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前同志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6:2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兆前同志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兆前同志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李兆前同志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李 兆 前 同 志

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

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08年4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齐鲁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交流情况,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研究落实下步工作措施。刚才,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齐鲁环保世纪行好新闻、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开通了齐鲁环保世纪行网站,举行了2008年齐鲁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对齐鲁环保世纪行网站的开通和2008年齐鲁环保世纪行活动的正式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积极参与“齐鲁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

齐鲁环保世纪行自93年开展以来,已连续十五年组织了环境资源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项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高扬可持续发展旗帜,大力宣传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强化舆论监督,倡导绿色消费,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环境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目前,环保世纪行活动已 1

成为环境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已成为加强环境资源监管的助推器,已成为我省环境宣传的响亮品牌。环保世纪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为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2007年,我省削减COD11.69万吨,比2006年下降了5.04%;削减二氧化硫27.52万吨,比2006年下降了7.12%,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COD削减5%、二氧化硫下降7%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总量仍将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加剧,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更加尖锐,污染反弹呈现顽固的规律性特点,违法排污问题仍十分突出,环境资源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巩固和扩大节能减排的成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姜大明省长在今年《政府工

作报告》中指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前不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成立了环境保护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宣传教育对环保工作的开展起着先导、基础、监督和推进作用,既是实现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环境保护宣传是否到位、全民环境资源教育是否普及、环保舆论监督是否有力、资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度能否提高,关系到全民环境意识和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环境决策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我省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环保世纪行活动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的民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目标。

今年齐鲁环保世纪行活动的主题是“弘扬生态文明,推进节能减排”,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

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教育,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要结合今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对循环经济、科技治污、绿色奥运、“三大体系”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采访报道,大力宣传各地各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和经验。要抓住社会普遍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活动,有针对性的抓好环境资源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在省政府组织的环保各类专项检查中被通报批评、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停产整顿的企业、区域限批的单位和重点企业,特别是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予以曝光。要增强环保世纪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宣传方法上不断总结和创新,在宣传主题上不断拓展领域和层次,多组织一些思辩性、评论性、前瞻性的报道。对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专题采访活动,形成以舆论提高监督实效,以监督推动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要把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协调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对环保世纪行反映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认真查办,决不能听之任之,不了了之。

开展好今年环保世纪行活动,重在抓好落实,关键在于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环保世纪行活动搞得更加深入扎实。齐鲁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各成员部门要树立全局观

念、大局意识,为开展好活动积极献计献策,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形成人大牵头、党群部门支持、政府部门参与、新闻单位积极参加的整体合力。各市环保世纪行活动,是齐鲁环保世纪行活动的延伸和扩展,要按照组委会的统一安排,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宣传报道活动;要把环保世纪行作为加强和推动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活动的组织机构,及时解决活动中的有关问题,使全省环保世纪行活动再上新的水平。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资源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发扬走群众路线、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提高环境资源宣传报道的实效。

我相信,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各成员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共同努力,全省环保世纪行活动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富有成效,为全面推进山东省环境资源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李锋同志在“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锋同志在“五五”普法总结表彰 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9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总结我市“五五”普法工作成效,全面部署“六五”普法工作,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和全面建设幸福汕头作出贡献。市委、市政府对做好“六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门就“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研究。刚才,陈茸同志宣读了《关于表彰全市“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普法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五”普法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夯实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基础,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成效良好。突出“三个围绕”,即“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热点问题”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在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

– 1 – 是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的做法受到上级肯定和企业欢迎,省里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企业普法的经验。二是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加大学法培训力度,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工作初步形成制度化。“五五”普法期间,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共194场,37691人次接受了法律教育,先后组织约17万名公职人员进行学法考试。扎实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全市有1018所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机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外来员工上岗前接受普法教育的比例达95%以上。基层特别是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力度和质量明显增强,有效提高了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三是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进一步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普法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切实做到普法工作“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内容、网络有文章、手机有信息”。“五五”普法期间,先后荣获全国电视法制节目栏目类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和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社科栏目二等奖1次。注重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地方文化载体,寓法于乐,寓教于乐,打造汕头特色普法品牌。四是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活动。目前,我市拥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1个,澄海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我市有1个单位和1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区(县)和先进个人,18个单位和32名同志分别被

– 2 – 评为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市“五五”普法工作既有力地促进了汕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得到了上级部门特别是省司法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在座各位和长期奋战在普法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汕头的普法工作离中央和省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法治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办事情找熟人的人情社会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二是有的部门、地方、单位对普法工作不够重视;三是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工作开展还不平衡;五是保障条件还比较薄弱。对此,我们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六五”普法期间,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前几天汪洋书记到粤东、汕头调研时特别强调,要突出加强法治建设,加大社会秩序的整治力度,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加快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给老百姓更强的安全感。这些都为我市做好法制宣传教

– 3 – 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快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是实现汕头崛起的重要内容。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汕头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试点城市,都为汕头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法治汕头建设,对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普法工作决策部署,也是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无论对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幸福汕头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市,首先要做到有法可循、有章可依。汕头作为经济特区,享有特区立法权的独特优势,理应在这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全国提供更加新鲜经验。特区扩围之后,澄海、潮阳、潮南纳入经济特区的范围,要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原有法律法规的清理、规范,该保留的保留,该调整的调整,该废除的废除。同时要继续加快地方立法的进程,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大前提下,加快立法进度特别是与社会经济相关法律的立法进度,重点解决“一市两法”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幸福汕头”这个核心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着力提高全市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着力增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着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

– 4 – 福汕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着力服务汕头科学发展,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服务科学发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中心任务。要围绕主题主线,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要着眼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精神的学习宣传,引导全社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纠纷、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经济安全等等。要普及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人才流动、推进科技进步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形成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抓住特区扩围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特区法规、规章的普及率,全力推进特区法制一体化建设。

(二)着力建设幸福汕头,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幸福汕头,是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其根本力量是汕头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幸福汕头为总纲,以民生事业和人民群众幸福感为依归,进一步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达到依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使人民群众了解法律,自觉成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主体,成为幸福汕头、法治汕头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得益者。

(三)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汕头要大发展,需要稳定、平安、和谐的环

– 5 – 境,才能集中精力搞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性、预防性、治本性的优势,主动融入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解决影响汕头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以普法促维权、以普法促维稳。要大力推进法治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基层法治建设的新鲜经验,广泛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和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多层次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努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四)着力增强公民崇尚法制的观念,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只有融入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成为每个公民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和追求,才能为推进文化强市、法治汕头建设奠定强大的精神基础。要通过学习宣传宪法和法律,使全体人民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要将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汕头的特色和实际,丰富法治文化内涵,不断加深和固化法治的精神和原则,用法治文化熏陶人们的思想。要把法制宣传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结合起来,弘扬好的、优秀的文化,摒弃陋习,增强法制意识,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五)着力增强普法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法制宣传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加强重点人员分类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努力构筑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消除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死角和盲区,– 6 – 降低和防止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要积极开展面向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要重点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领导干部、公务员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廉洁。其次要深化对犯罪高危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辍学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帮扶和教育。再次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要注意防止“两个简单”的工作方式,即一是防止简单地把宣传材料印发下去;二是防止各级领导干部、主要职能部门简单地把任务交给基层单位。要以“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创造力,推广基层先进经验,发扬好的做法,推动法制宣传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进一步摸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不断增进法制宣传的实效。

(六)着力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机制,形成普法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把普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保障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完善各级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明确领导职责,健全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查等制度。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各社会团

– 7 – 体、各行业要认真履行《广东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中所规定的普法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本单位和社会层面的普法工作,切实形成普法工作合力。

今年是“六五”普法启动之年,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确保“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 8 –

第三篇:李莎同志在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李莎同志在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技改工作,研究如何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贸会议精神,适应新形势,提出新措施,进一步做好今年的技改工作。经过一天多的紧张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预期效果。大家认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交流了各自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今年全省的技改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会议必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增强技改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技改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大家交流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技改系统和广大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制造业强省建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1-11月份,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分别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8.1%和47.4%。其中,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2488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全省技改投资的83.4%。施工项目总数11263项,同比增长21.7%,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总数的39%。累计已竣工技改项目3295项,同比增长35.9%,占施工技改项目总数的29.3%。预计全年可完成技改投资3100亿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技改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1月份,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幅保持在21%以上,月平均增长约26%。技改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45%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第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投资高速增长,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回落。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技改投资367.2亿元,增长39.6%,高于上一年同期16.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15.9个百分点,占工业技改的比重达到12.3%,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倍,精细化工产业技改投资增长1倍,通信设备、计算机、制冷空调设备、新材料增长70%以上。同时,国家宏观调控成果显著,与上年同期相比,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煤炭回落98.2个百分点,铝行业回落70.6个百分点,钢铁回落49.1个百分点,电力回落35.8个百分点,纺织回落28.4个百分点,汽车回落9.8个百分点。

第三、七个产业链投资保持良好势头。1—11月,共实施七个产业链项目5326项,计划总投资2339.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28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的44.5%。其中,家电产业、电子信息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分别同比增长63.8%和39.8%,增幅位居七个产业链的前两位,两者合计占七个产业链技改总投资的比重,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石化产业链投资同比增长34.7%,增幅位居第三;汽车产业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8.6%。

第四、六大支柱产业投入稳步增长。1—11月,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化工、食品、纺织服装业、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完成技改投资2045.6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的68.6%。其中,电子信息与家电、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产业投资增幅居前三位,分别增长66.7%、37.8%和31.1%,分别完成投资88亿元、565.7亿元和379.8亿元。机械装备、材料和石油化工技改投资占比居前三位,分别达到19%、12.9%和12.7%。

第五、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股份制投资和个体私营成为技改投资的主要形式,外商投资更加活跃。1-11月份,在各类经济类型中,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1213.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比达到40.7%。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稳步增长,完成投资917.5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比30.8%。外商企业完成投资258.6亿元,同比增长58.3%,增幅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

2006年技改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经贸系统、广大企业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规划引导,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对企业的技改投资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保证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去年全省上下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工作。3月,我们印发了《山东省“十一五”企业技术改造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完成技改投资2万亿元的目标工作,重点改造提升六大支柱产业,拉长完善七个产业链,研究提出了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为有效保障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土地供应,根据有关政策,起草了《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围绕我省工业发展重点和目标,预测了2006年至2020年期间技术改造项目用地情况,对保证重点技改项目实施、优化土地资源配臵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我们又起草了《关于全省工业建设项目节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省重点行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并提交这次会议征求意见。同时,各市、各行业也把规划编制工作列为首要任务,各市都完成了“十一五”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各行业部门完成了各行业发展规划编制。这些规划将有力地促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

(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为引导土地、资金等要素向高水平技术改造项目倾斜,省里编制了2006年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将这些项目向国土、规划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保证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和按期投产起到了良好效果。淄博、威海、烟台、济宁等市筛选了市级重大项目,积极发挥重大项目龙头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各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搞好银企对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着力培育百个重点产品,切实落实省政府发展思路。各级经贸和行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培育百个重点产品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精神,加快培育百个重点产品工作。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为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引导作用,会同省财政研究制订了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提出了周转使用、滚动发展、创新方式支持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法。二是科学决策,研究确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全省工业产品现状和发展前景,经各市经贸委、省各行业部门推荐,经过反复论证,初选了“十一五”期间100个重点产品,并研究制定了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选项标准。三是精心组织项目筛选。根据选项标准,经专家论证和征求各方意见后,首批启动了62个结构调整项目。同时,各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政策引导,为工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济南市安排结构调整资金3500万元,泰安市安排财政资金700万元,枣庄市安排财政资金400万元,烟台等市也在积极筹措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四)加强调查研究,搞好技改投资前瞻性分析。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技改投资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进一步了加强调查研究。一是有计划地做好全局和热点问题调研,完成了全省技改项目用地调研、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实施情况调研、“十五”期间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情况调研、全省技改统计情况调研和部分大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二是搞好专题调研,分别进行了潍坊、东营、滨州等市北部沿海地区发展情况调研、青岛大炼油项目调研、中央驻鲁石化企业发展及配套情况调研、莱芜和泰安两市经济运行及热点行业情况调研,了解了基层情况,及时搞好协调服务,受到企业好评。2006年,各市进一步加强了调研工作,烟台、潍坊、莱芜、济宁、滨州、日照、德州、聊城等市都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重点调研,为搞好技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做好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和省里统一部署,去年8月,我们召开了各市经贸委技改科长会,专门部署项目清理工作。各市上报98个技改项目,经过审查,其中,有14个项目在产业政策和审批程序上存在问题,钢铁、造纸、水泥各1项,热电项目11项。对这14个项目提出停建的项目10项,其中,钢铁、水泥、造纸各1项,热电项目7项。在国家清理亿元以上及热点行业新开工项目的基础上,全省又对3000万元以上的在建技改项目进行了清理自查,以确保技改项目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同时,我们进一步严格了项目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六)强化措施帮扶菏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级经贸部门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的战略部署,支持菏泽加快发展。采取召开项目对接会、到东部招商等多种形式,促进东部企业到菏泽投资,扎实推进“百个项目进菏泽”工程。截止目前,组织项目对接会5次,共达成项目合作协议70项,总投资126.8亿元。已有58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7.9亿元,其中27个项目竣工投产,对当地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管理和服务。一是规范技改管理工作,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印发了《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减免税确认、技改投资统计等管理制度,公开办事细则,规范了管理行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1-11月份,全省共办理重大项目备案171项,核准29项,总投资近200亿元。二是切实落实国家政策,降低企业技改成本。进一步规范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1-11月份共办理引进设备减免关税、增值税项目387项,用汇额6亿美元,可免税额1.7亿美元;办理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项目220个,国产设备投资17.3亿元,可抵免所得税6.9亿元;上报并已经获得批准引进设备免税项目10个,用汇额3亿美元,可免税额8400万美元,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三是抓好学习和培训,提高全省技改队伍业务素质。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经贸系统机构改革的新形势,4月份,联合省统计局和青岛海关,对各市经贸委技改业务科室及部分骨干企业进行了统计、免税、项目管理等业务培训,学习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强化了技改队伍素质,提高了技改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全省技改工作创新发展。

2006年技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横向交流不够,特别是组织市经贸委到先进省市学习不够;二是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没有对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宣传工作薄弱,没有及时总结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并进行宣传推广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改造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信贷政策影响。2006年以来,央行连续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融资成本明显提高,生产经营负担明显加重。融资难、资金紧张的问题,一段时间内将是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改的突出问题。二是土地政策影响。国家严格控制新征建设用地,目前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紧张问题已非常突出。三是生产要素涨价和出口退税政策影响。近一段时期,燃油、煤炭、电、运输费等生产经营要素涨价,直接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效益出现下滑。2006年,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25种农药及中间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下调了钢材、纺织品、水泥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对煤炭、焦炭等能源类产品和铁合金、生铁、钢坯等钢铁及铁合金初级产品分别加征5%和10%出口关税,大大增加了相关产品的成本,影响了相关出口企业经济效益,致使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能力减弱。四是产能过剩影响。近年来,钢铁、电解铝、焦炭、水泥、煤炭、纺织等行业发展过快,今后几年,过剩产能将逐渐释放,对这些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日益显现,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繁重。虽然存在以上因素影响,企业技改困难会增多,但总体看,挑战和机遇并存,通过积极挖掘现有有利条件和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明年技改投资仍然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结构调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我省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大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陆续投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国家宏观调控为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加强调控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更好更快和可持续发展,要抓住这个机遇,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过剩产能带来的竞争压力,将促使企业自觉挖潜改造,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今年技改面临的形势分析,确定2007年技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省技改目标是完成投资3600亿元左右,增长18%。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在新的形势下,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推动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全面提高。要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改项目管理,继续完善备案项目复核制度,落实责任,严格把关;加强重点项目监督,防止违规项目上马,发现违规项目坚决予以纠正;加强引导,对符合国家和我省鼓励发展的项目,搞好服务,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实施进度,尽快实现全省技改项目网上备案。

(二)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出台我省重点行业技改投资指导意见。在2006年国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基础上,要继续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完善技改项目监督管理制度;明确重点,有保有压,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热点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品,改造落后生产工艺,从量的扩张逐步转变为质的提高;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析预测,特别是重点、热点行业的调查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完善全省重点行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尽快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七个产业链和建材、电力、冶金等行业装备情况进行摸底,着力通过技改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拥有国际先进和国内先进水平的装备比重。

(三)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抓好“双百”工程实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首批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发挥效益。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扎扎实实做好2007年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筛选工作。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加强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用好农业银行250亿元配套商业贷款。

(四)优化资源配臵,提出工业项目集约用地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中央节约利用土地的精神,突破我省工业发展土地制约的瓶颈,完善《全省工业建设项目节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措施,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控制用地增量,制定主要行业技改项目用地标准,保证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用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希望这次会议以后,大家要抓紧返回意见,我们再作进一步修改。这个意见还要征求国土资源厅意见;如有必要,可召开专家论证会作进一步论证。我们的想法与大家一样,最好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至少要争取与国土资源厅联合发文。至于与国土资源部门成立协调机构问题,我们可与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协商。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实现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以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努力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加快推动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改造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鼓励投资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二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钢铁、热电、化工等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发展余热、余压、高炉煤气等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着力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治理和再利用,重点支持脱硫改造、污水循环利用、废渣回收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推动我省清洁生产。

(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2007年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计划编制和石化产业链发展。2007年,要继续以“三个一批”为总抓手,围绕七个产业链和六大支柱产业,筛选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起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引导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其倾斜,加快推进全省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按照省政府的要求,2007年上半年,筹备好全省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发展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发展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抓好结构调整和行业规划,加强我省地方企业与驻鲁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七)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抓好突破菏泽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力度推动“百个项目进菏泽”工程实施,加快我省东部产业向菏泽转移,推进菏泽加速发展。继续组织东部企业对接,加快东部产业向菏泽转移;加强调度,及时解决已开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已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工业结构调整资金适度向菏泽倾斜。

同志们,去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十一五”开了个好头。今年,我们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措施,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努力促进我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第四篇:李伯平同志在全省就业形势分析暨基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伯平同志在全省就业形势分析暨基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6-10 10:33:52 同志们:

经过与会同志共同努力,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达到了分析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发展思路的目的,将会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为会议做个小结。

一、这次会议的特点

一是层次很高。董国勋厅长会前几次听取筹备情况汇报,在紧张的工作日程中亲自赶到威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厅长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省各级就业系统同志们的关爱。会上,国勋厅长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困扰和影响就业的三大矛盾、四大严峻挑战,深刻阐述了就业优先和科学指导就业的理念,谋划出今后一个时期“12345”的就业发展思路和8大发展重点。这就为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就业形势,应对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做好就业工作,及十二五就业规划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请来了高层次的就业理论专家,做了一个十分精彩的形势报告,使我们对当前经济走向、及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呈现的新特点、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应对之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对于启发我们的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大有裨益。

二是虚实结合。近年来,省厅每年都召开一次就业形势分析会,以务虚为主,分析当前形势,查摆矛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今年我们把务虚与务实结合起来,同时研究安排重点工作,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从务虚的角度看,威海、青岛、济宁、菏泽四市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研讨性发言,其他市也作了书面发言,这是局长们首次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对就业问题深入研究思考和探讨,通过务虚理清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长期困扰思想认识的一些重大问题。我想这是我们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从务实的角度看,11位县(市区)、镇街、社区、村的优秀代表围绕“做好基层就业工作”这个主题,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各自做好基层就业工作的经验,各市分管领导做了点评。通过经验交流,不仅使大家认识到典型的价值,推广典型经验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先进典型的经验中,看到了做好基层就业的路径在哪里、应该突出抓哪些重点和怎样才能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四位处长、主任分别从业务角度就如何落实好国勋厅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地做好下半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讲的既符合当前实际,又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厅党组勇于创新工作的要求。

三是内容丰富。这次会议突出就业形势分析和加强基层就业两大主题,统筹推进加强就业援助、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基层平台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会上,传达贯彻了全国基层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加强就业援助三个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以及省厅与省财厅《关于加快实施“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的通知》;四市和11县市、街道社区(村)作了会议发言,交流了学习心得、工作经验;与会代表分组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明确了工作方向、任务。会议内容之丰富在历次就业系统会议上非常少见,非常难得。特别是11个县市区和基层平台的发言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四是影响深远。这次会议以“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为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就业发展的思路、对策措施,这不仅对今年,而且对“十二五”时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会上,我们提出了基层就业的概念,这不是简单的对几项工作的归并,而是对中国特色就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将加强基层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基层就业为整体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就业是今后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必将对今后的就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我省首次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进行了评估认定,在会上进行了授牌和隆重表彰,这些典型将会对我省创建工作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其影响不言自明。

二、深入学习贯彻董厅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

董厅长在讲话中对全省上半年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从宏观和大局对我省就业局势作了鞭辟入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做了总体部署和周密安排,为做好今后特别是下半年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一)把对就业形势的分析把握变为研究落实工作的对策措施 当前看,要对经济增长放缓及不确定因素做到心中有数,研究好应对措施。去年三季度以来,我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大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董厅长已经给予了全面、充分、深入的肯定。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以董厅长立足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整体大局所做的就业形势分析为指引,清醒认识到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研究不深入等系列问题,准确把握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要对下一步经济回升过程中的困难和复杂性有足够估计,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就业工作的主动权。较长时期看,要看清就业增速、增量下降的基本走势,超前作出预测、未雨绸缪。要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的方针,在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同时,采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开发基层就业岗位的力度、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规范中小企业发展、减少岗位流失等措施,培植就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就业稳定发展。

(二)把就业优先、科学指导就业的理念融会贯通到就业工作实践中 首先,要使理念成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自觉,要将巨大的就业压力,转化为把就业工作作为优先目标的共识和责任,将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要求上来。其次,要融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业发展规划。第三,要实现就业政策与经济、财政、金融、教育、科技等相关政策的协同推进。

(三)把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的影响转化为转变就业增长方式、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机遇

要积极探索研究产业升级,特别是新的经济形态、新兴产业对就业的影响,寻找和培植转方式、调结构与就业增长、结构优化的结合点,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在调整过程中积极跟进,进一步建立起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要求我们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调整优化就业的素质结构,推动就业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成长型增长转变,推动就业增长主体向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转变,推动就业增长空间向扩展基层就业转变。

(四)把细化落实就业发展思路与全面统筹做好就业各项工作和思考谋划就业中长期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董厅长在讲话中对下步工作总体思路进行了清晰明了、言约意丰、提纲挈领的阐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和规划前瞻性,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把握好这个思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通过实践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一是要做好总体思路与发展规划的融合。现在正是各地制定“十二五”总体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机构改革后制定各级就业专业规划的特殊阶段,各地要将就业工作总体思路作为一项重要参照和依据,融入各项规划当中,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行动指南。二是要做好总体思路与发展实际的结合。各地就业工作发展起点不尽相同,发展模式各有特点,发展程度各有千秋,但各级要以董厅长讲话中的就业思路为统领,做好与本地工作实际的结合,要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个机遇期,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创造就业发展新优势。三是要做好总体思路与发展重点的结合。各地要结合就业工作的发展重点,根据总体思路涉及内容,在创业促就业、培训稳就业的前提下,统筹做好三大群体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各类就业扶持政策,抓好创业型城市及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的推广、抓好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的发展、抓好人力资源示范市场的培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群众对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董厅长“科学指导就业”的指示精神,把握“思路决定方向、勤奋决定效率、作风决定形象、共识决定和谐、创新决定出路”的指导思想,根据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客观应对形势,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就业工作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要突出多措并举。统筹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五项计划,不断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领域;加大就业培训和见习工作力度,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推动高校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不断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第二,精细化服务年活动要突出特色鲜明。要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细化就业服务活动为载体,探索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努力形成“山东特色、地方风格”。今年下半年要继续抓好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评选活动、就业服务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和各类就业专项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援助。

第三,基层平台建设要突出规范标准。各地要按照省里的要求统一机构名称,明确服务场所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已经建立起基层平台的地区,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第四,加强就业援助要突出精细长效。针对目前就业援助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粗放、服务针对性不强、政策落实不到位三个突出问题,推进就业援助的精细化、长效化。一是切实完善登记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为有效实施援助提供扎实的基础。二是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各项服务措施,实施“一人一策”的援助。三是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第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突出统筹发展。要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工培训补贴和职介补贴,以及相关减税和社保补贴政策;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供求信息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要围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和异地转移就业三个转移就业渠道,进行统筹规划和分别推进,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县在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提高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六,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突出构建体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围绕信息采集、政策发布、项目推介和咨询服务来做文章,搭建起网络和地面相结合的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起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要立足解决创业“三难”(即项目、资金、场地),强力推进创业助推“1+3”行动,加快搭建创业融资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同时,以开展“创业十杰”、“百名创业之星”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为依托,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创新工作模式,引导带动创业人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第七,就业培训五年规划要突出完善机制。4月下旬,省里组织了“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的专项调研,总体上看,定点培训网络基本形成,资金配套制度初步落实。但资源开发不充分、运行程序不完善、基础管理不扎实等问题仍较突出。我们要坚持规划的目标任务、思路方针、框架体系不动摇,本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原则,确立起就业培训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资源开发机制、培训机构监管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上狠下功夫。下一步,省里在考核结算省级补助资金时,重点考核各地职业培训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凡资金不到位的,将按规定扣减省级补助资金。

第八,失业保险稳就业要突出整体突破。从目前看,无论是援企稳岗还是试点工作,与完成预算还有很大距离。要以“一个确保、一个加大、两个力争”为目标,力求失业保险工作整体突破。一是加大援企稳岗和试点政策落实力度。工作重心要下移,要把工作精力集中到督促各县(市、区)落实政策上,确保足额或者超额完成全年预算。二是加快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工作进度。各市要在8月底前制定出台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实施文件,并抓好落实。今年底完不成市级统筹的,就业工作年终考核一票否决。三是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保险监测。要在科学设计指标基础上,加强对失业动态监测数据的审核,确保准确、完整、及时上报,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四是积极推进失业保险信息化工作。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经办业务要全部使用劳动99三版或社保核心平台,实现与就业、社保等其他业务数据资源的交互共享,并做好日常数据维护。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位一体”全新功能框架。

(五)把就业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全省就业工作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期、机遇期和改革期,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就业工作的指导理念、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是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继续牢牢把握好科学指导就业的理念,按照董厅长对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探索,不断开拓,走出一条有山东特色的就业之路。一是要狠抓落实。分管领导要常思落实之责,多谋落实之策,以自己抓落实的作风感召大家抓落实,以自己抓落实的行动推动大家抓落实。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要主动对号入座,对自己承办的事项,抓紧制定落实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明确思路和重点,做出阶段性和全局性进度安排。二是要健全责任制。要将任务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个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属于原则要求的,要抓紧进行调研,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意见;属于制度建设的,要抓紧研究,尽快健全完善;属于改革举措的,要周密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三是要加强督查整改。及时调度工作落实情况,搞好行政效能考核,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于在督查中出现的工作问题要限时整改,做好整改汇报。

三、凝神聚力推进基层就业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应当认识到今后就业工作的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突破在基层,成效也在基层,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推动就业工作重心下移、服务下延、政策下放,构建覆盖城乡、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基层就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使就业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强基层就业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服务功能。功能为本,是我们服务群众的有效依据。积极推进平台就业服务功能的完善,一是职能充分下放。各市要逐步将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向街道(乡镇)、社区(村)下移,将就失业登记、就业援助、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代理、政策咨询等适合街道(乡镇)基层就业服务的内容向平台延伸。各市、县应当根据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所(站)的基本职责,进一步细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二是明确基本职能。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摸底作用,对辖区内失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兜底作用,即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安置失业人员就业,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协助落实资金补贴;中介作用,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职业介绍相关服务;服务作用,即就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用人登记、就业援助、困难群体帮扶、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特殊群体服务、就业培训、用工备案等服务功能。三是理顺管理服务体制。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县(市、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日常业务工作由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因工作需要招录和调动人员,应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沟通协商,以确保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街道(乡镇)要将本辖区内所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名单报区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二)抓好队伍建设。人才为基,是我们做好基层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努力抓好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合理确定队伍规模。各地应综合考虑辖区内的就业人口、用人单位数量、辖区面积、工作任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可参照6000名服务对象配置1名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并根据进一步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等工作需要,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所适当增配,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增配1-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每年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切实做到机构工作人员分工合理、任务饱满、职责明确、便于考核。二是完善人员选拔制度。要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人员的选拔,可以通过各街道(镇)、社区(村)内部调配,也可通过公开方式招录,对于公开招录的人员,确保将工作能力强、作风好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岗位。制定完善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资收入、参加社会保险等规定,保障其合法权益。三是建立队伍培养制度。要对工作人员普遍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以及开展职业资格鉴定等多种形式,实行持证上岗,建设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的就业服务队伍。建立市县对口联系制度,组织市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分别与一批工作突出和工作落后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联系蹲点。要从“德、勤、绩、效”四个方面设置具体考核标准,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三)推进社区创建。典型为花,是展示基层就业工作亮点的精华。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可以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经过省里评审的100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要进一步提升创建规格,严格按照星级社区标准要求,持之以恒做好基层就业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以省级星级社区认定活动为开端,在全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选认定活动,市级认定一批充分就业社区。省里在各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基础上评审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并向部里推荐一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各地要将省级星级社区认定活动纳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整体部署,加大各级政府对认定活动的组织推动力度。二是要加强动态管理。要制定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评审指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评定出就业工作任务较重、善于创新、成效显著、示范性强的社区,确保认定工作质量。定期组织力量对各市的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实行复查,经复查合格的继续认定,不合格的取消资格。三是要加强长效机制研究。研究建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保持充分就业社区的长效机制,将创建活动中的有效措施上升为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效推动工作继续开展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保障机制。保障为根,是基层就业能够保证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力量。切实完善基层就业保障机制,一是推进基层就业的信息化。在全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安装使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专用模块,为基层平台搭建辖区信息管理平台,加快推进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村村通”建设。第一阶段在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安装使用;第二阶段在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装使用;第三阶段在全部城镇社区和部分村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装使用。二是实现群众监督的社会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以人本服务为核心的行业规范,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项目和标准,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建立定期征求意见制度,街道(乡镇)基层服务机构每季度发放一次问卷凋查,召开一次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改进服务工作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建立经费保障的制度化。各级要协调财政部门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街道(镇)、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统筹安排场所建设所需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办公设备及网络运行维护经费,所需经费力争列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并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五)加强组织领导。领导为魂,是将基层就业各项要素联结成有序推进工作力量的核心枢要。一是要列入工作规划。各级要高度重视基层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在规划和基础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制定出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指导性意见,促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加强组织管理。省厅成立基层就业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基层就业服务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督查。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基层就业工作。各街道(乡镇)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劳保所具体抓。三是要加强考核监督。各级要将基层就业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定期对基层劳动保障服务载体建设、队伍建设、资金落实、基础管理、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督查。

四、下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为了更好地做好下半年就业各项工作,保证全年目标的实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强化大局观念,注重整体推进。现在各市机构改革大都完成,正面临着内部机构变动调整和更新组合,这就更加需要同志们在“大就业”的思维下实现融合提升和自我发展,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把就业工作与其他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思想上要达成共识,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特别是就业工作的发展上来,处理好各单位业务职能与工作大局的关系,做到主动围绕大局,服务大局,从大局中汲取动力。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注重牵头带动。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性大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做好。很多就业活动的开展和主题文件的下发会涉及到包括发改、财政、税务、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团体,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动员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的服务机构和基层组织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协调好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以落实各项就业行动为抓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就业工作稳步前行。

三是要务求做实做细,注重深入调研。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此次会议精神要求,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摸清每个街道、乡镇平台建设进展程度,摸清每类群体需要服务的特点需求,摸清每个地区规模企业应吸纳的人群数量和可待开发的岗位构成。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围绕精细化服务、加强基层就业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供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同时,要注意及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重举一反三,做到边发现、边研究、边整改、边落实。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营造氛围。各地要注重增强宣传工作的创造性,与时俱进,做好上级各类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丰富手段载体,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利用好各类就业主题活动,提高就业创业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要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要对群众、中小企业以及中介机构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和宣传工作,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就业,支持就业,共同开拓就业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让我们按照厅党组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务求各项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开创就业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杨军安同志在全区“三万”活动总结表彰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杨军安同志在全区“三万”活动总结表彰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三万‛活动总结表彰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工作动员大会,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表彰全区‚三万‛活动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和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刚才,会议对全区新一轮‚三万‛活动中踊跃捐款的企业、个人和先进工作组、先进村、优秀工作队员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企业代表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全区‚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总结新一轮‚三万‛活动成果,不断推动全区‚三农‛工作跃上新台阶

去年12月6日以来,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我区抽调1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到全区12个乡镇场所有行政村,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访民情、送政策、修塘堰、建机制‛任务,农村抗灾保丰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干部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三万’活动先进县(市、区)‛。回顾总结我区新一轮‚三万‛活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宣传发动扎实有效。全区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编印简报等方式,对新一轮‚三万‛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在各工作组的指导下,各村相继召开了‚三会‛,即村组干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开展了‚三访‛:对在家农户普遍访,对老干部、种养大户、困难户重点访,对外出务工农户书信访;突出进行了‚三讲‛,即讲活动目的、意义,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讲各级‚以奖代补‛政策;集中办好了‚三栏‛,即每村建立1个信息公开栏,《孝感晚报》孝南新闻专版设立宣传栏,区政府网站开辟专栏,营造了新一轮‚三万‛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在掌握全区农情、水情、民情的基础上,按照‚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突出塘堰建设、沟渠整治、泵站维修等工作重点,编制完成了全区水利建设专项规划。根据我区‚南涝北旱‛实际,本着‚宜塘则塘、宜渠则渠、宜井则井‛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增新债、逐步解决‛的原则,明确了北部以塘堰建设为主,南部以渠系清淤、泵站维修为主的总体思路,保证了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有序推进。

(三)水利投入前所未有。积极探索社会捐资扩挖‚爱心塘‛、驻村帮扶扩挖‚连心塘‛、城乡结对扩挖‚龙江塘‛、整合项目扩挖‚惠民塘‛、承包经营扩挖‚效益塘‛、组织群众扩挖‚环保塘‛等‚六资并举,扩挖六塘‛的建设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全区共筹集各类建设资金1.97亿元,是近年来塘堰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其中,在外名人大户、企业老板等社会力量捐资3400多万元,省、市、区三级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337万元,城区4个街道和开发区结对帮扶320多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7058万元,种养大户承包经营投资2800多万元,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5100多万元。大额度的投入,为‚三万‛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区‚四大家‛领导多次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在全区作出了示范。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把‚三万‛工作直接抓在手上,亲自安排,一线推进,促进了活动顺利开展。各工作组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各地积极抓好协调服务,城区4个街道和开发区主动参与结对帮扶,省、市、区工作队、组之间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同时,按照‚不漏一村、不掉一组‛要求,加强对各工作组到岗情况和各地塘堰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督办,落实责任,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

(五)管护机制卓有特色。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全区共探索出三种有效的管护方式。第一种是由村组负责人直接管护,签订管护协议,纳入干部考核范畴;第二种是由收益农户成立用水协会轮流管护;第三种是由承包经营业主负责管护,写入承包经营合同,约定养殖用水保护线,做到养殖、灌溉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区里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和管护细则,对已竣工塘堰签订管护合同,建立管护台帐,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做到挖、建、管并重,确保塘堰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总之,全区新一轮‚三万‛活动,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全区农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一定要以这次总结表彰大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学习推广新一轮‚三万‛活动经验,巩固‚三万‛活动成果,努力推动全区‚三农‛工作全面跃上新台阶。

二、深刻认识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区围绕建设农业强区、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坚持先行先试,开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创建了‚春晖模式‛,开创了全省农业规模经营的新局面。该模式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也多次批示要求总结推广该经验。今年,我区被正式确定为全省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十个联系点之一。当前,我区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时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破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对于建设农业强区、推进全区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孝南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开展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试验县(市、区),省里允许突破现行政策和体制,先行先试,并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孝南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在实施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省级战略中,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关键环节上有所作为。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改革试验联系点这一重要平台,尽可能把农村各领域纳入其中,积极争取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发挥综合效应,助推全区跨越式发展。

第二,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运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模式来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开展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利于培养新的农业生产主体,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从而加快推进我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转变。

第三,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破除造成城乡分割的各种体制障碍,形成有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全省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的机遇,在公共财政、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会和谐共融,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第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当前,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日益加大。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有效维护农民基本权益,调节利益分配,调解各类矛盾,从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总之,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事关全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大局,事关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奋斗目标的实现,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和行动上为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利益格局调整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吃透政策,掌握原则,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

1.要明确总体目标,抓住‚一个核心‛。这次全省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今年开始,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10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即通过推广‚春晖模式‛,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城乡居民获得同等财产收益权;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推广农机合作社经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高;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村级资产产权明晰,以及集体经济多途径发展;总结推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长效机制;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小城镇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推进、同步发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同步建设‚菜篮子、菜园子、菜摊子‛,创新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机制和城乡销售对接机制,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平衡农民和市民双方利益。按照省里要求,孝南区改革试验的重点是‚借鉴‘春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解决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问题。‛为拓展改革范围,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决定,选择有工作基础、有积极性的乡镇,对余下的9个项目全面进行改革试验。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上,一定要牢牢抓住‚确保农民得实惠‛这一核心,这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开始的方案设计,到中间的组织实施,到事后的检查评估,都要把农民是否得到实惠作为一条基本准则。该给农民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好的服务要搞好,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真正使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之举和民心工程。

2.要遵循基本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注重发展、制度创新的原则。着眼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和解决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探索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工农互促的原则。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三是要坚持重点突破、配套推进的原则。着力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平等流转环节上重点突破,相关领域改革配套推进,增强各项改革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四是要坚持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做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封闭运行、风险可控。同时,在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把改革利益的大头留给农民,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改革。二是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各地既要按照区里统一要求稳步推进,又要因地制宜,灵活采取符合实际情况、各具特色的改革模式,确保改革试验取得实效。三是要处理好改革质量和进度的关系。省里明确要求,对列入改革试验的联系点,既相对固定又动态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在确保‚春晖模式‛经验不断巩固提升扩大的前提下,力争其他9个项目也能优质高效推进,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省里改革试验笼子。四是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本着尊重历史、公平合理、依法办事原则,妥善解决旧问题,防止引发新问题,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要规范操作程序,严把‚三个关口‛。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极其严谨而复杂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具体来说,要抓好三个阶段的工作。一是方案制定阶段。按照省里要求,我区要上报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区经管局要会同区农业局、区国土资源局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并完善方案。其它9个项目所涉及到的乡镇和部门,也要精心设计每个项目实施工作方案。这项工作必须在5月底前完成。二是方案实施阶段。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每个试验项目要对照方案要求严格实施,重点抓好‚春晖模式‛的提升和完善,争取在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上再出经验,再出成效。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要求,深入到试验乡镇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试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总结验收阶段。各地要及时把改革试验经验作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各乡镇每半年向区农办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区里每年将召开一次工作座谈会,探讨交流改革试验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环节一个不少,程序一个不减‛的要求,严把‚三个关口‛,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一是要把好业务培训关。要把政策和技术培训作为改革试验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按照‚区级培训到乡、乡级培训到村、村级培训到组‛的要求,自上而下层层开展培训。区农办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对区直新农村工作队队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抽调技术骨干进驻村组帮助乡镇开展工作,确保改革规范有序推进。二是要把好调查摸底关。调查摸底是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调查人员深入村组,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有效形式,准确掌握基层真实情况,汇总相关资料,为圆满完成改革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要把好方案制定关。区经管局要组织专班力量,精心制定土地流转改革项目实施方案,方案包括改革试验的目标规划和预期效果、体制机制突破的重点方向、试验的主要内容、采取的工作措施、时间的进度安排和相应的组织保障等内容。方案制定后,要聘请‚三农‛专家学者做顾问,组织经验丰富的‚三农‛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共同成立专家组,按照‚思路上具有创新性、举措上具有可行性、逻辑上具有严密性、风险上具有可控性、成效上具有示范性‛的要求,对方案进行严格评审,修订完善后按要求上报。其它9个改革试验项目所涉及的乡镇和部门也要严格按照要求,严把方案制定关,确保方案科学严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区农办要加强对各地制定工作方案的联系和指导,并做好方案备案上报工作。

(三)要加强对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这次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确保按时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1.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农办具体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各地也要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党政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分管同志直接负责,安排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提供必要物资和经费保障,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施措施落实到位。

2.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加强沟通配合,形成推进改革试验的强大合力。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对涉及本领域的改革任务,要按照区里统一要求,牵头负责做好业务指导与支持工作,并适度放权,对有关项目建设优先给予支持。

3.要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坚定推进农村改革试验的信心与决心,调动全社会参与农村改革试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及时总结改革试验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多种形式宣传工作典型。

4.要加强矛盾调处,维护社会稳定。由于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纠纷。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出现的矛盾纠纷,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调处,妥善解决。要坚决依法打击借改革之名制造事端、引发纠纷的各种案件。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重大纠纷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杜绝群体事件的发生,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区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的工作指导,及时解答有关政策,检查工作质量,督促工作进度,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严肃工作纪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从政,决不允许借改革之机,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入基层,对体制机制改革进行全程监督,对改革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改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三、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在夏粮、夏油收割方面。目前,全区12.5万亩小麦、21.9万亩油菜长势较好,丰收在望。各地要积极做好抢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在水稻生产方面。要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抢插抢播,不误农时。在畜禽生产上。要在抓好春繁春育、填栏补槽等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查漏补缺,对集中免疫时未能免疫接种和新补栏的畜禽补针防疫,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加强疫情监测,强化应急准备,一旦发生疫情,要快速诊断,果断处置,防止扩散。近期,出现了个别养殖户违反合同、私自外销肉鸭的现象,给担保公司融资造成了困难,对全区肉鸭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地要切实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积极化解农企矛盾,维护肉鸭产业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在水产养殖方面。要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抓紧做好天佳集团怡盛公司2012年现代渔业小龙虾繁育项目勘测、设计、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力争该项目早日动工。

(二)要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抓好水毁工程检查验收,搞好泵站检修、进水渠障碍物清除和操作人员经常性的技术演练,确保令到机开。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搞好水库、堤防的安全检查,制定防汛预案和防汛物资计划,做到早准备早到位。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抓好抗旱水源调度,适时蓄水保水。

(三)要切实抓好‚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落实。各地要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与春耕生产、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结合起来,将当家塘堰、灌溉区支渠、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重点,提高项目建设的前瞻性、计划性和协调性。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做到工程设计科学、技术标准明确,确保每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四)要切实抓好水稻政策性保险。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水稻保险条款内容、保费补贴办法、定损赔付办法等主要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认识参加保险是花小钱、保大安的最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农户参保的积极性,确保应保尽保。各地要把这项惠及农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在5月20日以前把农户的参保单签到位、把参保费收到位。要及时做好鉴定和赔付工作。一旦受灾,保险承办机构要及时受理,及时与农业部门配合做好勘查定损工作,及时赔付,取信于民。

(五)要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各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派出单位要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本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工作组要沉到村组和农户,认真履行好‚指导、帮助、督促、服务‛职责。今年,由于‚三万‛活动延期了一个月,目前工作组驻村到位率还不高,部分工作组还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会后,各单位要再组织、再动员,工作组要迅速进驻到村开展工作,指导驻点村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于本月20日前将工作计划报送区新农办。同志们,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确保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创出品牌,形成特色,为建设农业强区、推进孝南跨越式发展、打造重要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李兆前同志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兆前同志在齐鲁环保世纪行十五周年工作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