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来鲁就业、落户及就业协议书办理办法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来鲁就业、落户及就业协议书办理办法
1、毕业生注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1)省内毕业生:省内毕业生的生源信息已经由学校上报经人事部门审核转入生源信息库,毕业生在注册界面输入毕业年度、毕业院校、身份证号、姓名完成身份验证,并且设置自己的登录帐号和密码即可完成注册。如出现身份验证问题则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确认生源信息。
(2)省外院校山东生源:省外院校毕业生(山东生源)在注册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真实、有效的生源信息,预注册成功后持有效证件到生源市人事部门审核。
生源资格审核需提供材料:
-> 毕业前: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加盖学校公章的“就业推荐表”原件;
-> 毕业后: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毕业证原件;
3)报到证原件;
上述材料由他人代办的,需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
省外院校毕业生(非山东生源)在注册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真实、有效的生源信息和拟接收单位的情况(要求拟接收单位必须在网上已经开户注册的,否则无法完成正常注册),即可登陆系统打印和维护
《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申请表》(以下“申请表”),毕业生带打印后的“申请表”(一式两份)、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盖章的入学年《**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加盖毕业学校印章)、就业报到证原件(毕业离校前未签发报到证的凭就业推荐表原件)到山东省人事厅审核盖章。审核通过后,毕业生就可以与“申请表”上的拟接收单位办理网上签约。详情参见首页《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网络操作须知》
第二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理程序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理程序
一、《就业协议书》的签订:
通过各种形式的双向选择,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报单位所属的人事部门盖章并登记。
在台州市直企业单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对《就业协议书》进行盖章、登记;在台州市直事业单位(包括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台州市人事局人才处对《就业协议书》进行盖章、登记。
在各县(市、区)单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各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对《就业协议书》进行盖章、登记
二、报到办理程序: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报到手续一般于8月1日开始办理,各毕业生到《就业报到证》上指定的人事部门报到,《就业报到证》、《户籍迁移证》上所标的有效期可延至当年的12月31日。
各高校通过机要方式或派专人将毕业生档案转至《就业报到证》所开具的人事部门(各人才交流中心)(根据有关规定:个人不得自带档案,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不得接收个人自带的档案),档案转到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毕业生(可通过台州人才网查询到档案编号),分两种情况办理报到手续:
1、已签订《就业协议书》,在台州市直企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凭《派遣 报到证》、《户籍迁移证》和《就业协议书》到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报到,同时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如用人单位尚未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的,可由毕业生向人才中心申请个人人事代理。),档案挂靠在人才中心;在台州市直事业单位就业的,另需附带《台州市市级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卡》、《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批办卡》,由市人事局人才处办理。
毕业生办理完手续后应及时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2、《就业报到证》开往台州市,未签订《就业协议书》(或暂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如意欲回原籍就业,请先到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报到,再由市人才中心将人事关系及档案转发各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如意欲在市直单位就业,可申请办理个人人事代理手续。
三、户籍迁移
1、入学时户口迁至高校的毕业生(未迁移的不在此列),报到时由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在《户籍迁移证》背面盖章,然后到相应的办证中心或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具体落户方向的选择有:父母家、单位、住所和人才中心集体户。
2、户籍落实后需再迁移的人员:
(1)先由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打出户籍证明;
(2)凭户籍证明、房产证、工作介绍信或签订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等有关证明,向迁入地所在公安部门(如:椒江区办证中心)申请,由公安部门开具《准迁证》;
(3)原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根据《准迁证》打出《户籍迁移证》,然后凭《户籍迁移证》到迁入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四、改派
1、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学生,在学校向人事部门发出档案之后发生解约、需要改派的毕业生,可在人事部门直接办理,不必再返回学校,具体程序如下:(1)先与原协议单位解约。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书》背面备注处申请解约,经单位同意盖章后,报该当地人事部门盖章并登记;(2)与新单位达成书面意向后,报新单位所属的人事局或人才中心盖章并登记,并由其向原单位所属人事部门发调档函;(3)原单位所属人事部门在收到调档函后发出档案。学生在档案到达后到新单位当地人事部门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2、学生在学校发放报到证、发出档案之前即发生改派的,可将已解约的《就业协议书》还给学校,并可根据需要重新申请一份空白《就业协议书》。补充说明:
1、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要报人事部门盖章才真正生效,同时由人事部门审核《就业协议书》上的档案寄发地址,以免今后档案邮寄时出错;
2、在档案寄发到人才中心后,毕业生应及时办理就业报到手续,以便已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开始计算专业技术工龄,今后可以评定职称等;未就业学生也应及早来市人才交流中心登记,以便保留毕业生该享受的待遇,并及时获得有关政策信息。
五、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党员的组织关系与行政(人事)关系应当一致,毕业生党员,一般应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工作单位或者本人、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具体应由毕业生党员本人事先联系好)。
具体做法:毕业生离校前,毕业学校党组织向就业派遣地的市(县、区)委组织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毕业生凭《介绍信》到组织部报到登记,再由组织部向毕业生事先联系好的基层党组织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最后,基层党组织接收毕业生的组织关系。
六、社会保险办理程序(由社保局办理,在此仅作参考)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之一,用以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月缴费基数最高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上一全省职工平均工资÷12×300%,最低为平均工资÷12×60%,比如根据浙劳社老[2009]41号文件2008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5918元,那么2008年最高月缴费基数为6479元,最低月缴费基数为1296元,在此范围内,按照职工的实际收入申报。
无业人员或自主创业人员个人一年缴纳一次,年缴纳额为月缴费基数×12×20%
从业人员由单位统一申报缴纳,月缴纳额由两部分相加:
①单位缴纳额=月缴费基数×20%(事业单位)
或=月缴费基数×12%(企业单位)
②个人缴纳额=月缴费基数×4%(事业单位)
或=月缴费基数×8%(企业单位)
办理办法:填写《台州市社会保险人员变更申请表》和《社会保险费申报表》,带1寸照1张,在每月20日前到社保中心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注:详细情况可查阅社保网站 http://
2.失业保险
是用以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社保制度。办理办法:填写《台州市本级失业保险在职人员增减申报表》和《失业保险费申报表》,在每月20日前到台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失业保险科办理失业保险手续。失业保险缴费基数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相同。单位缴费额=缴费基数×2%,个人缴费额=缴费基数×1%。
3.医疗保险
在养老保险缴纳一个月之后,可办理医疗保险。
办理办法:填写《台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信息登记表》和《台州市区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职工变动增减表》(各一式二份),带2张2寸照,在每月20日前到医保中心办理医疗保险手续。目前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根据浙劳社老[2008]41号文件规定为2160元,企业月缴纳额为2160×5%+5元=113元,个人月缴纳额为5元,如有新文件规定按新文件执行。
第三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调整就业单位[定稿]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调整就业单位(改派)程序
发表日期: 2007-1-15 发布机构(来源):北仑人才中心人事代理部点击: 4023次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调整就业单位(改派)程序:
1、办理时间:毕业当年至次年6月30日止。
2、办理对象:在上述时间内与原单位解除就业协议,且未在原就业地落实户口的全日制院校应届毕业生。
3、所需材料:
(1)、报到证原件;
(2)、与原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二份;
(3)、与原单位及主管部门解除协议的证明;
(4)、新单位及主管部门同意接收的证明。
4、办理程序:
(1)、与原单位及主管部门解除协议;
(2)、由新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接收的证明;
(3)、持上述材料到原单位所属的主管人事部门办理调整手续;
(4)、到新单位所属的主管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
注:毕业生办理正式报到手续后,需调整工作单位的,一律按人员流动办理。
第四篇:关于甘肃省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甘肃省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近年来,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使得本已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压力增大,而企业的就业机会有限,现有的员工仍属当打之年,自然不会每年都有职位空缺。社会大环境普遍不景气,也使企业纷纷裁员降低人力成本,这些无疑使得本已机会有限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各地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查
正文
甘肃省教育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大学生就业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通过调查,甘肃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就业率偏低
根据各市县调查的情况看,大学生就业率普遍较低。兰州市2004年派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35人,实际就业670人,当年就业率为64.73%;2005年派遣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71人,实际就业651人,当年就业率为60.78%;2006年截止10月份,有224名师范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
武威市2004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198人,就业146人;毕业报到专科生423人,就业179人,就业率为52%。2005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363人,就业284人;毕业报到专科生602人,就业276人,就业率为58%。2006年高校大学生毕业报到本科生482人,已就业75人;毕业报到专科生788人,已就业14人。部分今年的大学生正在谋求和等待就业,就业率暂时无法计算。
平凉市2004年、2005年、2006年大学毕业生到市劳动就业中心报到的人数分别为3182、5330和4055,已就业人数分别2035、2445和3182,三年的就业率分别63.9%、45.9%和78.5%。毕业生人数呈上涨态势,但就业率整体偏低。
(二)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有限,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甘肃是老少边穷省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区,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有限,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致使社会各界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近年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失业人员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致使就业竞争加剧,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使甘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从而在大部分学生思想上形成了考公务员才是唯一的就业出路。报考公务员出现报名排长队的现象,而招聘公务员报名人数与实际招聘人数却呈现出几十人挑选一人,有的岗位甚至达到了百里挑一的热潮。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希望一份稳定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认为大学毕业就一定要成为国家干部,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有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的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有的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由于脱离了当前就业的现实,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导致心理不平衡。有的则只想到国有单位而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去就业,或者只盯着财政拨款单位,待业不
择业。凡此种种,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在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观念落后的双重作用下,造成“公务员热”一年胜过一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去基层工作。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可以为基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观念和体制二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也是大学生就业还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
(四)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强烈反差
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起来。学生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期望值也高,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仍较突出。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
(五)社会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社会就业渠道主要有考录公务员、企事业招考工作人员、自主创业等,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服务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已转向基层一线、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但因有关政策引导力度不大或难以得到落实等原因,致使大学毕业生不愿或无法到基层或企业工作。据我们调查,原因有五:一是基层或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工作及生活条件与机关、城市反差巨大,使毕业生心理上难以接受。二是受编制制约,无法到基层就业。从2003年起,甘肃省开始选拔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各乡镇对此次活动持支持态度,但又均表示因无编制而无法接受这些毕业生。三是政府部门政策相互抵触。2006年甘肃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明确指出,5年内确保各乡镇基层不得增加人员及编制,而另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强调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四是一部分中小企业自身也因经济效益不佳、技术含量偏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缺乏接纳能力。五是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综合能力较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造成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
(六)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大症结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一些专业学非所用,难以
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二是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多,专业技能课偏少,有的课程甚至是学非所用,严重困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七)用人单位有意提高就业门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受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有意提高招聘条件,而不从单位实际需要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是窗口单位,也要求身高、外表,有的单位甚至招聘前台接待也需要对方的高学历和较好仪表;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在招用人员时不准有性别歧视,但有的单位招聘人员时仍然只要男性,不要女性;有很多单位招聘时特别注明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还有一些单位要求对方研究生以上学历,令许多大学生望而生叹。事实上,招聘会基本成为用人单位的单向选择过程。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在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优势心态之下,人为设置的“经验歧视”和“高学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双重门槛。
本次实践我调查了家乡所在地甘肃省镇原县的一些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当地的人事部门了解了甘肃省今年为提高就业率所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就业计划
1.公务员招考下月启动
今年我省将为政法系统、各乡镇党政机关定向招录约2100多名公务员。其中政法系统招录500余名,各乡镇党政机关招录1500余名。招录工作将于4至6月份全面展开,凡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会其他人员都可报名。其中将重点选拔经过基层锻炼的高校毕业生。
同时,在4月下旬,我省将在兰州举行首场全省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10个省内外甘肃籍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将现场教大学生如何创业,随后报告团将分别奔赴各地进行巡回报告活动。
2.1.4万名大学生下基层
今年我省将由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扶持纯农(牧)户中零就业家庭的4000多名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通过资格认定、公示、考核的办法,安置工作将在8月底前完成。与此同时,将选拔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选拔5000名普通高校医疗卫生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项选拔计划将在3月底发布公告,4月份组织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教师资格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5月份进行报名,8月份统一考试,并安置到位。另外,继续实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计划、“进村(社区)”计划、“村官”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设教师岗位”计划、“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等项目。
3.新疆建设兵团接受4300名毕业生
我省还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通过省内外市场进行输转就业。下月起,将邀请新疆建设兵团十一个师来我省进行招聘活动,组织各有关市州和高校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落实43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协议。同时,邀请深圳市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来我省招聘高校毕业生。在10至12月期间,省人事厅还将组织有关市州和大中专院校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B.优惠措施
1.全省取消毕业生就业落户限制
我省还将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市、州要取消落户限制。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2.自主创业最高可贷200万
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无资金的难题,省劳动保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淑仁介绍,对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领取了《就业失业登记证》,有创业愿望参加创业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可按照程序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个人申请,可获得5万元额度的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可获得200万元额度的贷款,贷款期限均为3年。对创业成功,按期足额还贷诚信度高的自主创业人员,可根据经营需求再次申请贷款。
结语:
据调查来看,各地已经执行这些政策,我所在县城已经于4月份进行了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目前取得资格的毕业生已得到安置。7月份又进行了农村教师招聘考试,目前正在安置分配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得到安置。另外,我县根据具体情况,还出台了家庭零就业分配措施,解决了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一系列措施对于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是甘肃省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办理
我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办理
人事部门已对宁波生源2007年1月以后毕业的未就业毕业生进行未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未就业毕业生可以在这个月到户籍、档案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如未就业毕业生户籍和档案不在一地的,应当先将档案转到户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
办理了未就业登记的毕业生,可以享受免费人事档案管理、各类人事代理、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市场应聘洽谈、职业技能培训、推荐见习、就业。家庭生活困难的本市生源大中专毕业生,符合《宁波市困难家庭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临时生活补助办法》文件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临时生活补助。现行标准500元/月,补助时间最长不超过12个月。未就业毕业生报名参加相关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由登记地政府人事部门分别给予一定的培训费用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未就业毕业生每人享受一次,最高不超过1500元人民币。
具体登记办法:
一、登记范围及对象
1、登记范围:
毕业半年后两年内户籍、档案已在本市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
2、登记对象:
(1)本市生源普通高校、普通中专毕业生。
(2)在本市已办理“先落户后就业”手续的外地生源毕业生。
(3)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其他高等教育学历考试非在职本市户籍毕业生(以下简称学历教育未就业毕业生)。
(4)参加志愿服务西部或志愿服务农村计划的本市生源毕业生,服务期满后两年内未就业的。
毕业前同用人单位签订过就业协议书,在学校派遣前又解除就业协议书的,视作未就业;毕业后升学、留学及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隐形或灵活就业的属已就业。
二、现场受理登记程序:
(一)、需提供材料:
1、申请《宁波市本市生源未就业毕业生登记证》的,需提供:(1)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2)毕业证书原件与复印件(3)空白就业协议书(4)就业报到证原件和复印件(5)户口薄原件和复印件(6)一寸彩色免冠半身照片2张。
2、申请《宁波市外地生源未就业毕业生登记证》的,需提供:(1)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2)毕业证书原件与复印件(3)人事代理协议原件和复印件(4)就业报到证原件和复印件(5)一寸彩色免冠半身照片2张。
3、申请《宁波市学历教育未就业毕业生登记证》的,需提供:(1)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2)毕业证书原件与复印件(3)户口薄原件和复印件(4)劳动就业部门出具的《宁波市城镇新增劳动力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5)一寸彩色免冠半身照片2张。
(二)、需填写材料:
《宁波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办理地点:档案所在地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