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感动中国人物3:陈俊贵-几十年守护战友墓园的老兵
2014感动中国人物3:陈俊贵-几十年守护战友墓园的老兵(1)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三位: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颁奖词】心比金坚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第二篇: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精选多篇)
2014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人物简介:
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2014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1979年9月参军后,他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
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事迹材料:
陈俊贵,男,汉族,1959 年 1 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 30 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 年 4 月 8 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
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因严重冻伤,陈俊贵接受 4 年治疗,1984 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娶妻生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嘱托。因为和班长仅相处一月,陈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而原部队已编入武警序列。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1985 年冬天,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自己战友守墓。为了养活全家人,陈俊贵在大山里开荒种地,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20 多年里,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陪班长和战友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一名老战友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陈俊贵终于得到班
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14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陈俊贵今年已经 54 岁,很多人劝说他开春再上山守墓,冬天下雪就回来。但是,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都认为,这片墓地就像村子一样,牺牲的战友就像邻居,我们走了,谁来陪他们?儿子陈晓洪过去不理解父亲,总觉得父亲含辛茹苦在天山深处守墓对不起家人,自从他成为军人后,便彻底理解了父亲。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陈俊贵获得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
人、新疆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目前,当年为修筑天山公路牺牲的168名战士的遗骨都搬到了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陈俊贵是这里的管理员:“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守护我的班长和我的战友,把他们的事迹传下去,把天山精神发扬光大,这就是我的梦想。”
个人自述:
这些年,每当看到军人,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股暖流。我虽然已脱下军装,可心里却依旧眷恋着那份绿色情怀。生活中,能让我永远不忘的人并不多,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感动了我一生。
2014感动中国人物3:陈俊贵-几十年守护战友墓园的老兵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三位: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心比金坚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
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14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陈俊贵
陈俊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管理员,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复员
退伍军人”荣誉称号。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
简介
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
1979年9月参军后,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自述
这些年,每当看到军人,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股暖流。我虽然已脱下军装,可心里却依旧眷恋着那份绿色情怀。生活中,能让我永远不忘的人并不多,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感动了我一生。事迹
“昨天的那一幕,我永远忘不了”
1979年9月,为了支援新疆发展交通事业,我随部队奉命参加了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天山独库公路大会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先后有168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正如乔尔玛烈士陵园的碑文所写:人是躺下的路,路是竖起来的碑。”我的班长郑林书就是这些英烈中的一位。时至今日,许多往事都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可班长壮烈牺牲的那一幕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能忘怀。
那是1980年,一个冬雪频繁的季节,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处,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肆虐的大风刮断。为尽快与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得到救援,我奉命随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前去请求山下部队救援。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我们4人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出发了。一路上寒风呼啸,风劲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我们手牵着手,连走带爬,艰难前行。
40公里的路刚走了一半,我们已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虽然体力已透支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但想到被暴风雪围困,随时都会被寒冷、饥饿夺去生命的战友,我们放弃了休息的念头。随着天色渐晚,积雪太深,盘山的便道上根本无法分清哪是路面、哪是悬崖,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深山峡谷。深夜的天山,气温骤降,刺骨的寒风劲吹不停,我们4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天亮时,我们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惧的是我们带的20多个馒头还剩下最
后一个。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走,我们身上每一根筋骨都像断了一样疼痛难忍,我更是被饿的头昏眼花,不止一次地看着班长口袋里的馒头。就这样,我们再次看到了夕阳,此时已经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终因体力透支到了极限,我们跌坐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了。大家望着唯一的一个馒头,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吃。当时我建议把馒头分成四份,每人吃一口。话刚说出就被班长否定了,理由是馒头太小,如果分成四份,根本起不了充饥的作用。情急之下,班长郑林书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当时我说啥也不肯吃,班长郑林书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我吃掉这个馒头,望着在寒风中被饿得面无血色的战友,我手里的馒头顿时重如千斤,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为了完成任务,后来我还是含着眼泪吃下了这个馒头。班长郑林书一直
负责开路,所以他的身体透支最严重,他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临终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我说:一是希望死后能埋葬在附近的山上,永远看护着战友和这条路;二是因使命在身,作为儿子生前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托付我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我和战友含泪用冰雪掩埋班长后,继续向前赶路。可没走多远,副班长罗强也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只有我和战友陈卫星掉下山崖被哈萨克牧民所救,才把施工官兵被暴风雪围困的消息报告指挥部。1500多名战友得救了,可22岁的班长郑林书、21岁的副班长罗强却永远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天山上,我和战友陈卫星也因严重冻伤,腿脚留下了重度伤残。3年后,天山独库公路正式通车,成了连接天山南北、造福各族群众的生命通道和经济命脉。“一个承诺,让我守候班长24年”
班长牺牲后,我因严重冻伤,在医院接受了长达4年的治疗,病情好转后,于1984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当地政府
为我安排了一份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很快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平淡而安逸。可从新疆回到故乡,我时刻都在想念着班长,更没忘记班长临终前的嘱托。当我决定开始寻找班长的父母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班长家的详细地址和他父母的姓名,因为和班长仅仅相处了38天,只知道他是湖北人,其他的情况一概不知,到哪里去找班长的父母呢?于是我又返回当年部队的驻地新疆新源县,本想着在老部队能寻找到班长家的地址,可谁知老部队在独库公路竣工后便迁移并编入武警部队的序列。尽管我在当地费尽周折,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当我来到老班长的墓前,深深的愧疚之情不时侵袭着我的心,思念的泪水奔涌而出,那天我和班长说了一整天的知心话。为了弥补愧疚之情,能离班长近一点,1985年冬天,我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
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天山脚下,回到了班长的身边,并在
离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安了家。
来新疆前虽然妻子心里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后来的苦日子远远超乎了她的想象。因为我的腿在部队受过伤干不了重活,一时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生计只能靠妻子打零工来维持,还要为我治疗冻伤的后遗症,家里的日子经常是朝不保夕。在那些年里,虽然经常只能靠喝粥吃咸菜果腹,也曾因凑不齐孩子的学费遭人白眼,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本来,我计划在新疆待上三五年,找到班长的父母完成班长的遗愿后就回辽宁老家,可谁知一待就是20多年。就在我寻找班长父母无望的时候,老战友陈卫星和烈士罗强的父亲从广东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陪他们前来的部队干部带来了老部队的消息,我很快与老部队取得了联系,部队的领导不但告诉了我老班长家的地址,还派专人陪我到湖北一同拜访烈士的家人。
临出发前,我专门赶到班长的坟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班长。在湖北罗田,我见到了老班长郑林书的姐姐。她告诉我,班长参军后只探过一次家,还是因为父亲病重。父亲去世后,家人怕影响郑林书工作,始终没有告诉他。所以,直到郑林书牺牲时也不知道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其母亲也于2014年去世。当我来到两位老人的坟前时,悔恨的泪水顿时流了下来。我悔恨自己没能早点看望班长的父母,悔恨自己永远没有机会替班长尽孝。不过,我可以告慰班长的是:你的嘱托,我已完成;可以告慰班长父母的是:今生今世,我将永远守候着班长,班长永远不会孤单。
“乔尔玛烈士陵园的建成,了却一生的心愿”
乔尔玛位于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伊犁州的尼勒克县最东端,风景如画,矿产丰富,牛羊成群,各项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蒸蒸日上。为纪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献身的英烈们,1983年在尼勒克县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
程兵部队在筑路施工中光荣献身的指战员英名。而今,乔尔玛烈士陵园成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模范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同年,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乔尔玛烈士陵园做出更大贡献,给我解决了城镇户口和事业编制。这更坚定了我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墓的决心。没过多久,我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迁到乔尔玛。2014年12月,尼勒克县再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烈士纪念馆并于今年7月开馆。如今,我在乔尔玛除了看护陵园外,还充当义务讲解员,把一件件烈士事迹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解。以前陵园只有我和爱人看护,今年县里又派了两名工作人员,使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作为从生死线上走来的我,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就让我的一生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候吧!是班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有义务有责任把陵园的工作做得更好,让天下所有 的人们都永远铭记天山深处的筑路英雄们!
战友评语
陈俊贵虽已脱下军装,但蜕不去的却是他那铮铮军人本色。作为一名军人,我为有这种高尚奉献精神的战友而倍感自豪!——四连班长马明让--陈俊贵守住的不仅仅是救命恩人的墓碑,更是一种信念,一项党和人民赋予的特殊任务和使命。——一连指导员凌新波--战友情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呢?曾经我也迷茫
过。入伍以前,我看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些人就是”墙头草,两边倒”,遇到好事争着上,遇到难事四处躲。他们如果懂得战友情,就不会这样。——特勤连战士季亚齐--陈俊贵如同一块宝石,折射出人性的美与善,以及流淌在人们心底的那种舍生取义、不屈不饶、无私奉献、知恩必报的民族精神的璀璨光芒。我们取一点光辉照亮我们的心灵,践行到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在一职一位中,才能祭奠逝者的英灵,表达生者的追思。——政委孙伟明--我们现在穿着新军装、住着现代化的宿舍,生活水平这么好,待遇在提高,更应该懂得感恩和回报,为报效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机炮连班长甄亚斌 网友评论
哈尔滨一位搜狐网友留言:“感动得无法形容,心疼我们的子弟兵,他们牺牲时还都是孩子啊!别人的孩子为我们戍边站岗,别人的孩子为我们开山铺路啊??”
北京一位新浪网友留言:“陈伯伯,您还记得我吗?去年暑假,我去看过您。我的父亲也曾亲身参与修建天山独库国防公路,并打了8年的天山隧道。去年暑假,我与父亲重走天山路,父亲感慨万千,他说了一路,我哭了一路??” 有的思考人生。南宁一位新浪网友留言:“人间的真情原来就是这样的!80后的姑娘向你敬礼!” 广东一位搜狐网友留言:“太令人感动!你感人的事迹将会激励许
多人思考。究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追逐名利、荣华富贵,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情义?在陈俊贵身上就会找到答案!” 山东日照一位署名“一个平凡的工人”的搜狐网友留言:“一个洗涤灵魂的战士,一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浩浩浮尘遮蔽了多少人的心灵和眼睛!当我们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有谁无愧于心?” **一位中新网友留言:“我也去过天山,那是一个高原,十分寒冷的地方,我的战友曾经在那里修建独库公路。为修建这条公路,无数军人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年华,甚至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的业绩永远为后人所称赞。回顾那段历史,确实是一段英雄的历史,一段光荣的历史,每一个参加天山筑路的军人,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们这一生,不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可以骄傲地说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家人,也对得起自己。” 有的燃起了从军的热情。浙江一位腾讯网友留言:“永远悼念离去的英魂!一生敬佩军
人精神!我虽然还没感受到军人的生活,但军人的作风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 深圳一位新浪网友留言:“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无数次默念着这句简单再简单的一句话。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黄继光、董存瑞。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98抗洪的战士。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5·12地震时人民子弟兵抢险的身影。我没有从军的经历,这是我终生抱憾的一件事。如有条件,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女有从军的经历,哪怕只有一天??” 有的则反省。常德一位新浪网友留言:“做好最简单的事最不简单啊!20多年!是什么信念使得老哥哥坚持下来?中国魂!太震撼人的心灵!老弟50岁下岗算不了什么??” 烟台一位搜狐网友留言:“陈俊贵是我们老兵的骄傲!我们在敬偑和骄傲的同时,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身边的战友尤其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战友或他们的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 广东一位新浪网友留言:“饮水思源,我们真的不能忘记当年为祖
国和人民牺牲的英烈们。没有他们,我们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不管是作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都要以这个为教材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四川在线网友
124.161.181留言:“是这些无名英雄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会勇
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微笑来面对人生。” 2月13日下午,新四军老战士、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离休干部王遐方手拄拐杖找到本报编辑部。王遐方1984年与其他老干部共同发起建立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全国28个省市作过4000多场报告,先后被评为全军、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他拿出刊登陈俊贵故事的《解放军报》,满含热泪地连连说:“那个年代的战友情真的是这样,陈俊贵真的了不起!”
2014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事迹观后感
——李非君老师
2014年2月19日晚上,我收看了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那一幕幕的感人画面面前我禁不住数次潸然泪下。其中林俊德院士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敬业建功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完美范本,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他那强烈的爱国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林院士有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他的生活极其简单,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搞研究,做工作。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环境有多么艰苦,不管事业的发展有多少坎坷,他都一如既往,奋勇向前。
爱国、敬业、奉献,这样的理念已经融入了林院士的生命。所以,在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他依然坚守这一切,他坦然、淡定,把病痛甚至生命的长度都抛到脑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对林俊德这一代优秀知识分子而言绝非
空洞的口号,而是不折不扣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践行。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英雄。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普通的教师或学生,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衷心希望我们颛中的每位学生都能特别牢记颛中校园礼仪三字歌中的最后一句话:好少年,珍时光;齐努力,立大志。希望你们珍惜宝贵的人生黄金时光,每天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也能象林俊德院士一样报孝祖国。愿我们师生们都能好好珍惜每一天,用心努力想着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和班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颛中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颁奖词和事迹
颁奖词: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
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纵死终令汗竹香
人物事迹:
林俊德男,福建永春人。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住进医院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天,林院士仍然坚持每天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他却说:“坐着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来了。”直到将所有资料整理完毕才答应卧床休息,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林院士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是用一个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4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
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4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
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创造了马兰精神、见惯了英雄的马兰人送给他一副挽联,为他送行:“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拓展阅读:
~ 26 ~
~ 27 ~
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一句诺言,一生守候
当年为了班长和战友们,陈俊贵从家乡辽宁来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乔尔玛陵园守墓。如今,28年过去了,但他还是保持着多年的习惯,一大早就要拿起扫帚打扫陵园,擦拭烈士的墓碑。
一句诺言,他要用一生来守候。
1979年9月,入伍不到一年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加入到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这一年,他20岁。
1980年4月8日,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因严重冻伤,陈俊贵接受 4 年治疗,被评为二级残废。1984 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娶妻生子后,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的嘱托。因为和班长仅相处一月,陈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而原部队已编入武警序列。
1985年10月,陈俊贵无意中看到根据他们当年修建独库公路的事迹而拍摄的电影《天山行》。影片勾起了他对昔日军旅生活、特别是救命恩人老班长的回忆。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放弃县城的正式工作,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天山脚下,为牺牲的战友守墓。
这一守就是28年。在这28年里,陈俊贵一家住在阴暗潮湿的地窝子里,地上铺着干草,自己开荒种地,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20多年里,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陪班长和战友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多方打听无果。最后,一名老战友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陈俊贵终于得到班长老家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母都已过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老班长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今天的陈俊贵仍然是那身黄军装,那样深沉寡言,但岁月留给他的印记更深了。他留给人们的还是那句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战友守护到永远。
陈俊贵今年已经 54 岁,很多人劝说他开春再上山守墓,冬天下雪就回来。但是,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都认为,这片墓地就像村子一样,牺牲的战友就像邻居,我们走了,谁来陪他们?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这几年,来烈士陵园祭奠瞻仰的人越来越多,来的人都想听一听陈俊贵讲英烈的故事。他的五个签字本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参观者的感动。“有时候我一天要接待四五批人,虽然累点儿,但我心里快乐。”陈俊贵说,人来得越多,烈士们的事迹就越会被更多的人了解,战友们在地下也会欣慰。
清贫的生活,忠诚的守望,陈俊贵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陈俊贵获得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自治区劳动模范、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新浪网里曾有一首《天山军魂》在传唱,唱的就是陈俊贵。歌中唱道:“看着那一座座坟茔,就想起了你们鲜活的面容;看着那一座座坟茔,就读懂了你们生命的历程。”“乔尔玛的黄土掩埋了烈士英灵,却埋不掉你们无限的忠诚。”
陈俊贵大儿子是筑路工人,小儿子是养路工人。在孩子眼里,“爸爸这一代人,为了这条路,许多人都牺牲了,我对这条路也有一种感情,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和劳动,能让这条路更好!”
“我的战友牺牲了,但是这条路通了。现在我的儿子在这条路上,是战友们那种不怕苦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延续。希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能够安息。”陈俊贵说。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一句诺言,一生守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是黄旭华的感人事迹却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前行的动力。
第四篇:感动中国守墓老兵陈俊贵事迹介绍
感动中国守墓老兵陈俊贵事迹介绍
【获奖名片】:心比金坚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事迹介绍】: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第五篇: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事迹
人物简介:
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2009年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2013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1979年9月参军后,他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事迹材料:
陈俊贵,男,汉族,1959 年 1 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 30 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 年 4 月 8 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因严重冻伤,陈俊贵接受 4 年治疗,1984 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娶妻生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嘱托。因为和班长仅相处一月,陈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而原部队已编入武警序列。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1985 年冬天,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自己战友守墓。为了养活全家人,陈俊贵在大山里开荒种地,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20 多年里,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陪班长和战友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一名老战友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陈俊贵终于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陈俊贵今年已经 54 岁,很多人劝说他开春再上山守墓,冬天下雪就回来。但是,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都认为,这片墓地就像村子一样,牺牲的战友就像邻居,我们走了,谁来陪他们?儿子陈晓洪过去不理解父亲,总觉得父亲含辛茹苦在天山深处守墓对不起家人,自从他成为军人后,便彻底理解了父亲。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陈俊贵获得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新疆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目前,当年为修筑天山公路牺牲的168名战士的遗骨都搬到了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陈俊贵是这里的管理员:“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守护我的班长和我的战友,把他们的事迹传下去,把天山精神发扬光大,这就是我的梦想。”
个人自述:
这些年,每当看到军人,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股暖流。我虽然已脱下军装,可心里却依旧眷恋着那份绿色情怀。生活中,能让我永远不忘的人并不多,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感动了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