50%

7、在城镇土地定级过程中,对土地级别进行初步划分时可采用的方法有()。A.多元统计聚类——判别法 B.剖面图法 C.动态网格法 D.数轴法

E.主导因素判定法

8、立面图的主要功能有。A:纵观全局 B:显示大门位置 C:显示门窗的形状 D:显示门窗的高度

E:显示建筑物内部的构造关系

9、按具有综合职能可将城市划分为。A: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大区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省区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地区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E:县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0、中国土地市场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有。A:中国土地市场是政府驱动型市场 B: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在土地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垄断竞争型市场 D: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 E: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型市场

11、在我国证券发行、交易及监管中,应坚持的证券管理原则有__ A.公平、公正

B.自愿、有偿、诚实信用

C.证券业与其他金融业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D.证券业与市场兼容的形成复杂,公开发行 E.守法

12、土地的经济特性有__。A.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B.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C.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D.土地报酬递增的可能性 E.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13、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面积至少应占用地的__以上,才能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A.20% B.25% C.30% D.40%

14、土地既可作为工业用地,又可作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这是的体现。A:土地用途多样性

B:土地经济供给的多样性 C:土地种类的多样性 D:土地区位的多样性 E:35%~50%

15、连续年金是按照__来划分的。

A.年金的支付时间和支付金额是否确定 B.年金的支付期限长短 C.年金的支付周期不同

D.年金开始支付的时间不同

16、下面属于收益性房地产的是__。A.旅店

B.商业写字楼 C.政府办公楼 D.公园

E.未开发土地

17、采用剩余法评估地价时,一般可采用__对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格进行评估。A.市场比较法 B.成本逼近法 C.假设开发法 D.收益还原法

18、土地复垦的对象包括。A:开采矿产资源、挖沙、取土等对地表造成直接破坏的土地 B: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的土地

C:工矿企业的排土场、尾矿场、电厂储灰场、钢厂灰渣场、城市垃圾场等 D:工业等污染而造成的废弃土地 E:基本农田

19、在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主要是根据等资料,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编制的。

A:投资估算指标 B:概算指标 C:预算指标

D:类似工程预算 E:取得开工许可证

20、《土地管理法》规定,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不包括下列的。A:耕地、林地、草地 B:养殖水面

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D:农田水利用地 E:35%~50%

21、在土地估价的原则中,__原则要求不动产估价结果不得明显偏离类似不动产在同等条件下的正常价格。A.平等 B.均价 C.分配 D.替代

22、在计算每幢建筑物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时,从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中扣除的部分包括。

A:各套套内建筑面积 B: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

C: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与管理用房 D:人防工程 E:电梯井

23、现场勘察时,估价师调查到工艺品加工企业甲已登记发证的出让工业用地建设情况如下。临街建有一栋7层综合楼,其中地上2层出租给某百 货公司做超市,3、4层为甲自用办公用房,综合楼后有3栋单层生产车问为甲自用。在进行土地估价时,估价师就该宗地土地用途确定所做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__。A.遵循客观性原则,以实际用途为准设定为商业、工业用途评估

B.若企业已就土地出租经营行为向国土部门缴纳了土地收益金,则可设定为商业、工业用途评估

C.在没有得到合法批准的情况下,应按原土地登记用途进行评估

D.若企业已就土地出租经营行为分别向规划和国土部门补缴了罚款,则可设定为商业、工业用途评估

24、以营利为目的,房屋所有权人将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出租的,租会中所含的土地收益应__。

A.由房屋所有权人与国家按约定比例分配 B.上缴国家

C.由房屋所有权人与房屋租赁人按比例分配 D.全部归房屋所有权人

25、房屋附属设施测量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柱廊以柱外围为准

B:檐廊以外轮廓投影、架空通廊以外轮廓水平投影为准

C: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柱的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 D:门墩以墩内围为准 E:门顶以顶盖投影为准

第四篇:太行山典型小流域潜流动态变化研究

太行山典型小流域潜流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为了科学地对太行山区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本试验采用了“翻斗式”自计量水技术,对该区普遍存在的裂隙潜流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新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分析了该区潜流的日动态变化过程和水文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说明造成这种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净辐射的变化,直接原因是植物的蒸散作用;同时,降雨对潜流的年内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典型小流域 潜流 动态变化

太行山地下水环境概况

太行山区主要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另有少量的石灰岩区,其中花岗片麻岩区基岩裂隙一般比较发育。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的不同、造成山区地下水的资源量在时空分布与存在形式上均有较大差异,山区地下水按其不同的存在形式,可分为裂隙水、孔隙水及岩溶水。其中裂隙水主要以裂隙岩体非饱和流的形式存在于花岗片麻岩区的基岩裂缝中,孔隙水主要以潜流的形式存在于山间河谷区的砂砾石层中,而岩溶水主要以承压的形式存在于石灰岩区的溶洞中。从蓄水构造的角度讲,3种形式的地下水均需要不漏水的基底、较大的集水面积和能蓄水的含水层。在花岗片麻岩区一般由于基岩裂隙发育比较广泛,因此裂隙水较普遍;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能够蓄水的含水层,从而造成裂隙水的水量较小,同时这也是造成山区裂隙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作为山区唯一而宝贵的水资源,始终是当地人民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典型小流域基本概况

典型小流域位于中科院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的西侧,东经114°15′58″,北纬37°52′44″,典型小流域属花岗片麻岩山地,流域面积0.02625km2,植被是20年生的人工刺槐疏林。坡面坡度在25%~35%之间的占90%左右,平均坡长为65m,阴坡面上的土层厚度在20~30cm之间的占50%左右,而阳坡面上的土层厚度在0~5cm之间的占90%左右;主沟为人工水平台地,土层厚度在1.0m左右,东西走向。典型小流域基岩裂隙比较发育,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系数较小,而浅层地下潜流在全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存在。典型小流域潜流属于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其实质是“水在由局部饱和区域构成的连通渗流路径中的流动”。

截潜工程及量测系统

为了研究潜流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典型小流域的出口处修建了截流沟和集水池,截流沟和集水池之间用管道连接,同时为了能让截流沟所截出的水全部及时的流入蓄水池,管道的首部紧挨着截流沟的底部,并以5%的坡度铺设管道。

由于潜水流量较小,一般在1001/h以下,常用量水设备与方法(水表、堰流法)均不能较准确对潜流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经过长期不断研究与探索,在受数字(自计)雨量计的启发的基础上,大胆地将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新滕静夫自行研制的“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用于小流域潜流的监测中,从监测手段上避开了通过测定水位来求得流量的传统方法,从而避免了水温对水位测定所带来的影响。该系统主要由“翻斗式”量水器和事件记录仪(或数据采集器)组成;在起初使用事件记录仪(HOBO)的过程中,由于其内存有限(一般为2000次或8000次),只能连续监测2d左右,不能满足监测需要,同时所带来的工作量也较大,后经进一步研究,最后将数据采集器(CR10X)与“翻斗式”量水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使“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达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

潜流动态变化

4.1潜流日变化

潜流日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在夏季,日变化比较明显;在冬季,日变化比较平缓;而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介于冬夏之间。典型小流域2000年夏季(六月下旬)和冬季(12月下旬)典型3d的潜流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夏季,潜流的日变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每天早晨6:00前后,潜水流量达到最大,之后将一直减小,直至下午18:00左右,降低到最低点,早晚潜水流量之比约为1.2∶1;从3d的整体情况看,潜水流量是呈减小趋势,以每天的最大值计,3d时间流量减少了21.21/h.根据以上分析,潜流动态日变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夜间(18:00~6:00)逐渐增大、白天(6:00~18:00)逐渐减小的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

在冬季,潜流的日变化比较平缓,且无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在春季和秋季,潜流的日变化情况介于冬夏之间,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较夏季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白天潜水流量减小的阶段有所缩短,即早上开始下降的时间有所后移,而傍晚开始上升的时间有所提前。

4.2 潜流的年内变化

典型小流域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的一个水文年内,潜水流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可以看出,①典型小流域潜水流量在一个水文年间的变化较大,以2月份所测得的流量最大(62.41/h),以6月份所测得的流量最小(11.041/h)。②在一个水文年内,随着雨季的到来,潜水流量开始增长,但这种增长较降雨稍有滞后,且极不稳定,这种增长将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份,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月份。③在潜流增长阶段的前期(6~11月)由于强烈的植被蒸散,潜流增长比较缓慢,有时还表现出忽升忽降的现象;在后期(12~2月)由于植被的蒸散较前期大大减小,从而潜流的增长比较快。④在潜流下降阶段,同样由于植被蒸散情况的不同,在前期(2~4月)潜流下降较缓慢,而在后期(4-6月)潜流下降较快。

潜流动态变化结果分析

典型小流域浅层地下潜流的补给源主要是天然降雨,并且主要是当年和前一年的降雨,或着说就是当年(以水文年计)的降雨;排泄方式主要有植物的蒸腾失水和沟口的流出失水两种。影响潜层地下潜流的因素很多,其变化受天文、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多方面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5.1降雨对潜流变化的影响

降雨作为典型小流域浅层地下潜流的主要补给源,它直接影响着潜流的变化,特别是在雨季来临前,由于春旱和强烈的大气蒸发力作用,经常导致潜水的断流,而后又随着雨季的来临骤然增加,恢复潜流。但如果不是连续降雨或阴天,潜流会很快下降至某一数值。然后再以较平缓的趋势变化。

1999年雨季来临前后,典型3d的潜水流量的日变化情况。由1999年6月16日和1999年7月12日2d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小的情况下,一场53.9mm的降雨,对潜流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依然持续雨季前的下降趋势。

由1999年7月12日和1999年7月13日2d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刚刚降雨53.9mm左右的基础上,再降雨86.2mm,潜流有了明显的变化,由1999年7月12日的平均流量5.41/h,骤然增大到1999年7月13日的平均流量56.481/h,将近增大了10倍。6月下旬至7月中间的降雨情况。其中6月28日至7月11日共降雨53.9mm,7月12日降雨86.2mm.5.2 植物蒸散对潜流变化的影响

从力学角度分析,潜流在竖直方向上主要受重力和植物的蒸腾牵引力作用。其中在某一确定的地点,重力加速度g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重力也不随时间而变化;从测定林地水分蒸散的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角度讲,植物的蒸腾牵引力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太阳净辐射的分量—潜热通量提供的,而不论是太阳净辐射,还是潜热通量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因此,太阳净辐射是造成潜流日变化的根本原因,而植物的蒸散作用是造成潜流日变化的直接原因。为了说明植物蒸散对潜流的影响,在此利用波文比自动观测系统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植物日蒸散速率的分析。

典型流域2000年第222d(8月10日)的日蒸散速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蒸散速率在早晨7:00前后出现正负拐点,其后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直到中午前;蒸散速率(E)以0.35mm/h的高速率在中午前后徘徊近4h后,在下午3:00左右开始下降,并且在傍晚7:00左右转负;从整体情况看,可将日蒸散速率变化情况分为3个阶段:0~7点,该阶段处于缓慢凝结阶段:7~19点,该阶段处于蒸发阶段:19~24点,该阶段处于快速(较0~7点)凝结阶段。典型流域2000年第222d(8月10日)的径流通量变化情况,径流通量(R)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从流域出口流出的水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它是根据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来的,主要是用来说明大小不同的流域之间潜水流量的不同变化情况,也就是使不同流域间的潜水流量具有可比性。根据变化情况,同样可将全天24h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0~7点,该阶段径流通量呈缓慢增长趋势;7~18点,该阶段径流通量呈下降趋势;18~24点,该阶段径流通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三阶段相互对比可以看出,典型小流域第二阶段径流通量的下降与植物蒸散所造成的大量失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还可以通过植物蒸散速率E与流域径流通量R的相关关系曲线得到进一步说明。给出了上午6~11点和下午14~19点两个阶段E与R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上午6~11点之间,典型小流域的径流通量R是随着植物蒸散速率E的增大而减小的,两者呈负的极相关关系(R2=0.78);可以看出,在下午14~19点之间,典型小流域的径流通量R是随着植物蒸散速率E的减小而减小的,两者呈正的极相关关系(R2=0.803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推理潜流的日变化情况:在清晨的日出前后,太阳净辐射由负转正,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在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之间形成一定的水势差,在该水势差的作用下,水分沿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的方向由潜水层不断地向大气中扩散,潜水层的水头开始下降,从而使得潜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流域出口的分量减少,因此潜水的径流通量开始下降。之后,随着太阳净辐射的不断增加,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及蒸散速率也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水分沿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的方向扩散的速率也不断增加,潜水层的水头加速下降,因此潜水的径流通量呈加速下降趋势。而午后,随着太阳净辐射的不断减少,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及蒸散速率也不断降低,这降低了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之间的水势差,从而使得水分沿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的方向扩散的速率也不断降低,潜水层的水头减速下降,因此潜水的径流通量呈减速下降趋势,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太阳净辐射由正转负的傍晚时刻。同时由于太阳净辐射及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对下层土壤中水分的影响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使得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之间仍保持较高的水势差,从而出现了水分在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之间的运移速率大于在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之间的运移速率的现象,其结果是有“相对过多的水分”储存在了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中,也正是这种“相对过多的水分”使得潜水流量在夜间的前半夜比后半夜增加较快。

小结与讨论

(1)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首次利用先进的“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对典型小流域的浅层地下潜流进行了连续监测,“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经管道流出潜水通过翻斗式量水器的受水口进入其中的一个“翻斗室”;当水达到一定量后,翻斗会自动翻转,同时潜流会注入另一个“翻斗室”。翻斗每翻转一次,安装在两个“翻斗室”中间外侧部位的机械脉冲发生器就会工作一次,即产生一个脉冲,并通过导线传输到数据采集器中,而数据采集器(CR10X)每隔一定时间就将这段时间内收到的脉冲总个数记录下来。这样,“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便以直接监测流量的方式完成了潜流过程的测定。(2)测定结果发现,潜流的日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在夏季,日变化比较明显,且存在“白天逐渐减小,夜间逐渐增大”的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在冬季,日变化比较平缓,而在春季和秋季,潜流的日变化情况介于冬夏之间。潜流在一个水文年内的变化存在单峰现象,峰值出现在2月份。(3)通过对测定结果和相关影响因子的分析,得出太阳净辐射是造成潜流日变化及年内变化的根本原因,而植物的蒸散作用是造成潜流日变化及年内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降雨对潜流的年内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影响。(4)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山地水分循环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流量的监测手段上,具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对进一步研究山区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些基础性数据。(5)由于本文监测对象的流域面积仅有0.026km2,因此本问题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叶自桐,韩冰,杨金忠,等。岩石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8,9(2):112-117

[2] 韩冰,叶自桐,周创兵。裂隙岩体饱和/非饱和渗流机理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9,10(4):375-381

[3]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26(2):35-41

[4] 武选民。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地质研究现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26(4)41-46

[5] 韩冰,叶自桐。周创兵,单裂隙岩体非饱和临界状态渗流特性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0.11(1):1-7.[6] 刘昌明。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运行的界面过程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4):366-372.[7] 魏天兴,朱金兆,张学培,等。晋西南黄土区次槐油松林地耗水规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4):36-40.[8] 魏天兴,朱金兆,张学培。林分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述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85-91.

第五篇:创新型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心灵契约的动态变化 心理学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经济发展和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竞争中,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人才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于人才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很多不同的诠释,但是对于人才重要性的认可,全世界的人们几乎都有着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企业的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了人才在其中的贡献。

在讲究突破和创新的年代,人们对人才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来应对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是我国当前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大多学者认为,要增强国力,就要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人才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我们在竞争中牢固立于不败之地,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如此。

随着中国进一步地融入到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人才的流动范围也扩大到了全球,对人才的争夺愈加激烈,在防止人才流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企业的人才资源。创新型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投入较多的精力,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一方面表现在投入不一定会带来产出,另一方面表现在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另觅他处。因此,企业更多地把目光聚向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人才引进看似简单,其实质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不考虑后果的加以引进,而是想通过人才引进,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长久合作的机制,尽可能地做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匹配,从而更好地作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创新型人才引进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人才引进却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新员工往往是不稳定性最高和离职倾向最高的群体,究其原因,很多学者把这归纳为新员工对公司的期望与现实间的差异造成的。这种期望,通常不是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出来的条款,而是新员工主观上认为企业会为员工提供,或者是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的部分。企业应当如何洞察员工的需求、如何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如何让员工发挥最好的工作状态、如何发掘员工最大的工作潜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引进人才的成功与否。

对于创新型人才而言,他们本身在人力资本等诸多方面拥有者就业和择业的双重优势,与普通员工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初,对企业抱有怎样的期待,对未来有着如何的憧憬,都会直接影响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企业付诸多少努力,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目标的达成。研究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保留和激励创新型人才,本文就将立足于心理契约的理论基础,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探索。更多论文信息http// 论文代写

下载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驱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