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省乌苏市环保局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助力我市企业发展
新疆省乌苏市环保局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助力我市企业发展戴雪梅、綦建辉报道:近年来,新疆乌苏市环保局以民生为重,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层层把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明确和规范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报批的具体要求,确保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谨、科学,既符合现阶段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内部管理方面,市环保局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内部监督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项目的受理、审批、监督各个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业务办理方面,市环保局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把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政策及要求,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及审批,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为保障项目工作有序进行,对于前期项目,市环保局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评审批手续;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严格落实对在建项目环境监察规定、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将环境监察和为企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监察中服务,在服务中监察;对于投入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调试过程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和企业沟通,通过指导、监察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从而促进企业
尽快投入生产,为企业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做准备。未提高办事效能,市环保局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办结时限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办结时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办结时限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到30个工作日。
第二篇:强化“数据”监督 助力审批服务
强化“数据”监督
助力审批服务
武安市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深化“三创四建”活动,主动结合市纪委监委,成功打造了智慧政务监督平台,该平台将行政审批局和入驻到市民服务中心单位的所有政务服务数据信息纳入到监督范围内,形成了以实时监测系统、提醒预警系统、统计分析系统、跟踪问效系统等为主的“大数据”平台。自七月份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汇聚各类数据21519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运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力促进了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
——实时监测进度,确保了限时办结。依托监督平台,重点围绕办理频次高、关注度高的审批服务事项,从受理到审批,每个环节的办理人、办结时限、提交的信息材料全部精准记录、精确呈现,实现业务审批环节全过程网上留痕。结合市纪委监委,通过专门的监察账号,随时监测正在办理事项的进展情况,对比监督平台上的权力清单模块,按照承诺的时限,及时给予提醒预警,确保限时办结率达到了100%。
——精准掌握需求,推进了资源合理配置。按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193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实行周末“不打烊”照常办。同时,为精准掌握企业和群众日常办事需求,大力推行“不见面”、“少接触”的办事服务,安排业务骨干人员利用监督平台远程视频、通话的功能为群众的业务咨询进行面对面沟通、精细化指导,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办”、“远程办”、“预约办”的方式进行受理办理。对于企业、群众的特殊化、个性化需求、逐一记录在帮办管家服务卡上,由主办业务科室,安排专人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对申请人办理的需要现场踏勘事项的业务进行分类汇总,提前介入,实行集中勘验,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审批服务效能。
——及时分析研判,促进了审批流程优化。通过对监督平台每周受理业务数据研判分析,结合各业务科室,对平台的高频事项一一比对研讨,对审批链条上的多个事项进行优化重组,申报材料能合尽合,减少重复填写、重复提交,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办件材料,探索行之有效的审批机制,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民生琐事三大领域实现了审批效率的新突破。企业开办上,实现了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务发票和税控设备申领、企业用工社保登记四项业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建设上,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划分为立项、施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实行容缺受理,并行并联审批,推出“清单告知、全程帮办”的全链条管家式服务,使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由原来最少12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多80个工作日;民生琐事上,推行“百事通”,一事一清单,群众只管进门说事儿,即可到期领证,其它所有事项均可交给工作人员打包办理。一系列便民措施将全部事项累计减少申请材料394项,审批时限从5401天压减至1782天,压减率67%;实现了审批服务效率的进一步优化。
——全面跟踪问效,倒逼了服务质量提升。依托监督平台,采取了多种手段,全面跟踪问效,将审批服务置于阳光下运行。一是健全了“好差评”机制。在落实好全省统一“好差评”事项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手机微信端“好差评”评价渠道,将“好差评”覆盖了大厅内所有审批服务事项上,办事群众通过微信扫一扫每个窗口张贴的二维码,即可完成评价。为避免“刷好评”等虚假评价问题的出现,平台通过控制扫码次数、限制评价范围、追溯评价人等有效技术手段打造全流程“闭环机制”。二是拓展“好差评”评价渠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定期与企业群众座谈交流,下基层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获取企业和群众对审批服务的意见建议。三是跟踪回访。市纪委监委对所有审批办结事项全面介入,随即电话跟踪回访,进一步了解掌握企业和群众的真实评价,截至11月6日已累计收录“好差评”评价数据14979条,回访服务对象6592人次,有效采纳意见和建议25条,督促整改各类问题21项,倒逼了审批服务质量的提升。
武安市行政审批局
2020年11月6日
第三篇:强化项目品牌产业人才服务意识 我市巩固旅游标准化成果
强化项目品牌产业人才服务意识
我市巩固旅游标准化成果
本报讯 记者李嘉、通讯员王白石报道:2月28日,副市长镇方松到市旅游局调研。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着力建好咸宁旅游电子信息平台,开通旅游12301旅游服务热线,打造咸宁智慧旅游。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凸显温泉旅游品牌,大力推行咸宁旅游“一卡通”,开发“一日游”产品,加快设置“香城泉都”旅游专线。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工作,逐步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
镇方松要求,要树立项目意识,加快推进已引进项目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树立品牌意识,打破区域限制,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将咸宁旅游推向国际化。同时,要树立产业意识,在做强旅游经济上下功夫;树立人才意识,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树立服务意识,在行业管理上下功夫,巩固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