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8: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

镇江市大路中心小学张云

一、调查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对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使得《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有所依托,针对学生的特点及现状有的放矢,调整、改善现有的研究模式。我们在2007年10月份对大路中心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共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7份。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定案型即封闭型问卷,对问题的答案作了限定,这样便于数量化统计,但也可能损失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资料。另外,小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旺,在接受调查时可能不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这也是本次调查的弊端之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中,约有55%的学生表示家庭教育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有重要关系,40%的学生表示与学校教育也有关系,只有5%的学生认为与自己的天性有关。由此可见,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随着网络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因素,“学校教育一点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五(天)加二(天)等于零!”折射出学校教育的脆弱。抵御消极因素方式是教育社会化,让社会、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新德育提倡的德育开放:德育向家庭开放,让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协调于学校教育;德育向社会开放,帮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明辨是非,经受

考验。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用正面的舆论宣扬生命的价值,共同担负起对年轻一代生命教育的责任。

当问到“身心健康、学习优良、游戏活动三者之间你看中哪一个”时,35%的学生选择身心健康,25%的学生选择学习优良,15%的学生选择游戏活动,还有25%的学生选择三者都重要。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个人的自然生命,我们通过心理健康课地方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传授,让学生通过《生命教育》学习、主题阅读、思考讨论和老师的主题讲解,活动延伸和生动的电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个人生命的来历,知道生命的成长规律,认识生命的个体差异,相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消除了学习基础薄弱、身体矮小同学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在学习、生活细节中发现自身的优点,提升自我生存价值。教学中,教师还十分注重网络资源,通过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个人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生命诚可贵”的理解。如老师通过播放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从飞的生命历程,帮助同学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珍爱生命的热情,唤起了学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超越自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胚胎发育、出生过程,体验父母给予生命的不易,老师让学生通过一天的捂鸡蛋、护鸡蛋活动,让学生体验妈妈怀孕的艰辛和父母养育的艰难,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学会呵护个人生命,提升个人的生命品质。

“你经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15%的学生选择“是”,55%的学生选择“不是”,30%的学生选择“有时觉得”。这说明还有很多学生对自己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我们要拓展《生命教育》内容,让学生体验个人生命价值。为了丰富生命教育教学,每节课后,教师可结合课后链接小资料和相关论述生命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阅读理解,讨论辩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名人名言和经典佳作,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名人、伟人论述生命的名言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的事迹,以便课堂学习交流。如学生课余阅读《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后,六

(二)班李思琪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仍坚持写作,是什么在激励着他呢?不正是完美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人生信念支持着他吗?我也要坚持写好自己的每天小说连载,把它变成铅字,让更多的人拜读,争取长大后当个作家。”在课后学习交流中,班主任还引导学生进行“生命的苦与乐”、“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专题讨论,让学生明白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财富,让学生在战胜苦难中享有乐趣,让学生从小坚定信念,珍惜生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争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生命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大的人生成功。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生命意识有所增强,但近些年来,一些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身心脆弱、自制力差、不珍惜个人生命,或因玩水、玩火、不守交通规则等各种原因而轻易放弃宝贵生命的现

象屡见报端。看到这些可爱的学生失去幼小的生命,我们深感痛惜。但作为教书育人,净化学生心灵的学校和塑造学生灵魂的老师,我们必须看到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漏洞”和“盲区”,作为老师,应自觉担当起“生命教育”这个重任,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让他们从小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安全的人生观,让他们幼小的生命焕发活力,更加灿烂。基于此,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建议如下:

1.找准结合点:

找到生命教育要求与学生生活实际所需、发展所需的结合点,引导他们在生活之中,并且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发现来敞开生活的价值世界。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这一土壤,生命教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找错了切入点或结合点,生命教育就成了生搬硬套,滋长学生的排斥心理。

2.把握主体性:

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给人灵魂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激励学生珍爱生命,就要找到切合于学生自身发展与时代需要的个体发展的方向与可能路径,从而实实在在地凸显学生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和学生个体价值观生成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华。

3.创设教育情境:

新课程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是通过学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其中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因此,创设生命教育的活动情境。例如,暑期中央电视台节目为宣传消防与自救而创设学生身处火海的情景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及爱惜生命的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情境之于生命教育,就是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生命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总之生命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尽量提供真实的体验机会,无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都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过滤,用自己的体验去进行生命探索,这样他们会对生命有更多的感受和畅想。

生命如花,花朵不可能永远在温室成长,须接受属阳光沐浴和风雨的洗礼。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让他们认识生命,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欣赏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辉煌的人生。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2014年4月,我们对我校中年级学生习作情况和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三年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看学生习作本及座谈会。调查内容:

小学生对习作的基本态度; 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对习作教学现状的看法、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回收问卷58份,浏览学生习作、日记、30余本,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对小学生习作情况作了重点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动机。具体表现为: 1.对作文的喜爱的程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2位同学喜欢写作,占问卷总人数的 24%;而有 56%的同学选择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是一般;剩下的 20%的同学选择对写作的态度为不喜欢、讨厌。

2.写作处于被动状态。问卷调查中 8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 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

二、学生写作存在较多困难。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从问卷统计数据中,普遍认为写作很难。座谈

中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太难,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无法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另一方面,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即使写作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体验,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也就难以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三、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座谈中问到你写作文的素材来源是什么时,有极少数学生说的是来自观察和感受生活;一部分学生说来自阅读课外书籍及报刊;有不少学生说自己是借鉴优秀作文选;也有不少上网搜寻;还有的基本胡编乱造的。

众所周知,习作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才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从我们的调查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素材真正来源于生活的仅仅只占了19%,更多还是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介获取素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是采取“胡编式”作文。

三、教师的指导不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座谈中问学生:当你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或发表或获奖时,你感受如何?32%的学生选择高兴,22%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产生动力,争取发表或者获奖,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会产生羡慕的情感体验,仅有 20%的学生选择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总上述,可以得知,80%的学生其实是渴望可以得到教师 的积极评价与鼓励。然后,又问你写的作文得到过老师的夸奖吗?我们却发现经常接受表扬的学生仅占2%,有78%的学生选择的是从来没有过或者难得几次。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2.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单一。我们通过看作文本发现很多老师是将学生习作进行打分,简单地写评语并圈出错别字,至于学生是否有订正则很少过问。从这些数据,我们得出,目前农村小学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比较单调,多以朗读学生优秀作文为主。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几点原因:(一)学生生活单调

1.学生原本的写作动机不大,再加上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写作。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只有当学生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写作。当学生更多的是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负担时,必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

2.学生的生活封闭,个性丢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但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被“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对社会的接触极少,见识不广。特别是农村小学,以巨光小学为例,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的,而由于经费的问题,学校的环境、设备都比较简陋。学生们更多的是从书籍、电视上获得间接经验和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农村的孩子见识比较短浅,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

(二)老师指导不力

1.固守成规的教师评价机制,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喜欢漫天的想象,这正是写作主体不可缺少的素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形成了“唯应试而教”的观念、审美观,从而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往往学生的真情流露被看做是胡扯、瞎搞。在这样长期的作用下,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写作更多的是迎合教师的口味,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打压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2.教师的作文指导较单调,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更多的是只布置写作题目或只简单的指导下,而缺少深入的指导。这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探索才能完成,一些学生探索的方向对了,得到了肯定,就会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果得不到肯定(通常是作文分数比较低),在长期的作用下,就会造成学生

对写作的厌恶。

3.作文题目不够新颖,大多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布置作文 题目时大多是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布置的。教科书的编纂毕竟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因而对于本校的学生的学习就缺少针对性。对于那些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小学生只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取写作材料,而写作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其他

1.教师和学生家长给小学生写作的最初印象就是:写作很难,造成学生知难而退的压力。历来在大家的心目中,写作是比较难的,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因此,在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开始学写作文时,教师和家长总会提醒孩子:“写作文是很难的,你要好好学习,要花双倍的时间。”这样在小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形成一种“写作难”的观念,一些学生甚至决定放弃写作这样的念头。

2.小学生心理正处在可塑阶段,模仿能力强,外界对其影响比较大。现在社会给学生思想的影响会不断加大,特别是网络。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调查说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有 27%的人是查资料,45%的人是聊天,从这可以看出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上网了,而网络上的一些行为特别是使用的语言都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现在,在学生的作文里已经有用到网络的语言如:“杯具”、“狂顶”等词。还有用一些英文字母代替如:MM、GG 等,已经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注意了。

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1.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才是搞好作文教学的要义。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需要驱使个体趋向某个目标,变成动机。学生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一次次作文的成败,而学生写作的动机对于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再利用动机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激励。在我们的调查中,共有80% 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仅只有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真的不喜欢写作文。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对于老师来讲,自己本身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有想写作文的冲动,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愿意写爱写,这样作文教学的效率才有望逐步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成功体验来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采 取择优表扬法。农村小学生一开始写作常常是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有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好词好句了。这时,老师不应该全盘否定学生的作文,应该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从其他的方面择优表扬学生。例如:你写的文章真实感人、主题与众不同等等。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被认可,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大大激发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多方面的展示学生的作文。对于特别好的作文老师通过投稿,参加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写作。而对于不好的文章,老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开个专栏,用于展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这样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有用的。

2.要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去洞察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性、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案,逐步地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真正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和怎样写的问题,学生作文才不会感到困难,进而渐渐地爱上作文。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得尽力去思考、多探索,积极想办法,多学习一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的领域里有很多一线教师在努力奋斗着并也取得一定效果的,如: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情境作文训练;广东的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作文训练;张万化老师提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等等,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对于小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写作动机最初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前提是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或者说,是生活让我们有了想写作的冲动。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们认为教师依旧可以通过增加生活体验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作文。可以让学生看看农村的新貌,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可以让学生学习

农技农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交流;可以让学生体验农村的民风民俗,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史,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呢。

4.对于作文评价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开放评价内容,进行心灵交流;开放评价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开放评价过程,重视作文提高的四个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对于在作文批改的策略上,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自我修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鼓励学生互改,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评改,用心沟通 其次,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评优激励、多就少改。(2)因材施教,启发思考。(3)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

5.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致光重要的环节,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与发展。它对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

对于作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更新讲评指导思想,作文讲评应面向全体同学,尽可能多的赏识和鼓励学生。作文讲评切忌单抓消极的东西大肆渲染,把学生的缺点罗列一大堆,从而让学生写作兴趣丧失,也切忌老是把焦点集中在少数作文尖子身上,使作文讲评只为少数学生锦上添花,而缺少对一般学生的雪中送炭。讲评时应努力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呵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作文讲评应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讲评,面对作文,师生间、生生间

进行平等对话,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保证作文讲评的效果。作文讲评还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发挥其教育作用。讲评不能只对词句篇章、审题立意,更要以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讲评。

第二,创新作文讲评方法 作文讲评无定法,只要能提高讲评实效,加强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任何讲评方式都是可以用的。可从本次调查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一直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模式:教师先念一两篇学生好的作文,稍加点评,再概括下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僵化,形式也是单调的,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反感。我想这样也是教师难教作文的体现吧。因此,我们有必要大胆革新作文讲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展示与交流的方法。还应该讲评课应增大容量,可以根据讲评要求,引进课外的有关内容,或扩展,或加深,或发挥联想,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第三,强调归纳和演绎。运用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把学生作文中的零散优点上升为对作文的的规律性认识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评析习作。课堂讲评课上最好能对其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归纳演绎,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接着用演绎的方法要求学生以此为参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寻找得失,并着手修改自己的文章。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首先,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教学时激发的写作兴趣,通过利用学校自身的有力条

件,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写作文和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评价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创新。其次,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在农村,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在大自然中观察和体验生活,为日后的习作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学习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9月1日— 2010年9月30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云阳县平安小学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人:黄波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于2010年4月,对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该校五年级和六年,共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达95.3%。

2、座谈访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有8000多册,但学生很少到图书室借书,利用率很低,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觉得买不起书(勉强买些作文类书),有些学生觉得借书难。针对此情况,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轮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⒈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总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表明,我班学生多数喜欢读教辅类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⑴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海伦·凯勒》引导

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三顾茅庐》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伊索寓言》、《三毛流浪记》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师教学空余,我们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他们阅读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打算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习惯:一是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要求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善于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的习惯,同时要有好问的精神;三是及时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是养成爱书护书的习惯。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五、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碧波,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然而,农村的教育水平还是比不上城市。

二、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

三、调查对象:

西腰小学全体师生及家长。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五:我的建议: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如果能做到这些,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下载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概述 教育是强国兴邦之本,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抓好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摇鞍镇乡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杜立国 【摘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小学教育阶段是对每个人踏入知识大门的启蒙教育时期,固此称作为基础教育。......

    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的现状 时间:2006年2月 地点:重庆涪陵区 对象:当地村民 方法:走访调查 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普法教育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农村体育现状教育调查报告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系 09 级 本科 1 班学号091001317 姓名 笑嘻嘻摘 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却......

    2016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16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摘要: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总体情况......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20xx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