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 大全
“我爱他不是因为他长的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样的,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凯瑟琳·恩肖
这是《呼啸山庄》中的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凯瑟琳在答应林顿的求婚后对她的保姆说的。她为了虚荣嫁进画眉田庄,内心却是煎熬的。希思克利夫开始算计拆散他们的两家,复仇成了他今后一生的主题。他夺了呼啸山庄的产权,骗了画眉田庄的土地,甚至把下一代的幸福算计在内。他去田庄与凯瑟琳幽会,让凯瑟琳背负着背叛的煎熬死去,他就是个魔鬼!直到最后,老年的希思克利夫也许是因为心中仅存的爱开始忏悔,经历了几日的食后,他在他们曾关禁闭的阁楼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结束了他因爱生恨的生命,读后感《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
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彼此深爱,喜欢自由,却又虚荣报复。希思克利夫这样的个孤儿,在老恩肖的呵护下成长,骨子里所带的那种复仇的心理却并没有消失。而凯瑟琳呢,喜欢希思克利夫,却并没能摆脱考虑身份地位的虚荣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吧。
《呼啸山庄》很让人思考,不仅仅是文学,更多的是人性。
——于2011年10月
第二篇:《复仇》读后感
对麻木者的复仇——读鲁迅《复仇》
(二)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鲁迅写完第一篇《复仇》之后,继续写了同名的另一篇散文诗《复仇》
(二)。作品借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表现了对社会上麻木者的反抗,其意比前一篇《复仇》更深了一层。
耶稣,是救世的先觉者,他的努力就是为了解除为奴的同胞的苦难。为救同胞苦难而被拘捕,而被送上十字架,而被钉杀。在耶稣被钉杀的时候,耶稣一直为之奋斗的同胞们不但不给予丝毫的理解和同情,相反,却对耶稣百般的戏弄、辱骂、讥诮,鉴赏耶稣的痛苦。作者借此材料,表现了对麻木者的复仇。
让我们先看看人们对耶稣的态度:
“兵丁投给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
“四面都是敌意„„”
“ 路人都辱骂他,祭司长和文士也戏弄他,和他同钉的两个强盗也讥诮他。”
耶稣,在为同胞们努力奋斗,而同胞们就是这样待他,百般地戏弄、辱骂、讥诮,恶钉,希望看看耶稣如何痛苦,如何挣扎,想看看耶稣有着一副怎样的可怜相,他们想从耶稣的大痛中获得一种大乐。同胞们如此对待耶稣,耶稣是怎样面对他的同胞们的呢?
请看作品:
“他不肯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丁丁地响,„„使他痛得柔和„„可咒诅的人们呵,这使他痛得舒服。”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着可悯的人们的钉杀神之子的悲哀和可咒诅的人们要钉杀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钉杀了的欢喜。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面临着被侮辱和死亡,耶稣并不感到痛苦和恐惧,不喝那有镇静麻醉作用的没药所调和的酒,要分明地即精神清醒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悲悯那些麻木不觉悟的人民的前途,仇恨他们现在的麻木不觉悟。他悲悯咒诅四面的敌意。在被钉杀中,他觉得痛得柔和痛得舒服。他对待自己的被钉杀的悲哀,是“玩味”,是“咀嚼,欣赏”;不仅不是难受,而且对于自己的被钉杀是感到欢喜的,他玩味欣赏这欢喜。越是“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越是“沉酣于大欢喜大悲悯中”。
麻木的人拿“残酷”作娱乐,拿“他人的苦”作赏玩,作慰安。但是耶稣在人们的“残酷”和“痛苦”面前并没有示弱,他不怕痛苦,不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来麻醉自己,以减少痛苦。这样,人们不但不能拿他作娱乐,作赏玩,作慰安,他反而分明(清醒地)玩味他们了。他向他的“可悲悯”而又“可咒诅”的同胞“复”了“仇”。
麻木者想从先觉者身上得到一点乐,先觉者偏偏不给,保持清醒,忍受巨大的伤痛,不露可怜相,反过赏玩可鄙麻木者的可怜,这样,先觉者真正做到了复仇。
第三篇:义犬复仇读后感
义犬复仇读后感
这天,我们学到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义犬复仇》,它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苏联卫国战争前夕,在边防哨所有一位优秀的军犬引导员——斯达罗。他引导了一条名字叫文尔内的狗。有一次,斯达罗被敌人的枪弹击中,文尔内气急了,咬掉了那名德军两根开枪的手指头。同时,文尔内也受伤了。伤痊愈后,文尔内不愿意服从新主人的命令。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了。文尔内丧失了听觉,不能在边境服役了,被作者收养了。
有一次,作者带文尔内回家时,发现他的表现十分异常。突然,他撒腿奔去„„两小时后,值班军官打来电话:“在市中心的街上,出现一条狼狗,直径向一个德国人猛扑上去。这个人掏出手枪,边躲闪边开枪,虽然射尽了子弹,可还是被狗咬断了喉管„„”作者急忙赶到现场,看见文尔内受了致命的枪伤。
原来,文尔内一直记着这个人的气味,居然在他头脑里保存了八年之久,而且他竟然能从柏油路上嗅出敌人的气味。八年来他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等到了报仇的这一天!
这篇课文的一些段落十分精彩,如: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用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走路很不安,情绪显得激动,全身像发寒噤一般颤抖着,连我的命令也失去了效力;他的目光又死死的盯着被它咬死的人,目光里含着一种深仇大恨„„这些精彩的描
述活灵活现,犹如身临其境,使这篇文章读起来更有味儿了。
这篇课文很感人,文尔内对主人是多么的忠心呀,它具有人的情感、意识。宁愿自己死也要为主人报仇雪恨。这刻骨的仇恨它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一般的狗对自己主人只是依恋和忠心,然而军犬却不同,他甚至可以为主人舍去生命。
文尔内是一条特殊的狗。学完这篇课文,使我对它肃然起敬。
第四篇:鲁迅《复仇》读后感
鲁迅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终生都在追求理想的完美、人格的完美、道德的完美。他论敌的议论,总是锋芒毕露,直入对手骨髓。
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迅复仇的矛头却直指百姓——那些他一心想唤醒、想拯救的人。鲁迅的这种“复仇”精神,是对愚昧百姓“怒其不争”。
面相觑,慢慢走散”,这时,干枯而立于旷野的男女则反过来赏鉴路人的干枯与死亡,而且因为生命的飞扬而大喜。
《复仇(其二)》这首散文诗所写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均取材于《新约全书?马可福音》,但鲁迅竭力把神之子手足被钉的痛楚,同玩味着神之子被钉杀的可悲悯可诅咒的人们的欢喜,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这就使宗教神话故事获得了新的意蕴。
在散文诗的主体部分,一共八次出现了“神之子”的字样,反复渲染耶酥是“神之子”,到散文诗的结尾,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说出了他是“人之子”。人们钉杀的是“人之子”,而“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这是文章真正的意蕴所在。
《复仇》表现了他对庸众的几乎没有复仇的复仇,是鲁迅式的黑色幽默,《复仇(其二)》则借用宗教神话故事,表现先觉者在被他希望拯救的庸众迫害的大痛楚中,以对庸众的悲悯和诅咒来作为复仇,他痛得“柔和”和“舒服”,都因为这玩味——复仇之故。这种复仇当然更没有复仇意味,只是牺牲自己以期庸众将来的醒悟。
第五篇: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刘恒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是逐步铺开的。起先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接着着重描写凯瑟琳由于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之后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希斯克利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本书人物刻画生动形象:
凯瑟琳见证过了优雅,于是嫌恶希斯克利夫的粗鄙,她最终答应了林敦的求婚,尽管她明明知道,她和希斯克利夫拥有一样的灵魂。然而当希斯克利夫回来,她又背叛她的丈夫和他相见。她与希斯克利夫对于彼此的命运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反抗亨德雷的压迫。在抗争中,他们发现了相互间深沉而强烈的需要,希斯克利夫倾心于凯瑟琳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只有她才能给他理解和友谊,而凯瑟琳也意识到要获得充分的人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要重视与自己作为人的责任,只有彻底的和他生活在一起,共同反抗亨德雷的压迫。他们的爱情就在这种共同遭遇和反抗中萌生而成。她反复无常,患得患失,折磨了自己,折磨了所有人,她在最年轻最美丽时于毁灭中死去,而她的灵魂仿佛也因为毁灭而不得善终,继续折磨着活在世上的人。
希斯克利夫我可以理解他的偏执,但是不能原谅他对伊莎贝拉也施展报复。曾经那样天真的女孩,在对爱情的憧憬中,抛下一切和他私奔,却发现他从来都是恨她的。没有什么比被你所爱的人憎恨,他并非因为你的错误而恨你,他因为你身上流着和他仇人一样的血而恨你,比这还要悲哀的是什么?时间和暴力,终于把她的爱生生地抹杀,只留下对他的憎恶。希斯克利夫可以说是坏事做绝,他着实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而且他报复的手段让我看后,不由得感叹这便是“杀人诛心”。辛德雷,埃德加·林敦,伊莎贝拉,都是被他耗尽了生命中的希望后死去。不难看出,这是由爱生恨,由恨生痛,由痛生仇,由仇生念,由念生狂,由狂生得,由得生乐,由乐生忆,由忆生爱,由爱生死。是的,其间,一切的产生皆是由他对凯瑟琳的爱,一种发自内心,另类的爱
埃德加·林顿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的英雄形象,他有所有的品质,比如坚定,温和。他出生在非常富裕有教养的家庭里,面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他那特有的气质和男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前者。他的富有和出生的高贵让后者嫉妒,他多次去参观呼啸山庄,以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凯瑟琳。埃德加的缺点在于太柔弱,但他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将变得冷漠并且无法原谅别人,当目睹了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时的激动,听到了她对于希斯克利夫的赞美后,埃德加很生气且非常嫉妒但他的绅士风度使他保持沉默。可是,当压力强加于这三个主人公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终于被激化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再也无法隐藏了。尤其是当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惺惺相惜的时候,埃德加他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处境。
我想作者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为主角更多的是想挖掘一个人是如何从人变成魔鬼的。我们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他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我们也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希斯克利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希斯克利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戮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如果说希斯克利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不肯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寻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了万劫不复。
希斯克利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作者心中爱的精髓就是这样的: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脱。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故事的结尾,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