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厉行节约用水,统一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发挥价格对用水行为的调节作用,按照计划供水、定额管理的原则,采取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节约用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未设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节水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在节水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创建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社区的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在节水科学技术推广使用和单位节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所在单位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七条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编制全市节约用水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全市节约用水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节约用水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市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状况,制定本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限制发展项目名录,限制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发展。
第九条本市相关行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用水定额由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订,报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无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用水定额,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订。
行业用水定额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年度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指标,并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下一年度的用水指标下达到相关用水单位。
新增用水单位和新建用水项目在投入使用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用水指标。
第十一条用水单位在本市境内迁移的,原核定的用水指标继续有效。
用水单位迁移需要在本市境内转移用水指标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办理用水指标转移手续。
第十二条用水应当计量。
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安装水计量设施,并加强对水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水计量设施发生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水计量设施的,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三条用水单位有两类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计价的,应当根据不同用水性质类别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按照不同用水性质类别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单独计价交费的,按照该单位用水性质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计算收费。
第十四条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用水指标用水;超出的用水量,除据实交纳水费外,由节水管理部门根据该单位用水实际执行的水价标准,按照下列倍数收取累进加价费用:
超出规定数量20%(含本数)以下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一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含本数)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二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三倍标准收取。
第十五条供水单位和其他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报送供水情况或者实际用水量。
第十六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时,应当就节水设施方案征求同级节水管理部门的意见;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当严格审查节水相关内容。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使用,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得正式供水。
节水设施包括用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十七条城市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根据拆迁施工进度,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
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
第十八条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工业用水,应当使用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5%。
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
第十九条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水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林、牧、渔业用水结构。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第二十条农业用水应当计量收费。农村地区逐步实行村民生活用水、乡镇企业生产用水与农田灌溉用水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分类计量。
农田灌溉应当采取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第二十一条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交费。
第二十二条绿化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并严格执行园
林绿化灌溉制度,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和其他市政杂用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
第二十三条洗车企业应当建设循环用水设施。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已接通再生水的洗车企业,应当使用再生水。
第二十四条禁止生产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未通过节水产品认证和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节水型用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保障供水管网的漏失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二十六条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用水量较大单位的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预警提示。
第二十七条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用水记录和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定期进行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第二十八条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工作,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旅行社接待游客时,应当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提高游客的节约用水意识。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二十九条本市加快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研制生产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三十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节水管理部门或者节水执法部门举报浪费用水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浪费用水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三十一条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供水单位和其他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未按规定及时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处1000元罚款;
(二)间接冷却水直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率低于95%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农业用水不计量或者农田灌溉大水漫灌造成浪费用水的,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使用自来水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失修、失养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浪费用水的,每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用水单位使用明令淘汰用水器具的,每件处100元罚款;
(八)擅自从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取水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用水单位不按时缴纳累进加价费用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第三十四条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要求擅自施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除补交相应费用外,由节水管理部门处以应交水费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供水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没有正当理由故意拖延、不与拆迁人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断公共供水管线或者违章压占公共供水管线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赔偿损失。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低于70%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能达标的,核减其用水指标;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供水。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用水器具的,由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按每套(件、台)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事项,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城市管理监察组织行使的,由城市管理监察组织处罚。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86年6月13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城镇节约用水奖励办法》、1988年9月2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管理办法》、1989年11月14日市人民政府批准、1989年11月30日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根据1994年3月23日市人民政府批准修改的《北京市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征收管理办法》、1994年7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11号令发布的《北京市城镇用水浪费处罚规则》、2000年12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66号令发布的《北京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201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4号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4号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已经2012年4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1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郭金龙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状况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方针,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区域发展规划、新城和重点发展区域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四条 本市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和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节约用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拟订、编制节约用水政策、规划、标准并监督、组织实施,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未设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县节水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进节水型村镇、节水型社区建设;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工作;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对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 本市逐步建立居民生活用水节水激励机制。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九条 本市实行行政区域和行业用水总量控制。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活用新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新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原则,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配置水资源,逐级分解用水总量指标;对已经超过用水总量指标的区域或者行业,不再增加该区域或者行业的用水指标。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编制全市节约用水规划,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全市节约用水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节约用水规划,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节约用水规划,制定节约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节约用水规划和计划应当符合本市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十条 本市实行产业用水效率准入制度。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状况,制定并公布本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限制发展项目名录。本市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和单位重点监控机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格限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项目发展。对已有高耗水项目,不再增加用水指标。本办法所称高档洗浴场所,是指市商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以外的洗浴场所。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用水效率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第十一条 本市相关行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用水定额由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订,报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同意;无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用水定额,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订。行业用水定额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制订行业用水定额,应当考虑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第十二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指标,在每年3月底前将用水指标和月度用水指标下达到相关用水单位。新增用水单位或者用水单位需要调整用水指标的,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或者调整用水指标。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得向未取得用水指标的用水单位供水。
第十三条 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水单位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用水单位违反节水法律法规规章拒不改正的,经节水管理部门通知后,供水单位停止供水;因采取停止供水措施而发生的管道改造等费用由违法用水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用水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核定用水指标。
第十五条 用水应当计量、缴费。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安装水计量设施,并加强对水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供水单位应当对水计量设施定期进行校验,发现水计量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用水单位无水计量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六条 用水单位有两类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计价的,应当根据不同用水性质类别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用水单位未按照不同用水性质类别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单独计价缴费,或者擅自改动供水管线,逃避分类计量的,按照该单位用水性质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缴费。第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十八条 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用水指标用水,节水管理部门每两个月对用水单位进行一次考核。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由节水管理部门根据该单位用水实际执行的水价标准,按照下列倍数收取累进加价费用:超出规定数量20%(含本数)以下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一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含本数)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二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三倍标准收取。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资源费外,由节水管理部门根据该单位用水实际执行的水资源费标准,按照下列倍数收取累进加价水资源费:超出规定数量20%(含本数)以下的部分,按照水资源费的五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含本数)的部分,按照水资源费的十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资源费的十五倍标准收取。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和其他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报送供水情况或者实际用水量。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用水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公布区域和行业用水情况,指导产业合理布局,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节约用水。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应当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对取用公共管网水或者再生水的建设项目,节水管理部门逐步建立水资源评价制度。
第二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并单独成册;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当严格审查节水相关内容。节水设施设计方案应当报经节水管理部门审核,未经节水管理部门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不得作为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后续许可的依据。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使用,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得供水。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二十三条 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根据拆迁施工进度,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
第二十四条 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核减用水指标。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工业用水,应当使用再生水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8%。
第二十五条 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生产后的尾水应当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二十六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并依照本市有关规定向设备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违反规定提供水源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安装尾水回收设施。
第二十七条 市农业、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林、牧、渔业用水结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第二十八条 农业生产超过用水定额取用地下水的,应当缴纳水资源费;农村生活用水不得实行包费制。未安装计量设施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安装。种植业应当采取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鼓励非食用农产品生产使用再生水;养殖业应当使用节水器具。
第二十九条 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缴费。
第三十条 鼓励绿化使用雨水和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并严格执行园林绿化灌溉制度,提高绿化用水效率。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和其他市政杂用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
第三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减免防洪费。鼓励已建成的工程项目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鼓励农村地区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限制施工降水;确需进行施工降水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并按照地下水资源费标准缴费。
第三十三条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建设循环用水设施;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应当使用再生水。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登记表的格式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制定;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应当按照要求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再生水供水合同。
第三十四条 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及年用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按照前款规定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
第三十五条 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地方性节水器具标准,确认“节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改造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如实记录巡查和维护管理情况,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降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供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如实向市节水管理部门报送用水单位和用水变化情况。
第三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用水单位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预警提示。
第三十八条 用水单位三个考核期超出规定用水指标50%的,由市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市节水管理部门责成供水单位采取措施,按照批准的用水指标供水。
第三十九条 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或者用水量达到日供水能力90%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停止对本办法第三十四条所列高耗水单位的生产经营供水。
第四十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设节水型单位;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用水台帐,开展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定期进行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加强节约用水的内部管理,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水产品、设备、工艺,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第四十一条 本市支持农村管水组织依据章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农村管水组织可以接受委托承办有关节约用水管理事项。
第四十二条 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和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位和个人浪费用水或者擅自取水。
第四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旅行社接待游客时,应当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提高游客的节约用水意识。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候车室、候机厅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四十四条 本市加快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研制生产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供水单位、用水单位和用水户节约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节约用水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并有权复制;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四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用水量较大单位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单位的检查频次,对发现的浪费用水行为及时处理;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实行联合检查。
第四十八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节水管理部门或者节水执法部门举报浪费用水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浪费用水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用水单位未取得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补缴水费,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用水单位未取得临时用水指标或者超过批准期限用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供水单位擅自向未取得用水指标的用水单位供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用水单位擅自改动供水管线,逃避分类计量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用水单位不按时缴纳累进加价费用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和其他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未按照规定及时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供水情况、实际用水量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拆迁人未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要求擅自施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除补缴相应费用外,由节水管理部门处以应缴水费3倍以上15倍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供水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故意拖延、不与拆迁人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工业用水单位未使用再生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间接冷却水直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率低于98%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低于70%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能达标的,核减用水指标,可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直接排放尾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场制、售饮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未备案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拆除,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农村生活用水实行包费制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每包费一户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种植业用水不计量或者大水漫灌造成浪费用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使用自来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未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未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或者再生水供水合同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未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设备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用水器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按每套(件、台)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供水单位未按规定如实向市节水管理部门报送用水单位和用水变化情况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用水单位不落实节约用水管理责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造成浪费用水等不良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擅自从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取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设施损坏的,由责任人负责修复或者赔偿损失。
第六十六条 用水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浪费用水的,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核减下一用水指标。
第六十七条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用水单位违法违规行为信息记录,如实记录用水单位违法违规用水行为;用水单位为企业的,其违法违规用水行为信息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同时纳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严重浪费用水的企业,可以通过媒体公布。
第六十八条 节水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或者履行节约用水规划、计划的;
(二)未依法履行节约用水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未依法核定或者调整用水单位用水指标的;
(四)未依法收取累进费用的;
(五)其他不履行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
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7号)
《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吕祖善
二○○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取水、供水、用水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把节约用水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节约用水宣传和教育,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工作,并具体负责农业节约用水的指导、协调和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节水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的节约用水工作以及城市供水管网通达范围内的农村节约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业节约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发展改革、质量技术监督、卫生、教育、科技、统计、财政、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节约用水相关工作。
法律、法规对节约用水管理职责分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节约用水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与综合利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全面推进与因地制宜、超额加价与节约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结构布局,应当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积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鼓励回用再生水,综合利用雨水、海水、微咸水。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有权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举报。
第二章 节约用水管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利、农业、城市节水、经贸等有关部门根椐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节约用水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节约用水规划应当包括节水目标、节水措施、节水设施建设等内容。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城乡用水状况、下一可用水量预测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控制总量,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用水计划。
第十条 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订本行业用水定额,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订严于省规定的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应当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照节约降耗的要求适时修订。
第十一条 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水工程拦蓄的水域内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自备水源户),除依法不需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外,应当于每年11月15日前提出下一用水计划申请,按照取水许可分级审批权限,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核定。
大中型农业灌区内需要依法申请取水许可的用水单位(以乡镇、农场为申请主体)应当于每年11月15日前提出下一用水计划申请,经灌区管理机构审核后,按照管理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使用公共供水的大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户应当于每年11月15日前提出下一用水计划申请,报所在地城市节水主管部门和经贸行政主管部门,由城市节水主管部门和经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共同核定。
前款所称大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的标准,由设区市的城市节水主管部门和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二条 需核定的用水计划应当根据用水户的申请、用水户前3年的用水情况、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及供水能力、行业用水定额等因素核定。
第十三条 经核定的用水计划执行中确需增加用水量的,用水户应当向原核定机关提出申请,说明增加的理由,经批准后方可按重新核定的水量用水。
第十四条 非农业用水户应当安装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设施。居民用水推行一户一表制,计量到户;非居民用水户推行总水表与分水表分别计量的分级计量制度。生产经营用水与生活用水应当分开计量,工业企业的主要用水车间和用水设备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
农业灌区应当有计划地逐步安装计量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灌溉工程时,其计量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节水、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按其职能,建立节约用水稽核制度,加强对用水户的节水指导和非居民用水户的节水稽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节约用水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节约用水有关情况。其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章 节约用水促进措施
第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用水户必须保证节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已建建设项目没有配套节水设施的,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节水、经贸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节水设施的配套建设。
节水设施建设所需费用列入项目预算或者生产成本。
第十七条 大耗水工业和其他大耗水建设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含合理用水的专题论证内容。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或者核准时,应当对该项内容一并予以审查。
发展改革、经贸、外经贸、城市节水、水利、工商、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与规范,严格控制大耗水企业的引进和大耗水项目的建设。
第十八条 城市供水企业、非居民用水户应当加强供(用)水设施的维修管理,定期进行管网查漏;对管网漏损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应当及时维修和改造。
第十九条 工业用水应当采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产设备冷却、锅炉冷凝以及洗涤等用水应当循环使用、综合利用,降低单位产品产出的平均耗水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得低于国家或者省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条 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每3至5年进行节水评估,其中,大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的用水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节水、经贸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组织进行水平衡测试。经评估或者测试不符合节水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水平衡测试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方法和规程。
第二十一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被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增加农业节水灌溉的投入,加快渠系配套建设,逐步发展管道输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各地应当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渗灌、薄露灌溉等先进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畜禽节水型设施和饲养方式。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扶持旱作农业、节水型畜牧业的发展,研究和推广抗旱农作物新品种、土壤保墒和畜牧业节水新技术,降低水的消耗。
第二十四条 鼓励有条件的用水户在不影响他人用水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兴建集水、蓄水设施,拦蓄雨(洪)水,增加有效水源。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完善农业节水服务体系,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应用节水技术措施。
第二十六条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用水管理机构,加强农业灌溉节水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从事生活用水器具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向消费者推荐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新建房屋使用公共供水的,应当安装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便器水箱和配件。
第二十八条 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和处理设施时,应当因地制宜建设回用水设施。
新建宾馆、饭店、住宅小区、单位办公设施和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应当逐步建设中水回用系统。
以水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后的尾水进行回收利用。
第二十九条 新建城镇(含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和旧城改造项目,鼓励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实行分质供水。具体办法由省城市节水、水利、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条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等用水,应当优先利用江河湖泊水、再生水。
城镇绿地、树木、花卉等植物的灌溉,应当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鼓励利用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废水。
第三十一条 日洗机动车规模50辆以上的单位应当安装和使用循环用水设施。
第四章 节约用水调节措施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和定价权限逐步调整水价,实行分类定价、阶梯式水价,建立激励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
第三十三条 用水户应当按照计量缴纳水资源费或者水费。
任何供水单位不得对用水户水费实行包费制。
第三十四条 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非居民用水户在用水计划范围内用水的,依法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水资源费或者水费;超过计划用水的,按照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缴纳水资源费或者水费。企业当年投入节水设施建设或改造的,超计划累进加价所收取的水费,可以部分返还给企业。
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定价权限确定并实施。
第三十五条 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中递增部分的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用于节水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节水设施建设和水平衡测试补助,节水管理和奖励。
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的收取、使用、管理以及返还企业的具体办法,由省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水资源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按照《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非居民用水户通过节水措施,用水量低于核定的用水计划的,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对节水数量较大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节水奖励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章 监督与罚则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节水、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对节约用水的管理,按照各自职责对用水户节约用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按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节水、经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水统计报表,并对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给予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拖延或者虚报。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自备水源户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者安装的取水计量设施不符合国家计量标准,或者擅自拆除、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按照《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产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水户拒不缴纳水资源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规定,用水户未申报用水计划(含变更计划)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使用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户不按照规定安装计量设施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城市供水企业和非居民用水户的供(用)水管网漏损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未及时进行维修和改造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按规定进行节水评估或者经评估、测试不符合节水要求,又不及时进行整改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日洗机动车规模50辆以上的单位未安装和使用循环用水设施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用水户水费实行包费制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水户拒不缴纳水费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非居民用水户拒绝提供报表和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报表、资料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除本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外,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节水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决定。
第四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节水、经贸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节约用水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批准(核定)事项,未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予以批准或者核定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批准(核定)事项,予以批准或者核定的;
(三)对节约用水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予处罚,或者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再生水,是指污水和废水经过处理,水质得到改善,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质要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本办法所称的中水回用系统,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小区内将排水(污水)经过收集、储存和处理,用于生活中冲厕、洗车、浇灌植物、喷洒地坪等低水质用水的新型水管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1993年7月12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总则 用水管理
城市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保障措施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状况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方针,统一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实行计划用水、取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原则,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区域发展、重点区域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四条 本市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和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五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未设臵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是所辖行政区的节水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进节水型村镇、节水型社区建设;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工作;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对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八条 本市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活用新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新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原则,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配臵水资源,逐级分解用水总量指标;对已经超过用水总量指标的区域或者行业,不再增加该区域或者行业的取用新水指标。
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本市实行产业用水效率准入制度。市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状况,制定本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限制发展项目名录,限制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发展。
本市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和单位重点监控机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格限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洗浴场所等高耗水项目发展。
本办法所称洗浴场所,是指市商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以外的洗浴场所。
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应当对地热水进行梯级利用,其节约用水方案报节水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在每年3月底前将用水计划下达到相关用水单位。公共供水单位依据节水管理部门核定的用水计划向其用水户下达供用水计划。
新增用水单位或者用水单位需要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或者调整用水计划。
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水计划。
供水单位不得向未取得用水计划的用水单位供水。
第十一条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水单位签订供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用水单位拒不履行合同规定的,经节水管理部门通知后,供水单位停止供水;因采取停止供水措施而发生的管道改造损失等费用由违法用水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用水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核定取水指标。
第十三条 取水应当计量、缴费。
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计量设施,并加强对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供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对计量设施定期进行校验,发现计量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取水计量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四条 用水单位有两类及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分类安装计量设施的,按照该单位用水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缴费。
第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地表、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6
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十六条 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本单位供水情况及用水单位用水变化情况或者实际用水量。
第十七条 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取水指标用水,节水管理部门对用水单位进行定期考核。
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并按下列标准缴纳加价水费: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下(含百分之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一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含百分之二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二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超用部分加价三倍。
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取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资源费外,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010]第16号令公布的《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城市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第十八条 再生水(雨水)利用应当列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统筹安排。
城市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利用设施是指再生水的集水、净化处理、供水、计量、检测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再生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设备冷却、工业生产等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
(二)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
(三)建筑面积在3万平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者其他建筑区等。
第二十条 原已建成使用的工程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7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且具备建设场地等条件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建设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二十一条 符合第十九、第二十条规定,但可以使用其他再生水利用设施供水的,经节水管理部门核实后,可以不单独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但需要配套建设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使用再生水。
第二十二条 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后,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备案。
第二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和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 再生水的价格应当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价格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装表计量,按量收费,不得擅自间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因设施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户。
第二十六条 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保证再生水利用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按规定对出水水质进行日常化验;节水管理部门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再生水水质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
第二十七条 已建、新建、改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节水专业规划建设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
第二十八条 园林、绿化、景观、洗车、环卫及建设施工用水,应当首先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再生水。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建设水循环利用设施,暂不具备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条件的,实行再生水配送制,禁止使用地下水、自来水冲洗车辆。
第二十九条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三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三十一条 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或组织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二条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要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
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和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后利用,或者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补;
(二)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应当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或者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利用;
(三)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当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三条 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冲厕、景观环境用水和回补地下水等。回用的雨水水质应当根据用途确定,除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规定的水质指标外,其余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再生水与雨水的输配水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直接从地表、地下取水的,应当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对取用公共管网水或者再生水的建设项目,节水管理部门逐步建立水资源评价制度。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并单独成册;在审图阶段,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应组织有节水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查,并按规定严格审查节水相关内容。未配套设计节水设施方案的,项目主管部门不予审批。节水设计方案未经节水管理部门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不得作为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后续许可的依据。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或市行政服务中心申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使用,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取水计划,供水单位不得供水。
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水循环及重复利用系统、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再生水、雨水利用等节水项目的资金补助以及城镇供水水质督查、检测等。具体办法由水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根据拆迁施工进度,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
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
第三十九条 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核减用水指标。
工业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7%。
第四十条 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生产后的尾水应当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四十一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并依照本市有关规定向设备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违反规定提供水源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安装尾水回收设施。
第四十二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林、牧、渔业用水结构。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作,推广应用微滴灌、管灌、膜下沟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推行平整土地、缩块改畦、少耕免耕、耙耱保墒、地膜覆盖、化学保水及种植抗旱作物等农艺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效益。
第四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农业灌溉建设项目和新建农业灌溉水井,在申请取水许可时,应当附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节水措施。已建成的农业灌溉工程应当有计划地完成节水改造。
第四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试验,推行灌溉计量用水,安装计量设备,逐步完善计量措施。利用供水工程供水的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设备。
要加强农业灌溉设施管理维护,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渗漏。逐步做到按定额配臵灌溉水量,并按水量收取水费。
深化小型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护主体责任;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实行用水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推行“定额管理、用水收费、阶梯水价、节奖超罚”的农业节水新机制,各用水组织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向协会报告,并办理用水计划。
加强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和农田节水灌溉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第四十六条 对农业节约用水项目、设计中含有节约用水措施的农业开发项目,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立项。
第四十七条 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缴费。
第四十八条 本市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管水组织依据章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基层管水组织可以接受委托承办有关节约用水管理事项。
第四十九条 鼓励绿化使用雨水和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和其他市政杂用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
第五十条 市水务局、市城管委、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贮水塘坝、民心河、外环水系、湿地等,应作为拦蓄收集雨洪水工程设施利用,建设单位不得填埋。
第五十一条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已建成水循环利用设施的登记表和再生水供水合同,登记表的格式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十二条 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游泳池、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
按照前款规定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
第五十三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向社会推荐国家公布的 “节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
第五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改造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如实记录巡查和维护管理情况,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降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五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臵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用水单位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预警提示。
第五十六条 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停止对高耗水单位的生产经营供水。
第五十七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设节水型单位;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用水台帐,开展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每4年进行一次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加强节约用水的内部管理,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水产品、设备、工艺,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第五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和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位和个人浪费用水或者擅自取水。
第五十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旅行社接待游客时,应当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提高游客的节约用水意识。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候车室、候机厅等公共场所应当设臵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六十条 本市加快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研制生产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一条 节水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供水单位、用水单位和用水户节约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十二条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节水管理、内部管网及设施运行等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节约用水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并有权复制;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六十三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取水量较大单位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单位的检查频次,对 21
发现的浪费用水行为及时处理;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实行联合检查。
第六十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节水管理部门或者节水执法部门举报浪费用水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浪费用水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用水单位未取得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要补缴水费,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和其他直接从地表水体、地下水体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供水情况、实际用水量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用水单位不按时缴纳累进加价费用的,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四)老旧建筑拆迁人未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要求擅自施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除补缴相应费用外,并处应缴水费3倍以上15倍以下罚款。
供水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故意拖延、不与拆迁人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建设单位未办理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六)非居民用水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擅自停止使用再生水利用等节水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七)再生水利用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的再生水水质未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分类标准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八)从事洗车、洗浴、游泳等业务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单位或者个人未安装装计量设施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九)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擅自停止运行或者供水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工业用水单位有条件使用再生水但拒不使用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工业间接冷却水直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率低于97%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一)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低于70%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能达标的,核减用水指标,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现场制、售饮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未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直接排放尾水、拒不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二)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三)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直接使用自来水或者地下水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四)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未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未按规定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或者再生水供水合同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十五)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未保证用水远传设备正常使用,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设备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六)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用水器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按每套(件、台)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十七)用水单位不落实节约用水管理责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造成浪费用水等不良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八)用水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浪费用水的,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核减下一取水指标。
第六十六条 由节水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对处罚决定有异议的,被处罚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节水管理部门提出行政复议,也可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拒不接受节水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同时又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由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的;
(二)在国家、省及本办法规定之外乱收费、乱罚款的;
(三)在核定或者调整用水单位用水指标时,故意压低或者增加计划用水指标的;
(四)未依法收取累进费用的;
(五)其他不履行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篇:北京市节水办法
征集】《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意见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 日期:2010-09-30
关于《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说明
一、背景情况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干旱加剧,北京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已由上世纪末的不足300立方米下降到150立方米左右,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首都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2005年3月15日市政府第155号令发布了《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以下简称现行办法),2005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规章的施行,对于规范本市节约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缓解连续干旱时期水供需矛盾,保障奥运会和城乡用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首都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以世界城市这一高端形态谋划北京未来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战略。进一步加大节约用水管理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北京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办法进行修订,以适应现实情况的需要。
二、《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起草过程
《办法》修订工作列入市政府立法计划后,成立了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负责立法调研及规章草案起草工作。立法起草班子成立以后,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多次召开全市节水立法调研工作会议,集中听取基层水务部门的意见,摸清了全市节水管理基本情况;根据国家关于加强节水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总结了现行办法实施5年来的成功经验,并研究、借鉴了外省市的节水立法经验,确定了节水办法的立法框架。《办法》修订草案初稿完成后,向54位水管理专家发函书面征求意见,并在北京水务信息内网开设专栏,面向全市水务系统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专家座谈会共同修改规章草案,并书面征求了各区县水务局、节水中心、市水政监察大队、市属水务管理单位的意见。4月19日—4月30日再次通过北京市水务信息网、《北京水务报》面向全市水务系统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征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报经局领导班子审议通过后,6月3日市水务局又发文征求了市政府各委、办、局及部分直属机构、二级单位等44个单位的意见,累计经过十余次大的讨论修改,形成目前的《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三、主要修订内容
现行办法共有39条,《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进行了较大扩充,共分总则、用水管理、节水措施、节水科研、推广与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节水奖励、法律责任、附则,共八章73条。与现行《办法》比较,修改、增补的条款达66条,删除条款1条。现就修订内容重点说明如下:
(一)完善节约用水责任体系
在现行节约用水责任制基础上,《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节约用水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节水工作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用水单位、农村管水组织,形成完整的节水责任体系。
(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1、明确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性质属行政事业性收费。
2、进一步完善节水“三同时”制度,具体内容体现在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十九条。
3、规范特殊行业用水以及特定用水行为。重点对纯净水生产、洗车、洗浴、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现场制售水设备等特殊行业用水以及工程施工降水、水源热泵等用水行为进行了规范。
4、强化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管理,完善、强化了雨水利用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
5.完善农业及农村节水工作,促进农户主动节水。
(三)完善节水考核评价制度
《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规定:“节约用水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上一级人民政府每年对下一级人民政府下达节约用水目标管理责任,将节水绩效纳入行政考核体系。”“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对发现的本辖区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或者机构报告。”
(四)健全节水奖励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节水积极性,《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专设一章,对节水奖励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规定,本市节水奖励分为政府奖励、部门奖励、单位奖励三个层次。政府奖励名额及奖励标准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核准。部门奖励名额及奖励标准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及有关部门决定。用水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取得节水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草案建立了节水目标考核、以奖代补、节水设施运行、居民用水激励、浪费用水举报等奖励制度。
(五)理顺节水执法体制
2002年,规划市区节水执法方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节水管理、监督、处罚权分离以后,节水监督、违法案件的发现、查处环节增多,处理过程拖沓,在执法和管理方面都形成了削弱的局面。节水执法专业性强,水行政主管部门也有1384人的水政执法监察队伍,具备节水专业执法优势。《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规定节水执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进一步规范了监督检查措施。
(六)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现行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够完善,处罚力度较小,违法成本较低,不能满足水行政工作的需要。《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进一步完善了法律责任,设定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核减用水指标、罚款、加收滞纳金、没收、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节水原则)本市厉行节约用水,统一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发挥价格对用水行为的调节作用,按照计划供水、定额管理的原则,采取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工作。
第四条(政府职责、节水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节约用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第五条(行政管理体制)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未设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节水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下设的节约用水专门机构,负责节约用水的具体管理、监察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基层组织节水责任)镇(乡)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村镇创建工作。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义务和权利)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有对浪费用水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
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八条(规划管理)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编制全市节约用水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全市节约用水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节约用水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节约用水规划,制定节约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产业结构调整)市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本市产业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限制发展项目名录,限制落后的、耗水量高、用水效率低下的产业项目。
列入限制发展项目名录的,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予立项,环境保护部门不予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新设企业不予登记注册,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部门不得对生产的产品发放生产许可证。
第十条(用水定额)本市相关行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用水定额由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订,报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无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用水定额,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订。
用水定额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用水指标)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计划和相关行业用水定额以及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指标。
新增用水单位和新建用水项目在投入使用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用水指标。节水管理部门未核定用水指标的,供水单位不得供水。
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水指标。临时用水指标当有效。
用水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用水指标。内因生活、生产经营用水发生变化确需调整用水指标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之前向节水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调整。
第十二条(用水指标迁移)用水单位在本市境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办理用水指标核定手续。
第十三条(计量设施)用水应当计量。
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安装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计量设施,并加强对水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检测,保证计量准确。水计量设施发生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水计量设施的,节水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用水单位有两类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计价的,应当根据不同用水性质类别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按照不同用水性质类别分别安装水计量设施单独计价交费的,按照该单位用水性质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计算收费。
第十四条(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用水指标用水;超出的用水量,除据实交纳水费外,由节水管理部门根据该单位用水实际执行的水价标准,按照下列倍数收取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
超出规定数量20%(含本数)以下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一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含本数)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二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三倍标准收取。
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所收费用上缴同级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五条(用水统计)供水单位和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报送供水情况、实际用水量以及用水单位变化情况。
第十六条(水量平衡测试)月均用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应当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完善节水措施,制定合理用水规划,并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测试资料,申请验收。水量平衡测试合格的用水单位,应每隔3年复测一次,并将复测结果报原验收部门。
节水管理部门负责用水单位水量平衡测试的组织、管理和验收。
具体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再生水使用)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地区,市政杂用以及景观水域、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洗车用水应当使用再生水。再生水水质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再生水用户有特殊水质要求的,应当根据再生水水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使用规程,采取必要的水质处理与维护措施,保证再生水使用安全。
自建再生水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应当保持设施运行完好,按规程检测再生水水质,保证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再生水水质超标的,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对投入使用的再生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并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再生水设施停止供水的,应征得节水管理部门同意。
第三章 节水措施
第十八条(用水单位)用水单位、农村管水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乡村创建工作;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日常用水台帐和用水统计分析,明确节水目标、用水计划、节水措施;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六)定期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节约用水情况。
第十九条(节水设施三同时)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在办理项目立项及设计方案报批手续时,应当附具节水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
建筑设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计,并单独成册;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当严格审查节水相关内容。无节水评估报告批准文件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项目核准手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开工许可手续。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得正式供水。
第二十条(雨水利用工程)新建、扩建、改建下列建设项目应当附属建设雨水利用工程,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一)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达到1500平方米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二)占地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的公园、广场、停车场、绿地;
(三)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
鼓励已建工程项目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鼓励农村地区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二十一条(再生水设施建设)公共排水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下列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设施:
(一)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
(二)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写字楼、办公楼等建筑;
(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不含地下部分)住宅小区;
(四)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体育、商业和其他综合性建筑。
现有建筑属上述规定范围内的,可根据条件,逐步配建再生水设施。
第二十二条(房屋拆迁)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
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
第二十三条(工业节水技改)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达到行业标准。
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具备再生水使用条件的工业用水,应当使用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8%。
第二十四条(水生产企业)现有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生产后的尾水必须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二十五条(农业用水)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水资源状况,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用水定额,制定农业节水规划。市农业、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林、牧、渔业用水结构。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第二十六条(农业用水设施)农业应当节约用水。
农业用水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通过水资源论证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核定用水指标。
种植业用水应当采取管道或渠道防渗方式进行输水,减少输水损失;实行节水灌溉方式,采取喷灌、微灌、管灌等先进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生产非食用农产品鼓励使用再生水。
第二十七条(农业用水管理)农业用水应当安装计量设施;没有计量设施的应当按照规划组织安装,逐步实现分户计量、收费。用水单位、农村管水组织应当负责对农业节水设施进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并按规定向当地节水管理部门报送用水量。
第二十八条(农用井改变性质)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交费。
第二十九条(特殊用水行业)禁止开办以下高用水企业:
(一)高档洗浴业;
(二)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三)滑雪场、高尔夫球场;
(四)月用水量超过5000立方米的戏水、游艺经营场所。
现有上述高用水企业应当采取节水措施,分类计量,严格控制用水量,安装数据远传设备,按月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取用水量。
第三十条(制水设备管理)禁止生产、销售产水率低于70%的饮用水制水设备。
禁止使用产水率低于70%的制水设备制造饮用水并进行销售。
使用制水设备制造饮用水的,尾水必须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三十一条(洗车业管理)洗车用水应当安装并使用循环用水设施,五环路以内提供洗车服务的企业应当使用再生水。
新增洗车服务的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时,应当附具节水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无节水管理部门审核意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第三十二条(水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应安装数据远传设备,按月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取用水量及回灌水量,回灌率不得低于95%。
第三十三条(绿化用水)园林绿化应当选用节水耐旱型植物品种,采取节水灌溉方式,严格执行绿化灌溉制度。
绿化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再生水,限制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
第三十四条(矿泉水、地热水开发)从事矿泉水、地热水开发经营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交纳水资源费。
第三十五条(淘汰的用水设备、产品和器具)用水应当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
禁止生产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未通过节水产品认证和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性节水器具标准,确认“节水型用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供水单位节水)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供水管网的漏失率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三十七条(计量收费)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
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并按时向最终用户收取水费。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单位接受委托代收水费的,应当向用水单位和个人出具供水单位发票,并不得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三十八条(信息管理与预警)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用水量较大单位的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预警提示。
第三十九条(应急措施)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或者在用水量达到日供水能力90%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应当停止高档洗浴业、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月用水量超过5000立方米的戏水、游艺经营场所的生产经营用水。
第四章 节水科研、推广与宣传教育
第四十条(节水科研)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加快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研制生产体系,引导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开展节约用水的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开发、推广、使用节约用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
第四十一条(服务及培训)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展示和交流平台,促进节水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指导,普及节水知识和推广节水技术;组织节水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四十二条(节水社会宣传)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工作,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旅行社接待游客时,应当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提高游客的节约用水意识。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政府节水管理)节约用水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上一级人民政府每年对下一级人民政府下达节约用水目标管理责任,将节水绩效纳入行政考核体系。
第四十四条(基层节水管理)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对发现的本辖区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或者机构报告。
第四十五条(部门职责)节水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拟订节约用水的政策、规程、规范、标准,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约用水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标准,对用水单位进行节水评价、监督和管理。
旅游、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园林绿化、商务、体育、卫生、市政市容、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管理领域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第四十六条(节水监督管理措施)节约用水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人员行使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并有权查阅、复制;
(三)责令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四)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监督检查)节水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用水单位签字后归档。
第四十八条(对检查的要求)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监督执法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第四十九条(用水单位义务)用水单位应当与节水管理部门签订节约用水责任书,接受节水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对本单位节约用水工作负主要责任。
用水单位对节水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五十条(举报制度)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用水违法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处理;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第五十一条(居委会义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单位或者个人存在用水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十二条(公众举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节约用水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节水管理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第五十三条(社会监督)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及其它媒体等单位有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节约用水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
第六章 节水奖励
第五十四条(节水奖励原则)在节水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科研、节水发明、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十五条(奖励主体)节水奖励分为政府奖励、部门奖励、单位奖励。
政府奖励名额及奖励标准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核准。部门奖励名额及奖励标准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及有关部门决定。
用水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取得节水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五十六条(节水目标考核)上一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实行节水目标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节水管理部门对用水单位节水目标管理责任执行情况予以考核、评价,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获得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村镇称号的,节水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十七条(以奖代补)根据用水情况,政府阶段性推进、社会共同参与的重大节水建设工程、项目,以及在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有重大投入并产生显著节水效果的项目,节水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十八条(设施奖励)自建再生水利用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设施使用情况正常的,由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再生水使用量给予奖励。
新建建设项目已配套建设雨水利用设施的,减免防洪费。
第五十九条(居民用水激励)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具体办法由市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及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举报奖励)对单位或者个人向节水管理部门或者节约用水执法部门举报浪费用水的行为,经查证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浪费用水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由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具体奖励办法由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用水单位未取得临时用水指标或超过批准期限用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规定,用水单位未取得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最高倍数,交纳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由节水管理部门扣减用水单位30%以下的用水指标。
用水量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计算。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用水单位不按时缴纳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用水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或发现浪费用水不及时整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扣减用水单位30%以下的用水指标。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自建再生水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已建成的再生水利用设施未经节水管理部门同意擅自停止使用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工程的雨水利用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未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未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或者设施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的,不予核定用水指标;已建成的设施不正常使用的,核减相应的用水指标。
第六十七条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要求擅自施工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除补交相应费用外,由节水管理部门处以应交水费3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
供水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没有正当理由故意拖延、不与拆迁人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供水单位和其他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未按规定及时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数据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伪造、篡改、瞒报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的规定,交纳相关费用,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间接冷却水循环使用率低于98%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低于70%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能达标的,核减其用水指标;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供水,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四)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生产尾水直接排放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农业用水建设项目不进行水资源论证、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农业用水不计量或者农田灌溉大水漫灌造成浪费用水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用水、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水源热泵系统以及月用水量超过5000立方米的戏水、游艺经营场所未安装数据远传设备,或者未按规定报送取用水量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提供洗车服务的企业未安装、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处1万元的罚款;
(十)水源热泵系统未能实现完全回灌的,按取用、回灌水量的差额收取水资源费;回灌率低于95%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绿化用水违反规定使用自来水的,除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外,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用水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失修、失养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浪费用水的,每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用水单位使用明令淘汰用水器具的,每件处100元罚款;
(十五)擅自从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取水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生产、销售产水率低于70%的饮用水制水设备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使用产水率低于70%的制水设备制造饮用水并进行销售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利用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尾水不回收利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条 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断公共供水管线或者违章压占公共供水管线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赔偿损失。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生产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的,由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生产或销售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用水器具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出售和未出售的产品)货值金额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安装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未通过节水产品认证和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名词解释)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1、水量平衡测试:是指用水单位对本单位用水体系进行实际测试,根据其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工作。
2、节水设施:是指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再生水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七十三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2010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