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8: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

第一篇: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

学院:专业:年级:姓名:

前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任重道远!

主题

“美丽中国”,乍一看,可能有的人以为是CCTV与bbc联合拍摄的,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而本文所要讨论的这个“美丽中国”是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高调提出的论题。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其实,这部纪录片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纪录片中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中华大地最美丽的画卷,这不正是十八大所展望,全国人民所期盼的美丽中国么!

十八大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中国作为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身,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身体力行的决心,展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内涵与积淀。

本文不妨就从思想,政策,行动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托于环境法治建设,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

生态文明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新意,它是一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观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并制定出先进的环保法律制度。

国情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相结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民主的理念,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环境法治的要求,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以保障公民合法环境权益,推进依法环境行政,加快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环境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健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完善环境“善治”机制。上述指导思想的要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来指导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就是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环境法治为灵魂,以维护环境正义公平为宗旨,以环境安全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以环境民主为手段,以追求环境效益和环境效率为激励机制,以健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善治”机制为导向,与时俱进地不断发挥环境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使环境法律成为建设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的法律保障。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保障

(一)强化政策支持

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切实组织实施《规划纲要》。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高度,提高对做好《规划纲要》实施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保障措施,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确保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密切结合工作实际,确保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整合多种资金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性作用,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创新政府资金投入方式,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用于支持生态文明标志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把不同渠道的政府性资金直接、间接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上,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扩大政府资金的引导效应。

(三)广泛宣传教育

利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载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专栏、互联网站等媒介,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有我参与”活动,在各类公共场所设置主题鲜明的生态文明行动小贴士和指示牌等。规范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及时总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重视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在村规民约中写入生态文明内容。

(四)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全民生态教育体系。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加强生态教育能力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计划,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意识。纳入企业培训计划,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生态文明知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法律法规教育,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加强农村生态文化教育培训。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广泛开展环保志愿者行动、义务植树造林等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开展生态农

业、生态旅游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的生态教育和生态体验作用。建设生态公园体验区和生态退化警示区,增强感受教育和警示教育。完善各类生态科技示范园、湿地公园、民族文化博物馆、环境保护科技馆等生态教育基地。

(五)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完善就地、迁地、离体保护体系,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努力在重要物种、关键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可持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展生物安全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入境生物材料的检疫和监测、监管,对已经造成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落实

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

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百度名片.建设美丽中国.[2].吴剑飞,李耿等.生态文明,启动绿色引擎实现永续发[N]2012-11-14.[3].范俐鑫等.锦绣山河铸大美 绿色发展惠民生.[N]2012-10-18.[4].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N2012.[5].百度文库,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

第二篇:毛概论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的温暖、形象而又富于诗意的理念,内涵丰富,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人类过度开发的反思,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

首先,生态文明是和谐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生态文明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批判地吸收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通过资源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文明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推向了一种极致,而工业文明最大的缺陷在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兼顾或者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得不可

持续。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因此,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再者,生态文明是社会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应仅仅限于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也不应仅仅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应是一次文化大变革,是整个文明形态的转变与升级。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模式,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政策制度,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把握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主要特征,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从生态文明出发,建设美丽中国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它意味着我国决心在新的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以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摈弃掠夺自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和能源形式,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进行无废料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建设生态文明,是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的战略抉择,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生产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价值观的转变,带来生产方式转变。只有以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既使当代人增加财富,过上好日子,又为子孙后代保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从而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衡量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财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而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汇聚点,全面小康社会必定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社会。而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先行一步,走在前列。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

续的基本要求,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的阻碍,保障发展的持久、稳定、协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发展生态文明,就需要着重发展和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加强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技术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使能源结构适应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加强对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的治理。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产业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产业化,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加快启动建设一批能够促进生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培育生态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生态产业一体化优势。

推进消费模式绿色化。要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教育,在全社

会形成崇尚节俭、理性消费的理念,使消费者自觉选择科学合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推进政绩考核机制创新。另一方面,要推动市场机制创新,探索生态经济运行新机制。必须深化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水价、污水垃圾处理费、水资源费、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后屏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环境治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及科学、民主的环境决策机制。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扭转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巩固既有发展成果的基

础上,尽快弥补不足,补齐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第三篇:《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应老师教学要求,在本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我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十六大报告》、胡锦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和《十七大报告》,共计七部文献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并深度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是我对这七篇文献的概述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前途和步骤,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提出了革命阶段论和革命发展论辩证统一的重要思想,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故意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所谓“一次革命论”以及割裂这两个互相衔接的革命阶段、企图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的谬论。著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阐发了文化同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宣传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具体行动纲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文化工作在整个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方针。《论十大关系》

该文献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当时中国正处于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的经验,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作。它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从十个方面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迫切需要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问题,在讲话中,他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阐述了处理遗留问题是为了向前看,并且要研究新情况来解决新问题,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当时禁锢的,死气沉沉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的现状,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作了充分准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当时国际形势重要的转折时期,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主题,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的国内形势,邓小平强调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强调经济要加快发展,力争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强调改革开放要迈开新的步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强调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进新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在我们今后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建设中过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历程中标志性的命题。《十六大报告》

江泽民同志向党的十六大的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报告总结了13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0条基本经验,阐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讲话》首次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同时,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也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就进一步地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七大报告》

该文献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先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以及我们取得的成就,全面、客观、理性的总结了过去,之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根本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注意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注意、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从实践中总结,做出了符合客观规律、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部署。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且要于是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深入研究其中包含的额深刻内涵,彰显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鉴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信念。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 “三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界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然而,胡锦涛主席在“七一”的重要讲话在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的同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它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胡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交流学习,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推动全党更好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成而又与时具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最主要之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具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标。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讲话》首次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使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中,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把关心群众和人民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发扬胡总书记这种开辟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将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将更适用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习《毛概》这门课也是如此,课本上比较枯燥的方针政策,理论体系,时代背景等难以记忆,但是当我们把这些文字与我们身边的生活点滴联系起来就赋予了它色彩,例如政策的改变引起我们生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学习这门课程。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学习,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也需要这种态度去创新提高。

第四篇:毛概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概论》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

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内容: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五、《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六、《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七、《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八、《<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

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十、《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十一、《论政策》(1940年)——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十二、《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三、《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十四、《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十五、《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2、提出中共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4、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5、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十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中共十二月会议)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十七、《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

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十八、《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

领导乡村的时期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

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

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十九、《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十、《论十大关系》(1956年)——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二十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必背知识: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三大纲领:土地、没收官僚主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大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

1、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毛、邓);

2、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

(1)辛亥革命(1911年)

(2)新中国成立(1949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3)改革开放

3、三大伟人(孙、毛、邓);

4、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1949)和人民解放(1956),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五篇:中国梦 毛概

1.什么是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2.怎么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3.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4.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5.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五个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备。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共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冯秀安和考验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正确判断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大背景也是党的十八大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现实依据。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从国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与人民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一系列突出问题尚待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亟须破解。

从党情看,这些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水平,党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环境。如何让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下载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文献综述--美丽中国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毛概

    廊坊师范学院时事政治——中国梦复兴梦姓名张丽丽学号***专业班级软件二级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任课老师杨士泰成绩年月日中国梦-复兴梦摘要: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

    中国梦毛概作业

    中国梦—青年要担当 “中国梦”顾名思义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中国梦”被正式提出,其核心目标概括起来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

    毛概论文浅谈中国民主

    浅谈中国民主 民主的定义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毛概论文·中国梦

    毛概论文 中国梦 姓名: 班级: 学号: 我的梦 摘要: 2013年3月17日的两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为我们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时,传承了千年了文明古国,开始了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

    毛概作业——中国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 最美中国梦 院系 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学 学 号 20120202064 姓 名 满子奇 完成时间 2013.12.15 任课老师 李娟最......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中国正在以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国家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国际化,但是中国目前存在着极不健康的人均经济状态,那就是中国存在着非常大的贫富差距。......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中国正在以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国家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国际化,但是中国目前存在着极不健康的人均经济状态,那就是中国存在着非常大的贫富差距。......

    中国海洋大学毛概复习资料(★)

    2012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