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与规划

时间:2019-05-14 09:1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建设与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建设与规划》。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与规划

小城镇建设与规划学院:专业:姓名:完成时间:

小城镇建设与规划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规划任务严峻,尤其是在我国广为众多的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更是被推上了国家发展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做好小城镇的设计与规划工作至关重要。要做好小城镇的设计规划工作,熟知规划中的相关规定和原则,并注意防止一些问题的出现必不可少,尽量使规划合理高效是我们规划工作者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世界城镇化 小城镇概述 镇域居民点体系 小城镇用地分类 正文:

一、世界城镇化

1.1发展的阶段性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小于30%,世界的城镇化在此阶段岳经理了一百年,世界总人口比例较低;

(2)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我国现在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3)成熟阶段:当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1.2城市化水平的峰值

我国2000年左右,每年城市化率以1.2-1.4%增长,高出正常增长水平(正常增长水平为0.6-0.8%)。日本1946-1973年,城市化率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达到0.93%。

城市化水平峰值的确定: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现在已经能看到他们的发展水平,如北欧国家、美国等,有的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对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预测,要根据其国家的具体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3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世界的城镇化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迅速,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到达其发展的高峰期,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2)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地位更加突出。

(3)多级多层次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

(4)城市进一步向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5)城市治理要法制化、透明化。

1.4世界城市化经验

从规划来说,要有好的规划体系,规划先行;规划要可调整,要有弹性,在实际执行时若发现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更改;规划要走法定程序,树立其权威性;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市政管线等。

二、小城镇概述

2.1 聚落

(1)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2)小城镇有建制镇和城关镇,现在有了集镇和村的规划标准,城关镇的规划按城市的标准来进行。

(3)城镇化与工业化

在发达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有的国家出现过度城市化,如印度,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管理都不够,致使出现了许多人口问题;有的国家出现滞后城市化,如我国,城市工业化发展很快,但因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致使城市化的发展缓慢,出现了城乡二元化;一些发达国家因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问题过早的出现,导致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城中人口纷纷外迁,形成了“空心城”,如美国。

2.2我国的城镇化

2.2.1 我国城镇化的成就

(1)城镇化迅速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年平均增长达到0.93%;

(2)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很大的提高;

(3)城市中的各种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例如2008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1m²,比1998年增长了20m²;

(4)城乡一体化正在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有对立到融合,一直到现在正努力发展为互动平等。

2.2.2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质量不高,内容不完整;

(2)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城镇体系不完善;

(3)城镇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东部地区人口承载力强,相较于西部地区,人口压力大,中部地区经济塌陷;

(4)城市发展较粗放,不能使各种资源和设施的利用达到最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

三、镇域居民点体系

3.1 镇域体系规划

(1)综合评价镇区和村庄的发展条件,预测人口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2)镇域统筹发展;

(3)划定镇域的空间管制分区,明确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4)确定居民点的规模、等级,对其发展进行定位;

(5)根据因地制宜、共享共建原则,统筹配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

(6)确定镇域主要的道路交通,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做好防灾减灾抗震工作。

3.2 镇区和村庄分级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镇区>5000030001-510001-30000<=10000

村庄>30001001-3000601-1000<=600

3.3人口预测

3.3.1 人口分类

(1)常住人口:常住户籍人口、寄住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寄住在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学生)。

(2)通勤人口:就业、劳动、学习在镇区内,住在规划范围外的人口。

(3)流动人口:出差、探亲、旅游等的人口。

3.3.2 人口计算

Q=Qo(1+k)n+pQo:常住人口k:自然增长率p:机械增长数

3.4 居民点的选择与布局

3.4.1 中心村的选择

(1)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备;

(2)有能力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

(3)区位交通条件好,在镇域内布局合理。

3.4.2 迁并村庄

(1)位于城镇近郊区(离城镇非常近的村庄人口算入镇区人口);

(2)存在严重自然灾害安全隐患难以治理的;

(3)人口少,生活环境较差,人均耕地少的;

(4)用水严重短缺,水质不达标的;

(5)地方病发病率高;

(6)大型的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内的村庄;

(7)国家有重大的设施、项目而确定要搬迁的。

3.4.3 空间管制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

四、小城镇用地分类

4.1 居住用地 R

镇的居住用地为R1、R2,城市的居住用地分四类

4.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

C1:行政管理用地,如镇政府、派出所;

C2:教育机构用地;

C3:文体科技用地,如体育场、图书馆、展览馆;

C4:医疗保健用地;

C5:商业金融用地;

C6:集贸市场;

C7:社会保障用地,如敬老院、老年人服务中心

4.3 生产设施用地 M

M1:一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的工业用地;

M2: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的工业用地;

M3: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污染,易燃易爆的工业用地;M4:农业服务设施用地

4.4 仓储用地 W

W1:存放一般物品的仓储用地;

W2:存放危险物品的仓储用地

4.5 对外交通用地 T

T1:公路交通用地;

T2:其他交通用地

4.6 道路广场用地 S

S1:>=6m的各种道路;

S2:公共活动广场

4.7 工程设施用地 U

U1:公共工程用地,如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的用地;

U2:环卫设施用地,如公厕、垃圾站、环卫站等的用地;

U3:防灾设施用地,如消防用地等

4.8 绿地 G

G1:公共绿地G2:防护绿地

4.9 水域和其它用地 E

E1:水域、河流、池塘用地;

E2:农林用地,如以生产为目的的农林地;

E3:牧草地;

E4:保护区;

E5:有历史意义的墓地;

E6:未利用地;

E7:特殊用地,如军事用地

五、建设用地和居住用地规划

5.1建设用地规划

5.1.1建设用地比例

中心镇一般镇

居住用地28-38%33-43%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2-20%10-18%

道路广场用地11-19%10-17%

公共绿地8-12%6-10%

合计64-84%65-85%

5.1.2 建设标准

(1)确定地块的容积率;

(2)确定建筑高度;

(3)确定建筑密度;

(4)绿地率:建设区内的绿地所占的比例;

(5)公共设施配套;

(6)交通出入口的方位;

(7)停车的泊位问题;

(8)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9)建筑间距和建筑风格

5.2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应选在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地方,并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分布在常年大气污染罪的的地方,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与生产劳动的地点接近,但不受其影响,在山地丘陵区要注意其朝向。

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1绿地规划

6.1.1 绿地规划的要求

(1)点、线、面相结合,与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绿地相协调;

(2)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的利用洼地、坡地等劣地进行绿化;

(3)合理选择配置绿化树种,低投入高效率。

6.1.2 绿地规划的布局

(1)点线面相结合;(2)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

(3)绿化与水面相结合。

6.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2.1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满足镇域居民规划区内生产生活的要求,并要保留余地,根据城镇的条件、规模和性质进行差异性配置;高中及职中以上的学校、综合性医院、百货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要立足于镇域发展的需要。

6.2.2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1)公共服务设施应布局在人口较稠密的区域,集中成片形成镇区中心;

(2)既服务于城镇居民,同时考虑服务辐射区及外来人口的需求,并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衔接;

(3)公共建筑应体现地域特色;

(4)教育机构、医疗保健、集贸市场、社会保障用地外的用地宜进行集中布置;

(5)教育、科技机构与文化体育场馆结合布置;

(6)学校用的应选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不危及学生安全 的地段,距离铁路干线必须>300m,主要出入口应有标志,不应直接开向主干路;

(7)商业、金融等性质相似的设施可集中设在城市中心,临近出入口,人流较集中的地段。

七、道路用地

7.1 道路分级道路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

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

车速403020—

道路红线24-3616-2410-146-8

车行道宽14-2410-146-73.5

每侧人行道宽4-63-50-3—

道路间距>=500250-500120-30060-150

特大、大型城市••••

中型城市•••

小型城市••

7.2 道路系统

1.满足内外交通运输要求:

(1)铁路:铁路站应分布在小城镇一侧的边缘,最好是相离或相切,并将客货站布在同侧,客站接近居住区,货站接近工业区;当不可避免必须穿过城镇时,要配置对应功能区。

(2)公路:沿城镇一侧发展。

(3)汽车站:客运站设一个,设在城镇边上交通便利的地方,交叉口不宜超过4-5条。

2.地形地质条件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小城镇主干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免垂直切割等高线。先确定主干路,主干路要尽量保持平顺。

3.其他要求

道路走向要尽量引进夏季风;沿江地区一侧道路敞开,形成景观效应,并布置一些垂直于岸线的道路;主干路与冬季风主导风向垂直。

八、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

8.1 工业用地

8.1.1 工业用地自身的要求

工业用地应避开七级以上的地震区,避开洪水淹没区,地基应高于最高水位的0.5m以上。

8.1.2 小城镇对工业用地的要求

(1)应尽量减小城镇中工业用地对其他用地的干扰;

(2)避免工业排放对小城镇的影响;

(3)工业用地应相对集中。

8.2 仓储用地

8.2.1 仓储用地的分类

仓储用地可以分为为本镇服务的生产生活资料的仓储用地、中转储备的仓储用地、危险品仓储用地、农产品仓储用地四类。

8.2.2仓储用地的选址

仓储用地要选在地形平坦,地势较高,有排水能力的地区,在布局时要采用集中于分散布局相结合的方式,仓储用地要接近货物来源,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仓储用地要远离居住地,保证安全。

第二篇: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

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

**镇位于**市东郊,距****机场25公里,京沪高铁**站、**、连**速公路出口6公里,206、310国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不牢河、屯头河横贯全镇。全镇总面积66.1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镇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名典型镇、**省文明镇、**省新型示范小城镇,连续三年荣获**市十强镇。

近年来,**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活力**、诚信**、和谐**、生态**”的奋斗目标,在贾汪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贾汪区住建局协调配合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和力量,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人口聚集,推进小区开发,提高环境质量,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注重生态建设的连续性、实施项目的整体性、推进措施的配套性、工作落实的超前性和组织动员的群众性,不断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起点规划,实现镇域发展科学性。

乡镇规划的先行者。1996年,**镇委托**省村镇规划设计院、**师范大学编制了村镇建设规划,制订了较高水准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经省建设厅批准实施。按照“围绕中心,促进发展,生活内聚,生产外延”的原则,将镇区划分为教育区、住宅区、行政区、商贸区和工业区五大板块。十年来,该**镇历任党委、政府均一以贯之,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推进建设,不随意更改规划内容,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区住建局积极加强对**镇规划办的支持力度,即使协调解决规划建设与调整方面的问题,把好规划执行关。在村镇建设方面,主动上门服务,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指导**镇建筑、工程、道路绿化、道路建设改造等工作。因此,全镇的规划执行得到了省建设厅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适时调整城镇规划。2006年,**镇委托**市环保服务中心编制了《**镇环境总体规划》,并经区政府批准实施。2009年,再次委托浙江大学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和镇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修编,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功能,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建设发展模式。

谋划发展新空间。**镇积极利用省建设厅对重点中心镇的政策扶持,投资80万元邀请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对镇区206国道西侧2000余亩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中心镇下一步的发展做好规划引领,奠定发展基础。目前该规划已经完成初稿,进入第二轮编审,将于近期完成区域整体规划。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为全面改善镇区环境,镇党委政府果断关闭了辖区12条水泥立窑生产线、31家砖瓦厂和2家小造纸。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双楼港物流园区建设,全力建设双楼保税物流园区区(B型),打造**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功能区。结合**市最大的生态湿地工程--11万亩潘安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塌陷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再造、高端经济商住圈三步走,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该湿地建设将为全镇乃至全市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发展生态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大力繁荣商贸业,加快商贸设施和专业市场建设,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新建6000平方米超级市场,全面提升商业街品位,打造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商档商业街,壮大了镇区商贸服务业。

狠抓生态示范工程。大力抓好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示范单位,以先进带后进促快进,推动生态创建工作滚动向前发展,截至目前,**镇已建成了4个省级生态村,19个市级生态村,1个市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学校,8个市级绿色学校,2个**市魅力乡村。区住建局为我镇积极积极给予中心镇创建政策的支持,争取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项目。生态创建工作极大促进了**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显示,不老河**段地表水常年达到国家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010年优良天气数量达到337天,环境噪声质量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注重打造绿色食品基地,通过鼓励秸秆还田、施农家土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等举措,不断提升农业无害化、低害化水平。提高沿运河程楼、湖里、瓦庄、解台等村的万亩优质稻麦品质,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形成3000亩产值超亿元的蔬菜园区;结合潘安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3000亩休闲观光渔业园区,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五、大力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建设水平,高品位建设村民社区,加强社区管理,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村庄合并搬迁、采煤塌陷地治理、开发利用闲置土地、镇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办法,统筹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和“双置换”运作相结合,先后建成了民主苑、花苑、锦城、翡翠园、民和园、颐和园、建平、瓦庄、永固等20余处70余万平方米居民小区,不但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而且加快了居民向镇区集中,实现镇区面积和人口的“双扩张”,大大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为环境污染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住建局近几年来,加强对我镇村庄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享受争取政策项目10个。包括污水治理、垃圾中转站、环境综合治理等。共获得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约220万元。同时我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投资7000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镇城市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处理集管网28公里,实现汇水面积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2万人,企业100余家,目前该企业日均处理污水15000余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投资110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120吨的**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同时出台《**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确定各村为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建立日督查、月通报、季观摩制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平稳运行。

积极实施暖气、天然气、污水、雨水管网铺设,努力实现镇区供暖、供气、雨污分流全覆盖。投资1500万元建成**镇建平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污泥处理生产线,借助科学环保的焚烧处理技术和污泥焚烧处置设施,利用污泥发电供热,为污泥污染治理划上完整的句号,可满足全市城区污泥处置的要求,也使**镇在苏北率先实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泥科学治理。同时对医疗污水用单独的防渗池贮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医疗固废物进行统一收集后转运到**市医疗废弃物处理站,做到及时收集、科学处理。

积极实施新能源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秸秆“沼化、气化、固化、电化”以及“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和农村改厕工程。各类新型能源的利用既改变了农民世代以柴草为薪的生活习惯,同时,沼气厌氧发酵后的残留物,又可用于基肥、追肥、叶面喷施、浸种剂等,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增产。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村级秸秆气化站8个,实施“一池三改”5000余户,年提供8000余吨优质有机肥料,部分农户还形成了“猪——沼——粮(果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卫生厕所入户、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的生态发展良性循环。

四、狠抓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

打造绿色景观大道。**镇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生态镇创建的突破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原则,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城镇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实施虎山口山体公园和206国道**段11公里高标准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各类绿化17.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28盏,铺设沿线排水沟、改造增设雨水管网13公里,铺设高标准混凝土路面2.6万平方米,打造成“一点一景、一季一景”的生态景观大道。

实施旧道路绿化改造。为提升绿化品位,营造优美环境,重点实施商业街、吴中路、文化路、华建路、建湖路等道路绿化,绿化本着实用、美观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共栽植香樟、紫薇、红叶石楠等乔木和灌木17万株,草坪2万多平方米,铺设柏油和混凝土路面4.07万平方米,人行道8200平方米,栽植路灯102盏。

鼓励生态林带建设。为确保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将任务层层分解,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先干后补,以奖代补,鼓励企业、村建设生态景观。企业栽植以景观树种为主,村内栽植以树木或花、灌、草间植,减少粉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吸收有毒气体,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态保护与绿化美化为一体的绿地。各类生态园林的建设也使全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

第三篇:高起点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

沛县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县建设局

(2010年1月16日)

今年以来,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小城镇规划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措施得力。我县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小城镇发展战略和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特色明显、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的要求和构建沛县中等城市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积极发展中心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的原则。从调整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入手,积极组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

(二)以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小城镇规划。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积极做好小城镇村规划的编制与报批工作。完成了11个建制镇镇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的报批实施工作;配合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4平方公里杨屯镇镇区搬迁规划、杨屯镇1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 1

划编制及论证工作;完成龙固镇1.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沛龙公路2公里综合整治规划、龙固镇镇政府中心地块1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敬安、栖山、张庄、安国、魏庙、湖西农场等镇(场)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敬安商贸城地块、安国镇镇政府地块、魏庙镇小楼地块、张寨镇中心街南侧地块、朱寨镇原小学地块、朱寨镇法庭东侧地块、朱寨镇税务局南侧地块、朱寨镇小学西侧地块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了规划蓝图。

(三)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5个重点中心镇建设。我县采取典型引路、试点带动的工作方法,选择了龙固镇、张庄镇、敬安镇、安国镇、魏庙镇5个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优势的镇,作为我县小城镇建设先行推进重点建设镇,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带动了设施农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5个镇共投入3.18亿元。其中投资

2.93亿元,建成住宅小区15个,建筑面积35.95万平方米;投资2955.8万元,建设了公共建设2.67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资2452.58万元,硬化道路6.12万平方米、修铺下水管道2.65万米、安装路灯326盏、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8座、购置垃圾箱252个、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增强了重点中心镇区承载能力,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聚、向非农领域转移,推进了重点中心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四)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一般小城镇载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重点中心镇的带动下,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等措施,一般小城镇也加大项目建设和实施力度,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完成。一般镇共投入1.53亿元。其中投资1.36亿元,建成住宅小区9个,建筑面积17.87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建设了公共建设1.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资2958万元,硬化道路13.66万平方米、修铺下水管道0.94万米、安装路灯214盏、新增绿化面积0.84万平方米、新建公厕9座、购置垃圾箱220个。一般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较大改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宋家镇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简介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小城镇进行了科学规划,自2011年建设以来,已初具规模。

一、按照三个定位,高起点建设小城镇。

一是坚持空间定位。我们的城镇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6平方公里以上,由现在两纵三横,形成三纵五横的发展主格局,容纳人口1万人以上。

二是坚持产业定位。我镇城镇园区内大型企业3家,服装电子等小加工业20余家,整个园区内可安排3000人就业。有力的提高了小城镇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潜力。

三是市场定位。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目标,我们采取市场手段强力运作。充分鼓励民间投资,把经营城镇、项目建设与产业富民、工业强镇战略相结合,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在小城镇管理上,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

一是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由镇政府出资新建了一处垃圾填埋场,购置一辆垃圾清运车,购买80个垃圾箱,每天早7点定时收集生活垃圾,统一外运。清洁队工资由政府和商户两方承担。同时,城管执法中队、派出所、工商等部门采取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二是美化、亮化,提升了城镇形象。去年以来,我们硬化道路3公里,两侧铺设彩砖5万平方米,路灯120盏,新修排水管道4000米。群众健身活动场所一处,新增和改造绿地4万平方米。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了城镇凝聚力。目前,我镇小城镇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条件,修建了一处高标准的幼儿园,健身广场为群众提供了锻炼场所,社区群众自发组织文体活动,每晚在广场舞蹈健身的络绎不绝。

下一阶段,我们一定会振奋精神,少说快干,让城镇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让镇容镇貌越来越新。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浅谈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李忠平

摘要

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务之急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着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矛盾,本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为两个互为相联的子系统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是必然的,城乡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发表的《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认为小城的出现可以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布下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把城乡有机衔接起来,并从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王学仁认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1、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和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2、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3、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

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在协调城乡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

1、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准城市化”现象泛滥,不利于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乡二元结构,但不利于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因为这种城市化模式本身隐含着鼓励农民进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在不彻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不彻底政策。其实践结果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演变成“农村——小城镇——大城市”这种三元结构,使部分小城镇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农村;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区别于农民,从而使人们担心的“准城市化”现象泛滥。

2、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不是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3、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水、电、路、公厕、绿化、农贸市场、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必须配套建设,而各种配套性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紧缺,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镇以马路作市场人车拥挤阻塞严重,有的小城镇尚未安装自来水,人们吃水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小城镇电力不足,供应不正常,不能满足乡镇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要;小城镇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社交场所;还有不少小城镇缺少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

4、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因而节约土地应该成为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而点多面广的小城镇往往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低效率利用,据有的学者估算,这种城市化道路比起正常的城市化道路要付出8倍多的土地代价,乡镇企业职工人均用地比城市职工多3倍以上。从另一方面看,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且治理能力远不及城市中企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管理混乱,改革滞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与现行条条块块的管理关系难以理顺,使之在调控引导过程中受到多方挚肘。镇政府对税务、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销社、供电所、派出所、司法所、农口七站等主要部门没有管辖权,只有“义务”因而不能形成集中统一领导。如在土地管理使用方面,体制不顺,思想不解放,对本行政区域外需要用地者有种种限制,将外地人才、资金、技术等拒之门外,制约了土地等许多因素的合理组合。

下载小城镇建设与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建设与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摘要: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实现工业 化和现代化,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从城市化的战略......

    xxx小城镇建设“十一五”规划情况汇报

    一、“十五”小城镇建设回顾我镇是由原xx、xx、xx三个乡镇调整合并而成,区划调整前,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迥然,投资规模小、建设速度慢、档次低、管理比较乱。区划调整后,我们......

    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发展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文章标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小城镇是镇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镇......

    城郊型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思路

    毕业论文 城郊型小城镇在新一轮城市化中的发展模式的研究 ——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为例 一、城市辐射的规律性特点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农村和其他地区进行物......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文章标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小城镇是镇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镇......

    小城镇体系规划

    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程教案 >> 城镇体系的规划 城镇体系的规划>>> 一、城镇体系的规划 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考核说明《小城镇建设》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课内学时90,学分5。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