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水者协会是农民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好形式
用水者协会是农民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好形式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里面的大学问,我们老百姓不太懂。但要说珍惜水、节约用水,这可是天经地义的事。拿我们民乐来说,过去人口少,耕地也少,雨水多的年辰,山坡、荒地上草木长得旺,浇地用水没有现在这么稀缺。现在,人丁增了,开发的耕地多了,虽然县上又修了好几座水库,可浇水却越来越吃紧和困难了。前些年,水管所管水,村队干部讨水要水,每年水多水少没个定数,浇水吃大锅饭,浇水量不平等,水的浪费也大,水费平均摊收,村里的一些其它开支也摊在水费里,使水费越来越高,我们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老百姓不愿意、不按时交水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引发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也比较多。怎样管水用水比较合理?啥时候我们能浇上公平水、“明白水”、放心水?大家常常在议论和思谋着这件事情。2000年秋天,县上水务局、洪水河灌区和镇上的干部来到彭庄村,宣布市水务局把民乐县洪水河灌区定成了张掖市节水改革试点,要进行用水制度改革。县乡干部们详细调查我村用水情况,广泛征求村里人的意见,决定在我们村成立用水者协会,让大家共同参与管水用水,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积极为全社会节水工作做贡献。大家听了非常高兴,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成立协会做准备。
2000年10月,我们彭庄村在县乡政府、灌区和村委会的帮助指导下,由全体用水户直接参与,每户定1名会员,每5-10户选1名会员代表,共选出71名会员,13名会员代表,然后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用不计名投票的办法,选出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组成了协会执行委员会,产生了我们自己的灌水组织——彭庄村农民用水者协会。从它成立到现在三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民用水者协会在运行当中,只要能得到上级政府、灌区和村委会的有力支持,正确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和职责,就一定能在管水用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好处。我们的具体做法和切身感受是:
第一,立规矩,定章法,照着制度办,大家说了算,配水用水合理了,老百姓心里舒坦了。协会成立后,在灌区的统一指导下,在村委会的协调帮助下,我们讨论制定了《彭庄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用水管理制度》、《财务管理
制度》、《工程管理制度》、《会员公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会员代表、会长的职责和义务,对全村斗渠以下田间沟渠的维修和管理、水票的购买、水量的分配和落实、用水矛盾的协调处理、水费的收缴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一一做了规定,落实到每个协会会员头上,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共同管水用水。浇水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制度中有的,坚决按制度办;没有的,会长召集会员代表或全体会员同商量,多沟通,达成集体协议。这样,村内的水事纠纷少了,闹事和上访的没了,群众胸口平顺、情绪稳定,街坊邻居关系比以前和睦了。
第二,明水权,定方量,水的浪费减少了,保灌面积增多了。以前,每家每户水权不明确,水量没有分配到户,人们普遍有大水深灌的思想,使亩均用水量加大,苗水和泡地每轮用水分别在110方和150方以上;同时,有些人家地块分散、不平整,插花地多,每轮水都要倒沟换坝,渗漏严重。协会成立后,会员们互相商量,村委会具体协调,调换了地块,平整了田地,合理调整渠道布局,实行连片种植,连片灌水。同时,洪水河灌区按照核定面积,给每一户发放了水权证;协会配合村委会又按照水权证将水量定额分解到户,严格计量。这样就克服了“大锅饭”灌水的毛病,水的渗漏和亩均用水量大大降低了,苗水和泡地每轮用水分别降到80方和110方左右,每亩地每年比以前要节约100方水,全村每年能节约10万方水,可提高保灌面积近300亩。
第三,明帐目,勤结算,水费管理透明了,老百姓负担减轻了。过去,配水、管水由村委会全权负责,群众参与意见少,对好多事情不清楚。时间一长,“人情水”、“面子水”也出现了,造成配水不公,群众渐渐有了意见。再加上村里的一些开支有时也摊在水费中收取,水费价格高,管理使用不透明,因此群众怀疑、猜测多,心里有疙瘩,缴费不积极。比如2000年,全村实际放水38万方,共收水费6.27万元,人均近300元,亩均53元,每方水达到0.17元。现在,每轮水前我们都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及时向用水户公布配水、放水、收费情况。遇到一些疑难或重大事情,由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商量,征求村委会的意见后做出决定。由于帐务透明、节约用水,人均承担的水费明显降低,2001年,在全村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水费仅有149元,亩均28元,每方水0.10
元。去年和今年都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水费的收缴也不再是难事,帐务公开,心里亮堂,负担减轻,心里松快,所以缴费也就心甘情愿。
第四,调结构,变产业,科学用水的意识增强了,水的买卖和交易产生了。我们洪水河灌区,一座双树寺水库浇灌着近30万亩土地,每年春季来水量少,夏灌特别紧张。以前,县上号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很多人有抵触情绪,总觉得守着原来的经、种着老式粮心里踏实。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渐渐变了。由于水量全都定额分解,每一户用水都有限额,就迫使人们想方设法,怎样更合理地调配用水,怎样少用水多浇地、种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村委会的号召和带领下,我们协会会员代表首先试种板兰根、甘草一类的中药材和苜蓿一类的饲草。在种植、经营中,发现它们耐旱、耗水少,而且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小麦好,于是村里人逐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品种,增加了各类能节水、收效好的经济作物,有些还形成了连片种植规模。去年,全村种植面积1180亩,仅中药材就有430亩。部分结构调整搞得好的群众,还节约了一些水,转让或卖给了其他的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经济收入,也促使其他群众用心思、花气力去调整种植结构。同时,由于水权明确、配水到户,大家可根据需要精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用水,于是有的人家因有摞荒地或种植面积减小,水量有了盈余;有的人家因种植结构调整搞得好,节约出一些水;而有的人家却用水紧张,水量不足。这样,水量富余户、节水户、用水紧张户之间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水的买卖和交易。如2002年夏灌中,我们村的朱永林把自己剩余的200方水给了孙开国,秋后孙开国给朱永林还了100多斤小麦。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200方水,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随便浪费掉,但现在却通过交易产生了经济效益。
第五,常保养,勤维修,渠道设施管理加强了,田间工程兴建及时了。过去,灌区和村上修建的斗渠、农渠、毛渠和配备的设施,平时没有人管护,损坏、破烂得比较快。协会成立后,村委会把管理权交给了协会,协会又把每条渠道都划段承包到每个会员头上,每家每户都成了工程的管理者和维修者,并且能够互相监督,事事有人问、有人管。每轮水结束后,大家都能自觉地对自家地段的渠沟进行清理、维修,而且兴修渠道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近两年来,由村委会倡议,协会积极配合,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过集体协商讨论后,全村人自觉集资购买水泥、拉石拉料,维修斗渠2条1.7公里,新修了地头闸30座。最近,经过村委会提倡和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商议,打算对一条规划不太合理并且比较破烂的900米长的斗渠,重新改道修建,缩短成400米,从而使渠道摆布更加合理、更利于配水节水。
总之,我们彭庄村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以来,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的实惠。这是国家提倡建设节水型社会、政府和水利部门改革用水制度、让我们老百姓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并给予我们多方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彭庄村村民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也并不是说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管水用水的所有问题都能完全解决。我们村的协会在三年运行当中,也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我们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群众收入不高,筹钱集资困难,灌溉基础设施配套落后,跟不上用水、节水的需要,靠我们协会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还无法解决;二是水的交易比较自由、随意,虽然灌区有相应的规定,但在施行过程中还没法完全落实,有时水费买卖价格过高或过低,显得不够公平、公正。同时,一些摞荒地不能随便再分配或进行买卖,也影响了水权分配和水量交易;三是协会会员的素质有高有低,有时认识不够一致,行动不够统一,影响了协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希望灌区和政府帮助我们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和培训活动。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这次会议的内容和精神,借鉴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把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使协会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甘肃张掖民乐县彭庄村农民用水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