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90周年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历史轨迹
建党90周年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历史轨迹
张南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党的理论不断进步的根本源泉。就理论创新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始创新,一类是整合创新。我们党的理论就是在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交融互动中前进的,只是因客观条件不同两种创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侧重。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从这一视角思考和梳理党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历史轨迹,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关键词:90周年;理论创新;成就;历史轨迹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曾经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它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一部党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理论飞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宝库,而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回顾过去党90年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理论创新正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法宝。
一、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没有先例的,更没有通用的模式可以照搬。同样,建立了新中国之后,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有着五千年传统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挑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无与伦比的理论勇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虽然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和理论但逐步地提出了关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取得了一系列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反对本本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1
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述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毛泽东思想从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对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断探索。毛泽东思想在继续探索中不断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马克思于1842年5月在《集权问题》一文中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新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多年来,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认真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回答,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978年,邓小平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在各条战线上拨乱反正,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论断,如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诸如姓“社”姓“资”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多方面作了系统概括,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党面临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性考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后,党相继作出关于加强廉政建设、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又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做好了准备。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以后的五年,中共中央提出和部署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共中央在国有企业改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召开的党十六大将其写进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2004年又载入宪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新时期新阶段,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面对着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它们既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既贯穿了共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
三、结语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把握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把握了这一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一方面,要开创我们的事业,就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另一方面,理论创新不是轻易实现的,而要凭借着执着的信念、艰苦的摸索和反复的锤炼才取得的,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党的理论发展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既是实践的胜利,也是理论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党的理论创新的传统。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我们需要焕起最大的理论勇气,激发亿万民众的创造热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中,描绘新的宏伟蓝图,成就新的世纪伟业。
(作者单位: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第二篇:梁柱谈建党90周年党的理论创新
梁柱谈建党90周年党的理论创新
党的建设是一个艰难而光荣的历史过程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还有不到3个月,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周年纪念日,为了总结建党90周年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与启示,人民网策划90周年系列访谈,第一场我们荣幸邀请到了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首先请梁教授跟网友打一声招呼。
[梁柱]: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党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党的建设结合的过程,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些理论成果表现形式,以及这些理论成果相互的关系。
[梁柱]: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要建设这样的一个在中国的条件下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非常艰巨的事业。我们国情和党情同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党是长期的在游击战的环境下进行建设的,党员的出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绝大多数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人,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建设起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呢?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按照毛泽东的话来说,真的是难的很啊!我记得在延安时期40年代,周恩来到共产国际去汇报,中国党的工作,当时共产国际就担心中国党能不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呢?他们表示怀疑,周恩来当时说,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我们能够建设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当时共产国际的同志听了以后哄然大笑,不相信!后来事实如何呢?我们正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按照中国党实际情况坚持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建党路线,90年代,我们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说我们几代人都为这个做出了贡献。
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创造性特点
[主持人]: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作出了理论贡献。那么,这些理论贡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梁柱]:应该说中国党是很有特色的,党的建设是非常有特色的,我刚才说了,我们党的建设,开始的时候,特别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工作重心逐步的转入了农村,我们党多数出生农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思想方法不能不带有出身的痕迹。没有改造好了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应该说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思想主观、片面、绝对化,他们的作风散漫,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等,当时在农村开了一个党的支部会议,也是一个家族会议。都是叔叔伯伯、兄弟姐妹,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书记是他的侄子,叔叔可以批评侄子,侄子要批评叔叔就非常难,但是我们党的建设在毛泽东的时候,按照邓小平话说,毛泽东建党思想是我们党对列宁主义的建党思想非常全面的发展,形成的系统完整的建党理论。
[梁柱]:这里有一个创造性特点,把思想建设放在了首位。而在思想建设的里面,我们是非常注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的,把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对立斗争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包括理论教育,逐步转变党员的思想和作风。这对我们建设一个战斗的马克思政党起到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党很大的特点,毛泽东和后来的邓小平等等都坚持了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我们还创造我们自己的特点,就是把经常性的教育和阶段性的教育结合起来,要进行经常的思想教育、思想交锋,同时我们也经过一定阶段,通过政党的形式,通过整风形式整顿党的队伍,这种方式也是思想教育方式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这里应该说我们党内最著名的政党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弄清了思想是非,从哲学高度、从认识高度清算了党内历史上发生过的错误,极大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认识、思想水平,统一在中国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上,统一在毛泽东思想上,这为抗日战争和以后民族革命胜利准备了条件,把党的建设同党的路线紧紧结合在一起,党是要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党,党的建设不是孤立的为建设而建设,是要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在民主革命时期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到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再三提出我们要把党建设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和党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作风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与建设力
[梁柱]:到现在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核心,我们党一个很大的创造就是除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我们还创造作风建设,这个作风,毛泽东在七大把它概括为三大作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紧密联系群众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作风是我们党的理论纲领重大体现,通过党的作风体现我们党的理论、党的纲领。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制定一切发展政策,不是从书本出发,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这才有可能保持党的正确领导,同时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革命和改革的任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群众有着血肉的关系。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但我们的方针政策要符合人民群众愿望、要求和利益,要为人民谋福利,而且我们党员和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梁柱]:批评和自我批评。共产党不是天生正确的,共产党不是说从哪一天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不需要经过任何的自我要求,就能保持它的纯洁性的,党是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一切矛盾也会或多或少到党内,我们党有自我批评的这样正确的意识,我们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还有什么不能放弃呢?我们这样的党是能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不断洗涤刺激身上的污泥之水,一切脏的东西,保证党的建设力,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的特点,这几个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毛泽东领导我们党进行建设的这些理论成果,在不同的时机都得到发扬,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邓小平到胡锦涛同志都非常注意发扬我们党的作风,像十六大胡锦涛同志一当选总书记就带领领导班子到西北坡去瞻仰我们党的革命传统,特别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对我们党保持这样的革命传统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不同的时期都努力的保持我们党的建设的好的路子,并且得到了新的发展。
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主持人]:从集成和创新角度来讲,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是非常长期而且非常重要的课题,网友提了这样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当前党的建设它的着力点在哪里?
[梁柱]:今天我们党是领导十三亿人民的党,执政地位有两方面;一,有了这样的条件来更好的实现党的纲领;来更好的践行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个方面我们党又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执政条件和革命的条件的不相同,革命条件下,我们是土八路,人家是看不起我们的,执政条件下就不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掌声是鲜花,是捧场,有各种诱惑,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是有可能被忽视掉的,今天,我们党执政是面临许多考验的,首先最重要的怎么来发扬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的时候科学执政,防止我们不能科学执政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我们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善于总结经验,根据我们党在实践过程出现新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坚持真理,改进错误,同时,我们要更加注意抵制各种在社会市场经济情况下,在对外打开国门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抵制诱惑,清除党内腐败现象。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可讳言的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使我们党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当然应该说我们党的主体和主流是好的,这一点要相信。
[梁柱]:我们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人,毫无私心的共产党人,在我们党的队伍里面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对于这样的腐败现象,像毛泽东当年,我们在执政刚刚2年,在局部地区就出现腐败现象,毛泽东就提出要像反革命一样,反对这些腐败现象!当新时期出现腐败现象的时候,陈云同志尖锐提出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如果不纠正就有可能使党走向灭亡。
[梁柱]:我们党这些年来一直是不松懈的依靠法制来惩治腐败。但是这种腐败,应该说离人民满意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今后要着力加以解决。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队伍建设,腐败现象的出现,包括党内一些在社会主义处在低潮的情况下,有一些党员理念信念失落,甚至成为党的反对派,来攻击诬蔑我们党的领袖,否定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所以我们党的建设中,在今天加强对于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使党员认识到革命会有低潮,道路会有曲折,但是要相信我们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理念信念是科学的,这样的理想信念就一定会战胜暂时的困难,社会主义重新复兴起来,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这样才能使我们应对各种挑战,应对我们还不能预料到的各种挑战,使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学习型政党重在实践中创新
[主持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把眼光回到历史看看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当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创新,提高马克思主义。
[梁柱]: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前提就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不会变的,是不能变的,所以毛泽东一生反对教条主义,一生也提倡在党内要读马列,在这里应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的注重、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不是不要的,我们反对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空洞的教条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提倡学习理论,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就有可能走向歧途。
[梁柱]:当前,我们中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时期的政党,这是非常及时的、正确的,这个学习是多方面的,对我们党来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这个理论才有可能按照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正确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实践,在这里我们都非常的重视创新、创造,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没有生命,我们创新离开了理论不行,离开了实践同样是不行的,创新不是在小房间里,而是要去实践,是千百万次的实践,要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这个经验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不但要有正面经验,同样要有失败的经验,这两方面比较才有可能让我们认识客观的规律,所以这个创新是一个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进行实践,是在实践过程里面,总结经验,才有可能获得新的认识,新的发展,你像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创新按照恩格斯的话说只有两个,对人类有两大创新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们要认识,一定要创新,但是创新是通过实践、通过总结经验才使我们党在理论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能够做出新的贡献的。
和谐社会并非没有矛盾 而是通过民主法制解决矛盾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个网友提出的问题,网友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级和创新研讨班上有一个讲话,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以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党政历史上,毛泽东在1957年6月份发表的一个文章,叫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结合当前的形势,毛泽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在当时的创新意义在哪里?对我们如何做好社会管理,特别是群众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梁柱]:我们现在中央是提出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提的三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现在又加上了社会建设,这个讲得很好,社会本身它也需要建设,是我们现在科学发展观就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全面建设。社会建设当中,刚才提到了毛泽东关于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文章,应该说对我们今天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迪意义、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它的理论加强的一个高峰,是对马克思主义有重要发展的。
[梁柱]:我们都在说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过去是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基本上是清楚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就是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要继续深化,过去在斯大林时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公有制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在很长时间不承认有矛盾,这个理论观点会导致严重的现实生活中的失误,为什么呢?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也是不断的存在,不断生长,你否定了矛盾,矛盾不断存在,你就把矛盾看成是帝国矛盾。思想僵化了,而毛泽东就说没有矛盾的想法是天真的想法,在理论上是有害的,在实践上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毛泽东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
[梁柱]:比起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更正确,这个矛盾是有根源的,一切社会矛盾存在根源都是一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两大基本矛盾,什么叫基本矛盾呢?就是说是一切矛盾产生的根源都从这里产生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社会里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归纳起来说,要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相关联,要么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官僚主义的矛盾就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产生出来的,毛泽东就承认一万年都有矛盾,这样就使人的思想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懂得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像水晶玻璃一尘不染,也同样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是在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里社会才能前进,如果没有矛盾,完全是一致的就不要发展了,就不可能发展了,当然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基本方面是相适应的,我们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的,不需要再进行一次革命,在这个基础上就说明了,我们主要不是搞阶级斗争的,这时候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但是一定范围的,主要不是搞阶级斗争,就有可能把主要任务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这个理论对转移经济政策为中心是一个重要理论机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还有不适应的方面,这个是次要的,那主要的方面是适应的,就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加以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在一定时候的改革来进行解决的。
[梁柱]:这就说明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国家大量的主要的矛盾不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国家发展的主题,就采取民主的办法,正是因为这样民主建设就成了国家建设的重要的任务。因为毛泽东的这些社会矛盾的理论,要通过民主来进行解决矛盾,这样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说没有矛盾的社会,是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要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矛盾的解决同样是通过民主和法制的办法,通过说服的办法,通过大家商量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样通过一个一个矛盾的解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再认识再解决,这样使我们社会能够走向和谐,这样我们既要吸取过去的做法,也要防止把和谐看成是没有矛盾,不要批评,不要一定的斗争这样的一个和谐,这样的和谐在任何社会都不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存在。
[梁柱]:我们应该是善于把党的理论运用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来很好的通过民主和法制来推进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把社会建设放在包括关注民生、社会稳定、人们之间的团结等等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团结的、和谐的、就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能够团结一致为我们共同事业而奋斗的朝气蓬勃的社会。
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管理的最大权利
[主持人]:得知您是研究党史专家,网友又提出了和当时相关问题,网友说毛泽东说过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最重要是管理问题,就是人与人关系,毛泽东说多做文章,完善社会主义相关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样的主张是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出于怎样的深远意义?对当今有什么样启发?
[梁柱]: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一个重要思想,所有制解决了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管理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思想我认为毛泽东的阶级思想有很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有丰富有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发展是这个。
[梁柱]:马克思在经典著作里,提出我们共产党人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最终消灭私有制,这个私有制度不是指的你兜里有多少钱,而是指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生产资料变成私人的,就会利用生产资料进行剥削和压迫,这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核心问题。
[梁柱]:在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以后,毛泽东就提出这还不够,还有一个问题,公有制建立以后,管理问题是工人和厂长是平等的?还是新的不平等呢?有可能有新的不平等,它就可以利用厂长来多吃多占,欺压工人,那就是不平等,毛泽东是一生为了人民,他就考虑所有制虽然解决了,公有制建立了,还有没有可能变?他认为是有可能变的,如果人与人关系不平等,产生新的特权,这个工厂名义上是公有制的,但是实际上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工人很有可能重新成为在少数人压迫下拿工资吃饭,这样不行。
[梁柱]:毛泽东的重要思想让工人积极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他就在这个思想上提出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最大权利是什么?毛泽东自己做了回答,不是在某些人管理之下,你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学习权、休息权等等,任何国家的宪法都有,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最大权利是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要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企业等等。
[梁柱]: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是一个悲剧,文化大革命最初出发点也是希望通过这场运动来使亿万群众参加国家的管理,这有什么错?错在对我们党和国家阴暗面扩大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是一个悲剧,这个为什么叫悲剧?按照鲁迅话说,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你看,对这个思想,毛泽东提出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个思想在当时毛泽东有一个特点,只要他提出来他认为是对的,他就要贯彻到底,他为了改变这个,当时的干部参加劳动,到工厂里面、到农村,要和工人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变成内行,当时一些部长都到工厂里当工人,开拖拉机、当车工,都要这样做。
[梁柱]: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工人能够对工厂参加管理所总结的鞍钢宪法就是工人、干部结合,当时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是有很大的权利的,工厂重大问题都要通过他们,在毛泽东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才有可能保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不变质,这些事情对我们今天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工厂怎么样保证?工人是一个真正的主人翁!今天工人的地位受到了很大损害,甚至我们工农群众变成了弱势群体,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在政治上、在制度上、能够保证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能够参加对工厂的管理和监督,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能够参加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能够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而且能够缓解特权阶层、防止胡作非为的现象,他们毕竟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通过党的政策在初级阶段,允许两个毫不动摇,既要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也要保证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要教育他们尊重工人,要教育他们,保证工人基本权益,不能轻视工人,对违法的,把打工者当成奴隶式管理,像山西黑砖窑事件,这在21世纪都是罕见的现象,要绳之以法,要奉公守法,合法经营,我们也有一些做的很好的干部,我们要提倡这样的风气,毛泽东这样的思想对我们今天还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党的理论创新重在全面理解与善于总结
[主持人]:网友提到说在建党90周年之际,如何学习好、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当理论武装化为物质力量?
[梁柱]: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新的理论形态,正像网友所说的,理论是变为实际,我们要学,学完就要用,如果不用,这个学就没有用了。所以要贯彻,在贯彻里面我首先就是要全面理解我们党的基本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我们比如说基本制度上我们是始终坚持,可以说从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都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这是很好的,为什么是很好的呢?
[梁柱]: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保证,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讲到改革的时候一再的说明,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改革,我们的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政策,两个根本点就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呼吁,邓小平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所以这是我们的前提,同时我们又要容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为什么?
[梁柱]:有是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生产力还很低下,中国有13亿人,就业是很大问题,当今所有制是容纳不了的,也很难做到经济的多样性,所以说在初级阶段我们要纠正过去做的错误,搞单一的公有制,允许多种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坚持这个也不能否认这多年以来,包括领导干部对我们党的代表大会确定的基本方针,对邓小平一再告诫的两个根本原则有些淡忘了!有些人热衷于在改制的名义下搞私有化,当然了,国有企业能不能卖?可以。我们也不是并购别人的,不是不能卖,但是就是说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保证公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但是有些同志对这个没有热情,而是把经济起飞的希望继承在私有经济上,这就违背了我们党代表大会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方针,我们在实践里要全面理解、全面贯彻。
[梁柱]:很多问题我们是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是多种分配形式,包括资本分配、生产要素分配很多种。这些年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能不看到出现的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越来越大,这个出现,有一定的贫富悬殊,我们不能培养懒汉,一定的差距是允许的,在哪个社会也不可避免的,但是贫富悬殊过大就会带来社会不安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除了我刚才说的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以外,更多是我们工作上、是我们所有制结构上的问题。
[梁柱]:所以邓小平的晚年,我指的他退休以后,邓小平退休以后他可以说心系分配问题,短短时间里讲了6次!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讲过,如果我们改革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改革就失败了,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回避问题,当现实出现问题的时候,邓小平坚持了实事求是,他敢于直面现实,提出两极分化自然出现,他对于这个问题他可以说是语重心长,忧心忡忡啊!他说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有可能落到资本主义去,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有可能引起许多人不能不不满,这个革命就很可能是大**!所以他就提出要以一切的办法和方案和一切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中央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要关心民生问题,我们重视社会建设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关注民生问题。所以说,对这样的理论的创新程度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要全面理解、全面贯彻,防止片面,片面了就容易走向歧路。
[梁柱]:在应用过程里,我们还有一点,要善于总结经验,跟网友提的怎么样能够很好应用呢?一个是全面一个是善于总结经验。不是任何事情不允许你犯任何错误,这样的人还没有诞生过,错误是难免的,小错误很难避免,大错误我们要尽量避免,改革开放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要沿着发展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即使是这样,我们会不会有些挫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呢?这是难以避免的。
[梁柱]:所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一再强调了我们要总结经验,要走一步总结一步,走一段回过来总结经验,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他特别提出要擅于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的经验要擅于总结。所以说,我们接受党的光荣传统,敢于接受真理,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中国共产党都有能力依靠人民群众来解决它,我们相信这一点,所以要总结经验,同时也要在总结经验中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理论方针政策不是一时完成的,邓小平就说过,我们改革开放这一套起码要经过30、50年才能稳定下来,在这个过程里面,都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总结好的经验,发现问题再加以解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理论和我们的方针政策,使得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就要结束了,梁教授从总结历史经验角度展示了我们党90年来理论创新的成果,同时也就网友非常关心思想建设、理论创新、反腐倡廉包括社会建设以及党群关系等问题做出了非常权威、全面的回答,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帮助和启发,我们今天的访谈内容就是这样,再次感谢梁教授做客人民网也感谢网友的热情参与,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第三篇:建党90周年征文党的理论与创新
党的理论与创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二○一一年四月四日
党的理论与创新
论文的关键词:理论发展
建设
创新
论文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理论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不体现我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正是这样的不断发展创新,指导我们党在新时期继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理论武装全党,党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
一、党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1、马克思了列宁主义基础理论作用
马列思想的内容主要是,取暴力形式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中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概括了人民民主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农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成为中国革命长期的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对象。最后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方法,同时也使我国不断摆脱贫穷的困扰,不断走向富强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这一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使国不断发展进步。
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4、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二、理论创新用于发展的要求与进步
1、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我们党的理论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新的实践,针对党的思想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创造性地理论成果。
首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T作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统一全党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党的正确的、科学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章和法纪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严肃党的纪律,才能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党才能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2、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
我们都知道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逐步进行,以提高党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这样就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的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领导,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党。希望当会不断发展与壮大。
2011-4-4
第四篇:建党90周年征文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
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90年。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勇于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走不同于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理论。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更高度重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在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提出科学发展观,不但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观点,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思想都是理论上的卓越创造,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回顾90年党的历史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灵魂,是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我们党的事业就顺利、前进;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些个别论断去裁剪现实,我们党的事业就受挫,就失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遵循着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品质,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0年创新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艰辛,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伴随这条道路的,也是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也是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扬眉吐气,而指导这条道路的,还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不断开拓,我们党的事业的每一个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与时俱进作为党的理论创新之魂,充分体现在它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这也正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和力量源泉。
党的90年理论创新的经验告诉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根本所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的根本所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领导中国的坚巨任务,时间之长,功绩之伟,是任何一个政党也不能完成的。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新,到改革开放,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中国的举动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深,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去是适合中国国情需要的。但是我党是一个爱好学习的党,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党,他一直与时俱进,密切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中国人 4
民一次次中因难和灾难带出来,使每个中国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国。
这说明我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是有足够的能力和后劲来继续领导中国不断的向前发展,使我国人民的生活不断的变美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 根据资料显示,建国5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年,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具体的来说,从收入状况看,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现金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到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4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到134元。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发展转机,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到1998年分别增加到5425元和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20年分别实际增长了2.2倍和3.4倍,年平均增长6%和6.3%。
从人均消费支出看,195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222元,其中食品消费130元,衣着消费27元,吃穿占消费支出70%。到1978年人均年消费支出311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57年增长22.6%,其中吃穿占消费支出比重为71%。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生活摆脱了票证的限制,真正达到丰衣足食的温饱阶段,并开始向小康迈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改革前一直在57%以上,到1985年迅速下降到53.3%,1994年首次跌破50%的大关,1998年达到了44.5%。以这一指标衡量,目
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种种数据显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他执着于提高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即使进步速度较慢,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但是,考虑中国建国之初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失误,可以说旧中国的旧恶是相当的多的,要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从各种恶劣的环境中解救出来,是相当困难的,这需要很长一断时间来缓和。
不过现在的中国,有一部分人的心情很急迫,这种心情可能是别有企图,但是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可能有所下降,但是这不能说明所有共产党人,都已经腐败了,一种现象不能概全,我们不能被黑暗蒙避了眼睛,要看到各种优劣,做出一个合理评价。
我国已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党提出要牢牢抓住机遇,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仅从立法方面讲,我党提出,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用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检验立法工作,为法制建设打下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使我国法律拥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与时俱进地推进立法工作。种种情况说明,我党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在不懈努力,为使每个中国人能真正的做到当家做主,在不懈奋斗。
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所以我们作为建设的一份子,应该很好的了解我党的奋斗史,了解我党的党情,同时也应认识我党在带领中国
人民走出困境的途中所犯的错误,从各种错误中吸引教训,不断的为我党建设提出建议。
第五篇:建党90周年征文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1
党的理论与创新
二○一一年四月四日
党的理论与创新
论文的关键词:理论发展建设创新
论文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论创新是社会
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理论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不体现我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正是这样的不断发展创新,指导我们党在新时期继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理论武装全党,党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
一、党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1、马克思了列宁主义基础理论作用
马列思想的内容主要是,取暴力形式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
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中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概括了人民民主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农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成为中国革命长期的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对象。最后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方法,同时也使我国不断摆脱贫穷的困扰,不断走向富强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这一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使国不断发展进步。
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4、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二、理论创新用于发展的要求与进步
1、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我们党的理论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新的实践,针对党的思想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创造性地理论成果。
首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T作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统一全党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党的正确的、科学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章和法纪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严肃党的纪律,才能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党才能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2、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
我们都知道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中共中
央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逐步进行,以提高党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这样就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的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领导,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党。希望当会不断发展与壮大。
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