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报销

时间:2019-05-14 09: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创新报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创新报销》。

第一篇:科技创新报销

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报销科目

1.办公用品:用于项目的纸张、记事本、笔、刻录光盘和U盘等,发票必须写明办公用品的具体名称、数量和单价。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5%。

2.材料费:用于实验的耗材、试剂,用于实物制作的元器件等;一次购买1千元及千元以上的材料的必须通过支票或转账的形式购买,不得直接支付现金。

3.资料费:用于购买与项目研究相关的书籍、资料、软件等;为取得研究数据而支付的调查、咨询费用等。其中调查和咨询发生的费用应有相应的书面协议;

4.专利/版面费:用于申请专利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用于项目成果的论文发表、学术会议文章收录等而支付的费用;专利、版面费报销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和正式发票且专利申请人和论文作者中学生必须排名在前四位之内。

5.实验费:用于项目研究而借用校外研究机构或其他高校的实验室而支付的费用,报销此项费用需指导教师开具我校实验室不具备做该项实验条件的证明、收款单位的行政事业费收据或正式发票;

6.加工费:用于项目实物零部件的成型加工;

7.差旅费: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的调查、学习、会议的出差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市内交通费等,单程旅途超过1千公里的学生可以购买卧铺票;出差须获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并下载填写《出差申请表》报教学科批准备案后方能成行,书面申请须写清楚出差事由、出差人员姓名、经费预算、出差地点及起止时间,未在教务处备案产生的差旅费一律不予报销;

8.复印或打印费:用于复印、打印项目的有关资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发生的费用;

9.宣传费:用于配合项目研究进行宣传而发生的费用,如条幅、展板、宣传单等;

10.邮寄费:用于邮寄与项目相关的信函、资料、元器件等;

11.会议费:参加国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交流研讨会议所缴纳的注册费、会务费等,须有论文在会议上发表并被会议收录;

12.其他费用:不在上述10款之列的但经教务处批准后可报销的费用。教务处

2008年4月16日

第二篇: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报销申请

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报销申请

研究生处、计财处:

本人主持的)次预领经费申请报销图书资料费元,论文发表费元,实验材料费元,调研差旅费元,印刷费元,咨询费元,会议费元,劳务费元,其它元,以上合计元。望批准为盼。

申请人:年月日

导师意见:导师签名:

管理科意见:经办人签名:研究生处意见:负责人签名:

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报销申请

研究生处、计财处:

本人主持的(自治区级、校级)研究生科研项目)次预领经费申请报销图书资料费调研差旅费元,印刷费元,咨询费元,会议费元,劳务费元,其它元,以上合计元。望批准为盼。

申请人:年月日

导师意见:导师签名:

管理科意见:经办人签名:研究生处意见:负责人签名:

第三篇:科技创新项目报销科目明细

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报销科目

1.办公用品:用于项目的纸张、记事本、笔、刻录光盘和U盘等,发票必须写明办公用品的具体名称、数量和单价。办公用品原则每个项目不超过500元,调研类项目如项目确实需要超过500元的,须向学校提出申请。

2.材料费:用于实验的耗材、试剂,用于实物制作的元器件等;一次购买1千元及千元以上的材料的必须通过支票或转账的形式购买,不得直接支付现金。在学校科教服务中心购买材料的可通过填写《内部结算单》到教务处或学院管理办公室办理转账。

3.资料费/咨询费:用于购买与项目研究相关的书籍、资料、软件等;用于项目研究而发生的查新、咨询等费用。其中咨询发生的费用应签订书面协议;

4.专利/版面费:用于申请专利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用于项目成果的论文发表、学术会议文章收录等而支付的费用;专利、版面费报销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和正式发票且专利申请人和论文作者中至少1名学生必须排名在前四位之内。

5.实验费:用于项目研究而借用校外研究机构设备或其他高校的实验室而支付的费用,在我校专业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发生的费用可以通过《内部结算单》进行校内转账。

6.加工费:用于项目实物零部件的成型加工,加工费用超过1000元必须有委托加工合同;

7.差旅费: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的调查、学习、会议的出差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市内交通费等,单程旅途超过1千公里的学生可以购买卧铺票;出差须获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并下载填写《出差申请表》报教学科批准备案后方能成行,书面申请须写清楚出差事由、出差人员姓名、经费预算、出差地点及起止时间,未在教务处备案产生的差旅费一律不予报销;

8.复印或打印费:用于复印、打印项目的有关资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发生的费用,该项费用每个项目最高不得超过500元。

9.宣传费:用于配合项目研究进行宣传而发生的费用,如条幅、展板、宣传单、宣传册等。

10.邮寄费:用于邮寄与项目相关的信函、资料、元器件等; 11.会议费:参加国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交流研讨会议所缴纳的注册费、会务费等,须有论文在会议上发表并被会议收录。

12.市内交通费:用于项目调研、校外进行实验、购买材料等而发生的市内交通车票可报销,原则上市内交通工具应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此项费用每个项目最多不超过500元。

13.其他费用:不在上述12款之列的但经教务处批准后可报销的费用。

教务处

2013年5月

第四篇: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看一个企业能不能长远和健康发展,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不能坚持科技创新,即使有一时的效益,有较大的规模,甚至是高速的增长,企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和生存。因此,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体系建设是基础

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我们既需要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科技开发力量。没有科技管理,就不能整合有效资源,搞好科技开发。没有科技开发,也使一切科技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现在多数企业有技术研发部,但确切地讲,大多数是技术部而不是战略研发部。因此,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要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才搞好研发提供平台。要实施工程师再造工程,组织技术工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和进修培训,以开阔眼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

二、搞好科技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企业决策开始的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进式研发、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作为决策者,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所有企业负责人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集团式管理的企业,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奖励,除看利润、回款等经营指标外,要高度重视对投资回报率、新产品产值等技术指标的考核。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办法,逐年提高科技创新奖励份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要修订科技人才薪酬,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使科技人员的收入高于集团平均水平。在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积极为科

技人才争成果、争荣誉、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要建立科技干部选拔机制,在人事管理部门审定本科以上学历等资质后,一定要笔试、民主测评和演讲答辩的方式,产生一批科技管理干部,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搞好科技创新,制订发展战略是关键

企业走国际化的路子,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就必须放眼国际市场,洞察科技趋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制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我们到国外大的公司考察,他们多数先问我们发展战略是什么,然后才确定如何与我们打交道和谈合作。事实上,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干什么和想什么的企业,是无法找到朋友,找到合作伙伴,找到竞争对手,开展有效竞争的。那种干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的经营行为,是短视的、盲目的,肯定是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情况、科技发展趋势与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各国各地产业政策等方面信息,利用SWOT分析等现代工具,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修订和完善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愿景和战略措施,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方向、产品、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才能在科技创新中找到方向,在企业发展中找到向导,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搞好科技创新,加强产学联合是手段

产学研联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纽带,为借力发展提供通道,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找到合作对象和学习标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333工程”,即每个公司至少与三家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至少与三家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至少与三家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联合办学,培训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可以联合成立开发机构,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可以共同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新兴的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活动的新突破。所谓产学研联盟,即通过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群、产业群对接互动,改变过去高校与产业合作“单对单”、“点对点”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五、搞好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是根本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存在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的现象。除了资金紧张的因素外,主要还是一个认识问题。有的企业有钱盖高楼大厦,有钱扩大规模在低水平上延伸,就是没钱搞科技投入,致使企业技术过时,设备老化,产品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将研发费用列入全面预算,并通过企业积累、上市融资、引进风投、合资合作和争取政策扶持等多条渠道筹资金。原则上,企业科技投入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3%,大的企业特别是条件好的企业不应低于7%。列入预算的科技投入资金可以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改进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水平,也可以用于开展产学研活动,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企业选择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要严格筛选,谨慎决策,争取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我们可以花100万元否定一个项目,不可以花100万元上一个不可行的项目,因为明为不可行而非行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深刻的教训。

六、搞好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是目的我们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千方百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根本的目的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一项或多项技术上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引进一流人才,掌握一流技术,开发一流产品,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怕市场变化,不怕金融危机,能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要充分利用创新成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根据“专业化、高科技、国际化”的原则要求,进一步收拢拳头,集中发展效益好、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对那些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带动作用弱、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品、产能和微利企业,要逐步退出。要转变观念,使企业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机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做强,做成在国际竞争中独具优势的高科技企业。

现代企业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科学管理,而科技进步又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工具与手段。因此,科技进步是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来,我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创一流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加大了科技工作的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构建企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

一、回顾200#年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在管理方面:

l、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科技,分管科技工作副经理负责组织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

2、组织制定了支公司科技发展规划。

3、以科技进步为指导,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4、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的特点搞好基础管理。

(二)、在科技活动开展方面:

支公司制定并完善了科技工作管理的有关制度,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电力技术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不能够优质、高效地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就难以在市场上求得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科技工作作为考核主要的技术岗位的主要业绩之一,同时,制定出了科技任务的完成标准,这样使科技工作有落实,有考核。

支公司始终把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首先把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投入作为重点,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其次,解决好影响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安全运行、节能降耗、自动化控制等项目,使科技工作更加有的放失。

(三)、在科研项目完成方面:

我公司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上。坚持“安全第一”这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推广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进行了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电网通信与自动装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且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开发了用电营销管理自动系统、并为实现办公自动化作了前期准备工作。支公司2003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10KV变电站11台35KV开关的无油化改造。

2、110KV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实施。

3、修试班更新直流高压发生器。

4、城网配电变压器的完善。

5、县调自动化装置的安装。

6、供电服务承诺95598语音电话的开通。

7、10KV配网的改造。

8、用电营销管理自动系统的建设。

我公司在推动科技进步的方法与措施上,但还不够完善,力度也不够大。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工作到位,增强各级人员依靠科技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关键位置来抓;另一方面,要在方法完善,措施配套,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思考问题,培养超前意识,强化竞争观念,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充满生机的科技进步机制与管理体系,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领导高度重视、职工积极参与、作用日益增强、成果不断创新的格局。这种新格局应当是关于推动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组织领导、规划计划、资金投入、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最佳组合,具有宽松的环境,浓郁的氛围和蓬勃的生机。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科技进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淘汰。当今,人类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撑物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在新的征途上,我们要不断开拓思路,下大气力,继续坚持科技兴企和科技为生产、管理服务的方针,为实现更大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nzzj/41713.htm

第五篇:科技创新

农业转型靠谁来“科技创新”

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了农业科技重要性,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文件确定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无农不稳。人类社会自农耕而来,中国自古就有着“强本节用”的传统。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从1984年开始,“一号文件”已然成了判断我国“三年”工作取向的风向标。那么,今年何以尤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如果说,此前的“一号文件”是立足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基础增持,关注农业“外围式”发展环境的优化,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更关注农业造血能力的强化、关注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负重突围。2012年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三个基本背景:一者,经过20多年的竭力扶持,中国农业已经开始渐次转型,如同工业的结构调整一样,数十年的“养蓄期”为中国农业积累了涅槃的基础条件,譬如去年“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提出10年内投资4万亿元,年均4000亿元等。

二者,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7亿多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占到22%左右,而2010年中国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确实也比较重,譬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和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0%和15%„„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关系在2011年成为通识:不创新则无效益,无效益则无产量。

三者,有数据显示,譬如目前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近20万平方公里,占东北土地总面积的15.9%,至少已有4.47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在流失。这些年,华北持续干旱,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水量减少的情况不断加剧,只能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河流的生态用水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需求——资源环境的变局,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意味着可以预期的风险。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14%,对全球减排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

于此而言,农业减排、低碳农业成为不二之选——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当然,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要确保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个基本前提。

在创新的共识之后,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创新,而是谁来创新。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2年社会白皮书,首次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其实无须这些数据,经验逻辑早就将中国农村的“新时期农民”形象烙印在公众的记忆里:青壮年普通农业工作者已经出现断层迹象,“末代农民”、“代际断层”等事实判断早就屡见不鲜——当此背景下,能进城的都进了城,“不稼不穑”的“农二代”如何去担负起农业科技创新的责任?

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有很多,但一切的讨论,须在明确“谁来创新”之后。也许,培育“新生代农民”,更是个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

邓海建 《 中国青年报 》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龙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实践证明,这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2011年,可以说是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提速、全线飘红的一年,是农民顺心、农村祥和的一年,也是本世纪以来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好形势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在连年增产增收之后,出现滑坡拐点的几率在累积、风险在上升;在高成本下继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约束很多;在高基数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更要看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站在高起点,再续“黄金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面向产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必须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下大气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必须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保护,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绷紧“三农”这根弦,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力争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人民日报社论>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农业科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八连快”。农业能够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一五”时期已经达到52%,但是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农业与科技“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科技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要破解难题、突破约束、消除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以两个“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重点要做到两个“创新”: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农业科研多数是“跟踪式”、“模仿式”和“转化式”研究。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应该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应当是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种业等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

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建立一支高质量科技创新队伍。

二是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世界各国大都把农业科技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努力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化科技组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为此,就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要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要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以两个“强化”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日渐拓宽,创造了科技特派员、农家科技大院等新型推广服务模式。但是,农业科技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重点要做到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同时,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还要培育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技推广服务。鉴于我国目前农技推广服务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较低,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科技人员在政府优惠政策引导下带着成果下乡创业,既可以解决农村一线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又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多方共赢。如果能够培育一大批这样的农业科技企业,一定能够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强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造就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是技术产生的源泉,是技术传播、应用的载体。为进一步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出台政策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科技培训政策,造就一支能够深入一线的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鉴于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实施主体,还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让农民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免费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国经济网曾业松)

下载科技创新报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创新报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创新

    三、申报条件 1、杰出青年人才计划项目 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主要支持在科技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业绩或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

    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读《科学启蒙》杂志有感 铅笔除了有华丽的外衣外,就只剩下一只黑乎乎的铅笔芯。许多家长都教育孩子不要总是去弄笔芯,说那有毒。铅笔芯是否有毒呢?我......

    科技创新

    简易投石机 材料及工具 【投石臂】木筷子及汤匙 【底座】木筷子及防火板 【重物】9V电池 【粘合材料】胶带、热熔胶、铁钉、细绳 【工具】壁纸刀、锤子、胶枪、尺子、锤子、......

    科技创新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

    科技创新

    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

    科技创新

    我市“科技创新双十佳”评选活动启动 近日,市政府下发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市科学技术创新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科技创新企业”......

    科技创新

    【背景链接】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

    科技创新

    天津财经大学论文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广电0901 汪子玮 学号2009111684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绝大多数临海发达国家都把开发海洋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