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公共卫生之病媒生物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病媒生物工作总结
2011年XX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爱卫会的指导下,以创建区级卫生乡镇为中心目标,深入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一、健全组织领导
为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XX专门成立了由分管XXX任组长,爱卫办主任任副主组长,各村(社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任务,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边,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二、抓好思想发动
年初以来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期间共出板报3期,简报4期,广播20来次,发放病媒生物防制小册子300余份,切实在渔村营造家喻户晓,人人防制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措施落实
1、为了巩固我办的除四害成果,控制四害密度,确保市级卫生场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XX尤其重视春季除四害的工作力度。及时下发除四害方案和春季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通知。举办了除四害业务培训,共10多人参加培训,并在集镇社区组建了专门的消杀队伍,加强集中投药等工作。
2、大力开展了以清除垃圾、粪便、积水等蚊蝇孳生地为重点的 1
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环境卫生,清除了蟑螂卵和蟑迹。
3、加强道路的清扫和垃圾清运管理,主干道清扫保洁率达100%,对所有卫生死角要及时清理整治,日常的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户外环境要保持整洁,做到无蚊、蝇孳生地。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特别是对于一些破旧损坏严重,长期无人居住,容易引起蚊蝇滋生的房屋进行了拆除并覆盖绿化,控制蚊、蝇的孳生。
一年来,XX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四害的密度明显下降,传染病暴发实现零指标,辖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篇: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主持词
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为巩固我市已取得的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迎接国家爱卫办三年一次的检查考核,扎实有效的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今天我们受卫生局的委托,在这里举办“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出席今天培训班的领导有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凤、市爱卫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威。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参加今天培训班的有区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监测股股长、各社区病媒生物专干,共计20余人。
今天的培训班有项仪程:1、2、3、4、5、6、首先请卫生局刘凤局长讲话。
(刘局长讲话)
刚才刘局长就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意义以及举办的重要性和今后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望大家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下面请疾控中心主任张威讲话。
(张主任讲话)
下面请慢病科刘科长为大家讲解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刘科长讲方案)
刚才刘科长为大家讲解了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此方案从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工作内容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讲解,希望大家在今后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去做。
这次培训班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希望各位同志,一定要把这次培训作为
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吸取经验,推进工作的良好机会,认真学习,力求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自觉遵守纪律,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授课)
今天的培训班时间短、内容多,我们所有参训人员都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知识层次,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受益非浅。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人员都要认真学到新知识,运用到我们所从事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中。
第三篇: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
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处/km。
室内:室内:目测鼠迹法。目测法记录房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阳性房间/总房间。
4.统计与计算
(1)外环境鼠密度的计算公式
路径指数(处/km)鼠迹数(处)检查距离(km)(2)目测鼠迹法
密度单位为:鼠迹阳性房间/总房间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同鼠密度监测点。
(1)幼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居民区、道路、公园、废品收购站、废旧轮胎厂、池塘、河流各2个。
(2)成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医院、城镇居民区、公园各2个。
2.监测时间。
(1)幼蚊:4、7、10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2)成蚊:4、7、10月,每月上旬和下旬各开展一次。3.监测方法。(1)幼蚊密度:
路径法:适用于小型积水,设定好计步器,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发现幼虫(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大型水体: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虫的幼虫(或蛹),每隔5m取水1勺,不少于20勺。
(2)成蚊密度: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于日落20点后,连续诱集12小时,收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4.统计与计算
路径指数(处/km)=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处)/监测行走距离(km)
蚊幼密度(阳性率)=[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处数(或勺数)/检查积水总处数(或总勺数)] ×100%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成蚊总数(只)/捕蚊时间(小时)×灯数
(三)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餐馆、农贸市场、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商场超市、医院、公园、宾馆酒店、车站、居民区各2个。
2、监测时间
4月、7月、10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室内成蝇密度:采用目测法和笼诱法同时进行。成蝇目测法:监测人员于室内房间目测计数,以每15m为一个标准间进行折算,记录标准间数、阳性间数和每一间内的成蝇数。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24.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
5.成蝇密度计算:
(1)目测法室内房间蝇密度
蝇密度 =蝇总数(只)/有蝇房间数(间),密度单位:只/间。
(2)笼诱法室内蝇密度 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
(四)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同鼠密度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餐馆5个、农贸市场3个、居民3户、宾馆饭店或招待所2个、医院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食品制售或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3.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或者目测法。粘捕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2张粘蟑纸,每个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每次监测共在7类场所布
放126张粘蟑纸。目测法: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
4.统计和计算
(1)粘捕法: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
蟑螂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 ×100% 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2)目测法:房间按15m为1间折算。
阳性率(%)=有蟑迹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100%
五、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数据收集内容,详见附表
(二)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每次监测结束后,由县疾控中心将监测点数据汇总,并于1周内将本次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汇总,并上报县爱卫办和创卫办。并在监测全部结束后,进行全县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写出综合监测分析总结。
六、保障措施
2病媒生物监测是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县疾控中心应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队伍,落实监测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监测设施和工作防护条件。县爱卫办负责监测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监测方案,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具体实施监测点监测工作。
2017年2月14日
第四篇:2010病媒防治工作总结
2011病媒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为目标,既抓好日常管理,又突出重点以各个重大活动为切入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城区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主要在居委会和公共场地进行,共投放灭鼠药,喷杀灭蝇、蚊消杀灵药品,下水道烟熏灭蟑烟雾剂,灭幼蚊环保生物水剂,烟熏下水道,采用磷化铝强制灭鼠,堵鼠洞。同时,组织人员指导督促病媒生物防制专业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在迎接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市爱卫办将各科室人员分为四个组,分别驻点四个区,检查督促病媒生物防制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每周一上午各组集中汇报驻区活动进度。由于责任落实,检查监督到位,避免了活动流于形式。
(二)注重调研,查找差距。
为加快创卫步伐,市爱卫办根据市领导指示,从全国爱卫会国家专家库中邀请三位专家前来我市调研,市政府组织召开各区、各部门领导会议,听取专家调研情况反馈。各位专家中肯地指出我市城市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由我办整理形成了书面调查报告呈报市政府。专家组对我市创卫工作的调研把脉,为我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三)现场办公,解决难点。
办公室设立病媒生物防制常年投诉电话,由专人负责登记受理。半年来,市民群众反映的“四害”问题。领导亲自带队现场办公,解决市民反映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点、难点,市民满意率100%。
三、主要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思路
(一)主要存在问题。
1、针对城市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城区内的废品收购站,有些甚至是一处卫生死角、“四害”孳生地。
2、农贸市场内外卫生重点整治,但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广州、南宁两市的农贸市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一个重难点。
3、病媒生物防制经费缺口较大和没有及时落实。“四害”密度特别是蚊子和老鼠密度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4、按市领导指示,会同市发改、财政部门和有关要求,对三年病媒生物防制经费作出预算,为全面开展创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篇:病媒防治工作总结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年病媒防治工作总结
街道病媒防治工作室在区疾控中心病媒消毒科的业务指导下完成的,深入街道当好参谋、业务指导、业务培训配合区疾控中心病媒消毒科开展除害和害情,2011年的病媒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常性工作情况:
1.当好街道除害参谋,积极参与卫生工作,做好街道除害队伍工作,统计除害资料。
2.每年开展对街道范围的固定蚊蝇孽生地的调查,建立一本帐,摸清街道范围害情。
3.每月开展鼠类密度地道查,配合街道做好春秋两季的突击灭鼠工作。每月每旬开展蚊蝇孽生地调查,做好蚊蝇高峰和孽生地的检查处理工作,认真完成乐每年的灭蟑工作。
4.除害执法,对街道范围内的单位害情超标按《上海市除害暂行条例》进行执行。
二、虫害的检查与监测情况:
1.苍蝇密度监测,3月~11月每月3次分上旬中旬下旬各5个点。3月~11月捕捉苍蝇538只,密度指数5.83,去年同期密度5.83,与去年同期相比0.52%。
分析:各月密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较有所下降,主要是今年雨水较多,在夏季高峰时喷洒药水,及时整治环境,苍蝇蝇类,以丽蝇为今年优势种。
2.蚊虫监测3月~11月每月3次分上、中、下旬各5各点。3月~11
月共捕捉蚊虫331只密度指数6.00,去年密度指数6.00,与去年同期相比+87.5%。
分析:今年由于雨水较多,各月密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较大,大于去年,淡色库蚊占优势。
3.苍蝇孽生地调查,3月~10月每月调查30处,3月~10月共调查240处阳性6处占2.5%,去年调查240处阳性1处占0.42%,与去年同期相比+495.2%。
4.蚊虫孽生地调查3月~10月每月调查20处,3月~10月共调查140处阳性15处占10.7%,去年调查160处阳性8处占5.00%,与去年同期相比+114%。
5.白蚊伊蚊调查,3月~10月共调查441处阳8处占1.81%,去年阳性0.93%,与去年相比94.6%。
6.越冬蚊调查,09年12月至10年3月共检查120处阳性9处占7.5%,去年阳性7.55%,与去年同期相比-0.66%。
7.蟑螂监测,每月投放蟑纸45张,1~10月共投放蟑纸450张,捕捉78只蟑螂,去年同期捕捉78只蟑螂,与去年同期相比0.00%。分析:1-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最主要在4-5月份对各单位居民投放蟑螂药。
8.鼠密度监测,1~10月鼠夹日法共捕鼠16只,去年同期夹日法捕鼠29只,与去年同期相比-44.83%。
分析:1-10月捕获的鼠类,小家鼠4只,占25%,黄胸鼠6只占37.5%,褐家鼠6只占37.5%。
1~10月粉迹法阳性7块,去年同期粉迹阳性24块,与去年同期相比-70.83%。
分析:1-10月密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居民一般单位、重点单位、外环境有显著差异。
1~10月鼠征检查1000处阳性19处占1.9%。
1~10月下水道检查200处阳性2处占1.00%。
9..经常性灭鼠1~10月共捕捉鼠164只,去年同期共捕捉鼠182只,与去年相比-9.89%。
三、控制虫害与质量评估、防制工作:
1.认真调查各单位虫害情况,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害情情况,合理运用以环境防治为主,结合运用药物,器械措施的综合性防制方法。
2.认真指导各单位以防制为主,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告知该单位整改立即设施措施,对老大难单位上报区疾控中心。
3.对除害消毒站人员及各里弄卫生人员进行除害培训,每季度一次使用器械药物品冲剂型与安全性等操作程序。
4.认真及时对投药情况进行质量分析,效果分析,害情分析,总结经验实施有效的灭害工作,为确保我街道的除害害情保持在达到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巩固成果努力做好除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