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开展“诵清明诗词,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小结
二年级开展“诵清明诗词,扬民族文化”
主题班会小结
清明节临近,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月28日下午,二年级各班利用程课组织学生开展了“诵清明诗词,扬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
在课前,各中队辅导员让孩子去调查有关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清明有关诗词。班会上队员们纷纷登场献上自己准备的作品,有关于清明节习俗的故事、英雄人物资料和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班会上采取介绍、个别读、分角色展示,齐背诵等方式,使孩子们沉醉在诗海中。通过队员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表达了队员们对中华先祖先贤的敬仰之情,对为民族的生存、解放和自由而献身的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饮水思源,通过诵读诗歌的方式缅怀亲人、憧憬春天,可以感受文化清明这一理念,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文明过节的新形式。
二(4)中队
2013年3月28日
第二篇:宏扬爱国主义精神二年级主题班会
二年级主题班会
宏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国旗、国徽的崇敬之情,会唱国歌。懂得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活动形式:朗诵、演讲、演唱。
二、活动准备:有关资料,图片,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国旗是象征着国家的旗帜,它代表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国家的标
国徽是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工农阶级的象征,我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国歌是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呼声,代表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反抗
压迫,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国旗、国徽、国歌,它们是最崇高、最神圣、最亲切的名字,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能不将自己的荣辱与它们联系在一起呢?
2、了解国旗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五十多年前的 10 月 1日,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那么这面旗面红色,上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五星红旗又象征着什么呢?
国旗的象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的旗形为长方形,长与高的比为三比
二。旗面红色,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庄严热烈,象征革命;红色易引起希望、活跃、喜悦之感。五颗五角星居旗的左上方恉为黄色,显示光明;黄色还表达中国人是黄种人的特征;黄色往往让人和金色联系起来,能表达优美、温和与珍贵。五星中,一星较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环拱于大星之右的四星较小,并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这四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五颗五角星的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3、了解国徽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国徽的由来及象征意义。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一方部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绸,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的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稻麦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4、知道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七彩光芒。”同样,从唱国歌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真正爱国。
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唱国歌时的神情和态度,我们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我们究竟爱不爱国,究竟有没有民族自豪感。
抬头看看那正在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作为黑眼睛黄皮肤的一员,作为国旗主人的一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为中华的振兴,为中华的繁荣富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让我们的国旗更红,让五颗金星更亮更辉煌。
5、班级特色展示
学唱《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
四、总结
第三篇:“缅怀革命先烈”二年级一班清明主题班会
“缅怀革命先烈”
二年级一班清明节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热爱祖国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二一班主题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谁还知道清明节有哪些古老风俗?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4、下周二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诗朗诵
五、诗朗诵
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活动总结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
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以纪念为主题的情绪节日中,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
第四篇:桃花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活动
桃花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是中华民族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争做新时期的好少年,4月13日下午,桃花学校召开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时节祭先烈,花儿朵朵心向党”主题班会。与此同时,各班还确定了各具特色的主题,在班里开展主题班会,如“清明节常追忆”“清明时节忆先烈”“话清明说习俗”“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等。
“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时节祭先烈,花儿朵朵心向党”主题班会以“清明时节祭先烈,花儿朵朵心向党”为主旨,是一节围绕传统节日清明的特别的主题班会,共分为第一篇章:缅怀先烈;第二篇章:网上祭先烈;第三篇章:清明文化知多少;第四篇章: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优秀文化、感恩伟大祖国四个部分,以诗文朗诵和歌曲、快板为主题,中间穿插专题片、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古诗、清明节知识大考场和寒食节的故事等形式,诠释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它融爱国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于艺术的享受之中,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节祭奠先烈,唤醒我们学生对今天生活的珍惜。这节班会让同学们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靠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不能忘根。我们要永记先烈的事迹,不负烈士的遗愿,努力学习,用自己出色的表现来告慰英灵。
此次主题教育结合时事,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与此同时,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校广泛开展网上祭奠英烈活动,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和库尔勒市精神文明网,让我们献上一束花,留下一句言,为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毕生心血、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表达真心敬仰!同学们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并且通过网上祭奠缅怀先烈的仪式,教育学生们从小树立环保低碳的意识。
桃花学校
第五篇:长岭中心学校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班会活动
长岭中心学校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班会活动时值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3月24日下午,长岭中心学校积极抓住清明节前这一有利教育时机,组织各班开展了“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主要围绕清明的来历、习俗、文化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号召同学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做文明祭祀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积极影响和带动广大村民移风易俗,搞好文明祭祀,共注意森林防火,同营造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节。
这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要用文明的方式去祭祀,宣讲了森林防火知识,更培养了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老师们纷纷表示还将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文明的祭祀方式,让文明祭祀理念深入到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