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爱影评
《最爱》观后感
马家砭中学八年级一班吴彦雄指导老师:张翠萍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在我这个普通人的眼中,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是应该让你在那一段100分钟的时间里,让你忽略了演员的演技等等,然后短暂的忘记了你自己本来的生活环境,切实地跟随着电影里的喜怒哀乐一起去让心情起伏跌宕。而《最爱》,无疑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没有英雄,也没有救世主的电影。所有的小人物,都带着他们卑微的心灵展示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恰恰是这些个无数的卑微,让我们在“人性”这个巨大的命题前面久久徘徊,找不到答案的出口。
《最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一个封闭的小村庄里,人血走私生意泛滥,这是个无尽收入来源的生意,但同时因为卖血组织者节约成本给大家共用针头造成了大量的绝症“热病”(HIV)传播,这里组织卖血的人被人称做“血头”,他们一直赚着生命与黑暗交易得来的钱。自从这个村子有了热病,一切的生活都不一样了,有些疯癫的大嘴整天都拿着破烂的喇叭高声喊着:“有热病能治新药啦!”,本来和睦的团员家庭也因为热病变得四分五裂,很多人都死了,死了„„一个平静的村庄被突如其来的恶疾所笼罩,所有人惊恐不已。村民老柱柱的儿子赵得意不幸染病。在周围排斥的目光下,很快得意和所有病人都来到了一所废弃的小学里,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老柱柱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小学照顾包括儿
子在内的病人。本以为同病相怜的人们能相处融洽,谁知每个人各怀心事,就连这小小的避风港中也是是非不断。在这个学校集中营里,大家同住一个同吃一屋饭,一副表面和谐的生活开始了。不料突然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被盗案件。先是代理村长四轮丢失了村里的公章(因为有人想当代理村长),然后莫民奇妙的丢了大米——负责为大家做饭的梁房偷的,甚至连琴琴的棉袄都丢了„„几番折腾以后,陆续找到了丢失的东西。村里跟学校都还是陆续也有人死了。当热病蔓延村子夺走他们的生命时,他们一样暴露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偷盗、掠财、争权、短见。得意跟琴琴因为被盗案渐渐产生了情愫,加上彼此的另一半都已经抛弃了自己,二人决定在一起。不过这段恋情十分坎坷,伦理不容,村里人耻笑。但是经历过千辛万苦最终二人还是跟原本的配偶离婚彼此在一起了,挨家挨户的发喜糖,报喜,幸福的背后却也逃不过热病带来的死亡。小学里弥漫着阴霾的气息,直到琴琴的出现。同为病人的得意和琴琴很快从相怜到相爱。而这段在绝境中萌生的近乎看得到尽头的爱情,并没有得到世人的理解与祝福。各方压力呼啸而来。他们用最后的生命,证明了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
故事结尾,琴琴与得意的转世,小琴琴小得意跟几百村民在村子里。那种遥远的幸福,真的离我们已经好远,却又好近。人生如梦,变数不断,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人生。
当贫穷的绳索勒得人近乎窒息,仅仅为了一瓶洗发水都可以去卖血的时候,我们如何还能以一种鄙夷的心态来看待他们?其实当你真真切切体会过贫穷所带来的折磨之后,你就会原谅那所有的愚昧、贪
婪,包括剧中的“大哥”赵齐全。他们无非是试图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因此而遭遇万劫不复的结局,又有什么不对呢?人性其实就是个万花筒,世间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简单用好或坏来做一个简单的鉴定。如意其实算不上一个真正的男人,当他大哥的精明和他父亲的敢于担当照射到他的身上时,他的猥亵气质越发明显。如果不是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意未必就有勇气去和琴琴结婚,大张旗鼓高调地走遍村头每一个角落。相对于他被琴琴的老公捉奸在床的时候的那种胆小怕事,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却勇敢起来。对于这种勇敢,我认为是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的破罐子破摔,也许这是所谓爱情的力量。
琴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尽最后的能量,去延续如意的生命,无非是想换取不想做孤魂野鬼的愿望。幸运的是,她最终总算得偿了这个心愿。其实他们比谁都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他们会死,很可能即刻就会死,所以他们的这种幸福是危险又短暂的,这么悲哀的快乐才让人最难过的。在看到最后两个绝症患者拿着喜糖和结婚证挨家串户地开心相告时。商琴琴贪婪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属于她们的结婚证,念着念着泪就往下落,此时我也非常的感动,莫名的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生命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也许是一种切入骨髓的眷恋和不舍。
我至今还是没能明白为什么是最爱?什么是最爱?面对电影的主旨每个人都看到不同面,有人说主旨面对注定将要到来的末日绝境,唯有爱情才能拯救灵魂。而且在此之外又看到了什么?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生命所抱有的一种态度,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
我们要好好珍惜已经拥有的,珍惜,用心去聆听生命的真谛!
第二篇:《最爱》影评
《最爱》
——“咱们结婚吧,趁活着”
《最爱》是由顾长卫导演,章子怡、郭富城领衔主演的一部爱情电影。讲述了染上艾滋病的得意与琴琴,从相爱到生命完结的故事。
说《最爱》是一部爱情片是情理之中的事。单从片名便已注定其电影主题——讲述爱情。在电影中,故事发生在中国农村,这个中国特色尤为突出,但先进知识与所谓GDP毫不眷顾的地方。主人公“得意”的哥哥“齐全”是典型具有“暴发户”倾向的人物,为了致富,召集村中人卖血赚钱,当然先天的贫瘠及村中人知识的匮乏使得艾滋病在村中传染开来,被他们称为“热病”。他的父亲为了弥补儿子做下的孽便承担起照顾热病人的起居,住进村中的小学校,集体生活,吃大锅饭,颇有一股社会主义理想状态的气息。当然这种理想若是建立在艾滋病上,那么悲剧总会降临。染上热病的琴琴是“村花”,也搬进了小学校,她的美貌让得意对她一见钟情,20几岁当年的小伙子,面对年轻貌美的少妇,情感油然而生,而同是一脚踏入死亡的宿命使他们因为相怜紧紧牵扯在一起。“偷情”似乎是注定的,而在农村那片土地,“捉奸”也总是紧随而来。琴琴的丈夫将琴琴带走,逐回娘家的那天得意出现了,“不图活着是个样子,死了埋在一块,也是个伴儿”;“哪都不要去,住我家”,在遭到无数白眼与失去自尊的情况下,这样的告白正是琴琴需要的,他们住在了一起,村人的鄙视与琴琴婆家的唾弃在得意自嘲的幽默中化解。渐渐地,村中得热病的人陆续死亡,琴琴在悲伤之余越发感觉生命、爱情的可贵,于是对得意说“趁活着,我们结婚吧”。也许结婚是治愈心理的最好方法,名誉与自尊似乎都随着那两张大红的结婚证的来临让他们倍感扬眉吐气,名正言顺的夫妻,不知是做给世人看还是死亡前的挣扎。终于有一天,得意病发,琴琴用身体浸泡冷水为他降温,第二天,琴琴去世。影片的结尾是琴琴穿一袭新娘红衣,不停的吃着喜糖重复着结婚证上的那句“赵得意、商琴琴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种结尾带动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对这对儿新人的不易给予充分的怜悯。从剧本角度来说,“从生情到坎坷再到结局(悲剧或喜剧)”算是再常见不过,但《最爱》的妙在于它的整个故事是建立在“艾滋病”这一背景之下,特殊的身份让观众关注的视角从开始便不寻常,剧作是成功的,为整部电影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故事已经不平凡,那么电影中人物的构造也是成功的。
得意与琴琴作为电影的主角,也是电影着墨最多的人物。得意的哥哥是村民感染艾滋的罪魁祸首,这种身份下的他有点自私有点小聪明,但不得不说爱让他强大,让他成为顶天立地的男人保护琴琴,用性格中的乐天对抗他人的白眼。对于缺少母爱的他来说,琴琴像是母亲、爱人,更是生命。郭富城的演技是突破型的,一口陕北话,玩世不恭的表情却有着真挚的眼神情感流露。不得不让人联想导演顾长卫之前的作品《立春》中,深入人心的王彩玲的形象,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也不为过。相比较之下,琴琴的形象符合了大众对农村妇女的认知:为了攀比一瓶城里的洗发水卖血而染病、穿着红袄袄、偷情、同居、渴望结婚、拿到结婚证后挨家挨户给村民看„„患病后她遭到丈夫的嫌弃,得意保护她,珍惜她,让她有了归属。如果说刚开始和得意的“苟合”是欲望所致,那么后来的结合便是爱,共患难,生与共。琴琴的饰演者章子怡对观众来说可以说是熟悉,她由《我的父亲母亲》进入国际,又由《最爱》回到为她带来幸运的乡土,对于绯闻缠身的她来说,颇有讽刺的意味,但对于大多数人,这也是一次形象的扭转,琴琴的悲惨与爱被她演绎的生动而朴实。而其他人物:深陷愧疚自责的村长,唯利是图的赵齐全,有着小人物自私与虚荣的粮房大嫂,举止疯癫却内心冷静的大嘴......众多实力配角倾情加盟构成了《最爱》这部叫好叫卖的电影。《最爱》的成功之处,离不开导演顾长卫的张力。
顾长卫的摄影风格迥异,在陈凯歌《孩子王》中,静态摄影内涵丰富、风格清丽;而在张艺谋的《红高粱》里,洒脱张扬,拍出大自然生命感。其本人更是获得第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高深的拍摄功底成为电影《最爱》的王牌。无论是远山近瓦,其构图模式与色彩表现力极富美感,尤其在有山景的镜头中,前、中、后的大山包轮村庄,近而拉近人群,再圈分一个或几个角色,构图大气,颜色着实、协调,即使是贫穷的农村,也让人觉得富有魔幻色彩,也为戏中的爱情提供了先天条件。在影片色彩方面,质朴中不缺“俗色”。背景为农村,乡土气息在山与房舍之间可以显现,而人物的着装,例如琴琴的红袄、大嘴身上的红色辣椒颜色艳丽,体现了农村的色调。
在细节处理方面,似乎每个镜头都有它特别的存在价值,不是多余也不是额外补充。例如30分钟左右,过年的日子,在得意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里,大家并没有聚在一起的喜悦,相反是为了过年而过年。齐全从城里带回了彩电白酒等年货,不但“走形式”还有颇有一种显示“暴发户”的自豪感。在放炮竹时,风大火易灭,齐全便在屋里点火,炮竹也就在屋内爆响,只有孩子和春风得意的齐全兴高采烈,得意与父亲并没有被喜悦感染,似乎这个家庭的和睦已经被抽离,就像炮竹在屋内可以起火。在影片37分,齐全为小学校带来了粮食和“城里人吃的白面”,走之前却拿出彩喷在墙上喷字,镜头并没有拍摄他喷字,相反是拍摄大家的反应,先是得意、粮房大婶仰起脖子好奇齐全在做什么,然后是全景拍摄大家面对齐全举动的状态,这个害他们染上热病踏入死亡的罪魁祸首,却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似乎是等待着这个罪犯的第二次宣判。影片最后,镜头中出现二人的结婚证件,上面赫然写着“结婚人像片”而不是“相片”,这个细节告诉观众,这个结婚证是假的,整个婚姻是不成立的,不知琴琴与得意是否知道真相,还是他们在假象中寻求着快乐,也只有编剧与导演可以解答了。
在影片中,各种运动摄影相结合,例如34分钟左右,得意与琴琴在野外野合后,得意拉琴琴冲向铁轨,像一个孩子一样“与火车赛跑”,琴琴惊慌失措让他下来,得意却因为琴琴的害怕让他越发起劲,此时镜头分别拍摄了两人极度相反的表情,然后是俯拍大全景,山林、铁轨、疾驰的火车和铁轨上渺小的两个人。此时得意是兴奋的,他想证明他是强大的男人,琴琴越是害怕,他则越为活跃来证明对女人的保护力。由姜文扮演的火车车夫似乎象征着外界对他们爱情的干扰,得意与火车赛跑便是要打败爱情的阻隔,不知道这样理解会不会略显“象征性”,但当火车驶过,得意即兴唱起那首民谣“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像是显示着他对抗阻碍获得了成功。最后镜头俯拍整个山区及铁轨,铁轨倾斜,极不稳定,似乎寓意着他们爱情的多难。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穿插着一位小男孩的画外音,从出场开始,贯穿始终,连接起了现实世界与“另一个世界”。此外,各色音乐,如火车的轰鸣,村间动物叫声组成了自然且符合电影风格的视听音响,而悲伤的音乐也在特定的场合出现,不突兀也不会喧宾夺主。
最后回到主题,电影《最爱》被定为爱情电影,但笔者观影后却对影片中的“爱”与“怜”产生了疑问,如果没有艾滋病对生命的威胁,他们能否爱的那么情真意切,而主人公原本的婚姻在疾病面前也吹之即破,所以《最爱》不是对爱情的歌颂,而是对在死亡阴影之下还能相扶到死的情感的歌颂,是否有些偏激?
第三篇:《最爱》影评
《最爱》——看中国社会之病
但凡出身农村的孩子对中国农村的现状、面貌和人情世故应该都有深刻感知,不是出身农村的若看过路遥《平凡的世界》和史铁生的《清平湾》,对农村的情形也大致有所了解。不过在作家的作品里更多的展现了乡村的祥和和农民的淳朴。对于相对深层负面的东西表达较少。《最爱》正是企图深入这一主题,娘娘庙就是中国农村甚至中国社会的的缩影。该片与其说是在讲述赵得意与商琴琴两个艾滋病人的凄美爱情,不如说是在以“艾滋病”为托讲述中国农村之病,社会之罪(看完这片子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叫《罪爱》,后来听说剧本就叫《罪爱》)。中国农村和社会有什么病?
一、“杀亲”。
从性格色彩角度说“杀亲”是一种性格,指的是对亲人刻薄,对外人宽容(从中也体现了国人的劣根性)。农村俗话说“兄弟指望兄弟穷”正是这一写照。“兄弟如手足”,兄弟同胞,血脉相连,血统一体,按理说除父母子女外,没有比这种关系更亲更近的了,然而我看到的多是“兄弟相残”。打得头破血流的有,天天吵架的有,长期冷战的有。兄弟和睦亲近的也有,但是很少,主要也是因为兄弟相距较远,或者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城里人。不过在两广地区,家族意识浓厚,兄弟多合伙经营,不知道情形是否不同。赵齐全与赵得意是兄弟,赵齐全明明知道卖血有染病的危险却只是劝劝而已。作为兄弟血浓于水,只是劝劝这情分是不是太轻了?长兄为父,作为哥哥是不是责任意识也太淡薄了些?
二、“情薄”。
赵得意有家有妻儿,本人并无不良嗜好,为什么要去卖血,还不是为了妻儿老小?他得了热病后怕传染给妻儿主动离家搬到学校去住,应该但也是爱的体现,“实在守不住就带着小军改嫁,嫁得远远的。”他甚至为娘俩考虑了未来的生活。赵得意要去住学校,作为妻子是不是应该挽留?他执意要去,学校门口作别,作为常情是不是应该有些难舍?他住下了,作为妻子是不是应该常去探视?“**天没有来看过我了”,“回娘家去了”。最后赵得意说:“我对她说了,如果我死了她改嫁,我不会放过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尤其如此。因此商琴琴渴望一头秀发完全可以理解。去卖血既是无知也是无奈,染上热病更是不幸。作为丈夫应该做些什么,是个男人都知道。而丈夫小海先是打她,然后是冷她(一年中连手都不碰她一下),最后是赶她。至此,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偷情虽违背伦理,但是若你真的在乎她,为什么要赶出家门?若不在乎,为什么还要捉奸?其实赵得意与商琴琴的结合,起点不是相爱是相怜。一个被丈夫抛弃,一个被妻子冷漠,身患绝症的两个人能不相怜吗?“情爱以不道德的暧昧开始,最后散发出圣洁的光辉”。
三、贪婪
学校是传播文明,消除愚昧的地方,在农村尤其如此。对农村孩子而言,读书几乎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孩子们还会回来的”柱柱说。但是黄鼠狼两却等不及要把学校财物私分霸占。粮房婶私藏公粮,被搜查出来了还委屈地哭得一塌糊涂,就连给花猪都舍不得吃一口。更具讽刺意义的是黄鼠狼两砍树伐木竟为了得一口好棺材。至于赵齐全,“物质是齐全了,但是心早就烂透了”。人性的贪婪在村庄疯狂上演。我们要问这贪婪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将死之人,贪恋的不是人间温情而是冷冰冰的财物甚至棺材?答案就在村庄里。
艾滋病虽暂时没有特效药但是也并非无药可施;虽可能相互传染,但也并非瘟疫;虽多数人寿命短暂,但也并非朝不保夕。然而他们却受尽了家人的冷漠和同村人的歧视。琴琴说,哥嫂都躲着我,我娘也嫌弃我。我们不妨假设,如果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家庭,有家人细心的照顾,感受着家的温暖和亲人的爱,有村民的理解和宽容,是否生命可以更持久,生活更有尊严?当最后一刻来临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泪流满面,满怀愧疚,眷恋家的温暖,愧疚不能报答亲人。可惜没有假设,整个村子整个社会都是冷冰冰的对待他们,他们无从贪恋,除了财。
这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写照吗?当我们对主人公的贪婪感到悲哀的时候,现实中的我们何时又曾放弃过对物质的狂热追求?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谁不懂?但是又有几人放得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功利时代里,人人都在追逐物质财富,又有几人能不为之所动?贪恋棺材的黄鼠狼们是“死得其所”了,而我们活着的人却还将在无所依靠的社会里苦苦挣扎!
第四篇:既然活着(最爱 影评)
既然活着
《最爱》的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中国内地的一个贫瘠山村里,因为村民集体卖血,造成了被称为“热病”的艾滋病在村中肆虐,那些感染上艾滋病的村民不得不在村民、朋友乃至亲人歧视的目光中艰难求生,《最爱》的叙事主干,便聚焦在村中这一群艾滋病人里展开。
影片中得了“热病”的人,集体生活在了村里的小学里,他们像是被世界抛弃了一样,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接近,他们并没有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们会一起聊天,开玩笑,或是为了生活琐事计较,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着,仿佛他们不曾生病一般。我觉得,在他们的心里,应该都有一些阴影,因为他们要承受村里人的歧视,亲人的抛弃,甚至要担心突然自己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没有被这个阴暗面击败,他们不仅在努力的活着,还要在自己尽自己的能力活的更精彩。
首先说村长四轮,他是一个比较古板的人物,传统观念比较浓重,他虽然得了病,但依然视自己的红本本为至宝。他不担心自己的病会突然发作,却担心红本本被别人看到,因为里面记录的都是自己不能说出去的事情。在生命的最后,他依然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那个红本本,更像是他生命的伴侣,他要有它的陪伴,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然后是粮房婶,对米和花脸猪的“爱与恨”,当然她的死亡应该是从飞奔的猪身上掉下来摔死衣着邋遢,头发蓬乱
接下来是大嘴,王宝强演的大嘴与破喇叭一起“失电”
最后是赵得意和商琴琴。“狗男女”他们都是被伴侣抛弃的,他们在这里由
欲生爱,在村民们的流言蜚语中从偷情到结婚。商琴琴“可我没死,我得活着”“得意一天是一天。”——《最爱》成功的塑造出在死神将至时活出精彩的几条人命。郭富城饰演的村民赵得意是核心人物,他的人生哲学在遇到章子怡扮的商琴琴之前和之后都一样,在痛苦和卑微中自娱自乐,或者说是自欺欺人的隐藏悲伤。影片里赵德义在铁轨上奔跑,列车在后面响着汽笛,他非但没有急于躲闪,反而朝着列车司机做起了挑衅的手势,说来啊来啊,最后还跑着点上了香烟。他是一个天才,可以在无望的生活里戏谑玩耍,可以挑逗身后凶猛的灾祸。得意一天是一天,相爱一天便多了一天。这场建立于苦难的爱情,最感人的段落要属郭富城在火车前狂奔的场景,短暂的活力飞扬;一对新人在破房子里的新生活,短暂的温暖甜蜜;以及拿到结婚证后沿途发喜糖的段落,短暂的吐气扬眉,生命和爱情在这三个瞬间得到了最美丽的绽放,令人为之动容。
在死前他们纷纷离了婚,为自己的爱找了一个可以安放可以存续可以给别人看的纪念品——结婚证书,这就是他们的坟冢,他们在心底证明了自己是相爱着死去,他们爱得让全村的人惭愧,他们挨家挨户的分发喜糖,得不到祝福就自己祝福自己,别人看待他们的目光开始游离,这两个快死的人怎么活得这么快乐?是他们可耻还是自己可耻?最终大哥赵齐全利用各种手段为赵得意和琴琴办理了结婚证后,二人欣喜若狂,开始沿村逐屋散发喜糖,然而不止是那些得了病的人,没有生病的人也一样在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最好的例子便是赵齐全,他在影片中的形象不是很好,他为了赚钱给大家染上热病,后来倒卖棺木,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这样的小山村
里穷一辈子,余华说过,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任何活着以外的事而活着。“热病”引发的死亡是唯一的结局,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里,村民们既没有自救的可能,也看不到外力拯救的希望,“挥之不去的绝望”贯穿影片首尾。没有一脸苦悲的坐吃等死,没有呼天抢地的抨击谴责,《最爱》里的绝症病人一个个欲望鲜活,该偷鸡摸狗的还偷鸡摸狗,该调戏挑逗的还是脸不改色心不跳地飞段子、上咸猪手,该占便宜的一粒米都不落,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惹得影院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全然不像是在观看一部苦情电影。多好啊,没有一个像是正在被死神拖曳的倒霉鬼,如果把这一个个卑微的欲望都抹掉了的话,估计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没了人气儿的僵尸和戴着面具的活死人。可想而知,那将是最没最没意思的事。中国电影人,精通沉重悲苦,深谙形而上的意义,或是一味追求令人喷饭的笑果,但什么叫悲喜交加,似乎没人好好钻研过。
生有可恋,恋而生情。赵得意们四处游走、活跃于天地间的生存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喜剧色彩,让《最爱》打通了生与死之间那堵看似不可跨越的厚墙,也让顾长卫截然不同于那些致力于义正言辞型悲情的中国导演们。当然,《最爱》没有典型“悲喜剧”(Tragicomedy)的幸福结局,但也逃离了普通悲剧的可怖面目或是那股笨重,尤其是左小祖咒的配乐,以一种轻松、有时候近乎戏谑甚至是狂欢的调调,让一群绝症病人的死前生活,变得多彩甚至轻佻起来,变得似乎让人一时间遗忘了那个注定不变的结局,而结局的来临,又总是令观众猝不及防,比如“骑猪村妇”粮房的死,比如喇叭不离手的“活宝”角色大嘴的一句“我也快没电了”,让人莫名无言。
在大街里在人群中旁若无人展示即使是脆弱的快乐与骄傲。在大时代里,他们不过是一粒粒可有可无的尘埃,转瞬即逝,但对于他们自己,活出个意思来,却意味着永恒。
第五篇:《得意一天是一天》 《最爱》 影评 观后感
得意一天是一天
如果将顾长卫导演的《最爱》(2011)当作一般的爱情片来看的话,确实不亚于其他爱情片,而与其相平的优秀电影亦是不少,甚至有胜于它的。可《最爱》却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极其敏感能触动人心、人们不断包容的群体里,艾滋病群体。
我曾经读过郭敬明编的《少数派报告》(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顾名思义,全书是记述‚少数派‛的。然何谓‚少数派‛?书中诠释道——有自闭症患者,有聋哑人,有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人群,有精神分裂,亦有艾滋患者。‚是谁何时开始,以论理、道德,或以自己为标准或是凭借,认定孰是孰非,如此,人们的歧视、唾弃、憎恨,以至于他们懊恼、疯狂,然不知所措却与世长辞;他们的生活没有光明,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唯一的是在深夜里街边的路灯给予最后的光照。‛这是摘录于我阅毕本书后所文的读感,文章标题是书中柴静文章的标题——《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
以此来概括《最爱》其实再好不过;然而相比之下,是叙述人的爱恨离愁,是叙述生的水生火热,是讨论人性、金钱、盲流或道德是非,却失了本意。为何不摄作爱情片,为何不摄作惊悚片,而融于艾滋病群体,岂不为突出弱势群体。谈至弱势群体,我更喜与‚少数派‛并论。所谓弱势群体,大家更喜欢将作为经济上的弱势,比如被拖工资的农民工、收入少的人民教师等等等等,而我所说,并且认定这才是真正弱势的,是没有收到关心、疼爱、包容,乃至歧视、唾弃、憎恨。何为?反抗之?却认为自己的精神、心理对社会是个危害,却认为没必要,于是他们的‚势力‛愈来愈少,谈何反抗。事实上,少数派并非如此的‚少数派‛,他们不仅仅是这些所谓心理或生理有‚缺陷‛的人们,比如,有灾民,有自由摄影师,有杂技演员,有流浪艺人。他们拥有他们的思想——那是伟大的——然而却无法告之于世,因为这种思想会让他们被孤立——可是他们依旧坚持。人心叵测,本来只是少数人的厌恶,可惜社会缺乏对如此人的保障,人云亦云,久而久之,社会开始厌恶这些人群。
通过各种媒介,我们了解与我们不同身份的、极少数的人群,但一旦与他们相亲生活,才发现原来和常人一般,和你同样有喜欢的东西、厌恶的东西,同样有着梦想,为之奋斗的目标;只不过是在一些层面与你有着不同,比如财富,比如他喜欢的人的性别,比如他的器官是否好使,比如他是否喜欢和别人多说话,比如,比如。他们时而一无所有,却坚持生活在阴影之下,倒不如说是早将生死置之于事外,甚至不再奢望他人的同情,因为他们只为满足自己——这不是肉体上的满足,不是物质可以满足的。少数派们被孤立,他们就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呐喊,挣扎,却依然继续他们的‚少数行为‛。‚变态‛、‚神经病‛、‚哑巴‛、‚脑残‛、‚妖精‛……多少的‚爱称‛充斥于他们的耳边。然而,或许这只是我们无心地出言,却哪知在他们内心是何种巨大的打击……
谈到艾滋病不觉与同性恋联系起来,有人憎恶,有人包容。有这么一篇文章:‚希腊神话中的多数男神都是同性恋,他们都是否是‘神渣、神妖、神变态’……?爱神丘比特是双性恋,难道他向众人射出的爱情之箭是‘神妖、神渣之箭’,或者是‘箭渣、箭妖’……?…… 您爱看奥运会吗?很不幸:奥林匹克运运会史传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头号英雄赫拉克勒斯创始的,他就是个双性恋,运动会上的体操、骑马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他和美少年伊俄拉俄斯的爱情,古时候冠军运动员加冕时唱诗班就唱起他和伊俄拉俄斯凯旋时的颂诗(相当于今天的奏国
歌),那奥运会岂不成了‚妖、渣、垃圾、变态......运动会‛了?……您是汉族吗?知道吗:汉族就是因为刘邦在中原建立了汉王朝才渐渐有了这个族名的。而刘邦就是双性恋,西汉的皇帝几乎就是个双性恋大集合,咱的汉民族难道是‚妖、渣、垃圾、变态民族‛?汉文化、汉字不知又算什么呢?‛等等,诉诸了厌恶同性恋之人妄想与其脱离干系至不可能。
然而无论是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我还没死,就要活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别人意见不一之时,或许仅仅只是三人行而两人论,自己被排除在外时,其实我们就瞬间变成了少数派。你可能因为一个好奇的想法,被人取笑,可你经受不了,便放弃了,进而再次跟随‚主流‛。那不过是一时的少数行为,得到的也不过是一时的打击;然而他们呢?每个人都会突然进入‚少数派‛,我们亦有感受别人的排斥,然而自己却又是如何对待与自己更不同的少数派?
我仰天叹而泪纵横,或许这不会让所有的人流泪,可我流泪了,我变成了少数派。我厌恶别人的唾弃,可我依旧泪流。只要我还没死,就要活着。
末了,失语。
以片中一句话作为标题亦代结尾,曰:
得意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