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计生专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试卷答案
一、填空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原则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内容医疗服务。
3、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20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
4、流动人口管理原则:责,以现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5法权益制度
6、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1000‰
7、生育率 :指每名(15-49岁)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8、二
二、问答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含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指通过手术、药物、工具、仪器、信息和其它手段,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育行为,并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相关的生殖保健服务。
2、生育政策的基本含义:生育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是对全社会生育过程进行有计划地调节而制定的生育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3、计划生育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
(一)发放避孕药具;
(二)孕情、环情检查;
(三)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六)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4、《决定》明确提出了新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项战略任务: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问题是最主要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是解决其他人口问题的基础。
第二篇:村计生专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村计生专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原则:和相结合。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生育、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服务。
3、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20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
4、流动人口管理原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和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人民政府为主,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5、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措施:制度;制度;
6、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年×1000‰。
7、生育率 :指每名(15-49岁)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8、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个孩子,有实际困难的可以安排生育第个孩子,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二、问答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含义?
2、生育政策的基本含义?
3、计划生育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4、《决定》明确提出了新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项战略任务?
一、填空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原则: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
3、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20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
4、流动人口管理原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地和现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5、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措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制度;综合治理制度;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制度
6、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年平均总人口数×1000‰
7、生育率 :指每1000名(15-49岁)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8、一二
二、问答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含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指通过手术、药物、工具、仪器、信息和其它手段,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育行为,并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相关的生殖保健服务。
2、生育政策的基本含义:生育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是对全社会生育过程进行有计划地调节而制定的生育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3、计划生育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
(一)发放避孕药具;
(二)孕情、环情检查;
(三)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六)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4、《决定》明确提出了新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项战略任务: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问题是最主要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是解决其他人口问题的基础。
第三篇:村计生专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试卷
村计生专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试卷
一、填空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原则:和相结合。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生育、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服务。
3、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20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
4、流动人口管理原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和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人民政府为主,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5、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措施:制度;制度;
6、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年×1000‰。
7、生育率 :指每名(15-49岁)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8、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个孩子,有实际困难的可以安排生育第个孩子,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二、问答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含义?
2、生育政策的基本含义?
3、计划生育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4、《决定》明确提出了新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项战略任务?
第四篇:计生专干培训考试试卷2答案
经开区计生专干业务考试
单位: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格2分)1.农村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奖扶对象的奖励标准为960元/年,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的奖扶对象的奖励标准为1080元/年;特扶对象的奖励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为3240元/年,其中只生育一个独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对象扶助标准为3480元/年,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扶助标准为2640元/年。
2.奖励扶助资金通过财政补贴农民一卡通渠道,直接发放到户到人。3.服用短效避孕药的妇女应记住按时服药,如发现漏服,必须在规定服药时间的12小时内补服。
4.放置宫内节育器应在月经干净后3至7天。
5.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6.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手术者的安
2013.3.2全。
7.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计划生育协会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活动,发挥会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示范、宣传、服务和监督作用,协助政府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二、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新婚夫妇拟半年后再考虑妊娠前来咨询,最适宜的避孕方法应是(B)A.采用安全期避孕法 B.选择男用避孕套避孕 C.选择口服避孕药 D.放置宫内节育器
2.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D)内提交婚育证明 A.10B.15C.20D.30
3.流动人口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C)内补办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
4.省《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可以申请再生育夫妻,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待遇和奖励外,由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计划生育经费中给予(B)的一次性奖励。
A、1000元以下B、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C、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D、3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5.请选出正确的晚婚年龄和晚育年龄(D)
A、男23周岁,女25周岁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6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B、男26周岁,女24周岁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5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C、男25周岁,女22周岁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5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D、男25周岁,女23周岁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4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
三、问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哪些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2.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3.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4.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5.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是有两个孩子且丧偶的; 6.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7.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8.二等乙级以上的残疾军人,五级以上的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9.矿工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10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11.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
12.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13.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2、不符合省《条例》规定生育的,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什么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1、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征收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社会抚养费。但生育时已达到法定婚龄,并在被告知征收后3个月内补办结婚登记的,不予征收;
2、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所在地县(市、区)上一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以下简称计征基数)的5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家庭年实际人均收入高于计征基数1倍以上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家庭年实际人均收入的5倍征收社会抚养费。每再多生育1个子女的,依次递增5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3、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但未申领生育证生育的,征收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3、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哪些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答、1、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2、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3、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的规定,享受休假等;
4、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的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4、诚信计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开展诚信计生的规范操作环节有哪些? 答、诚信计生核心内容就是“政府诚信、群众守信、村(居)互信”,即:政府在管理协议上书面承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保障兑现育龄群众应该享有的计划生育相关权利;群众在管理协议上书面承诺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村(居)民在自愿互信的基础上组建诚信计生小组,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运行机制。
开展诚信计生要按以下“五个环节”规范操作:第一、开好村两委会议。第二、开好村民代表大会。第三、选好诚信小组长。第四、分组分片召开群众座谈会。第五、与群众面对面签订管理承诺书。
第五篇:乡、村计生专干培训
一、计划生育统计基础知识
1、计划生育统计的作用
2、计划生育统计的主要内容
3、计生统计指标及概念
4、统计时间的几个名词
二、计划生育统计规范
1、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范围、内容、形式
2、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流程
3、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统计
4、几个特殊人群的信息统计
5、《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的办理
6、统计信息安全
第一部分:计划生育统计基础知识
一、计划生育统计作用
计划生育统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作用是:为国家制定生育计划提供科学数据;及时掌握计划生育工作进程,综合分析效果,指导实际工作;检查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正确地运用计划生育统计指标,有利于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掌握规律,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二、计划生育统计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主要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应用的统计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口状况:总人口、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数,各孩次育龄妇女数。
2、人口变动情况(人口再生产基本统计指标):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各种生育率等
3、生育状况:生育孩次数、晚育数、晚育率、一孩率、二孩率、多孩率、独生子女率、不孕率
4、反映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初婚、早婚、晚婚数、晚婚率。
5、节育状况: 包括累计避孕人数及当年结扎、上环、避孕工具、针药及补救措施人数。节育率、避孕率、绝育率、人工流产率、避孕措施失败率。
6、计划生育工作状况:政策内人数、政策外人数、正常符合率、政策外生育率等。
7、独生子女情况:有生育条件的只有一孩夫妇总数及其中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独生子女领证率等
8、优生状况:如先天性病残儿比例等。
三、计生统计指标及概念
(一)人口总数统计
1、年初人口数:是指在观察期的起始点时的总人口数。严格地说是指每年1月1日0时的人口数。
期初总人口:即本期初的人口,分年初、季初,具体指期初之月1日零时的人口。本期期初人口等于上期期末人口。
2、年末人口数:是指在观察期的结束时的总人口数。严格地说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当年年末人口数就是下年的年初人口数。
期末总人口:即本期末的人口,分年末、季末,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的人口。本期期末人口等于下期期初人口。
3、年平均人口数:是指一年之中各个时点的平均总人口数。计算年平均人口数公式。即:
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4、年出生率:指某地年内人口出生人数与该年人口平均(或年中)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下同)。其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口=(年初人口+年末人口)÷2(保留整数)年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年中)人口×1000‰
出生人数: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的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总数(包含收养、送养、寄养、离婚后判给对方的和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孩子)。所谓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是指婴儿离开母体后,至少有过一瞬间的呼吸、心跳、随意肌抽动、脐带搏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对刚出生即刻死亡的婴儿,既要做出生统计,又要做死亡统计。
5、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一年为期计算。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数× 1000‰=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值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个因素,而这两个指标都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来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
6、年死亡率:指某地一年内死亡总数与该地年平均人口之比,用千分数表示,其计算机公式为: 年死亡率=某地一年内死亡总数÷年平均(年中)人口×1000‰。死亡人数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疾病、人身事故等)而失去生命的人数总和,不包括死胎数 统计要求:计生部门与公安部门统计的死亡人数完全一致。
(二)婚姻统计
1、育龄妇女人数: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绝经止这一年龄阶段内的妇女。国际上通用的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为15-49岁。资料来源: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相关资料推算。一般地,在一个地区(单位除外)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约28%左右。
2、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是指育龄妇女中已经结过婚的妇女人数,也包括已经离婚或丧偶的妇女。资料来源: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相关资料推算。一般地,在一个地区(单位除外)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约22%左右;占育龄妇女总数的78%左右。
3、初婚率:是指在期内初婚(不含再婚、复婚)的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平均(年中)人口×1000‰。约8‰左右。
女性初婚人数: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在民政部门首次登记结婚的女性人数(不包括再婚复婚的人数)。女性结婚人数: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在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的女性人数(包括初婚、再婚、复婚的人数)。
4、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
5、晚婚是指在法定的结婚年龄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迟于法定年龄三年以上结婚者,为晚婚即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结婚者。
(三)出生总数统计
1、出生孩次:是指该婴儿出生时,在其现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排列顺序(包括亲生、原配生育、抱养等)。
2、多孩率:指某地某时期生育第三孩次以上的活产婴儿与该地同期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多孩率=多孩出生人数÷同期出生总人数×100%。
4、政策符合率:指某地区某时期内符合政策生育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时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之比,是反映该地期内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政策符合率=政策内出生人数÷同期出生总人数×100%
5、年内待生人数:是指怀孕妇女预期在年内可生育的人数。(一般是当年3月底前已经怀孕的人数)
6、往年出生补报人数:指往年出生婴儿从未上报的出生人数。
7、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生婴儿中男婴人数与女婴人数之比。通常用100个女性对多少个男性的比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出生婴儿性别比在103-107属正常值范围。必须指出,只有在观察足够多(在10万人以上)出生婴儿的性比例时,才能发现出生婴儿性比例的稳定值。
(四)避孕节育统计指标
期末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人数:是指截止某一个时点时所采取各种有效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夫妇任何一方落实避孕措施均以女方统计,并且无论先后采取过几种节育措施,均以该期截止时点仍然有效的一种为准(如采取多种避孕节育措施的,以长效节育措施为主)。
1、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计算公式: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期末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该期末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00%。
2、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一定时期内已落实人数÷一定时期内应落实育妇数×100%
3、上环率=一定时期内生育一孩已上环育妇人数÷一定时期内生育一孩育妇人数×100%
4、绝育率=一定时期内已落实绝育人数÷一定时期内应绝育人数
(五)领证人数
1、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妇女人数:是指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包括亲生、前配偶的、抱养、丧偶等)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2、有效领证人数:是指在已婚育龄夫妇中,有一个孩子(包括亲生、抱养、前配偶的)且孩子年龄在16周岁以下,其夫妇自愿不再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人数。
3、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定时期内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与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独生子女领证率=(独生子女领证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能够反映”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政策执行情况。
(六)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间上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水平的指标。时期指标的特点
1、具有可加性。时间上相邻的时期指标相加能够得到另一更长时期的总量指标。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的长短直接相关。一般来讲,时期越长,指标数值就越大。
3、必须连续登记而得。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取决于整个时期内所有时间上的发展状况,只有连续登记得到的时期指标才会准确。时点指标是反映某种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点上的状况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具有可加性。不同时点上的两个时点指标数值相加不具有实际意义。
2、数值大小与登记时间的间隔长短无关。时点指标仅仅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瞬间上的数量,每隔多长时间登记一次对它没有影响。
3、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时点指标没有必要进行连续登记,有的也是不可能连续进行登记的,如:一国的总人口数。
第二部分:计划生育统计规范
一、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范围、内容、形式
1、全员流动人口信息范围: ⑴离开户籍地县域3个月以上的人(流出人口)
⑵流入现居住地3个月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流动人口
⑶随成年流动人口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同城区间人户分离人口及婚嫁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军役、上中等以上学校等人口除外。
2、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 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内容: ⑴人口变动信息(包括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⑵全员人口户、户成员基本信息;
⑶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姻、怀孕、生育、避孕节育等服务信息;
⑷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
⑸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健康等信息;
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等。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形式: 人口个案信息采用省级数据库集中管理。
⑴省级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管理。
⑵市、县、乡级通过全员及流动人口个案管理系统进行下载,整理、分析管理。
⑶乡、村可以通过全员及流动人口个案管理离线系统进行下载,数据管理。
⑷村级设置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乡、村级利用全员及流动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上报。每月生成信息引导单。信息系统运转主要通过乡、村两级信息引导单、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的形式运行。
二、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流程
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包括信息的采集、变更、上报、反馈和信息引导服务等,采取自主采集、部门交换、信息整合,网络上报等形式进行管理。
(一)自主采集主要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按月填报村级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每月3日上报至乡级人口计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每半月上报一次。
(二)信息变更是以乡级单位为主体,通过人口信息报告单,结合乡级服务机构信息和部门交换信息,形成口径统一的变更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在口径及数据安全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乡级可授权村级进行上报。
(三)部门交换是指以乡级为主,利用《人口信息交流平台》系统,推动人口计生部门与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信息交流,实现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婚姻、节育等信息交换、共享。
(四)信息整合是指乡级整合各部门人口个案信息,对需要上报的信息严格审核、校验,按照依法行政、一数一源、业务协同要求,根据村级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补充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确保源头信息的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录入微机,更新完善全员及流动人口信息库。
(五)建立全员人口信息双向良性互动。乡级按月向村级和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引导单,村级逐人落实,实现信息引导。乡级及时督查村级落实情况,村级次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六)省、市、县、乡级人口计生部门通过日常核查、抽查等方式,检查评估信息质量。
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统计
按照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以户主为主线,依据“常住”结合“户籍”确认人口信息统计和管理的主体。
现居住在本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的所有常住人口和流入人口,无论其户籍是否在本地,均应纳入本辖区内信息管理范围,在现居住地建立人口信息管理档案,录入全员数据库。以下两类人员纳入常住人口统计和管理
(一)已婚育龄夫妇双方或一方的户籍在本行政区域内并在本行政区域居住或工作的人员;
(二)已婚育龄夫妇双方户籍均不在本行政区域内,但在现居住地购置房屋(或自建房)人员。
(三)户籍为本行政区域以外的,并在本地已居住1个月以上人员为流入人口,纳入流入人口统计和管理,发生孕育信息的必须通报原户籍地。
(四)户籍在本行政区域内人户分离的育龄夫妇(流出人口),居住在本省外县(区)的,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统计,并向户籍地通报信息,户籍地应及时反馈回执并登记备案;育龄夫妇双方居住在外省的由男方户籍地管理和统计,若女方招亲的在女方户籍地管理和统计,但必须有相关文字证明。
(五)集体户人员统计和管理参照本款执行。
四、几个特殊人群的信息统计和管理
(一)非常住户籍人口:夫妻双方或一方户籍在本行政区域,夫妻双方原均居住在本地,现离开本地6个月以上,但本地仍有住房的,或其有父母、子女在本地居住的,纳入本行政区域统计和管理。
(二)“挂户”人口:原户籍不在本行政区域内但现在本地挂户的人员,现居住在外省的纳入本行政区域管理,在本省其它地区居住的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统计,发生孕育信息的向原户籍地和现挂户地通报。
(三)“口袋户”
1.原户籍在本地,现已迁往外县(市、区)但并未实际落户的(包括以超生为目的假迁出户),由户籍地统计和管理;
2.持有关证明(如复员转业证、迁移证、劳改释放证等)的待入户人员或已从原户籍地迁出,在本地居住6个月以上,且有长期居住的趋势的,纳入本地统计和管理外,发生孕育信息的向原户籍地通报。
(四)抱养子女
1.抱送养由收养方统计,“孩次”以在收养方现家庭所有存活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中的排列顺序计算,已办理收养证的统计为政策内,其它一律统计为政策外。但抱送养双方均在同一乡镇(街道)且政策内抱养的,由送养方上报,“孩次”以在送养方现家庭所有存活子女中的排列顺序计算。送养方讲不出收养地及收养人或经核实提供信息不实的,不作为送养认定,送养方必须上报出生。
2.民政福利院寄养在居民家中的孩子,且具有民政福利院出具的寄养证明和该孩子在民政福利院的户籍复印件,由民政福利院所在乡镇、街道作出生统计(并在乡镇街道直属独立单位中个案录入)。寄养户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证明可不上报出生,寄养户缺少任何一种以上证明的均应上报出生。县福利院收养的各类不明情况婴儿一律以计划内一孩统计。
(五)婚外生育子女
婚外生育子女指生育前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已存在有合法婚姻和配偶,现其亲生父母为非法婚姻所生的子女。
1.婚外生育子女,父母双方身份均确定的,分别以双方常住地人口管理和建档,孩次双方分别累计计算并以高孩次一方统计,并统计为政策外。2.婚外生育子女,其父母一方不能确定的,纳入确定方常住地人口统计和管理,孩次按上述统计。
(六)涉外出生子女
1.中国大陆公民在境外生育的子女(必须持有境外出生证),以孩子是否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入户为准,入户的上报出生,否则不上报出生,孩次以在国内入户的孩子数计算。
2.双方非中国国籍,所生(含抱养、收养)子女在内地入户,由婴儿户籍地统计。
3.夫妻一方为中国大陆公民,在国内出生的子女,在父亲或母亲所在户籍地上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