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校园之声)

时间:2019-05-14 06: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校园之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校园之声)》。

第一篇: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校园之声)

新东方的老师—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

人物简介:王强,成都新东方烹饪名师、高级调酒师,曾在国内众多酒吧担任首席调酒师、吧台主管和酒吧经理,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并擅长川、湘菜系的制作

初次见到王老师的时候,他正在指导学生的宴席制作,只见王老师被一群学生包围着,笑呵呵的为学生答疑。学生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谁也不干落后王老师也满脸笑容,耐心的解答,笑声不断。稚嫩的声音,疑惑的表情,灿烂的笑容……这些零碎的片段定格成一副冬日里的温馨画面,暖人心田。

招牌微笑不减严肃

在成都新东方烹饪学院,这样的画面常常都会出王老师的周围,课堂上、午休时、寝室里,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王老师灿烂的笑容。“王老师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老师,笑得特别好看。”一提及王老师,成都新东方烹饪学院的陈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他的亲和力。王老师则解释说:“我觉得微笑是无声的亲和力,有时候碰到想发火的时候笑笑,再和学生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这样的效果通常都更好。”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王老师对学生都是循循善诱的教育,可是碰到原则性的问题时,王老师也会不乏严厉。王老师刚刚接手全能1001班的时候,班上有名学生学习非常不认真,什么都不愿意学所以什么都不会,王老师注意到这个情况准备私下找时间和他好好谈。可是,在王老师还没有来得及找他谈话的时候,他时时抱怨:“在新东方学不到东西。”这样的话语传到老师的耳朵里,老师一改平时的和蔼,很严厉的批评他后和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在王老师看来,这不仅是对学校的诋毁,更是他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偏差。虽然这些话语对新东方的名誉有损害,可是老师相信新东方的实力,还有老师的努力都是对他话语最强有力的回击,可是,最重要的是这显示了这名学生有很严重的心态问题,不及时加以严厉的制止,会让他断送前程,这对于王老师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那次谈话以后,他完全改变了,常常都会利用中午休息的时候练习刀工、雕刻,进步很大。”王老师笑笑说,从他的笑容里我们感受到了他由衷的高兴。

尽职尽责为学生

在成都新东方烹饪学院,王老师是金牌1001班和金牌1002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教授雕刻、烹饪原理还有调酒等课程。除了上课带班,王老师还要负责带着学生做学校的展台,工

作非常的忙碌。他每天7点就到学校,晨检、查房、备课、上课、带着学生做展台,一件件琐碎的事情占据了他满满一天的时间,晚上11点多才回家对林老师来说已经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碰上忙碌的时候林老师早上5点就到学校带着班上的学生做展台,更有甚者,在去年8月的招生高峰期,王老师带着他们班的学生为了做好第二天的展台忙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才下班,匆匆回家去打了一个墩儿,梳洗了一番,又和平时一样早早的来到学校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王老师常常在课余时间带着我们做展台,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锻炼,刀工、雕刻、拼盘、热菜,这些我们都可以得到练习,王老师牺牲他自己宝贵的时间带着我们练习,使我们成长很多,我们都很感谢他”学生的短短几句话不带任何修饰,可是字里行间的深情却是显露无疑。王老师说:“虽然带着学生做展台要占用不少的个人时间,可是看到我们班的学生的高涨的学习劲头,越来越强的班级凝聚力,我觉得很值。”

以实力展现魅力

王老师不仅仅亲和、敬业,他强大的魅力更加体现在他教学的实力和带班的技巧上。因为有很多学生认为学厨师学好技术就可以了,所以对比较枯燥的理论课不感兴趣,也不认真学,王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这种状态和想法,在平时和同学的沟通中常常都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学好论理课对厨师来说非常重要,学好理论对学技术常常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为了上好理论课,王老师也没有少费功夫。王老师不仅要充足的准备上课的内容,还常常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有趣的故事,力求呈现一个有趣的学知识的课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话语就是对王老师的真实写照。王老师的付出,他的学生也都深深的记在心里,他们班上有一名学生写过这样一句话:“王老师,您每次在课堂上详细的讲解还有一点一滴的课外补充,我们知道老师您之前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对于王老师来说,讲好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王老师告诉笔者:“我很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听过我讲完了理论之后,他们一般心理都会有个疑问,那就是老师会不会做呢?特别是调酒、雕刻等实践操作性强的理论。”所以,王老师力求自己做到“双师型”教师,兼顾理论和实践,既要讲得好还要技术好。王老师曾在国内众多酒吧担任首席调酒师、吧台主管和酒吧经理,并多次在烹饪技能大赛上获奖,这些就是对王老师在烹饪实力最好的证明。

王老师从2006年来到成都新东方烹饪学院,晃眼间已经5年。在不知不觉中王老师养成了很多新东方特色的习惯。比如晚上回家后常常都会在心里寻思,哪个同学会不会偷出去上网,哪个同学又在不在寝室,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一想到就会立即打电话,王老师笑称:“这大概是职业病了!”

第二篇:以心换心——做好计生工作(演讲稿

以心换心——做好计生工作

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的工作是辛苦的,避免不了早出晚归地进行核查,她的工作是委屈的,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她的工作又是神圣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赋予她们的使命。自从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张亚琴经历了计生工作的酸、甜、苦、辣,对这“天下第一难事”,总结出了四个字“以心换心”,以她的热心、诚心、细心、恒心去关心她的工作对象,了解她们,做她们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将计生工作进行到底。

2007年3月,据计生宣传员反映,本居委6组低保户朱某的儿子小朱交了女朋友,现在好像已经怀孕。经过核查,情况属实。小朱女友,小刘,安徽人,已经怀孕近5个月。而小朱距法定结婚年龄还差2岁。这是一个典型的计划外怀孕。

她向领导汇报之后,马上上门做工作。首先从朱某夫妇着手。朱某夫妇都是本份善良的农民,思想淳朴,不善表达,对于她的到访,刚开始有点抵触情绪。在交谈当中,她首先诚意地站在朱某夫妇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们来分析事情、想问题。老一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并不熟悉,而且有很强的“早抱儿孙”的意识,况且现在准儿媳已经有孕在身了,在他们想来生下来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换位思考一下,这件事若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有犹豫与苦恼,她非常理

1解朱某夫妇的心情。她与老夫妻倆双方平心静气地交谈了一会,他们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少了,也跟她说了很多心里话。她向老夫妻俩阐明了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对小刘的生育是不予支持的。如果现在坚持生育,将面临高额的罚款,这对于一个低保户家庭是根本无法承担的,况且儿子和准媳妇还年轻,以后还能生育。权衡利弊,现在停止妊娠才是明智的选择。老夫妻俩最终被她们作通了工作,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小朱与小刘顾虑颇深,前两次交谈都没大进展。这是她未曾料想到的。原以为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却在他俩身上碰了不少软钉子。她觉得这其间肯定有隐情。于是她再次上门,和他俩谈心。因为她比小刘大几岁,就把她当妹妹一样,跟她谈工作,谈梦想,谈她喜欢的人和事。她告诉小刘一个女孩子,一旦做了母亲,就要承担很多责任和压力,她还那么年轻,是花儿一般美好的年纪,何况她现在还能做出其它更好的选择,何乐而不为。

经过几番劝说小朱与小刘有点动摇了,跟她道出了她们的顾虑。原来小刘之前已经做过2次人流,她们怕这次如果再做人流的话以后可能会影响生育。她总算找到了原因,于是她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打电话咨询妇产科医生。现在医学发达、设备先进、医生专业水平较高,像小刘这种情况,引产不会有很大的危险,而且越早安全系数越高。她现在年纪轻,身体恢复快,对将来生育影响不大。在对朱某一家说明相关情况后,她们终于想通了,同意引产。鉴于她们家是低保户,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她向居委领导请示并得到批准,引产费用暂由居委垫付,年终从各项补贴中扣除。

随后她便安排车子,亲自陪小刘一起去医院。她帮小刘排队、挂号、办手续,陪同她做各项检查,一直到住进病房。等把第一粒药咽下去她才算放心了。

考虑到小刘是安徽人,在这边没有亲人,而小朱的母亲又是残疾人,没有能力照顾她,于是她安排了一个计生宣传员在医院陪护。住院期间她买了水果去医院看望,希望她安心引产,不要有后顾之忧。

经过努力她终于成功终止了一例计划外怀孕,确保了本居委无计划外生育。作为一名计生工作者她心中时刻牢记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持之以恒地以饱满的信心,如火的热心,真诚地开展工作,与工作对象以心换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繁琐的小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坚信由此她的青春也将无比绚烂,她的舞台也将无比宽广。

第三篇: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谈班主任如何让与学生沟通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

—谈班主任如何让与学生沟通

麻栗坡县麻栗镇潘家坝小学

刘成波

内容摘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每天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班主任需从正确认识师生间的关系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等方面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关键词:师生 人际 心理 情感 沟通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每天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师生间的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一、沟通从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开始

(一)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面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应与体现。

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同师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他所授的那门学 科。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善于同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他而爱上他所教的学科。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为博取教师的喜爱和好感,为获取与教师交往的满足而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交往关系。它不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它的目标是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交往的需要是一种独立的主观的需要而客观存在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有强烈的交际需要: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和信任;学生希望通过交往得到教师的喜爱、关心和重视。这种需要推动着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力图在交往中以自己的高尚的品质、渊博的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推动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老师不值得各项任务,力求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更接近教师的期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作为一种推动力,推动教育活动的进行。然而,师生的交往需要并不是轻易可以得到满足的,它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这就给教育过程中交往的双方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和约束。对于教师来说,要求教师一方面具有高尚的品德:公平、无私、正直、坚定、积极向上;另一方面要钻研业务,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这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学生有基本的文明水准和道德修养,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对学科知识及教师的热爱,这是学生博得教师喜爱的关键之一。在对师生双方的要求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准则,即“爱”。教师爱学生、爱事业;学生爱教师、爱知识。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标志是:师生间的互尊互爱。

(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心里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认知关系是心理关系建立的基础,师生之的正确感知和互相理解是心理关系建立的前提。情感关系是心理关系的重要内容。

1.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

师生之间的感知和理想,与其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识一样,还要受心理学规律的制约,这里最明显的表现是情感因素的参与。比如:教师对自己赏识的学生的优点,感知强烈、评价过高,而对自己厌恶的学生的错误及缺点则不能容忍和谅解,容易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同样,从学生方面来看,对他喜欢的老师“爱屋及乌,相反,对有了成见的老师,哪怕他发出的是善意的信号,也会被学生认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因此,教师要注意“成见效应”,重视“首次印象”,加强思想接触,增进彼此了解。

2.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作为心理关系的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对教育的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能产生重要的作用。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励。他们常常以积极的态度来尊敬教师,对待自己的行为,因而更加自信和自强,诱发出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激情。不久后,学生便会向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所进步。

相反,如果教师嫌弃或厌恶学生,对他们期待较低或不抱期望,学生便从教师的冷漠或歧视的表情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因而也以消极的态度对抗教师,拒绝教师的教育,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会产生自卑心理、敌视态度和消极情绪。

二、沟通从让学生体会到爱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彼此之间要建立深厚和亲密的情感连接,是一件令人很费心的事。正如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所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教师将神圣的师爱一视同仁的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以感染他们、锤炼他们、造就他们。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带着一片爱意来,不带半点遗憾离开。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爱呢?

(一)教师要传达理性的信息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准确无误,如果出现了错误,要敢于在学生 面前迅速纠正。这是教师爱学生的基本前提,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传授着他们的治学态度与认真负责的精神。所以说,教师传达理性的信息不仅反映出他们的职业修养,也衬托出其人格的魅力。

(二)加强学生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的一种特有的整体观念,它包括个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青少年自我认识和体验如果常常是成功的,就会在内心不断的接纳自己,壮大自己,否则,就会在内心责备自己,甚至缩小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活动、完成学业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体验和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其是那样的关注、关心、支持与热爱,让他们感悟到自己是别人眼中的人,是有朋友支持的人,是有归属的人。这样做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他在老师心中、在班级有位置,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与接纳感。因为学生的这些感受是老师所能给的,是老师爱意的具体写照。

(三)适当的表达愤怒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不愉快、生气的事情是常有的。那么,教师怎样面对学生的顽皮、淘气及捣乱的不良行为呢?据调查发现,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沾火就着,不分青红皂白,把愤怒的情绪撒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停下课,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谩骂家长没有管好学生,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老师在气愤之下,出手打学生等等。老师的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犯错误的学生,更重要 的是伤害了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学生。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要适当地表达愤怒。这里的适当是指老师的批评要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情,或者进一步说,既让学生感到自己伤害了老师,惹老师生气了,又能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为师的大度、宽容与慈爱。例如:对上课爱搞小动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确令老师气愤。有爱心与宽容的老师会这样处理这个问题:“某某同学,你上课又说话了,老师本以为你不会这样做,但你但你控制不了自己,这样做了,我为你感到十分遗憾。”这种表达方式既向学生暗示老师生气了,同时又体现了老师的宽容与慈爱。

(四)学会“请”学生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否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这不单单是教学能力的问题,而且是能否用爱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感问题。一般来说,从形式上看,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学习,即获得了相等的学习机会。如果我们做点具体的分析,学生获得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机会呢?是听老师和同学讲的学习机会,还是自己表达的机会?是跟着同学一起齐读、齐答的机会,还是独立说、答、读的机会?仅仅以我们小学的语文学科为例,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所听过的语文课,大多是讲读问答式。学生在该课上获得分析课文的机会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全参与型,大约1/5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或课前进行预习,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只要稍加思考就能马上举手,争取到回答问题的机会。第二种是属于半参与型,大约有3/5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许多问题刚思考到一半,反应快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回答了。他们来不及继续往下思考,就不得不去听别人的分析结果。第三中属于非参与型。少数学生由于理解水平低,常常还没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就说出结论来了。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呆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想,就等着大家讨论之后抄写老师板书的结论。

这三种学习参与类型反映了一个较深刻的问题,即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相等的发言、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呢?在此,教师学会请学生合作是最佳策略之一。这里的“请”字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是暗含在均等的学习机会当中的。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出三组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题,然后对同学们说:“这些题我想了许久,也没得到正确答案,谁能帮我找出其中的一个正确答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做了起来,几乎每个人都能帮老师解对一道题。因为老师是按照学生的低、中、高三种能力,出了三种水平的题。每个学生都有解题的机会,都有与老师合作的机会。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念。

(五)避免对学生产生标记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还体现在语言上。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都要作出评价,都要使用语言。因此,如何使用语言,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不仅是一个习惯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对学生能否产生标记作用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是“你真聪明”,“你真笨”等等,这种语言看上去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但这种评价会让其他学生产生另一种解释,即聪明 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笨学生就是坏学生。学生一旦被封上了坏的标签,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老师心目中的位置、父母眼中的形象就都与坏字连在了一起,这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要注意使用语言的艺术性,把握好使用语言的分寸,时刻牢记一条原则: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本身的优劣进行评价,如这个问题回答得比较有逻辑性,这段课文朗读的很有感情,这篇作文写的很优美等。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要迁物于人,更不要把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其聪明不聪明连在一起,也就避免了对学生的标记作用,也就悄悄地将爱撒向了每一位需要关注的学生。

(六)以适当的引导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想改变学生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态度,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适当的引导。因为学生对某事、某物、某人态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要改变由过程产生的行为必须靠耐心和爱心。例如,学生对分数很在意,如何改变学生视分数为“小命根”的态度呢?有经验的老师会这样做:第一步,老师把第一次考试卷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了多少分,并不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成绩;第二步,当第二次考试结束后,老师还是把考试卷放在学生面前,但这次卷子上只有每道题的分数,没有了总分;第三步,当第三次考试结束后,老师只拿了几张纸,上面写的全是大家做错的题,老师不提分数,也不提对处,只分析大家为什么都犯这些错误以及今后如何避免这些错误。久而久之,学生们由原来十分关心分数变成了关心我为什么没有做正确。这种态度的转变,不是命令与要求所能及的,他需要 老师用耐心、用智慧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和改造学生。

(七)对学生的见解有所批评时一定要说明理由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某些见解有所批评时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上。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敏捷,针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但由于他们的阅历浅,对问题的认识还带有很强的片面性或极端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指出他们对问题认识的不足,但在指出之前,要深思熟虑的思考好说服他们的理由。如果老师的理由充分,能从积极、正确的方面引导学生,改变学生的思路,就能使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理解问题、平等用眼神看世界的新校园风貌。这不是老师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

(八)要避免赞美带来的危险

教师赞美学生的积极行为是在教育活动中树立榜样的一种做法,是正常行为,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赞美的度,或忽视其他同学的感受,总是在班级表扬学习好的几名学生,就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即遭到大家的妒忌。从学生的心理来说,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赞美,因为在老师的赞美与表扬中,他们体验到了被接纳、被认可的感受,也悟出了自己在班级的地位等。所以,每位学生都特别在意老师的赞美与表扬,如果老师总是表扬少数几名学生,就会使这几名学生成为多数人嫉妒的对象。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五年级的女同学,作文写得很有特色,每次语文课讲评作文时,老师都把她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念。有一次,老师刚说要读这位学生的作文,就有一半的学生讲耳朵捂起来,表示不听。老师批评了捂耳朵的同学,硬是将这位学生的作文念完。等到了下课,这位女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跳橡皮筋,同学们说:“你要玩可以,但你只能扯皮筋。”“为什么我只能扯皮筋?”同学们告诉她:“谁让你作文好,老师总表扬你!”这个例子就是赞美给这位女同学带来了同学的妒忌。因此,老师要避免这类危险的出现,要把赞美均匀地撒向每一位学生。

在学习生活中,如果我们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仅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能更加信任班主任,从而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葵 《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P275-281)

(2)柳 斌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 开明出版社 2006年版(P501-504)

下载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校园之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心换心待学生 尽职尽责做工作(校园之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