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蜜蜂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本篇课文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法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四、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 18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列宁的家在哪里?
(3)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 、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4 、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 、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 、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 ----- ”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 、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 、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 、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 、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 、指导朗读此句。
6 、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 、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 、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 、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 、(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练习
蜜蜂说课稿3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本课是课标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下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