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事件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推荐)

时间:2019-05-14 09:0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汇瘦肉精事件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汇瘦肉精事件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推荐)》。

第一篇:双汇瘦肉精事件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推荐)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 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发现,针对“瘦 肉精”的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但实际上隐患重重。500 强企业深陷 瘦肉精 丑闻 强企业深陷“瘦肉精 瘦肉精”丑闻 生产线上空 大院里没了往日的繁忙景象,昔日来来往往进货出货的车辆一下子消失了。空荡荡,看不到人影,仓库里成批的货物贴着白色的封条。在切割车间,悬挂着 20 来头已 经宰杀过的生猪,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肉色已经变得暗红,并且隐隐地散发出异味。这是记者在济源双汇公司看到的一幕场景。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这家目前处于风暴 眼中的企业已于 16 日停产整顿。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建有年屠宰 160 万头冷分割生猪屠 宰生产线、年产 3.3 万吨低温肉制品生产线、2600 吨冷库等。2010 年,公司产值达 15.8 亿 元,为附近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之一。针对双汇“瘦肉精”事件,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多条应急处置措施,以严防“瘦肉精” 猪肉及猪肉制成品流入市场。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通报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已对此前遭媒体曝光、涉嫌使用“瘦肉精”的 9 个饲养场(户)逐一进行了核查登记。这些饲养场(户)共有存栏生猪 1512 头,检测出含有“瘦肉精”阳性的 52 头生猪,已无害化销毁 32 头。其他已全部封存,适时再进行集中销毁。随着调查进展,相关涉案人员也开始依法依纪受到处理。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 室主任、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介绍,目前已依法控制 15 人,开除公职 6 人,免职 4 人,停职检查 5 人,其中包括孟州、沁阳、温县三县(市)的畜牧局局长。据了解,济源双汇公司已于 17 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 2000 多吨、冷鲜肉 70 多吨。“完备 监管体系缘何 掉链子 ? 完备”监管体系缘何 掉链子”? 完备 监管体系缘何“掉链子 面对持续升级的“瘦肉精”丑闻,双汇集团 16 日、17 日接连发表公开声明,除了对消费 者表示歉意外,集团公司还作出决定: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 部长予以免职;要求下属所有工厂,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将 每年的 3 月 15 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在这家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品牌的官方网站上,和上述声明同样醒目的,还有其“诚信 立企、德行天下”的承诺与标榜。昔日头顶光环的明星企业,为

何转眼即深陷泥潭而难以自 拔?记者调查发现,在双汇集团态度暧昧的声明背后,隐藏着看似完备实则脆弱的食品安全 监管链条。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十八道检验”一事,双汇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 些程序确实都有,但只是就企业内部加工环节而言。而据记者调查了解,恰恰是执行国家有

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以“抽查”取代“普查”,才导致了有害猪畅通无阻。据了解,早在 2002 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在养殖业使用“瘦肉精”。2009 年 3 月,河南省 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承认,尽管上述链条看似完备,但是监管仍然存在漏洞。据他 介绍,针对“瘦肉精”问题,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以济源市为例,主要依靠畜产品检 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 2%抽查比例执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猪,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并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 依靠企业自检。济源双汇公司原总经理曹连友介绍,2010 年该厂共加工生猪 101 万头,其中本地货源 占 50%左右,其余来自山西、河南洛阳等周边地区。当年 8 至 12 月,公司检出“瘦肉精”生 猪 13 批次;2011 年 3 月,又查处 3 批次共计 60 多头。“企业自检是通过化验生猪尿样,进行定性分析。一直以来,公司执行的都是集团标准,即按照千分之 4.5 的比例抽检。”曹连友说,“由于实行以销定产,每天加工生猪在 2000 头 至 6000 头,如果提高抽检比例势必耗时耗力,将难以保证生产进度。” 前来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 6 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 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第二篇: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张红彩 原创

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反思

张红彩

摘要: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双汇集团“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给国内行业发展、消费者信心、政府公信力、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较大冲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继知名企业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后,近期我国又发生双汇集团“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给国内行业发展、消费者信心、政府公信力、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重大冲击。痛定思痛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也过不了安全关?为何食品安全事件在国内频繁发生,屡禁不止?背后的缘由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深刻反思。分析认为,有四大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一、食品企业偏重规模扩张,忽视对产业链条的上游控制

食品加工牵涉到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发展过程中,食品生产或加工企业往往偏重规模扩张,却忽视了对产业链条,特别是上游原料环节的控制,给食品安全事件留下隐患。

近年来双汇集团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达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在高温肉制品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其品牌价值196.52亿元。在规模扩张中,双汇集团自建猪场的生猪供应跟不上,只能在各地收购生猪,而各地生猪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从中小养殖场收购生猪,质量难以把控,最终出现“瘦肉精”事件。因三聚氰胺事件倒闭的三鹿集团当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企业在规模扩张中自建奶场跟不上,奶源主要由小规模的商品奶场或由分散的奶农提供,对上游原料奶的质量把控不严,最终造成企业倒闭。

正是由于食品企业的过度扩张,加剧了原料收购市场竞争,导致质量难以控制,最终出现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二、食品具有鲜活特性和同质性,消费者只能通过感知判断其价值大小

食用农产品具有鲜活特性,有的自身就是鲜活农产品,有的则是以鲜活农产品为原料,消费者往往通过外在的鲜活度感观来判断其价值大小。在流通过程中,食用农产品的鲜活度逐步减退,其价值也随之贬值。不法经营者为保持食品鲜活度或营养成分,倾向于添加各类禁用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如“染色姜”、“镉大米”、“毒豇豆”等,都是人为添加禁用物,欺骗消费者的感观判断。

同品种食用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其物理外形和内在营养价值并没有大的差异,不象电脑、手机等工业耐用消费品能通过外观和功能设计轻易实现差异化,消费者能轻易判断其价值大小。例如,同样是电脑,却可以开发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一系列产品,价格各不相同,消费者能毫不费力地辨别其性能和效用差异。而供食用的生猪或饮用的原料奶,很难再继续细分品种,品类单一,外形一致,食用价值趋同,消费者只能通过外观、经验常识、包装信息等感知来判断其价值大小。利用食品的同质性特征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感官判断,不法经营者往往凭借“人为制造看起来不错的差异”来获取竞争优势和非法收益,如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作用是为了让其看上去更有营养价值,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瘦肉所占的比例,这就为食品安全事件留下了隐患。

食品的独有特性,决定了食品安全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而我国的监管漏洞和诚信环境差等因素则使得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显得尤为突出。

三、各环节间形成完整的非法利益链条,食品安全事件隐蔽性高

近年来国内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一个明显的共性,那就是各环节间形成了完整的非法利益链条。仅仅是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时,问题总容易被发现并且较快得到解决,如果整个链条甚至是整个行业都出现问题时,最终就变异成“你知我知就消费者不知”的行业“潜规则”。这种“公开的秘密”其实更具隐蔽性,足以“以假乱真”地欺骗“信以为真”的消费者,并且有时由于极少数监管人员也牵涉到利益链中,对非法行为视而不见,使得“潜规则”一直能“潜伏”下去。利益的诱惑,驱使行业“潜规则”中的不法经营者无视道德底线,漠视人的生命健康,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是惨痛的,值得我们反思。

在这次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牵涉到“瘦肉精”来源、养殖户、经纪人、采购员、检疫防疫、票证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非法利益链条。因牵涉面广、集体作案,其事发后的不利影响往往具有轰动性,有时足以毁掉一个行业。在非法利益链下,一些看似荒谬、极不合理的事情居然也发生了: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利益的驱使同样能让早已禁用的“瘦肉精”在国内畅销:早在1988年欧洲就禁止“瘦肉精”当饲料添加剂使用,而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竟然将其作为重大课题立项;早在2002年,国家就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各种“瘦肉精”,但“瘦肉精”仍然大行其道,对利益的贪婪使“一切皆有可能”。

四、监管低效成本高,经营主体违法成本低

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属于“分段管理”,有资料显示,食品管理涉及到7部法律和8个部门。食品监管看似威严壮观,但因监管对象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以及监管机制运转不畅等,监管效率大打折扣,监管成本高昂。在双汇“瘦肉精”等多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很少有监管部门事发前主动发现问题的,总是媒体率先曝光,随后相关部门再加强监管和查处。可见,食品安全监管在日常工作中处于真空和被动状态,当前的联合监管更多的是以“突击”和“救火”的工作形式展开,尚未形成职业化、专业化、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当然,监管漏洞的存在企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食品企业尤其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严格加强自查和自我约束,形成公开的、常态化的食品安全监测报告制度。

与监管效率低、成本高相对应,国内经营主体违法成本偏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得到根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权力层次较低,也缺乏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司法服务,消费者维权往往面临投诉无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偏高等问题,即使维权成功,也普遍存在“为了追回一只鸡,杀掉一头牛”的情况,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当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漠视,不法经营者违法成本过低时,食品安全事件就会重复发生。

违法成本低,也与地方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工作方式有关。有的地方政府因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以及保护地方产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倾向于“淡化处理”和“内部处理”,对非法经营者处罚力度过轻。等时日一长,风声一过,非法行为便一切照旧,结果是“不该发生的事件终究再次发生了”。

以上四大因素值得我们反思,有关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下载双汇瘦肉精事件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汇瘦肉精事件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