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01
中央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A.文化B.教育C.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A)。
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同时富裕 C.同等富裕
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4.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5.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6.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B)。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加入中美经济战咯对话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科教兴国
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围绕小康社会的全面(C)。
A.建立B.建设C.建成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
A.解放台湾,统一祖国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收复港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C)。
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的方针
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 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观点
12.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AB)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C.所有制形式 D.分配制度
13.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
A.坚持对内改革 B.坚持对外开放C.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14.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两点,即(AB).
A.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B.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D.将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判定为姓“资”,不予吸收
1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是指(AB)。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D.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重要条件
1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7.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ABCD)教育,弘扬时代新风。促进人际和谐。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美德
18.劳动者就业的方针是(ABCD)。
A.自主就业B.市场调节就业C.政府促进就业D.鼓励就业
19.坚持(AB)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C.自然恢复 D.节能减排
20.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表明了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前提下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是(ABCD)
A.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D.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四个尊重是(ABCD)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2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ACD)这条主线。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D.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23.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开发自然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思想路线理论B.总依据理论、总任务理论、总布局理论和发展动力理论
C.国家统一理论和外交战略理论D.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核心理论
三、论述题(20分)
26.联系实际论述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
答: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中也累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原有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加之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增强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抵御风险能力、竞争力,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都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可以引领新的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社会其他领域发生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有根本性,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途径是要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点”、“五个更多依靠”。第一,“一个立足点”是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第二,“四个着力点”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第三,“五个更多依靠”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材料l.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 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中国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l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
材料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加大。我国人El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而严峻,草原退 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实际,分析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意义.
答: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以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都正在逐渐恶化中,这种恶化不仅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更步步威胁着我们的发展。而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正如材料所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也伴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步破坏。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影响经济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
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传统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绊脚石。这与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违背,我们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
第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2001】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01 中央电大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A.文化 B.教育
C.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A)。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同时富裕 C.同等富裕 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4.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5.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6.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B)。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加入中美经济战咯对话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科教兴国 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围绕小康社会的全面(C)。A.建立 B.建设
C.建成 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 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A.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收复港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 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 到新的水平。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C)。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的方针
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 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观点
12.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是由(AB)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C.所有制形式 D.分配制度 13.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 A.坚持对内改革 B.坚持对外开放
C.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14.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两点,即(AB).
A.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B.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D.将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判定为姓“资”,不予吸收
1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是指(AB)。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D.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重要条件 1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7.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ABCD)教育,弘扬时代新风。促进人际和谐。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美德 18.劳动者就业的方针是(ABCD)。
A.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鼓励就业 19.坚持(AB)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自然恢复 D.节能减排
20.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表明了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前提下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是(ABCD)
A.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四个尊重是(ABCD)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2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ACD)这条主线。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D.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23.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思想路线理论
B.总依据理论、总任务理论、总布局理论和发展动力理论 C.国家统一理论和外交战略理论
D.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核心理论
三、论述题(20分)
26.答:(P91-P9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中也累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原有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加之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增强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抵御风险能力、竞争力,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都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可以引领新的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社会其他领域发生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有根本性,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途径是要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点”、“五个更多依靠”。第一,“一个立足点”是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第二,“四个着力点”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第三,“五个更多依靠”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四、材料分析题(30分)27.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材料l.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 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中国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l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
材料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加大。我国人El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而严峻,草原退 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实际,分析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意义. 答: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以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都正在逐渐恶化中,这种恶化不仅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更步步威胁着我们的发展。而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正如材料所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也伴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步破坏。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影响经济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传统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绊脚石。这与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违背,我们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
第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的促进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试题库
单选题
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4.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D)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C.发扬党内民主
D.坚持从严治党
5.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6.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C)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B)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8.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A)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0.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A)A.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B.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C.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1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D)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依德治国
16.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B)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太制度的范畴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B)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D)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1.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D)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2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D)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C)A、相适应B、相矛盾 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不相适应也不相矛盾
2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25.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重大决策的会议是(B)A、十一届二中全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五中全会
2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D)A、发达国家水平B、不发达国家水平C、发展中国家水平D、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7.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D)A、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2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要体现
在国有经济(A)A、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B、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D、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质的优势
29.我国的国体是(B)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A、人民当家作主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A、思想道德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教育科学文化D、社会主义荣辱观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3.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C)A、生活更加富裕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主更加充分
34.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领导人是(D)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35.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A、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A)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越南、朝鲜 C、中国、美国、日本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38.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C)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主党派
39.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知识分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B)A、领导力量 B、依靠力量 C、争取对象 D、团结对象
4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D)A、党的十二大上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D、1992年南方谈话中
4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重点是(B)A、政治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C)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3.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C)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理论联系实际
44.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5.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领导人是(D)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6.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B)A、《古田会议决议》 B、《反对本本主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47.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A)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48.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A)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着重于从组织上建设党 C、着重于从制度上建设党 D、着重于从政治上建设党
49.中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C)A、引导农民走个体化道路 B、引导农民走承包制道路 C、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D、引导农民走国有化道路
50.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B)A、国防现代化 B、科学技术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 D、农业现代化
5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A、发展生产力 B、发展社会主义文化C、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5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53.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对象不同
54.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55.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B)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6.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A)A.有无群众观点 B.有无自我批评精神C.有无坚强的组织D.有无优良的作风
5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D)A.党的先进性B.党的领导C.执政兴国D.执政为民
58.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B)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1.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62.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C)A.四个现代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小康社会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3.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C)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约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6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D)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65“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的国家”这句话理解为(A)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固体不是政体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A.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 D.四项基本原则
6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C)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70.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C)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71.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C)A.联产计酬收入B.资金分红收C.经营风险收入D.按劳分配收入
7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73.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B)A.对军队的领导 B.对农民的领导 C.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D.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74.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C)A.四个现代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D)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职工工资 多选题
1.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ABCD)A.无产阶级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在统一战线中实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C.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D.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ACD)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BD)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ABC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8、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D)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10、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的有效形式,因为它有利于(ABCD)A.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B.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增加效益 C.克服农民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与社会化生产规模经营的矛盾 D.解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矛盾
11、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BCD)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2、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的长处和优势在于(ACD)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对经济信号反应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13、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14、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ABCD)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BCD)A.坚持用邓小平理想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6.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CD)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8.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BCD)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19.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BCD)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20.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BCD)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21.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BCD)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2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BCD)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23.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BCD)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2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BCD)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BC)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27.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CD)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8.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观点有(AD)A.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市场经济本身要求提倡集体主义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当引导人们形成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29.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BCD)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30.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ABD)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3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CD)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是(A,B,C,D)A、.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C、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育(A,B,C,D)A.有理想的公民 B.有道德的公民 C.有文化的公民 D.有纪律的公民 3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A,B,)A、在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3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人民利益方面目标是(C,D)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坚持(A,B,C,D)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马克思主义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A,B,C,D)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D、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3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联系的重要方针包括(A,B,D)A.抓住机遇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坚持法治、保证公平D.促进发展、保证稳定
39.我国对外开放所采取的办法是(A,C)A、分步骤、有层次 B、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C、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D、点面结合、部分开放 4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是(A,C,D)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D、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4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是(B,C,D)A、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调动 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42、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4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ACD)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十大关系》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44、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ABCD)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经济***,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4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BC)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4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BC)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4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的需要
4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ABCD)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49、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CD)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B.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50、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ABD)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C.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 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5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ABCD)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2.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ACD)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5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ACD)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5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ABCD)A.面临执政的考验 B.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C.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D.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
5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56、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民主成为现实,又规范人民的民主行为,使(ABCD)A.民主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不存在不受制约的民主和自由
B.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C.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和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都是错误的 D.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57.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其主要原因在于(ABCD)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 B.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人民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C.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主要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D.中国工人阶级的大多数是由农民转化而来的
58.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包括(ABCD)A.坚持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5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A.民主法制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第三篇: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述题(开卷)
2017年6月
一、论述题(50分)
答: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2、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3、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4、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25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实践是最硬的标准,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一九七九到二〇一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八,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百分之二点八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总书记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1.谈一谈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25分)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比如,有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三十年曾经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因而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的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矛盾,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而用前三十年来否定后三十年。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对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第一,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同时,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第二,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虽然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第三,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想当初,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5.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
二〇一三年六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要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历经艰难曲折,付出巨大牺牲,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总书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在三十多年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三是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前进征途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在做好党的建设日常性工作的同时,先后开展整风、整党、“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五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作答要求: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二、材料分析题(50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材料1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一大批新型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材料2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来源《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材料3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来源《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5分)
答: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我们对内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我国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这一基本外交政策原则的理解。(25分)
作答要求: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或联系实际展开论述。答:和平发展的目标对内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对外是在“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指导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为我们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延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要以我们的和平发展促进国际大家庭的和平,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
高举共赢的旗帜,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需要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最终达到我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持久和平环境。我国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又通过对外开放和交流促进与其他国家包容互鉴,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因此,追求共赢是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当前,国际关系步入新时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随着大国力量消长和战略心态发生明显变化,中国与美、欧之间战略互信缺失的问题,突出表现于频繁见诸西方报端的发问和责难,如“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吗?”、“和平崛起从来不是板上钉钉的”等,既透露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担忧,也凸显了中国外交面临的严峻挑战。此时,“外交”对于弥补所谓“守成国”和“上升国”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尤为重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有助于用低成本的外交途径或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管控分歧,符合国际道德。对于一些亚太国家来说,这还意味着不需要在大国之间划线、排队、选边,这也是中国用自身发展惠及周边的切实举措。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 道)
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正确 错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正确 错误
3.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正确 错误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正确 错误
5.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担负起了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正确 错误
6.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正确 错误
7.我们党的全部的实践和理论都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体现()正确 错误
8.我们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正确 错误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先进性()正确 错误
10.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形成共同认识。()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B.由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这一体制大约约存在了()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5.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国家、集体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B.人民政权同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6.新阶层的问题出现在()
A.毛泽东思想阶段 B.邓小平理论阶段
C.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 D.科学学发展观阶段
7.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包括()①马列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作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党的“十四大”
9.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
A.阶级斗争理论 B.自由竞争理论 C.强者生存理论 D.适者生存理论
10.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杜会主义本质理论⑤“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1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开始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D.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13.“每一个原则在一定时间内都曾经是主导原则,当整个世界皆据此唯一原则来解释时,这就叫做哲学系统。”是()的名言。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列宁
14.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三、多选题(10 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包括()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提法,包括()
A.解放思想 B.开拓创新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有()
A.城乡矛盾 B.人与环境的矛盾 C.阶级矛盾 D.群众与干部的矛盾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
A.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5.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来看,“中国实际”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 D.社会主义发展
6.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建设”是指()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8.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正确的是()
A.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B.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要求 D.解放思想是个长期的过程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觉得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中国人民的积极进取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三个重大的问题是()
A.怎样建立新中国 B.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C.怎么建设我们党 D.追求什么样的发展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30=30分)-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B):---号-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学--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封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名--姓-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A)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
---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密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级--班-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2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级--班---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A .四个现代化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BC)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
3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ABCD)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4、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ABC)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AB)。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D)A、体现时代性B、保持先进性C、把握规律性D、富有创造性
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CD)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3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C)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
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