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2015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南开大学 四川大学
总得分
办学资源
教学水平1 9 4 3 5 12 2 21 10 11 8 13 19 16 14
科学研究 1 4 2 3 6 5 9 7 10 8 13 14 12 11 15
学校声誉 2 1 6 8 5 11 3 4 7 14 12 22 16 27 24
省市 北京 北京 浙江 上海 湖北 上海 江苏 湖北 吉林 广东 山东 天津 四川 安徽 陕西 黑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18
江18 19 20 21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79.36 78.99 78.79 78.65 78.6324 27 20 1428 6 22 1820 23 17 199 25 23 36
湖南 江苏 北京 上海 北京2 3 3 4
理工 理工 文法 理工 师范8 1 9 1
理工
序 1 2 1 1 1 2 1 2 1 1 1 1 1 1 1
类型 综合 理工 综合 理工 综合 综合 综合 理工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理工 理工
序 1 1 2 2 3 4 5 3 6 7 8 9 10 4 5
100.00 2 94.64 94.53 92.48 90.48 89.26 89.03 85.91 85.44 85.08 83.71 82.12 82.074 8 3 6 7 13 9 11 18 5 16 23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93 西安交通大学
80.79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厦门大学
78.3922 25 34 30 36 35 29 15 49 38 31 42 10 44 51 50 33 54 58 43 5727 33 20 29 44 23 73 26 30 25 31 62 35 42 52 43 55 51 54 34 3226 22 28 31 25 39 24 48 29 37 42 30 77 40 43 33 44 32 36 74 5320 43 19 33 40 26 32 67 50 28 41 39 54 46 18 76 52 84 30 15 61
福建 北京 辽宁 上海 广东 甘肃 陕西 湖南 重庆 北京 江苏 北京 四川 吉林 湖北 河南 北京 辽宁 四川 江苏 北京 山东5 1 4 2 1 2 2 1 6 3 7 2 2 3 1 8 2 3 4 9 2
综合 理工 理工 师范 理工 综合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师范 农林 理工 师范 农林 综合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11 12 2 13 12 14 15 16 17 3 1 18 4 2 13 19 20 21 22 23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6.11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郑州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75.43 75.23 73.28 73.19 72.33 72.30 71.97 71.85 71.80 71.05 70.10 69.01 68.99 68.99 68.98 68.60 68.45 68.26 68.01 67.53
65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67.17 66.58 66.43
47 12 71 69 59 52 48 40 61 55 45 93 64 88 76 41 63 67 123
48 68 60 40 63 50 39 38 74 77 58 91 46 67 59 56 53 72 76
47 57 45 56 64 73 51 52 61 34 62 46 54 72 68 50 38
38 85 44 49 68 51 75 62 29 34 83 63 73 80 74 66 58 94 101
湖北 湖北 江苏 陕西 北京 湖北 北京 北京 江苏 上海 江苏 江苏 江苏 云南 上海 山东 陕西 北京 浙江 河南 黑龙5 5 3 10 6 11 12 6 5 7 8 9 1 6 3 4 13 2 2
理工 师范 农林 理工 文法 理工 理工 民族 综合 理工 理工 综合 理工 综合 综合 理工 综合 理工 理工 综合5 3 26 2 27 28 1 15 29 30 16 31 17 18 32 19 33 34 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6.28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苏州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66.24 66.12 65.97 65.62 65.61 65.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5.05 江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西北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河南大学
65.03 64.76 64.63 64.41 64.36 64.06 63.69 63.65 63.01
哈尔滨工程大学 62.71 80 115 41 59
江理工 35
燕山大学 62.21 70 93 49 100 河北 1 理工 36
83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昌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河海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61.93 61.81 61.23 61.13 60.40 60.15
37 66 85 81 95 53 74 68 116 108 105 73 107
82 99 47 97 101 102 108 79 103 65 69 37 104 66
69 63 58 81 86 79 85 76 100 83 87
47 82 64 48 90 107 45 60 87 53 118 115 57 81
上海 上海 江西 北京 江苏 湖南 陕西 陕西 广东 北京 北京 天津 福建 河北 湖南 黑龙8 1 15 10 3 5 6 3 16 17 3 2 2 4
理工 财经 综合 文法 理工 师范 农林 师范 综合 医药 理工 医药 综合 综合 综合37 2 21 3 38 6 4 7 22 1 39 2 23 24 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0.03 陕西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福州大学 河北大学 湘潭大学
59.80 59.47 58.88 58.84 58.65 58.52 58.49 58.43
黑龙江大学 58.23 60 71 97 91
江综合 26
90
华南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广西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海南大学
58.22 58.16 58.15 58.14 58.05 58.00
92 99
70 83 107 121 92
92 99 66 65 84
102 86 95 72
广东 安徽 浙江 广西 北京 海南2 3 1 18 1
师范 理工 综合 综合 农林 综合40 27 28 5 29
内蒙
内蒙古大学
57.76
古
10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7.11 华南农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山西大学 长安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56.69 56.61 56.54 56.38 56.31 56.24 55.64
78 62 86 75 72 101 103 112 115 119 122 96 77 91 110
75 87 85 105 100 86 61 122 41 109 84 89 110 114 112
103 93 90 95 98 106 78 121 80 105 102 101 88 82
71 97 121 110 98 78 96 89 56 123 37 111 79 116 124
北京 广东 北京 山西 陕西 四川 北京 山西 湖北 新疆 安徽 辽宁 北京 河北 贵州 甘肃 黑龙
东北林业大学
54.74
125
120
江
111
中国药科大学 延边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54.27 53.88 53.26
26
106
126
35 109
江苏 吉林 上海 黑龙
112
东北农业大学
53.17
115
113
江
农林
9
医药 综合 文法36 6
农林
20 1 7 4 21 2 7 1 3 3 22 3 1 2
财经 农林 理工 综合 理工 财经 文法 理工 财经 综合 综合 综合 文法 理工 综合 师范6 41 31 42 4 4 43 5 32 33 34 5 44 35 9
综合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5.60 新疆大学 安徽大学 辽宁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55.28 55.18 55.10 55.05 55.03 55.01 54.82
122
西南政法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石河子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53.12 51.88 51.81 51.76
102 98 111 104 121 113 114 90
49 95 116 113 111 118 119 126 130
113 107 114 118 112 111 108 117
88 125 104 128 126 112 119 129 122
重庆 北京 新疆 四川 江苏 辽宁 北京 辽宁 辽宁 青海 黑龙23 2 5 12 4 24 5 6 1
文法 艺术 综合 农林 理工 理工 体育 农林 理工 综合1 37 9 45 46 1 10 47 3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9.43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49.42 49.32 49.2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8.88 青海大学
48.13
东北石油大学 47.83 100 124 124 99
江理工 48
131
陕西科技大学 宁夏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西藏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46.95 46.64 45.65 43.35 41.27 40.96 40.81 39.52
117 130 126 129 128 127 131
117 120 123 131 129 125 127
122 128 127 131 130 129
117 92 127 131 42 106 120
陕西 宁夏 北京 江西 北京 西藏 山西 北京1 25 2 26 1 3 27
理工 综合 艺术 农林 艺术 综合 农林 文法
39 2 11 3 40 12 8
第二篇:中国培训师竞争力排行榜获奖名单
中国培训师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十大华人培训大师
陈安之、林伟贤、曾仕强、余世维、包丰源、张锡民、张怀、赵大华、李中莹、唐光照
中国十大实战派培训师
李践、汪中求、戴冠宏、杨滨、吴量、韦良军、赵伟、舒国华、黄明涛、马巍
中国十大女性培训师
王琳、杨路、佐秉珊、张金洋、董秀珍、徐鹤宁、孙岚、黄金娟、一洋、黄静
中国十大成功学家
尚致胜、孙金宇、曹子策、王禹森、张锡豪、孙亿康、孙 苍、赵国兴、臧道祥、廖海程
中国十大行业培训师
李 阳、金正昆、郭 力、唐国军、吴文辉、张 斌、周士量、李 勇、汪进强、沙俊成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
王 璞、黄启珠、黎群、涂方根、罗清锋、李肃、刘先明、张佩星、管政、郭天祥
中国十大企业培训师
姜汝祥、刘敏兴、丁兴良、赵东、李祖晓、林琨山、陈星全、张希君、周胜利、侯志奎
中国十大人力资源专家
彭剑锋、林泽炎、时勘、周青、胡八
一、陈方、张晓彤、贾长松、杨永胜、由长延
中国十大营销培训大师
李光斗、周 嵘、路长全、刘冰、孟昭春、刘同福、陈明亮、唐 朝、尚丰、潘文富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培训师
耿慧芳、何东征、金汉洲、于际敬、华平生、叶武滨、刘学刚、袁文龙、韦鉴财、朱锐
中国十大潜能培训大师
李胜杰、胡谢骅、刘一秒、职 勇、张志诚、王颂舒、翟新龙、颜琛书、常国政、潘军
中国十大金口才
周士渊、李强、刘景斓、姜岚昕、侯希平、唐戈隆、易书波、谭晓珊、王奕程、刘华
中国十大餐饮专家
周忠亭、葛贵堂、邵德春、张松泉、林长青、徐宝良、易钟、邹金宏、张永华、蒋海峰
中国十大培训机构
深圳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陈安之机构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
上海影响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慧泉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香港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 华夏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 香港坤烨国际教练机构 胜者企业管理顾问公司
第三篇: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发布
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发布 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撰写的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2006 China Port Top 25 Of CCI(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Index)现已问世。
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的目的是让港口、航运和物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完善,在竞争的市场中制定有效的投资、融资、创新和发展战略;其次,本报告为政府产业调整、投资规划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最后,本报告为国内外投资商在港口、航运提供一个重要的投资参考标杆。本报告将竞争力定义为港口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相关企业和行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的能力和机会,从而达到港口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本研究依据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优势和萨缪尔逊的经济学原理,划分5个层次,设立13个指标,利用统计学软件排序,从中国60个港口中遴选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25大港口(2006 China Port Top 25)。其5个层次分别为:投资趋势、吞吐量、港口作业能力、港口财务状况和港口自然条件。5个层次所包含的指标分别为:外商直接投资额、港口投资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航线、港口装卸率、港口桥吊、港口泊位、港口靠泊艘次、港口总资产、港口总利润、港口吃水和港口区位优势。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报告,业界人士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港口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我国漫长的水网地带已形成竞争特色,即(1)国际型、(2)效益型、(3)创新型、(4)进取型、(5)潜力型、(6)台海型、(7)政府型、(8)爆发式增长型、(9)民营型、(10)保守型,(11)环境友好型。本报告产生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排行次序见图1。
上海港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内衔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北接环渤海、西贯长江黄金水道,东扼釜山、仁川,成为中国及世界头号国际大港。深圳港的地理位置,投资结构为其带来了显著效益,是中国港口最具效益的港口。创新,使青岛港在北方港口保持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进取,使广州港竞争力不断增强。2008年的奥运会带给天津港的商机,令政府倍加关注和呵护天津港。民营经济给宁波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处于台海经济中心的厦门港,因势利导,其竞争力日益增强。大连港自然条件虽好,但缺乏市场意识。连云港港的吞吐量以井喷式增长令人刮目相看,营口港则保持多年高速增长,是具有潜力型的港口。
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25大港口总得分情况如下:上海港获得257.9分,以绝对优势名列第一;深圳港166.19分列第二,青岛港95.54分第三位。排名在最后三位的是温州6.53分、珠海6.25分、海口2.35分。
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上海港在十三项指标中,优势明显。九项指标名列第一,两项指标名列第二,“利润额”指标名列第三,其劣势在于“区位优势”不足。2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额、10亿美元的外商港口投资,400家500强公司的涌入、440亿元港口的整体上市、100多条国际航线打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具有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大陆其他港口所不具有的。因此,上海港是国际型港口,本榜单中唯一的国际性港口。
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在十三项指标中,竞争力最不占优势的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这一劣势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方式是深圳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深圳港依靠低廉的物流成本,快速有效的通关效率,港区间的有效竞争充分吸引了珠江三角洲产业区的货源,增加了港口的有效利润额。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圳港是最具有效益的效益型港口。
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青岛港
青岛港名列第三。超过上半年领先的深圳港,成为“利润额”单指标排行第一。青岛港在本次排行中表现不俗——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指标排名第二,五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创新使青岛港在相对弱势的环境中顽强竞争,尽显北方大港实力本色。技术上的创新使青岛港在装卸水平、电子化、信息化、EDI通关水平领先于同行业;管理上的创新使青岛港创造了90名管理人员管理一个中国第三大港的神话,是青岛港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因此,青岛港是创新型港口。
最具进取竞争力的港口:广州港
广州港名列第四。进取的广州港在2006年下半年奋起直追,由上半年的第五名上升到排行榜的第四名,综合竞争力提高。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此外,港口“航线数”、“靠泊艘次”、“港口桥吊数”、“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总资产”等单项指标均排在前五位,单项指标和整体实力都有所提高。广州港不断进取,不失时机地推动港口的发展。汽车、煤、油等货物的运输,捍卫了广州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大港地位,对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州港是进取型港口。
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宁波——舟山港
宁波港名列第五。与上半年排名相比,宁波——舟山港排名下降,跌至第五位。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体化工程。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宁波港是民营型港口。
最具政府支持竞争力的港口: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2006排行与上半年排行相同。港口“总投资额”排名靠前,名列第二。“货物吞吐量”、“外商投资额”名列第四,其他指标中,天津港共有七项指标排进前五。天津港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国家战略型港口。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为天津港提供
强大的货源支持;东疆保税区自由港的试行又为天津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沛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南海的人力资源,使其竞争力保持昂扬的态势。因此,天津港是最具政府支持型的港口。
台海型港口:厦门港
厦门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项指标中,厦门港“泊位数”、“靠泊艘次”两项指标排名前五,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平均,均处于十名之内。走台海型发展路线的厦门港,任务鲜明,目标明确,对台贸易特色显著,是大陆和台湾岛开展三通的必经之地。特定时期,经济让位于政治,政治又促进经济增长。厦门港的发展是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的晴雨表。因此,厦门港是台海型港口。
保守型港口:大连港
大连港名列第八。综合十三项指标中,大连港“总资产”指标第二位,大连市港口的规划和建设处于探索阶段。观念落后、行为保守,缺乏市场意识是大连市港口的显著特点。高投资、高财务费用、高管理费用与低投资回报率、低现金流、低利润说明了大连港的投资与经营绩效的状态。虽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但体量过小,庞大的存蓄资产未能上市。缺乏资本市场意识,资本运营技巧稚嫩,效果差。大连市在过去10里曾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连“又到现在的“港航立市”。政策的不稳定性是大连港发展的硬伤。保守和迷茫是大连港落伍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连港是保守型港口。
爆发式增长的港口: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名列第九。在十三项指标中,连云港港“港口吃水”排在前五,“港口总投资额”排在前十。其他各项指标均排在十名以后。集装箱吞吐量保持40%以上增长,这得益于连云港港的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连云港在氧化铝、铝锭出口,胶合板、煤炭、焦炭进口和粮食等产品的装卸拥有绝对优势。2006年引起吞吐量井喷式地增长。因此,连云港港是爆发式增长型港口。
最具潜力的港口:营口港
营口港名列第十。各项指标都很平均,是营口港的一大特点。在建的20万吨原油码头、鲅鱼圈港区的整体规划建设的完成,为营口港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建设,带动了营口港以及周边地区临港工业的发展。区位优势造就的低物流运输成本,使营口港在与大连港的博弈中抢占了地利先机。2006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0.94亿吨,集装箱超过百万标箱。不断创造辉煌是营口港作为潜力型港口发展的动力。因此,营口港是最具潜力型的港口。
爆发式增长的港口:烟台港
烟台港名列第十一。在十三项指标中,“桥吊”、“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泊位”三项指标排进前十位。基础设施的完善,使烟台港增长势头不减。其他各项指标较弱,尤其是“外商投资额”不足,“航线数”较少,港口“利润额”不高,但是综合实力不俗。近年来烟台
港货物吞吐量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2006年,整合后的烟台港效果显著,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箱。因此,烟台港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港口。
政府支持型港口:秦皇岛港
秦皇岛港名列第十二。十三项指标中,“最大吃水”、“装卸效率”、“总资产”、“利润额”等指标排进前十。在海运方面,秦皇岛港的“区位优势”仅排在第二十一位,“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七;散杂货运输是秦皇岛港的发展特色,秦皇岛港志在向能源运输大港发展,是典型的政府型港口。秦皇岛的集疏运体系完善,专业化效果显著。煤炭运输量占港口吞吐量的80%,承载全国50%以上的煤炭运输,是我国政府煤炭运输计划的先行者。因此,秦皇岛是政府支持型港口。
台海型港口:福洲港
福州港名列第十三。在十三项指标中,福州港“航线数”、“集装箱泊位数”、“集装箱吞吐量”排名都很靠前,集装箱集运输能力强。“区位优势”排名第六,处于中等水平。位于闽江下游北岸,是大陆距东南亚和太平洋最近的港口之一。年均对台货物吞吐量占港口全年吞吐量30%以上。因此,福州是台海型港口。
爆发式增长的港口:苏州港
苏州港名列第十四。我国内河第一大港口。在十三项指标中,苏州港“外商投资额”、“总投资额”、“装卸效率”、“利润额”、“货物吞吐量”五项指标排在前十位。整合之后的苏州港,优势明显。2005年苏州港的吞吐量增长率高达31%,而2006年苏州港依旧保持30%以上的吞吐量增长率。因此,苏州港是爆发式增长的港口。
爆发式增长的港口:日照港
日照港名列第十五。在十三项指标中,“航线数”、“总资产”、“货物吞吐量”均排在前十五位。作为山东第三大港口,不仅和本省的青岛港竞争山东腹地货源,同时与连云港竞争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明显低于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公司已经上市,但市值较少,且负债大于权益,因此,存在较大风险。港口通过能力大于吞吐能力。2006年,日照港以25%的增长势头发展。因此,日照港是爆发式增长的港口。
进取型港口:南京港
南京港名列第十六。各项指标平均分布在第十一位到第二十位之间。“桥吊”、“泊位”两项指标名列第十二位、第十三位;“总投资额”、“集装箱吞吐量”名列第十四位,为我国第二大内河港。南京港“区位优势”排列第十七位,这与它的周围环境相关。在油品以及液化产品海江联运中,南京港利用管道优势,在竞争的夹缝中寻找适合港口发展的机遇。因此,南京港是进取型的港口。
进取型港口:南通港
南通港名列第十七。在十三项指标中,南通港“外商投资额”指标排名第七,“泊位数”、“航线数”、“货物吞吐量”、“装卸效率”等指标均排在前十五位,相对不足的是南通港“靠泊艘次”、“港口最大吃水”、“港口总投资”排名靠后,这与南通港是内河港,且港口周围竞争激烈密切相关。以造船业为核心的沿江产业带已经形成,并建成了液体化工、油品、煤炭、钢材四大配送中心,触角不断伸向华东、华南、长江上游等地带。因此,南通港是进取型港口。
潜力型港口:唐山港
唐山港名列第十八。在十三项指标中,“港口最大吃水”指标排在第十位,“泊位数”、“装卸效率”名列第十三位,“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靠后。港口25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过能力和曹妃甸港区的使用,为唐山港未来向深水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唐山港是一个潜力型港口。
潜力型港口:锦州港
锦州港排名第十九。在十三项指标中,锦州港“利润额”排名靠前,“总投资额”、“外商投资额”都排在前二十名。地理位置优越,是环渤海经济、京津塘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极的交汇处。用港口带动辽西经济的振兴应是锦州港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锦州港是一个潜力型港口。
保守型港口:湛江港
湛江港名列第二十。在十三项指标中,湛江港“区位优势”排名第六、“总投资额”排在第十四位。其他各项指标均排在后十位,综合竞争力不强。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缓慢,港口基础设施滞后。2006年货物吞吐量达8000万吨,但2005年之前处于5000万吨边缘。总资产、投资、利润等指标明显落后,保守发展特征明显。因此,湛江港是保守型的港口。
台海型港口:泉州港
泉州港名列第二十一。十三项指标中,泉州港“区位优势”排在第六位,六项指标排在前二十,六项指标排在后五位。泉州港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与我国台湾省一水之隔。35家台资进入泉州,整体上带动了泉州港临港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往来。泉州港的优势是在于和台湾的民间经济的交流。因此,泉州港是台海型港口。
潜力型港口:武汉港
武汉港名列第二十二。在十三项指标中,武汉港“港口最大吃水”指标排名第九,处于平均水平。“航线数”、“泊位数”、“船舶靠泊艘次”等港口作业能力指标排名相对突出,其它指标均排在后五位。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武汉港作为连接中西部发展的纽带,水陆空立体式运输体系辐射全国,交通战略意义重要,发展潜力无限。因此,武汉港是潜力型港口。
民营性港口:温州港
温州港名列第二十三。在十三项指标中,温州港“泊位数”排行第八,“外商投资额”排名第九,“区位优势”排名第十,其余各项指标均排在后十位。作为小商品经济出海口的温州港,为小商品的对外贸易额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温州港在带动民营经济的同时,利用民营融资,加快港口建设,发挥温州港LPG的运输体系,在保持民营经济特色的同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因此,温州港是民营性港口。
环境友好型港口:珠海港
珠海港名列第二十四。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经济社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从港口生产、港口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出发、对珠海港的港区功能、港区范围、港区数量进行规划建设。利用“花园式城市”的资源,引导物资依赖型企业向港口区域聚集、实现工业区和港口的协调发展;针对港澳、深圳市场,发展旅客运输,将“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作为珠海港最具竞争力的亮点。因此,珠海港是环境友好型港口。
环境友好型港口:海口港
海口港名列第二十五。港口建设从自然、环境、资源、空间等多方面考虑,重视开发与保护环境,力求做到污染控制达到“生态省”的要求,以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填海面积,高标准地制定了防止海洋环境遭到破坏的措施,因此,海口港是环境友好型港口。
第四篇:2007港口竞争力排行榜面世
2007港口竞争力排行榜面世
由中国港航研究院、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推出的“2007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1月23日正式对外公布。
为了更真实、更具指导性地反映中国港口的情况,本次排行一改中国各类港口排行中吞吐量唱主角的局面,而将“吞吐量”改成了“吞吐量增长率”,这一改革使得排行结果发生了巨大变化,上海港不再垄断龙头老大的位置,而是退居第二,深圳港当仁不让,以总分272.79、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3.7%、货物吞吐量增长13.65%的优异成绩抢得头名,荣登本中国港口冠军宝座。广州港位列第三名,青岛港、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营口港、连云港港、大连港分列其后。厦门港名列2007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七
搜狐房产 house.sohu.com 2008年01月
24日09:25 厦门商报 发表评论
中国港口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厦门港名列第七
由中国港航研究院、中国国际
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
究所联合推出的“2007中国港口综
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昨日正式公
布,厦门港名列第七。
据悉,这是第三届中国港口综
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本届排行一
改中国各类港口排行中吞吐量唱主
角的局面,而将吞吐量这项指标改
成了“吞吐量增长率”,这一颠覆
性的改革,使得排行结果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海港不再垄断其龙头老大的位置,被深圳“挤”到第二位。
广州港位列第三名,青岛港、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营口港、连云港港、大连港分列其后。(厦门商报)
环渤海主要港口分析
1.青岛港
位于山东省半岛胶州湾的青岛港,毗邻黄海,拥有天然的深水航道,是中国少有的天然良
港。2007年,青岛港的直接经济腹地GDP为3, 40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腹地GDP为2.4万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达22.05%,货物吞吐量增长率17.78%;利润20亿元人民币,同比2006年提高25%。2007年最大的特点是创新性地制造了中国“1>2”的港口模式,其动力来源于忧患意识。在其直接经济腹地与烟台、日照和连云港展开顽强的竞争,在其间接腹地与上海、营口和大连开展不屈的厮杀。内拒烟台、日照和连云港,南俯上海、北扼天津、营口和大连,竞争优势显著。内引外联,傲视群雄。坚持实施“蓝天、碧水、绿地” 三大工程,高标准打造环境友好型港口。建成目前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有效防风抑尘手段的挡风抑尘墙;依靠科学管理、创新管理,强力推进装卸生产的“秒”时代。因此,青岛港被誉为2007年中国港口最具创新型的港口。
2.天津港
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环渤海港口中与华北、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最近的港口。2007年,天津港的直接经济腹地GDP为4,937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腹地GDP为2.7万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19.36%,货物吞吐量增长率18.02%,现金流充沛、利润丰厚。环渤海港口中吞吐量率先超过3亿吨,是中国北方沿海最繁忙的港口,尽显奥运经济效应。全国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已封关运行;优惠的政策、完备的配套设施、显著的区位优势、高效的通关流程成为吸引投资的热土。大型化、深水化、现代化、信息化进一步巩固物流中心建设。花巨资打造人才高地,建立“十百千”工程,为全面实施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港口经营奠定人才基础。开展金融创新,发挥物流聚集效应,定向增发、优良资产上市,转动“资本魔方”,提高资本的运营水平,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因此,天津港被誉为2007年中国港口政府支持型的港口。
4.营口港
距东北三省及内蒙东四盟经济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口,东北经济区进出口货物最经济的优选运输链,其突出的区位天然优势,大型化、信息化、深水化、现代化的港口功能,使营口港与大连港一起组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双核心”。2007年,营口港的直接经济腹地GDP为50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腹地GDP为2.2万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达28.62%,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达26.62%,两项指数均以近30%的增幅提高,发展速度令人惊叹。2007年营口港又以亿吨大港的身份成功跻身于中国港口“亿吨大港俱乐部”,成为我国沿海第十个亿吨大港。与巨人合作,将鞍钢集团精品钢材项目引进营口港;携巨人同行,把抚顺石化的成品油输油管道铺设到营口港油罐区码头前沿。对“竞争时代资本为先”有深刻认识,2007年58亿元港口资产的重大重组,在环渤海港口地区率先实现整体上市。体量增大、资本性投资成本降低、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增强、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改善、上市公司价值、品牌的回归与认同。因此,营口港被誉为2007年中国港口最具潜力型的港口。5.锦州港锦州港位于渤海湾内笔架山旁,是中国沿海纬度最高的深水良港,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极的交汇处。2007年,锦州港的直接经济腹地GDP为50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腹地GDP为4,1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为44.79%,货物吞吐量增长率为10.88%。锦州港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内贸玉米中转港。2007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为锦州港的下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锦州总体规划的调整和逐步实施,将会形成全新的现代物流格局。锦州港位于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环渤海经济圈,锦州市政府应准确定位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锦州港强力的支持,降低风险,盘活存量资产,解放生产力。因此,锦州港被誉为2007年中国港口潜力型的港口。
2008年3月份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
第五篇: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
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
一、1954年确定最早的6所重点大学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1959年指定16所重点大学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1959年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
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四、1960年确定64所重点大学(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
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
2.工科: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3.专门性大学: 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水电学院(与武汉大学合并)、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北京农机化学院(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 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五、1963年增加3所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
六、1963年又增加1所重点大学
南京农学院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确定88所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院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重点综合大学(17所)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3所)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中南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工学院 北京钢铁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与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前身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成立北京工商大学,咸阳部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现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东北大学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江苏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已于2001年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学院合并为现在的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的相关学科并入吉林大学的相关学院,原校址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北京工业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所)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重点林业院校(1所)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所)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所)北京体育大学
重点民族院校(1所)中央民族大学
重点外语院校(2所)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点政法院校(2所)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点师范院校(2所)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粗体为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学校。后附其所并入的大学。改名的院校,在括号里以注明。)
八、国务院侨办直属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九、1990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十、1999年特别改组成立的重点大学(1所)
1999年9月,经国务院特别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注:全国重点大学中有13所,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由于地理和自身发展水平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计划,仅存重点大学之名。
全国重点大学的精品—985工程院校
这些大学全部为中央直属大学,全部具有若干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其中34所学校具有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权。
北京市(8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上海市(4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省(1所):吉林大学
辽宁省(2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山东省(2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省(2所):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省(3所):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省(2所):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市(1所):重庆大学
陕西省(3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
39所“985工程”大学分布在18个省,其中大部分属于副部级大学,不属于副部级的大学有6所:东北大学 湖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 海洋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副大军区级,对应地方行政级别介于正部级与副部级之间。
全国重点大学的主体—211工程院校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 南昌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郑州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云南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
陕西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青海青海大学
宁夏宁夏大学
西藏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国防科技大学(长沙)
注:“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中央政府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计划”,后来确定为“211工程”。原来的全国重点大学中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13所院校由于地理和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计划,仅存重点大学之名。而原先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暨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一共37所院校由于发展迅速,实力上乘而被列入“211”工程计划,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211”工程实施以来,计划经济时代下侧重于重点之名的“全国重点大学”的提法逐渐淡化;逐渐被面向21世纪,市场经济环境下,侧重于重点建设的“211”工程所代替。在国际高等教育界,“211”工程大学也被公认为中国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大学;是新世纪,中国高水平大学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