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时间:2019-05-14 08: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第一篇: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沈德良

2012年11月15日14:04来源:湖南日报手机看新闻

()

将生态文明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绘就出一幅中国通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诗意蓝图。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党代会报告中予以系统阐述,标志着我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这一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狭义范畴,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这既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更是对人类未来美好愿景作出的庄严承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信念,是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自觉担当。当前,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一系列的挑战,摆在全人类面前,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同时,生态文明本身也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抢占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赢得新的发展主动权。

推进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强调的是一种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必定是自觉践行科学发展的产物。因此,“美丽中国”既表现为“青山绿水”、“秀美山川”等承载的人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和谐统一,是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显性表达,更体现于整个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整个民族精神风貌、核心价值观等因素之上,是构成整个民族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

第二篇: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摘要:

中国重视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本文从三个方便对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进行论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了“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布局中,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发展要求,更是目标。去年以来,北京雾霭,多地出现的水污染现象给公众上了一堂形象的环境保护课,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绿色生态,已经是群众心中,小康生活的一个前提,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一.民族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高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自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之后,当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在最高点的高度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十七大与十八大的报告中看,这只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速度将会以更快的趋势上升。政策方面,早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就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小康新要求”的“十大亮点”之一,这是一次升华;而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它作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这意味着环境保护已经升华到了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同时在思想方面,“美丽中国”这一温暖诗意的理念的提出,将生态文明植入到了全民的心中,从自我做起的建设生态文明甚至成为百姓们的时尚,当生态保护从一种意识转到一种习惯时,这才是最深的烙印,才是从源头上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方面,监管制度的加强,企业素质的整体提高,民众强烈的保护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污染治理作为发展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现在的社会中,一个污染企业的落成,必然面临着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尽管这个企业或许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这在十年前的以经济发展作为核心的中国是很难见到的。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头二十年,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仅限于投资治理,来优化一些诸如森林覆盖率的数据的话,那么现在政府所做的便是引导,引导整个社会来一起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一个从政府单一的努力向中华民族共同来努力的最鲜明的伟大转折与成就!——而这个成就的效果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才正是它大放光彩的时候。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1.我觉得首先要说的问题就是科技能力的不足。观近十年来,创新的科学技术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几乎一直在采用以前的老方法,但这对于现在的污染情况适不适用尚且未知。从未听说有新的研究结果问世,有望解决或改善某项污染问题。感受最深的是在去年暑期实践的时候,我们在浙江省淮安市农业局和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到,单就农业上的化肥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实在是难以解决,因为化肥施用是“面源污染”,它不像工业污染是“点源污染”,只要严格控制排污点,就能解决问题。化肥伴随雨水冲击很难控制,唯一的解决途径只能是从化肥本身入手,而近些年的化肥的成份从来没有过改进,依旧是以提高产量为主,没有考虑到对生态的破坏,也没有任何科研项目是针对这个情况成立,科技能力的空白尽显无疑。虽说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限作用不单单是在中国存在,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我希望在所有科研人员的重视与努力下,我们中国能够率先迈出,领衔世界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2.我国已经建设了一些示范性生态城市,但大部分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参与下进行的。有参与建设者曾说:“坦白地讲,中国的很多活动都是徒有其表,它们在宣传上都非常高调,都有一些被认为是‘低碳’或是‘生态城市’的东西,但这些热情却很少能转化成实际,顶多是一种普通的商业行为。”这说明了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面子工程”问题依然严重,急需解决。

3.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完整可靠的制度体系。还是化肥问题,农业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当雨水把化肥冲入河流中以后,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就不归他们处理了,归环境局管,而当河流流出他们市境内后,就又可以把问题交给下游城市了,这样一级靠一级,最终化肥污染的问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这表明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够明确,一旦出现交错,极有可能将问题架空。

4.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我找了一组数据来横向对比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时的经济基础: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问题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1 000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4 000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2000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交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三.建设生态文明我们的措施

1.还是先讲科技创新。治理生态的一大手段就是科技创新,而现在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尚未起步。所以,我觉得像清华大学这样顶尖的高校更有义务和环保科研机构一起,承担起对环保科学、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任务,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新兴产业发展,(对肖老师说:这或许会影响我们的学科排名,但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却有着更深的意义)同时,我们毕业的学子可以带头领起环保咨询、设计、工程、服务和保险等新兴生态产业的步伐。

2.在措施上,应当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其中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我觉得,当到达一定阶段时,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有时候我在甚至想,干脆搞一个“生态大革命”,或许不现实,但完全映了治理生态污染的核心要求——“严”,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而且不能是补偿之后还能赚很多。

3.信息时代就应该加快环保的信息化建设,使“生态民主”的概念深入人心,“务实”是必须的,但是“务虚”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老百姓知晓了,才能保障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出“生态民主”的能力。这一点,我感觉得到目前的开端已经很好,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务虚”尽快起到务实的作用。

4.急需建立一套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只有改善以GDP论干部业绩的局面,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指标,才能促进地方官员的“生态建设之心”。同时借鉴美国使用绿色税收和绿色收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包括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将税收与环保表现挂钩。我所理解的比较深刻的一点是——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这里的生态文明,是由简单的生态保护,转入到整个社会精神与文化的层次的,也就是我在第一部分中所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意识转向习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都已在中国扎根,而它们反映的正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而在当下,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已经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而以上三点非中国国情,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转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拥有极好的机遇。所以,十八大中美丽中国的提出实在是恰到好处,我们都迫切的希望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融在一起,让美丽中国不仅美在形象,更要美在气质、美在行为。我的一个中国梦就是,希望有未来的某一天,当外国人谈起中国的时候,他们的印象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国力强盛的国家,更是一个生态文明、美丽和谐的中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的温暖、形象而又富于诗意的理念,内涵丰富,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加以推进和完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的阻碍,保障发展的持久、稳定、协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巩固既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弥补不足,补齐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铸就体魄之美。美丽中国要有健康的体魄。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扭转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孕育形象之美。美丽中国要有秀丽的形象。坐着宝马喝污水,即便兜里的钱再多,房子盖得再漂亮,与美丽中国终归是背道而驰。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们过上既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又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凝练气质之美。美丽中国要有优秀的气质。社会的气质取决于制度建设和道德涵养。内在的气质之美,是凝聚和升华外在之美的保障和灵魂。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道德培养,以制度维护环境公平,以道德规范环境秩序。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催生行为之美。美丽中国要有文明的行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丽,既体现在他的整体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中。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让每一个公民都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美丽中国,在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创新过程中,党对社会建设的部署越来越全面,对发展规律和深层次矛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四.结束语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生态文明的世界背景、中国意义》2013-01-16

李力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年11月12日

第三篇: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一、生态文明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

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

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自20世纪60、70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今年6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

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十七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为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程进行了有益尝试。

三、美丽中国基本内涵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巩固既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弥补不足,补齐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

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铸就体魄之美。美丽中国要有健康的体魄。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扭转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孕育形象之美。美丽中国要有秀丽的形象。坐着宝马喝污水,即便兜里的钱再多,房子盖得再漂亮,与美丽中国终归是背道而驰。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们过上既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又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凝练气质之美。美丽中国要有优秀的气质。社会的气质取决于制度建设和道德涵养。内在的气质之美,是凝聚和升华外在之美的保障和灵魂。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道德培养,以制度维护环境公平,以道德规范环境秩序。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催生行为之美。美丽中国要有文明的行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丽,既体现在他的整体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中。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让每一个公民都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加以推进和完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的阻碍,保障发展的持久、稳定、协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而言之,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第四篇: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李力言

2012年11月12日09:4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手机看新闻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会场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

人们还记得,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现实的严峻挑战,人民的强烈期盼。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突破50%,曾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记忆。然而,当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于东方大地的时候,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而从近年来PM2.5监测在社会关注下出台,到PX项目在一些地方引起的民意波动,更可以发现,人们的环境焦虑、生态期盼也随着经济指数的攀升而日益凸显。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力量。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第五篇: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自然辩证法

学院:理学院

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 学号:S***

联系方式:*** 姓名:王丽敏

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摘要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

关键字:十八大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环境建设 经济建设 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青山绿水。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纵观党的工作报告,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的必然要求。文明的发展形态从来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它既是现实化的历史运动,也是最广泛的社会共识。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工业社会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

[1]和生态危机的泥沼当中。人类要摆脱这场危机,呼唤一场文明形态的全面变革。

这场变革就是生态文明的转型,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的必然选择。从文明的演化逻辑来看,虽然根据人类文明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特质可以将文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期间有转折却并无断裂。透过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从萌芽到发育、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发

展积淀的一种必然结果。尽管在以往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并未获得显性的内涵或形式,但是它已经在以往的文明母体中悄悄地孕育着。从文明的实践维度来看,伴随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关于生态与环境的话语表达愈益活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运动。在我国,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成为了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实践运动。1983年,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到2007年,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并且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不断深入,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在不断增强。绿色发展道路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如同经济建设一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实际也是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注定要经历各种阵痛,各种曲折。但是,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信念是笃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所谓“绿色道路”,是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高效益、可持续”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黑色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环、低效益”的道路。“黑色道路”不可持续,中国不能走也走不通这样的道路,它不仅为国情所不容——中国的人均资源少和环境容量小,加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非资本主义国家,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而且为世情所不容——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制定好了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各项国际规则,使中国的污染成本不可能转移出去。“绿色道路”是一条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一条我们正在探索的道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沿着这条道路,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布局,初步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应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切实有效的,为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刻把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策部署。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实意义进一步凸显。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只能进一步抓紧,而不能丝毫放松;只能进一步加快,而不能放缓步伐。正是站在这样一种时代高度,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科学回答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和遵循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是要以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生态文明的理念有三个层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人是自然之子。面对自然,人类必须

始终怀持一颗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二是要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为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使这个延续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净,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概括来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一个着力”和“两个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2]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当前最为迫切的基本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坚持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通过调整结构、改进技术、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法治、全民参加等多种手段,切实节约能源资源,同时贯彻清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走多元化之路,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行统筹协调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制定并完善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尤其是环境评价法的立法与执法;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标准。

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孕育形象之美。美丽中国要有秀丽的形象。坐着宝马喝污水,即便兜里的钱再多,房子盖得再漂亮,与美丽中国终归是背道而驰。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们过上既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又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铸就体魄之美。美丽中国要有健康的体魄。[3]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扭转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4]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催生行为之美。美丽中国要有文明的行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丽,既体现在他的整体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中。

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让每一个公民都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凝练气质之美。美丽中国要有优秀的气质。[5]社会的气质取决于制度建设和道德涵养。内在的气质之美,是凝聚和升华外在之美的保障和灵魂。

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道德培养,以制度维护环境公平,以道德规范环境秩序。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6]

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托起祖国灿烂而又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12(4):6-12.

[2]林红梅.“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92-93.

[3]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6.[4]林红梅.试论拯救环境危机的多维视角[J].行政与法,2010(1):97-99. [5]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15.

[6]李明华等著,人在原野——当代生态文明观,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联系方式:***

下载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日报: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的温暖、形象而又富于诗意的理念,内涵丰富,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

    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

    水利系12班2011010254韩晗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2011010254水利系12班韩晗【摘要】: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显示了中国在生态文......

    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5篇)

    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 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日益不可取。正......

    用生态文明圆“美丽中国”之梦

    用生态文明圆“美丽中国”之梦 摘要:现在人们一边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城市病”等困扰,一边做着“美丽中国”的梦。长期以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

    用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古都、美丽中国

    用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古都、美丽中国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在经济建设连年攀升的同时,生态建设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满山的林木染绿了沟沟坎......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复习: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苍山县卞庄街道办事处第二初级中学梁蕾一、【热点点击】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邓淇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过控二班20110979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紧迫要求,是各地美丽区域建设的适时提升。......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第一部分时政背景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