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老吉爱心基金资助因病致贫家庭
始创于1828年的王老吉今年迎来185周岁,为了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王老吉爱心基金将捐出1.828亿元,向全国1828个因病致贫家庭提供资助。
13日,广药集团“3.13”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暨王老吉“美丽中国185”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新闻大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活动当天,举行了回收废旧药品现场封存仪式、2012年优秀“永不过期药店”表彰仪式、王老吉海选招募185名形象大使启动仪式以及王老吉1.828亿爱心基金资助1828个因病致贫家庭启动仪式。
在王老吉今年迎来185周岁之际,王老吉爱心基金将向全国1828个因病致贫家庭提供资助,为他们捐赠药品、提供就业岗位,资助这些家庭中的在读孩子完成学业,首笔善款已送到北京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方渤手中。据介绍,从即日起,“王老吉1.828亿爱心基金资助1828个因病致贫家庭活动”在全国展开,更多资助活动的细则可登陆王老吉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也可致电400-800-3398咨询活动详情。
王老吉爱心基金是广药集团以王老吉创始年份设立的总额为1.828亿元的公益慈善基金,以传承王老吉绵延185年的“利民济世”精神为己任,成立短短数月以来,已开展多次助学行动,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基金已向云南省昭通地震灾区捐献了款物550万元,成为广东第一家向该灾区捐赠的企业。
在今年的“3.13”活动中,广药集团还发起“王老吉因你而美丽”活动,海选招募185名王老吉形象大使,希望以活动为平台与社会大众一起关注和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
第二篇: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
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
——重大疾病对脱贫工作造成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已成为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这值得引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重大疾病对脱贫工作的影响:
1、加深脱贫效果的不稳定性。一些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帮扶以及自身努力下,辛辛苦苦地脱离了贫困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是一旦有家庭成员遭遇某些重大变故,如癌症、事故致残等,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迅速恶化。“一人生病,全家致贫返贫”,让众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迈入贫困户行列。
2、加重贫困家庭的生活负担。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较多,往往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收入来维持全家生计,生活尚且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主要成员身患重病或突遭意外伤害事故,不但无法外出务工,而且在治疗和日常照顾中还需要专人陪护,生活费、医药费等费用成倍增长,让贫困户的生活更加艰难,无法达到脱贫的目标。
3、加大政府的扶贫负担。城乡居民发生重大疾病后,政府在医疗保险等方面财政支出较多,再加上大病家庭的扶贫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扶贫队员结对帮扶,加重了政府扶贫的工作压力,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
1、构建多层次大病扶贫治理体系。通过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对“因病致贫返贫”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数据库,科学评估因病致贫程度,提出帮扶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团组织、慈善机构积极参与大病扶贫。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资金的规模,对建卡贫困人群实行医保缴费补助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2、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增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医疗设备投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重大疾病贫困人口实行医疗费用控制管理,避免重复检查、不合理医药,缓解贫困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树立科学有效的疾病风险防患意识。教育引导贫困人口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参加公益健康体检,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引导贫困家庭对收入合理支配,动员参加政府主导、保险公司运营的覆盖低收入农户的重大疾病保险项目,有效解决重大疾病发生后的后顾之忧,缓解经济压力,使“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以根本改观。
第三篇:因病致贫调查
关于农民因病致贫工作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调查内容:
随着2003年中国入世,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国家针对医疗领域的财政支持占国民经济比率的日益缩小,使得当今社会上“求医难、看病贵”的现象日渐突出。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渐渐带有普遍现象。据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我国患病人次10年内增加7.1亿,在每10人中有1.3人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但农村地区两亿患病者因经济困难未治疗的比例均接近八成。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11月22日在广州作报告时说,虽然我国居民收入增加,但幅度未及医疗费用涨得快:近几年来医疗费用的增幅远大于居民收入增长,三成人因病致贫。2000年以来医疗费每年上升14%,全国居民一年医疗负担达6000亿,占GDP的5.4%。无医保者就诊率锐减,患病的人多了,但看病的人却少了。据调查,农村居民的两亿就诊率从1993年的17%下降到13.4%,04年又降至8.6%。由于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也已成为社会均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调查对象:
占中国人口比率近80%的8亿多农民为本次调查的适用对象,而其中在近年内由于“因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人群。调查方式:
为了使得本报告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资料详实,我们采取了查阅、搜集资料,并在重视一般性的基础上兼顾典型性,对手边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来完成此调查报告。
二、研究内容与结论: 当前“因病致贫”的现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人难免会得病,过去有专家说农民医疗费用如达到个人年收入的70,就可能因病致贫。疾病导致贫困,贫困又使疾病难以医治,以致恶性循环。农村常流行一句话:“不怕穷,就怕病”。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人得了大病,就可能拖累全家,影响到全家人的正常生活。经过对怀柔区北宅村村民调查,及同村妇联主任的询问中,得知现医保村民负担的比率过大,加之北宅村老年人所占比率已超过20,有病人群增多。现导致“看病难”、“医疗难”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在于农民对医疗费用承受能力的问题。2005年09月29日17:36央视《东方时空》播出节目《我国八成农民因经济原因不愿住院》。其中公布的调查是:我国有83的农民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虽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一般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多数地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财政不配套,昂贵的医疗费用完全靠个人支付,农民很难承受,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大病降临时,对于那些普通老农民更是束手无策。因而逐渐出现部分农民“怕得病、怕看病”的问题。“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住上一次院,几年农活白干;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句顺口溜的流行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据调查,在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农民占到30,他们大多是为家人看病,担负了昂贵医疗费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民的医药费用支出,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己承担。一旦患病住院(一次),都差不多要花去农民一家人一年或几年的收入,甚至负债累累。所以不少农民慢慢抱起了“小病捱、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的念头。
目前,我国经济尚处在不发达状态,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政府或集体经济也没有能力把农民医疗保障全包起来,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无钱看病、因病致贫”问题一直是个令中国农民头疼的问题。当前“因病致贫”的原因: 造成当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有来自社会层面的,也有来自家庭层面的;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当今政策和执行方面的原因。总之,原因多种多样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抛去一些特殊和偶然因素不谈,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下几个重点原因: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2、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广大农民缺乏医疗保障: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期,地区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均衡。我国当下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换言之,在当今我们医保的覆盖范围还只能满足部分城市居民的需要,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客观条件把医疗保险延伸至农村地区。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不大,仍然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
3、政府针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下降,无形中变相增加了病人的医疗支出:
我国近几年开展的“医疗改革”客观上是想把医疗活动交付市场,利用市场规律来解决旧有的医疗矛盾。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政府对于医疗支出的下降。目前我国的医疗支出所占国民经济的比率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要说相
比发达国家,即使是在亚洲横向比较,我们的医疗支出比率也是低的,这就造成了医疗事业为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要依靠国内市场,要向病人和患者索取事业经费,这也就造成了医疗费用一路水涨船高。“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部分费用自然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等于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医疗支出。
4、医疗和医药行业收费虚高,超出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
坦率的讲,我国目前的医疗收费存在着虚高和行业暴利的情况。其收费标准已经超过了一般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这一问题即使是在居民收入高、医疗保障好的大城市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问题,再加上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医院和黑心药商在收费问题上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一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日益凸现。由于我国城乡差别很大,社会资源分配并不均衡,这一令城市人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在广大不发达的乡村所造成的影响就更是灾难性的,这也是许多农民“因病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病致贫”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前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民生问题,在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阶段中,允许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与我们的目标相背离的。必须尽快着手加以解决,绝不能等着它积重难返,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在国家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和消除城乡差别不可能一朝实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当前可以实现的办法主要有三个:
1、国家财政不断加大投入:
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本,解决社会性问题更要依靠国家的力量。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政府应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可以采取可行的方式是对医疗事业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并相应发放对广大农民的医疗补助,尤其对农村五保户、特困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医疗资助。
2、建立医疗服务支持体系:
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当下也应该着手建立包含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泛保障体系,使得广大农民也可以充分享受医保工程的便利与实惠。这样不仅可以实际减轻他们身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
3、国家重点打击不法医药分子、规范医疗行业收费:
既然行业收费存在种种的不合理的现象,政府就应该适时出台医疗行业收费标准,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打击不法医药分子的哄抬物价的行为,监查不法交易,使得药价尽快趋于合理,符合广大农民患者的收入水平。
4、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加快新农村建设,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身体素质。当前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
以上的方法都是需要时间的运作的,而且受多方条件的制约,有的实施时机还不成熟。但当前党和政府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也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止2006年1月,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人口已达2.33亿。乐观的估计“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解决农民“因病致贫”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更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它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奋发图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我们终究能战胜这一困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预期目标!
第四篇:因病致贫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xxx困难群众因病致贫情况调研报告
xxx是xxx贫困乡镇之一,辖x个村x个农业社,人口x人,其中扶贫对象x户x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本次调查从xxxx个村x户扶贫对象中随机抽取100户x人,从农村扶贫对象因疾病而导致贫困的状况原因入手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并就如何加强全县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为武隆县医疗卫生改革提供参考。
一、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状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是困难群众致病原因。有49.7%的贫困户认为自己的贫困是疾病损伤导致的,其次是劳动力少,占39.9%,两者合计约占九成。二是两周病伤及治疗情况。被调查者有33人两周内患病,患病率为占10%。被调查人群中,两周病伤患者有78.1%进行了治疗,另有21.9%未进行治疗。绝大多数两周病伤人员未进行治疗的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三是患者入院情况。本次调查人328中,有15人在前一年住院,住院率为4.6 %。调查中56人需要住院而未能住院的占19.6%,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的占77.4%,其次是认为没有必要,占4.5%。调查37个出院病人中,73%是自己要求出院的,自己要求出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困难,占92.9%。四是慢性病和残障情况。被调查328人中,有29.5%的人患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贫
—1— 困人口残障率为18%,以轻度残障最多。
(二)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类型。一是因疾病所致的医疗费用支出极大地消耗了患者或者家庭的收入,导致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发生困难。二是因疾病所致的劳动力丧失减少了患者或者其家庭的收入,使得其收入低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需要。三是贫病交加,导致生活困难。
二、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原因分析
“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句顺口溜就是农村现实生活的写照,疾病已成为农民致贫的首要因素。
(一)药品价格上涨过快,医疗费昂贵。通过调查表明,病人在门诊或住院的平均医疗费用涨幅和农民经济增长幅度不成正比,一些疑难病、大病、重病,使本不富裕的农民患者望而止步,农民普遍存在“生不起病”、“不敢生病”的心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是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
(二)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窄、报销比例低。目前,城乡居民在二级、三级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低,有相当一部分的药品不在报销范围内,特别是三级医院的医疗花费报销比例后为总费用的30%左右,重大疾病患者难以承受其余70%左右的费用,经济负担比较重。
(三)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卫生服务滞后。xxx只有1个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只能治疗一些简单的伤风感冒,医疗卫生—2— 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四)农村慢性病患者上升,经济负担加重。本次调查328人中有35人患有慢性病,所患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偏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病程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对策
因病致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依困难程度来划分医疗保障等级,确保群众的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对长期住院的困难病人,由政府按医疗费用的比例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提高乡、村两级医务工作者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医疗预防服务网络,在短时期内达到小病不出村,重病不出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无病早防,患病早医,解放劳动力,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三)提升农村村民的保健意识。加大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掌握防病、保健常识,正确对待疾病的治疗和养
—3— 护。宣传教育农民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抵御疾病的发生。
(四)加大医疗救助服务力度。建议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增加救助病种的类型,加大救助慢性病患者、重大疾病患者、意外事故重度伤残患者的力度;增加就医前救助,明确医疗救助对象难以支付住院首付费用的,民政部门给予事前医疗救助,实施“医前、医中、医后”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使患者住得起院、看得起病。
四、加强全县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专设机构,让重大疾病患者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建议财政拨款专门建立救援基金,由卫生部门明确公布重大疾病救助的病种类型,由具有相关医疗鉴定资质的部门确诊属于重特大疾病的范畴的患者,都可以申请救援基金,审核后即进入援助程序。
(二)健全法规,使重大疾病的救助法制化。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调研,科学论证,起草相关条例,明确社会各方面在这一工作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相关救助工作,维护重大疾病患者的生存权利,如《关于重大疾病的救助保障条例》,使这一工作法制化。
(三)完善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因重大疾病而需救助的保障制度,将除去医药费人均年收入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线以下的困难群众全面纳入低保范围,实施动态物价补贴。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重大疾病社会化服—4— 务体系,保障因重疾致贫的家庭的基本生活。
(四)强化保障,建立“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商业医保,主要是规范赔偿标准,让老百姓没有担心赔偿不落实的顾虑,实现重大疾病救助的全覆盖,将重大疾病个人支出部分控制在10%以内,让每个老百姓都看得起病。
—5—
第五篇:关于申请因病致贫的生活困难补助
关于申请因病致贫的生活困难补助
尊敬章华镇桥东街社区领导:
我叫刘传贵,男,现龄54岁,系华容县章华镇桥东街社区一组居民。原系华容县粮系统下岗职工。于1979年12月招工到县新建粮站工作。2003年被迫改制下岗,下岗后先后在华容宾馆、长城宾馆、岳阳小天地宾馆打工渡日,患病前系华容宾馆总支部书记,在国企工作近24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贡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连年被县粮食局评定为先进工作者和全市农村先进粮管员。下岗后,在民企打工,为我县非公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15年8月16日患病前,系华容宾馆党支部书记,在民营企业工作期间多次被上级党委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无论在国企、还是民企,对工作兢兢业业。于去年8月16日患脑梗死疾病,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救治,花费医药费近万元,患病后每月生活费和每月保命药费近1000元无着落。现在,一是无单位(已下岗),二是无收入来源,离退休时间相差6年。我不是好吃懒做,向政府要困难补助,而是丧失劳动能力,(经县残联指定医院鉴定为肢体三级病残),生命、生活、生存,举步为艰,现已一年生活医疗费无着落,特向上级领导申请生活困难补助为盼,报告当否,请批复!
致
礼!
呈报人:章华镇桥东街社区一组居民 刘传贵
201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