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咸宁经济)

时间:2019-05-14 06: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咸宁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咸宁经济)》。

第一篇: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咸宁经济)

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

近年来,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乡镇环境管理站,积极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高度评价,也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环保能力、加快生态农村建设累积了宝贵经验。

一、我市农村环保的现状

2008年赤壁市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总产值30亿元,乡镇规模以上企业70家,水产养殖场99个,畜禽养殖场23个,农业塑料薄膜使用量185吨/年,农药使用量697吨/年,化肥施用量12676吨/年,其中:氮肥5952吨,磷肥3291吨,钾肥1387吨。这些数据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污染隐患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三污合流”,导致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居民。调查显示,在建制镇中(不包括城区3个办事处),工业废水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居民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的镇村不足30%,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随意倾倒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村边、路边、沟渠边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二、建设农村环保站的探索及取得的成效

按照“关口前移、服务一线”的原则,赤壁市环保局在全省率先实行基层环保工作分片设站,将环保监管与服务延伸到基层,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真正在基层走出了一条从开门融入到吸收转化的创新之路,切实使基层环保所成为守护生态文明的“前沿哨”。

(一)主要做法

1.分片设站,发动民间力量,解决基层环保“缺机构”问题。自2008年12月起,我市在赵李桥、车埠、官塘驿3个中心乡镇分别设立了乡镇环境管理站。实现了在市环保局统一领导下,与市环保局内设各股 1

室单位等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同时使环境监管工作在村镇中有了健全的“腿”。同时,在每个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设立环保联络员,配合基层所环保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154名基层环保环保联络员。至此,赤壁市基本形成了以“市环保局——乡镇环保站”为主,环保联络员为辅的环保执法体制,实现了两条腿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2.宣传、监管、服务和指导四者并重,找准基层环保工作落脚点。乡镇环保站的主要职责:一是宣传。主要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监督检查辖区内乡镇、街道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贯彻执行情况。二是监督。负责辖区内工业污染防治、新建项目“三同时”跟踪管理以及限期治理项目实施等执法、监督和检查工作。三是服务。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申请环境保护行政许可证、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保守法企业、绿色企业及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提供政策和业务咨询;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帮助企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污染源动态管理档案;负责辖区内排污申报工作;负责辖区内生态破坏事件、环境污染事故、纠纷、投诉、举报信访的应急预警和调查处理。四是指导。负责辖区内环境管理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每年坚持做好“十个一”,一是开展一次环保大执法。依法取缔产生严重危害的小塑料颗粒加工厂、小造纸5家。二是变上访为下访活动,开展一次环保信访到农户。做到了环保信访不出村。三是开展一次“农村环保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四是组织环保流动课堂,启动“小手牵动大手”环保教育进校园活动。目前,已组织流动课堂10多次,受教育人数4000余人。五是开展了中小学开展农村环保有奖征文、环保成就摄影展。六是每月出一期环保宣传专栏,向老百姓介绍一些目前较为关心的政策,法律,法规,环保知识和环保信息,以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七是定期开展一次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活动。如车埠站请农技员在沧湖开发区普安村给村民上了一堂沼气实用技术课,为群众现场讲解了一些环保小知识,深受群众好评。八是开展了一次“我为农村环保献一计”问卷调查活动。全市共收集问卷资料600余份,收到了很多好的建议。九是开展了一次农村面源污染及水污染现状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活动,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取得长足发展。十是组织创建了一批绿色学校、组织申报了一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省级生态村等工作。

3、打破传统模式的制约,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基层环保工作活力点。赤壁市自设立基层环保站以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基层工作人员热情高涨,取得不错的社会效应,主要做到了“六个坚持,六个着重”:一是坚持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着重拓宽环保工作重心下移的途径,紧紧依靠基层环保的社会力量,层层落实各项环保任务;二是坚持强化乡镇环保站的执法力度,着重实施刚性监管,针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姑息,严厉打击;三是坚持有效提升对基层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着重避免由于情况不掌握、沟通不及时而引发的各类环境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坚持提高工作效率和环保形象,着重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工作方便,大力倡导服务理念;五是坚持深化基层廉政建设,着重落实“六项禁令”,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强、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廉政的环保队伍。

(二)主要成效

1.监管前移,为赤壁的跨越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乡镇环保站采取监督与扶持结合,发展与调控结合,保护与整改结合的方法,全力帮助企业实施总量减排,深入全市重点污染企业,督查和指导企业进行环境整治,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环保自律行为。2010年实现减排COD 1493吨、SO2 870.4吨。分别占全年任务138.5%、218.1%,超额完成咸宁市下达给我市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赤壁的跨越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

2.重心下移,建设环保新村。一是在政策上重心下移。制订环保规定时,充分考虑农村环境问题,防止环境污染形成“城市包围农村”的局面,在新建项目管理方面,严格要求各乡镇一律不得引进“十五(土)小”企业等污染严重的项目。近年来,累计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10个。二是在工作上重心下移。将环保工作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加强企业污染监管,认真开展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工作。2010年建设项目“三同时”跟踪检查30多家,督查各类污染企业300多家次,下达限期整改企业数20家,出色地完成年度任务。三是在服务上重心下移。各乡镇环保站从源头上深入排查预防,做到排查工作经常化,排查制度规范化,实现了排查零结案,调处零激化,衔接零空隙,矛盾零上交。认真开展环境信访案件下访和回访工作,经常性组织人员到农村调查了解群众最关心的环境热点、难

点、焦点问题,并无偿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服务。2010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47件,没有一件由于处理不妥而造成越级上访。

3.指导前移,提升农村生态文明。乡镇环保站以宣传为抓手,对当地农村沿袭的一些陈规陋习进行剖析,把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和企业,营造了社会认识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狠抓环保的氛围,推动了乡镇生态环境整治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2010年,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生态村、1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学校,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市生态建设。2011年“三万”活动中,赤壁市环保局累计投入12万元,在车埠镇官田村新建9个垃圾池,配套3辆垃圾清运车,安排3个人专门负责全村垃圾清运工作,新栽果玉兰、樟树200余颗,使帮扶村农村环境大为改善;被评为在咸宁市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先进单位称号。

三、加快探索,建设绿色和谐新赤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国家环保部也开始将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赤壁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乡镇环境管理站,经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乡镇环境管理站设立的时间不长,很多工作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总结经验。

1、进一步健全农村环保机构。除城区三个办事处外,我市现有11个乡镇、区,2008年我市设立乡镇环境管理站时,由于是先行先试,作为试点成立了3个乡镇环境管理站,每个站安排了3名管理人员,负责管理4-5个乡镇。从近三年的工作情况来看,因人员少管理面大,工作任务重,很多工作还没有办法及时完成和开展,需要增加乡镇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才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随着发展需要,我们将全面推广试点经验,根据乡镇分布情况、经济状况、人口情况等诸多因素,统筹安排。10家以上规模企业乡镇或人口在20000人以上乡镇设立一个乡镇环境管理站,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一镇一站。做到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乡镇全覆盖。

2、进一步提升能力。目前,我市乡镇环境管理站人员为局内部调剂安排,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需要招聘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队伍,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凡是上级环保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优先考虑乡镇环境管理人员,不定期组织他们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乡镇

环境管理先进经验,定期开展环保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讲座和学习,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管理严格、指导有方、服务农村”的乡镇环境管理队伍。同时,针对农村基层环保机构面临的点多面广、情况不熟,人员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借鉴交通、城管等部门聘请协管员和乡镇 “以钱养事”的成熟经验建立基层环保“以钱养事”机制。聘请以农村老支书等为代表的热心农村环保事业人员组建一支义务监督员队伍,让他们充当我们农村环保“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协管员、信访调处员”。

3、进一步健全机制。设立乡镇环境管理站,不光是成立一个机构,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和完善乡镇环境管理体制、长效机制和考核办法:一是要明确乡镇环境管理站的机构属性,加强与地方乡镇政府的协调与配合;二是要明确乡镇环境管理站工作职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严格的乡镇环境管理考核机制,将乡镇环境管理纳入县级政府对乡镇部门的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实行乡镇党政领导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四是加强乡镇环境管理站建设,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4、进一步加强监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首先是指导乡镇、中心村做好环境保护规划,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经济开发工作。第二是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置和处理工作。将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生活垃圾按照“村收集-乡运转-市处理”的模式。对于交通不便、边远地区,将实施适用的分散处置、处理方式解决污水、垃圾污染问题。第三是通过推广新型养殖技术和实施养殖小区方式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第四是强化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严肃查处影响饮水安全的违法行为。第五是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小企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工业污染控制水平。第六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支持力度,通过实施连片整治、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等方式,努力解决农村环保工作资金匮乏的问题。

第二篇:和谐环保绿色水电站建设的赞歌

和谐环保绿色水电站建设的赞歌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乌江,贵州第一大江,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乌蒙

山区,全长1037公里,天然落差2124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4亿立方米,是水能资源集中地,为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被称为中国“水电富矿”。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国家借鉴国际水电开发成功经验,推行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成立的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负责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和管理。

目前,公司已建水电站有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和清水河大花水水电站,在建水电站有构皮滩、思林、沙沱和清水河格里桥水电站。

公司在发展上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机遇,加快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环保与开发并重,企业与社会双赢,传统水电精神和科技进步结合的大型水电建设的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电开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与经验。

建立环保组织 落实环保措施

乌江公司电站建设和生产实行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项目负责制度。坚持贯彻“开发乌江清洁能源,建设环保水电”的原则。

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及施工建设分阶段逐步组织、落实。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转变思想,从被动环保走向主动环保,从要我环保走向我要环保,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各建设公司制定了工程环保目标。为实现目标,公司制定了保证环保实施的72字方针,即:“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宣传力度;加快土壤改良,保证植物成活;加强环保实施,控制投资管理;选好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落实合同条款,抓好施工监督;建立管理制度,搞好日常管理。”

推行环保技术 提倡环保理念

根据水电建设的特点,工程建设中尽量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水电工程地处高山峡谷,工程高边坡明挖对植被破坏和边坡安全不利、大量石渣下河堵塞河床、施工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上述问题,从电站的设计、勘测开始 ,就加强了电站建设环保的战略研究,积极推行技术环保,提倡“不破坏就是最好的环保”理念。通过认真研究并优化工程枢纽布置和施工技术方案,力求最大程度的降低土地扰动面积、减少开挖量。如在索风营水电站进行了如下优化:

(1)原布置于左岸的地面厂房调整为右岸地下厂房,减少明挖近60万方,使得近300米高边坡上的植被得以保存;

(2)取消原布置的缆机而用门塔机替代,减少两坝肩明挖近20万方;

(3)优化位于两坝肩的3、4#堆积体处理方案,将原全部挖除方案改为局部加固,减少明挖40余万方;

(4)优化下游索桥右岸桥台连接段和左岸上坝公路,将明挖改为洞挖,减少下河石渣10多万方;

(5)索风营人工砂石系统在国内第一次应用先进的“半干法”制砂工艺,较常规砂石系统大大降低能耗、减少粉尘、废水的同时,废水回收再次利用率达到80%,属国内领先水平,被誉为“环保砂石系统”。

(6)将原布置于左岸的地面厂房调整为右岸地下厂房,减少明挖近60万方,使得近300米高边坡上的植被得以保存;

(7)砂石系统在国内第一次应用先进的“半干法”制砂工艺,废水回收再次利用率达到80%。被誉为“环保砂石系统”。

乌江渡扩建工程的渣料,运往对岸堆填作为古滑坡山体的基脚,既减少了渣场用地,又节省了投资,还扩宽、美化了厂区,一举多得。现在厂区成了百树竞绿,百鸟争鸣的乐园。

构皮滩水电站及思林水电站虽然正值施工高峰,工地上川流不息的巨型汽车、装载机 , 忙碌有序的指挥人员、操作工人 , 绘成了一幅幅热气腾腾、和谐协调的现代水电建设的生动画卷。然而这里看不到乱扔的杂石废料、尘土飞扬的情景。展现的是: 一排排昂首挺胸的香章树、夹竹桃,临风摇曳;一行行迎春、火棘 , 争相显绿 :施工营地内园林小景错落有致,呈现出“ 开发清洁能源 , 建设环保水电 " 的绿色风景。

建设环保设施 完善环保硬件

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完善环保措施,对有处理条件的扰动体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投入环保资金,努力营建和谐环保的施工氛围,及时的绿化措施不仅对美化工区,对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都具有显著的作用,使施工现场呈现绿意悠然、鸟语花香的和谐氛围。同时在生活区建立纯净水处理室,生活水经过净化程序处理后,向办公及生活营地提供桶装饮用水,施工产生的污水经排水沟进入沉淀池,经充分沉淀后,再通过排水沟排入河道;在生活营地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汇集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厌氧-好氧等工序处理后,用于浇灌生活营地附近的植物;在施工区人员较为集中的公共区域修建公共厕所或者安装流动公厕,并定期进行处理。使建设工地建设有序,绿意竟然。

加大环保投入 积极研究对策

河流梯级水电开发建设给社会经济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如我国三峡枢纽工程的建成,可有效解除长江中下游洪灾危害,改善川江600公里航道,使运输成本降低35%~37%,投产6台机组,每天可创造2025万元经济效益。美国的圣地库大坝的修建,有效的满足了美国30年代的需要,为不景气的经济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供给廉价的电力以复苏农业经济、扶持工业生产和海军建设。在19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帝国河流域受淹达16个月之久,为此美国修建了胡佛大坝,使河灾变成了资源,改善了科罗拉多河下游63万km地区严重的经济状况,保证了城市、工业和农业灌溉,改善了航运,得以

开发新旅游区。巴基斯坦塔贝拉工程被认为是国家的命脉,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灌溉用水和电能。然而,水电开发建设也会对河流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水质保护、水温、水文清势变化、淹没影响等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有的环境问题。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乌江水电开发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主动环保理念。乌江公司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环境环境影响后评价》纳入到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多角度地研究乌江流域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完善的流域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008年5月,该课题经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为我国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针对修建大坝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问题,公司及时与国内权威鱼类研究和养殖机构合作,在索风营水电站成功建成了国内首家专业的流域鱼类增殖放流站。在思林水电站也正在同期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年增殖能力达54万尾的生态鱼类增殖放流站。通过对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最大限度的降低水电建设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组建测报系统 提高利用能力

根据乌江梯级电站开发战略和梯级电站防汛渡汛及梯级联调经济运行管理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乌江公司投资建设了乌江流域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卫星迅速准确自动传递流域水情信息,使乌江流域在防洪渡汛、实现梯级水能优化调度及防灾减灾方面,跃上新的台阶,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该系统2001年建成投运,利用该系统及时掌握流域洪水,基本做到空水库迎汛、有效地拦蓄尾洪,当年就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该系统,通过预泄、梯级联调等方式,削减洪峰,均匀下泄洪水,极大的降低了洪水对库岸的冲刷,实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投运,不仅确保了乌江流域已建电站汛期的安全,同时也为乌江流域在建的“西电东送”工程的安全渡汛和增加工程施工有效工作时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证。

建设地震台网 防止地质灾害

如何控制水库诱发地震?对于首尾相连的大型水库群诱发地震又是怎样预防?为解决此难题,乌江公司投资兴建了我国第一个沿流域的地震台网——乌江流域水电工程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结束了我国以前只是对单体水库诱发地震进行监测研究的历史。乌江流域水电工程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从全流域考虑的、以监测多个水库的诱发地震为主要目标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设计的34个地震台分布于乌江干流约600公里,覆盖7个水电站及周边地区。地震台建设随水库建设情况分两期工程完成,目前已经完成监测上游4个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系统,包括16个台站、1个台网中心。乌江流域水电工程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和运行,不但对水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有效的防止地质灾害,还将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科学研究提供详尽资料。

建设绿色电站 留下一片风景

长期以来,乌江公司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子,在推进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同时,十分重视已建电站和在建工程的环境保护,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提出了“建设绿色电站,生产清洁能源、建好一座电站,留下一个风景”的目标,并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

公司坚决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坚持环保“三同时”,并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管理。同时,积极落实环境评价报告及批复意见,通过搬迁保护古大树及珍稀植物,通过建设藏酋猴栖息地保护陆生环境,通过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保护水生生态环境。

200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率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来到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到正在施工建设的索风营水电站考察。对索风营电站工程建设情况给予了很高评价:“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水电这种形式很好。索风营电站建设公司的绿色环境搞得非常好,从工程开始就把建设与环保很好地结合起来,今后的电厂建设都应这样做。”

2007年4月,由8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组成的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水能组,在对乌江水电开发考察后认为,“乌江水电开发的成功经验表明,我们已经找到一条又快又好,与自然和谐、与生态环境和谐,与社会和谐发展水电的路子。”

洪家渡水电站外景

乌江水电公司沙沱水电站设计图

构皮滩水电站下游右岸边坡植草绿化

索风营水电站绿化前的1#堆积体

索风营水电站绿化后的1#堆积体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有益探索(范文模版)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有益探索

——贺州市建设五保村的实践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19作者:李达球

五保户是农村的一个庞大的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贺州市委、市政府把兴建五保村,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统一供养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一个有效载体,在全市范围内狠抓五保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

2002年7月初,我市所辖三县一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些五保户的住房也受到损坏。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我市钟山县在受灾严重、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兴建了6个五保村,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实行就地集中供养。这些五保村以自我管理为主,村委会协管,村民帮助,民政引导。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民政厅有关领导在对五保村的调研中深刻认识到,这一新的供养模式,使入住老人“离家不离村、离土不离乡”,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既符合风俗民情习惯,也便于照顾和管理。

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市委从实际出发,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反复进行讨论,确定了全市五保村建设的总目标,即用两年的时间,兴建721个五保村,使全市农村1.8万多名五保老人都住进五保村,全面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公益事业就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为切实抓好五保村建设,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强领导和规划,根据行政村、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和五保老人的现状,精心编制了贺州市五保村两年建设发展的规划图,要求市、县(区)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金的落实,是五保村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既坚持发挥政府资金主渠道的作用,把五保村建设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又充分依靠社会的力量,形成了市县财政出一点儿、争取自治区民政厅资助一点儿、挂村单位帮扶一点儿、社会募捐一点儿的合力,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典型引路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抓住自治区民政厅在钟山县召开“全区五保村建设现场交流会”的契机,大力推广他们建设五保村的经

验。同时,要求各县(区)都抓好1—2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抓好2—3个示范村,通过抓示范、树样板,实行“点”、“面”结合,整体联动、整体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动工兴建五保村611个,占规划建设总数的85%,其中已建成573个,入住530个,安置9635人,大大推进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通过五保村建设,村级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务工作上了新台阶,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不断增强,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新型生育观念、生活观念逐渐形成,农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委书记)

下载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咸宁经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农村环保新路建设绿色和谐赤壁(咸宁经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