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土地管理形势分析与政策建.
——2010年土地管理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按 语: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要求,2010年国土资源管理除了继续作好资源保障外,“管住”与“用好”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本文中,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土地管理形势分析研究组在总结回顾2009年土地管理总体态势的基础之上,预测分析2010年土地管理形势,并就如何增强土地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出理论思路和政策建议。
回顾2009年:
土地市场“供需两旺、量价同升”
在宏观经济增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的情况下,土地市场走出低迷状态,呈现“供需两旺、量价同升”的特点,土地抵押面积和贷款金额持续增长。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出拳快,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持续趋旺。在国际金融动荡、世界经济总体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逐步回升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从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看,先抑后扬,第二季度触底反弹,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从第三季度看,房市供销两旺、股市止跌回稳、期市缓慢上扬,对土地和矿产品需求更加旺盛。但是2009年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通货膨胀的预期依然存在。
2009年土地管理总体态势为:在宏观经济增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的情况下,前三个季度土地市场就已经走出低迷状态,市场交易持续回暖,呈现“供需两旺、量价同升”的特点;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增长三成,房地产用地同比增幅变缓,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比例加大;重点监测城市地价同比小幅上升,工业地价同比小幅回落;土地抵押面积和贷款金额持续增长,新增抵押土地的贷款率上升;违法用地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量大面广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我国经济当前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做好下一步宏观调控工作,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2010年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全面落实和不断充实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预测2010年:
调控过剩产能,加速结构调整
土地需求旺盛,供应压力增大,资源型城市和沿海城市综合价格会有较大幅度上升,加速结构调整、控制产能过剩、谨防房地产泡沫将成为调控重点。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当前资源供需总体取决于2010年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受经济回暖影响,预期土地需求趋旺,供应压力增大,落实“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要求,2010年国土资源管理除要继续作好积极的资源保障外,“管住”与“用好”的责任将进一步凸显。预计资源型城市和沿海城市土地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上升,市场对土地需求旺盛。基于2009年第三季度城市综合地价上涨趋势判断,一方面,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对宏观经济回暖反应比较快,进而将需求传导至土地市场;另一方面,国家4万亿元投资和2010年追加投资的进一步落实,对原材料丰富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影响明显,相应地土地需求趋于旺盛。预计土地市场进一步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诱导型转变,供应压力增大,供需矛盾凸显。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土地供应政策朝着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增加内需的方向转变,降低了用地者的投资门槛,给土地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土地市场将由供给主导型转变为需求诱导型。2010年中央和地方新增投资计划将继续实施,除大量重点项目马上需要用地外,受财政回升和经济回升拉动,经济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也会逐步增加。用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保障用地面临较大压力。
预计房地产投资加快,地价先于房价理性回归,谨防泡沫将成为调控重点。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推进住房保障的主基调,将会促使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加快,土地购置面积仍将处于上升通道。地价将先于房价理性回归,一方面,政府对通胀的预期和警示与土地供应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监控预警将起到积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前期我国国内信贷宽松,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如果房价继续过快上升,则存在泡沫化风险,为防止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谨防房地产泡沫将成为调控重点。
预计节能型产业用地需求增加,客观要求土地政策及时调控过剩产能,加速结构调整。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经济发展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节能减排对于节能型的产业显然是有利的,有可能会带来太阳能、风能等产业实质性的利好,新能源产业、新兴产业用地需求也会相应上升。国土资源部已出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抑制产能过剩、防止重复建设,但是由于国家正在调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尚未出台,只是陆续发布了部分行业的产业政策,因此增补目录必将随着新政出台有新的补充。运用土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替代“扩内需、保增长”成为国土资源管理2010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政策建议:
加强供需双向调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当前形势,落实宏观调控的要求,要重视加强资源供需双向调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010年是“十一五”结束的“总结年”,同时又是部署国土资源“十二五”及长远发展的开局“谋划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根据当前形势,落实宏观调控的要求,要重视加强资源供需双向调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水平。一方面,提高供地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完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手段。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同时,研究完善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配套办法,建立与金融、财税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有保有控的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体系。
另一方面,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服务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遏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上马;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供地措施;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继续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全力做好民生项目用地的服务工作,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用地。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改进审批制度,实行提前预审、允许先行用地等方式,落实扩内需项目用地政策,确保建设项目落地。同时,制定更加公开、透明的土地供应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地计划、供地结果、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和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新路径,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积极探索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推动增减挂钩制度建设,增加周转指标规模,大力支持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拓宽省部农村土地整治合作协议范围和“万村整治”试点范围。调整和完善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和使用,探索建立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奖惩机制,使资金向
补充耕地任务重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主产县倾斜。此外,还要规范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管理,提高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与此同时,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办法。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的“三个不得”,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的相关工作,争取尽快出台,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不断改革我国征地制度,明确界定征地“公共利益”范围,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条件相互协调,尽快完善“缩小征地范围、控制征地规模的意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关注民生跟踪热点,积极应对土地管理难点问题。拓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增加监控城市数目,将监控的实际数据和情况及时统计和发布,以透明公开的方式让社会了解相关信息,消除社会争议,抑制热钱大量涌入,并积极应对民生需要。同时,加强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监管,加快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网络综合监管平台。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对“小产权”房用地的调研摸底,遏制“小产权”房现象发展的势头,及时清理“小产权”房和高尔夫球场等非法用地,加快研究制定“小产权”房用地处置办法,有效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清理。开展对已审批用地的核查、监管行动,重点清理房地产领域囤积土地行为,坚决执行处理闲置土地的法律法规。搞好卫片执法监察,考核年度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落实考核管理办法。
拓展领域,提升土地管理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推进顶层设计成果转化,推进国土规划由理念到实施。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突出体现以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特色,进一步提高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形成省级国土规划的工作标准、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继续作好福建、重庆、山东、河南等省市国土规划基础研究,不断完善已有省级国土规划的思路和内容体系,提升规划的战略定位和职能,为国家级国土规划提供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
另一方面,加强协调合作,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制定促进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财政税收政策,继续对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节约集约评价。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抓紧编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标准,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容积率。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分析
形势与政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100周年,党在这一百年里,带领人们打败帝国主义,赶跑国民党,实现民族的独立,然后帮助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必然会把我们引领至更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起初建立在一个十分复杂凶险的环境,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我国的侵略和财富掠夺,那时的中国,人民孱弱,民族衰败,国家腐朽,无数中国人只能被迫接受这种压迫。但是,这个社会始终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19年五月,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接着,中国的反抗不断发生,在这大大小小无组织的反抗中,收效甚微,所以,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带领人民,来结束这耻辱的压迫。于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期间因为国民党间谍的影响,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于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扩大,但是党员们没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结束中国人民悲惨的情况,于是就开始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取得了优异成果。但是,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大逃亡时期,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为下一次更好的真切帮助人民,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历经波折,再次在为国人独立发光发热。
接着,无数场战役的胜利,无数位先烈的牺牲,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国抗日胜利,14年抗战在党的领导下终获胜利。但是很无奈,国民党再次意图吞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成果,于是解放战争,成功帮助共产党军人扩大很多,证实了只有为了人民的军队才会取得最终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被称为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接着,三大改造,抗美援朝,五年计划,中国真正开始屹立于世界之巅。
虽然大跃进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在意识到错误后,有积极的改正问题,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了恢复。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并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和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于是,在我国不断发展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彻底开始富强起来。
如今,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党的一百周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党的岁月充满了曲折,充满了挑战,但是未曾忘的是那最初的信仰,因此,这一路虽然曲折,但是始终光明。
而且,党这一路以来的成就始终是有目共睹,民生事业的不断前进,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军工领域的不断突破,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都是在一件件的发生,一件件的突破。
更不用说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突出贡献,虽然一直承认我党的优越性,相信我党会把中国料理的井井有条,中国疫情期间的一切,充满热血,但是认为是一个执政党理所应当做的事。但是当外国疫情爆发,才能真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当今社会组织上的优越性先进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了。它是真真切切做到了写在党规上的一切,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等其他力量。
也因此,对党的热爱更加纯粹,而忠诚。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更要有所作为。首先不变的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提高,才能真正热爱这个伟大美丽的祖国,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为这个党和国家献出更多有益的能量。然后我们更要关注世界,在这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下,不断的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拥抱外面绚丽的世界,去有所思有所得有所为,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去第一战线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青春与智慧。我们才能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始终有理想、有抱负,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始终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终身。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分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对当前国际格局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整体性判断,具有多向度的内容结构体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世界历史发展三个内在关联、层层递进的向度,阐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
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内涵的这三个向度,既包括国际层面、世界因素,也涵盖国内层面、中国因素。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是形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是振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持续深化,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动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将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一、当今时代面临哪些挑战及如何应对?
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挑战:中美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在大国关系方面,尤其在中美关系方面中国面临巨大压力。以国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的出现,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中国来自国家内部的挑战: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民教育、文化建设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美国总统 特朗普的“一个中国”政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大变局下,我国国民教育与文化建设均面临挑战。科技 革命是实现生产力爆发式提升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大变局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样面临挑战。中华民族 立足于五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发展之上,在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坚定方向的重要航标。
二、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应当遵从怎样的多边主义原则?
(一)、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凝聚全球抗疫合力。
当前病毒频繁变异,疫情延宕反复,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迫切希望加强团结合作,消除免疫鸿沟,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有个别国家将疫情溯源政治化、污名化,破坏了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
(二)、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疫情加速国际格局演变,国际上“小圈子”愈演愈烈,个别国家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以民主和人权为幌子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了各国共同利益。金砖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肩负着重要责任。
(三)、提出中国方案,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疫情之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还在抬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缩小发展鸿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践行多边主义,中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一)、积极加入各种国际多边组织
中国非常重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二)、推进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比如,组织推进了朝核六方会谈,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举办上合会议;举办金砖会议;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2019年,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升级为“17+1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加深。2012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
(三)、积极参与多边议程
在事关全球发展与和平的行动,中国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方和贡献方。比如,在经济恢复、解决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推进多边抗疫合作、防范恐怖主义、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面,中国一直在贡献力量。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与维和摊款国,也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常任理事国。
(四)、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中国倡导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控广泛开展多边合作;在气候变化领域承诺力争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等。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了挫折和低谷。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认真分析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党和国家将如何带领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参考资料:(1)王玮,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王玮,2019.12.17
(2)王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2020.07.07
(3)《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2018.7.26
第四篇:形势政策与分析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全年达到9%左右。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2009年我国经济能迅速扭转增速下滑势头,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今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仅增长11.5%和20.33%,而去年同期则高达82.7%和49.72%;内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29.63%,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场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7%,远远高于去年同期12.5%的增速。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16.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以来,政策刺激力度和效应有所减弱,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较大,消费实际增长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费动力依然较强。2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稳定在15.2%左右的较高水平。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2月份以后单月出口值达到1100亿美元,前8个月累计出口98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45%,高出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8年同期504亿美元。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出口占比为
8.9%。2009年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降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占比不降反升,达到9.7%。今年有望突破10%,接近德国、日本曾经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峰值。我国出口恢复高速增长、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占我国出口市场50%以上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复苏较快,进口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二是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明显,今年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性质企业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信贷、为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冲击,多数企业生产恢复迅速,部分订单转移到我国。
(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受倒春寒、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和国际市场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前8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8月份达到3.5%,但目前已出现趋稳迹象。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从国内看,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略有减产,但储备充裕、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6月以来猪肉价格在淡季出现止跌回升,猪粮比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四季度猪肉价格虽看涨,但对居民消费价格的拉动应不会超过翘尾因素的减小幅度。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目前部分城市成交量和房价出现一定幅度回升,但5月份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负增长,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预计年底前后房价水平可能松动,有一定
幅度回调。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5月份以后已逐月下降,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逐季、小幅回调趋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
二、2011年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指数显示,虽然8月份部分指标小幅逆转,但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仍在下降,经济运行将延续短期下行态势。同时,先行扩散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反弹,先行指数降幅缩小,筑底迹象比较明显。根据历史经验和全球经济走势综合判断,本轮短期调整的底部有望出现在2011年一季度。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降低公务员工资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存在反复的可能。根据历次重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的一般特点,结合近期美、欧、日等经济指标的表现和政策取向,综合判断2011年发达经济体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预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兴经济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今年5月份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持续回落的趋势也将逐步止跌回稳,预计2011年其进口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在重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以后升值压力不减,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长产生冲击。同时,2010年全年出口达到30%左右的高增长,是在上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20%。
(二)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达到较高水平。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7.5%,对下半年和明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将形成硬约束。5月份以来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长有所加快,但仍明显低于2007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受此影响,今年三季度以后消费实际增速将稳中有降,预计2011年消费实际增长略低于今年。今年以来,投资增长回落,但降幅不大,全年仍将达到24%左右。2011年,出口和消费实际增长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正常、合理水平,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础。同时,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影响2011年投资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于房地产投资。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投资性需求明显回落,房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但房地产成交量的持续负增长,意味着开发商从市场销
售中获得的资金减少,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行为和严格控制开、竣工时间,又会刺激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开发进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也会部分弥补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收缩对房地产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综合看,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回落,但不会出现深度滑坡。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投资增长将达到20%以上。
(三)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今年物价涨幅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看:消费实际增速回调、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今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涨的空间不大;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前期积累的大量流动性的消化仍需一个过程;二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明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内投机资金已介入部分农副产品炒作,会推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三是工资上涨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四是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总体看,2011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特别是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物价上涨压力可能加大。综合上述分析,2011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经济增长将略低于今年。从出口和投资增长可能呈前低后高走势判断,2011年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保持在9%左右,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全年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
三、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011年,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经济运行基本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因此,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力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从经济增长动力看,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转变到更多依靠消费扩张,从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转变到更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潜在增长率逐步下降难以避免。从劳动力供求格局看,近年来城镇就业年均增长接近4%,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与新增城乡劳动力供给大体相当,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的压力明显缓解。上述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转变。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政策目标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积极应对增长速度放缓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而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培育和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价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障碍。应择机推进利率、汇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目前我国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存、贷款利差较大,且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考虑适度提高存款利率,积极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在进一步加强差别化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的基础上,可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更多地发挥汇率在优化调整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调节作用。进一步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非农用水价格。
(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消费 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可选择的政策包括: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宅基地流转、置换方式创新,让农户合理分享土地升值收益;积极推进房产税征收试点,加大对高收入群体存量财产的税收调节力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民生性转移支付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将政府支出重点更多地转移到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上来。
(四)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初步形成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近期出现的一些情况表明,节能减排对行政管理的依赖程度依然过高,依靠行政命令、实行“一刀切”的管理办法控制能源消耗,已产生一定负面效果,而且难以持续,也容易对一些地区的发展形成不当限制。应该以市场为基础,针对各地区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更加公平合理分配指标,积极探索有利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降低的实现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节能减排成效。可参考国际不同行业能耗、排放标准,逐步建立我国各行业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节能减排制度;改变偏重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排放权交易试点。
(五)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 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投资审批权限,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项目的监管职能。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应集中在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标准等准入条件的审核上,并应实行双向监督(项目没有达标,政府监督项目;已经达标而不核准,企业监督政府)。简单地从行业产能规模出发控制新项目建设,落后产能得到保护,抑制了市场竞争对产能动态优化的作用,应当加以改变。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
(六)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有限,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房价存在上涨压力,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方面,需要将抑制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长期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居民住房供给体系,尤其是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直接增加财政投资是必要的,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此同时,应相应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的体制机制建设,严格杜绝违规占用、谋取不正当收益的行为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建峰
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治安问题关系着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环境的稳定。如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例如抢劫偷窃,吸毒贩毒,贩卖儿童,非法赌博等一系列影响到社会稳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社会执法部门的管理约束以遏制非法分子的猖獗行为,为社会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的社会治安环境。
社会治安问题是指社会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形成的一种稳定,安定的状况。而社会治安问题则是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矛盾。
抢劫盗窃案件。在我国,社会抢劫盗窃案件层出不穷。不管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盗劫案件都是人们见到为数最多的,主要的是钱,手机,银饰等一些财务。而犯罪者主要盯上的人群多为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或者是一些小孩,老人为主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猖獗行为不止为社会增添了几分不稳定因素,也让受害者备受财产的损失。而众多群众面对这种问题时,都是保留着胆怯的态度,即使遇上了,处于自身的安全,也不会第一时间告诉当事人,有的会选择视而不见,有的会选择时候告诉当事人,但这些都让让罪犯逃离现场。
儿童犯罪案件。近几年的社会犯罪人员的比例中,未成年人的比重在逐年上升,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教育水平以及儿童保护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其中,犯罪的儿童多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城市中的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在乡村里因为缺乏父母的教养和学校的教育,他们往往在成长历程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逐渐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而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长期工作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生很多例如校园暴力,街头抢劫的案件。在我国,未满14岁的少年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确也有很多不法社会青年利用青少年犯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吸毒贩毒案件不止。吸毒案件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吸毒是许多治安问题的根源。一些瘾君子在吸毒上瘾后由于经济原因,也发生过很多例如家庭暴力,盗劫,杀人案件,这无不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圆满和社会的稳定。
结合上面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现今的社会治安问题只要原因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人们对法律的了解不足,导致有些人触犯了法律缺没认清自己的错误行为;而部分则是知法犯法,不知触犯法律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则是青少年涉世不足,对自己行为的认识不足。这些都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社会教育水平较低。这包括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以及法律知识在社会中的宣传教育。这些都是社会需要认识到的问题所在。
社会治安管理惩治力度不够大。社会治安的惩治力度直接影响到治安问题的泛滥与约束。
因此,结合社会治安问题,我觉得社会治安部门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遏制猖獗行为的一再发生。
一、提高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校园与社会中都形成一种学习法律的良好风气,提高人们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意识,利用法律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与邪恶势力做斗争。
二、提高立法质量。立法部门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让违法者对法律形成畏惧的心里,也让群众从法律力度中感受到社会安全的保障。
三、加大执法力度。对涉及抢劫,黄赌毒案件要加大管理,惩治的力度,让不法分
子受制于法律的约束。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