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2023-0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1、时、分、秒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测量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5倍的认识6多位数乘一位数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认识9、数学广角10、总复习。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四、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期含义解决问题。

五、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七、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有没达到预期目标的,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四、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4)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0人。这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对于他们的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1)班和三(2)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96人。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就带他们两个班的数学,总的来说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五、教学进度:

一、测量(9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4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4

一、学生素质分析

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注重40分钟的课堂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 2、年月日/生日快乐 3、平移和旋转/美丽的花边4、乘法5、观察物体6、千米和吨/了解千米7、轴对称图形奇妙的剪纸8、认识分数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们的试验田10、统计、运动与身体变化11、认识小数12、整理与复习本册教科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前五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确定了本册教科书知识与技能方面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10则“你知道吗”,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教材里还有12道思考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

1、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2、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

3、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了较好的口算、笔算能力,能掌握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应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思维不够灵活,造成学习困难,还有个别家长素质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影响孩子的学习。

二、总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通过“你知道吗”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教师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

2、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习惯,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式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旧知导入。

长度单位有什么?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面积单位是什么?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

2.自主探究。

出示数学书情境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铺满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多少张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

请你在数学书上的大正方形里画一画,并完成第一部分。

3.小展示。

谁来展示你的铺法?

师:无论哪种铺法,你都能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微课助学。

我们已经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能推导出1平方米=( )平方分米吗?你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交流合作。

1.小组填一填: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说一说思考过程,并写下来:

2..读一读数学书第二部分,你又知道了什么?

三、展示点拨。

1.你是怎么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的`。

2.微课助学。

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练习评测。

1.基本练习:数学书57页第2题。

2.拓展提高。(任选1题):

一块长方形地,长40分米,宽50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家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让我们在课后再去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需要用到这节课学习的知识。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学习计划进度表

周次 课题 课时 日期

第1周 混合运算 4课时 9、1~9、5

第2周 混合运算 3课时 9、9~9、12

第3周 观察物体及单元测验 4课时 9、15~9、19

第4周 加与减 4课时 9、22~9、26

第5周 加与减 3课时 9、28~9、30

第6周 加与减及单元测验 3课时 10、8~10、11

第7周 乘与除 4课时 10、13~10、17

第8周 乘与除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0、20~10、24

第9周 整理与复习4课时 10、27~10、31

第10周 周长 4课时 11、3~11、7

第11周 周长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1、10~11、14

第12周 乘法 4课时 11、17~11、21

第13周 乘法 4课时 11、24~11、28

第14周 乘法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2、1~12、5

第15周 年月日 4课时 12、8~12、12

第16周 数学好玩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2、15~12、19

第17周 认识小数 4课时 12、22~12、26

第18周 认识小数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2、29~1、2

第19周 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 1、5~1、9

第20周 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 1、12~1、16

第21周 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 1、19~1、23

第22周 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 1、26~1、30

第23周 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4课时 2、2~2、6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7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具和学具

1.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2。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把教科书第92页的月饼插图画在硬纸板上,剪下,制成较大的“月饼”,作为课上的教具。又如将教科书第123页思考题图复印多份,发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剪一剪。

五.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将继续担任三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6人,通过这两年时间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学习积极努力。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在数学课上学得有趣的知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开阔视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上,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 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的数学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应有所提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分析;通过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的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指南针

2.年历卡

3.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

4.面积单位卡片

5.简易天平

四、课时安排

① 位置与方向(5课时)

除法 ……………………………………3课时左右

②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③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④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⑤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⑥面积(7课时)

⑦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⑧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⑨数学广角(2课时)

⑩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二)平移、旋转和对称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归纳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

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握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0

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点

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1、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年、月、日

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1~3周 一、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

第4 周 二、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第5~8周 三、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9~10周 四、我家买新房子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10周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

第11~12周 五、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第13~15周 六、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6周 七、小教练 统计

第17周 实践活动 饮水情况统计

第18周 八、回顾整理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1

第一单元 对称 教学计划

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是这次课程改革加强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安排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有三条:⑴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在《大纲》教材中,也有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要求,具体内容一般安排在六年级圆的认识之后学习。新教材不但把“对称”的知识移到了第一学段(1~3年级),而且增加了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内容和要求。这种改革的基本思考有三点:第一,现实生活中,对称、旋转、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对这些现象也很感兴趣;第二,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的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图形对称和平移,不会困难;第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对称图形的作图要求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因此,本套教材先学习对称的内容,三年级下册再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的对称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开始,教材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感受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为以后学习其它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感知对称现象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材还设计了“有趣的剪纸”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并知道这一条折线就是对称轴;二是在“猜一猜,剪一剪”的活动中,通过提供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三是让学生判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四是安排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充分感知对称的特点。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二是多组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做到有序,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思考空间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少学生练习的无效或低效劳动,提高练习的实效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观察、操作、描述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能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能用语言准确说出“对称”的概念。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准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感受对称的美。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4课时

第二单元 加、减法 教学计划

“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内容:①三位数加减法,②加、减法验算,③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本单元知识。

本单元的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

【教材编排特点】

其一,打破传统教材中“先学习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其二,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其三,选材贴近生活。这些素材或是学生的最熟悉不过的课堂,或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与传统教材相比,这样的计算教学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四,增设的“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栏目,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编排,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要注意几点: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对于验算是上学以来第一次接触,所以刚开始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教师注意结合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方法。

2.估算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估算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估算,体会到估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12课时

第三单元 可能性 教学计划

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率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教学中,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让学生从不确定现象中探索,把握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并能在不确定的情景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学安排两部分内容:(一)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出发去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 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例如,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本单元通过摸球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二)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正是揭示这种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结合转盘游戏使学生知道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由于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规律的认识以及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活动,如,摸彩球、调查做家务情况、玩手指游戏,玩转盘游戏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过程,感受不确定现象,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能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可能性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事物中,学会用“一定”“不一定”“偶尔”“不可能”描述可能性;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4课时

第四单元 乘除法 教学计划

乘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里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具体要求有:突出对数与量意义的理解,注重在情境中理解运算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使学生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探索计算和搭配等的简单规律。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知识;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即在一个事物中,设计多个问题,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不断学习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方法。本册乘除法计算的内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改变传统教材通过“例题”讲授计算方法,再解决简单问题和进行数学计算的构建模式,而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如,第42页在解决“把48枝玫瑰”怎样插在花瓶中的问题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第44页在研究“把60个玩具熊装箱”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在第46页在讨论“把82个皮球装盒”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除以数有余数的除法等。本单元先出口算乘除法,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但笔算乘除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除法的难点。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除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标准》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所学知识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单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外,还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设计衣服搭配、食品搭配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

3.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经历探索搭配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乘除法的竖式,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12课时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计划

混合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结合《课标》中提出的“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要求,本套教材在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是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这种过程来学习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潜在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通过相关的计算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积累活动经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在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他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并知道,在同级运算中,应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本单元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消除学生接触新知识时的陌生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得不太好的同学,教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结合本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1.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6课时

第六单元 周长 教学计划

本单元在课标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室外测量等内容。

我们先一起来比较一下《大纲》和《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大纲》中要求本单元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它们的周长。《标准》中要求本单元要学生学会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从上述的要求中,我们发现《大纲》和《标准》有几点不同:第一,《大纲》中的周长概念只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而《标准》强调“图形周长”不单单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大纲》强调掌握概念(往往形成背诵概念),《标准》强调指出和测量(周长概念的表达和实际测量);第三,《大纲》要求能计算周长(用公式计算),《标准》强调探索并掌握公式(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探索,结合公式——形成模型)。上述变化,反映了课程理念和价值观的不同,《大纲》重视的是学会、掌握周长公式,然后应用公式计算;《标准》重视的是基本“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测量,然后再是写公式(形成模型)。把探索和掌握作为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用公式计算。

本套教材将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与周长计算分开编排在两个学期(二年级下册安排了“四边形”单元),一方面加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和认识,另一方面,重视“周长”的认识、周长概念的建立和测量,强调在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周长计算的过程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按照这样的编排思路,本单元教材首先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布艺,通过如何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研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出周长的概念,并结合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长,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内容,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大家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最后教材设计了室外测量的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首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应当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可以由学生主动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测量结果和体会。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个量的估计十分重要,所以在课本中安排了估计校园内的花坛、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的周长的活动,进行这样的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学会表达测量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4课时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计划

本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内容除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感受大数以外,还有近似数的概念以及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等。素材的选择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问题,是名符其实的生活中的大数。

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建立初步数感的重要材料。由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已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册第二单元也已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万以内的数以及数的应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商品价钱、购物等素材,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教材编排特点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大数”,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数的范围的扩大,本单元一开始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作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种情境,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材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和计算的不同意义,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4.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了解可以用数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组成。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9课时

第八单元 吨的认识 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吨,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以及对质量单位的整理和解决问题。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不便于学生直接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此,教材在内容上的选择上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素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较为熟悉的事物和动物,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吨,如,通过用不同方法计算30名学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1吨的实际意义。结合生活中的熟悉的物品,使学生学会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多次体验,亲历中巩固观念的建立。体验是经验中充满诗意与个性色彩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米、分米、厘米等一些计量单位来说,体验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学生体验大计量单位的确很难,这也是教师觉得这样的课难上的根本原因。

课中设计了多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把自己的感官充分作用于具体对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官与实践的刺激中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加深对这些计量单位的感知。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模糊、抽象的数学知识。

2.反复猜测,反差中强化观念的建立。猜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运用在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课中设计了较多的“猜一猜”的环节,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或教师揭示答案来得到正确数据,让学生在猜测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强烈反差中产生一种震撼,这样的心理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强化大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安排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也有意于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习有一个较好的提升过程,每一次的猜想都是对这些大计量单位观念的一次强化。我们发现学生每一次猜想都比前面更加合理、更加接近正确答案,这说明学生在猜想时及时调起前面的学习内容,已作了较好的联想,而不是凭空胡乱猜测。

3.结合实际,运用中整合多元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堂课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是根据这一要求来设计开展的。通过与学生年龄、生活实际相符的内容设计,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与生活的这种密切联系也可以使学生每当接触到这些事物时,就能调起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以此来促进大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

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身及实际的密切关系,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有兴趣学这样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的设计将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很好地整合起来。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感受并认识吨的过程,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对克、千克、吨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体会质量单位吨的实际意义,会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3.能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8课时

第九单元 乘法 教学计划

乘法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好计算对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运算技能,而且可以拓展数学视野和应用数学的空间。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三个知识点:包括“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单元最后安排了综合应用的内容“花篮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提供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试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新课的引入,大都是借助卡通朋友的话,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如教材100页“乘法”的引入,大头娃说:“这个“3”是怎么算出来的?”蓝灵鼠的话“不计算,你能判断积是几位数吗?”,教材101页“试一试”,蓝灵鼠说:“一个星期可卖出多少箱?”,大头娃的话:“把你的算法和大家交流一下。”等。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试验、交流、观察、探索、推理和归纳的平台。这样的教材编排,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方法。通过反映多种信息的、学生熟悉的情境和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例如,教科书第99页设计了“买300本《保健小常识》”和“每本4元”情境,鼓励学生发现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又如第107页是“花篮中的数学”的情境,也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了。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学习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认识乘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会正确地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良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0”的乘法。

3.解决实际问题——花篮中的数学。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发现教材中的数学信息,小组合作尝试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让学生通过交流,选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9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5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2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整顿课堂纪律,让孩子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时要注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3、对学生缺失的知识进行调查,并及时寻找时间进行补充,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地、较轻松地学好相关知识。

4、密切关注学困生,从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等各方面入手,从课上到课下,把握各种时机帮助辅导,努力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能进一步的提高。

5、加强自身的学习,多向同组老师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3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对称,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实践活动(饮水情况调查),总复习等章节。其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对称,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分析:

(一)数与代数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二)空间与图形

1、测量。(第四单元:面积)

本单元设计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统计(第七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 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日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 的能力。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3—2.17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

2

2.20—2.24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4

3

2.27—3.2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4

4

3.5—3.9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对称

4

5

3.12—3.16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4

6

3.19—3.23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4

7

3.26—3.30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4

8

4.2—4.6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6

9

4.9—4.13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2

10

4.16—4.20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4

11

4.23—4.2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4

12

4.30—5.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5

13

5.7—5.11

实践活动

2

14

5.14—5.18

年、月、日

4

15

5.21—5.25

年、月、日

4

16

5.28—6.1

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7

6.4—6.8

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8

6.11—6.15

统计

4

19

6.18—6.22

统计

4

20

6.25--6.29

期末复习

21

7.2---7.3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5

一、生源及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六位笔算。(28课时)

1、笔算加法 14课时

2、笔算减法 1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3课时

(三)、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39课时

1、7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9课时

2、8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9课时

3、9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15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6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四)、是、分、秒的认识 5课时

(五)、总复习5课时

二、教学措施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继续加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注意发展聋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继续教学整数的乘、除法计算,初步教学简单的分数与小数,开始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结合认数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教学观察形状相近的物体,比较它们的视图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突出视图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教学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突出对给定的面的大小的测量和估计;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里,教学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重点放在利用平均数描述、解释一组数据的特征或者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涉及的内容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计量工具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算法等等。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第二,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想方法交叉应用;第三,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3、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4、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000米,1吨=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40人,男生多,女生少。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班里的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三、提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8、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9、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参与评论,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奋斗目标

通过自身与学生的努力,使所带学科的成绩达到中心小学规定的目标,均分居中心小学总均分以上,及格率达到100%,转化率达到66%以上。

五、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一、除法检查作业

二、除法

三、认数年月日

四、平移和旋转乘法

五、乘法

六、乘法反馈月测查

七、观察物体千米和吨

八、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九、复习

十、期中测试

十一、认识分数

十二、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十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十四、统计 端午节

十五、认识小数 儿童节

十六、整理与复习

十七、月测试复习

十八、期末复习

十九、总复习期末测试

二十、期末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5、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1.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四边形(6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5.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7.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可能性(4课时)

9.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周 千米的认识 4

第三周 吨的认识、加法 4

第四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4

第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 4

第六周 放假

第七周 验算、整理和复习4

第八周 四边形 4

第九周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周 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一周 时分秒、填一填 4

第十二周 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三周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四周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第十五周 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4

第十六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4

第十七周 数学广角、掷一掷 4

第十八周 复习1-3 4

第十九周 复习4-6 4

第二十周 复习7-9 4

第二十一周 总复习4

第二十二周 考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1、时、分、秒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测量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5倍的认识6多位数乘一位数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认识9、数学广角10、总复习。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四、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期含义解决问题。

五、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七、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有没达到预期目标的,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四、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学会单位间的换算。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的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验算的意义,学会加、减法演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4、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通过长度和周长的估算,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5、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6、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7、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9、使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列出简单实验所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事件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10、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有续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生源及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六位笔算。(28课时)

1、笔算加法 14课时

2、笔算减法 1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3课时

(三)、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39课时

1、7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9课时

2、8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9课时

3、9的乘法口决和用口决求商 15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6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四)、是、分、秒的认识 5课时

(五)、总复习5课时

二、教学措施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继续加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注意发展聋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

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 ,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平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习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5、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习活动的线索和学习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习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五、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6课时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15课时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5课时

四、统计……………………………………6课时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六、轴对称…………………………………5课时

七、总复习…………………………………5课时

合计……………………………………68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1:(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进行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单元: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 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 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三单元: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 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第四单元: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 步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第五单元: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回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 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六单元: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第七单元: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时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八单元: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第九单元: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图,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见带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第十单元: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十一单元:

1、通过整理与复习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 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3、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 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具体提高措施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用情境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两班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投入到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研究问题,获取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多增添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到实际,便于对问题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素材。

3.课后练习注重增添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相关实践练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少一些呆板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做不同科目之间有联系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我把数学与科学课相结合,让他们种豆子,了解植物的生长,并做记录,再将每天的记录制作成统计图,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特别高。我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让他们从成语词典上收集有关长度单位的成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把握其表示的长度。

4.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乘法;

(2)除法;

(3)观察物体;

(4)千克、克、吨;

(5)周长;

(6)年、月、日;

(7)可能性;

(8)共有五个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两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研专题:

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有效培养创新意识。

个人专题: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年共有72名学生,其中有38名男生和34名女生。根据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和脱试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较好,但还有不少学生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也不够强。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数学有困难。因此,在新学期中,除了要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外,还应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二、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内容: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统计表、位置与方向、两位数乘以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初步认识。

教材编写的特点如下:

1、数学与计算方面

本册主要安排了三个单元,包括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和小数初步认识。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

3、计量方面

本册进一步扩大了计量方面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光单位年、月、日及24小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通过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扩展了统计知识的范围。

5、实践方面

安排了年历制作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

2、学生能够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数。

3、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能够读写小数。

4、学生能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5、学生能够认识面积的含义。

6、学生能够认识时光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内容:方位与位置、年份、月份、日期、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法。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定、计算方法、时间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创造性发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2、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一起摆弄、联想、交流,发挥主体性。

3、及时记录学生课后的感想和体验。

六、课时安排

一单元:方位和位置4课时。

二单元:一位数除法,共11课时。

三单元:统计学2课时。

四单元:两位数乘法,共9课时。

五单元:面积,总计8课时。

六单元:年份,月份,日期共3课时。

七单元:基本小数概念共5课时。

八单元:拓宽数学视野4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分析(LVE)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 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4、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5、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新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潜能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时、分、秒;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三、倍的认识;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七、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

八、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2.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帮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预计)教学时间

一、时、分、秒(4课时) 9月5日-- 9月11日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复习………………………….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9月12日-- 9月20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8课时) 9月21日-- 10月16日

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复习………………………….1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0月17日-10月30日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10月31日-- 11月13日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复习………………………….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1月14日-- 11月30日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 12月1日-- 12月11日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复习………………………….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12月12日-- 12月18日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复习………………………….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12月19日-- 12月22日

十、总复习(4课时) 12月22日-- 12月30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工作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工作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四、主要策略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后进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3、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4、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5、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后进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研组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

二、教学现状的分析

本组由三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一个中青结合的强有力的教学组合,其中有一名教师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主要工作目标

1、规范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组织全组教师共同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做好教研,为提高教学实效做最好的'准备。

2、组织全体组员积极参与新课程研究,勤反思、勤撰写,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人人争做教研型教师。

3、加强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共同提高的意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力争能真切的看到每个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高。

四、具体做法

1、精心备课,精心选择素材,创设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感受数学与社会、自然的广泛联系。

2、恰当运用操作,启发学生在动脑动手中领悟数学知识和方法。

3、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理形象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口算、笔算能力的切实提高。

4、根据学校的教研活动安排,认真上好每一节研讨课,组织好每一次的理论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5、通过听课和评课以及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素养,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6、积极工作,争创优秀教研组。

五、教研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期教研活动学习学科有关的理论文章和相关资料,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2、上好组内研究课。

认真准备组内、校级研究课,力求体现课改新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记录点滴体会,为自我成长积淀一定实践经验,同时整理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3、撰写论文和网络日志。

教研组里的集体备课、教师的论文、教学反思等随时上传,多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看法,注重衔接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结合。

4、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本学期继续进行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在小学数学课中学法指导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针对课题设计教案,进行公开教学。

5、开展多种作业设计。

每天开展口算练习以及针对所学的知识设计阶段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71人,男生40人,女生31人。上学期平均分62。66。及格人数39人,不及格人数25人。但90分以上的却只有1人,总体成绩不理想。本学期人数增多,但学生积极性较高,希望本学期能有所进步。

二、教学内容:

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1)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统计与概率:

(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2、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1、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3、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3、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教研活动安排:

1、研究课题:如何构建全纳的数学课堂。

2、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倡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相互合作。

(4)加强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

(5)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6)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做好补差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7)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除法,十五课时

第二单元认数,十三课时

第三单元千克与克,九课时

第四单元加和减,十课时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九课时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十一课时

第七单元乘法,十四课时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六课时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八课时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十课时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七课时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分析两个班级共有学生65名,经过2年的学习,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思考,进取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本节统计内容已不是学生所陌生的了,那么,在学生再一次接触统计时,给学生呈现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让学生怎样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读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年5月第一版),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苏联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永远活着。”作为一名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下学年) 逸夫小学桑晓琴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36人,三年级学生已有两年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二班现有学生72人。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