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用感动的心去铭记

时间:2019-05-14 09:0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用感动的心去铭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用感动的心去铭记》。

第一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用感动的心去铭记

用感动的心去铭记

——真爱无敌

23秒,32年……

这是《唐山大地震》最简洁的描述,通过这两组数字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救灾场景,又听到了那个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

是的,撕心裂肺。因为她用了32年的时间去铭记那23秒,她用了32年的时间去向她以为死去的女儿忏悔,她用了32年的时间,不,是一辈子去思念她死去的丈夫,其实她是一直在构建32年前随着地震一起轰然倒塌的心灵之屋,却始终找不到可以安顿身心的力量。

就像她说的“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倒了的房子可以再建,毁了的地可以再种,受的伤可以再复原,可是死了的亲人却是真的再也活不过来了。

她在这种煎熬中活着,固执的守护着自己的内心的坚持,那是她曾经拥有的世界,那里有她的伤痛和幸福。直到汶川大地震后,方达把姐姐带回家时,她的世界才在涅槃后终于重生。

那时她强装镇静在厨房包饺子,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作为女儿的方登看到墙上供着父亲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着一盆西红柿,她轻轻地拿起一只,原来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记得曾答应要给她买西红柿的事情,一直没

有忘记自己。这时,母亲压抑的平静的声音响起:“西红柿都给你洗干净了,妈没骗你。”当方登回过头,母亲蹒跚着跪在女儿面前,声泪俱下:“我给你道个歉吧。你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这么些年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儿啊?我还以为你跟你爸在一块呢,我成天地惦着你们俩啊,我惦了你们32年,你咋就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儿去了?你咋才回来啊,登啊,登啊……”

这一跪,我泪如雨下,这一刻,所有的愧疚、怨恨都淹没在泪水中,32年啊,这份亲情在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后终于可以被这对母女用尽一生的力量握紧,所有的伤痕被爱抚平,她们的心,不,是所有人的心在此时纠结着疼痛,却彼此相依,不再空空如斯……

唐山大地震其实离我们很远,可是地震所带来的伤害和伤痛却让我们感同身受,在大灾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宛若地上的蚂蚁,轻轻一踩便是万劫不复,可是在大爱面前,灾难却像恶魔的尾音,渐渐淹没在了如此高昂的爱的旋律中。这是我们所庆幸所自豪的,是我们所信赖所依持的对抗灾难的力量。

让我们用生命去相信——真爱无敌。

第二篇:《唐山大地震》感(推荐)

浅谈《唐山大地震》

------mars

老实说,《唐山大地震》我看了两遍,看两遍都有悲痛之感,但重点截然不同:第一遍的感觉是:悲大于痛;第二遍地感觉是痛大于悲。下面浅谈观看两遍大地震之感触。

第一遍的感觉确实有点悲,之所以说悲主要体现在影片的几处细节着实感人,例如大地震中方达与方凳同时被困,但介于当时的危急关头只能救一个时,母亲最后说出:“救弟弟”三个字时,方凳流下了绝望的眼泪!这一桥段估计没有人的眼睛不湿的(虽然这样的桥段我在别的影片中也见过)!还有就是母女相认后在墓地解开了长达32年心里疙瘩那一幕(也就是母亲下跪那一段)!当然还有许多细节如母子离别那段同样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冯导选材别具一格,他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管在那个角度来看,这个影片都已经成功了,他把1976年历史重演了(尽管此片体裁以灾后情感重建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唐山人与非唐山人,都会铭记这段历史。幸存者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应该感谢他!说实话,第一次看此片我对影片的构思以及表现手法并未太在意,没有用整体的眼光去看,所以给我的感觉主要是以情感上的触动为主,思维仅仅局限于片中的悲痛与怜悯之中(虽然还是有许多表现不尽人意之处,但并未明显影响到我的这种感觉)。然后,当我得知此片的票房达到五亿时,我决定认认真真的 1

再看一遍,因为这个票房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好像也是中国电影的吉尼斯。所以第二次观看此片时,我是带着整体、辩证、拓展的观点去看的!所以言辞可能多有犀利之处,但既然是谈感觉,我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啥说啥!

先说冯小刚导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实话对他不是很熟,因为我并没有了解过他的背景。但他导的电影我起码九成以上都看过,尤其是上大学后我几乎一部都不放过!真正认为他有才是2005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最后刘若英怀孕含泪吃京酱肉丝那一幕,我还真哭了!)。诸如《手机》、《大腕》、《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风声》(担任总监)都还不错!不折不扣的天才商业导演,也抢了大半个贺岁片的饭碗。其实他有多少票房和我们老百姓没啥关系,但此次的五亿票房大有点雷霆灌耳之势,整个中国才多少人?他要是不算唐山人的票房我也没啥意见,敢问冯导:就唐山占了多少票房?我的意思是1976年这场特大悲剧,如果冯导心疼这25万同胞的话,能不能不算唐山的票房!说白点,《唐山大地震》国内首映重点放在了唐山,苦难的唐山同胞可能泪都快流干了,能不能不收他们的血汗钱?收“唐山人”的钱干嘛?!在国内电影界你登不上“福布斯”老大也能登上“胡润百富”NO.1了,你冯导缺钱吗?!发个善心让他们免费重温这段历史又能怎样?哎!

影片的开头几分钟确实是演大地震,其特效当然不能与好莱坞灾难片相比,但在国内灾难片中也算得上是首创了,但后面基本上演的是情感重建题材(插一句,很长时间没流过泪的同仁们,要看亲情

类电影,建议首选《我的兄弟姐妹》,保你眼泪哗哗),直到汶川大地震也没用特效,似乎是直接引用的资料片,这里冯导勤俭节约之精神也是可嘉的!

第二次看到母亲在两个孩子中选择救谁的桥段时我才想起二战题材的影片叫《苏菲的抉择》,《唐山大地震》的整体构思与此片有点类似之处,尤其是救孩子这段,大有抄袭之嫌疑,因为《苏菲的抉择》中两个孩子也是救的男孩。但这个我倒觉得没什么,只要剧情需要,好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借鉴的。但方凳当时既然被石板压着,且清楚地看到全身多处血流不止,当时两个孩子都挖出来了,怎么就没发现方凳还活着!拉到停尸区后一场大雨就什么伤都好了,这显然是有点不合医学常理(幸好我是个医生,要不还不一定看得出来)。徐帆演的元妮从头到尾都还不错,但母女相认时怎么突然冒出一句:“你是从哪冒出来的”,影院里反而听到了笑声,也许是苦笑。但这里我还以为母女拥抱痛哭才和剧情的,而这一幕却延续到了墓地。因为这句话应该是很久不见的熟人说出来的,不应该是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对白啊!难道这也可以用“冯氏幽默”来形容吗?!

还有汶川地震中姐弟相认的场面不知怎么突然给省略了!

方凳死里逃生,被解放军夫妇收养后对感情的诠释显然表现欠佳,收养后解放军夫妇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方凳,可我就是不明白,方凳怎么冷冰冰的就一点感情都没有呢?在那种背景下怎么还有心思和陆毅偷食禁果,两年都不给养父一个电话,她就不知道感恩吗?!没有解放军的力量,唐山遇难的同胞恐怕不止25万吧!

商业大导冯小刚的近期作品中没有不植入广告的,就连大地震也不另外,“中国人寿”、“剑南春”的广告做的实在是有点赤裸裸,以前影片中的广告好像还含蓄点!呵,也难怪,据说此赞助拉到一亿多呢!

所以啊,第一次看影片,看到的是影片的本身,而第二次看到了荧幕的背后,由悲转痛!痛在商业电影终究是商业电影,在为了赚取票房的同时,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痛在《唐山大地震》赚的是泪钱!痛在感恩的诠释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

话说回来,我宁愿不看到电影的背后,我倒宁愿陷在影片之中去感同身受那段惨痛的历史!因为除此之外与我无关,能感动我就足够了!所以我也就发发牢骚而已(观后感嘛,有啥说啥)!总体来说影片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

每个能活着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懂得感恩

重视群众的力量

死去的我们惋惜,活着的要活得更好

(插一句,就像我们的肿瘤病人一样)

不要做历史的罪人——铭记历史

很多时候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三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一个美丽而繁华的城市,又名凤凰城,却因为一场无情的大地震毁了。地震前兆,空中满是蜻蜓,鱼儿跳出了水缸,仿佛一场大雨将要来临。方大强和妻子元妮,龙凤胎儿女方达和方登,他们不算富有,但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大强因为工作,常常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晚上,方大强和元妮在工地上,不想。天一紫,大地摇晃起来,不好!为救家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方大强牺牲了!方登方达虽然被救出来了,但一块楼板压在两边,但因为力气不支,只能救一个。救了方登,就要放弃方达;救了方达就要牺牲方登。元妮含泪选择了年幼的弟弟,当清醒的小方登听到母亲的抉择,开始恨她。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方达,坚强地活了下去。而庆幸被救出的方登也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姐弟两碰巧在救灾现场相遇了,一家人又团聚了!

从电影大概看来,并不是很让人感动,而恰恰是一些不惹人注意的细节,让人感概万分。老天爷,你王八蛋!这一句看似不文明的话语却包含了母亲太多太多对丈夫,对孩子的爱,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对死去丈夫的想。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一句形于母亲倾诉的话语,写出了元妮对丈夫和方登的想念。当方登被解放军领养后,上学报名时,两位解放军说她叫王帆,方登说她叫王登,这说明方登想家,还没忘记元妮。当方登回家后,因为元妮以为方登死了,在家里还挂了方登的照片,因为32年前方登说要吃西红柿,所有,桌上还有一盘洗干净的西红柿。因为方达长大后有了钱,让元妮搬家,元妮不搬,怕方大强和方登找不到家。在给方登建的墓里,放了许多书,方达说,每年开学,母亲都会多买一份书给方登。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一家团聚了。从四口变两口,方达读书后又两口变一口,一口再变七口(方达媳妇,方达孩子,方登丈夫,方登孩子)。

23秒,地震那短暂的23秒,让人惊心动魄;32年,漫长的32年,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悔恨中度过的。

亲人终究是亲人,是一辈子也不能改变的。看完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活着真好!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双槐树小学四年级:郑嘉庆

第四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我去电影院观赏这部催人泪下电影。说实话,在只单单看影片名字与宣传海报,我的确认为这会是中国一部以真实的事情而改变的灾难片。而在影片开头不久,地震确确实实的发生了,这让我深信不疑,这,的确是灾难片。慢慢随着情节的发展,原来影片讲述的是地震灾难后的亲情。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原来著名的冯导,也啥时候开始玩起了标题党。看着那一个个流离失所,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个高耸的建筑瞬间倒塌的情景,一个个粗壮大汉也抵不过地震带来的灾难。不禁让我感叹到,活着真好。

整个影片的观赏过程中,三段情节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唐山地震后,元妮在面临一块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只能选择救其中一个的抉择。或许我还没成为一个母亲,或许我没有办法感受到元妮的痛苦。但是我只是设身处地的想想,想想平时我妈为我付出的点点滴滴,那会的元妮,内心必定是痛苦的吧。或许是因为是男孩,或许因为是弟弟,或许因为那个年代大伙还处于重男轻女的阶段,所以元妮选择了弟弟。我不诧异,这个是故事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我看到方登听到妈妈那句“救弟弟”的时候而落下的眼泪,是绝望的,是痛苦的,是让她无法理解的。我内心波动了一下,虽然没有落泪,但是还是深深的被感触到了。32年,方登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直没有原谅元妮,这是大家都理解的。直到最后,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与弟弟方达相认后,了解到其实这么多年母亲一直都是有愧于她,都还惦记她的时候,她选择了原谅母亲。或许吧,血浓于水。这点我承认我做不到。或许我是方登,我会选择一辈子都记很她吧。

二是汶川地震后,一个母亲面对自己被水泥板压住双腿的女儿,有一个抢救员因为救她的女儿而受伤,她在不忍有更多的救援队员受伤的情况下选择让医生帮自己的女儿截肢。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吧。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还是很让人为之感动。其实母爱是伟大的,不光是电影,现实亦是如此。

最后一个是影片临近结束,方登回到元妮家与母亲相认的那个情节。这个是全局唯一一个让我眼角有湿润的片段。在这,不得不说,徐帆的演技相当好,把这个情节片段演绎的入木三分。在影片的最后,同样是一段感人的母女对白,张静初的演技相当平平,一大段感人肺腑的对白,加上全局不可缺少的哭戏。张静初的演出想让令我没有感觉,只是有“哦~是这样的”的心理。或许是女儿的歉意,或许是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徐帆把元妮这个角色把握的很好,我也看到很多观众在这一幕是在一旁悄悄地抹眼泪的。只可惜,很多令人感动的情节,都是草草了事,感觉才刚刚入戏,感情酝酿的很好,内心有感触,就快哭了,结果一段剧情已经告一段落了。我想如果把一些没有必要的删除一些,着重对一些亲情的刻画,这部影片会更加的让人深刻。

影片中,商业化的氛围相当严重。从一开始的白象电池,剑南春,中国工商银行,到全剧唯一品牌私家车—宝马汽车,到最后方登自己的旅游公司钦点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无疑这些商家肯定对这部电影有相当大的投资,商业化相当严重,有几个情节还是相当刻意的给这些商家的产品几个特写镜头。没有广告是不可能的,只是如果没有这么些刻意的商业噱头,而加重对亲情的刻花,或许会更好。

影片中有几个电影情节片段让我有些疑惑。第一唐山地震后,方登被水泥板压着那么久,还被人当尸体抬上大卡车,最后因为一场雨醒了过来。的确,她没死。不但没死,恢复的也相当快,醒过来大气也不喘下,也不觉得疼,立马能下地,立马能走路,还走得相当利索,不禁让我感叹,小女孩子复原能力果然强,还是我老了?二是在影片拍摄到,95年的时候方登作为一个残疾人,开着宝马回唐山找母亲。95年,一个残疾人,95年的时候汽车有自动挡么?残疾人如何开手动挡的宝马?无奈~

整部影片中,一些角色的台词也十分搞笑。影片结束后,我还与几个朋友说起剧中台词,其中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什么师不重要”,被我们几个当口头禅,“什么X不重要,重要的是。。”另外还有陈道明的“上不了大学也没事,上了也要交很多费用。”其实,每次当元妮喊“登”“达”的时候,我总会在想,怎么不叫“登”“泡”,多有喜感。

其实整部影片,我估计我是全场晓得最多的一个观众了吧,因为我旁边坐了一个活宝朋友,每次在我酝酿感情,刚刚入戏的时候,他的几句话就能把我给逗乐了。具体说了啥不是很记得了,最清楚的一句就是,当我内心相当汹涌的时候,很入戏了,他一脸正经的对我说:“你晓得整部片子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因为他是金逸的工作人员,所以我想应该会是那种珍爱生命之类的,结果他很正经 说;“请安全的呆在无锡,看,全世界都地震了。”

二十三秒的伤痛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穆迅

在电影的开头,有这么一行字“地震二十三秒,余震三十二年”。此时我还不明白它的含义。可是当沉缓的结尾音乐响起时,我终于意识到了这简单数字后面的份量和内涵——人类的亲情是永存的,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巨变,前至人性扭曲的文革,后至拜金泛滥的当前,亲情就像野火春风中的离离原上草,不屈不饶地显示着它的永不泯灭的强大生命力!

这也是电影与原创小说之间殊途般的差别。正像小说作者张翎所解评,她的作品讲的是“痛”而电影讲的是“暖”,虽然他们讲的几乎是同一个故事。

小说写得很精彩,张翎的“痛”是将地震在人们肉体上,心灵上划出的口子血淋淋地展示在你的眼前,叫你永生难忘。读了它,我心里总是闷闷的,有点儿

像故事里的王小灯,身上绑了件沉重的无形桎梏,束搏着你似乎永远推不开那扇生了锈的窗。

而冯小刚的“暖”却是让你在撕裂的口子上看到它能复原的希望。冯小刚很聪明,他耍了一个移花接木手法,借着小说“余震”的框架将故事的主人公由王小灯移换成李元妮。故事的重心也奇妙地从“痛”转移成“暖”。让你在痛哭流涕的同时感到有一双温暖的手托住你那下沉的心。

舔犊之情几乎是在有生命的物种中,所具备的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之一。动物尚如此,人何异乎?不管你是天皇儿子,还是黎民百姓在这一点上毫无例外。当你从娘胎里掉出来的那一刻开始,母子亲情将伴随你一生,不管它是爱还是怨还是敬还是嫌。你躲不开,甩不掉。痛苦的分离,牵肠的思念,爱恨的交割,生死的惨别无不营造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活剧来。而无数的文人墨客也为其动容,尽其才华倾其心血为骨肉亲情谱写出一齣齣永世相传、动人心魄的佳作来。

剪不断理还乱,这短暂二十三秒的地震带给李元妮一家的是扯不断的生与死,爱与恨,怨与悔,人间情感的酸甜苦辣一股脑地倒在了母、子女两代人的头上。

冯小刚的选择是对的,他把镜头对准社会的底层。芸芸众生的柴米油盐生活是我们常见的景象,平凡的故事容易引导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不经意地看到了亲情的亲切感。誓言留守一辈子的旧砖房,水洗的红番茄,几分钱的棒冰之争,彩绣图案的书包,不期而至的母女剪影,加上李元妮等这些小人物们本土特色的唐山话、山东话、四川话。这些浓郁的民间染料将人们的骨肉亲情涂上了最纯朴最鲜亮最和谐的养眼色彩。那些看似土里土气的话语中,道出了撞撼人心的哲理。“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再平白不过的言语,只有和李元妮催人泪下的震灾遭遇以及震后三十二年的心理历程联在一起,你才能掂出这句话的份量和它所包含的海一样的深情悔意。

“唐山大地震”应该说是一部言情戏,但它不同于常规的言情戏,不是那种卿卿我我,哭哭啼啼的缠绵戏。它是在事件突发状态下,人性被冲击,被两难的选择所扭曲,继而随之而来的长达三十二年的自责、伤怨所折磨的心理深层的剖析。它给人带来的不是廉价的泪水,而是饮泣之后的思考。

“唐山大地震”观后,勾起我那久远的真实唐山大地震记忆,一件算是心有余悸中的会心一笑故事翻浮上来。

我老家在北京。地震时家里只有我妈、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而我正在外地工作。事发后我找了个机会急忙赶回家。还好母亲平安无恙,只是受了点儿惊吓。此时的北京已和往常不一样,触目皆是低矮简陋的地震棚。它们蓬头垢面,杂乱无章地拥挤在一起,毫无掩饰。到了家自然谈起了这北京独特的景观。母亲说,咱家也有个地震棚,我带你去看看。那棚子就在家门口前的空地上,半个身子埋在土中,地面上垒起少量的砖,厚厚的不知什么材料编制成的屋顶,显得平整,夯实。看来母亲很满意这件作品,夸它又安全,又美观,还冬暖夏凉。我也觉得这么快就搭成如此漂亮“优质房”实属不易。

谈着谈着,母亲忽然感叹起来:“唉,现在我明白了,养儿子没用。” 我一愣:“这话怎讲?”

“地震了,人命关天。”母亲说:“你两个弟弟一个也不来帮我。别家都有人忙着搭地震棚,我一个孤老婆子哪有力气搭啊!”

“那,这个地震棚是谁搭的?”我问。

“还有谁?你妹夫呗。幸亏他来得快,否则我真得露宿街头。” “小二,小五干什么去了!?”我有点儿恼怒了。“都急着给老丈母娘搭地震棚去了。你说养儿子有用吗?” 哈!亲情啊亲情!

第五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有感

姓名:孙路明

专业:冶金技术

班级:09冶金三班

学号:301109010

31《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下载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用感动的心去铭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用感动的心去铭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后感:唐山大地震[大全]

    观后感:唐山大地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后感:唐山大地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都说人类征服了自然,但当自然灾害来临,人类却是如此的渺小1976年7月28日那天晚上,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在短短的几秒内,一个平静的城市瞬间......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大全

    感动,唐山大地震今天一个人看完了电影《唐山大地震》,颇为感动,为逝去三十多载的生命,更为坚强于人世的无数唐山同胞。 这是一部十分轰动的电影,一直没有机会看,今天终于在优酷网......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大全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汇编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即便普通观众在急于抹泪时会对故事结构放松标准,仍有人注意到《大地震》让细碎的煽情和主人公的命运激起共鸣之间发生脱节的细节,这些让人不甚满意,或者......

    唐山大地震 观后感

    内容摘要: 唐山大地震 观后感:老婆,老婆,你在哪?(我声嘶力竭的呼喊着我的亲人,似乎忘记身上的疼痛,推开了压在我身上的家具跟瓦片,我找到了她,用尽全身力气把她抱起来喊醒在昏迷的他,我......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中文系07501班 胡祯 10g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被拒绝搬上银幕一年之久的《唐山大地震》终于在今年7月23日上映,实际早就想看了,但是一直迟迟未去,直到暑假休息才带着一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