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绿色学校八大理念
创建绿色学校八大理念
一、均衡发展的理念,均衡是个数学问题,那么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要与当地发展相适应,不要花贷款去建豪华学校,教室盖的很漂亮,厕所却都没有解决,这样就不均衡。
二、和谐发展的理念,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校长与老师,亲密无间,十分融洽,不存在家长打老师,师生关系紧张,老师不愿留,学生不愿学的现象。
三、循序渐进的理念,创建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县级开始,逐步提高。
四、多样性的理念,老师要善于包容,要承认学生智力发育功能的差异,人各有长处,(刘翔、歌唱家、科学家)不能区分好孩子坏孩子,小学不行,初中不行,高中行,要有教育家胸怀。
五、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为立足点,只有立足眼前,才能着眼未来,以大多数人为本,以人性为本。
六、有规则的理念,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计划,学校规划,全面安排,各种制度,全部细化,落实到人,用制度管事、管人,(化验室废水处理达标后外排,做一个负责任的学校)。
七、资源利用的理念,一切都是资源,我国资源缺乏,不是地大物博,人均占有量很少,在学校老师就是资源,要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发挥学生特长,要求在学生之间不应有贫富之分,进行公平教育。
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物质不灭定律,生命可遗传。环境意识提高,发达省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发达国家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要教育师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从小就要有信心,培养他们适应能力,多给机会,敢于与人交流。
第二篇:创建绿色学校 深化绿色理念
创建绿色学校 深化绿色理念——关于我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时间:2008-05-19 10:48来源: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网站 作者:浙江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孙 点击: 427次 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小学环境教育入手,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也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起着基
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小学环境教育入手,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也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起着基础、先导和推动作用。新世纪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如何适应我省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形势,这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课题。创建“绿色学校”,是深化环境教育的必然选择
“九五”期间,浙江省工业污染控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到2000年底,全省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2.2万多家企业工业污染源基本完成治理任务,达标率为95%以上;杭、甬、温三个国家考核重点城市的空气和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已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由于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九五”期间,在全省经济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的同时,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较大幅度下降,使经济、社会、环境处于良性发展态势。目前,省内钱塘江等八大水系主体水域、主要湖泊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根据中国科学院1999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定,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矛。但是,全省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生态环境系统相对独立封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二是环境要素复杂,又是核电大省;三是环境容量小,污染负荷重;四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重污染行业占有相当比重。
进入新世纪,浙江省的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十五”期间,全省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调度体系要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将更为完善,到2005年重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力争使全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完成新世纪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是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而重点对象首先是肩负着未来使命的广大中小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则是深化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
绿色教育,是创建“绿色学校”的伴生物,是环境教育发展阶段的新事物。全球生态危机引发的地球上“绿色”的加速消失,已经促使人类文化的“绿色”转向。绿色,是文明的象征,是生命的希望,是一种完美的时尚。在工业领域,正在实施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制度,走“清洁生产”之路,在消费领域,社会倡导“无公害”物品,鼓励“绿色”消费;在教育领域,国家支持“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所以,“绿色教育”是环境教育的现代发展。
环境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敬畏自然。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满足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欲望,人们无止境地向地球索取,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公害事件相继发生,畸形怪胎和怪病频繁发生,人类面临灾难。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1972年,联合国在斯得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的任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认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是政府的职责,又必须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影响着环境,又受环境的影响。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缺乏环境意识密切相关,而培育和提高环境意识,需要通过环境教育。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前途。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绿色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一种载体,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到1999年,欧洲19个国家4000多所学校开展“绿色学校”活动。澳大利亚、印度、美国、泰国、南非,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引入了“绿色学校”理念,开展创“绿色学校”活动。
1972年,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斯得哥尔摩会议,中国环保事业开始起步。1993年,我国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的环境教育也实现着同步的变化和发展。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宣传教育开始在全国起步。1985年,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在辽宁昌图县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交流及学术讨论会”,成为国家环保局和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良好开端。1996年12月,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制定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提出在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纲要》颁布后,在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倡导下,各地学校积极开展了“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决定,每两年表彰一批全国创建“绿色学校”的先进学校,并于2000年11月表彰了全国第一批105所先进“绿色学校”和22个创建“绿色学校”优秀组织单位。
1974年全省环境保护会议后,我省环境教育呈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全面开展的态势。1986年3月,杭州第三中学在高一年级成立了水质分析小组,对西湖开展课外环保课题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实验。1987年10月,该校又在高一年级设立环保选修班,增加环境保护教育课程。
1989年,该校高一年级四个班均开设了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期末均列入考试科目。该校在连年开展环境教育试点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学生环境保护教材,并推广至全校各年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我省和国家环保局的表彰。以杭三中为主体性组建的杭州市中策职业高级中学,环境教育特色鲜明,环境道德教育有序有效,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各项教育活动精彩丰呈,1995年就荣获“全国环境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988年9月起,杭州第二中学、第四中学、学军中学、天长小学、祖庙巷小学、保叔路小学等中小学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环境教育。据杭州市统计,1991年至1994年全市有43个中小学坚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温州市乐清县于1989年起在20个乡镇中学和两所小学开设环境课,进行学校环境教育试点。1990年,该县学校环境教育面扩大到38所中学。两年内,各学校累计开设环境课2000节(时),举办各种环保讲座900多次,全县中小学生有六万多人次受到环境教育。乐清在中小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作法,受到国家环保局和省、市环保局的多次表彰。同年,全省已有50多所中小学的四万多名学生接受了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乐清、欧海县编写了中小学环境教育课本。1991年,全省有530所中小学开展了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杭州市也编写了环境教育课本。到1993年,我省中小学校环境教育试点工作在全省各市、地全面开展。1997年,根据国家环保局指示,省环保局、省环境科技培训宣传教育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幼儿环境教育纲要》。
全省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引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7年,省环保局、省教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了全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各市、县(区)环保局、教育局共同组织、策划和协调“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通过建立机制、培训师资、编写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育课题攻关、尝试社会实践活动,推进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杭州市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活动中,十分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做到组织、计划、措施三落实,发挥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三个积极性,形成了创建的氛围,使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既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目前,已有22所中小学通过了杭州市级验收,更有一大批获得了县(市)的“绿色学校”称号。嵊州市长期重视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日程,健全环境教育辅导员队伍,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绍兴县环保局会同县教委对全县中小学“绿色学校”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获全省环保科技成果三等奖。舟山市普陀区教委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科学学课,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新思路。温州实验中学、嘉兴洪波小学、金华红湖路小学、嵊州市剡山小学作为我省“绿色学校”的优秀代表,受到了国家的表彰。为了规范和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各市、县(区)教育、环保部门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杭州、嘉兴、金华、湖州等市建立了教委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杭州、温州、嘉兴等市还确定了一批环境教育基地。因此,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已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开展。
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既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既受国外环境教育的启发,也是全省多年来环境教育工作的积累、持久开展下去的一种必然选择。2 创建“绿色学校”,是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
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尊严和荣誉的尺度;环境意识,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实施环境教育,是实现“两个文明”的重要途径,而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
2.1 “绿色学校”的认识
“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绿色学校”开辟了途径。“绿色学校”的概念,反映了新生事物的根本属性,具有相应的关系。首先,要把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和人类的可持续教育,纳入“绿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组成部份。学校的定位,不仅在于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而且也为恢复自然生态、建设自然生态服务。其标志就是要制定创建“绿色学校”的“绿色计划”、履行“绿色管理”、培养“绿色人才”、开发“绿色科技”、建设“绿色校园”、倡导“校园绿色消费”等。因此,绿色教育已成为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为人民服务本质的体现,是传统办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其次,“绿色学校”是人类生态观念变革在学校系统的积极响应。人类生态观念的变革,走过了古代顺应自然的“万物有灵论”,近代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论”,现在开始走向人和自然和谐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论”。在当前社会生态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发挥学校作为“绿色文明中心”的精神辐射作用,既使建设未来的文明使者熏陶了“绿色文明”,也使社会感受到学校的“绿色文明”。其三,“绿色学校”将解决“绿色无知”问题。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并非人们故意所为。没有人会有意识地去选择灾难,更没有人会有意识地制造灾难。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机来势凶猛,且是当代科技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伴生物,具有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暴露出我们人类只顾经济快速发展,不顾及生存状态急剧恶化的缺陷,反映出人类在生态上的“无知”。“绿色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将人类、非人类生物、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次共同体的生存方式,用“绿色理念”认识其规律、规范其行为。理解三个层次共同体的生存方式,确立起人与自然关系中由自然到必然的人类义务和责任,树立“绿色意识”,即生存的可持续意识,发展的环境道德意识和公众的参与意识。
2.2 绿色教育的任务
“绿色学校”的绿色教育,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综合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绿色教育”承担着环境教育的三个层次的任务。首先,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局限于环境自然科学具体的专业教育,其教育的特点是仅停留在人之外的多种环境及其问题的自然机理的认识上,没有涉及环境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社会综合因素。因此,这是一种初级的环境教育。其次,是在环境中的环境教育。以人与环境不可分离为特征,在传统环境教育中引进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人在环境中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思想”,即可持续发展思想,明确人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可持续生命限度,明白“要钱更要命”的道理。再次,就是“为了环境的教育”。因为“地球不是为人类准备好的”。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仅是地球的唯一生命。要认识自然规律,学会人与自然相协调,学会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的生存观、世界观和发展观,培养深层次的环境道德观念。以上三个层次的任务互为一体,从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到道德教育,实现可持续“绿色教育”,从而真正实现了超越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的教育。
2.3 “绿色学校”的评价指标
创建“绿色学校”的模式,既有统一性、更有差异性。作为评价指标,“绿色学校”应当具备一些共性要求。首先,是“绿色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路线。“绿色教育”,只有纳入社会科学课题,关注环境问题中人的因素,立足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有效地实现“绿色教育”的目标,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渗透教育,基础和渗透,是我们所倡导的绿色教育路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绿色学校”的生命所在。第二、“绿色学校”形成绿色主导学科群。中、小学的各学科,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基础教育的阶段性内容。环境保护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基础学科范围。但是,每一学科中对“绿色教育”的渗透却各不相同。因此,既要在统一指导下的个性渗透,又要实现个性教育中的共性规范,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升华,实现环境教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第三,“绿色教育”应当实行“绿色管理”。从环保理念角度看,学校的能量和资源,应当实施“绿色利用”,实行规范化指导,包括一个考核的指导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学、实验、管理、后勤保障、校园生活方式、清洁生产和工作方式等,都应当纳入“绿色管理”范畴。第四、制定“绿色学校”的规划和计划。在规划中应当有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活动“绿色计划”,还应当有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不同的“绿色计划”,从而使师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知识性、理论性和道德的教育和升华。
2.4 绿色教育的途径
“绿色教育”,是环境教育在学校各个方面的渗透,是一个教育渐进的过程。因此,“绿色教育”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第一,要实行有机的连贯教育。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各有侧重、各有特征的。幼儿园和小学的环境教育,是有限的知识教育,嵊州市开展了“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项环保调查、做一件环保实事”“六个一”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表明,幼儿园和小学的“绿色教育”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环境。在初中阶段,主要方面是知识教育,在有限的实际和理论的结合上,学习课堂知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讨论和演示环境问题、理解环境、认识周围的环境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参与能力,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理论的积淀。因此,“绿色学校”应循序渐进性、具有连续性,并为更高层次的进步而提供基础。第二,要把握“绿色教育”的定位。“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应融合于其他素质教育课为一体,培养有环境理性和环境道德修养的接班人。“绿色教育”应当实施理性教育,不仅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和事实,更应该把握环境的内在本质规律,知其然又不断地知其所以然。“绿色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环境道德观。所谓环境道德,就是把人对自然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纳入环境道德的评判规则,制定出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并在不断的实际认识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实现积极的、动态的人和环境的和谐和统一。第三,重视“绿色教育”的综合教育。在第一课堂教育中要重视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在第二课堂教育中,要从实验和实践的角度,更有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点去认识环境,实现学生的“绿化”任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对城市的文化景观,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农村的生态环境的考察,以及对某些学科的实验解剖,充实环境保护的认识、知识和智慧,以扎实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功底。
“绿色教育”应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乡土环境特性、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因此,“绿色教育”决不是一门普通的教育科目,涉及到人们深层次的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具有超强的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强调知和行的统一,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以,“绿色学校”不应限于某一种方法,或者说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应当多元化,应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将社会、学生和教师三者的价值取向统一,多动脑筋,不搞形式主义,不拘一格地开展有特色的环境教育。 3 研究对策措施,深化绿色教育活动
“绿色学校”,是当今学校 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环境保护的实践方式。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标志。研究对策,制定措施是实现“绿色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形成价值观,塑造品德和养成行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教育的功能。素质教育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环境素质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实践和完善,有效地促进学校整体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培养具有较高环境素养、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的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绿色学校”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环境品位得到提升,还可以通过学生带动家长,通过家长带动社区,又通过社区带动社会公民更广泛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绿色学校”是一种品牌,具有社会化的明星效益,尤其是在教育产业化和学校面临市场化竞争的当代,“绿色学校”就是教育质量,就是社会的一面旗帜。创建“绿色学校”,对于学校师生,可以加深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校园环境,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营造优美环境;对于学校教学,可以丰富环境教育的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充实和提高教育质量;对于社会,可以促进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提高学校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同时,学校内部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和节约利用能源、资源,清除事故隐患,减少浪费,节省财务开支。创建“绿色学校”,是提高学校品位的最佳途径。
3.2 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也是创建“绿色学校”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应当在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和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提出创建要求。学校应当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环境教育主管领导和领导机构各成员的职责。对于教学部门、管理部门、行政后勤部门的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当分工明确、建立规范、各司其责、各尽其力、通力合作。要把环境教育的岗位责任制,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一个时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年终考核中。同时,要鼓励家长、社区、有关专家、新闻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参与。
3.3 统筹安排、制定计划
学校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管理的各个领域,纳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因此,创建“绿色学校”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对“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一定要结合实际,正视“校情”,实事求是,统筹规划,有序渐进。要有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发展目标的创建计划,有一个既符合规划目标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由于自然、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差异,学校硬件、师资条件和环境特点等方面的不同,“绿色学校”创建规划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各个学校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师生的智慧,充分体现活动的多样性。要注重实施创建计划的基础工作,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作为考核验收的依据。
3.4 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水平
任何优秀的教学教材,都无法取代有责任心的教师。教师本身的环境素养,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深刻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具有良好环境素养的教师,是实施“绿色教育”的关键因素。要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使教师有机会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信息,充实新技能,适应新变化。要组织编写环境教学学科的渗透方案,实行资源共享;要进行环境教学示范,组织环境教案观摩和评比;要加强各学科课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育研究,提高课堂的环境教学质量。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的特色教学,撰写特色论文,不断深化环境教育。
3.5 以人为本,增强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祖国的未来。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培养我们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创建“绿色学校”的各种活动,应当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首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切实掌握各教材所规定的环境保护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其次,要组织开展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丰富环保知识;第三,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成立环保社团,组织环保科技小组,利用活动课开展日常活动。第四,要结合学校与师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社会环保活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为环保做好事、办实事、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6 优化校园环境,推进硬件建设
学校的校园环境,是最生动和形象的“绿色教材”。在注重“绿色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应当优化校园环境,以校园环境育人。校园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布局,具备环境教育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以及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满足创建活动的需要。要搞好校园的植树种花,提高绿化覆盖率,用环保理念美化、绿化校园。要有效控制学校的多种污染源,开展节水,节电等节约资源的活动,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保持环境整洁,厕所干净,厨房卫生,校园净化,体现学校活动全过程中清洁生产理念。
第三篇:绿色学校创建材料
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绿色校园
离石区东关小学地处离石区滨河南畔,是一所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设施设备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优秀的小学,特别是他的绿化、美化更是一流。一进校园,你就会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这儿红黄相间的外墙涂料,操场护网上的绿色屏障,教学楼周围的月季花,时时都在流淌美的旋律,处处都在描绘美的画卷。这一切来源于学校确立了通过“严格规范要求学生、优良校风影响学生、高尚师德感染学生、优美环境陶冶学生、崇高典范激励学生、扎实课程发展学生、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现代理念武装学生”的育人途径。并将“营造绿色、和谐、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打造活泼、健康、团结、文明的育人氛围”做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内容之一。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绿色校园。精心布局、重新规划,提高环境教育水平
一、加强组织建设,规范环境教育管理。
我校自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以来,为了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各项工作,使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将创建“绿色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创建规划,细化学校环境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做到组织、计划、人员、经费四落实;并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研究创建工作,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由教导处、大队部负责组织开展环保教育的各项活动,后勤处全面负责校园绿化的日常维护,教研室负责环保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的有机渗透。领导小组负责定期检查环境教育落实情况。
二、精心设计规划,加强学校环境管理。
校园环境建设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础。我校校园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讲究布局、讲究自然和谐、讲究以“美”怡人。
我校是一所老校,在全校师生及几任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环境不断改观,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由于学校占地面积仅有2万平方米,加之校容量又大,全校绿化面积虽然不多,但我们采取了立体式绿化,把校园内可利用的地方都进行了绿化,例如,选择藤蔓植物爬山虎种植在操场周围的护网下,再如在教学楼周围筑起了花台。步入校园,人们无不被她淡雅、清新中所透出的书卷气息所吸引:气宇轩昂的教学楼,宽阔美丽的操场,摇曳生姿的花木,雅致写意的草坪,苍翠欲滴的松柏,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自然,似乎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了灵性的墨香,仿佛空气中也充盈着浅唱低吟。“自信、自立、乐学、善学”的校训凸显在新教学楼的外墙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板报。环境保护的相关标语在楼道、梯间、操场随处可见,浓郁的文化氛围浸染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更是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保护环境的超强意识。美丽的校园是无声的教师,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三、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工作,促进环境教育过程。
1、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每学年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严格规范要求学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仍果核纸屑、节约用电用水等。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学生严禁买零食,严禁在校园内吃口香糖、泡泡糖,使校园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
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班班有值日生,一天两扫,负责本班的卫生及环境打扫和卫生保洁。卫生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设立卫生先进班进行评比,校园内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卫生保洁,使卫生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检查督促相结合,最终达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制定有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制度,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美好自然的情感作为新课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之一。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都能挖掘本学科课程中的环境教育资源,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学科教学和创绿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到,随着人类的迅速繁衍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多渠道发挥教育功能,环境教育与班团队活动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等环境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通过对环境纪念日主题的了解、学习,增强师生环保意识。
学校每个班级每学期都要举行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定期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活动,如“环保知识”、“绿色地球”、“绿色家园”。我们将借这次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扎实地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将环境教育作为我们学校永恒的主题,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学校改革发展大计之中。我们坚信,只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绿色校园”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离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离石区东关小学
二00九年九月
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绿色校园
离
石
区
东
关
小
学
二00九年九月
第四篇:绿色学校创建材料
乾佑街道马房子小学创建绿色文明校园汇报材料
乾佑街道马房子小学坐落在距柞水县城5公里的盘龙生态产业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始建于1953年。学校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9人,教职工22人。
近年来,我校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帮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办学理念,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丰富“和美”为校园文化,以“创文”、“创卫”、“创先”、“创优”为契机,绿化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过努力,我校先后获得中华环保基金会“涓流计划”项目学校、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绿色书架”项目基地、商洛市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商洛市文明校园”、“柞水县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柞水县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创建绿色文明学校是我校近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我校在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建立组织。学校成立了创建绿色文明学校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具体,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2、健全制度。将绿色文明学校创建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中,制定了“绿色文明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保证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根据学校实际,每年都确保将一定的绿化经费列入学校财经预算计划。
二、重视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管理。
1、学校把环境文明教育纳入学生课堂,通过德育教育系列活动,如班队会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志愿者活动、植树节等形式,向全体师生进行环境文明教育,重视每个班级教室里的班级文化建设,使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好文化环境感染和熏陶。
2、强化日常管理。学校在校园卫生环境的管理上,坚持做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校园内卫生桶箱配置完善,摆放合理。学校在有树木化草的地方,都适地设有保护环境、爱护花木的标示牌。学校总务处、德育处制定了《学校卫生检查评比细则》,每天对校园内教室、寝室、餐厅、活动区等区域的清洁工卫生工作进行早、午、晚三次清扫,三次检查,纳入管理班级及负责人的月评估业绩,且在学校重要地段课余都设有文明卫生监督岗。每周对各年级班级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通报。
三、增加资金投入,美化学校环境。
1、实现校园绿化美化。2015年底投入50万元新建花坛4个,绿化面积400平米。
2、实行校园美化、亮化工程。2016年投入60余万元对老教学楼、宿办楼装修美化,并新建水冲式公厕一所。
今后我们将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文明教育活动,将环境文明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努力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并自觉落实环保行动。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北院操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改造。进一步提升绿色学校内涵。
第五篇:创建绿色学校材料
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提升文化品位
yy市zz区dd小学座落于市区的东部,始建于1965年,现拥有教师68名,24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名。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舞蹈室、艺术室、声乐室,以刘孝龄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抱着对教育事业的负责态度,运筹帷幄,提出 “ 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 ” 的办学宗旨,并制定出“环境建校、艺术特校、师资高校、科研兴校、教育强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有序、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高、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现代化窗口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操场面积7450平方米,有可容纳8条200米跑道的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地,有标准的绿色人造草坪小足球场。学校的建设朝着高起点、高品位,艺术化看齐:全区最大的操场,给走进她的人以敞亮心怡感觉,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梯形的花圃,标志性足球造型,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教学楼内教学楼内布局科学合理。教室、办公室以及学科专用教室整洁。各楼层犹如一条条流动的色彩音阶,富有特色的艺术长廊陶冶着学生的心灵,24班的教室布置得各有特色,大部分班级都有盆栽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护绿意识和爱心。从艺术化工程启动后校园处处有景点,处处洋溢着文明向上的活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愉悦的空间。
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活动和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促进了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工作,提高了学校整体文化建设水平,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几年来,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中,加大了管理力度、组织力度及资金投入的力度,在校园环境改造的基础上从细节着眼,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努力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怡人的生活学习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领导,树立绿色理念
学校十分注重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完善了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领导小组成员,充实和加强了领导力量。制定了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人员分工和职责。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后勤主任7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在工作中更新观念,树立绿色理念落实工作职责,加大创建力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由后勤处负责,保证校舍建设、校园绿化、卫生设施、环境教育场地等符合市级绿色学校的标准,做到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落实软件管理,学校由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具体主管学校环境教育,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组织实施,学科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研究性学习和国旗下讲话、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形式齐头并进,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关爱生命、关爱个体精神家园的绿色理念。
二、强化教育力度、提高绿色素养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大环境的改变,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校园的教育。学校中广泛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活动。
1、丰富绿色内涵,理解绿色意义。绿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学环境,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人与自然、人与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共同发展。为此,学校利用教职工会议、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各种渠道和载体,向全校师生渗透绿色思想,向全校师生介绍文明国家、发达国家开展环境教育的案例,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使师生们知道给人一句赞美、给人一个微笑、刷牙时把水龙头关上、使用纸的两面、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每年植一棵树、给爱心基金会捐一点款等等,你的一个小小行动、你的一个小小习惯可以令环境更美好,加深全校师生对绿色意义的理解,从而使每个人都成为一名环保的志愿者、环境的维护者。
2、实践绿色体验,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组织了 “垃圾分类回收”、“节水节电”、“废旧电池回收”、“爱心行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绿色情感体会。
(1)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中,每个班级,每个办公室都安放了三个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利用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形式,交给师生垃圾分类的方法,并且各班都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管理员”,督促学生自觉按要求把垃圾投放到不同的桶内。同时师生一起动手每天都要对可回收垃圾进行整理,把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废纸、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矿泉水瓶、各种玻璃瓶、易拉罐、罐头盒、桌布、洗脸巾、等分类存放,由学校后勤组统一回收后交废品收购部门,使学生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在节水节电活动中,学校后勤组加大投入为全校更换和安装了节能灯具、开关,水房、卫生间、浴室水龙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学生中开展“我是节水节电小公民”活动,并且把活动辐射到家庭,鼓励学生在家里向家长、亲戚宣传节约水电的重要性,做到随手关闭开关、水龙头,大队部定期组织学生写“环保日记”并评比,把活动深入有效的长期开展下去。
(3)我校还专门制作了“废旧电池环保收集桶”,开展知识讲座,使学生知道废电池是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大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电池里包含的汞、铅、镉等物质中,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废旧电池的危害性深入人心,很多孩子还把家里的废旧电池也投放到学校的收集桶里。同时每个班级还成立了“回收小组”,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对社区中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
(4)爱心行动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充满意义。学校在师生中大力提倡作业本、办公用纸正反用,购物袋重复使用。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环保献爱心”活动,把学生回收后的物品统一集中收集后交废品收购部门,把这部分资金用来资助学校中的贫困学生,每学期开展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动也是对别人的一份爱心的表现,有效的促进了环保活动的开展。
(5)环保志愿者活动,让生活更美好,学校开展了“五个一”环保节能活动,即种一棵树,栽一盆花,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以争做dd美少年”活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三别”(向粗鲁告别 向陋习告别 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 把微笑带给同学 把孝敬带给长辈 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 室内无纸屑 桌凳无刻画 墙面无脚印 出言无脏话)。在学生中开展争做“环保小志愿者”活动,对学校的每一个的绿化带都设立了班级养护、卫生包干区,学生植树、种花、护草的参加率近100%。对社区的小树进行认养,不断强化学生的绿色情感体会,使学生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我校采取的方法是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做到环境教育课堂化、知识化、经常化、规范化。
1、抓学科的整合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各科教学内容都有环境教育的整合内容。在抓环境教育的整合中,我们主要抓三点:一抓知识点,二抓教育点,三抓宣传点,使知识点、教育点、宣传点三点结合,最终达到育人目的。社会学科强调各类资源的分布,联系人为的无节制地开采和浪费,向学生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育;科学学科强调化学废料及生活废料给人类带来的污染及灾害,从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增添同学们的生命忧患意识;语文学科从字词基础知识教学中、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渗透人文关怀。科学、社会的学生实验课、演示课中也都进行了环保知识渗透。
2、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环境教育
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是激发学生环境教育热情的有效途径。我校的做法是:
(1)利用主题队会宣传环境教育
我校把反映环境教育内容的主题队会每学期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规定每班每学期必召开一次,并且量化评比,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几年来,我校反映环境教育内容的主题队会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2)科学课利用重大纪念日,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知识竞赛。
(3)音、美学科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宣传环境教育。①组织合唱队宣传环境教育。②组织舞蹈队表演宣传环境教育。③组织乐器队演奏,宣传环境教育。④组织书法,绘画,宣传环境教育。
(4)语数学科利用综合实践课,宣传环境教育。
(5)利用班报、板报、厨窗、广播、红领巾监督岗,宣传环境教育。
3、坚持课内渗透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渗透,学校开展了“绿色课堂”的评选活动,评价标准里将课堂渗透作为重要指标,教研组还明确要求组内教师必须有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及社区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了解和观察动植物生长状况,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既丰富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又得到心灵的升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环境教育,促进了学生环境素养的提高。
五、活动经常,绿色永恒
学校能抓住重大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绿色教育宣传活动,把绿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到学校德育活动当中,使师生树立绿色观念和意识。学校利用班报、队报橱窗,设立绿色教育专栏,清明节、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都组织一定规模、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3.12植树节,我们组织部分教师到开展义务植树,4月22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呵护地球,关注家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6月5日,我们组织学生打扫街道,宣传环保知识,随后开展了以“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比赛。10月中旬,我们组织学生捡拾白色垃圾。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绿行为。
几年来,学校本着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朴实的教风、学风,先后被评为省足球重点校,省图书管理示范校、省体育传统项目校、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先进校,市实验教学先进校、市文明学校等荣誉、教师及学生的环保荣誉证书、环保优秀征文也如雨后春笋,手捧着累累硕果的dd人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会继续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用百倍的热情,踏实的工作,奏响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学校”的最强音。
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
提升文化品位
yy市站前区dd小学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