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在南昌党建杂志刊登)(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7: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在南昌党建杂志刊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在南昌党建杂志刊登)》。

第一篇: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在南昌党建杂志刊登)

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

2010年8月13日,李源潮部长在中组部《组工信息》上对南昌市开展“班子软弱涣散村、矛盾纠纷突出村、村务管理薄弱村”“三类村”专项整改工作的做法予以批示指出:江西南昌在创先争优中将整顿“三类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很好。尤其是派出上级干部驻村指导,落实整改责任的经验可以推广。在李源潮部长批示的激励鼓舞下,一年多来,南昌市在巩固第一批“三类村”整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于2011年7月启动了第二批43个“三类村”整改工作(含1个第一批验收未合格村),并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于今年启动了第三批的整改工作。“三类村”整改工作的开展,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批村党组织由“后进”变“先进”,成为比学赶超的标杆。安义县长埠镇云庄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安义县长埠镇云庄村在2011年以前是一个令镇党委头疼的“问题村”,村支部借身于村办小学的一间平房里,村“两委”关系长期不和谐,原村支书更是因财务违纪被撤职。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用非常顺口的三句话将村支部现状概括为“财务混乱、上访不断、工作瘫痪”。全市“三类村”整改工作启动后,云庄村被列为第一批整改的61个村之一。安义县作为中组部王秦丰副部长的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更是将

云庄村的整改工作,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余志坚(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亲自挂点,县委组织部机关牵头组成工作组,蹲点驻村启动整改。在深入分析云庄村产生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选好人。云庄村所在的长埠镇党委在全县率先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推荐、明确责任、重点培养的办法,从镇机关选派了一名长期在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考录为乡镇公务员的同志到该村任党支部书记,并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了2名群众信得过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村委班子中。2011年又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形式,选配了1名年纪轻、有一定经济头脑、群众普遍认可的返乡农民工为村支部副书记,作为下一届云庄村支部书记人选培养。村委班子选齐配强,使基本瘫痪的云庄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理好财。着眼于云庄村以往村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少数村干部“浑水摸鱼”,群众也因此顾虑重重、屡屡上访的问题,新班子上任伊始就把公开村务和财务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推进。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该村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建立“阳光村务”,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推选,每季度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通报村级财务使用情况。将村务、财务信息制作为

“明白纸”每季度发放到群众手中,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村务、财务的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使村“两委”班子重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三是办好事。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建议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制定了云庄村两年发展规划,并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兴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了村小学教学楼和一座病险水库,打通了一条村级断头路,还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对灌溉干渠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全村特困户进行了摸底,争取社会帮扶资金3万元,结对帮扶了18户困难群众。现在只要群众一提到村支书和他带领的班子,就会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云庄村,乱象没有了,和谐氛围更浓了。班子有威信,干部有干劲,群众有盼头。2011年,在全省村级班子考核中,云庄村的党员群众满意率达98%,并被市、县两级创先办确定为中组部王秦丰副部长来昌调研视察的备检点之一。

云庄村在仅仅一年多时间里实现的翻天覆地变化,给予我们基层党建工作者深刻的启示,对今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是选好配强带头人是“生命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

头带。一个村的“两委”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有没有生命力和活力,村党组织带头人是关键。安义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紧紧抓住了这条决定云庄村整改成败的“生命线”,并果断采取外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到该村任职的做法。一方面,充分发挥老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优势,避免新任村支书经验欠缺、适应需要过程的问题,另一方面,外派村支书没有本地宗族势力和其他盘根错节关系的制约,有利于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在本村选拔优秀返乡农民工党员,明确为后备力量培养的做法,又减轻了当地人有关“村务落入外人手中”的顾虑。实践证明,新村支书不负众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成为了群众的领路人。

二是为民服务出成效是“硬道理”。说千道万,不如做好事一件。群众对村班子满意不满意,对村干部认可不认可,就是看为民办实事的成效。云庄村的新班子充分认识到,以往“乱象”的根源就在于:班子的不作为导致工作的停滞和信息的闭塞,因此引发群众的猜疑以致产生信任的危机。群众有话不想也不敢对村干部说,诸多问题积少成多以上访的形式爆发出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村“两委”班子一手抓村务、财务公开,让群众放心,一手抓为民实事,建校、修路、通渠、帮扶孤老,让群众舒心。一系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为民举措,不仅让群众“明白”,也还干部“清白”,最终赢得了民心。

三是集中力量抓支部是“牛鼻子”。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是创先争优的重点,是基层党建的关键。云庄村的变化关键在于有一个讲团结、能战斗、善思考、敢作为的坚强党组织的领导,村务、财务的公开、为民服务工程的推进,无一不是支部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载体的实践体现、群众满意度的提升也是对集中力量抓支部的实践检验,更加契合了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义,目前已作为各党建工作领域的重点突破项目在全市扎实推进。

第二篇:上访变和谐 后进变先进(黄陵村汇报材料)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上访变和谐 后进变先进

——关于黄陵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汇报材料

(2012年8月)

尊敬的徐部长、李书记、各位领导:

欢迎您们来到黄陵村。我村盛产分葱、柑橘、桂圆,人均年收入约6800元,幅员面积约9平方公里,是开县移民大村,有村民1650户5438人;是信访大村,信访量在全丰乐排第一;也是文化大村,著名的起义首领张献忠曾在此大败明军取胜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阶段,测评总计得分59.6,被确定为软弱涣散等次,属典型的后进支部。

一、开展情况

1.查找问题:(1)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2)经济产业空虚化;(3)民生改善难;(4)村民道德沦丧;(5)信访矛盾突出。

2.明确主题: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上访变和谐,后进变先进。

3.整改举措: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我村按照市委、县委和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坚持“三品”“两德”带队伍,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七个一”活动,采取党工委书记亲自驻村挂帅、党群书记驻点指导、下派第一支部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的方式,认真制定转化方案,强化转化措施,工作开展突出“四个抓”(一是抓支书,支书抓;二是抓动员,动员抓;三

是抓定级,定级抓;四是抓整改,整改抓),实现了由移民信访村到和谐党建示范点的成功蜕变。

二、具体成效

1.党建水平明显提高。我村坚持用抓经济的办法抓党建,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着力凸显“五个一”。一是强化一个理念。牢固根植“用抓经济的办法抓党建”理念,对党建工作实行项目化运作、过程化控制、目标化考核。二是打造一个样板。集中财力人力集中打造成黄陵党建样板村,于6月召开了现场会,全体党员干部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三是开展一次试点。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社区+微企”,“合作社+基地”等支部联建工作,把支部建到基地、微企和合作社。四是带好一支队伍。重评重奖重用 “三品标兵”、“两德模范”,务实推进“三服务”活动,设立村(社区)代办中心,确定专人实行全程免费代办。五是健全一套机制。“抓书记、书记抓”;各支部每月向党工委汇报1次;每年1次单项考评;支书每年一次党建述职评议;党建工作联系领办责任制。

2.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促农增收。突出一荤五素一劳务,大力发展“小菜经济、餐桌经济”,实现土地集中2500亩,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50%;狠抓地票储备工作,推进宅基地复垦200亩;返乡创业280人,招商引资近3000万元,就近就地劳务务工1000人。农业重点发展“七个一”:1000亩有机分葱(产量约占全县70%)、1000亩晚熟柑橘、1000亩优质油桃、1000亩生态鱼养殖、2

1000亩天然森林氧吧,1000亩山地中药材,1000亩林下无公害蔬菜,助推农户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5%。

3.六大民生明显改善。黄陵村借基层组织建设年有力契机,把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民生问题列入重点党建项目,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实施“六大民心工程”,让民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工程,硬化村道社道40公里,新修生产便道4公里,90%以上的农户通水泥路;实施第二次农网改造工程,100%群众用上绿色电;实施安全人饮工程,整治山坪塘17口,安装自来水管道10公里,80%以上的农户用上安全饮用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共改造危房60户;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养老保险覆盖率位居全丰乐第一。

4.文化文明明显深化。皇陵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著名的皇陵古战场就坐落于此。在新时期新阶段,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干群的软实力,我村大力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娱乐生活充实丰富;坝坝舞会天天跳,农民夜校周周上,专家讲座月月有,大众电影适时放,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和谐。

5.社会管理明显加强。针对是全县有名的移民大村和信访大村实际,黄陵村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自治、群防群治,坚持“三还”还权于民、还责于村、还事于群,坚持党务村务

财务“三公开”,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县率先探索出“五事”工作法,即“群众说事每日一说、干部问事每周一问、集中议事每旬一议、合力办事每月一督,民主评事每季一评。今年以来,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5件,处理矛盾纠纷98起,全村信访总量下降了98%,基本实现“零”上访,由原来全县最闹的信访村转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小康村。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空虚化问题;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深入性、持久性、实效性需进一步巩固。

四、下步打算

我们将以更新的方式、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力度,把黄陵村打造成和谐小康村。

下载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在南昌党建杂志刊登)(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庄村“后进”变“先进”的启示(在南昌党建杂志刊登)(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